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双源CT诊断与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膀胱癌的CT表现与术前分期价值

膀胱癌的CT表现与术前分期价值

膀胱癌的CT表现与术前分期价值目的分析膀胱癌的CT表现,探讨CT扫描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及术前分期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33例临床可凝膀胱癌患者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CT表现并进行术前分期。

结果膀胱癌的CT表现为膀胱壁局部增厚或突向腔内肿块,形态多样,常表现为乳头状、菜花状和不规则形,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本组CT分期与病理相符合25例,准确率为73.3%。

结论CT对膀胱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术前分期对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但对早期病变分期受到一定限制,对膀胱壁内浸润程度判断不够满意。

标签:膀胱肿瘤;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膀胱癌是泌尿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CT扫描是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本文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6月~2015年8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3例,分析其CT表现,探讨CT扫描及术前分期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3例,男29例,女4例,年龄34~85岁,平均年龄67.7岁。

临床症状以无痛性血尿、排尿困难为主,少数有尿急、尿痛及下腹胀痛。

全部例均作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经膀胱镜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

其中移行细癌32例,高分化鳞癌1例。

1.2方法采用西门子Emotion DUO双排螺旋CT机,扫描层厚3~5mm,重建层厚2~3mm。

扫描前12h禁食,扫描前30min饮清水800~1000ml,膀胱胀满时开始扫描,全部病例均行增强扫描。

2 结果2.1检查结果本组33例,单发27例,多发6例,病变发生于侧壁14例,后壁6例,三角区2例,前壁3例,顶壁1例。

多发者为侧壁及后壁4例,侧壁及前壁1例。

膀胱内多发肿块1例,膀胱壁广泛性增厚1例。

肿块合并出血5例,伴钙化3例,侵犯前列腺3例。

肿块0.5×0.7cm~4.0×6.0cm。

2.2 CT表现膀胱癌的CT主要表现为突向腔内的结节或肿块,小者呈结节状或乳头状(图1),少数见蒂与膀胱壁向连。

大者呈菜花状或不规则形(图2)。

CT检查对膀胱癌术前诊断意义

CT检查对膀胱癌术前诊断意义

龙源期刊网 CT检查对膀胱癌术前诊断意义作者:耿超薛鸣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20年第01期【摘; 要】目的:通过分析膀胱癌的增强CT的影像表现,术前分期与病理分期的对比,评价增强CT检查对膀胱癌的术前分期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膀胱癌患者,手术前行增强CT检查并初步分期,将术前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螺旋CT术前分期总准确率为91.1%。

CT术前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的肿瘤检出率与总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

术前CT诊断膀胱癌的敏感度、准确度较高。

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对膀胱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膀胱癌术前常规和主要的检查项目。

【关键词】膀胱癌;多层螺旋CT;术前诊断【中图分类号】R73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1-0050-01膀胱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术前的正确分期对临床选择膀胱癌正确的治疗方案、手术方式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

螺旋CT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对肿瘤浸润及远处转移的范围都会有确切的显示,这对提高临床分期的准确率有很大的帮助。

1 材料和方法1.1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北大医疗鲁中医院泌尿外科就诊并证实为膀胱癌48例病人,男34例,女14例,年龄36~82(57±11.1)岁。

其中单发病灶者有40例(83.3% ),多发病灶者有8例(16.7%),病理可测量病灶共56枚,大小1.0cm~5.8cm。

肿瘤局限膀胱内粘膜13例、浸润浅肌层和深肌层分别为16例和10例,脂肪组织受侵10例;邻近器官受侵6例,盆壁受侵1例,局部淋巴结肿大10例;本组中所有病例未见明显远处转移。

本组病灶移行细胞癌53例、腺癌2例、鳞癌1例;其中移行细胞癌占94.6%。

术前未进行任何抗肿瘤治疗,将术前CT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应用螺旋CT扫描机(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行增强CT检查,检查前禁食8小时,口服3%泛影葡胺对比剂。

CT及MRI检查在膀胱癌临床分期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CT及MRI检查在膀胱癌临床分期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CT及MRI检查在膀胱癌临床分期中的诊断价值研究作者:胡彦华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21期【摘; 要】目的:探究CT及MRI检查在膀胱癌临床分期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8年10月期间接收的膀胱癌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CT及MRI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临床分期诊断准确性。

结果:MRI 检查诊断准确率(94.74%)高于CT检查(80.70%),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CT检查;MRI检查;膀胱癌;临床分期;诊断准确性前言膀胱癌是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泌尿系恶性肿瘤,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血尿,患者通常在体检中发现膀胱内肿瘤,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对其病情进行详细检查并了解,才能确定治疗方案[1]。

在膀胱癌患者的临床分期中,其金标准为病理学检查,但该方法由于其取样、检查时间等因素,不宜作为首选方法[2]。

CT和MRI均为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无创、操作简单、检查较快=快捷等优势,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具有很大的意义,这两种检查方式在膀胱癌临床分期中的诊断价值仍需进一步探究。

为此,本文以我院2014年2月~2018年10月期间接收的57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CT及MRI检查的诊断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我院2014年2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膀胱癌患者中抽取57例,对其分别实施CT 检查和MRI检查。

在本组患者中,男38例,女19例;年龄为41~79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7.64±8.39)岁。

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皆已知情同意,排除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心、肝、肺及肾脏等器官功能障碍、其他泌尿系疾病以及检查前接受过化疗或放疗的患者。

1.2方法CT检查:扫描前2h饮水使膀胱充盈,采用16排32层螺旋CT扫描仪(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生产)对患者的膀胱顶部到坐骨结节下部进行扫描,其扫描层厚为3mm,间距为0.6mm,矩阵为512×512,对于小病灶进行2.5mm薄层重建。

膀胱癌的CT诊断分析

膀胱癌的CT诊断分析

膀胱癌的CT诊断分析摘要】目的探讨CT在诊断膀胱癌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观察35例膀胱癌的CT影像学表现,对其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CT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位置和形态。

