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计时工具的演变过程

合集下载

中国计时工具发展史

中国计时工具发展史

中国计时工具发展史.中国作为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在计时工具的发展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从最早的日晷到现代的石英钟,中国的计时工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介绍中国计时工具的发展史,主要包含以下方面:1.日晷日晷是中国最古老的计时工具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

在古代,人们利用太阳光线的变化来指示时间,将太阳投影在特制的日晷盘上,根据影子的长短和方向来判断时间。

日晷不仅可以用于计时,还可以用于确定方向和年历。

2.水钟.水钟是中国传统计时工具之一,其设计原理基于滴水计时。

最常用的水钟是“香炉钟”,其特点是利用烧香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达到计时的作用。

此外,水钟还可以用于建筑装饰和园林景观。

3.火钟.火钟是-种基于燃烧时间的计时工具,其设计原理与水钟相似。

火钟的使用历史悠久,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例如寺庙、皇宫、书院等。

人们通过燃烧特定的物质,根据燃烧的时间来判断时间。

4.铜壶滴漏铜壶滴漏是中国传统计时工具之一,起源于古代宫廷。

铜壶滴漏的设计原理是利用滴水来控制时间,从而达到计时的作用。

此外,铜壶滴漏还可以用于医疗、哲学和艺术等领域。

5.香炉钟香炉钟是--种基于香燃烧时间的计时工具,其设计原理与铜壶滴漏相似。

香炉钟的使用历史悠久,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例如寺庙、皇宫、书院等。

人们通过燃烧特定的香料,根据香燃烧的时间来判断时间。

6.机械钟机械钟是中国传统计时工具之一,起源于明朝中期。

机械钟的设计原理是利用机械振动来计时,从而达到计时的作用。

此外,机械钟还可以用于天文台、医院、学校等场合。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钟的精度和稳定性逐渐提高,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计时工具之一。

7.石英钟石英钟是一种基于石英晶体振荡的计时工具,其设计原理是利用石英晶体振荡的原理.来计时,从而达到更加准确和可靠计时的目的。

此外,石英钟还可以用于更加准确和可靠计时、天文台、医院、学校等场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石英钟的技术和精度不断提高,成为现代社会最常用的计时工具之一。

人类计时工具的发展

人类计时工具的发展

一、中国历史之邯郸勺丸创作公元前2357~2258年尧【圭表】、【日晷】测时已达相当高的精度公元前722~221年春秋战国中国的【漏壶】记时已达很高的水平公元前201~公元9年西汉日晷和漏刻计时同时使用公元85年东汉【浮子】和【漏箭】公元132年东汉张衡制【漏水浑天仪】公元450公元450李兰制“【停表刻漏】”梁殷夔制【恒定水位漏】殷夔“漏刻法”公元660年隋耿询、宇文恺制【大称式刻漏】,献于隋炀帝公元665年唐吕才制“【多壶式受水壶刻漏】”公元618~906年唐唐代盛行【赤道式日晷】,并于十七世纪前传入欧洲公元1030年北宋燕肃制“【莲花漏】”公元1135年金出现【复式多壶漫流刻漏】公元1050年北宋舒易简、于渊、周宗制【皇佑刻漏】公元1074年北宋沈括革新皇佑漏刻公元1090年北宋苏颂、辅公濂制【水运仪像台】公元1250年南宋【“香篆”钟】和【灯钟】记时在中国广为流行公元1260年元【地平式日晷】由西方传入(携带式日晷)二、世界历史公元前20000年:史前人以在木棍和骨头上刻标识表记标帜的方式来计时。

公元前8000年:埃及文明制订了12个月每月均为30天的日历。

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把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每天分为360个周期,每个周期为4分钟。

