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校园里的植物》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1.6《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1.6《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1.6《校园里的植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校园里的植物》这一课时,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第六课时。

在这一课时中,学生将通过观察和探究校园里的植物,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根、茎、叶、花、果实等,以及植物的生长环境。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如何对植物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分类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好奇心,他们对身边的植物并不陌生。

但是,对于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以及如何对植物进行分类,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分类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校园里常见植物的名称,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根、茎、叶、花、果实等,以及植物的生长环境。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探究,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分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热爱大自然,保护校园里的植物。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说出校园里常见植物的名称,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根、茎、叶、花、果实等,以及植物的生长环境。

难点:学生能够对植物进行分类,并了解分类的依据。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探究法、分类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分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校园里的植物图片或实物,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

2.教师准备植物分类的资料,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学习。

3.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观察和分类的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校园里的植物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植物的名称,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根、茎、叶、花、果实等,并解释植物的生长环境。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植物进行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的特征,将其归类到相应的类别中。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校园里的植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校园里的植物》这一课时选自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中的一个探究活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有机会观察和探索校园里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长环境,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身边的植物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可能会知道一些常见的植物名称和特点,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喜欢通过观察、触摸、闻嗅等感官体验来认识事物。

此外,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也值得鼓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几种常见的校园植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长环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触摸、闻嗅等感官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几种常见的校园植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长环境。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植物特征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互动式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校园里的植物图片、实物标本、植物特征资料等。

2.学生准备:每人准备一个观察本,记录观察到的植物特征。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校园里的植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校园里都有哪些植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呈现(10分钟)1.教师呈现几种校园植物的实物标本,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了解它们的特征。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记录观察到的特征。

2.每组选择一种植物,用彩笔在观察本上画出植物的形态结构。

巩固(5分钟)1.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植物特征,大家共同总结出几种校园植物的特点。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1.6《校园里的植物》课件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1.6《校园里的植物》课件

不会开花的凤尾蕨
你知道它们的特点吗? 猪笼草
你知道它们的特点吗?
教科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
1.6校园里的植物
第一单元 周围的植物
1 导入新课 2 新知探究 3 课堂练习 4 拓展延伸
《01》
新课导入
校园里有很多植物,有的是高大的树木,有的是矮小的花草。
《02》
新知探究
探索
校园里有哪些植物?
2024
探索
1. 观察、认识校园 里的植物。
探索
我们要做哪些准备?
探索
如何观察和记录?
安全提醒: 观察时不要靠近池塘和电线。
探索
我们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或冰,钢铁 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 中燃烧而发光、放热,等等。
探索
2. 把找到的植物用图画记录在表格中。
探索
画一画树的样子。
《03》
课堂练习
探索
3.交流我们的发现。
研讨
1. 我们观察、认识了校问题?
《04》
拓展延伸
拓展
单元小结 科学阅读
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植物。
我的收获
多样的植物
我们周围到处都有植物, 我见过陆地上的树木,也见 过水里的水草。
有的植物会开花,有的植物不会开花。
会开花的兰花,

2024年秋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 1-6《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

 2024年秋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 1-6《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

6.校园里的植物【教材简析】本课综合运用前五课学习的观察方法,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和记录校园里的植物,这既是对前几课学习的整体回顾,又是对学生良好记录习惯和交流汇报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增强学生探究植物的兴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聚焦版块通过提问校园里有哪些植物,引导学生去观察和认识校园里的植物。

探索版块是学生走出教室观察、记录校园里的植物。

通过实地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认识到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知道常见植物的名称和主要外部特征。

研讨版块,学生整理他们观察到的植物以及新发现、新问题。

拓展版块是引导学生课后可以和家人一起到菜市场或者田野里去认识一些蔬菜、水果。

【学情分析】在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会运用看、摸、闻等方法观察植物,知道了植物有的生长在泥土里,有的生长在水里,有的是无土栽培,通过种植植物等活动知道了植物会生长变化,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和阳光。