结论 CT检查对膀胱癌的诊断及及鉴别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膀胱癌 CT影像【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6-0148-02膀胱癌为泌尿系最常见的癌瘤,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4%,是75岁以上男性死因的第5位。

其发生率似在上升,可能与环境致癌因素接触增加有关,如香烟、人造增甜剂、咖啡、环磷酰胺和多种芳香胺等。

膀胱癌男性发病率3倍于女性,虽多见于50~70岁,但30岁以下患者有上升趋势。

膀胱癌最常见于膀胱三角区、侧壁和后壁;常为多中心。

1病理与临床1.1病理:原发膀胱肿瘤一般来源于上皮,非上皮性肿瘤不及10%。

后者有良性(平滑肌瘤和纤维瘤)和恶性(平滑肌肉瘤和横纹肌肉瘤)。

其它膀胱原发肿瘤还有嗜铬细胞瘤、二管瘤、白斑病和子宫内膜异位。

膀胱转移瘤罕见。

所有上皮性肿瘤均为恶性且大多数(达90%)为移行细胞癌。

腺癌仅占2%,鳞癌5%~10%。

鳞癌多发生于有慢性炎症病变的患者[2]。

1.2临床:血尿是膀胱癌最常见的起始症状,约占78%。

75%为肉眼血尿,3%为在偶然场合下经尿常规检查所发现的镜下血尿,在整个膀胱肿瘤病程中,几乎100%或先或后均出现过血尿,无痛性全程血尿是泌尿系肿瘤的特点,其出现常很突然,而消失也很突然,往往不服药而能自止。

血尿严重的程度与肿瘤的大小、数目或恶性度不一定成正比。

膀胱颈部的肿瘤易出现终末血尿。

尿频和尿痛可以作为膀胱肿瘤的起始症状(约占5%~8%),但不是早期症状,它表示肿瘤恶性度高,对膀胱壁有较广泛的浸润,使膀胱容量减少;或是由于肿瘤坏死,组织分解物刺激膀胱或并发膀胱炎。

这两种情况往往同时存在,提示预后不良。

其它后继出现的症状有排出肿瘤碎屑,或由于排尿困难而引起的急性尿潴留,或由于充溢性尿失禁而出现的不自主滴尿。

双能CT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进展研究

双能CT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进展研究

双能CT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进展研究在临床医学中,肿瘤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临床疾病种类,包括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两类。

通常情况下,肿瘤主要是指人体不同组织中的细胞失去正常调控能力而形成一种新生物,如癌、肉瘤、淋巴瘤和白血病等。

根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我国肿瘤发病率依旧高居不下,而从肿瘤常规病种来看,我国恶性肿瘤中发病变率最高的是肺癌,其次为胃癌、结直肠癌和食道癌;而按性别而言,无论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而根据地区分析,城市人群肿瘤占比显著高于城镇和农村,其中恶性肿瘤死亡率占城市死亡总数的25%左右。

而从肿瘤变化趋势来看,无论是肺癌、肝癌、結直肠癌还是乳腺癌、膀胱癌等均与患者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存在较大关系。

标签:双能CT;肿瘤诊断;应用进展在临床医学中,双能CT主要是一种充分利用X射线对物体进行临床成像的CT系统,它的出现,不仅全面提升了CT的整体应用范围,还有效的改善临床CT对物体获取比例的准确性、安全性与有效性[1]。

而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双能CT不仅能准确的鉴别和诊断肿瘤,还能有效的降低对患者的辐射剂量,是一种值得临床医学大力推广的肿瘤诊断设备。

双能CT的硬件技术与基本原理在影像学诊断过程中,CT图像的成像原则主要与物质的密度有关,其中X 线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又称作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

通常情况下,当康普顿保持相对稳定,但光电效应呈现出指数性的增加时,则表明成像低于千伏状态[2]。

而当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处于在K边缘能量左右时,不同元素之间的K 边缘光电效应的频率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

而从碘的角度来看,当CT中的光电效应与K边缘效应增加而CT值也相对增加时,则说明CT技术使用的是低管电压;如当CT值在80kV时,其成像效果比140kV是上升大约80%左右[3]。

双能CT主要是指通过利用两种能谱数据鉴别物质组成情况的新型技术,如双源CT和单源CT等。

根据双能CT的应用原理来看,通过两种不同的能量体素,其鉴别出来的原子序数也各不相同,如碘在上述两种能量条件下其线性衰减系数也存在巨大的差异,而同种情况下的钙化物质或气体的线性衰减系数之间的差异却显著低于碘[4]。

CT扫描和B超检查对膀胱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CT扫描和B超检查对膀胱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河北医药 2 0 1 3年 8月 第 3 5卷 第 1 5期
He b e i M e d i c  ̄
垒 竖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7 3 8 6 . 2 0 1 3 . 1 5 . 0 6 1
临床 研 究 ・
量; 肿瘤的大致病理性质 ; 肿瘤 的大小 ; 肿瘤的分期 … 。
1 资 料 与 方 法
模 糊不规则 。( 4 ) 当盆腔淋 巴结 的直径大 于 1 . 5 c m时 , 将会被 视 为异常。而当淋 巴结增大到难 以确定 为 良恶性 的时候 , 可 以
再 C T扫 描 的 引 导 下 穿 刺 活 检 , 可 以很 明 显 的 提 高 诊 断 准 确率 引。 2 . 3 膀胱癌 B超表现 正常 的膀胱在充盈 的条件下被 称为无 回波区 、 膀胱 壁可 以清楚 分辨 , 其 厚度 很均 匀 , 在不超 过 5 e m 的强光 , 带有 良好 的连续性 J 。当发 生膀胱 癌症 的时 候 , 其 超
1 . 2 方法
用S S D - 6 3 0 B型超声诊断仪 , 在检 查前患者 应该先
饮水 5 0 0—1 0 0 0 m l , 适 当充盈 患者的膀胱 , 然后 患者仰卧 , 按照 常规对 患者进行 多切面扫查 , 当发现膀胱 癌后 , 用“ 十字 ” 交叉
定位法检测 其大 小 和形 态。使用 C T对患 者进 行 常规 仰 卧检 查, 层厚 1 0 m m连续轴 位扫描 。检 查前对 患者进 行现 ( 1 ) 膀胱 壁弥 漫性不规 则增厚 , 可见 膀
膀胱癌是 泌 尿生 殖 系统 中最 为 常见 的 癌症 , 在发 病 过程 中, 症 状 比较隐匿 , 主要表现形式为无痛 性血尿 , 移行 细胞癌 占 9 0 %以上 , 而患者初次治疗 之后 , 复 发率 高达 7 0 %。膀 胱癌最 常在膀胱三角 区 、 后 壁 和侧 壁出现 , 而 且常 为多 中心 。膀 胱癌 经常发生在 男性 中 , 男女 比例大 约为 4 : 1 。超声对 膀胱 瘤检查 通常 可 以得 到 以下 6种信 息 : 有无 肿瘤 ; 肿 瘤 的位 置 ; 肿 瘤数