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人使用每年354天的月历,每月29天和30天相轮。

与此同时,玛亚人创立了一年260天和365天的日历。

公元前1500年:埃及发明第一个移动日晷,将一天分为12个周期。

接着又发明一种叫【漏刻】的计时器。

公元前700年:巴比伦人把一天分为相等的12个部分。

公元前100年:雅典出现以一天24小时为基础的【机械漏刻】。

公元200年:西方开始引入星期概念。

公元400年:中国发展了机械漏刻。

公元1100年:日晷在欧洲得到发展。

公元1350年:德国钟表匠发明第一个【机械闹钟】。

公元1500年:意大利教堂响起了机械钟声。

从古到今计时的演变过程

从古到今计时的演变过程

从古到今计时的演变过程从古到今,计时的演变真是一段神奇的旅程。

想象一下,古代人还在用日出日落来判断时间,真是随性得很。

那时候,没什么时钟,大家都是凭着感觉,早上阳光一照,哎呀,起床啦!就这样,阳光成了最好的闹钟。

你要是想知道什么时间,往往要抬头看看天,真是大自然的恩赐。

然后呢,慢慢地,古人开始发明一些工具。

比如,水钟和沙漏,简直是聪明的代表!水滴一滴一滴流下来,沙子一点一点往下滑,嘿,这样就能大致知道过了多长时间。

就像现在的计时器,简单却又有效。

那时候的人,面对着这些神奇的东西,心里肯定暗自窃喜:看,我可不只是个“日头迷”!进入了中国古代,钟表开始崭露头角。

那些铜制的钟,叮当作响,真是能让人一听就精神抖擞。

尤其是在寺庙里,法师们敲钟的声音,听着就让人心里一安,仿佛在说:别急,时间还早。

说到这里,你有没有想过,这些古钟的声音是多么有韵味啊,宛如乐曲一样在空气中回荡,仿佛每一下都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再往后,随着科技的进步,机械钟诞生了。

哇,简直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种嘀嗒嘀嗒的声音,听着就像是在说:“快快,别磨蹭了,赶紧干活!”这种时钟的出现,真是让人不禁想起那句老话:“时不我待”,咱们可得抓紧时间,不然就得落后了。

到了现代,手表又出来了。

小小的表盘,戴在手腕上,简直就是个时尚的象征。

你看,无论是运动型的,还是奢华的,样样都有,让人一眼就爱上。

想当年,大家可都是看大钟,现在抬手一看,哎,时间在这里,生活真是变得方便多了。

你有没有遇到过那种看表就想说:“哎呀,我得走了!”的场景?生活就是这样,不知不觉中,我们都成了时间的追逐者。

而现在,智能手机横空出世,简直让人瞠目结舌!谁还用手表啊,直接掏出手机,看看时间,顺便刷个朋友圈,生活真是太便捷了。

不过,大家也许没注意,随着时间的推进,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曾经悠闲的时光,仿佛在这一刻变得紧迫起来。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急中生智”,但是谁也没说过,急中还要慢慢品味生活。

计时工具的发展简史

计时工具的发展简史

计时工具的发展简史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计时工具的发展简史计时工具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从最早的日晷、水钟到现代的电子表、计时器,人类对于时间的测量和记录方式不断进步和改变。

下面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计时工具的发展简史。

第一阶段:古代计时工具古代人类最早的计时工具是日晷。

日晷利用太阳的影子来进行时间测量,通过悬挂在一根柱子上的横杆,可以根据太阳的位置得出时间。

在古代文明中,日晷被广泛使用,为人们提供了最基本的时间概念。

古代还出现了水钟,利用水流的速度来测量时间。

水钟通过固定的装置使水从一处流向另一处,然后通过刻度来测量水的消耗量从而确定时间。

水钟在古代文明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代计时工具如沙漏、机械钟、怀表等相继出现。

沙漏利用流动的沙粒来进行时间测量,机械钟利用机械装置来显示时间,怀表则是一种携带方便的手表。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电气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计时工具的进步。

原子钟的发明使时间测量更加精确,计时器的出现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准确的时间测量工具。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现代计时工具变得更加精密和多样化。

电子表、手机计时功能、计算机软件等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如今,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智能设备获取准确的时间,并且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时间测量。

计时工具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安排生活。

总结:计时工具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从古代的简单日晷到现代的智能电子表,人类对时间的测量和记录方式不断创新和改进。

通过对计时工具的发展简史的回顾,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时间的重要性,也让我们体会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改变。

愿我们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更好地利用计时工具,合理安排时间,享受更美好的生活。

第二篇示例:计时工具的发展简史计时工具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工具之一,它们在各个领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时工具也经历了数百年的演变和改进。

计时工具的发展历程

计时工具的发展历程

计时工具的发展历程计时工具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化的发展,计时工具也经历了漫长且丰富多彩的发展历程。

以下是计时工具的发展历程的简要梳理。

1. 太阳钟:太阳钟是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工具之一,它利用太阳光的角度变化来判断时间。

古代人们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和阴影的变化,确定白天的时间,早期太阳钟可以粗略测量时间,帮助人们安排作息和活动。

然而,太阳钟的限制是只能在晴朗的日子和白天使用,无法适应夜晚和下雨天的需要。

2. 水漏器:水漏器是一种使用水流的速度来计时的工具。

早期使用的水漏器是由陶土或玻璃制成的,其中装有一定量的水,通过漏水的速度来判断时间的流逝。

水漏器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计时的精度和方便性,但仍然受到水流速度的影响。

3. 沙漏:沙漏是一种使用沙子流动的速度来计时的工具。

沙漏由两个连接的玻璃或塑料容器组成,在其中一边沙子流过时,另一边的沙子就会停止流动,从而表示时间的流逝。

沙漏的优点是便于携带和操作,适用于各种场合和环境。

4. 钟表:随着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钟表成为了新一代的计时工具。

最早的机械钟表是由喷泉锤机制和摆轮机制构成的,它们利用机械零件的运动来测量时间的流逝。

随着时间的推移,钟表的技术不断改进,出现了更加精确和复杂的机械表和电子表。

5. 计算机:计算机的出现使计时工具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计算机能够以更高的精度和准确性来测量时间,同时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和计算。