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到室外开展科学活动,一年级学生会很兴奋,难以自我约束。

因此,教师在活动前需要分好小组,明确任务,着重强调在限定区域内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教师须及时答疑、指导记录,帮助学生有序地、有效地开展活动。

【教学目标】1.认识几种常见的植物,知道植物需要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

2.通过实地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能描述植物的外部特征,并用简单的示意图记录。

3.通过观察活动,激发学生持续探究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简单的示意图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会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难点:能用比较的方法,区别和描述常见植物的不同外部特征。

【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课前对校园里的植物进行观察,弄清校园里植物的名称及生长环境,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制作植物标签,辅助学生观察。

学生:1.铅笔、橡皮、放大镜;2.观察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课件出示银杏和三叶草图片,讲述:校园里有很多植物,有的是高大的树木,有的是矮小的花草。

《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教科版

《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教科版
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1) 植物分类图鉴:提供一份详细的植物分类图鉴,包括常见的树木、草本植物等,以及它们的特征和生长环境。
(2) 校园植物保护案例:提供一些校园植物保护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校园植物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3) 植物生长过程动画:提供一些植物生长过程的动画或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组织校园实地观察,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和特点。
(3)创设讨论、小组合作等环节,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
(4)通过案例分析、互动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植物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4)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撰写一篇关于保护植物的短文,不少于200字,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5) 家庭或社区内进行一次植物保护实践活动,如浇水、修剪枯枝、清理杂草等,记录实践过程和感受。
2. 作业补充说明:
(1) 观察作业: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植物,记录详细的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细致观察的习惯。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 巩固练习(5分钟)
-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实地观察的结果进行回答,巩固对植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植物信息,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5. 课堂提问(5分钟)
- 教师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植物知识的掌握程度。
- 学生进行回答,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6. 总结与拓展(5分钟)
-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保护校园植物的重要性。

科学一年级上册1.6《校园里的植物》课件

科学一年级上册1.6《校园里的植物》课件

新知讲解
这是什么植物?
银杏树
银杏树的果实俗称“白 果”,所以又叫白果树
新知讲解
叶子像扇子,果实像杏子。
新知讲解
这是什么植物?
苏铁
俗称:铁树。因 入水即沉,像铁 一样重而得名。
新知讲解
树木高大,叶子像羽毛。花有两 种,一种像鸟窝,一种像长棒。
新知讲解
这是什么植物?
石榴 叶椭圆形,表面有光泽。
本单元,你都学习哪 些有关植物的知识?
谢谢
校园里的植物
科学教科版 一年级上
新知导入
美丽的校园种植许多植物, 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新知讲解
这是什么植物?
黄葛树
高大粗壮, 枝叶茂密。
新知讲解
果实球形,黄色或紫红色
叶子油绿光亮,椭圆形
新知讲解
这是什么植物?
罗汉松
别名小叶罗汉松, 庭园观赏类植物。
新知讲解
叶片短,密集生长
雄花是穗状
种子圆形, 成熟时种皮 紫黑色,表 面有白色粉 霜。
新知讲解
这是什么植物?
皂角树
果实像豆角,长而扁
花瓣淡黄色,椭圆形
新知讲解
这是什么植物?
桂花树
终年常绿,枝繁 叶茂,秋季开花
新知讲解
叶面光滑,椭圆形, 上半部边缘有锯齿
花像雨伞。果实歪斜,椭圆形。
新知讲解
这是什么植物?
雪松
树体高大, 树形优美。
新知讲解
叶是针形,坚硬, 淡绿色或深绿色
果实球形,有鳞片
新知讲解
花橙红色,有的像 葫芦,有的像喇叭。
果实球形,里面有很多种子。
新知讲解
这是什么植物?
车前草
叶片皱缩,椭圆形, 叶脉弧形,花穗状。

教科版(2024)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6《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

教科版(2024)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6《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

