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多因子定价模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 多因子定价模型

黄万阳

(根据肖俊喜译稿整理)

在第5章结束部分,我们总结了CAPM 贝塔不能完全解释资产期望收益截面部分的经验证据。该证据意味着可能需要1或多个其它因子刻画期望收益行为,自然考虑多因子定价模型。理论争论也表明:由于仅在强假设下CAPM 才被逐期应用,需要多因子定价模型。有两个主要的理论方法:罗斯(Ross,1976)提出的以套利为基础的套利定价理论(APT )。默顿(Merton,1973a )提出的以均衡为基础的跨期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这一章,我们考虑多因子模型计量经济分析。

这章安排如下。第6.1节简短地讨论多因子方法理论背景。在第6.2节中我们考虑已知因子模型的估计与检验。而在第6.3节中我们给出风险溢价(PREMIA )与期望收益的估计量。既然因子不总是由理论提供,那么在第6.4节我们讨论构造因子的方法。第6.5节给出了实证结论。由于缺乏模型设定,离差总能被其余因子解释。因此,这就产生了解释违背模型问题。在第6.6节我们将讨论这个问题。

6.1 理论背景

作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供选择的模型,罗斯(Ross,1976)引入了套利定价理论。APT 比CAPM 更一般,由于它考虑多个风险因子。不像CAPM ,APT 也不要求识别市场投资组合。然而,这种一般性不是无成本的。在其一般形式中,APT 给出了资产期望收益与个数不确定的未识别因子之间近似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否定该理论是不可能的(除非套利机会存在)。因此,模型可检验性依赖于额外假设的引入1。

套利定价理论假设市场是竞争的、无摩擦的;所考虑的资产收益生成过程为

i i i i a R ε+'+=f b (6.1.1)

0][=f i E ε (6.1.2)

∞<≤=222][σσεi i E (6.1.3)

其中i R 是资产i 的收益,i a 是因子模型截距,i b 是资产i 因子敏感度)1(⨯K 向量,f 是共同

因子实现(realization ))1(⨯K 向量,i ε是扰动项。对N 个资产系统而言,

ε++=Bf a R (6.1.4) 0][=f εE (6.1.5) ∑='][εεE (6.1.6) 在这个系统方程中,R 是)1(⨯N 向量即],,,[21'=N R R R R ,a 是)1(⨯N 向量即

1 关于APT 可检验性有大量的争论。Shanken(1982)和Dybvig 与Ross(1985)给出了一个有趣的交流。Dhrymes , Friend 与Gultekin 和Gultekin(1984)也怀疑该模型经验上的相关性。

],,,[21'=N a a a a ,B 是)(K N ⨯矩阵即],,,['=N b b b B 21 ,ε是)1(⨯N 向量即],,,[21'=N εεεε 。我们进一步地假设因子能解释资产收益共同变化,以致(组合规模)大的、充分多样化投资组合扰动项就消失了2。但这要求资产的扰动项之间充分不相关。 给定这1结构,罗斯(Ross,1976)说明在(规模)大的(large )经济中无套利就意味着

K λιλμB +≈0 (6.1.7)

其中μ是期望收益)1(⨯N 向量,0λ是零—贝塔模型参数,如果无风险资产存在,0λ就等于无风险收益,K λ是因子风险溢价)1(⨯K 向量。在这里及整章中,假设ι表示元素全为1的

向量。有限个资产可能由于套利被错误定价,因此(6.1.7)式关系是近似的。因为(6.1.7)式仅是个近似,所以它不会导出直接可检验的资产收益的约束。为了获得(可检验的资产收益)约束条件,我们必须施加额外结构使近似变为精确。

Connor (1984)提出了具有精确因子定价特征的APT 竞争均衡形式。在Connor 模型中,额外要求为市场投资组合充分多样化且因子是遍及的(pervasive )。如果经济中没有单个资产占有总财富重要的比例,那么市场投资组合将是充分多样化的。没有对投资者因子风险暴露选择的限制,要求因子遍及允许投资者分散特有的风险。

Dybvig (1985)和Grinblatt 与Titman (1985)采用了不同方法。他们研究了给定代表性的代理商偏好结构,精确因子定价离差潜在的大小。两篇论文得出结论对经济参数合理设定,精确因子定价理论离差可能微不足道。因此,以精确定价关系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是合理的。

