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土壤的种类》教案
小学科学10《土壤的种类》(教案)
![小学科学10《土壤的种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00cf76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f.png)
小学科学10《土壤的种类》(教案)引言: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理解土壤的种类以及其重要性。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学生将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并发展他们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教案中的活动将提供亲身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巩固对土壤分类的认识。
学习目标:1. 了解土壤的重要性以及不同种类的土壤;2. 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的土壤的特征;3.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技能。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放大镜;3. 不同种类的土壤样本,如沙土、泥土和石灰土;4. 一个大型水槽;5. 塑料容器和小铲子;6. 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土壤的重要性(10分钟)通过讨论和展示图片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土壤的定义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思考为什么土壤对我们日常生活和农业如此重要。
步骤二:介绍不同种类的土壤(15分钟)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不同种类的土壤,如沙土、泥土和石灰土。
解释每种土壤的特征和应用领域。
鼓励学生提问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步骤三: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的土壤(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给每个小组一些土壤样本,让他们使用放大镜观察并比较土壤的特征。
鼓励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记录他们的发现。
步骤四:实地观察土壤(20分钟)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一个草地或花园,让他们亲自观察和采集土壤样本。
鼓励学生观察土壤的颜色、质地和湿润程度等特征。
提醒他们注意保护环境并不要破坏植物。
步骤五:实验:观察不同土壤的透水性(30分钟)将塑料容器填满不同种类的土壤样本,如沙土、泥土和石灰土。
学生可以使用小铲子将土壤填入容器中。
然后,逐渐倒入相同的量的水。
观察并比较不同土壤对水的渗透速度的影响。
步骤六:总结和讨论(15分钟)回到教室,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讨论。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不同种类的土壤有什么特征?每种土壤对水的渗透速度有何影响?种植不同植物时应选择哪种土壤?为什么?评估:1. 学生的观察记录;2.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3. 学生对土壤分类和特征的理解。
小学科学《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科学《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0fa0c24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54.png)
小学科学《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及反思学校科学《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及反思认知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知道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类,并知道这三类土壤的性质。
2、培育同学的试验力量和比较力量。
拓展性目标:调查农田的土壤种类,写出调查报告。
教学重、难点:培育同学的试验力量和比较力量,知道土壤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大类。
教学预备:分组试验器材:去底瓶(3个,用布蒙住瓶口,扎好)、支架(3个)、杯子(3个)、三类土壤、水,图表。
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把土块放入水中,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你看到了什么?(2)同学动手。
(3)观看,汇报。
二、学习新课1、熟悉土壤的种类(1)观看比较沙、黏土、腐殖土的特征。
①分组观看桌上三个纸包里的土壤,用手捻一捻,感觉是不是不同?②用放大镜看一看?③用手握一握?④在纸上涂一涂?(2)同学试验。
(3)同学汇报。
(4)在各组的试验桌上有三个去底瓶子,瓶口用布蒙住,把这三个倒立在支架上,在每个瓶口下面放一个杯子,往三个瓶内分别装进同样多的砂质土、粘质土和壤土,然后往瓶内倒进同样多的水。
观看比较:三类土壤渗水快慢有什么不同?三类土壤都停止渗水的时候,三个杯子的水量有什么不同?三类土壤的积水状况有什么不同?分组试验汇报观看结果。
(5)争论:为什么它们渗出的水的多少不一样呢?(6)同学争论。
同学争论后,汇报争论结果。
(7)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来熟悉它们的特征?2、把我们观看比较的结果记在或画在活动记录上。
学校科学《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及反思其次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二、新授1、实物展现三类不同的土壤。
土壤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依据砂和粘土的多少,可以把土壤分为三类:含砂多的叫砂质土,含粘土多的叫做粘质土,砂和粘土的含量差不多叫壤土。
我们知道砂质土渗水快,粘质土渗水慢,壤土居中。
砂质土积水少,说明它保水性能差,粘质土积水少,说明它保水性能好,壤土积水比砂质土多,比粘质土少,说明它保水性能居中。
《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
![《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1046e85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25.png)
《土壤的成分》学案一、学习目标:1.观察并描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举例说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分别适宜生长的植物。
2.能用简单器材对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进行观察、比较,并做好实验记录。
