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教学设计(共7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教学设计(共7篇)
第1篇:中国地形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图上的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教学难点
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沿320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我们经常说,我们的祖国山川秀美、景色宜人。

首先,我们一起看一段录相感受一下祖国的壮丽河山。

(展示多媒体)
2、当然,要更进一步的认识,就需要我更深入的学习。

今天,我们将进入
一幅全新的画卷。

(板书: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二、地势西高东低:(板书)
1、过渡:在古代诗词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为什么江水都要向东流?(地势西高东低)
2、把我国的地面沿32°N线剖开,呈现出这样的面貌:(展示多媒体)
3、观察,思考P20活动中的问题。

(指名答)
归纳: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板书)
可分为三级阶梯,第一级平均海拔为4000米以上;第二级为1000米-2000米;第三级为500米以下。

4、活动:(出示设色地形图)找出这三级阶梯的大概范围找出三级阶梯界线上的主要山脉完成表格:
第一级界线第二级界线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昆仑山--2000---1000米大兴安
-阿尔金塔里木盆地、准岭---太青藏高原和柴地形区山---祁噶尔盆地、内蒙行山---达木盆地
连山---古高原、黄土高巫山---第三级500米以下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横断山脉原、四川盆地、雪峰山辽东丘陵、山
云贵高原。

东丘陵、东南
丘陵和两广丘

5、讨论:“地势西高东低”的优越性
谈:到现在,我们很容易就得出我国的河流为什么会由西向东流了,除些之外,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还有哪些优越性呢?
学生分享、自由发言,提出各自观点,最后派代表总结发言。

(教师可引导学生主要从气候、水利和交通三个方面进行讨论)教师归纳总结:〈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2〉“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
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滚滚流,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运输,促进了内地与沿海的经济联系。

〈3〉在各阶梯的交界处河流产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这些地带。

如葛洲坝水电站、正在兴建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
三、山脉纵横交错(板书)
1、过渡:在我国的三级阶梯都是以山脉为界,感觉山脉就像骨架一样。

事实上,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地形的骨架。

(板书:地形的骨架)
2、读图(出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找出以下方向的山脉:(板书)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玉山(东部最高峰)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43米)
3、活动:找五岳
谈:我国奇峰名山众多,其中“五岳”就很有名,它们自古就是人们争相祭拜之处,游览之所,那么,五岳是哪五岳?你们能在图上找出来吗?它们分别们于哪一个省?离我们最近的是什么岳?
四、随堂练习:
1、“大江东去浪淘尽”“一江春水向东流”说的是我国河流大多向东流,原因是我国地势()A、东高西低B、西高东低C、南高北低D、北高南低
2、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是我国()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B、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分界线
C、地势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分界线
D、地势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分界线
3、下列地形区中,哪些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A、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B、东南丘陵、华北平原C、四川盆地、黄土高原D、黄土高原、青藏高原
4、在色彩斑斓的等高线地形图上,各种颜色代表着不同海拔,下面各组不正确的是()A、蓝色——海沟B、浅紫色——湖泊C、棕色——山地或高原
D、绿色——平原
五、板书设计: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一、地势西高东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二、山脉纵横交错:
1、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2、主要的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玉山(东部最高峰)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43米)
第2篇:美丽的地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解开地球神秘的面纱——美丽多样的地形
1、知识技能:了解地球上多种多样的陆地地形,通过观察图利了解地球上的物种基本地形:山地、平原、丘陵、高原、盆地。

2、过程方法:体会不同的地表形态所造成的不同地区的不同资源与气候条件。

3、情感态度:体会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1、学生活动:
(1)学生查找有关美丽地形的资料;收集与地形地貌有关的世界地理知识信息。

(2)学生查找有关“世界之最”的世界地理知识。

2、教师活动: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是那么绚丽多姿,如果鸟瞰人类的栖息地——陆地,你会发现它拥有美丽而多样的地表形态。

