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街区更新改造探索——以云和县采真里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设计为例

合集下载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更新规划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更新规划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更新规划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被拆除或改建的命运。

这些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和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并进行城市更新规划成为了当今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一、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瑰宝,它们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是城市的重要标志和吸引力。

这些街区保存着古老的建筑、传统的工艺和独特的风貌,代表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保护这些历史文化街区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城市的文化传统,还可以吸引游客和投资,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困境尽管历史文化街区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它们在城市发展中面临着许多困境。

首先,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更新的需求不断增加,许多历史文化街区被拆除或改建,导致文化遗产的丧失。

其次,由于历史文化街区的老旧和破败,维护和保护的费用较高,给当地政府和居民带来了经济负担。

最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更新需要协调各方的利益,包括政府、居民和开发商等,这增加了保护工作的难度。

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重要性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是对城市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也是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首先,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可以传承和弘扬城市的文化传统,增强城市的文化自信和凝聚力。

其次,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可以吸引游客和投资,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最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竞争力,增加城市的软实力和吸引力。

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更新规划的关系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城市更新规划是紧密相关的。

城市更新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利用,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不仅可以传承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还可以为城市更新提供重要的资源和支持。

同时,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也需要依托城市更新规划,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使历史文化街区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五、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更新规划的实践在实践中,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城市更新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和需求。

老城区改造与文化结合成功案例

老城区改造与文化结合成功案例

老城区改造与文化结合成功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城区改造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管理者们关注的焦点。

传统老城区的狭窄道路、老旧房屋、陈旧设施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如何通过改造老城区,使其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成为城市的新名片,已成为城市规划者们一项艰巨的任务。

而老城区改造与文化结合,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景观品质,还可以保留和传承历史文化,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下面,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老城区改造与文化结合成功的案例,希望可以为其他城市管理者们提供一些启示。

一、成都宽窄巷子宽窄巷子是成都市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是一处成功的老城区改造与文化结合项目。

宽窄巷子的改造开始于2008年,历时两年完成,整个项目以保护传统文化为核心,打造了一条集旅游、商业、文化于一体的文化街区。

在宽窄巷子的改造过程中,保留了大量传统建筑,如四合院、青砖瓦房等,同时引入了现代商业元素,如网红店、特色餐饮等,使宽窄巷子成为一处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于一体的地方。

通过改造,宽窄巷子不仅成为了一个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旅游景点,还成为了成都市重要的商业中心之一,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上海田子坊田子坊是上海著名的文化街区,也是一处老城区改造与文化结合的成功案例。

田子坊的改造始于1998年,历经多年的努力,如今已成为上海市的重要文化景点之一。

在田子坊的改造中,保留了大量老建筑,如石库门、弄堂等,同时引入了一些时尚的文化元素,如文创店、艺术工作室等。

田子坊成为了一个集艺术、创意、文化于一体的文化社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和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

田子坊的成功改造不仅保留了上海独特的历史文化,还为城市注入了一种新的活力。

三、北京798艺术区798艺术区是北京的一个著名文化地标,也是一处成功的老城区改造与文化结合项目。

798艺术区的改造始于2002年,通过对老厂房的改造和利用,打造了一个集艺术、创意、设计于一体的艺术社区。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以杭州南宋御街为例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以杭州南宋御街为例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以杭州南宋御街为例章菥妤;马军山;孔云节【摘要】如何保护与更新历史街区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文中以杭州南宋御街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剖析其保护更新特色,从保护性的改造、街道的空间格局、建筑形式的体现、文化的传承、商业的定位5个角度分析南宋御街的保护与更新模式.【期刊名称】《中国城市林业》【年(卷),期】2013(011)003【总页数】3页(P59-61)【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历史文化传承;杭州;南宋御街【作者】章菥妤;马军山;孔云节【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临安311300;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临安311300;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临安311300【正文语种】中文历史街区是城市的宝贵财富,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国内很多城市尤其是历史文化名城都面临着历史街区改造的问题。

历史街区通常是指由传统街道居住建筑群和文物建筑组成的能较完整地体现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区域[1]。

从概念上分析,历史街区通常有居民居住,要保留足够数量的原住民,才能保持街区的生活魅力。

但在现实社会中,在大规模的利益驱使下,破坏者打着城市发展的旗号对街区采取强拆重建的改造模式。

这种改造方式使得城市地区原有的特色风貌被破坏,失去了原有的文化特色。

历史街区的保护应该具有延续性,一味地拆除重建只会让历史与现实产生隔痕甚至脱节。

城市本身具有“保护”和“发展”的双重任务,对这一充满内在矛盾的难题需要创新性地予以解决和克服[2]。

如何维护历史街区的布局,改善街区的环境,保护街区的历史文化和生活真实性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历史街区的保护方法,除划定保护范围等具体措施外,更重要的是采取综合性、整体性措施,从城市总体的角度为实施保护措施创造外部条件[3]。

本文以杭州历史街区——南宋御街为例,探讨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

1 南宋御街概况作为一座千年古都,杭州历史文化遗存十分丰富。

历史文化街区智慧化改造的规划与实践

历史文化街区智慧化改造的规划与实践

历史文化街区智慧化改造的规划与实践第一章引言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历史文化街区在城市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这些街区不仅是城市的文化遗产,也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课题。

而智慧化改造则是当前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向。

在当前的城市发展中,历史文化街区的智慧化改造不仅是城市规划的重要课题,更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重点探讨历史文化街区智慧化改造的规划和实践。

