基于胜任素质模型培训体系

合集下载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企业员工培训体系的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企业员工培训体系的
保培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A 确定培训目标
根据企业战略和员工发展需求,制 定具体的培训目标,确保培训内容
与员工实际需求紧密结合。
B
C
D
建立反馈机制
及时收集员工对培训的反馈意见,不断优 化培训内容和方式,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 参与度。
多元化培训方式
采用线上、线下、实践操作等多种培训方 式,以增强员工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 实施、培训评估等环节,这些环节相互衔接、相互支持,形成了一个完
整的培训体系。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的核心在于针对员工的具体需求和现有能力 ,提供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发展方案,帮助员工提升自身能力 ,提高工作绩效。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的应用价值
经过培训,员工销售技巧得到提高,客户 关系管理更加得心应手,团队管理能力和 金融产品知识也得到加强。公司的业务规 模得到扩大,客户满意度也得到提高。
05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企业员工培训 体系的优化与完善
提升培训效果的方法与策略
优化培训内容
基于胜任力模型,分析员工所需的能力和 技能,设计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和内容,确
案例三:某知名金融公司的员工培训体系
背景介绍
培训目标
培训内容
实施效果
该金融公司为适应市场变化和满足客户需 求,决定建立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员工培训 体系。
通过培训,提高员工在销售技巧、客户关 系管理和团队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针对销售岗位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培训课 程,包括销售技巧、客户关系管理、团队 管理和金融产品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培训内容
通过培训,提高员工在技术、沟通和项目 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以提升公司整体绩效 。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建立实务篇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建立实务篇

经验总结与展望
经验总结
通过以上三个案例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到基于胜任力 模型的培训体系建立需要注重战略导向、需求分析、 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估等多个环节的协同作用。在实 施过程中,要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采取 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和反馈体系,及时调 整和优化培训方案,确保培训效果的有效转化。
01
建立有效的跟踪机制,对学员的学习成果进行长期跟踪和记录

反馈机制建立
02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集学员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以
便不断改进和完善培训体系。
数据分析与运用
03
对收集到的跟踪和反馈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培训中存在的
问题和不足之处,为后续的改进提供依据。
05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案例一
展望
随着企业对于人才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基于胜 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 了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未来的培训体系将更 加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培训需求分析,以及在线学 习平台的普及和应用。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 展,智能化的培训管理软件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帮助企业提高培训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案例三:某公司培训实施与效果评估经验分享
总结词:持续改进
详细描述:某公司在培训实施过程中,注重培训氛围的 营造和学员的参与度,采取了多种互动和研讨的方式, 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在效果评估方面,该公 司不仅关注学员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还注重培训对员工 工作态度和绩效的影响。通过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和反 馈机制,该公司不断调整和优化培训方案,确保培训效 果的持续改进。
师资来源
选择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内部或外部 讲师,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基于胜任力模型训练体系建立

基于胜任力模型训练体系建立

基于胜任力模型训练体系建立胜任力是指一个人具备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经验和个人素质等能力的综合表现。

在企业管理中,胜任力模型是一种常用的人才评估和培养方法,通过建立胜任力模型训练体系,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的能力水平和工作表现。

一、建立胜任力模型胜任力模型是基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核心工作内容,针对不同岗位设计的能力素质指标。

通过对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的分析,可以明确所需的知识、技能、能力和行为特点等,形成能够完成该任务的胜任力要素。

在建立胜任力模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需要,确定各岗位的工作要求和能力需求。

2.对不同岗位的工作流程及关键节点进行分析,识别出影响工作质量的能力因素。

3.制定胜任力模型,包括对应岗位的能力素质指标、能力评估标准和培训计划。

二、制定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计划是建立胜任力模型的重要环节,针对不同的胜任力要素,制定相应的培训课程和培训目标,增强员工的能力和素质。

在制定培训计划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包括理论培训、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

2.计划培训时间和培训周期,使培训课程和工作任务能够相互衔接。

3.确定培训对象和培训方式,包括集中培训、现场培训、异地培训等。

三、实施培训计划培训计划的实施是建立胜任力模型的核心部分,通过引导员工接受培训和实践,使员工能够具备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和素质。

在实施培训计划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培训前进行岗位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测试,明确员工的培训需求和差距。

2.注重员工的学习热情和积极参与程度,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员工的学习和思考。

3.注意培训效果的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培训计划,提高培训的效果和质量。

四、注重持续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员工的技能和能力,通过建立胜任力模型训练体系,可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同时,持续发展是建立胜任力模型训练体系的关键,企业需要注重从战略层面和实际需求出发,不断更新胜任力模型和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胜任力和绩效表现。

构建基于胜任素质模型培训体系

构建基于胜任素质模型培训体系

构建基于胜任素质模型培训体系胜任素质是指员工在工作中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知识,是对员工在岗位上进行角色行为的能力和水平的全面考核。

胜任素质模型也是企业HR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企业的人才选拔、用人、培养、评价等环节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构建基于胜任素质模型培训体系为主题,从胜任素质的情况、培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成功的培训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胜任素质的情况胜任素质模型是根据现代企业对员工所需能力和知识进行总结的一种模型,而对胜任素质的评价和提升则是企业HR管理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胜任素质模型的优点在于可以全面评价员工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对于企业的人才选拔、用人、评价以及晋升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培训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企业为员工承担的培训成本越来越高,但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许多企业没有能达到预期效果。