6.校园里的植物【教材简析】本课综合运用前五课学习的观察方法,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和记录校园里的植物,这既是对前几课学习的整体回顾,又是对学生良好记录习惯和交流汇报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增强学生探究植物的兴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聚焦版块通过提问校园里有哪些植物,引导学生去观察和认识校园里的植物。

探索版块是学生走出教室观察、记录校园里的植物。

通过实地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认识到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知道常见植物的名称和主要外部特征。

研讨版块,学生整理他们观察到的植物以及新发现、新问题。

拓展版块是引导学生课后可以和家人一起到菜市场或者田野里去认识一些蔬菜、水果。

【学情分析】在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会运用看、摸、闻等方法观察植物,知道了植物有的生长在泥土里,有的生长在水里,有的是无土栽培,通过种植植物等活动知道了植物会生长变化,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和阳光。

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到室外开展科学活动,一年级学生会很兴奋,难以自我约束。

因此,教师在活动前需要分好小组,明确任务,着重强调在限定区域内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教师须及时答疑、指导记录,帮助学生有序地、有效地开展活动。

【教学目标】1.认识几种常见的植物,知道植物需要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

2.通过实地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能描述植物的外部特征,并用简单的示意图记录。

3.通过观察活动,激发学生持续探究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简单的示意图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会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难点:能用比较的方法,区别和描述常见植物的不同外部特征。

【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课前对校园里的植物进行观察,弄清校园里植物的名称及生长环境,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制作植物标签,辅助学生观察。

学生:1.铅笔、橡皮、放大镜;2.观察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课件出示银杏和三叶草图片,讲述:校园里有很多植物,有的是高大的树木,有的是矮小的花草。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1.6《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1.6《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1.6《校园里的植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校园里的植物》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校园中常见的植物,通过观察和描述,让学生对植物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和生长特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以生动有趣的图片和浅显易懂的文字,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身边的植物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观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植物,培养他们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校园中常见的植物,知道它们的名称、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植物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校园中常见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和生长特点。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植物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校园中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和生长特点。

2.描述法:让学生用语言描述他们观察到的植物。

3.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植物的生长环境与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了解校园中的植物,收集相关图片和资料。

2.学生准备:观察校园中的植物,记录下自己喜欢的植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校园中他们所熟悉的植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校园中的各种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植物的名称。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每种植物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和生长特点。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植物,让学生上台展示并描述它们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和生长特点。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校园中的植物?学生自由发言,提出建议。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校园里的植物》|教科版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校园里的植物》|教科版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校园里的植物》|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校园里的植物》|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本章节内容紧密联系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中“我们身边的植物”单元。具体内容包括:
1.认识校园内的常见植物,如花草、树木等;
2.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如根、茎、叶、花和果实;
3.学习观察植物的方法,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征;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在观察和探究过程中,学会与同学分享发现和观点,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知识重点:掌握校园内常见植物的名称、基本结构和生长特点。
-例如:能够识别并描述柳树、樱花、玫瑰等植物的形态特征,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和季节变化。
-技能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学会使用简单的科学方法进行探究。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校园植物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保护方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植物生长环境和结构特征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和保护校园植物。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都非常投入。我发现他们在小组合作中能够互相学习、互补不足,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不过,我也观察到部分学生在讨论时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鼓励学生更多地进行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努力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成果来看,他们在保护校园植物方面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建议。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容易偏离主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讨论效果。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讨论始终围绕主题进行。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植物校园里的植物课件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植物校园里的植物课件