具体内容将分为四个章节。

第二章历史文化街区的智慧化改造的规划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利用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的重点之一。

历史文化街区智慧化改造的规划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规划方案。

历史文化街区智慧化改造的规划方案应当充分考虑历史文化街区的特殊性和保护要求。

规划方案应当强调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同时,规划方案还需要考虑到历史文化街区的智慧化改造需要方便大众使用、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需求。

2. 设计网络架构。

历史文化街区智慧化改造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网络架构,这样才能方便大众使用、提高生活质量。

网络架构应该是开放式、互联互通的,这样才能方便各种智慧化应用的集成和利用。

3. 建设智慧化基础设施。

历史文化街区智慧化改造需要建立一套智慧化基础设施,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智慧化技术,这些技术可以为历史文化街区的智慧化改造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4. 引进智慧化应用。

历史文化街区智慧化改造需要引进各种智慧化应用,如智能交通、智能公共服务、智能安防等应用。

这些应用可以为历史文化街区带来更加便利的生活和更好的文化体验。

第三章历史文化街区智慧化改造的实践历史文化街区智慧化改造的实践需要紧紧围绕着规划方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

1. 建设历史文化街区智慧化基础设施。

建设历史文化街区智慧化基础设施是历史文化街区智慧化改造的首要任务。

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考虑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利用,以及需要支撑的各种智慧化应用。

基于规划设计治理策略的历史街区微更新探索——以江门市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启明里片区微更新实践为例

基于规划设计治理策略的历史街区微更新探索——以江门市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启明里片区微更新实践为例

基于规划设计治理策略的历史街区微更新探索——以江门市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启明里片区微更新实践为例
骆建云;吴嘉慧
【期刊名称】《当代建筑》
【年(卷),期】2024()5
【摘要】历史街区作为重要的城市文化名片日益得到重视,国内各地的街区保护工作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然而,在保护的基础上实现深度、长效的文化传承与街区活化利用,仍缺乏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支持。

本文结合江门市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启明里片区微更新实施工作,探索文化引领与空间激活及产业活化与治理赓续的规划设计治理更新策略,通过启明里示范工程项目的落地及对近年文化标签的塑造与持续活化深耕,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多维度微更新提供鲜活样本。

【总页数】5页(P36-40)
【作者】骆建云;吴嘉慧
【作者单位】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
【相关文献】
1.基于PSPL调研法的传统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策略研究——以济南将军庙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2.基于微更新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策略研究——以青岛裕德里里院街区为例
3.历史文化街区"微更新"设计研究
——以光山县正大街片区为例4.基于古籍文化的历史街区微更新设计研究--以北京市西城区琉璃厂片区为例5.基于空间句法的古城街巷微更新策略研究——以苏州阊门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传承与更新利用研究

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传承与更新利用研究

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传承与更新利用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化的发展,许多历史街区面临着难以避免的困境,如城市更新、文化遗产被忽视等问题。

对于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在保护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的实现其更新利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我们需要寻找一种在实践中保护历史街区文化遗产的方式,以实现其更新利用,促进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历史街区的价值及其面临的挑战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的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建筑遗产,更是一个城市文化记忆的载体。

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城市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历史街区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建筑老化、城市更新现实和市场经济的压力等。

这些挑战严重威胁着历史街区的存在和发展。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也面临着技术、资金、法律等方面的问题。

随着城市发展与人口增长,人们的生活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导致了历史街区的生活功能逐渐被取代。

历史街区的建筑老化等问题也给其保护与更新利用增加了难度。

二、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传承为了更好地保护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建立保护机制。

完善城市规划管理制度,加大历史街区的保护力度。

应该建立健全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政策。

建立历史街区保护管理机构,加强对历史街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

2.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向公众传递历史街区的文化价值,弘扬历史街区的传统文化,培养公众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意识。

也可以通过学校教育的方式,加强对历史街区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工作。

3. 加强科学考古。

通过科学的考古工作,挖掘历史街区的潜在价值,把握历史街区的文化脉络,为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三、历史街区的更新利用历史街区的更新利用是一个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实现其再生利用的关键问题。

要实现历史街区的更新利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强调历史街区的独特性。

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建筑“层级嵌入”式更新策略探析——以蓬莱市画河大世界项目设计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建筑“层级嵌入”式更新策略探析——以蓬莱市画河大世界项目设计为例

p r o p o s a l o f H u a h e D a s h O i e p r o j e c t i n P e n g l a i c i t y f o r e x a m p l e , t h e“ h i e r a r c h i c a l e mb e d d i n g ’ ’ s t r a t e g y
历史文化街 区 中的建筑 “ 层 级 嵌 入’ ’式更新 策略探 析
— —
以蓬 莱 市 画 河大 世 界 项 目设计 为例
An a l y s i s o f t h e “ Hi e r a r c hi c al E mb e dd i n g” S t r a t e g y i n
t o p r o t e c t a n d r e n e w 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 a n d c u l t u r a l d i s t r i c t s t h a t d e l i v e r u r b a n f e a t u r e s . T a k i n g t h e d e s i g n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 活态保护 ; 建筑更新 : 类型学 : 层级
Ab s t r a c t : Ag a i n s t t h e b a c k g r o u n d o f i n c r e a s i n g l y s e r i o u s h o mo g e n i z a t i o n i n Ch i n a c i t i e s ,i t i s u r g e n t
o f h i s t o r i c a l a n d c u l t u r a l d i s t r i c t s s h o u l d r e l f e c t c o n t e x t a n d a d a p t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i me s .