在跨期资产定价框架下也能得到精确因子定价。将默顿(Merton,1973a )提出的跨期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与收益条件分布假设结合起来得出1个合并形成了多因子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市场投资组合作为一个因子,状态变量作为其余因子。其余因子来自投资者对冲未来投资机会不确定性风险的需要。Breeden (1979)、Campell (1993a,1996)与Fama (1993)研究了这个模型。我们将在第8章中讨论它。

在这1章,一般我们不区分APT 与ICAPM 。我们将分析精确因子定价模型,也就是,

K λιλμB +=0 (6.1.8)

在因子设定方面有些灵活性。大多数实证研究选择市场投资组合的1个替代变量作为一个因子。然而,可利用不同技巧处理其余因子。我们将考虑几种情形。在一种情形下,APT 因子与ICAPM 状态变量不必是交易投资组合。在其他情形下,因子是投资组合收益。这些因子投资组合之所以被称为摹拟投资组合,是因为它们联合与因子是最相关的。精确因子定价这样的投资组合是一致的。(Huberman 、(Kendel 与Stambaugh (1987)和Breeden (1979)在APT 与ICAPM 文中各自讨论了这个问题。

6.2 估计与检验

在这一节,我们考虑不同形式精确因子定价关系的估计与检验。模型的经济计量分析起

2 一个大的、充分多样化投资组合是具有阶权重为N 1

大量股票的投资组合。

点是关于收益时间序列行为的1个假设。我们假设因子条件收益是IID 且联合多元正态的。虽然这是个强假设,但它允许因子时间序列收益的有限依赖性。此外,根据附录中广义矩法处理估计与检验问题,可以放宽这个假设。多因子模型的GMM 方法正好是在第5章中所提出的检验CAPM 的GMM 方法的一般化。

如上所述,多因子模型既没有设定因子个数,也没有设定因子的识别。这样,为了估计与检验模型,我们必须确定因子——在第6.4节,我们将谈论这个问题。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继续探讨因子数及其识别。

我们考虑精确因子定价模型四种形式:(1)因子为可交易资产的投资组合,存在无风险资产;(2)因子为可交易资产的投资组合,不存在无风险资产;(3)因子不是可交易资产的投资组合;(4)因子为可交易资产的投资组合,且因子投资组合跨越了(SPAN )风险资产均值—方差的边界。我们利用最大似然估计来处理这四种情形。请见Shanken(1992b)利用截面回归方法处理这同样的四种情形。

给定因子条件收益的联合正态假设,我们能利用似然比构造这四种情形中任意一种情形的检验。由于检验统计量推导类似于在第5章中所给出的CAPM 似然比检验统计量推导,在此不再重复。所有情形似然比检验统计量都采用同样的一般形式。定义J 为检验统计量,我们有

]ˆlog ˆ)[log 12(*∑-∑---

-=K N T J (6.2.1) 其中,∑

ˆ和*ˆ∑分别为无约束模型与有约束模型残差协方差矩阵最大似然估计量。T 为时间序列观测期数,N 为包含的投资组合个数,K 为因子个数。如第5章中所讨论的,用)12

(---K N T 而不是用通常的T 来标度统计量以改善有限样本零分布对大样本分布收敛性3。在零假设下,统计量J 的大样本分布是自由度等于零假设下约束的个数2χ分布。

6.2.1 具有无风险资产的投资组合作为因子

我们首先考虑因子为可交易投资组合且存在无风险资产的这一情形。无约束模型将是以超额收益表示的K —因子模型。对N 个资产(或资产投资组合)而言,定义t Z 为超额收益)1(⨯N 向量。对超额收益而言,K —因子线性模型为

t Kt t ε++=BZ a Z (6.2.2)

0][=t E ε (6.2.3)

∑='][t t E εε (6.2.4)

K Kt E μ=][Z ,K K Kt K Kt E Ω='--]))([(μμZ Z (6.2.5) O Z ='],[t Kt Cov ε (6.2.6)

3 请参见方程(5.3.41)和Jobson 与Korkie(19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