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是为了不管
——小学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是指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为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实现共同的目标而不断进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简单地说,班级管理是指班主任对所带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课外活动等工作的管理。班级管理是学校内部的基层管理。学校工作计划的实施,要靠班级管理来贯彻;学校管理活动的开展,要靠班级管理来落实。因此,要管好学校,必须首先管好班级。
一、小学班级管理的环节和特征
小学班级作为小学的基层组织,其规模虽小,但管理的任务却不轻,它表现为一系列复杂活动,如调查研究、预测、决策、规划、实施、选人、用人、指挥、协调、指导、教育、激励、监督、考核、奖惩等。把这些活动按照小学班级管理周期各个阶段的中心任务进行合并,可以概括为四项最主要的活动——计划、实施、检查、总结。这四项主要活动通过有序展开、周期运行就表现为小学班级管理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
(一)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环节(略)
1.计划
2.实施
3.检查
4.总结
小学班级管理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计划统帅着整个管理的过程;实施是为了计划的执行;检查是对计划实施的监督,也是对计划的检验;总结则是对计划、实施、检查的总评价,也是为下一阶段计划提供依据。每一环节,都对前后环节的衔接和反馈,从而对计划进行调整、改进,使管理趋于完善。四个基本环节不断循环运转,周而复始,每一次往复都是螺旋式的上升,阶梯式的登攀,促进班级管理上升到更高的台阶。
(二)小学班级管理的主要特征(略)
1.鲜明的教育性。
2.突出的能动性。
3.有机的协调性。
二、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
小学班级管理原则是根据小学班级管理目标和管理规律而确定的关于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准则。它是小学班级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又对小学班级管理实践起着指导作用。其意义主要体现在指导小学班级管理人员合乎规则地去确定管理目标、内容,选择管理方式、方法,而并不解决具体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小学班级管理的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正确地贯彻小学班级管理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小学班级管理的整体性原则就是要求班主任把班级视为一个整体,通盘规划,统一指挥,合理组合各个系统、各个层次、各个因素的力量,以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小学班级管理的整体性原则反映了班级管理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的原理,反映了对立统一法则和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它指导我们正确处理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整体和局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等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小学班级管理的整体性有以下特征:
管理目标的“全”。贯穿在管理活动中的管理目标是全面的、明确的、切实可行的。小学班级管理目标是依据小学培养目标和小学管理的总体目标制定的,又反过来为实现小学培养目标和小学管理目标而服务的。归根结底,小学班级管理目标服从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这样一个总目标。所以,从目标的内容上说,德、智、体各项的任务都要贯穿进去,各得其所。从时间的特性上看来,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要有机结合,全面安排。近期目标具体可行,循序渐进;远期目标则连续不断,贯穿始终。全面的小学班级管理目标对小学班级活动起着指引、激励、调节的作用。
管理对象的“全”。小学班级管理对象有人、事、物等,必须统筹兼顾,全面落实。小学生是主要的管理对象,管事、管物的核心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好学生。小学班级管理人员的视野要面向全班学生,不能只管理部分学生而忽略其他部分。对冒尖生、中间生、落伍生既要不分亲疏,一视同仁,统一要求;又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思想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学习上循循善诱,帮助促进;生活上精心照顾,细致入微。
管理过程的“全”。小学班集体的建设,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是一个周期较长的过程,具有阶段性、连续性、递进性的特点。就像一场高水平的长距离的接力运动一样,每一棒的交接,每一程的跑步都要有机组织、协调配合,坚持以最好成绩跑到目的地。因而,小学班级的管理应该是全程管理,不应间断,计划、组织、检查和总结要紧密衔接,互相促进。全程管理并不是要求班主任以及家长包办管理全过程,而是要在这个周期较长的过程中,就像高超的教练员那样,自始至终协调、组织,高度关注。
管理力量的“全”。对小学班级管理不能单依靠班主任,应该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因素,构建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力量体系。从对学生的管理来说,一种力量来自他人的管理,即外管理。其中有家长方面的力量,有社会方面的力量,如校外辅导员,有班级方面的力量,如班主任和班级其他管理人员等。
把学生作为管理的客体,领导、组织、指导、点拨。另一种力量来自学生的自我管理。学生既是管理的客体,又是管理的主体,担任双重角色。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这两方面的力量,并使这两股力量配合默契,协调得法,齐抓共管,拧成合力,共同致力于班级的优化管理。
在班级管理中,如果学校、家庭、社会通力配合、协调有序,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产生的教育合力会是巨大的。相反,如果家庭、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出现分歧,甚至是相互抵牾,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管理手段的“全”。教育有法,但教无定法。小学班级管理应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要拓宽管理班级的途径和渠道。思想教育的手段先行,组织工作、规章制度、实践活动、奖励措施等应结合运用,配套成龙。
(二)民主性原则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实施者,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力军,班主任的管理思想作风和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必然会持久而深刻地影响学生的发展。那么,小学生上述发展上的特征是由教师怎样的思想、作风和方式方法引发而来的呢?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邵瑞珍先生研究分析了领导的类型、特征及学生的反应,现摘录如下,以供参考。
一些,有的放任一些,有的专制一些,极端的情况很少。而且,关于教师的管理作风对学生的影响也比较复杂,但总的来说,专制和放任显然不利于对学生的培养。正是由于我国小学一些班主任较多地以专制的、放任的思想作风对学生进行程式化的教育和管理,使得一些小学生缺乏个性和创造性,少有生机和活力,责任感差,依赖性强。
如何在小学班级中改变这种局面呢?小学班级管理的民主性原则提供了这种指导思想。
必须强调的是,小学班级的民主管理要求把涉及到班级管理的所有成员真正当作主人,处处尊重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