则如何实现成功的培训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目标明确在进行培训前,企业应该制定清晰的培训计划和培训目标,并告知员工培训的目的以及期望他们获得的知识和经验。

企业还应该与员工协商确定员工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和学习的形式,以确保员工可以积极参与培训并从中获益。

二、掌握好培训技巧对于企业,如何为员工提供有效的培训并获得好的反馈是至关重要的。

企业需要掌握好培训技巧,以确保员工可以从培训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培训过程中,教师和员工之间的互动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企业需要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以帮助员工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在培训过程中,企业还应该积极地利用技术手段,提供多样化、互动性强的教学资源。

三、师生互动互联企业为员工提供培训的方式有很多,包括线上培训、线下培训、集中式培训、点对点培训等。

学员可以在线上或者线下学习,并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互动来学习,从而可以更好地掌握胜任素质。

同时,学员之间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互相交流心得,提高学习效果。

三、如何实现成功的培训1、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定位企业不仅需要掌握培训技巧,还需要为员工提供与胜任素质模型相符的培训。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设计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设计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设计胜任力模型是一种基于能力和行为特征的培训评估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确定组织和个人在特定工作岗位上所需的关键能力。

通过基于胜任力模型进行培训体系设计,企业可以更好地针对性地为员工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提高员工的能力和表现。

以下是一个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设计的概览,旨在帮助企业制定和实施针对性培训计划:1.确定胜任力模型首先,企业需要确定适用于自己组织的胜任力模型。

这个模型应该包括与岗位相关的关键能力和行为特征,并与组织的战略目标和业务需求相一致。

胜任力模型可以通过分析岗位要求和现有员工的能力来建立,也可以参考行业标准或其他组织的模型。

2.岗位需求分析基于胜任力模型,企业需要进行岗位需求分析,确定每个岗位上所需的具体能力和行为特征。

这可以通过与该岗位相关的员工和管理层的访谈、观察和问卷调查来完成。

通过这一分析,企业可以明确每个岗位上的核心能力和所需的培训重点。

3.员工评估和个人发展计划根据胜任力模型和岗位需求分析结果,企业需要对现有员工进行评估,确定每个员工在各个能力和行为特征方面的水平。

这可以通过评估工具,如问卷调查、行为观察和360度反馈来完成。

基于评估结果,企业可以为每个员工制定个人发展计划,明确培训和发展的目标和计划。

4.培训和发展活动设计根据员工的个人发展计划和岗位需求分析的结果,企业可以设计和组织相应的培训和发展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内部培训课程、外部培训课程、工作坊、研讨会和辅导等。

培训内容应该针对性地提升员工在胜任力模型中所需的能力和行为特征,并与岗位要求紧密对接。

5.培训效果评估每个培训活动结束后,企业需要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这可以通过反馈调查、观察和评估工具来完成。

根据评估结果,企业可以调整和改进培训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培训效果和员工发展。

6.持续发展和反馈培训和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企业应该鼓励员工持续学习和发展。

定期进行回顾和反馈,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成长和提升的机会,并为他们提供继续学习和发展的支持和资源。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设计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设计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设计胜任力模型是一种基于能力和技能的培训视角,旨在提升员工的综合能力,使其能够胜任工作中的各种任务和职责。

在设计培训体系时,可以根据具体组织的需求和员工的工作内容,结合胜任力模型来确定培训的方向和内容。

以下是一个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设计示例。

第一步:确定核心胜任力素养首先,需要确定组织中最为重要的核心胜任力素养,即对于员工而言必备的能力和技能。

这些核心素养可以通过与各级管理人员、部门负责人和员工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来确定。

在确定核心素养时,应考虑到组织的战略目标、业务需求以及员工在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第二步:制定培训目标根据确定的核心胜任力素养,制定相应的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应该明确、具体,能够衡量员工在不同胜任力素养方面的进步程度。

例如,如果核心胜任力素养之一是沟通能力,培训目标可以是提高员工的沟通技巧、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第三步:制定培训计划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应根据员工的胜任力素养水平和培训目标的需求来确定培训内容和方式。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理论知识传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以帮助员工理解和掌握核心胜任力素养。

培训方式可以包括面对面培训、远程培训、在线培训等形式,以满足不同员工的学习需求和时间安排。

第四步:开展培训在培训开展的过程中,应注重培训的灵活性和互动性。

培训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团队合作和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员工参与到培训中,提高其学习的效果和动力。

同时,培训师还应提供实际案例和工作场景,使员工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第五步:评估培训效果在培训结束后,应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以确定培训的成效和改进的方向。

评估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进行,以获取员工对培训内容和方式的反馈和建议。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对培训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更好地满足员工的学习需求和组织的发展需求。

总结: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设计可以帮助组织提升员工综合能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绩效。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建立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建立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建立首先,建立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需要明确组织的战略目标和业务需求。

组织需要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所需的人才能力,以确定培训的重点和目标。

例如,如果组织的战略目标是提高客户服务质量,那么培训体系的重点可能会放在提升员工的沟通技巧和问题解决能力上。

其次,进行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员工能力评估。

通过评估员工的能力水平,组织可以更好地了解员工的优势和不足,为后续的培训计划提供参考。

评估可以通过员工自评、上级评定、同事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以全面了解员工的能力状态。

接下来,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

不同员工的能力状态各不相同,因此需要为每个员工量身定制适合他们的培训计划。

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同时也有利于组织达成战略目标。

在制定培训计划时,要结合员工的岗位要求和职业发展路径,将培训内容精准地定位在员工需要提升的能力上。

同时,也要考虑到培训的方式和形式,如线上学习、面对面培训等,以便员工能够更好地接受培训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中。