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研究一下。

2、揭题:美丽多样的地形二、自主探究1、播放幻灯片图片
从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不同?2、看书自学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地球的陆地上有哪几种基本地形呢?五种地形的海拔高低和地表起伏有什么特点?
不同的地形地貌使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有哪些独特的地方?(学生根据老师的自学提示认真读教材可以同桌互相交流,然后回答问题)2、美丽的地形课前老师布置了大家查找收集有关美丽地形的图片及资料,你们收集到了吗?
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整理收集到的资料,然后全班汇报并进行简单的评价(学生利用实物展示台展示收集的图片并介绍图片资料)3、小结:地球美丽多样的地形地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卷,这些地形地貌使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三、拓展延伸
1.召开“我所知道的世界之最”地理知识交流会。

(拿出课前收集到的相关资料以多种方式进行交流)
2.由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引出环保问题:作为小学生能为环保做些什么?
学生回答(环保、低碳、节约资源等)3.总结
板书设计美丽多样的地形五种基本陆地地形:
山地、平原、丘陵、高原、盆地
教学反思:学生课前能积极收集资料,通过观察及资料能大概说出5种地形的不同特点及对人们的生活及生产的影响。

今天的教学完成了教学目标同时拓展了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

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第3篇: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本节课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

对于“地势西高东低”教材并没有用较大篇幅讲述,只是通过一幅地势剖面图和三个设计巧妙的问题来解决,但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注意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培养。

而对于我国的主要山脉教材则利用图文结合进行重点讲述,侧重让学生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

此外,为拓宽学生知识
面,增强学生自学能力,教材安排了较多的阅读材料。

总之,本节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均在于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为了达成教学目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本教学设计采用分组分享教学法。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图上的分布。

(二)
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2、
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
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
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难点
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方法分组分享教学法★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沿320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回忆一些国家的地理,让学生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组成要素?(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导出)要了解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也需要从上述内容去总结,而本节课首先从“地形”方面去学习、去体会。

【分组分享活动一,引出本课目标】
(六人为一组,先小组分享,然后派代表进行集体分享)
关于我国的“地形”,我已熟识的,我想知道的。

(通过主动分享,提出教学目标,教师最后展示)【过渡】
中国地形的第一个特点是从地势的角度去描述的。

所谓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换句话说,是中国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

【分组分享活动二,“地势西高东低”的学习】
step
1、分组讨论:我根据
分析,得出。

{讨论假设:根据“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或“中国地势剖面图”,提出:我国哪边高哪边低,即地势如何?根据平均海拔高度,我国地势可分成几级阶梯?每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米?各级地势阶梯分别有哪些主要地形类型?}step
2、教师引导:结合教材p、20页“活动”1-3去讨论,并完成
step
3、自由发言:除分析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或地势剖面图外,要将“活动”完成step
4、代表发言,教师小结,得:地势西高东低【分组分享活动三,读图、析图、绘图能力培养】
由学生阅读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引入,运用已学知识,参照图例,作出沿320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抓住图中颜色与高度的关系,启发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认识我国地势特点。

step
1、教师叙述引导:分层设色图是一种在图上用不同的颜色代表所在地区的海拔高度的地图,要更好地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还可以用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势剖面图。

step
2、举例分析讲解:什么是剖面图?→假设:在讲台上有一个馒头,竖着,沿馒头中部切开,将看到的形状就是一个馒头的剖面图。

地势剖面图的原理也是如此。

而如果将馒头画一幅俯视图,得出的就是馒头的分层设色图,对着地形描绘就是地形的分层设色图。

step
3、学生分组分享绘图活动:参照教材p、20页图2-1“沿320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画一幅简略示意图。

另外,请两名学生代表在黑板上画。

step
4、教师点评(期间注意巡视,做出及时辅导)【分组分享活动四,“地势西高东低”的优越性】
step
1、教师设问:事前备好两幅中国地势变化示意图,一幅地势由西向东逐渐降低,一幅地势由东向西逐渐降低,让学生分析比较,讨论探索,判断利弊。

step
2、学生分享、自由发言,提出各自观点,最后派代表总结发言。

(教师可
引导学生主要从气候、水利和交通三个方面进行讨论)step
3、教师归纳总结:〈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2〉“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滚滚流,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运输,促进了内地与沿海的经济联系。