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计时工具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钟表,而是包括手机、电子钟、智能手表等各种形式的设备。

总结起来,计时工具的发展历程是人类文明和科技进步的产物。

从太阳钟、水漏器到沙漏和钟表,再到计算机和现代的智能设备,计时工具的形式和功能不断演变和完善,给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便利和精确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我们可以期待未来计时工具的进一步改进和创新,为人类提供更准确、方便和智能的计时服务。

计时工具发展史

计时工具发展史

精度。
此计时工具从春秋战国时期
一直沿用到宋朝。
5
公元1090年,中国宋朝的机
械师苏颂发明的“水运仪象 台”(水钟)被认为是世界
上第一架真正的机械钟,它是 集观测天象的浑仪、演示天象 的浑象、计量时间的漏刻和报 告时刻的机械装置于一体的综 合性观测仪器,它实际上就是 一座小型的天文台.这台仪器 的制造水平堪称一绝,充分体 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 和富于创造的精神.
人们平时所用的钟表,精 度高的大约每年会有1分钟的误 差,这对日常生活是没有影响的, 但在要求很高的生产、科研中就 需要更准确的计时工具。
13
腕表(手表)
一战开始,袋表已经
不能满足军人的需要了,
他们需要方便快速看时,
腕表的出现是大势所趋。
这样,戴在手腕上的表成
了时尚,一直流行到今。
腕表直观,方便,很快成
20
表盘,十二小时分割点,使 得辨认时间清晰,直接,方便。
侧面的旋钮,方便对时,调 时。
整点钟响报时,从听觉方面 增强了与人之间的互动。滴滴答答, 光阴流逝,珍惜珍惜。
10
可携带的钟
从15世纪起,就有愈来 愈多家庭开始使用时钟,而这 些有能在家 摆座钟的有钱人 家,很快就发现,如果钟可以搬 来挪去,将更加方便。为达成 这种携带的要求,1886年, 在改进了齿轮装置和擒纵器 之后,用线圈弹簧取代砝码, 瑞士人设计出了便宜的怀表 (袋表)。
计时工具的发展
工设11101石天柱
1
•1 早期的计时工具 • 日月星 • 日晷 • 刻漏(水钟) • 沙漏 •2 近现代计时工具
• 机械钟 • 摆钟 • 袋表 • 石英钟 • 原子钟 • 腕表
2
早期的计时工具——日月星

中国计时器发展史

中国计时器发展史

中国计时器发展史一、古代计时器的出现在中国古代,计时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的商代。

商代的计时器主要是用玉石制成的圭表,用来测量时间的长短。

圭表是一种直角三角形的仪器,通过观察阴影的位置来确定时间。

这种计时器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和天文观测。

二、水钟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的计时器逐渐进入了水钟时代。

水钟是一种利用水流的力量来测量时间的仪器。

最早的水钟出现在战国时期,那时已经有了用来计时的水钟塔。

汉代的时候,水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有了更加精确的设计和制造工艺。

水钟的出现,使得计时更加精确和方便。

三、蜡烛的使用除了水钟,古代中国人还使用蜡烛来计时。

蜡烛的燃烧速度是相对稳定的,可以作为一种简单的计时工具。

宋代的时候,蜡烛计时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宋代的蜡烛计时法是通过燃烧一定长度的蜡烛来测量时间的长短。

蜡烛的燃烧时间是固定的,可以根据蜡烛燃烧的长度来确定时间的长短。

四、机械钟的出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在明清时期引进了欧洲的机械钟。

机械钟是一种利用机械装置来测量时间的仪器。

最早的机械钟是由钟表师傅根据外国技术制造的。

明代万历年间,苏州的王钟表工坊开始制造机械钟,成为中国最早的钟表制造厂之一。

机械钟的出现,使得计时更加精确和方便。

五、电子钟的普及20世纪初,电子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电子钟的出现。

电子钟是一种利用电子元器件来测量时间的仪器。

最早的电子钟是由外国技术引进的,中国开始制造电子钟大约是在上世纪50年代。

电子钟的出现,使得计时更加精确和方便,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六、石英钟的应用20世纪60年代,随着石英技术的发展,石英钟开始应用于计时器中。

