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比较分析

摘要:中国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突出的民族风格,与西方绘画共同组成了全球两

大绘画体系。两者具有较大差异,也存在一定相同点,通过两者交互融合,可以进一步丰

富绘画艺术体系。因此,本文以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差異为入手点,阐述了中国画

色彩发展及演变,分析了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差异。并对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

彩融合发展路径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中国画;色彩;西方绘画

前言

西方绘画艺术主要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其提倡从人的视角观察世界。传达了人的思

想情感,是典型的写实视觉艺术;而中国绘画艺术主要起源于魏晋时期,其提倡立足造物

平等高度,进行不同类型姿态的演变,具有感应艺术特色。中西方绘画在绘画思维、绘画

理念等方面的差异,也导致其在色彩方法具有较大的差别。据此,本文对中西方绘画色彩

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具体如下:

一、中国画色彩发展与演变

在长时间发展进程中,中国哲学思想“五行说”、“阴阳说”等学说,对中国画造成

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庄子“纯白素朴,不染纤尘”的色彩观,导致黑、白成为中国画色

彩固有色。同时在魏晋南北朝向唐代发展进程中,中国画色彩也体现了随类赋彩的特点。

即通过绘画者心灵的感悟,促使物我与情境有机交融,最大程度激发主体积极主动性,最

终实现生动画面的表达目的。随后中国画色彩经过了重色轻墨的魏晋时期、重色重墨的唐

宋时期、重墨轻色的元明清时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色彩体系[1]。

二、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差别对比

1、中国画与西方绘画色彩理念差异

中国画色彩具有突出的历史性、民族性,根据不同民族的差异,其在随类赋彩、墨分

五色等方面,均具有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在清末至近现代时期,由于西方宗教文化及哲学

思想、绘画理念的融入,导致中国绘画色彩理念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我国画家也由以往过

分注重水墨绘画的理念转化为视觉美与形式美色彩语言并重的局面,整体绘画色彩理念逐

步丰富。

从历史文化层面进行分析,西方绘画色彩主要源于古埃及时期,其主要以色彩明暗对

比的方式,进行形体构造[2]。随后经过欧洲文艺复兴,印象派的出现,促使西方绘画由

以往固有色确定色彩关系的形式转化为利用绚丽色彩描绘光影中物象的形式。光色描绘成

为西方绘画色彩表现的要点。如印象派画家莫奈绘制的《印象·日出》,就通过颜色彩度、亮度的调整,获得了鲜明的效果。

2、中国画与西方绘画色彩视觉差异

从色彩视觉层面进行分析,可得出中国画传统色彩绘制手法主要为统染工艺。即不考

虑阴阳相别离的光线变化关系,而是利用凹凸起伏的变化形式,拓展色彩范围,形成丰富

的大自然映像。在中国画中颜色数量最多为三种,而墨、线则是画面的主要支撑。通过在

大的画面中进行局部点线面的描绘,可以进行不同物象的表达。如画家张凭的作品《屹立》,以珠穆朗玛峰为艺术圆形,通过对每块石头的大小、每一片云运动角度的调整。配

合画面黑白对比,摆脱了自然形象色彩的束缚,呈现了微妙的机理效果[3]。

西方色彩视觉具有突出的“统一”性,即在一个整体画面内,将全部颜色变化及对比、审美感调成相同的趋势。配合色彩的堆积、变化,可保证画面呈现出和谐的美感。从根本

上来说,中国画色彩视觉注重整体神韵、局部色彩;而西方绘画则注重画面统一及色彩堆

积变化。特别是西方点彩派的出现,将色彩进行了进一步分割。并以小块色彩的形式进行

了有序排列,形成了更加完整的画面。

3、中国画与西方绘画色彩艺术价值观差异

从色彩艺术价值观层面进行分析,由于中国与西方在文化传统、人文精神、社会价值、地域风情方面的差异,其在绘画色彩选择方面的价值取向也具有较大差别。如中国传统哲

学注重天时地利人和般的和谐感,提倡“空”、“玄”、“五彩彰施”等思想。而西方绘

画色彩则注重极端色彩观念,即通过具体色彩的变化,体现绘画色彩价值。如高更的《我

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住哪里去?》中,将形象与色彩进行了协调处理。同时利

用物体固有色彩,在相应色彩的基础上,融入了光源色。不仅增强了作品主观表现性,而

且促使整体绘画呈现了旺盛的生命力。

三、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融合发展路径

1、融入西方绘画色彩观

西方“阳动” 艺术、中国“阴静”艺术在色彩方面不仅具有较大优势,而且存在互

补关系。在近代西方绘画大师通过了解中国绘画色彩艺术,在自身绘画中融入了中国画色

彩绘制模式,如平涂设色、以线勾勒、平面造型等,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基于此,在