空间的“子效”: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

空间的“子效”: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

空间的“子效”: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吴德政;樊宇辰
【期刊名称】《天工》
【年(卷),期】2024()8
【摘要】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问题中,要追求设计策略,要在具体问题上通过分析法来计较优劣得失。

围棋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蕴含着许多哲学思维。

围棋的“子效分析法”的行棋定式中重视全局平衡的感觉,通过分析当前局面,并判断其好坏,发现局面的缺点。

试以围棋中的“子效分析”应用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策略,意图借鉴围棋的哲学思想及布局原理,探索围棋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内在联系。

在此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保护与更新的社会、文化和经济价值,进一步促进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总页数】4页(P6-9)
【作者】吴德政;樊宇辰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59
【相关文献】
1.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研究——以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2.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复兴——对涵江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发展的思考
3.历史街区公共空间保护与更新的策略研究以中山市沙涌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4.莆田市萝苜田历史街区街
巷保护整治设计实践研究5.基于空间句法的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特征及更新策略研究——以长沙市西文庙坪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改造

试论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改造

试论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改造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随着城市的发展,历史文化街区也需要进行更新改造,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同时保护好历史遗产。

本文将试论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改造,探讨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其现代化与可持续性发展。

一、历史文化街区的特点与价值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

它们通常包括大量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特色的古建筑、文物、遗址,以及传统的建筑风格、文化传统、民俗习惯等。

这些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是城市的文化底蕴,更是城市的名片,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历史与文化传承。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改造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历史的记忆,更是为了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历史文化街区所承受的社会、经济、文化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更新改造是不可避免的选择。

二、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的必要性1. 适应现代社会需求随着城市化的加速,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传统的历史文化街区可能无法完全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需要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更新改造,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2.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历史文化街区往往具有一定的旅游、文化、商业价值,更新改造后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商家等,进而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3.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改变历史文化街区的面貌,而是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良,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城市的发展。

1. 保护为主在进行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改造时,首要原则是保护。

要尊重历史文化街区的原貌,保护好文物建筑、传统风貌,维护历史文化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2. 整体保护更新改造要以整体保护的思路进行,包括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区域范围、建筑风格、文化传统、民俗习惯等整体进行保护,而不是片面进行拆迁和改造。

3. 保持传统与现代的平衡在进行更新改造时,要兼顾传统与现代,保持传统文化的特色和韵味的也要使其与现代城市的发展相适应,形成一种文化和谐。

浙江省云和县城市改造项目棚改一期概念规划设计方案征

浙江省云和县城市改造项目棚改一期概念规划设计方案征

浙江省云和县城市改造项目(棚改一期)概念规划设计方案征集公告浙江省云和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开展“浙江省云和县城市改造项目(棚改一期)概念规划设计方案”公开征集,欢迎具有本项目应征资格的应征人参加。

具体事宜公告如下:一、征集内容浙江省云和县城市改造项目(棚改一期)概念规划设计方案二、征集单位云和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三、征集方式公开征集四、项目基本情况浙江省云和县城市改造项目(棚改一期)选址为云和县中心城区范围内6个区块,分别为水碓巷区块、江滨小学周边区块、南门区块、下前溪区块、农机站区块、大庆寺区块(一期),总用地面积38.54公顷(具体范围详见红线图)。

1.水碓巷区块:位于采真里景区水碓巷南侧,区块用地面积17.47公顷,本区块内都是砖混结构的私有住宅,现状环境卫生较“脏乱差”。

由于区块位于浮云溪沿岸,建筑场地风貌急需改善。

2.江滨小学周边区块:位于云和县江滨小学西侧,区块用地面积4.30公顷,区块内大多数建筑凌乱、密集、破旧,产权归属复杂,基本都是私有住宅,没有内部机动车道,一旦发生火灾,会产生严重后果。

区块位于浮云溪北侧沿岸,现状建筑风貌急需提升改善。

3.南门区块:西起南门路,东至新建路,区块用地面积5.85公顷,区块内基本为私有民房,场地内普遍存在搭建的行为,搭建的构筑物存在生产扰民、消防条件不足、质量不好等方面的安全隐患。

位于浮云溪以南沿线,现状建筑风貌急需提升改善。

4.下前溪区块:位于云和县体育场西侧,区块用地面积2.85公顷,现状区块内建筑密度较低,间杂闲置地、空置房及畜舍,布局自然无须,功能混杂,利用率低,土地资源浪费。

规划为童话商业服务街区,童话小镇北入口,是童话小镇形象入口标志。

5.农机站区块:位于浮云溪南岸中段区块,区块用地面积1.50公顷,较多为80年代老旧房,涉及农机站、电力公司、消防大队三个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

6.大庆寺区块(一期):位于中心城区东北侧(中山东路以北、公安路以东、仙宫大道以西),北靠山体,南临大街,区块用地面积6.57公顷,地块北高南低,现状大部分为农田。

2023年二级建筑师《场地与建筑方案设计》考试真题

2023年二级建筑师《场地与建筑方案设计》考试真题

2023年二级建筑师《场地与建筑方案设计》考试真题场地设计:历史街区更新规划设计某城市历史街区总平面示意如图,街区西侧地块为古塔公园,南侧、北侧、东侧地块均为居住用地。