ct诊断膀胱癌的优势

ct诊断膀胱癌的优势

经验交流248CT诊断膀胱癌的优势刘建勇乐山市市中区肿瘤医院 四川乐山 614000膀胱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也是一种致死率较高的恶生肿瘤。

膀胱癌疾病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也有儿童得膀胱癌的报道。

据统计,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膀胱癌的发病率也在随之增加。

所以,病人一旦出现任何膀胱癌疾病的症状表现,如不明原因的血尿、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做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治疗效果也更好。

那么CT检查在诊断膀胱癌疾病上有什么优势呢?一、膀胱癌在CT诊断中有哪些特点?1、如果病人得了膀胱癌,那么在做CT诊断时,可以发现病人的膀胱壁局部存在增厚的情况,或者可以发现向膀胱腔内突出的肿块,肿块的形态通常为乳头状、菜花状或者是不规则的形态。

2、膀胱肿瘤的生长方式决定着肿瘤的形态。

如果肿瘤是朝着膀胱壁外的方向生长,那么在CT诊断中,看到的膀胱轮廓就不是很清晰,并且看不清周围的脂肪层。

如果肿瘤生长的范围较大时,膀胱的外形多会变得不规则、不光滑。

3、如果膀胱癌疾病已经发生转移,那么在CT诊断中,通常在病人的盆腔内或者腹膜后可以发现肿大的淋巴结。

二、CT诊断膀胱癌的优势有哪些?1、在做CT扫描检查的过程中,可以准确的诊断膀胱癌疾病,并且可以判断病变的性质。

2、普通的CT扫描检查可以检查出较大面积的膀胱肿瘤,对于一些较小的肿瘤很容易漏诊,增强CT扫描检查则可以检查出较小的膀胱肿瘤。

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密度通常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病人完全可以通过增强CT扫描,检查出膀胱的肿瘤,即便是较小的肿瘤也可以检查出来,可以大大降低漏诊的几率。

3、如果病人已经确诊得了膀胱癌,那么可以通过增强CT检查对肿瘤做出准确的分期,为医生判断切除肿瘤手术的可行性提供重要的依据,并且通过检查还可以帮助医生制定出更为适合病人的手术方式和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4、CT检查还可以对膀胱癌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愈后情况进行追踪。

膀胱癌诊断的金标准

膀胱癌诊断的金标准

膀胱癌诊断的金标准一、病理学检查1.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直接观察到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浸润程度。

通过膀胱镜可以获取肿瘤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从而确定肿瘤的性质。

2.病理活检:通过手术或膀胱镜获取的肿瘤组织样本进行病理活检,可以进一步确定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恶性程度以及浸润深度等。

病理活检是诊断膀胱癌的金标准,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二、影像学检查1.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膀胱内肿瘤的大小、形态以及浸润深度,同时可以检测膀胱壁的厚度、周围淋巴结的情况以及肝、肾等器官是否有转移。

2.CT检查:CT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膀胱肿瘤的形态、大小以及浸润深度,同时可以检测淋巴结和内脏转移的情况。

增强CT有助于发现较小的肿瘤和评估肿瘤的浸润程度。

3.MRI检查:MRI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膀胱肿瘤的形态、大小、浸润深度以及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

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提高对肿瘤形态的分辨率和判断是否侵犯其他器官。

三、尿液检查1.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尿液中是否存在红细胞、白细胞等异常指标,有助于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或出血等异常情况。

2.尿肿瘤标记物检查:尿肿瘤标记物检查可以通过检测尿液中特定的肿瘤标记物来判断是否存在膀胱癌。

常用的尿肿瘤标记物包括BLC(膀胱特异性抗原)、CEA(癌胚抗原)等。

四、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直接观察到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浸润程度。

通过膀胱镜可以获取肿瘤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从而确定肿瘤的性质。

膀胱癌的CT诊断与临床意义

膀胱癌的CT诊断与临床意义

膀胱癌的CT诊断与临床意义
陈琦
【期刊名称】《实用医技杂志》
【年(卷),期】2006(13)24
【摘要】目的:分析膀胱癌的CT表现,探讨CT对膀胱癌如何治疗的作用要点.方法:对100例临床可疑膀胱肿瘤的患者做CT扫描,其中男9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3岁.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94例为膀胱癌,2例前列腺增生,4例慢性膀胱炎症.结果:CT检出92例膀胱癌,敏感性为97.9%,4例慢性膀胱炎症误诊为膀胱癌,特异性为33%,准确性为94%.92例膀胱癌CT分期与病符合72例,准确率78.3%.结论:CT对膀胱壁内浸润程度的区分不够满意,即对癌肿早期分期的准确性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对壁外浸润和盆腔侧壁蔓延的估计较准确,并可显示盆腔内肿大的淋巴结,这样对指导手术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总页数】3页(P4318-4320)
【作者】陈琦
【作者单位】朔州市人民医院,山西,朔州,03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3
【相关文献】
1.充分利用螺旋CT诊断膀胱癌 [J], 许筱洁;
2.膀胱癌双源CT诊断与临床意义 [J], 耿超;李延江
3.经尿道膀胱癌二次电切在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癌中的临床意义 [J], 万久恺
4.miR-30b在膀胱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对膀胱癌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研究 [J], 李利军;邱明星;马志伟;龚百生
5.MSCT三维成像联合增强CT诊断膀胱癌的应用价值分析 [J], 李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膀胱癌的CT诊断与临床意义(精)