3.知道人类利用土壤资源进行农业生产,树立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
二、重难点分析重点:土壤的成分。
难点:土壤中空气和水体积分数的测量。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孩子学习自控力还较差,所以学习内容应尽量设计的有趣、生动。
四、教学平台微信群、钉钉直播、作业小程序五、学习过程:新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土壤有了初步的了解。
拿出自已采集的土壤。
介绍一下带来的土壤?要说清楚是在哪里采集的,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发现。
探究活动一:不同类型的土壤1.观察不同类型的土壤各有什么特点?2.土壤是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3.思考:不同土壤的渗水能力一样吗?4.研究不同土壤的渗水能力一样吗?设计实验方案。
5.总结各种土壤的不同特点。
6.阅读资料卡,了解土壤的其他分类方法。
探究活动二:通过观看阅读课本写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分别适宜生长什么植物?探究活动三:保护土壤1.人们是如何保护土壤的?2.问题:植被能保护土壤吗?3.设计水土流失原因的实验方案。
拓展活动:如何自制“肥料”?把收集到的落叶与土壤、水混合在一个桶里,然后加入几蚯蚓,放置一段时间,制作植物生长所需的“肥料”。
六、知识盘点1、人们按照土壤中含(沙子)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壤(沙质土),含黏土较多的土壤(粘质土),沙和黏土含量适中的土壤(壤土)。
2、实验表明,不同的土壤渗水性能不一样,一般来说颗粒细的黏质土渗水性(弱),而颗粒大的沙质土渗水性能(强),壤土(居中)。
3、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土壤类型多种多样,颜色也呈现多样性。
如东北的(黑土),南方的(红壤),华北的(褐土),(东北黑土)其中是最肥沃的土壤。
4、壤土适合大多数植物生长,沙质土适合(花生)。
土壤的种类教案及反思
![土壤的种类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fb91380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34.png)
一、教案主题:土壤的种类教案及反思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壤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种类的土壤。
3. 学生能够理解土壤的特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土壤的概念:介绍土壤的定义和组成。
2. 土壤的种类:介绍不同种类的土壤,如沙土、粘土、壤土等,并解释它们的特性。
3. 土壤的特性:讨论土壤的质地、结构和肥力等特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 土壤的重要性:强调土壤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5. 土壤保护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土壤资源,防止土壤污染和侵蚀。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土壤的概念、种类和特性。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土壤的重要性保护和措施。
3.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土壤样本,描述它们的特征。
五、教学准备:1. 准备不同种类的土壤样本,如沙土、粘土、壤土等。
2. 提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土壤的概念和重要性。
3. 准备环境保护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土壤保护的措施。
六、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或引入相关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土壤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土壤的定义、组成和种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土壤及其特性。
3. 观察: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土壤样本,描述它们的特征和差异。
4. 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土壤的特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土壤保护的意义。
5. 总结:总结土壤的概念、种类和重要性,强调土壤保护的必要性。
七、作业与评价:1. 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土壤保护的小短文,可以包括土壤的重要性、保护措施等。
2. 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来评价学生对土壤的种类和保护的理解程度。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思考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理解程度,以及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根据反思结果,对教案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地区的土壤情况,了解土壤保护和农业生产的关系。
小学科学土壤的种类(教案)
![小学科学土壤的种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db544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4e.png)
小学科学土壤的种类(教案)小学科学-土壤的种类(教案)【引言】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它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和水分,也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地。
了解不同种类的土壤对于学生了解和保护环境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土壤的基本概念及其种类。
【目标】1.学习并了解土壤的定义和重要性;2.掌握并能够识别不同种类的土壤;3.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内容】- 土壤的定义和重要性;- 不同种类土壤的特点及其分布;- 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践活动:观察与收集不同土壤样本。
【教学步骤】1. 导入(10分钟)通过问答引导学生了解土壤的定义,并与他们分享土壤的重要性。
可以提问如下:- 什么是土壤?- 为什么土壤对我们很重要?2. 探索活动:不同种类土壤的特点及其分布(30分钟)a. 小组合作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种类的土壤进行研究。
可以包括沙土、粘土和壤土。
b. 每个小组收集关于所选土壤种类的图片、样本、特点和分布的信息。
c. 小组展示并与全班分享他们所收集到的信息。