街区内原有建筑为地方特色传统民居。

通过本次更新设计,塑造尊重环境,功能复合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

一、设计条件1.主要街巷单元格尺寸为35m*35m,街区内街巷宽度分别为5m和2.5m。

2、街区内有名人故居和古树游园各一处,东南角已建成地铁出入口及其附属广场。

3.图中填充街巷单元已完成更新及保护性修缮,不可拆改,原有街巷不得减少或改变。

4.图中未填充街巷单元可根据设计要求,规划广场、游园、建筑用地及新增街巷。

二、设计要求综合考虑街区周边环境要素,场地信息及下述要求,在历史街区内规划游览路线及建设用地。

(1)连续的主要游览路线一条,可转折,可利用新增街巷。

(2)连接主要游览路线和北侧城市支路的次要游览路线两条,均不可转折。

(3)连接主要游览路线和南侧城市支路的次要游览路线一条,不应转折。

2.选择适合地块,规划建筑用地四处:(1)文化广场用地一处,尺寸30m*30m;(2)街区更新展示馆用地一处,尺寸30m*30m;(3)街区休闲广场用地一处,尺寸30m*12.5m;(4)临南侧城市支路,设小游园用地一处,面积约400m2。

三、作图要求1.用粗实线绘制主要游览路线,粗虚线绘制次要游览路线,并标注名称;2.用细虚线绘制新增街巷,并标注名称;3.用租实线绘制文化广场用地、街区更新展示馆用地、街区休闲广场用地和小游园用地轮廓线,并标注名称。

建筑方案设计:湿地公园服务中心某湿地公园内新建服务中心一栋,功能为餐饮服务、科普展示及配套用房。

建设用地位于景区道路与湿地水体之间,道路红线、用地红线,标高等条件见图。

一、设计要求1.新建建筑为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1900m2,房间组成与建筑面积见表,主要功能和流线关系见图。

2、建筑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均不小于6m。

旧城改造中的传统街巷更新规划设计分析

旧城改造中的传统街巷更新规划设计分析

旧城改造中的传统街巷更新规划设计分析摘要:本文围绕着旧城改造中传统街巷更新规划设计展开,详细分析了传统街巷更新规划的原则、方法、实施和效果评估。

通过遵循“人本主义”原则,借鉴历史文化,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因素,传统街巷更新规划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价值和活力。

具体实施包括街巷的改造与更新,街巷宽度和交通规划的考虑,街巷景观与文化底蕴的保护和商业和社会服务设施的布局规划。

通过对人口、居住状况、商业和经济发展情况、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可以得出传统街巷更新规划设计的成功案例,提出对未来传统文化街巷更新规划设计发展方向的思考。

关键词:旧城改造;传统街巷更新;规划设计引言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旧城区的更新与改造问题。

传统的旧城区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包括基础设施老化、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城市环境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旧城区的更新和改造成为了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传统街巷更新是旧城区更新和改造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环境和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旧城区作为城市发展的历史遗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人文价值。

在旧城区的更新和改造过程中,如何保留这些文化和历史遗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同时,城市里传统的街巷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现实问题。

这些固有街面,无论是在人行道、建筑或在商业场所,已经逐渐变得陈旧、不适应当代城市的需求和发展。

这些传统街巷既是城市的历史遗产,又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街巷的更新改造是城市更新最基本、最核心的工作之一,其目的就在于给人们提供一个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同时,传统街巷的更新改造也与城市的发展、生态环境、交通等方面密切相关[1]。

(二)研究意义在传统街巷更新规划设计是城市更新中的重要工作,对城市景观、行人通行、道路结构、商业环境和社区氛围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历史街区功能再利用案例

历史街区功能再利用案例

历史街区功能再利用案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老旧的历史街区逐渐被淘汰和弃置,荒废了许多文化和历史遗产。

然而,有一些城市面对这个问题,采取了创新的方式,将这些历史街区进行功能再利用,使得这些历史街区焕发新的活力,并成为城市的重要景点和文化遗产。

本文将介绍几个成功的历史街区功能再利用案例,展示了这些地方的改造过程和成果。

1. A区旧工业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A区位于某市的市中心地带,曾是该市的旧工业区,工业衰退后变得荒废和冷落。

为了将这块土地重新利用起来,城市规划部门决定将其改造为文化创意产业园。

他们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逐步引进各类文化机构、艺术家工作室和创意企业。

现在,A区成为城市的文化创意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居民前来参观和体验,为城市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2. B区历史建筑的商业复兴B区是某城市的老城区,其中有许多历史建筑因年久失修而被遗弃。

为了保护这些历史建筑并使其重新焕发生机,市政府决定将其改造为商业中心。

通过引入品牌商店、餐厅和咖啡馆等商业设施,重新布局和修复历史建筑,使得B区成为该市的购物和娱乐中心。

现在,这些历史建筑为城市带来了持续的经济效益,并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购物者。

3. C区历史街区的文化教育基地C区是一个以历史建筑为主的老城区,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许多居民离开了这里。

为了保护并传承这个历史街区的文化,市政府将其改造为文化教育基地。

他们设立了博物馆、图书馆和艺术学校等文化机构,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了解当地历史文化的机会。

同时,通过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和展览,C区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许多人们前来参观与学习。

4. D区历史建筑的民宿化D区是某市的历史街区,其特色建筑因年久失修而空置。

为了保护这些历史建筑并增加游客的住宿选择,市政府决定将其改造为民宿。

通过修缮和改造这些特色建筑,市政府鼓励居民将其改造为具有特色的旅游住宿设施。

现在,D区历史建筑的民宿化成为该市的一大亮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体验当地的历史文化。