膀胱癌的CT诊断与临床意义(精)

膀胱癌的CT诊断与临床意义[摘要]目的:分析膀胱癌的CT表现,探讨CT对膀胱癌如何治疗的作用要点。

方法:对100例临床可疑膀胱肿瘤的患者做CT扫描,其中男9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3岁。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94例为膀胱癌,2例前列腺增生,4例慢性膀胱炎症。

结果:CT检出92例膀胱癌,敏感性为97.9%,4例慢性膀胱炎症误诊为膀胱癌,特异性为33%,准确性为94%。

92例膀胱癌CT分期与病符合72例,准确率78.3%。

结论:CT对膀胱壁内浸润程度的区分不够满意,即对癌肿早期分期的准确性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对壁外浸润和盆腔侧壁蔓延的估计较准确,并可显示盆腔内肿大的淋巴结,这样对指导手术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膀胱肿瘤;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临床意义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腹部CT扫描是较常用的检查方法。

2002年至2006年6月笔者搜集我院100例临床可疑膀胱肿瘤的病例,对其中CT表现及对指导手术做一回顾性分析。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00例,男90例,女10例,男女比例为9∶1。

年龄36岁~87岁,平均(63±9.57)岁。

100例均做CT扫描和腹部超声检查,除2例因尿道狭窄未进行膀胱镜检查外,其余98例均做膀胱镜检查。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膀胱癌94例,慢性膀胱炎1例,慢性膀胱炎并膀胱周围脓肿3例,前列腺腺瘤样增生2例。

1.2 检查方法 CT扫描用GE公司生产的Prospeed F II双排螺旋CT扫描机,造影剂用离子型造影剂Angiografin。

患者于检查前晚口服造影剂(30 ml溶于800 ml水中)以充盈小肠及结肠,检查前清洁灌肠后用造影剂灌肠(7 ml溶于200 ml水中)以充盈直肠和乙状结肠,女性患者经阴道放置纱布塞子以显示阴道及宫颈,并让患者饮水,当膀胱胀满时开始扫描,自耻骨联合下缘起向上至膀胱结束,层厚、层间隔均为10 mm,螺距1/1.5,如遇病变部位则改为5 mm。

CT及MRI在膀胱癌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效果及诊断效能研究

CT及MRI在膀胱癌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效果及诊断效能研究

CT及MRI在膀胱癌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效果及诊断效能研究目的探究CT及MRI在膀胱癌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效果及诊断效能。

方法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方便选择前往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膀胱癌患者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为所有患者进行CT、MRI及病理检查,记录CT、MRI诊断结果,并将其与病理诊断结果做对比;比较CT与MRI两者的诊断效能;总结CT、MRI影像学特征。

结果根据病理诊断可知,有肌层浸润型20例,占比40.00%;无肌层浸润型30例,占比60.00%,CT诊断肌层浸润型28例,占比56.00%;无肌层浸润型22例,占比44.00%,MRI诊断肌层浸润型21例,占比42.00%;无肌层浸润型29例,占比58.00%,MRI诊断更为准确;MRI检查在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方面均优于CT检查,两者在灵敏度(64.00%0.05)。

结论MRI检查相对CT检查而言,诊断效果更优,诊断效能更显著,结果更接近病理检查结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diagnostic efficacy of CT and MRI in patients with bladder cancer. Methods From March 2015 to March 2017,a total of 50 patients with bladder cancer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s subjects. CT,MRI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s were performed for all patients,and CT and MRI findings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 it with pathological diagnosis results;compare the diagnostic efficacy of both CT and MRI;summarize CT and MRI imaging features.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there were 20 cases of myometrial invasion type,accounting for 40.00%;30 cases without muscularis infiltration type,accounting for 60.00%,and 28 cases with CT diagnosis of myometrial invasion type,accounting for 56.00%;no muscular infiltration 22 cases,accounting for 44.00%,MRI diagnosis of myometrial invasion type 21 cases,accounting for 42.00%;no muscular layer infiltration type 29 cases,accounting for 58.00%,MRI diagnosis is more accurate;MRI examination in sensitivity,accuracy,specificity were superior to CT examinati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ensitivity (64.00%0.05). Conclusion MRI examination is more effective than CT examination,and the diagnostic effect is more significant. The result is closer to th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Key words] Bladder cancer;Diagnostic effect;Diagnostic efficacy;CT;MRI膀胱癌是一種恶性肿瘤疾病,属于泌尿科,在肿瘤类疾病中,该病发病率较高,相对更易恶化,预后较差,通常以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术前若能准确判断肿瘤浸润深度、分期、病灶转移情况等,在制定手术方案时,能够提供实际性的借鉴,根据方案开展治疗,确保治疗效果[1-4]。