石英钟是一种利用石英晶体的振动来测量时间的仪器。

石英钟具有高精度、稳定性好的特点,成为当时计时器领域的主流产品。

中国在70年代开始制造石英钟,应用领域逐渐扩大。

七、原子钟的发展原子钟是一种利用原子的振动频率来测量时间的仪器,具有极高的精确度。

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原子钟,1985年成功研制出国产原子钟。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7课 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7课 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
第7课 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
激趣导入
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总结和比较人类计时工具的演变
计时工具发展史
公元前20000年:史前人以在木棍和骨头上刻标记的方式来计时。 公元前8000年:埃及人制订了每年12个月,每月均为30天的历法。 公元前1500年:埃及人发明了第一个移动日晷,将一天分为12个周期。
公元1100年:日晷在欧洲得到发展。 公元1350年:德国钟表匠发明了第一个机械闹钟。 公元1400年:第一批机械钟开始在欧洲流行,由意大利人乔瓦尼·唐迪 于1364年制成,他首次在机械钟里引入了轮式钟摆。
公元1510年:德国纽伦堡出现带发条的怀表。
公元1511年:荷兰人彼得·亨莱茵制成了第一块 怀表,但它只有时针而没有分针和秒针。
►为你理想的人,否则,爱的只是你在他身上找到的你的影子。 ►冲冠一怒为红颜,英雄难过美人关。只愿博得美人笑,烽火戏侯弃江山。 宁负天下不负你,尽管世人唾千年。容颜迟暮仍为伴,倾尽温柔共缠绵。 ►蜜蜂深深地迷恋着花儿,临走时留下定情之吻,啄木鸟暗恋起参天大树, 转来转去想到主意,便经常给大树清理肌肤。你还在等待什么呢?真爱是 靠追的,不是等来的!
公元前1400年:漏壶(沙漏或滴漏)是 第一个摆脱天文现象的计时仪器。 公元前100年:雅典出现以一天24小 时为基础的机械漏刻。 公元200年:西方开始引入星期概念。 公元400年:中国发展了机械漏刻。
公元1088年:中国宋朝的机械师 苏颂发明的“水运仪象台”(水钟) 被认为是第一架真正的机械钟, 它是集观测天象的浑仪、演示天 象的浑象、计量时间的漏刻和报 告时刻的机械装置于一体的综合 性观测仪器,实际上就是一座小 型的天文台。
►雨水打在窗户上,发出嘀嗒,嘀嗒的声响。这天空好似一个大筛子, 正永不疲倦地把银币似的雨点洒向大地。远处,被笼罩在雨山之中的 大楼,如海市蜃楼般忽隐忽现,让人捉摸不透,还不时亮起一丝红灯, 给人片丝暖意。 ►七月盛夏,夏婆婆又开始炫耀她的手下——太阳公公的厉害。太阳 公公接到夏婆婆的命令,以最高的温度炙烤着大地,天热得发了狂, 地烤得发烫、直冒烟,像着了火似的,马上要和巧克力一样融化掉。 公路上的人寥寥无几,只有汽车在来回穿梭奔跑着。瓦蓝瓦蓝的天空 没有一丝云彩,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 使人觉得憋气不舒服。外面的花草树木被热得打不起精神来,耷拉着 脑袋。

计时工具的发展简史

计时工具的发展简史

计时工具的发展简史
计时工具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历史,从古代的日晷和水钟,到现代的机械钟表、电子钟表和计算机时钟,每一次发展都标志着人类对时间测量精度和便利性的不断追求和提升。

1.古代计时工具:在古代,人们使用日晷、水钟等简单的计时工具来测量时间。

日晷利用太阳光的投影来显示时间,而水钟则是利用水流的变化来计时。

2.机械钟表的出现:从14世纪开始,机械钟表逐渐出现,使用机械装置来精确测量时间。

最早的机械钟表通常是大型的钟塔钟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家用的手表和挂钟。

3.电子钟表的发展:20世纪初,电子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电子钟表的出现。

电子钟表使用电子元件来测量和显示时间,比机械钟表更加精准和稳定。

4.石英钟表的革命:20世纪中叶,石英钟表的发明引领了计时工具的革命。

石英钟表利用石英晶体的振荡来实现精确计时,精度远高于传统的机械钟表和电子钟表。

5.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随着计算机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时钟和计时工具成为主流。

数字时钟、计算机时钟和智能手机等设备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和精准的时间测量方式。

6.网络时钟和全球定位系统:当前,网络时钟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计时工具的精度和全球化。

人们
1 / 2
可以通过互联网和GPS信号随时获取到全球统一的标准时间,实现了时间测量的全球化和即时化。

总的来说,计时工具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机械到电子、从局部到全球的演变过程,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对时间测量精度和便利性的追求和提升。