除了个性化的培训计划,组织还可以建立一些通用的培训课程,以满足整体员工群体的培训需求。

这些通用的培训课程可以涵盖一些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如领导力、团队合作、沟通技巧等,以帮助员工建立起一些共同的能力基础。

建立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还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培训评估机制。

通过培训评估,组织可以了解培训效果,及时调整培训计划,以确保员工的能力提升和业务目标的达成。

培训评估可以通过员工的工作表现、学习成绩、员工满意度调查等方式进行,以全面评价培训效果。

此外,组织还可以建立一套员工发展规划,帮助员工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通过员工发展规划,员工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明确自己需要提升的能力和技能,同时也有利于组织留住优秀人才,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总之,建立一套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对于组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怎样借助胜任素质模型构建培训体系

怎样借助胜任素质模型构建培训体系
善态度等
制定培训计划: 根据培训目标 制定具体的培 训计划,包括 培训内容、方
式、时间等
评估培训效果: 通过培训后评 估,了解培训 效果,为后续 培训提供依据
分析员工能力差距
确定员工能力标准:根据胜任素质模型,确定员工需要具备的能力标准。 评估员工现有能力:通过问卷调查、面试、观察等方式,评估员工现有的能力水平。 比较员工能力差距:将员工现有能力与能力标准进行比较,找出员工能力差距。 分析能力差距原因:分析员工能力差距产生的原因,如培训不足、经验不足、技能不足等。
制定培训计划
确定培训目标:根据胜任素质模型,明确培训的目标和要求 制定培训内容:根据胜任素质模型,确定培训的具体内容和课程 制定培训方式:根据胜任素质模型,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和方法 制定培训时间:根据胜任素质模型,确定培训的时间安排和周期 制定培训评估:根据胜任素质模型,制定培训效果的评估方法和标准
反馈渠道:建立 多渠道反馈机制, 如问卷调查、访 谈、观察等
反馈内容:包括 培训效果、培训 内容、培训方式 等方面的反馈
反馈处理:对反 馈信息进行分析 和处理,找出存 在的问题和改进 方向
反馈应用:将反 馈结果应用于培 训体系的优化和 改进,提高培训 效果
培训体系调整与改进
定期评估培训效果: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 式了解员工对培训的满意度和效果
验证模型:在实际工作中验证模型的 有效性和准确性
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 分析,找出关键胜任素质
调整优化:根据验证结果,对模型进 行调整和优化
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培训 需求分析
章节副标题
确定培训目标
明确培训需求: 分析员工现有 能力与岗位要 求之间的差距
确定培训目标: 根据差距确定 培训目标,如 提升技能、改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企业员工培训体系的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企业员工培训体系的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企业员工培训体系contents •引言•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概述•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课程设计•培训实施与监控•培训效果评估与反馈•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企业员工培训体系实践案例目录CHAPTER引言当前企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员工胜任力在组织中的重要性背景介绍目的与意义提高员工个体和组织整体的绩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和员工个人职业发展CHAPTER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概述胜任力模型的概念与特点可发展性:胜任力模型中的特质可以通过培训、实践等方式进行发展和提升。

与工作绩效密切相关:胜任力模型中的特质与员工的工作绩效密切相关,是区分优秀员工和一般员工的关键因素。

衡量性:胜任力模型中的每个特质都有明确的衡量标准,可以通过心理测试、行为评估等方式进具体性:胜任力模型中的每个特质都是可观察、可测量的,能够清晰地描述员工在工作中应具备的技能和素质。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优势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效果01促进员工自我发展和职业规划02提高组织绩效和竞争力03评估培训效果构建胜任力模型设计培训课程和方案根据员工的胜任力评估结果,设计相应的培训课程和方案,包括培训内容、方式、时间、地点等方面。

实施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目标和对象评估员工胜任力现状通过考核、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培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构建流程CHAPTER培训需求分析战略目标员工绩效目标确定企业战略目标与员工绩效目标现有能力评估需求分析分析员工现有能力与需求确定培训重点与优先级培训重点优先级排序CHAPTER培训课程设计制定培训计划与时间表明确培训目标分析员工胜任力现状设计培训课程制定时间表设计培训内容与形式确定培训内容根据培训内容和员工特点,选择合适的培训形式,如线上培训、线下培训、团队分享、案例分析等。

选择培训形式制定评估标准从企业内部或外部选拔具有相关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师资,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选定培训场地根据培训内容和形式,选择合适的培训场地,包括教室、会议室、实践场所等,确保场地设施完备、舒适、安全。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优化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优化