膀胱癌的CT诊断

膀胱癌的CT诊断
膀胱癌的CT诊断
Zzzzzd
膀胱癌(urinary bladder carcinoma)
临床:膀胱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常见于40岁以上男性, 临床表现为血尿,可伴尿痛和尿急
病理:主要为移行细胞癌,少数人鳞癌和腺癌。多呈乳 头状向腔内生长,故称乳头状癌,部分呈浸润性生长可 使膀胱壁局限性增厚
CT表现:膀胱壁向腔内生长的肿块或膀胱壁增厚,增强扫描明显强化,排泄
期腔内低密度充盈缺损,较晚期者可出现对周围组织及邻近器官侵犯及盆腔淋巴 结转移
男,75岁,肉眼血尿2月+
男,51岁,膀胱癌术后7年,肉眼血尿1+周
男, 46岁,发现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2月
男,68y,膀胱肿瘤电切术后8年,血尿5月
男,65岁,血尿5月,腹部包块1月
鉴别诊断
1. 血凝块 2. 前列腺增生 3. 前列腺癌累及膀胱 4. 膀胱炎性改变
常见于40岁以上男性,临床表现为血尿 膀胱壁向腔内生长的肿块或膀胱壁增厚,增强扫描明显强化,排泄期腔内
低密度充盈缺损
1、血凝块
平扫高密度,增强后无明显强化
CT值20-57HU,增强后无明显强化

2、前列腺增生
多平面观察膀胱黏膜的完整性,识别前列腺腺体增大突向膀胱腔内
男,60岁 前列腺增生
3、前列腺癌累及膀胱
男,73岁,发现肝硬化8年,皮肤巩膜黄染7年,发现血尿半年
4、膀胱炎性改变
男,60岁,尿痛、排尿困难
小结

双源CT在泌尿系统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双源CT在泌尿系统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 3 】陈雪玲 . 5 2例 B 超在 小儿肠套 叠诊 断及I J 盘 床 辅助治疗中的应
根据 患者进行 的检查方法 不 同分 为观察 组即双源 c T 平扫 患者 ,对 照 组 即 C T常 规平扫 患 者,其 中观 察组 6 0 例,对照组 6 0例 。观察 组患者 男性 3 2例,女性 2 8例 , 年龄 4 2~ 7 5 岁,平均 4 8 . 2 2 ±6 . 2 0岁,其 中肾癌 1 6 例, 肾盂癌 1 2例,膀 胱癌 2 8 例 ,输尿 管癌 4例;对 照 组 患 者 男性 3 0 例 ,女 性 3 O例,年 龄 4 O~ 7 2岁 之 间 ,平 均
临床价值较 高。 【 关键词 】双源 C T ;泌尿 系肿瘤 ;临床价值 【 中图分类号l R 4 4 5 【 文献标识码 】A
t <i编号1 2 0 9 6 - 3 8 0 7( 2 O 1 7 ) 0 2 - 0 0 5 0 — 0 3
系统肿瘤 中的临床价值 。 1临床资料 抽取我 院 2 0 1 5年 1 月一2 0 1 6 年 6 月 诊治 的泌 尿系肿 瘤患者 1 2 0 例作为研究对 象。所选患者均有不周程度 的下 腹 、腰部胀痛或绞痛 ,伴有尿频 、尿急或肉眼血尿 ,排除 碘过敏、有严重心肺肾疾病的患者。
2 研 究方法 2 . 1研 究 分 组
泌尿系统主要包括输尿 管、肾脏、尿道 以及膀胱 四个 院 5 4 例泌尿系肿瘤 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讨双源 C T 在泌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部分,泌尿系肿瘤即指发生在泌尿系统任意部位的肿瘤 。 近年来各种原 因的影响,使得泌尿系肿瘤 的发病率逐渐增 加 , 目前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是膀胱癌,其次为 。 肾癌、肾盂 癌 …。 目前临床上 泌尿系肿 瘤的 常见检 查方法 有尿路平 . 片、c T检测 、超 声检查 以及 磁共振等 。随着影像 学检测 技术 以及检测 设备 的不断进步,在泌尿 系肿瘤 的诊断准确 率不断提高。但临床上仍然存在着一定 的不足 。加之一 些常见肿瘤如输尿管癌 、肾盂上皮癌 ,缺乏特异性的临床 表 现,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双源 C T是新 型的一种检测 方法 , 该设备的球管和探测器不连接 电缆 , 不会受到 限制, 可 以与扫描床 同步递进 ,形成不问断的容积扫描 。并可重 建出清晰细腻的图像 ,进而弥补了其他检测方法 的众 多缺 点 J 。我 院在 引入双源 c T后,在泌尿系统 的诊断 中获得 了较为广泛 的应用 ,操作便捷 、准确率较高 。本文即以我

CT、MRI检查在膀胱癌临床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比较

CT、MRI检查在膀胱癌临床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比较

CT、 MRI检查在膀胱癌临床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比较摘要目的采用CT和MRI对膀胱癌临床分期进行诊断,并判断其价值。

方法选择 2018年10月—2020年1月已确诊的60例膀胱癌病人为研究对象,MRI检查、CT检查和病理检测,观察并记录相关数据来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采用CT检测方式检测出,肌层浸润正确检测16例,检测准确性为 66.67%,其敏感性为66.67%,特异性为 63.33%;而采用MRI检测,正确检测出20例肌层浸润,无肌层浸润正确检测为17例,检测准确性为93.33%,其敏感性为 88.33%,特异性为96.67%。