2 / 2。

计时方法的演变

计时方法的演变

• 现代机械钟,电子钟,石英钟等钟表是从 西方陆续传人的。

唐代僧一行发明了最早的自鸣钟,用漏水激轮,一日 一夜转一周,29转多为一个月365转为一年。同时装有2 个木人,每一刻一击鼓,一个时辰(相当于一个2个小时) 一撞钟。元代郭守敬也曾发明出不同声音的机械报时钟。 民间更多使用燃香,蜡烛等计时方法。
• 在钟表未诞生的数千 年间,漏刻是人类生 活中的重要计时工具。 到了汉代漏刻已有了 较大发展,从出土文 物分析,汉代初期已 有单壶泄水型沉箭漏, 单级受水型浮箭漏, 二级补赏式浮箭漏。 本文所要讲述的是我 国现存最早的西汉漏 刻:
古人计时方法
• 1.太阳和月亮和星星 古代人们仰望天空来断定时光。太 阳显示日期月亮显示月份。古巴比伦人把一天禀成24个部 分也就是24小时。 • 2.日晷 人们留意到跟着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树木和岩石 投下的影子从一边移到另一边以此可肯定一天时光的变更。 • 3.水计时 古罗马人和古希腊人应用水钟计量时光。水从 一个碗滴到另一个碗。 • 4.火计时 古代中国人经由过程燃烧一根以固定距离打 结的湿绳索来计时。后来人们记下了燃烧一根蜡烛或一盏 油灯里的油所需的时光。 • 5.沙漏 沙子以平均的速度从一个玻璃球流到另一个玻 璃球。很多年来海员们携带这些计时对象出海航行。
清皇宫前日晷古代计时人类社会早期对时间没有精确的计量只能用太阳出山鸡叫3遍月挂树梢等模糊概念计时
计时方法的演变
七4 班
清皇宫前日晷
古代计时
• 人类社会早期对时间没有精确的计量,只能用“太阳出 山”“鸡叫3遍”“月挂树梢”等模糊概念计时。直到进 现代,一些地方还沿用“吃晚饭时”“一袋烟的功夫”等 提法。

春秋时期已经用圭表~漏刻等计时器,对一天的时间 做比较精确的划分和记录。

人类计时方法的变迁

人类计时方法的变迁

人类计时方法的变迁1.太阳、月亮和星星古代,人们仰望天空来判断时间。

太阳显示日期,月亮显示月份。

古巴比伦人把一天分成24个部分,也就是24小时。

2.日晷人们注意到,随着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树木和岩石投下的影子从一边移到另一边,以此可确定一天时间的变化。

3.水计时古罗马人和古希腊人使用水钟计量时间。

水从一个碗滴到另一个碗。

4.火计时古代中国人通过燃烧一根以固定间隔打结的湿绳子来计时。

后来,人们记下了燃烧一根蜡烛或一盏油灯里的油所需的时间。

5.沙漏沙子以均匀的速率从一个玻璃球流到另一个玻璃球。

许多年来,水手们携带这些计时工具出海航行。

6.机械钟(1世纪)第一台机械钟通过使用重物驱动转轮,带动指针计时。

7.钟摆(17世纪末)一个名叫克里斯蒂安·于让的荷兰人,最早发明了走时准确的钟。

这些钟由一个钟摆控制。

相同长度的钟摆完成每次摆动花去相同的时间。

这是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1637年发现的。

8.航海钟(1世纪)一个英国钟表匠约翰·哈里森在1735年发明了第一台“航海天文钟”,即在海上工作的时钟。

9.电子钟(19世纪初)电池被用来给最早的电子钟提供动力。

今天,我们通常把这种钟的插头插入我们家中的电源插座。

10.石英钟(1929年)石英是一种矿物,当电流通过它时,它每秒钟振动32768次。

今天,大多数的钟表都有一块石英晶体。

许多钟表使用数字代替了钟面。

11.原子钟(1949年)原子钟是最精确的。

这种时钟在37万年里快慢误差不会超过1秒。

原子钟以铯原子的振动为基础,铯原子的振动速率是每秒9192631770次。

12.最早的表(1500年)最早的表体积很大,挂在围在腰间的一根皮带上。

13.电动手表(1957年)电动手表是由小电池提供动力的。

它们有一个微小的音叉使手表走时,从而代替了上发条。

14.数字表(20世纪80年代)现在的数字表都有一块电池、一个极小的计算器和一个石英晶体。

人们做表,越做越小,甚至把它们当作饰物来佩戴。

中国的计时方法的演变

中国的计时方法的演变

远古之时,人们计时是毛估估的,昼看日头,夜观星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但现在钟表已普及千家万户,连挂红领巾的小学童的手腕上也戴起了亮晶晶的电子手表。