·选取相同的绩效标准 · 将绩效优秀组和一般组作为第二
· 分析初步模型中的胜任力要素能
问卷调查 Diagram Diagram 33 问卷调查 ·胜任力模型转化为《岗位胜任力
自评问卷》 · 查看问卷调查数据与初步构建的 胜任力模型是否吻合
04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优化 4.1 培训体系框架设计
4.3 培训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及职能
需求分析 公 司 高 层 人 力 资 源 部 相 关 部 门
• 共同分析与公司整 体战略发展相关的 培训需求
• 组织进行企业整体 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计划
• 决定公司的中长期 和年度培训方针, 批准培训计划
• 负责制定公司的中 长期培训计划及企 业培训预算 • 负责具体培训课程 的设计和规划 • 负责制定本部门的 培训计划及培训预 算
途径
综合考虑公司的 投入和收益,在 已验证的胜任力 模型上加以改进
方法
行为事件访谈法及 专家小组法,通过 对被访谈者过去的 成功经验及对典型 事件的分析来提取 胜任力特征
3.2 模型构建
5 构建测试 模型
2 样本分组 1 效标确定
3 行为事件 访谈
4 信息编码 解析
·包含三部分:
·统计胜任力特征
出现的频次
企业培训是为了提高 组织绩效和员工绩效
胜任力模型构建 与企业培训目的 高度一致
胜任力模型构建与企业培训的目标导向一致
2.2 关于培训计划形成的逻辑基础
制定胜任力特征的提升和改进计划,即形成 针对性较强的培训计划 形成计划 筛选出差距最大的特征,并做优先级 排序 对照胜任力特征标准,得出现有 员工的胜任力差距 呈现个体及全员在胜任力 上的特征分布 员工胜任力特征测评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培训需求的准确性、公司培训计划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等方面或多或少都有需要提高的方面。

如何选择培训对象和对应的培训内容,并且在纷杂的培训机构当中,如何有针对性地就公司员工的现有状况选择有效的培训,成为咨询者关注的主要问题。

在以效益为先的战略前提下,很多企业忽视了培训体系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力量。

著名的企业管理学教授沃伦•贝尼斯曾经说过:“员工培训是企业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战略性投资。

”越是在组织转折的关键时刻,越能在卓越的企业身上看到这种战略投资的远见和价值。

企业需要提升对员工培训的重视,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员工成长的需要。

基于什么建立培训体系呢?员工作为组织的最小单元,其日常的工作行为构成了组织的绩效表现。

无论是基于绩效、职业生涯或是职位要求,都不能从根本上奠定组织培训体系的建立,他们只是为培训需求的确认提供了基本的输入。

如何更加清晰地呈现“真实”的员工,衡量其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工作能力”,成为设计有效的与之相辅相成的培训体系的前提。

在这个方面,胜任力模型提供了整合所有人力资源功能和服务的通用工具与方法,可以帮助组织在未来的更具挑战的年代中工作效率更高,因此它成为我们“起步”的原点。

那么,何为胜任力?胜任力是一个组织为了实现特定的战略目标,对其成员为达成优秀绩效所应具备的核心的知识、技能、个性特征等的综合要求,即冰山模型中的外显部分+内隐部分。

无论如何定义胜任力,都离不开如下特征:◇是造成工作业绩优劣的原因υ◇包含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三大要素υ◇强调深层次的特征υ胜任能力模型是对员工核心能力进行不同层次的定义以及相应层次的行为描述,确定关键能力和完成特定工作所需求的熟练程度。

在胜任力模型中,通常将胜任力分为核心胜任力和专业胜任力两大类。

核心胜任力是指针对组织中所有员工的、基础且重要的要求,适用于组织中所有的员工,无论在何种职位,它针对组织中所有员工。

借助胜任素质模型打造培训体系

借助胜任素质模型打造培训体系

借助胜任素质模型打造培训体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在探讨“怎么样让企业培训有效果”这样一个中心课题时,有两个基本的思考点,一个基本点就是培训能给企业带来什么益处,另一个基本点就是培训能给员工带来什么益处。

我觉得只有两者兼顾的时候,它才能平衡。

如果企业只做到一个点,就会在这个问题上失衡。

有一个非常经典的S路径,从这个例子来看两者平衡后会给企业培训带来怎样的效果。

当员工进到公司里,首先企业对他的基本素质和才干作一个基本的评价,然后把他放到某个位置上,但他不一定就有成果。

这时就需要一个高效的培训,才能使员工对工作投入和敬业,他的投入和敬业才会产生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这样就会粘住中层的客户,中层的客户就会为企业带来持续成长和适时的增加。

利用平衡计分卡的原理,反过来寻求这个问题。

企业要让股东满意,获得真正的利润,得到持续的成长,这是需要客户来买单的。

而企业如何能让客户买单,就需要企业提供特别卓越的产品和服务。

想要做到这些,企业就必须通过适当的方法使员工产生投入和敬业。

产生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外部招聘,但更主要的是内部的培训管理。

我们都知道GE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公司,在我的理解里,其实就是做好了输入和输出这两件事,用中国的俗语来说,就是吃喝拉撒。

想想一个人如果没有吃喝,或者吃喝了,不会拉撒,这个人肯定不会有一个很好的身体。

我就用这四个字来考量GE。

怎么吃喝呢?GE的培训工作做得很好,不断地输入新知识和技能,使得它成为真正的学习性的组织。

怎么拉撒的?就是绩效考核。

GE通过机制把排到第三的业务、落后的文化以及落后的员工都淘汰出局。

所以GE吃喝拉撒的功能非常好。

在这个企业成功的案例里面,我们始终看到,企业的成功等于战略乘以组织能力。

在这里有一些案例,中国比较国际化的企业有海尔、联想、TCL等,海尔走的是一条海外设厂的路,而联想和TCL都走的是并购的路。

联想并购IBM,应该说是比较平稳的。

TCL并购阿尔卡特和汤姆逊以后,李东升他觉得很懊悔,懊悔当时不肯花一些钱,来做两边员工的整合和培训的工作,虽然当时在业务上这个战略是对的,但是并没有成功是因为组织能力上没有实施好。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C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培训体系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C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培训体系