发芽期:种子萌发,长 出嫩芽
生长期:枝叶生长,植 株壮大
开花期:花朵开放,吸 引昆虫授粉
结果期:果实成熟,种 子形成
休眠期:植物停止生长, 进入休眠状态
更新期:植物更新换代, 为新的生长周期做准备
06
提供氧气: 植物通过 光合作用 产生氧气, 为人类提 供呼吸所 需的氧气。
净化空气: 植物能够 吸收空气 中的有害 物质,如 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 等,净化 空气。
添加项标题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添加项标题
植物对温度的适应性不同,有些植物可以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生 长,而有些植物则需要特定的温度条件才能生长良好
05
呼吸作用:种子进行呼吸作 用,产生能量
胚根和胚芽发育:种子内部 的胚根和胚芽开始发育
破土而出:胚根和胚芽突破防止物种
灭绝
保护植物的措 施包括:植树 造林,保护自 然植被,减少 污染,合理利
用资源等
美化环境:植物可以美化校园环境,提高校园美观度。 净化空气: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 调节气候:植物可以调节校园气候,降低温度,提高湿度。 保护生物多样性:植物可以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缓解压力:绿色植物可以缓解人们的压力,提高人们的身心健康。
吸水膨胀:种子吸收水分, 体积增大
生长壮大:种子继续吸收水 分和养分,逐渐长大
发芽期:种子萌发,长出嫩芽 生长期:枝叶生长,植株壮大 开花期:花朵开放,吸引昆虫授粉
结果期:果实成熟,种子形成
休眠期:植物停止生长,进入休眠 状态
更新期:植物更新换代,重新生长
开花:植物花朵的形成和开放过程 传粉:花粉从雄蕊传到雌蕊的过程 受精: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结果: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校园里的植物》教学反思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校园里的植物》教学反思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校园里的植物》教学反思《校园里的植物》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周围的植物》中的一课。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认识校园里常见的植物,掌握观察植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激发学生对校园植物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1. 科学知识目标-在认识校园里的常见植物方面,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和教师的介绍,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校园里常见的植物,如桂花树、银杏树、月季花等,并了解它们的名称、特征和生长环境。

这表明学生对校园里的植物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掌握观察植物的方法方面,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学会了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包括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等,同时也学会了使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细节。

这说明学生掌握了观察植物的基本方法。

2. 科学探究目标-在实地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并将观察到的植物特征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这表明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得到了培养。

-在汇报交流环节,学生能够提出关于校园植物的问题,并尝试通过观察和讨论来寻找答案。

这说明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锻炼。

3. 科学态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校园植物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积极参与观察和讨论活动。

这表明学生对校园植物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得到了激发。

-在实地观察过程中,学生能够认真观察,如实记录,表现出了认真观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这说明学生的科学态度得到了培养。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在拓展延伸环节,通过教师的提问和视频播放,学生了解了校园植物在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方面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这表明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提高。

(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1. 讲授法-在认识校园里的常见植物和观察植物的方法环节,我采用了讲授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和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校园里常见植物的名称、特征和生长环境,以及观察植物的方法。

《校园里的植物》科学教学PPT课件(4篇)

《校园里的植物》科学教学PPT课件(4篇)

本节课教师应带领学生去校园里观察和认识更多的植物,关注植物的 生长环境,初步体会植物和环境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 观察和记录习惯、汇报观察到的现象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植物 的兴趣。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情境导入、聚焦主题 今天我们就到校园里去观察和认识植物 1.出示一幅校园中的植物的照片, 问;"你们见过这种植物吗?(见过) 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大树、小草、花,是植物!) 在哪里见过它?"(大楼、操场)
形状
从能力上看,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对科学观察有一定的热情,但动 手操作力、识字量、自我控制力、注意力、倾听习惯、学习习惯、团队 合作意识、表达能力等都需要培养与发展。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能认识校园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3、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对植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4、学会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 。 5、产生认识植物的兴趣,养成珍爱生命、爱护植物的意识。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我们要关注学困生,应多表扬鼓励他们,教师应让学生多看 书,要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 教学水平。
第1单元 植物
xiào yuán lǐ de zhí wù
6 校园里的植物
我们的新发现。
wǒ men de xīn wèn tí
我们的新问题 ?
科学阅读