在手表已变成了装饰品和奢侈品的同时,我也在想:人类究竟从何时开始,有了“时间”的概念?人类的远祖最早从天明天暗知道时间的流逝。

公元前20000年,史前人以在木棍和骨头上刻标记的方式来计时。

大约六千年前,“时钟”第一次登上人类历史的舞台:日晷在巴比伦王国诞生了。

日晷是利用太阳影子的移动规律来测定时间的装置。

古代日晷的晷面是石制的,有刻度,倾斜地固定在石柱上。

晷针的铁的,安在晷面中心,与晷面垂直,晷针的影子投在晷面上,并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方向移动,人们根据晷针影子在晷面上的位置来确定时间。

显然这种计时方法比较粗略。

距今四千年前,漏刻问世,使人们不分昼夜均可知道时间。

而钟表的出现,则是十三世纪中叶以后的事。

我国古代的计时手段我国计时方法的历史是从三干多年前,我国祖先最早发明了用土和石片刻制成的“土圭”与“日规”两种计时器,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计时器的国家之一。

到了铜器时代,计时器又有了新的发展,用青铜制的“漏壶”取代了“土圭”与“日规”。

东汉元初四年张衡发明了世界第一架“水运浑象”,此后在此基础上,公元1088年,中国宋朝的机械师苏颂发明的“水运仪象台”被认为是第一架真正的机械钟,它是集观测天象的浑仪、演示天象的浑象、计量时间的漏刻和报告时刻的机械装置于一体的综合性观测仪器,它实际上就是一座小型的天文台。

这台仪器的制造水平堪称一绝,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富于创造的精神。

至元明之时,计时器摆脱了天文仪器的结构形式,得到了突破性的新发展。

元初郭守敬、明初詹希元创制了“大明灯漏”与“五轮沙漏”。

“五轮沙漏”通过流沙从漏斗形的沙池流到初轮边上的沙斗里,以此来驱动初轮,从而带动各级机械齿轮的依次旋转。

最后一级齿轮带动在水平面上旋转的中轮,中轮的轴心上有一根指针,指针则在一个有刻线的仪器圆盘上转动,以此来显示时刻,这种古老的显示方法几乎与现代时钟的表面结构完全相同。

人类计时工具的发展

人类计时工具的发展

10
什么是电子表 WHAT
电子表是内部装配有电子元件的表,一 般分液晶显示数字式和石英指针式。 电子表方便又精确,不但能显示时间, 而且能显示星期和日期。 电子表是利用电学振荡。最早的振荡电 路是由电感器和电容器构成,后来用石 英晶体代替,提高频率稳定性。
11
什么是原子钟WHAT
原子钟比所有计时装置都准确,数万

6
什么是沙漏 WHAT
沙漏也叫沙钟,是一种测量时间的装置。 西方沙漏由两个玻璃球和一个狭窄的连 接管道组成的。通过充满了上面的玻璃 球的沙子穿过狭窄的管道流入底部玻璃 球所需要的时间来对时间进行测量。 一旦所有的沙子都已流到的底部玻璃球, 该沙漏可以被颠倒以测量时间了,一般 的沙漏有一个名义上的运行时间1小时。
9
可携带的钟
在机械钟发明后的百年里 ,小镇 教堂或钟塔所传的规律钟鸣声, 足 以应付大部分居民在生活中计时的 需求。 从15世纪起,就有愈来愈多家庭 开始使用时钟,而这些有能 在家 摆 座钟的有钱人家,很快就发现,如果 钟可以搬来挪去,将更加方便。发 明家为达成这种携带的要求,就用 线圈弹簧取代砝码.这样就出现了 怀表(袋表)。 体积大为减小,携带方便。
年才会误差几秒钟,所以可以用于校准 其他钟表。第一个原子钟于1949年发 明,现陈列于史密森尼学会。美国国家 标准局的铯原子钟,每年的误差只有 300亿分之一秒。 人们平时所用的钟表,精度高的大约每 年会有1分钟的误差,这对日常生活是 没有影响的,但在要求很高的生产、科 研中就需要更准确的计时工具。
石英钟
4
什么是日晷 WHAT
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 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 利用太阳阴影的长度和角度来测量 白天时间的变化。 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 盘组成。

计时工具的历史演变过程

计时工具的历史演变过程

计时工具的历史演变过程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计时工具那超级有趣的历史演变过程。