无论是从敏感性、特异性,还是准确性来看,采用MRI的检测方式都要明显好于采用CT检测的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RI检查方式在诊断膀胱癌分期的时候更加的准确,且其分辨率也更高,此外还有无创、操作便捷等一系列的优点,所以对手术方案的准确选择也更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CT、MRI检查,膀胱癌,临床分期Comparison of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CT and MRI in the clinical staging of bladder cancerZhao Town Health Center, Jintang County Chengdu, Sichuan Jiao Jian 610400【Abstract】objective:CT and MRI were used to diagnose theclinical staging of bladder cancer and judge its value. Method:The 60 cases of bladder cancer patients diagnosed from October 2018 to January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MRI examination, CT examination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were used to observe and record relevant data to analyze the treatment effect. Result:Detected by CT detection method, 16 cases of muscular infiltration werecorrectly detected, the detection accuracy was 66.67%, the sensitivity was 66.67%, and the specificity was 63.33%; while MRI detection was used to correctly detect 20 cases of muscular infiltration, no The correct detection of muscle layer infiltration was 17 cases, the detection accuracy was 93.33%, the sensitivity was 88.33%, and the specificity was 96.67%. Regardless of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or accuracy, the detection method using MRI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method using CT detection, and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MRI examination method is more accurate when diagnosing the staging of bladder cancer, and its resolution is also higher. In addition, it has a series of advantages such as non-invasive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so it is more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accurate selection of surgical plan.【Key words】CT, MRI examination;Bladder Cancer;Clinical stage在我国,膀胱癌是一种比较容易见到的病症之一,属于泌尿系统中的一类恶性肿瘤病症,它具有很高的发病率,还有预后差和恶性程度极高两大特质[1],在临床治疗中,大多数还是采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根据病人患病的严重程度确定手术方式,对于病人肿瘤的出现位置在粘膜,我们更多的考虑为,如何将病人的膀胱保护下来,而一旦肿瘤出现到肌层,那唯一的方式就是采用彻底的根治手术[2]。

CT诊断膀胱癌的优势

CT诊断膀胱癌的优势

CT诊断膀胱癌的优势发表时间:2020-06-18T16:18:46.480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月5期作者:尹全宇[导读] 经过大量的临床检测经验,人们发现,CT检查在膀胱癌中有着较好的检查效果,下面让我们来对CT在膀胱癌中的检查作用和价值进行简单的介绍。

尹全宇(通江县人民医院;四川巴中 636700)摘要:经过大量的临床检测经验,人们发现,CT检查在膀胱癌中有着较好的检查效果,下面让我们来对CT在膀胱癌中的检查作用和价值进行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膀胱癌 CT检查一、CT在膀胱癌中的应用盆腔CT能清楚显示膀胱粘膜和肌壁的变化。

因此,CT对判断膀胱肿瘤的大小、范围、邻近侵犯、盆腔壁受累及远处转移有重要价值。

盆腔CT检查简单,无创伤性。

粘膜与膀胱壁之间的肿瘤,以膀胱壁局部增厚为特征。

然而,由于膀胱壁各层的CT值或密度在CT图像上不易区分,CT无法区分肿瘤是局限于粘膜内还是侵犯粘膜下层。

但是CT与超声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能清楚地区分肿瘤向周围、盆腔壁和远处转移的范围。

膀胱壁向腔内突出的软组织密度块或增厚块通常位于膀胱外侧壁和三角区,大小不一,呈结节状、分叶状或菜花状,基底部多为宽或带蒂。

肿块密度较均匀,少数呈低密度坏死或高密度钙化。

晚期肿瘤组织会扩大充满膀胱。

如果肿瘤生长在输尿管开口附近,可能导致输尿管梗阻。

部分肿瘤表现为膀胱壁局部不规则增厚,少数可累及大部分膀胱壁,边界基本清晰。

增强扫描早期肿瘤结果有明显增强,晚期膀胱有造影剂充盈时,肿瘤呈低密度充盈缺损。

CT对膀胱癌的临床分期判断准确率高,有助于显示膀胱壁外病变。

CT扫描显示膀胱周围脂肪层因肿瘤侵犯而消失。

应准确诊断为肿瘤侵犯邻近组织器官及盆腔壁,属D1(T4)期。

肾积水常因输尿管梗阻而发生。

但CT对C期(T3B)与D1期(T4)的鉴别诊断无实际意义。

如果有远处转移,如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和肝、肺转移,则为D2期。

肾盂积水常发生在膀胱癌因输尿管受累后。

膀胱ct的功能主治

膀胱ct的功能主治

膀胱CT的功能主治什么是膀胱CT膀胱CT是一种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多个断面图像合成三维图像,用于检测和诊断膀胱相关疾病。

膀胱CT的主要功能膀胱CT可以提供详细的膀胱解剖信息,帮助医生判断膀胱的病变和病理情况。

以下是膀胱CT的主要功能:1.检测膀胱肿瘤:膀胱CT可以帮助医生检测和诊断膀胱肿瘤,包括膀胱癌等。

膀胱肿瘤的早期发现对于治疗和预后非常重要。

2.评估膀胱结石:膀胱CT可以用于评估膀胱内的结石情况。

结石的存在会引起尿路梗阻和疼痛,膀胱CT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结石大小和位置,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观察膀胱炎和膀胱膨胀:膀胱CT可以观察膀胱的炎症情况和膀胱膨胀。

对于患有膀胱炎和尿潴留等疾病的患者来说,膀胱CT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4.评估膀胱内憩室:膀胱内憩室是膀胱壁的薄弱区域膨出形成的囊袋,可能导致尿液滞留。

膀胱CT可以帮助诊断和评估膀胱内憩室的位置、大小和数量。

5.观察膀胱手术后的效果:对于接受膀胱手术的患者来说,膀胱CT可以帮助观察手术后的恢复情况和效果。

膀胱CT检查的步骤膀胱CT检查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工作:在进行膀胱CT之前,患者需要清空膀胱,通常需要在检查前饮用足够的水。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提供准确的准备要求。

2.膀胱充盈:患者需要在检查中充盈膀胱,通常是通过口服对比剂或者静脉注射对比剂的方式来实现。

这样可以使膀胱更加清晰可见。

3.膀胱CT扫描:患者需要躺在扫描床上,扫描仪会围绕患者旋转,获取多个断面图像。

整个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静止不动。

4.影像分析和报告:医生会对膀胱CT图像进行分析,并生成相应的报告,包括膀胱的形态、结构和病变情况。

膀胱CT的注意事项在进行膀胱CT检查之前,患者需要了解以下注意事项:1.对比剂过敏:如果患者对碘或者其他对比剂过敏,需要提前告知医生。

2.妊娠:孕妇应该避免进行膀胱CT检查,因为对比剂可能对胎儿有影响。

3.肾功能:患者应该告知医生是否患有肾功能问题,因为对比剂需要通过肾脏排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膀胱癌双源CT诊断与临床意义目的探讨双源CT检查方法对发现膀胱癌的价值,建立合理的膀胱癌CT 检查程序。