〈3〉在各阶梯的交界处河流产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这些地带。

如葛洲坝水电站、正在兴建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

【过渡】可以说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环境的一大优势。

那么,构成这一大优势的基本骨架是什么呢?(引导学生从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分析,得出: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则镶嵌其中。


【衔接】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要了解纵横交错的山脉,首先要懂得根据走向来判断。

根据走向,我国山脉可划分为:东西走向的山脉、南北走向的山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以及弧形山脉。

【分组分享活动五,山脉“走向”的判断】
step
1、教师引导:先给出填空“一
山峰,一
山脉”,让学生填写量词,后要求用语言表达山峰、山脉的最大区别,问如何用图形的形式来表示。

step
2、学生分组分享讨论、回答。

step
3、教师概括:用图例说明山峰与山脉的区别,并讲述山脉是有一定延伸方向的,其延伸方向即走向,表述时是将延伸的两端方向相加。

教师板书几组不同类型的走向,让学生说说其延伸方向。

1、东西走向
2、南北走向
3、东北-西南走向
4、东西走向
step
4、学生分组分享活动:一人画线段,一人说走向。

step
5、指图学习:出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任指几条山脉的走向让学生判断,如大兴安岭、秦岭、昆仑山等。

【分组分享活动六,主要山脉的学习】
step
1、学生活动:读图思考我国山脉按走向大致分为几组?各组走向的山脉中分别有几列山脉?名称是什么?以及,让学生观察山脉的标注在图上有什么规律?(小组分享,然后派代表进行集体分享)
step
2、教师概括:注记文字应与山脉走向一致,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均匀分布在山体上。

引导学生每找出一条,教师就在教学挂图上相应位置指出。

step
3、教师补充: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其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尼边界,海拔8848米,是世界第一高峰,其雄壮、神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激发学生勇于探险,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及正确看待探险活动。

step
4、学生分组分享活动:“山脉构成地形骨架”填表活动
step
5、教师小结:各种不同走向的山脉纵横交错,把我国地表分隔成若干个地形区;山脉常成为各地形区之间的界线。

step
6、教学片段欣赏:“中华五岳”,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分组分享活动七,课堂小结】
(回应教学目标,想想:“我学到了。

”)【布置作业】填充图册相应联系★ 板书设计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一、地势西高东低
1、
我国地势的突出特征
2、
三级地势阶梯的概况
3、
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二、山脉纵横交错
1、
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2、
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第4篇:地势和地形教学设计
“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地势各级阶梯的特征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地势三级阶梯对我国的影响
【课前准备】
制好《中国地势地形》的课件;多媒体
教学方法:总结归纳分析讨论讲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熟悉李白的两句诗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那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快的行船速度呢?(生先自由答)那么学了这节课的知识我们就知道自己的答案对不对了。

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中国地势
讲授新课: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一)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现阶梯状分布
活动1:阅读地图册的“中国地形”图,明确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

活动2:进一步阅读地图册的“中国地形”图,根据颜色的分布总结我国地势的特点。

学生:通过读图归纳,
深颜色集中在西部地区——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高”
浅颜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低”
地势总的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

总结: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现阶梯状分布
活动3:进一步阅读地图册的“中国地形”图,从西向东,根据海拔高度的变化,推测中国地势分布的特征?请你用简单的方法表示出来。

学生:很快找出从西向东海拔高度的变化状况,并在老师的引导下,绘制出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地势的变化特征并填表。

学生:绘图归纳:中国地势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教师:请同学们用教材的“我国东西向(北纬32o)地形剖面”来验证你的结论。

活动4:读教材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地图册的“中国地形”图,找出三级阶梯的界线、每一阶梯以什么地形为主?完成下表格。

海拔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阶梯
界线:()山——()山——()山
第二阶梯
界线:()岭——()山——()山——()山
第三阶梯
东南丘陵(、丘陵)
学生:在教材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上填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名称。