最开始的时候啊,人类只能依靠观察自然现象来估摸时间。

比如说,看太阳的位置,早上太阳升起,中午在头顶,傍晚落下,这就是一天。

还有看月亮的阴晴圆缺,大概能知道过了多久。

但是这种方法太粗糙啦,误差很大。


后来呢,人们发明了沙漏。

把沙子装进两个玻璃球中间,通过沙子从上面流到下面的时间来计时。

这可比看太阳月亮准多了,但也有问题,就是得经常翻转,而且沙子流动的速度也不是特别稳定。


再往后,出现了水钟。

利用水的流动来计时,原理和沙漏有点像。

不过水钟也有缺点,比如冬天水会结冰,温度不同水流速度也会变化。


接着就是机械钟啦!那可是个大进步。

用齿轮、发条这些机械部件来精确计时,还能报时呢。

不过刚开始的机械钟个头可大了,得放在专门的房间里。


再到后来,电子表出现啦!小小的一块,方便携带,走时还特别准。

而且功能越来越多,什么闹钟、秒表都有。


现在呢,我们有了智能手机,上面的时钟功能简直无敌,不仅能显示世界各地的时间,还能设置各种提醒。

哇塞,看看这一路的发展,计时工具变得越来越方便、精确,真的太神奇啦!咱们可真是赶上了好时候,随时随地都能准确知道时间。

钟表的发展和演变

钟表的发展和演变

钟表的发展和演变
钟表是一种能够报时的仪器。

从它的发展史来看,钟表的发展历程,既有进步,也有挫折。

原始时代,人们发明了日晷。

这是一种用来确定时刻的仪器。

古人知道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于是就把它作为时间的标准。

当然,日晷也有缺点,那就是不能准确地反映太阳运行的方向。

到了公元前1000年左右,出现了水钟。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关于水钟最早的记载是东汉张衡在《西京赋》中写道:“夜半有
水钟……时则有声”。

这是对当时水钟报时的记载,虽然不是十分准确,但也能说明水钟出现得很早了。

到了公元4世纪,我国着名数学家祖冲之在《大明历》中记述:“时辰鸡叫则起……”
此后,在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沙漏”。

沙漏也叫“漏壶”、“沙漏”、“漏刻”等,是古代的计时仪器。

它由一根长长的金属管(漏壶)和一根细木杆(沙漏棍)组成,人站在漏壶前面可以观察到时间变化的全过程。

这种计时仪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造价低廉、便于携带,深受人们喜爱。

—— 1 —1 —。

东方时钟的演变过程

东方时钟的演变过程

东方时钟的演变过程
东方时钟的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

以下是东方时钟的简要演变过程:
1.日晷:古代中国最早的时间测量工具是日晷,它利用太阳
的位置和影子的变化来测量时间。

早在公元前7世纪,中国就开始使用日晷进行时间测量。

2.水钟:水钟是通过水的流动来测量时间。

早在公元前4世
纪,中国就发明了用水来测量时间的水钟。

水钟使用注水的方式,通过一定时间内水的流入或排出来来测量时间的长短。

3.钟鼓:钟鼓是中国古代的另一种时间测量工具,通常用于
寺庙和宫殿内。

它们使用蜡烛和钟鼓的组合,通过蜡烛的燃烧时间或钟鼓的敲击来测量时间。

4.钟表:公元10世纪,中国发明了早期的机械钟表。

最早
的钟表是由机械装置控制的机械钟和水钟的结合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钟表技术不断改进,出现了更加精确和可靠的机械钟表。

5.现代时钟:在现代,中国也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电子和
原子时钟等各种类型的时钟。

这些时钟利用精确的机械、电子或原子运动来测量时间。

现代的东方时钟已经与国际标准时间同步,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总体来说,东方时钟的演变过程经历了从古代的日晷、水钟和
钟鼓,到早期的机械钟表,再到现代的各种类型的时钟。