传统街区改造成功的案例

传统街区改造成功的案例

传统街区改造成功的案例传统街区改造是指对老旧的街区进行重新规划和改造,以提升其功能、环境和形象,使其焕发新的活力和魅力。

下面列举了10个成功的传统街区改造案例。

1. 巴塞罗那拉姆布拉斯大道改造巴塞罗那的拉姆布拉斯大道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商业街,经过改造后,街道两侧增设了人行道、自行车道和绿化带,拓宽了街道,提升了交通流畅性和行人的舒适度。

此外,改造还加强了街区的文化氛围,设置了公共艺术装置和表演场地,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居民。

2. 伦敦科芬园改造伦敦的科芬园曾经是一个犯罪率较高的地区,经过改造后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艺术和文化街区。

改造包括修复老旧建筑、改善交通和公共设施、增加公园和广场等。

科芬园吸引了大量的艺术家、设计师和文化创意企业入驻,成为伦敦城市更新的典范。

3. 上海外滩改造上海外滩是上海的标志性景点,经过改造后焕发了新的活力。

改造包括修复历史建筑、改善交通和景观、增设步行街和公共空间等。

外滩成为了一个集商业、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街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商家。

4. 纽约高线公园改造纽约的高线公园是一条建在废弃铁路上的公园,经过改造成为了一个受欢迎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改造包括修复老旧铁路、增设步行和自行车道、种植植物和景观设计等。

高线公园成为了纽约城市更新的成功案例,并且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

5. 巴黎雷蒙特区改造巴黎的雷蒙特区是一个历史悠久但破败的街区,经过改造后焕发了新的活力。

改造包括修复老旧建筑、改善交通和公共设施、创办文化和艺术中心等。

雷蒙特区成为了巴黎城市更新的典范,吸引了大量的艺术家、设计师和文化创意企业入驻。

6. 东京银座区改造东京的银座区是一个繁华的商业街区,经过改造后进一步提升了其商业和文化地位。

改造包括改善交通和公共设施、增设步行街和公共空间、举办文化和艺术活动等。

银座区成为了东京的购物和娱乐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商家。

7. 柏林普伦茨劳尔贝格街区改造柏林的普伦茨劳尔贝格街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工业区,经过改造后成为了一个充满创意和艺术氛围的街区。

基于空间句法的历史文化街区再生空间方案设计评价——以宁国河沥溪老街为例

基于空间句法的历史文化街区再生空间方案设计评价——以宁国河沥溪老街为例

基于空间句法的历史文化街区再生空间方案设计评价——以宁国河沥溪老街为例吴运法;杨亚【摘要】再生空间理念为旧城空间结构功能的更新提供了理论指导,空间句法的技术方法为旧城再生空间的设计和评价提供了一种定量的分析方法。

研究以河沥溪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基于空间句法的研究方法分析其再生空间方案设计,并对方案生成后可能出现的效果进行评价,得出较优方案,以期为以后旧城空间的改造方案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名称】《安徽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23)004【总页数】6页(P82-87)【关键词】空间句法;再生;空间设计;方案评价;河沥溪街区【作者】吴运法;杨亚【作者单位】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合肥230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11.010 引言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改革的进一步加深,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稳步前进。

不仅城市的主要功能在发生改变,而且由此带来了城市功能结构的深刻变化。

城市功能重心的转移使得老城区的更新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提到的空间再生理念旨在恢复旧有城区的空间活力,解决功能衰退问题。

主要强调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改善旧城区功能空间,提高当地居民生活品质,而非简单粗暴的推倒重建。

其二,旨在重塑原有的物质空间环境,重视并传递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

依托空间句法,使得空间再生理念得到更科学、更全方面的诠释。

据此,空间再生理念在充分尊重已有城市物质空间的基础之上,有效的延续城市传统空间肌理,并对老旧城区进行科学合理的结构优化[1];通过利用空间句法软件,考量区域空间的可达性及与周围街区、道路等的关系,并整合其区域布局,进行深度且合理的分析,更加强调并赋予其符合时代的意义,让人们重新使用它,并通过适度地使用达到保存建筑、空间与历史记忆的效果[2]。

1 河沥溪历史文化街区现状的句法分析1.1 历史沿革宁国河沥溪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宁国市东郊,素有“小小宁国县,大大河沥溪”的美誉。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历史文化街区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城市的记忆与灵魂。

然而,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加速,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面临着诸多挑战,保护与更新成为了至关重要的课题。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具有独特的价值。

它们是城市历史的见证,记录了城市的发展脉络和文化传承。

走在古老的街道上,我们能感受到岁月的沉淀,触摸到历史的痕迹。

这里的建筑风格、街巷布局、传统工艺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城市特色的重要体现。

然而,当前城市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一方面,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使得许多历史文化街区被拆除或改造,原有的风貌遭到破坏。

另一方面,缺乏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导致一些街区过度商业化,失去了原本的文化韵味。

此外,年久失修、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街区的生存和发展。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保护与更新规划呢?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保护理念。

保护不是简单的封存,而是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让街区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

这意味着要保留街区的原有格局和特色建筑,同时对其进行修缮和维护,使其能够长久地保存下去。

规划过程中,要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

了解街区的历史渊源、文化特色、建筑风格以及居民的需求,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提供依据。

比如,对于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建筑,要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按照原有的工艺和材料进行修复;对于一般性的建筑,可以在保持外观风貌不变的前提下,对内部进行改造,以提高居住和使用的舒适性。

在功能更新方面,要注重多样性和适应性。

可以引入一些与文化相关的产业,如手工艺品制作、文化创意工作室等,既能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又能为街区带来新的活力。