并阅读地形区景观图片,了解三级阶梯内部一些地形区的形象特点。

(二)地势西高东低对我国的影响
活动5:把全班同学分成4个大组,与同组的同伴讨论:地势西高东低对我国的影响。

学生:讨论提纲,
第一组:对照“中国地形图”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一说我国大陆地势分布对气候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第二组:在“中国地形图”上描出:长江、黄河、淮河、珠江等主要河流,说一说我国大陆地势的分布特征对河流流向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古人是怎样描述的?
第三组:在自制的透明小水槽中注入水,在水的流动过程中,你发现了吗:水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利用中国地形与长江、黄河、珠江等河流水电站复合投影片说明落差的利用价值。

第四组:对照“中国地形图”和“中国交通图”说一说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各小组代表发言
第一组: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较为丰沛的降水。

第二组:用实物投影展示描绘的结果:受地势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大海。

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第三组:课件:水流在各阶梯的过度地带形成巨大落差。

利用三级阶梯图与
长江、黄河、珠江等河流水电站复合投影片,说明阶梯交界处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可用来发电,同时注意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

第四组: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教学反思】
通过阅读地形图,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学生知道了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及各级阶梯的特征并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的名称;并且锻炼了自己动手绘制简单图形的能力,学生们体会到了学习地理的乐趣,而且对绘制地图有了更多的认识,它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我们平时若能够运用好地图对我们的地理学习非常有利。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集体的力量是很大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运用地图总结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非常容易理解,很好地达到了教学效果。

第5篇: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教材分析】
1.教材用中国地形图斑斓的颜色引入新课,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非常形象、直观。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高度,利用颜色的深浅不同可以大致判断出这个地区的地势走向。

2.一般来讲,我们将地形分为五种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总结出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山地的绝对高度较大,顶部高耸,坡度很陡,沟谷幽深;丘陵的相对高度较小,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高原的绝对高度大于500米,相对高度小,顶面面积较大,起伏和缓,四周较陡;平原的绝对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小;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和缓的丘陵。

3.山脉的走向是以地图上的方向为基础的,但与方向的表示方法略有不同,不能表示为向南走向或向北走向,而应该是南北走向。

4.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这是中国地形分布的一大特点。

除了教科书活动中所提出的山脉,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

祁连山北侧为内蒙古高原,
南侧为柴达木盆地;秦岭北侧为黄土高原,南侧为四川盆地等。

除了自然地理界线以外,山脉有时还是人文地理的界线,例如长白山是中国和朝鲜的界山;喜马拉雅山是中国和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的界山;武夷山是福建省和江西省的界山等等。

5.山区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包括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约占全国面积的2/3。

【学情分析】班级基本概况
由于学生大都是农村儿童,加上乡下学生不太重视教育,因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很不平衡。

尤其是班中有几位学生智力相对较低,作业难以独立完成;还有5-6名学生从一开始基础太差,习惯也不太好,也比较难以独立完成作业。

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基础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测试,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表现,本班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比较高,有四分之一学生很喜欢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语文学习,只有几位学生不太喜欢语文学习。

从完成课外阅读作业时间与学习知识检测来看,我班总体学习基础不够扎实,两极分化距离较大。

同样的一篇课外阅读作业,最快的学生与最慢的学生在阅读完成时间上整整相差近一倍的时间,作业慢的学生主要是知识不掌握,基础较差者,读课文还停留在一年级的指读水平。

还有一两个是连最基本的字都不会认,一篇课文十有八九不会读;从知识检测来看,对课标要求的达成度一般,100%达标的不到一半,还有3人只达到课标要求的40%,2人只达到40%甚至以下。

全面超标的学生只有1个,超过课标要求1/3的也只有5人。

因此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我班的学生总体学习水平一般,特别突出的学生不多,大部分学生处于中等水平,还有极少数学生存在智力问题。

可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基础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也就是简单的知识学生表现为很强的表现欲望,积极性高涨;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学生望而生畏,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态度。

学生学习习惯与先前学习经验通过与学生的接触,以及平时学生上课的表现与种类作业情况的观察,发现此班学生学习习惯一般,特别优异的学生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