用 品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

2024秋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课件 1.6《校园里的植物》课件

2024秋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课件  1.6《校园里的植物》课件
放大镜 铅 笔
jì lù dān
记录单
观察校园里的植物
jíshíjìlù huà chū jiǎn tú
及时记录 画出简图
shíshìqiú shìbié wàng tǒng jì
实事求是 别忘统计
观察校园里的植物
除了认真观察和记录,还要注意什么问题?
安全提醒:
bú yào kào jìn chí táng hé diàn xiàn
它的特点是……
说一说,我们的观察发现?
zài guān chá hé jì lù de guò chéng zhōng
在观察和记录的过程中,
hái yǒu shén me qí tā fā xiàn yù dào le shén me xīn de wèn tí
还有 什么 其他 发现, 遇到 了 什么 新的 问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周围的植物》单元
6.校园里的植物
2024年新版
你认识这些植物吗?
yín xìng
银杏
sān yè cǎo 三叶草
仔细观察,说说植物的特点
观察校园里的植物
xū yào nǎ xiē guān chá gōng jù
需要哪些观察工具?
fàng dà jìng qiān bǐ
菜市场里的蔬菜和水果
shuǐ dào
水稻
yù mǐ 玉米
不要靠近池塘和电线!
①活动时,小组一起行动; ②不到有危险的地方去; ③听到老师的集合声要及时回来; ④不拔起、不采摘或不伤害植物。
说一说,我们的观察发现?
我可以这样说:
wǒ guān chá de zhí wù jiào
我观察的植物叫……
tā shēng huó zài

【精选】一年级上册科学课件-1.6校园里的植物 |教科版 (共20张PPT)

【精选】一年级上册科学课件-1.6校园里的植物  |教科版   (共20张PPT)
14
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15
各种不同植物的皮
16
树叶的对生、轮生和互生
17
各种植物的花
18
植物的分类方法
• 以植物茎的形态来分类 • 以植物的生态习性来分类 • 以植物生命周期性来分类
19
总结
• 通过本课学习你知道了哪些植物? • 举出几种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 • 给校园内植物近两种以上标准进行分类
的标准是什么?
2
第一部分: 认识各种植物的名称、了解其形态。学会描述植物的轮廓。 第二部分:认识各种植物的树皮有哪些不同?。 第三部分:认识花形状和颜色的多样性。 第四部分:了解植物的分类方法、能对课本以外的植物进行简单分类。
3
棕 榈
4
黄 槐
5
面 包 树
6Hale Waihona Puke 酒 瓶 椰 子7菩 提 树
8
黃 脈 刺 桐
13
树干是植物的运输通道,一方面将由叶子产 生的营养物质运输到根部或其他部位,它 是在韧皮部中的管道中实现的。另一方面 则是在木质部的管道中实现的,由下到上 将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运送到叶部。
根通常位于地表下面,负责吸收土壤里面的 水分及溶解其中的离子,并且具有支持和 贮存合成有机物质的作用。当然,位于地 表外的气生根(榕树)也属于根的一种。
9
榄 仁 树
10
一、校园里的植物谁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小组讨论.
11
树从上到下主要分为四部分:
树叶、 树枝、 树干、 树根
12
叶是植物合成营养物质的器官。叶子内含有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自然界中的氧气都是由植物的叶子产生的。 同时,植物的蒸腾作用也是通过叶的气孔 实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本课是《植物》单元的最后一课,在前5课的学习中,学生运用看、摸、闻等方法,先整体再局部地认识了植物以及植物的叶、茎等结构,并通过种养植物等活动知道植物会生长,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和阳光,进而认识到植物是“活”的,是有生命的。

在本课中,学生将综合运用在前面几课中学习的观察方法,再次走出教室,观察、记录和认识校园里的植物,这也是对本单元的整体回顾。

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两个活动: 1. 走出教室,对校园里的植物进行观察、记录; 2.交流观察过程中的新发现和研讨中遇到的新问题。

走出教室,学生将运用在前几课中学习的观察和记录方法,观察、记录和认识校园里的植物的名称、特征、生长地点,发现室内观察之外的新信息,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生存需要,再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并强化共识,增强爱护植物、不伤害植物的意识。