同时,也要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如增加公共绿地、停车场、污水处理设施等。

保护与更新规划还需要注重社区参与。

居民是街区的主人,他们对街区的感情深厚,了解情况。

因此,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参与到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中来,这样才能保证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历史文化街区成功案例

历史文化街区成功案例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成功的案例话说这历史文化街区啊,简直就是城市里的老宝贝,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记忆。

近年来,不少地方都在尝试把这些老街老巷重新翻修,让它们焕发新生。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几个改造得特别成功的案例,保证让你大开眼界,心里头那个美啊,简直就像吃了蜜一样甜。

先说说深圳的南头古城吧。

这座古城,哎哟,历史可不短了,快1700年了!以前啊,这里是深圳的历史根源,现在更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发源地。

从2016年开始,这里就开始了一场大变身。

政府、企业和村民们一起动手,就像给老街穿上了新衣裳,既保留了历史的味道,又加上了现代的元素。

古城里头,有历史怀旧区,让人一下子就能回到过去;还有艺术文化体验区,各种展览、沙龙、讲座,应有尽有;品质生活区和文化创意区也是各具特色,吸引了不少文艺青年和创意人才。

这里啊,简直成了深圳的文化地标,让人来了就不想走。

再聊聊海口的骑楼老街。

这骑楼啊,是海南的特色建筑,始建于19世纪中叶,随着海运和商贸的发展,慢慢形成了欧亚混杂的建筑风貌。

走在老街上,你能看到一排排骑楼建筑,就像穿越时空一样。

更有趣的是,这里的老商号都重现了,像“大亚旅社”“泰昌隆”这些老牌子,都镶在了老街墙面上,特别有味道。

而且啊,这里还融入了时尚潮流新元素,精品民宿、茶馆,啥都有。

特别是那个非遗展示馆,椰雕、黎锦、草编这些海南特色非遗项目,都汇聚在这里,让人大开眼界。

节假日的时候,这里还有各种非遗技艺表演,热闹得不得了。

还有福州的万科烟台山漫步街区,这也是个改造得特别好的地方。

街区保留了建筑原貌中的红墙灰瓦,设计上融入了穿越、摩登、艺术文化这些元素,中西合璧,新旧共存。

走在街区里,就像参加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舞会,特别有感觉。

这里啊,还有书店、剧场、博物馆这些艺文共创空间,也有高端餐饮、潮流集合店这些多元业态,让人逛得停不下来。

而且啊,这里还经常举行各种文化活动,像露天电影、山上音乐会这些,特别有氛围。

当然啦,还有杭州的祥符桥传统风貌街区,也是个改造得特别好的案例。

资源保护、历史延续与景观再生--杭州湘湖保护与开发启动区块规划

资源保护、历史延续与景观再生--杭州湘湖保护与开发启动区块规划

资源保护、历史延续与景观再生--杭州湘湖保护与开发启动区
块规划
王向荣;韩炳越
【期刊名称】《中国园林》
【年(卷),期】2005(021)001
【摘要】湘湖保护与开发启动区块规划在尊重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分析湘湖的风景资源、变迁历史和地域特征,从资源保护、历史延续与景观再生三方面出发,充分汲取规划地域内的积极信息,创作出属于湘湖的景观.
【总页数】7页(P13-19)
【作者】王向荣;韩炳越
【作者单位】德国Kassel大学;北京林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
【相关文献】
1.历史街区开发性保护中的传统文化复兴——以杭州大井巷历史文化街巷保护区规划设计为例 [J], 蔡燕歆
2.历史街区的复苏与有机更新——以杭州市小河直街历史街区保护开发规划为例[J], 吴伟进;葛蔓蔓;张曦
3.越文化视角下,浙江历史名胜风景区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刍论——以杭州湘湖旅游度假区为例 [J], 方长富
4.资源保护、历史延续与景观重塑再生——湘潭市雨湖公园改造工程规划设计 [J],
陈名虎;沈守云;陈君
5.越文化视角下,浙江历史名胜风景区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刍论——以杭州湘湖旅游度假区为例 [J], 方长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龄化背景下历史街区更新设计研究--田子坊创意产业园区调研报告

老龄化背景下历史街区更新设计研究--田子坊创意产业园区调研报告

老龄化背景下历史街区更新设计研究--田子坊创意产业园区调
研报告
莫黛豪
【期刊名称】《广西城镇建设》
【年(卷),期】2013(000)001
【摘要】国内外关于人口老龄化和居住区设计的探讨有增无减,但对于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的历史街区的更新关注得不多。

本文通过对田子坊创意产业园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调查,试图在基于人口老龄化的历史街区的更新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总页数】5页(P92-96)
【作者】莫黛豪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1+4
【相关文献】
1.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街区改造设计研究r——以安徽省宁国市河沥溪小溪口历史街区为例 [J], 田忠旗;陈紫宣;王学慧;葛诗雨
2.中德城市中心工商住混合型历史街区更新的比较研究——以柏林哈克雪庭院群和上海田子坊为例 [J], 蒋薇
3.创意产业园区的历史遗存与文化——以田子坊为例 [J], 毛毅静
4.有机更新背景下上海石库门里弄的空间调整分析——以田子坊为例 [J], 陈肖;谷人旭
5.有机更新背景下上海石库门里弄的空间调整分析——以田子坊为例 [J], 陈肖;谷人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旧街区更新改造探索——以云和县采真里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设计为例摘要:随着我国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城镇化发展历程,如今城市建设正从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变为存量更新和增量调整并重的新阶段,城市建成区即存量空间的提升优化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