方法临床研究分析,对怀疑膀胱癌患者32例进行双源CT检查,在膀胱充分充盈后,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包括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多排泄期)。

将不同时相的数据分别应用多层面后重建技术(MPR)处理方式观察膀胱壁,分别记录病变的数目、位置、大小等。

评价双源CT对膀胱肿瘤的检出情况。

结果32例膀胱癌患者经手术证实54枚肿瘤。

平扫MPR、动脉期MPR、静脉期MPR、平衡期MPR、多排泄期MPR五种方式对膀胱癌的检出率分别为68.52%、88.89%、92.59%、90.74%、94.44%。

平扫MPR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其他四种方式(P<0.05)。

结论双源CT成像提高了诊断膀胱癌的准确性,是诊断膀胱癌安全、无创、可靠的方法,应作为膀胱癌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标签:膀胱癌;螺旋计算机;诊断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复发率较高,而浸润性生长的肿瘤其恶性程度高、进展快、生存率低。

CT是临床常用的膀胱癌检查手段,近年来随着CT重建技术的快速发展,双源CT成像应用使膀胱癌的诊断准确性明显提高。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2011年9月~2013年6月收治的32例膀胱肿瘤患者(32例均为初次发病),其中男25例,女7例,年龄36~82岁,平均年龄64.75岁。

其中单发病灶者有16例(50% ),多发病灶者有16例(50%),总计癌灶54个。

患者平时无症状查体时发现6例(18.75% ),有无痛肉眼血尿病史者26例(81.25% )。

32例均行CT检查后1w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结果:移行细胞癌31例(其中1例并发输尿管癌),腺癌1例。

1.2方法1.2.1仪器设备双源CT(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1.2.2方法32例患者检查前常规禁食8 h,检查前患者在1.5~2 h内饮水1000~1500 mL,待患者有尿意时行CT检查,先行CT平扫,再推注增强对比剂碘海醇85~95 mL,流速3.5~4.0 mL/s。

分别于开始注药后20~25 s(动脉期)、60~70 s(静脉期)、3~5 min(平衡期)扫描。

患者由仰卧转为俯卧,再转为仰卧,连续转变体位数次,15 min后再行CT扫描(多排泄期)。

扫描参数:Pitch:0.9,管电压120 KV,有效管电流260 mA,层厚5 mm。

扫描范围为双侧肾脏、输尿管及膀胱。

原始数据传输至工作站进行重建,重组MPR图像,重组间隔0.6 mm,层厚0.6 mm。

在不同时相各种后处理图像上观察膀胱壁,记录病变的数目、位置、大小等。

分别评价双源CT不同时相各种后处理图像对膀胱肿瘤的检出情况。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2.1 CT所见CT平扫MPR图像发现膀胱肿物37枚(37/54,68.52%),其中肿瘤最大径>10 mm者22枚(22/22,100%);肿瘤最大径≤10 mm且>5 mm者13枚且(13/23,56.52%),肿瘤最大径≤5者2枚(2/9,22.2%)。

增强CT扫描,动脉期膀胱肿瘤呈不均匀强化,CT值较平扫时增加(40.1±15.5)Hu。

动脉期MPR图像发现膀胱肿物48枚(48/54,88.89%),漏诊6枚,最大径2~8 mm;静脉期CT值较平扫时增加(65.4±20.2)Hu。

静脉期MPR图像发现膀胱肿物50枚(50/54,92.59%),漏诊4枚,最大径2~6 mm;平衡期增强扫描MPR图像诊断膀胱肿物为49枚(49/54,90.74%),漏诊5枚,最大径2~8 mm;多排泄期:膀胱内充盈高密度的液体,肿瘤相对呈低密度充盈缺损。

MPR图像发现肿物51枚(51/54,94.44%),漏诊3枚,最大径2~3 mm,CT不同时相及后处理图像,见图1~4。

平扫MPR、动脉期MPR、静脉期MPR、平衡期MPR、多排泄期MPR五种方式对膀胱癌的检出率不尽相同,且存在统计学差异。

5种检查方式比较结果显示,平扫MPR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其他四种方式,有统计学意义。

动脉期MPR、静脉期MPR、平衡期MPR、多排泄期MPR方式对膀胱癌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2.2术中所见①病灶部位:膀胱三角区5例、顶壁2例、后壁5例、前壁8例和侧壁34例;②病灶大小:可测量病灶共54枚,大小0.2~6.0 cm。

最大径≤10 mm的肿瘤32枚,其中9枚最大径≤5 mm。

22枚肿瘤最径>10 mm;③病灶形态:本组病例中肿瘤的形态主要为菜花状,乳头状,丘地状。

其中菜花状占大部分,为42枚,占肿瘤总数的77.78%;④病灶基底:有蒂的肿瘤为38例、宽基底肿瘤16例。

3讨论膀胱癌是泌尿系肿瘤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膀胱癌高发的年龄段为50~70岁,>40岁的患者约占93%,多数以无痛性肉眼血尿就诊。