中国绘画水墨色彩语言弊端逐步凸显的背景下,中国画也应将西方艺术色彩构成引入水墨

语言体系中。借鉴西方绘画大师张扬的个性及夸张的色彩,主动思考探究,进一步拓展中

国画艺术色彩空间,表达自身观念,进一步丰富中国画色彩语言体系[4]。

在以往中国画发展过程中,西方绘画色彩已对中国画造成了一定影响。特别是鸦片战

争时期,康有为首次提出借鉴西方各国美术家优势,对我国美术手法进行改进。随后受五

四运动的影响,我国绘画色彩也有以往单一水墨画风格融入了新型写实语言。清淡色彩语

言逐步转化为浓艳色彩语言,程式造型逐步转化为具体造型,蕴藉气格也转化为热烈气格。如海派绘画大师任伯年利用红映绿、花簇簇的思想,通过将不同花色搭配层次细腻的绿色,体现了高度的艺术性及雅俗共赏的特点。同时其将中国画中水墨趣味与民间绘画装饰性手

法、西方水彩画冷暖调节手法进行了有机交融。结合撞水、撞粉等技法的应用,促使墨、色、水在画纸上呈现了丰富细腻的机理。同期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从西方写实视角出发,与中国半工半写色彩形式进行有机整合,对中国传统绘画水墨色调进行了变革。他的代表作品《愚公移山》,通过西方绘画写实、中国绘画色彩技法的结合,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

借鉴任伯年、徐悲鸿借鉴西方绘画色彩观经验,当代绘画大师应依托中国画水墨语言体系,对融合中西方绘画色彩艺术进行进一步探究。如将西方绘画中水分燃料应用到中国画宣纸上,将水粉、水墨画有机融合,进一步提升色彩鲜艳特质。在保持中国画空灵感觉的同时,也可以体现西方绘画现实感,切实实现中国画抒情写意风格与西方绘画现代写实风格的有效融合。

2、构建多元化中国画色彩体系

在大文化背景下,具有中国特色的绘画新格局已初步形成。据此,当代绘画艺术工作者可从自身内心感受入手。以宽容的态度、博大的胸怀,汲取古今中外西方艺术色彩艺术价值养分,逐步更新绘画色彩表现方法及色彩语言,为工笔重彩、写意重彩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形成提供依据。在这一过程中,当代绘画艺术工作者应逐步弱化中国画色彩、西方绘画色彩界限,充分利用当代中国绘画工作者具备的广泛审美能力,突破云雾山中、笔墨效应等色彩程式,促使心灵深处情感在绘画色彩中自由呈现,最大程度焕发自身绘画作品中的色彩魅力。

其次,在西方色彩逐步融入我国进程中,个人主观臆造的自然山水已无法满足当代人审美需求,因此,当代绘画艺术工作者应突破古人色彩审美局限,主动接受色彩带来的活力,以全新的面貌,提升中国画色彩的内涵。即在青绿等单一色彩符号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的色彩技法及色彩语言。如我国著名画家黄宾虹,在继承传统绘画色彩技法的基础上,将画面设色阶段墨、色表现作为重点。促使整体画面中色、墨实现了和谐共存,呈现了不同的色彩体系。

最后,在创新中国画色彩绘制形式、色彩颜色理念的基础上,当代绘画艺术工作者可以从情感层面出发,将自身情感与绘画情景进行有机交融。如我国著名山水画家卢禹舜在继承传统山水画水墨、丹青、黑白色彩绘制方式的同时,利用娴熟的笔墨技巧。将西方绘画构图、笔墨及颜色设计理念融入了绘画中,促使中西方绘画在内容、形式、情感等层面达到了和谐统一。

3、中国画色彩体系的守正与发展

在中国画色彩体系发展过程中,中国绘画大师通过亲身实践,逐步完善了中国画色彩语言,形成了具有现实意义的中国画色彩语言体系。现代中国画色彩语言体系具有突出的时代性、主观性、个性化及可变性,隶属于绘画艺术独特限度内。基于此,在发展笔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