本文通过研究城市更新背景下浙江省云和县采真里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设计案例,总结出老旧街区提升改造的地方实践经验和相关策略,以期提供借鉴与指导。

关键词:城市更新;老旧街区;规划设计1研究背景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高速城镇化历程,如今城市建设正从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更新和增量调整并重的新阶段。

城市更新是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客观存在实体(建筑物等硬件)的改造;另一方面是各种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游憩环境等的改造和延续[1]。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能够帮助城市守住家底、盘活库存,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生活品质。

老旧街区是承载城市历史文化脉络和生活记忆、反映城市传统建筑风貌、城市精神和民风民俗的街区,大多位于城市老城区范围内,地理位置比较优越,经历了城市发展多年的更迭,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扩张,与新的建成区相比,老旧街区空间肌理混乱、基础设施落后、文化环境衰落、商业功能模糊等问题日益突出,更新改造老旧街区和重现老旧街区往日的光辉和生机是城市更新中亟需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2项目概况采真里历史文化街区位于云和县中心城区城北片,属于老城核心区块,规划范围东抵浮云溪后溪交汇口,西至城西路、南至浮云溪、北至中山街,总规划面积 95.6公顷(见图1)。

街区内有8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条巷弄、37处传统院落和52间传统手工艺门店作坊,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传统市井生活氛围浓厚,见证了云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是云和历史与现代的时空交错地带,(见图2)。

“采真”二字源于《庄子·天运》中关于采真之游的描述,云和古称“洞宫福地”,多道家来此建道观,养生修炼、探求本真,采真有顺乎天性,放任自然之意,南宋时期,云和改名为“浮云乡采真里”。

采真里的更新改造对云和整个城区环境是一种织补和完善,有利于提升城区的总体环境风貌和形象气质。

建筑和街巷环境的提升以及业态的升级对区域的旅游观光和各个旅游片区的联动发展也形成一定的补益作用,也是实现区域商业多样性的有效方式,因此具有一定的旅游经济价值。

通过传统文化元素的保留和实体空间的改造,活化运用马头墙、石砌街巷、小青瓦、徽派木雕等特色元素和非物质性的民风民俗、价值观念等,防止老街记忆“断片”,既留住历史岁月和“老云和”味道,又继承和彰显了地域文脉。

图1 规划范围图(图片来源于云和城市4A级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图2 采真里实景(图片来源于网络)3现状问题采真里街区主要由解放街和新华街架构而成,多条巷弄南北向延伸,井字形巷弄穿插其中,延续了宋代时期以开放式街巷划分成各功能组团的城市肌理,建筑有土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等,质量参差不齐、样式杂乱,部分建筑年代跨度大,有元朝和明清时期的历史建筑需加强保护维修;大量街巷已水泥化,只有少部分街巷保留本地特色卵石路面样式,道路缺乏体系化梳理,交通缺乏秩序,人行和车行流线混乱,存在安全隐患,且停车设施紧缺,沿街停车现象严重,影响交通通行和市容市貌;业态以零售业、理发店等生活服务业、传统手工艺店铺为主,缺乏休闲娱乐、文化创意、民宿客栈等相关产业;基础设施配置不能满足当下居民需求,缺乏雨污设施、消防设施、环卫设施等。

总体上,采真里街区的老城生活格局和氛围仍然存在,但人居环境已无法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需采取新技术和新手段激活和营造现代版云和老街区“童话生活”。

4街区更新提升4.1规划布局采真里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设计属于城市更新中的整治类项目,涉及街巷、建筑、院落、重要节点、水系、业态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提升改造。

项目以保留传统文化元素和本真市井生活为原则,以“三街九巷五水系六亮点”为规划布局(图3),通过“微更新”模式来织补交通、生活和活动空间,打造以本地居民生活为基础,具有地域历史文化代表性的品质空间。

图3 规划布局图(图片来源于云和城市4A级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4.2去繁存简,保改结合更新侧重满足居民新生活的功能需求,去繁存简,精炼提取老城传统元素并融入其中。

老城整体风貌塑造注重协调传统建筑风貌,重点把握特点和细节的塑造。

对于有价值的特色街巷和建筑院落进行保留和保护,留住乡愁,通过街区立面改造赋予老街老宅第二次生命力。

织补缝合三街九巷(三街:解放街、新华街、新建路;九巷:水碓巷、朱子巷、国光巷、西巷、司前巷、关庙巷、梅姓巷、解放三弄、通溪巷)。

三街九巷纵揽云和500年历史,解放街展老城前300年传统生活,新华街瞭中期100年民国风情,新建路观后100年童话特色小镇。

各个时期的发展“拼贴”了城市整体,因此“拼贴”的印迹也就同等重要,这些形式印迹共同展现出连续、完整的城市年轮[2]。

规划以历史脉络为线索,尊重延续老城格局,采用活态微更新改造模式,通过织补缝合的改造手法,传承本地文化,展现动态的云和历史。

解放街改造以传统生活为主线,对建筑立面和路面进行改造,保留手工艺和生活服务型店铺,植入云和地方特色小吃店,形成老城传统生活记忆;新华街以现代建筑为主,质量相对较好,规划以文化休闲为主题,在对建筑立面和路面进行改造基础上,进行业态更新,植入文玩、茶馆、书吧等业态,形成本土特色的休闲文化街区(见图4);新建路南北贯穿老城区,改造重点融入云和木玩童话元素,建筑外型线条结合了木制玩具造型,色彩以暖黄色为主基调,明快大方,契合云和“童话之城定位”;对九巷进行梳理,提升方式分为综合提升类和路面提升类,综合提升类以墙面、路面和水渠综合提升为主,路面提升类以路面铺装改造为主,采取青石板、卵石和青石板卵石路面改造方式。