05
案例分析与实战演练
胜任力模型在实际培训中的应用案例
案例一
通过胜任力模型确定培训需求。C公司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胜 任力评估,发现他们在团队管理和领导力方面存在不足。因 此,培训体系重点加强了这两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提高了中 层管理人员的团队管理能力和领导力。
案例二
基于胜任力模型定制个性化培训计划。针对不同中层管理人 员的胜任力差异,C公司制定了个性化的培训计划,确保每位 管理人员都能够接受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培训,实现个人能力 的有效提升。
06
总结与展望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总结
个性化培训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重视个体差异,通过评估每位 中层管理人员的特定需求和能力差距,制定个性化的培训 计划和发展路径。
绩效导向
胜任力模型将培训与绩效紧密结合,确保培训内容和工作 实际需求相一致,从而提高培训效果和工作绩效。
多元化培训方法
采用多种培训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 团队讨论等,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培训效果。
培训课程设计实战演练
演练一
基于胜任力模型设计培训课程。在明确中层管理人员的胜任力要求后,C公司设 计了包括领导力、团队管理、沟通技巧等在内的培训课程,确保课程内容与胜任 力要求高度契合。
演练二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培训课程设计。为了提高培训效果,C公司在培训课程中 采用了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中层管理人员在多样 化的学习活动中更好地掌握所需技能。
理人员的视野。
04
培训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培训效果评估模型建立
设定评估目标
明确评估培训效果的目的 ,例如,衡量学员学习成 果,评估培训内容的适用 性等。

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培训体系构建

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培训体系构建
2001年入世尤其是我国全面放开外贸经营权以来,对 外经贸环境发生了三大变化,即货物贸易、服务贸易、 知识贸易相互融合,贸易运行环境向WTO全球多边贸 易体制拓展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在贸易行业的广泛运用, 要求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人才必须同时具备突出的专 业技术能力、综合业务处理能力和创新决策能力。
问题
70年代早期,美国国务院找迈克伯(McBer)公 司,协助甄选年轻的国外服务新闻官员。这些 年轻的外交官在国外代表美国传达给世人的形 象,他们担任图书馆人员、策划文化活动和代 表美国向当地团体发表演说,而实际上是希望 借此赢得更多人对美国的喜爱,进而支持美国 的政策。然而,在70年代,几乎所有年轻的国 外服务新闻官员都是白人男性,无法全然呈现 美国的精神。
(二)胜任力模型的演化及其应用
1、胜任力模型及其研究
胜任力模型的概念
胜任力特质是在工作中与优秀绩 效有直接关联关系的可观察、可 衡量、可指导的个体特征。
影响工作绩效的个人因素包括任 职者的知识、技能、动机、态度、 个性等多方面,而胜任力特质强 调的是它们在工作中的具体表现, 即落实到任职者履行工作时可观 察的行为表现。
第三步:主题分析
从行为事例访谈(BEl)记录的内容,运用主题分 析技术,分析优秀与表现欠佳的驻外服务新闻 官员两个样本特质的差异,萃取出在优秀者身 上展现的行为特质,但却不是出现在表现平平 者的身上。
而这些不同记录,可以转化成客观的定义和计 分方式,并可由不同的观察计量者借由此种评 量方法,可获得一致的评量结果。
第四步:验证“胜任力模式”
也就是证明它确实可以预测,如何成为 一位优秀的FSIO,而且没有不公平的种 族、性别、文化背景或不相关的教育经 验等方面的歧视。
实例:优秀的外派服务官员需具备素养

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培训体系建设

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培训体系建设

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培训体系建设首先,建立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培训体系需要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

企业需要清楚地定义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核心竞争力,以确定员工需要具备的胜任素质。

同时,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也需要被纳入考虑范围之内,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和企业的需求要保持一致,从而确保员工在培训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其次,建立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培训体系需要进行素质模型的分析和建立。

企业可以通过调研和分析,确定员工需要具备的核心素质,比如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力等。

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培训目标和内容,确定员工需要进行的各类培训和发展计划,确保员工能够具备企业所需的胜任素质。

接下来,建立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培训体系需要创新培训方式和方法。

传统的培训方式可能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和方法,比如线上学习、模拟实操、团队合作项目等,以提高培训效果和员工满意度。

同时,也需要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比如专业资格考试、外部培训机会等,以提升员工的职业技能水平和竞争力。

另外,建立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培训体系需要关注培训效果的评估和反馈。

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评估体系,从培训前、培训中到培训后,对员工的学习状态、知识掌握程度、能力提升情况等进行评估和反馈。

只有通过评估和反馈,企业才能了解培训效果的真实情况,从而及时调整培训计划和内容,确保员工能够真正掌握所需的胜任素质。

最后,建立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培训体系需要建立健全的培训管理体系。

企业需要有专门的培训部门或者培训负责人,负责统筹和协调各项培训工作,确保培训计划的顺利实施和效果的达成。

同时,也需要建立员工培训档案,对员工的培训情况和成果进行全面记录,以备将来的评估和使用。

总之,建立一个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培训体系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通过培训,员工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与企业发展保持一致,为企业的长期发展贡献力量。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设计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设计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设计大家好,本期为你分享的主题是——“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设计”。

本节内容选自书籍《胜任力模型应用实务》。

许多企业把人才培养作为保持核心竞争力、进行组织人才再造的重要途径,因此,人才培训工作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传统的培训是以工作分析作为基础的,分析得出的范围比较狭窄,局限在知识、技能等表象上。