老师帮助学生总结不同种类土壤的共同特点和分布规律。
3. 深入讨论: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20分钟)a. 引导学生思考土壤的养分含量如何影响植物的生长。
b. 通过案例研究,帮助学生了解土壤类型对农作物的适应性及产量的影响。
c.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家庭园艺经验或者对农作物种植的观察。
4. 实践活动:观察与收集不同土壤样本(40分钟)a. 带领学生去校园附近的草坪或花园收集不同种类的土壤样本。
b. 学生观察土壤的颜色、颗粒大小和质地,并记录下来。
c. 学生将收集到的土壤样本进行分类,并用图表或表格的形式呈现。
5. 总结与评估(10分钟)a. 进行简单的回顾,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你能说出土壤的定义吗?- 你学到了哪些种类的土壤?- 土壤对植物有什么影响?b. 根据学生的回答,评估他们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0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0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50a6df6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fd.png)
6.板书设计
10、土壤的种类
沙质土
土壤的种类黏质土
壤土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一种土壤渗水性好,那么它的保水性就好。
()
②西瓜适合种植在黏质土中。
()
③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很肥沃。
()
(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西北内陆地区的土壤类型是()。
A.荒漠土
B.黑土
C.红壤
②最适合大多数植物生长的土壤是()。
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
③将一把湿润新鲜的土壤用手捏,不能成团的是();能捏成团,扔到地上不易散开的是();能捏成团,扔到地上会散开的是()。
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播放课件,加深学生的认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9.教学反思与改进
10.学习评价设计
学习项目表现良好已能做到继续努力
1、了解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知道其
分类标准。
明白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分别适宜生长
的植物。
2、在教师引导下,能用简单器材对沙质土、黏质土
和壤土进行观察、比较,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
研究过程和结果。
3、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土壤种类的探究兴
趣,并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4、知道人类利用土壤资源进行农业生产,树立保护。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土壤的种类教案案例及反思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土壤的种类教案案例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f31b1af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40.png)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土壤的种类>>教案案例及反思【教材简析】《土壤的种类》是三年级上册《土壤》第三单元的第3课。
是属于物质领域.我们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在本课是围绕不同土壤的特征展开研究。
通过观察认识三种不同土壤,引发学生对土壤特点的思考;通过对三者外部特征的观察、黏性的比较、渗水性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三种土壤成分含量不同是造成其土质不同的原因;并通过阅读资料和调查,了解它们的名称特点。
结合观察结果,学生分析得出三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不同影响,进一步丰富相关知识。
通过本课教学,不仅让学生认识几种土壤特征,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这将为学生建构关于土壤较为完整的科学概念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土壤已经比较熟悉了。
他们不仅知道了土壤的成分及其特点,也掌握了研究土壤的一些方法,这都为本课的探究打下了基础。
三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渗水实验,但他们的设计缺乏严谨性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这些都需要加强指导。
同时,学生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其中大多数人能够根据实验现象简单分析科学原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将实验现象作为证据,分析原因,做出解释。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土壤按成分含量不同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植物。
科学思维及探究实践●能够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对三种土壤的特性进行细致地观察、比较。
●能够观察、描述、记录三种土壤的特性。
●能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与土壤类型的关系。
态度责任●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描述是十分重要的。
●认识到土壤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认识到人类生活的许多需求都来源于土壤。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了解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土壤的不同特性。
难点:设计并进行对比实验,根据现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土壤的类型》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土壤的类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ffec4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79.png)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土壤的类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土壤的基本概念,能够简单区分不同种类的土壤;2.掌握调查分析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观察、分类的能力;3.培养合作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不同种类土壤的区分;2.难点:调查分析工具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2.教学辅助工具:图片、幻灯片、地图等;3.教学实验器材:实验盆、土样、滤纸等。