图4 新华街改造效果图(图片来源于云和城市4A级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构建“区域衔接、内外有序、循环顺畅”的综合交通体系(见图5)。

在三街九巷改造基础上,借助多种交通形式来组织综合交通体系,除了设置城市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以外,通过设置限行道路、人行路线、特色黄包车路线、自行车租赁点和埠头等,将大量车流控制在区域外围,为居民与行人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与旅游环境。

图5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图(图片来源于云和城市4A级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4.3继承传统,生活为先采真里拥有深厚的文化与生活的积淀,保留着多元的传统文化,规划重点打造小城韵味生活状态,恢复与保留传统市井生活氛围。

历史街区更新通常采用小规模、渐进式的有机更新策略,通过微改造实现历史文脉的保护传承和场所功能与品质的综合提升[3],小规模的整治与改造,由于它的灵活性,更容易适应历史街区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现状[4]。

在规划范围内小规模选取六处节点设计打造继承传统文化元素和风格景观节点的,以居民生活改善为根本目的,同时为外来游客服务。

打造六处亮点(埠头接待(消防队)、采真里接待(屠宰场)、西成秋社(老体育馆)、阜安门、迎薰门、青阳门(人民医院))。

在城南路原消防队位置建设浮云溪游客中心,为游客提供交通换乘和少量商业服务,同时也是水上游线的起点;在采真里东侧屠宰场建设采真里接待中心,集合交通、旅游接待、形象展示三大功能于一体,建筑风格以当地传统建筑元素为基础,进行现代简约风格设计;将新华街西侧西成秋社改建为云和曲艺表演场,保留沿新华街侧三层建筑,拆除北面简易房,新建为戏台观演场所,规划老戏台集民俗曲艺表演与地方美食总荟为主体,打造成具有云和特色的文艺综合体;原采真里阜安门旧址处打造开敞广场,作为老云和民俗文化活动展示和居民文化生活的场所,在解放七、八弄之间梳理整修出一条特色生活水巷,与广场共同构成阜安门;迎薰门为古城门,规划以路面改造和立面改造为主,局部以碑亭的方式结合景观营造形成节点设计(见图6);公共景观是传统街巷复兴中的重要一环,承担着提升整体街巷环境的重任,既要承载传统街巷的文化内涵,又要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反映居民的人文精神[5],在青阳门(人民医院)处结合现有石门桥、古樟树打造滨水活动广场,为居民文化生活提供空间,对沿河4层建筑进行建筑立面整改,建筑细部处理采用翘脚马头墙、青砖门头、披檐、木栅格门窗、过街廊等方式与传统建筑相呼应,并且增加亲水平台,形成水上空间,丰富居民活动空间,反映场所建设的人文关怀。

图6 迎薰门改造效果图(图片来源于云和城市4A级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4.3整体考虑,联动更新街区内水系改造、游线规划和产业的选择与升级从整个街区空间的角度、云和县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等方面统筹考虑,改造涉及居民的切身利益,规划实行分期实施、示范改造的策略,各项目逐步实现、相互衔接,形成联动更新的过程。

结合现有水系条件进行水系规划。

针对街区内只有少部分明渠、缺乏水流的状况,从云和县域考虑,引湖入城,将云和湖湖水引入浮云溪,解决街区用水和景观用水问题;引水入街,将浮云溪和黄溪双向贯通,引入东西向主要街道解放街,打造主街店前水流的景观,在解放街与智孝弄口处引水沿解放街一直东流,在临近新建路的一条小巷处右拐,最终汇入水碓巷水体,为老街整体提升注入活力;引水入巷,并且将巷弄的水泥铺装地更换为鹅卵石拼花铺装,对水系驳岸进行休整,两侧墙壁进行美化(见图7),形成小巷水流的景观。

黄溪作为生活性景观河,水位受季节影响大,通过水闸控制并抬高现有水位,增加其亲水性,沿溪分段进行设计,形成形式多样的人行步道环线,增设水上栈道,局部地段结合原有埠头改建亲水平台,同时对溪上现状的9座桥梁进行改造提升,并加强对石门桥的保护力度。

图7 新民街改造效果图(图片来源于云和城市4A级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结合街区空间格局规划布局精品游线(见图8)。

通过精品游线有序引导游客游览和体验街区氛围,游线组织具体为:浮云溪游客中心—城东路桥—采真里游客中心—新华街—青阳门—朱子巷—后溪路—美姓弄—新建路—解放街—关庙巷—王家祠堂、叶家厅—西成秋社—司前巷—迎薰门—水碓巷—解放八弄—阜安门—体育场路—云和县小停车场。

图8 精品游线规划图(图片来源于云和城市4A级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结合云和旅游产业发展升级街区业态。

以解放街、新华街和主要巷弄为重点,解放街作为主要街道,业态定位为传统工艺和特色小吃一条街,此外还设置抗战文化展示馆、非遗展示馆和采真里文化养生馆等主要文化展馆;新华街打造休闲生活一条街,植入茶楼、酒吧、咖啡馆和西餐甜品等业态,旅游购物方面以木质玩具、青瓷古董、根艺和地方特产为主;主要巷弄和一些背街小巷引导发展特色民宿、客栈、青年旅社和主题酒店等旅游接待配套设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