胜任力理论从绩效差异分析入手,使分析结论与绩效具有很好的表面效度。

因此,企业可以借助这一新的理论,改进现有培训需求分析的技术与方法,进而开发与之之相适应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培训效果评价技术,为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基于胜任力的培训是指通过对胜任力特征进行有效的培训与开发,可以使组织中的个体实现绩效的提升,以满足企业未来战略发展的需要。

那么,如何构建基于胜任力的培训体系呢?构建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关键是先建立各关键岗位的胜任力模型,然后以此为基础来搭建企业的培训体系。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我们在本期音频的第一节【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才招聘与甄选体系】中已经讲过,在这里就不做赘述。

在建立了客观、有效的岗位胜任力模型后,就应搭建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具体包括进行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培训与开发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以及培训效果评估。

首先来看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需求分析。

在胜任力模型中,逻辑关系分为横向逻辑关系和纵向逻辑关系。

横向逻辑关系表现了员工实际情况和组织要求之间的差距,在这个比较过程中,以胜任力模型作为参照标准,通过员工当前状况和理想状况的对比,能够比较准确并有针对性地找出培训需求;在纵向上是胜任力和行为、绩效的逻辑关系。

胜任力特质往往通过一定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一定的行为导致相应的绩效水平,这也是行为事件访谈法的理论基础。

要仔细去分析员工实际胜任力水平,员工的实际行为,员工的当前绩效以及理想状态下的岗位胜任力模型所要求的员工能力,组织期望的行为,组织期待的绩效之间的差异,这样的培训需求才能真正符合组织和个人的要求。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建立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建立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建立胜任力模型可以被定义为一种以技能、知识、行为和特性为基础的标准化框架,其中被描述为管理某个角色或工作所需的最佳表现能力,它还描述了在各种情境中表现良好的具体学习领域和实践。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建立是为了协助员工在特定工作职责的同时,发展个人竞争能力的方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关注基于胜任力模型实现培训体系的步骤和要点。

一.步骤:1.确定基本胜任力首先,确定职位所需的基础胜任力。

这些基本的胜任力通常是需要在任职前拥有的,此时,企业应该将这些技能列入培训手册,以便员工了解他们需要学习什么来增强他们的基本胜任力。

2.收集胜任力数据了解员工现有的胜任力,可以帮助确定在这些领域中是否需要培训。

这可以通过性能评估、调查、个人计划和个人开发计划等方式来实现。

企业应该考虑在评估和评价过程中使用多种工具和技术,以便获得更全面的数据。

3.创建培训计划将基本胜任力和员工现有的胜任力数据进行比较,然后创建个性化的培训计划。

这些计划应基于员工所需的胜任力和能力,以及公司的目标和战略规划。

4.实施培训计划实施计划时,企业应该考虑何时、如何和谁来提供培训。

在建立一种让员工获得兴趣并获取技能的有效方法之前,企业需要确定员工的学习风格和培训需求。

5.评估培训进展为了确保培训计划的效果,企业应进行定期的评估和升级。

考虑实施自我评估、监督和检查计划的程序和流程,以确保学习和培训计划的成功。

二.要点:1.明确的目标确定培训目标并确保它们与公司的业务目标和战略计划相符。

这确保了培训可以直接为公司的利益服务,使公司更加强大、健康和具有竞争力。

2.支持员工公司应该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为每个员工提供支持。

这可以通过提供自主学习、在线资源、实时指导和访问专家支持等方式来实现。

3.优化培训内容培训计划应根据员工的需求动态调整。

在识别弱势领域的基础上,针对员工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开展定制培训计划。

为了确保培训计划的质量和实际济效果,设立培训反馈机制并加以优化。

基于胜任力的培训体系研究

基于胜任力的培训体系研究

基于胜任力的培训体系研究在现代职场中,胜任力被广泛认为是衡量员工绩效的关键因素。

因此,很多组织致力于建立一套基于胜任力的培训体系,以提高员工的绩效和发展潜力。

本文将研究基于胜任力的培训体系,探讨其组成、实施方法及效果评估等方面的问题。

一、胜任力的定义和分类胜任力可以理解为个体在特定职位上良好表现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行为。

胜任力可分为通用胜任力和职业胜任力。

通用胜任力指的是适用于各种职位的基本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而职业胜任力则是指特定职位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基于胜任力的培训体系的组成1.胜任力模型的建立:组织需要通过调研和分析,确定每个职位的胜任力模型,包括通用胜任力和职业胜任力。

2.培训需求分析:通过调查问卷、面试等方式,了解员工的胜任力水平和培训需求,为培训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3.培训计划制定:结合胜任力模型和培训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应包括培训目标、内容和方法等。

4.培训内容的设计:根据胜任力模型,设计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理论知识的讲解、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

5.培训方法的选择:根据培训内容和员工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培训方法。

培训方法可以包括面对面培训、在线培训、实地考察等。

6.培训师资的培养:为了保证培训的质量,组织需要培养一批具备胜任力培训能力的培训师。

培训师应具备相关职位的胜任力,并具备一定的培训经验和教学能力。

7.培训效果评估:培训结束后,组织需要进行培训效果评估,了解培训的有效性,并根据评估结果优化培训体系。

三、基于胜任力的培训体系的实施方法1.胜任力模型的建立:通过调研和分析,确定每个职位的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模型应包括通用胜任力和职业胜任力。