四、教学过程安排1.导入环节1.1 热身游戏:教师利用课件幻灯片展示3幅图片,要求学生查看图片,同时快速回答提问。
提问内容包括:图片中物品的名称、物品的颜色、物品的形状等。
此环节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快速反应力。
1.2 自由探究: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自由探究活动,可以轮流拿起一块泥土,用眼睛观察,用手揉捏,感受泥土的质地和湿润程度等特征。
2.知识讲解2.1 授课内容:教师通过课件、图片和实物等多种教学方式,向学生们讲解土壤的基本概念和不同种类土壤的区分方法。
2.2 重点内容:南北地区不同种类土壤的区分,包括盐碱性土壤、红壤、黄土等。
3.实验探究3.1 设计目的:通过实验,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不同种类土壤的认识和理解。
3.2 实验过程: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验,首先需要选出一块土壤样本,放到实验盆中,加上少量水进行搅拌。
然后将土壤样本过滤,记录下每种不同颜色或质地的沉淀物,最后进行分类总结。
4.练习巩固4.1 巩固课程内容:教师利用提问、动手操作、小组探究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课程内容,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4.2 综合练习:学生们通过课堂小组练习,结合实际情况,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土壤种类和特征,进一步深化对于土壤的认识和理解。
5.课堂总结教师对这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并要求学生就本节课的重要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和评价,并给予鼓励和提醒。
五、教学评估评估方式:教师观察和学生自我评价。
青岛版小学科学《土壤的种类》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土壤的种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13b8ea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12.png)
青岛版小学科学《土壤的种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土壤的种类及特点。
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土壤观察和分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不同土壤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土地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土壤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土壤的概念,知道土壤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土壤的种类:介绍三种常见的土壤类型: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让学生了解每种土壤的特点和适宜种植的植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的土壤样本,引发学生对土壤的好奇心。
2.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不同类型的土壤样本。
学生使用工具(如铁铲、放大镜等)观察和分析土壤样本的特点。
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
3. 分享与总结:每个小组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同土壤的特点和适宜种植的植物。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观察、思考和讨论。
2.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土壤种类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分享和总结环节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
五、教学资源1. 实物资源:准备不同类型的土壤样本,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2. 工具资源:提供铁铲、放大镜等观察和分析土壤的工具。
3. 图文资源:提供关于土壤种类和特点的图片、图表或阅读材料,以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延伸1. 土壤的分布和利用:引导学生了解土壤在不同地区的分布特点,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土壤资源。
2. 土壤保护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认识到土壤保护的重要性,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
七、教学作业1. 观察身边的土壤:让学生在家中或学校周边找到不同类型的土壤样本,观察并记录其特点。
2. 土壤保护计划: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制定一个简单的土壤保护计划,如合理施肥、减少农药使用等。
2-2《土壤的类型》(表格式教案及反思)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2-2《土壤的类型》(表格式教案及反思)2023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d86e7b1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24.png)
(1)土壤类型的区分:学生可能会对土壤类型的区分感到困惑,因为它们的特征相似,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加深理解和区分。
(2)土壤特点和用途的掌握:学生可能会对土壤特点和用途的掌握感到困难,因为它们之间的关系复杂,需要通过实际应用和实例来加深理解和掌握。
(3)土壤辨别能力的培养:学生可能会对土壤辨别能力的培养感到困难,因为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培养,需要教师提供充足的实例和指导。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土壤类型的认识: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如砂质土、黏质土、壤土等,并能够准确描述它们的特征。
(2)土壤特点和用途的理解:学生需要理解不同土壤的特点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砂质土适合种植蔬菜和水果,黏质土适合种植水稻等。
(3)土壤辨别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辨别不同类型的土壤,并能够根据土壤的特点和用途进行选择。
5. 持续性评价