【学情分析】
在本单元前5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运用感觉器官观察植物的方法,能够关注植物的构成部分,以及其形态、大小、颜色、形状、薄厚、纹路等特点。

学生也学习了用画图的方式记录观察的信息,用科学词汇描述出来。

在学习了这些观察方法的基础上,本节课教师将带领学生去校园里观察和认识更多的植物,关注植物的生长环境,初步体会植物和环境间的关系。

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记录习惯、汇报观察到的现象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植物的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在实地观察中,发现不同地点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各自的特征和名称。

2.再一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3.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对植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
1.学会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

2.产生认识植物的兴趣,养成珍爱生命、爱护植物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 1 —
1.人类与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植物可以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实地观察中,发现不同地点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各自的名称和特征。

难点: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对植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材料准备】
记录夹、记录表、铅笔、校园里植物的照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些植物吗?它们叫什么名字?在哪里见过它们?
课件出示校园里几种植物的照片,让学生认一认这些植物,说一说植物生长的环境。

设计意图: 聚焦观察对象——校园里的植物,了解几种常见的植物的名称,引导学生观察植物时也要关注植物的生长环境。

二、探索
1.课堂讨论:我们应该怎样观察植物?(如何描述?)
(描述植物的高矮、分枝多少、叶的形状和颜色、花或果实的形状或颜色、闻起来的味道
等,要用画图的方法进行记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复习观察植物的方法,如何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 2 —
2.外出观察准备。

同学们,我们需要准备哪些工具?外出观察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课堂讨论,老师引导,最后进行视频讲解)
观看视频:户外观察植物指导视频。

设计意图:因为一年级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最好避免说教式讲解。

所以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和讨论,户外观察需要注意什么事项,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和安排活动,最后用指导视频进行归纳总结。

3.外出观察。

(1)观察指导。

(老师要提前确定好要观察的植物)
师:同学们,这棵树非常高大,我们要怎样记录它的样子呢?(先在远处观察,画出它整体的样子,再走近它,观察它的树干、树叶等细节)
师:同学们,这株植物结果了,我们要怎样记录呢?(可以画完整体样子后,再把果实的样子单独画出来,就可以画更多的细节了。


(2)小组观察。

老师划定观察范围,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观察不同的植物,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植物生长的环境,提醒小组长做好安全管理。

设计意图:实地观察时,老师先带领学生观察一两种植物,具体指导观察的方法。

然后进行分组观察,强调外出观察的秩序和安全要求,避免教学活动出现无序和混乱。

三、研讨:
外出观察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有序回到教室。

1. 师::你们的小组发现了哪些植物?请来给同学们汇报交流一下吧。

教师将学生小组的记录投影在白板上,学生交流分享,老师适时引导。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将学生的观察结果根据不同地点分类,板书在黑板上。

2.交流延伸。

师:在观察和记录的过程中,有没有同学遇到了新的问题,或有其它的发现?
设计意图: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并将交流结果简单地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理清、归纳思维的过程和内容。

说说其它的发现,鼓励学生在户外进行观察和探究时更加细心和敏锐,培养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

四、拓展
— 3 —
1.说说收获和体会:同学们,学习了今天的课程,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今天我们在校园里观察了好几种植物,植物为我们带来新鲜的空气、美好的环境,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植物。

以后在生活中要留心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更多的知识,爱护植物,保护植物。

2. 师:课本第20—22页有许多关于植物的知识,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吧。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观察更多的植物,继续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6页的内容。

2.选做:画一幅保护植物的宣传画,呼吁更多的人保护植物,热爱植物。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继续观察植物,培养学生探究植物的兴趣。

画一幅宣传画的作业,引导学生共同呼吁,珍爱生命、爱护环境、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观察记录表设计】
— 4 —
Xiào yuán lǐde zhí wù
校园里的植物
Guān chá zhěguān chá rìqī
观察者:观察日期:
— 5 —
【班级记录表设计】
校园里的植物
— 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