2.培训需求分析:通过调查问卷、面试等方式,了解员工的胜任力水平和培训需求。

3.培训计划制定:结合胜任力模型和培训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应包括培训目标、内容和方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胜任素质模型培训体系建立胜任素质模型目前我们常用的胜任力概念一般是指个体所具备的能够决定工作绩效的持久品质和特征,包括知识、技能、社会角色、特质、自我认知、动机和价值观等,可将某一岗位中表现优秀者和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而且这些能力可以通过培训和发展加以改善。

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就是为完成某一特定岗位工作,实现高绩效工作目标所要求的一系列胜任能力要素的组合,通常由4~6项素质要素构成。

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发达国家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人力资源评价,帮助企业从实现组织目标、提高业绩的角度出发,提高人员选拔、培训、招聘等方面的效率和针对性。

构建胜任力模型是指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确定某一岗位高绩效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及其结构的过程。

一般而言,建立胜任力模型主要包括分析胜任力构成要素、分析高绩效员工(通过与一般员工对比)胜任特征并建模、验证胜任力模型三个步骤。

建立胜任力模型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行为事件访谈法、关键事件技术、问卷法、工作分析访谈、专家小组谈论法等。

行为事件访谈法(Behavior Event Interview)是目前最主要的方法,该方法采用结构化的问卷对绩优人员和一般人员两组进行访谈,并对此分析访谈结论,发现那些能够导致两组人员绩效差异的关键行为特征,继而演绎成为特定职位任职者所必须具备的胜任力特征。

基于胜任素质模型课程体系胜任素质模型的建模的胜任力的划分是根据职位序列来划分的。

所谓职位序列就是企业中一系列具有相似特点的职位集合。

通常采用5序列划分法:1、管理序列:经营、管理、执行2、专业支持序列:计划统计、财务审计、人力资源、战略研究、专项管理、物流仓储、等3、技术序列:工艺、设备、电气、研发。

4、营销系列:市场、销售。

5、作业序列:技术工、操作工、辅助工。

因此、培训课程体系也可以分职位序列进行管理,比如财务序列培训课程、人力资源管理培训课程、技术培训课程等。

同时还可以更加细分,比如人力资源管理胜任力要达到几级,每级的课程有哪些。

基于胜任素质模型培训方法体系这里结合胜任力的分类,将培训方法分两大类来介绍,分为显性胜任力培训方法和隐性胜任力培训方法。

①显性胜任力培训方法显性胜任力主要包含知识、技能这两部分内容。

对于这些内容,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由培养者整理之后,通过集中强化的手段灌输给被培训者。

其理论基础为学习理论中的行为主义、认知主义。

现有的培训方法,如课堂讲解法、远程学习法、视听技术学习法以及在职培训、情景模拟、商业游戏、案例分析、行为塑造、交互式录像、互联网培训等都可以很好地满足这方面的需求。

②隐性胜任力培训方法目前隐性胜任力的培训方法主要有LTD小组讨论学习,游戏训练法,拓展训练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模型法等等。

例如敏感性训练,可作为本研究中层管理者关系管理能力胜任特征的培训方法,提高参与者的人际敏感和人际理解。

个性特征以及动机类特征的形成,与管理者成长的过程密切相关,相对难以改进和发展,培训需要的时间和花费的成本也较大。

目前对这类特征比较有效的培训有体验式学习法以及从企业角度创办企业大学、构建学习型组织等方式。

通过建立专业的培训学院,可以在培训方式上打破我国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自我封闭的结构系统,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高校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产学研合机制。

诸如许多著名企业拥有自己的企业大学,并与著名高校合作,完成培训项目,如广东地区企业可以就近建立与中山大学,暨南大学为依托的培训基地,既能充分利用地域条件节约资源,又能为企业管理人员和其他员工提供坚实的后盾。

隐性胜任力主要包含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等胜任力,因此,针对这部分内容的培训,传统的培训方法如果不经过相应的变化就无法取得很好的效果。

隐性胜任力的培训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将它们归类到一些各异的培训途径上。

隐性胜任力的培训可以通过这样3条途径加以培训。

第一条途径就是将隐性胜任力转换为外显的内容,然后针对这些外显的内容用传统的培训方法加以培训。

第二条途径是从将隐性胜任力的拥有者与隐性胜任力的被培训者放在一起,创造他们辅导和学习的环境。

第三条途径是通过现代手段,将隐性胜任力拥有者的信息录制下来,不必让两者面对面地交流,而且可以大面积传播。

基于胜任素质模型培训流程体系基于胜任力培训需求的分析传统培训需求分析应该从组织、任务、人员三个角度进行。

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吸收了传统培训需求分析的三层次结构,以及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手段,并在此基础上有所进步。

它以胜任力为基本框架,通过对组织环境、组织变量与优秀员工关键特征来确定岗位的培训需求,使培训内容和程序一方面能够满足组织当前对岗位的要求;另一方面适应组织发展的需要,按照组织未来发展的要求来重构职责与任务,确认职位要求。

基于胜任力的员工差距分析,可以根据岗位和个人素质,对照组织战略所需的员工胜任素质与关键行为,分析差距。

培训需求分析中引入胜任力模型,原因在于:(1)胜任力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全面反映了企业的战略需求、岗位要求和人才需要,这与传统的组织分析、任务分析、人员分析的总体结果一致,是替代传统培训需求分析的有效方法;(2)胜任力是将某一岗位中表现优秀者和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的因素集合,而培训需求分析的核心所在就是找出人才素质能力与理想标准之间的差距因素集合,这两个“集合”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完全可以用建立胜任力模型的方法来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内容:(1)胜任力要素、差距分析培训内容主要是员工在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和动机等胜任力要素上的水平与当前及未来要从事的岗位胜任力模型所要求的胜任力水平之间的差距。