(1)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长期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及时进行指导和鼓励。
(2)学习进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典型例题讲解
例题1:
题目:请描述砂质土和黏质土的特点和用途。
答案:砂质土的特点是颗粒较粗,保水性差,但通气性好,适合种植蔬菜和水果。黏质土的特点是颗粒较细,保水性好,但通气性差,适合种植水稻。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土壤的类型、特点和用途,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三年级科学上册《土壤的类型》教学案例
![三年级科学上册《土壤的类型》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700a5b133d4b14e852468ee.png)
《土壤的类型》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本课研究各种类型的土壤是如何影响植物生长的。
在第二单元教学中,本课既是对第一课时内容的深入,又是为下一课时《肥沃的土壤》的教学做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教材首先给出了三类土壤的分类标准,指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学会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然后,通过各种方法观察、比较不同类型土壤的特点,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接着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状况,让学生在实验中了解土壤的保水能力;最后通过阅读资料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可以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学生通过阅读有关植物生长习性的卡片,判断它们分别适合在哪种土壤里生长。
本课教学中,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根据分类标准给土壤分类。
这样降低了归类活动的难度,更适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实际。
二、学情分析在前一课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已经基本上奠定了土壤的概念,对认识某一事物也有了自己的方法与经验,会利用各种感官去认识研究对象。
但要他们学会鉴别土壤的类型存在一定的困难。
通过对比实验区分三种类型的土壤的性质,对于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三、学习目标黏土成分的多少,并学会根据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土壤进行分类;四、重点与难点重点:鉴别土壤类型。
难点: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了解三类土壤的性质。
五、教学准备学具准备:事先采集的三种土壤样本每组一份,白纸、放大镜、小塑料汤匙、玻璃棒、标签、烧杯、水、渗水性实验装置、抹布等每组各一。
教具准备: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土壤有哪些类型?(一)认识土壤分类的标准。
1.师:同学们,“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植物。
为了更好地发挥土壤的作用,今天我们来研究土壤的类型。
2.关于土壤的类型,你知道有哪些?学生简单汇报。
3.谈话交流,明确分类标准:土壤怎样分类,是否与土壤中的成分有关?4.老师将三类土壤标本分发给各组学生。
引导学生观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交流。
小学科学第10课土壤的种类(教案)
![小学科学第10课土壤的种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c23877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68.png)
小学科学第10课土壤的种类(教案)标题:探索土壤的种类与作用——小学科学第10课教案引言: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第10课将带领学生们深入了解土壤的种类与作用,通过观察与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们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认识土壤在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土壤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b. 掌握常见的几种土壤类型及其特点;c. 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b.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c.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a. 不同类型土壤的特点和形成原因;b. 土壤在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a. 针对小学生的科学概念解释与实践探索;b.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你家附近有什么样的土壤?它是如何形成的?2. 概念讲解与分类(15分钟)a. 通过图片和实物样本引入土壤的概念,解释土壤是由岩石经过风化和生物作用形成的;b. 介绍常见的几种土壤类型:沙质土壤、粘土壤、壤土、黑土等,并讲解其特点和形成原因。
3. 实验探索(30分钟)a. 准备实验材料和器材:不同种类的土壤样本、植物种子、种植盆和水。
b. 分组进行实验:将不同种类的土壤分别填充到种植盆中,并在每个盆中种下相同的植物种子;c. 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每个盆中植物的生长情况,并思考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d. 结合观察结果,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类型土壤的特点和适用性。
4. 延伸拓展(20分钟)a.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校园内收集不同种类的土壤样本,并用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土壤微观结构;b. 引导学生思考:土壤的微观结构如何影响其特性和作用;c. 邀请学生分享并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
小学科学2土壤的种类教案
![小学科学2土壤的种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176a68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fb.png)