膀胱癌治疗前准确判断肿瘤所在部位、大小、数目、形态、侵袭程度及有无转移,是非常必要的。

膀胱镜被认为是评价膀胱及其病变的”金标准”,但也有局限性。

传统CT及单螺旋CT在诊断病灶、显示病灶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双源CT成像依靠其清晰的成像及后处理技术能准确显示膀胱肿瘤部位、大小及数目,并且能精确显示肿瘤侵及肌层,膀胱壁外组织或器官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大大提高了膀胱癌的检出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3.1几种常用诊断方法的对比膀胱癌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B超、CT、MRI、膀胱镜等各种检查手段均有其优缺点:B超对诊断位于膀胱壁及突入膀胱内的肿瘤阳性率较高,但图像及病变检出率受肠气干扰及患者肥胖程度影响;位于前壁、顶壁病变易被漏诊;无法鉴别炎性水肿型膀胱壁肥厚、小梁形成或肿瘤;微小病灶不能显示;膀胱壁充盈不佳时,检查效果不好,对不能憋尿患者诊断不明确。

B超可作为膀胱占位病变的初步筛查手段。

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有一定的反应组织特异性的潜能,能直接显示三维空间图像,无损伤性等优点,对膀胱癌的诊断及分期有重要价值。

对膀胱癌的分期,特别是在判断肿瘤膀胱壁内的侵犯深度及肿瘤对盆腔脏器的侵犯方面,MRI具有重要作用。

但MRI有其局限性:如价格昂贵;检查时间长,患者难以耐受;受化学位移尾影的影像;体内有金属物体者不能行MRI检查。

膀胱镜能直接观察病变大小、形态,并且可进行活检获得病理学诊断,但不能判断病变对膀胱壁外组织脏器的侵犯成吨,不能检出盆腔淋巴结的情况。

另外硬性膀胱镜存在视野盲区,对膀胱颈部判断困难。

CT对病灶的检出与病灶大小类型,以及膀胱的充盈状态有关。

绝大多数病灶呈菜花状,多数病灶为广基底改变。

平扫时绝大多数病灶为等密度,如病灶较小或膀胱充盈状态欠佳容易遗漏病变。

膀胱镜检查是膀胱肿瘤诊断的重要手段,但其为有创检查,常会出现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等合并症,严重者可能出现发热、尿道或膀胱的损伤,致使很多膀胱肿瘤患者不愿行膀胱镜检查。

3.2双源CT成像的优势双源CT成像可以从轴位、冠状位、失状位及各种角度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与传统的轴位CT相比具有以下优势[3]:①扫描速度快,密度分辨率高,图像清晰,对常规CT检查中因为尿液充盈不理想影响病灶检出者,不易漏诊;②对膀胱壁外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率高;③更加准确了解病变形态、大小,为手术治疗提供更加可靠依据;④对突入膀胱内临近前列腺占位病变可准确区分出肿物来源于膀胱还是前列腺组织;⑤对于特殊部位显示更加清晰、准确;传统的轴位CT图像与膀胱底布和膀胱颈部平面平行,无法对上述两部位的病灶做出准确评价,容易造成漏诊及误诊。

双源CT依靠其强大的三维重建功能,能清晰显示膀胱底部及颈部正常结构与病变,明显增加诊断准确率;⑥增强造影剂排泄进入输尿管和膀胱后,可清晰显示输尿管形态,输尿管有无狭窄、扩张及占位,准确评价输尿管末端受累情况;⑦增强扫描对于术前分期具有重要价值,对膀胱癌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3.3膀胱癌的临床特征本组病例中,CT平扫MPR图像对膀胱肿瘤的检出率为68.52%,对于最大径≤5 mm的肿瘤检出率仅为(2/9,22.2%)。

膀胱肿瘤与膀胱壁、膀胱内容之间缺少天然密度对比,极易漏诊。

因此平扫CT图像对膀胱及其病变的评价是不准确的,尤其对最大径≤5 mm,肿瘤的漏诊几率很高。

增强CT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多排泄期扫描图像,膀胱肿瘤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

漏诊主要原因是肿物较小,且多以广基底匍匐于膀胱壁,与强化的膀胱壁之间密度对比差所致。

此外,膀胱下壁与前列腺紧密相连,影响对下壁肿瘤的观察因肿瘤本身或炎症等原因造成膀胱充盈不良,膀胱壁未充分展开,也是导致漏诊的原因之一。

对于较小病灶,若图像重组厚度过大,而重叠率过小,则容易造成漏诊。

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多排泄期MPR图像上,膀胱肿瘤的检出情况虽然一致,但静脉期肿物强化更明显,与邻近膀胱壁的密度对比更强烈,更利于病灶的发现和观察。

平衡期膀胱内造影剂混合不均匀,不能完整显示膀胱内充满造影剂影像,平扫MPR图像膀胱肿瘤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多期增强扫描MPR的检出率。

因此,我们认为膀胱CT检查可以不行平扫、动脉期、平衡期扫描,只扫描静脉期、多排泄期。

这样在准确评估肿瘤同时,减少了受检者的辐射剂量,也减少了阅片医师的工作量。

不仅可以发现膀胱肿物,还可以多角度地观察肿物,评估肿瘤外侵情况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判断有无区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等,对术前明确膀胱肿瘤范围,行肿瘤TNM分期及指导方案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价值[4-5]。

这些正是应用双源螺旋CT后处理图像评价膀胱肿瘤较之传统膀胱镜具有的优势所在。

总之,双源CT成像提高了诊断膀胱癌的准确性。

在膀胱充分充盈及其内容密度均匀的前提下,行全泌尿系统扫描,应用后处理技术分别重组静脉期、多排泄期扫描图像,是诊断膀胱癌安全、无创、可靠的方法,应作为膀胱癌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1]郝楠馨,诸静其,曹开明,等.膀胱癌的多层螺旋CT征象与病理表现的关系[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7(2):372-375.[2]李建生,李康印,陈虎义,等.螺旋CT三维成像对膀胱爱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2,17(1):47-48.[3]Yazgan C,Fitoz S,Atasoy C,et al.Virtual cystoscopy in the evaluation of bladder tumors[J].Clin Imaging,2004,28(2):138-142.[4]Marini M,Stasolla,A,D Aprile MR ,et al.CT cystoscopy in the evaluation of bladder tumors[J].J Exp Clin Cancer Res,2008,22(1):135-39.编辑/张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