这些演变反映了对时间测量技术和精确度的不断追求和改进。

东方时钟的发展与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也与世界时钟的发展有一定的联系。

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

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

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人类的日常生活、科研、导航及测绘等等工作都要花费时间.任何具有周期性变化的自然现象都可以用来测量时间.我们先来看看人类如何从以地球自转作为计时标准,进而以机械钟、石英钟、乃至原子钟作计时工具,这一过程用了3500多年.公元前1500年,出现的日晷是人类最古老的计时工具,埃及人首先开始使用这项技术,然后在整个地中海地区普及开来.日晷是以太阳投向刻度盘的阴影为基础的.通常由铜制的指针(晷针)和石制的圆盘(晷面)组成.日晷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时,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会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就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可以来显示时刻.在公元前1400年,出现的漏壶(沙漏或者滴漏)是第一个摆脱天文现象的计时仪器.它根据流沙从一个容器滴漏到另一个容器的数量来计量时间.古代人设计的“五轮沙漏”通过流沙从漏斗形的沙池流到初轮边上的沙斗里,以此来驱动初轮,从而带动各级机械齿轮的依次旋转.最后一级齿轮带动在水平面上旋转的中轮,中轮的轴心上有一根指针,指针则在一个有刻线的仪器圆盘上转动,以此来显示时刻,这种古老的显示方法几乎与现代时钟的结构完全相同.沙漏很长的几个世纪里,人们对时间的把握,用的都是一些简单的工具.除了上面的这些方法以外,有人还利用流速均匀的滴水,发明水钟;利用点燃的香,人们分出了“一炷香”、“两炷香”等时间间距.但这些时间概念都不是精确的.公元1088年,中国宋朝的机械师苏颂发明的“水运仪象台”(水钟)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机械钟,它是集观测天象的浑仪、演示天象的浑象、计量时间的漏刻和报告时刻的机械装置于一体的综合性观测仪器,它实际上就是一座小型的天文台.这台仪器的制造水平堪称一绝,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富于创造的精神.水运仪象台1400年,第一批机械钟开始在欧洲流行,其始祖由意大利人乔瓦尼·唐迪于1364年制成,他首次在机械钟里引入了轮式钟摆.法国生产的自鸣机械钟1511年,荷兰人彼得·亨莱茵制成了第一块怀表,但它只有时针而没有分针和秒针.怀表和钟的结构其实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的是它利用螺旋弹簧制成的发条驱动,从而摆脱了传统的钟摆,它靠小巧的“体形”,轻松进入人们的口袋.机械摆钟1656年,有摆的挂钟(或座钟)产生于荷兰天文学家、数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的实验室内.它是以伽利略发现的摆的摆动具有规则性这个原理为基础而发明的.自此以后人类掌握了比较精确的测量时间的方法.1969年,由瑞士人创意、日本精工企业制作的第一块石英手表――Seiko Astron诞生,其价格在当时相当于一部汽车。

从古到今计时工具的演变过程

从古到今计时工具的演变过程

从古到今计时工具的演变过程计时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计时工具也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从最古老的太阳钟到现代的电子钟,计时工具逐渐趋于精准和方便,也带来了更广泛的应用。

太阳钟是最早的计时工具之一。

早在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人就将太阳的投影用于计时。

在这种钟中,用一个固定的指针指向把太阳的影子时间分成了若干个部分。

但是,由于天气变化和地球轨道的影响,太阳钟的精度很有限,在阴天或夜间也无法使用。

在中国,古代计时工具也非常发达。

最早的计时工具是水钟,使用精心制作的漏壶来计算时间。

在公元725年,唐朝的工匠钟颢发明了最早的机械钟“流马钟”。

这个机械钟有12个铜马,每到一个时辰,便会有对应时辰的马奔跑一圈,发出清脆的鸣声。

此后,中国人还发明了漏刻钟、零点钟、双重漏刻钟等多种计时工具。

欧洲的计时工具也日趋完善。

从公元14世纪开始,欧洲的大教堂里出现了钟楼,钟楼上安置的巨大机械钟不断完善。

1656年,荷兰人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发明了摆钟,这种钟使用细长的摆杆来稳定摆动,精度得到了极大提升。

到了20世纪初,电子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计时工具的演变。

1927年,石英钟面世,使用石英晶体的振动来计算时间。

1950年代,原子钟问世,这种钟使用放射性原子的振动来计算时间,精度可以达到每天1秒以内。

此后,随着数码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时钟、计算机钟等新型计时工具也应运而生,使得计时工具的使用更加方便和精确。

总之,从太阳钟到现代化的计算机钟,计时工具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也代表着人类社会对于时间的不断追求和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古到今计时工具的演变过程
计时工具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从古代的太阳日历到现代的电子钟表,计时工具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最早的计时工具是太阳日历,这也是人类最早的时间测量方式。

古人利用太阳的运行规律,记录日出和日落的时间来进行时间的计算。

然而,这种计时方式的精度十分有限,而且随着季节和地理位置的变化而不同。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开始使用更加准确的计时工具。

在中国,古代人们开始使用水钟和漏壶来测量时间。

水钟的原理是利用水的重力作用,在一定时间内流出一定的水量来测量时间。

而漏壶则是利用液体从容器中细缝流出的速度来测量时间。

在欧洲,人们首先使用的计时工具是日晷。

日晷可以通过日影的位置来测量时间,但只能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使用。

后来,人们开始使用机械钟表来测量时间。

最早的机械钟表是由蒙恬和斯威布鲁克发明的,用铁丝和锤子发出声音来报时。

随后,众多钟表匠人开始研制和改进钟表的制作工艺,使其精度得到了大幅提高。

20世纪初,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子钟表的出现成为了可能。

电子钟表能够以极高的精度显示时间,并且还可以带有多种功能,如闹钟、计时器等。

而今天,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时工具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总的来说,计时工具的演变过程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最早的太阳日历到现代的电子钟表,每一个时代的计时工具都体现了
当时科技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同时也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