小学科学2土壤的种类教案土壤的种类教案【引言】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而土壤作为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农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土壤的种类和特点,对于加深学生对土壤的认识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教案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小学生了解土壤的种类、形成过程和作用。
【教学目标】1.了解土壤的种类和特点;2.掌握土壤的形成过程;3.了解土壤对于生物和环境的作用;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土壤的意识。
【教学理念】本教案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通过实践和观察,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渐理解土壤的种类、形成过程和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观察实验:给学生提供三种不同的土壤样本,让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颜色、质地和湿润程度,并记下他们的观察结果。
2.讨论:引导学生就所观察到的土壤特点展开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概念讲解1.利用图片或实物板书,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土壤,并简要解释每一种土壤的特点和形成过程;如沙壤土、粘壤土、砂质壤土等;2.让学生阅读相关知识材料,自主学习土壤的种类和特点,并在课堂上展示出来。
三、实践活动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实验室或校园内收集不同地点的土壤样本;2.让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土壤样本的颗粒大小、颜色和形状,并记录下来;3.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讨论,分析不同土壤对于植物生长的影响;4.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盆栽植物,将不同种类的土壤培养在不同的盆栽中,并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四、总结归纳1.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2.帮助学生归纳土壤的种类和特点,并将其记录在笔记中;3.进行小组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
五、拓展应用1.观察实验: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土壤下的植物生长情况,并分析其原因;2.调查与采访:组织学生到附近农田或花坛进行观察,了解土壤对农作物和植物生长的影响;3.绘制报告:让学生根据实验和观察结果,撰写一份关于土壤种类和作用的报告,并向全班同学和家长进行展示。
小学科学10《土壤的种类》教案
![小学科学10《土壤的种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5354c0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c0.png)
小学科学10《土壤的种类》教案小学科学教案:《土壤的种类》一、教学目标1. 知道土壤是由不同的颗粒物质混合而成的。
2. 了解主要的土壤种类以及它们的特点。
3. 能够区分不同种类的土壤。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幻灯片、展示板、图表等。
2. 材料:不同种类的土壤样本。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 准备一幅描绘着不同土壤种类的图片,并展示给学生。
2. 引发学生的思考:你们知道土壤有哪些种类吗?它们有什么样的特点呢?Step 2: 讲解土壤的定义和组成1. 讲解土壤的定义:土壤是由不同颗粒物质(如砂土、粘土、泥土等)混合而成的。
2. 利用幻灯片和展示板,向学生展示土壤的组成结构图,并解释每个组成部分的作用。
Step 3: 介绍不同种类的土壤1. 利用幻灯片和展示板,展示各种不同的土壤种类,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特点和出现的地理环境,如沙土、壤土、黏土等。
2. 注意每一种土壤种类的特点,比如沙土颗粒较大,通透性强,但保水能力较差;粘土颗粒较小,黏性强,但保水性好等。
Step 4: 展示土壤样本1. 准备不同种类的土壤样本,并向学生展示。
2. 让学生观察土壤样本的颜色、质地、湿润度等特点,并与之前所学的土壤种类进行比较和归类。
Step 5: 分组讨论和总结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和总结各种土壤种类的主要特点和区别,并列出各自小组的观察结果。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每种土壤的特点和用途。
Step 6: 完成练习1. 发放练习册,并让学生完成其中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土壤种类的理解和记忆。
2. 班级讨论和纠正,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分享答案。
四、教学延伸1.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到学校周围的田地、花坛等地方观察和收集不同种类的土壤样本。
2. 植物种植实验:让学生选择不同种类的土壤,种植不同的植物,并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表现。
2. 检查学生在练习册上的答案,评估他们对于土壤种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湘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三课《土壤的种类》第一课时教案
![湘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三课《土壤的种类》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e5f528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2d.png)
第三课《土壤的种类》1
课型
新授课
教材版本
湘科版
课时
2
教学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
一、教材分析:这是本书的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时,在本单元中是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刚开始学习土壤,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有很浓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会做土壤鉴别类型的实验。能够开展小调查活动,了解本地土壤类型。
能力目标
关注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了解本地的土壤适合种哪些植物。
第四步:归纳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土壤的种类
六、作业设计
七、教学反思
第二步:
讲授新课
(一) 认识土壤的类型
1、土壤的类型是根据砂和黏土的含量来划分的。
2、开书21页自行了解。
(二)鉴别土壤
1、讨论: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土壤中砂和黏土的含量?