胜任力模型应用于培训体系倡导的是个性化的培训发展方式,通过对员工胜任力的分类分层剖析后,参照岗位胜任力模型,比较容易发现胜任力的差距,从而确定培训内容。

(2)胜任力可塑性、战略性、紧急性分析。

基于胜任力的培训设计,一方面能够满足组织当前对岗位的要求;另一方面适应组织发展的需要。

通过研究发现胜任力特征的可塑性有高低之分,重要性也有高低之分。

可塑性高的胜任特征则意味着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迅速提高,如“信息收集”特质等;而可塑性低的胜任特征则很难通过后天培养改变,如“追求卓越”特质。

同样对某一岗位而言,胜任特征的重要性也有高低区具体而言,例如“追求卓越”是高级管理人员最核心的胜任力特征之一,因此具备较强感染力的成功学课程就比较适合,培训现象也往往很热闹,但是培训效果却大相径庭。

撇开讲师等客观因素,个别人的业绩突飞猛进;但一部分人再怎么努力也还是一般。

追究原因我们发现,“追求卓越”特征可塑性低,所以对于个别具备“追求卓越”特质的人来说,相关培训可以极力地提高其业绩。

但对于某些人来讲,“追求卓越”这个特征是很难被改变的,因此培训效果不尽人意也是合情合理的。

实践表明,从人才培训的角度来看,对于可塑性高、重要性高的胜任力,应该选取最好的师资,开展集中、高强度、强迫性的培训,并辅之其他培养手段,让人才快速成长;对于可塑性低、重要性高的胜任力,应作为招聘和选拔的重点考察内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予录用或晋升;对于可塑性高、重要性低的胜任力,可以在不耽误现有工作的前提下,由内部兼职讲师开展自愿性质的企业内圳;而对于可塑性低、重要性低的胜任力,则建议以个人自学、觉悟为主。

(3)资源支持、成本分析主要有培训发展需求的确定不仅仅要考虑员工胜任力水平与组织要求的差距,也要充分考虑组织的内外环境,比如组织结构、组织提供资源的能力、尤其是成本分析,看预算能否支持。

由于针对不同胜任力方面的培训内容、培训类型和培训方式均有所不同,因此培训成本也不同。

对于冰山胜任力模型的水上冰山部分(如知识、技能等),相对易于改进和发展,培训成本相对较低。

但基准性胜任力只是对胜任者基础素质的要求,它往往不能把高绩效者与一般绩效者区别开来;对于胜任力冰山模型水下部分(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人格特质、价值观和动机等),则相对难于改进和发展,且越往水下,难度越大,培训所需要花费的成本就越大。

但深层胜任力又是区别高绩效者与一般绩效者的关键因素。

这时就需要进行综合的权衡分析,当进行胜任力培训所花费的成本超过选拔招聘所需要的成本时,则直接进行招聘是更为经济有效的方法,否则可以选择培训。

只有考虑员工胜任力发展需求和组织内外部环境,这样的培训才能真正符合组织和个人要求,并能够具有实施的基础和条件。

否则,培训计划就缺乏可操作性,也就失去实践意义。

因此,根据上面几个方面,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可以确定年度培训需求。

方法: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模型包括四个部分:(1)组织、任务分析,即从战略层面、岗位要求层面进行分析,确定岗位胜任力构成要素;(2)高绩效人员分析,对高绩效人才个体的行为特征进行深层次分析,汇总整理后,归纳总结出具有共性的群体胜任能力特征,建立胜任力模型;(3)样本人员分析,针对特定培训对象,评价其胜任特征情况;(4)培训需求分析,将评价结果与胜任力标准相比较,分析培训对象现有水平与胜任力标准(理想绩效行为)的差距,绘制培训需求缺口图,查找出人才能力弱项,确认出可能存在的培训需求,从而确定培训开发方向和内容。

培训计划的制定(1)选择培训方式根据培训内容和培训类型,确定可行的科学的培训方式。

因此在培训时应注重实践,少讲理论,多讲案例和操作,符合成年人的学习习惯,这有助于培训效果的提高。

根据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确定可行的培训与开发方式,其中包括讲授法、研讨法、案例研究、行为示范、工作轮换、角色扮演、管理游戏和现场观摩等。

因为胜任力的培训与开发强调胜任力冰山模型中水下深层的胜任力特征,比如动机、价值观、行为方式等,所以更常用的是行为规范、角色扮演等。

一般情况下,可根据培训地点把培训方法分为在职培训和离岗培训;前者包括指导人帮助、自我培训、网络培训等;后者包括讲座、案例分析、业务游戏、情景模拟等。

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实际应用中往往将二者结合起来使用,一方面要将胜任力模型应用于培训需求分析中,特别要依据重要性-可塑性矩阵划分的培训类型来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另一方面要根据员工自身的特点来选择比较合适的培训方式。

此外,相关的培训课程设计也要根据胜任力模型及培训需求分析来进行设置,力求做到课程设置与培训需求相匹配,使培训效果显著。

基于胜任力培训实施员工培训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演示法、内行传授法以及小组学习法。

其中,演示法指受训者处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地位的一种培训方式,包括传统的课堂讲解法、远程学习法以及视听技术学习法等等。

内行传授法是一种要求受训者积极参与学习的培训方法,包括在职培训、情景模拟、商业游戏、案例分析、行为塑造、交互式录像以及互联网培训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