2、学生汇报。
3、教师补充“手捏法”。
4、学生分组对上节课采来的土壤进行鉴别。
5、学生填写实验记录。
第三步:拓展应用
小调查
1、了解本地的土壤类型。
情感目标
知道土壤的一般分类标准。
重点
知道土壤的一般分类标准
难点
能够做不同的植物适合生长在不同土壤里的实验。
四、教学策略及资源准备
上节课所采土壤、笔、记录纸、种子、花盆、不同类型的土壤。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个性化教学设计 (三次备课)
第一步:导入新课
通过你们的观察,所有的土壤都相同吗?
湘教版科学三上3.2《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
![湘教版科学三上3.2《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ea516ad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a9.png)
湘教版科学三上3.2《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土壤的种类》是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种类的土壤,以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土壤的世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充满好奇。
但是,对于土壤的种类和特点,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土壤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三种以上的土壤种类,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土壤的种类和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认识到土壤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种类的土壤,以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探究土壤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情境教学: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认识土壤。
3.小组合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了解土壤的种类和特点,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一个空袋子,用于收集土壤样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各种各样的土壤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呈现不同种类的土壤,如沙土、黑土、黏土等。
同时,简要介绍每种土壤的特点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领取一个空袋子,到校园或周边环境中收集土壤样本。
学生可以观察土壤的颜色、质地、气味等特征,并进行记录。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土壤样本,让学生描述土壤的特点。
其他学生倾听后,判断所描述的土壤属于哪种类型。
2024年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3.3土壤的种类(教案)
![2024年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3.3土壤的种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c02f0b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76.png)
)
5.花生适合在沙质土中种植。(
)
参考答案:
1.B 2.C 3.B 4.A 5.B
1.√ 2.√ 3.× 4.× 5.√
五、整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六、板 书设计
土壤
土壤的种类 ZZZZZZHONGL 砂EI质土 ZHONGL ZHONFLEI
壤土
黏质土
一、选择题
1.下列土壤中,保水性好的是(
)。
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 D.红色土
2.以下( )个小动物不喜欢居住在沙质土中。
四、练
A.屎壳郎 B.蚂蚁 C.蚯蚓 D.蚊子
一练
3.土壤主要分为(
)类型。
A.2 B.3 C.4 D.5
4.按照土壤中含砂量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A.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25分 呢?
钟)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分析。 (板书:)
①号
②号
③号
看: 不深不浅
颜色深
颜色浅
摸: 软面
有颗粒
颗粒多
捻; 腻
有硬物
麻麻的
握: 易成型
成型
不易成型
搓; 不易散
易散
散的
提问2:用筛子分别把三种土壤筛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提问3:通过观察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全班交流、分析。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教学 1.知道土壤按颗粒大小分成沙土、黏土、壤土三类。 目标 2.知道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
科学思维
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3《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1
![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3《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6e19891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62.png)
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3《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土壤的种类》是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土壤的基本种类和特性。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从而增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土壤的观察、实验和探究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环境充满了好奇。
但是,他们对土壤的认识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土壤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壤的基本种类和特性,学会区分不同土壤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培养他们关爱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土壤的基本种类和特性。
2.难点:学会区分不同土壤的特点,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2.实验教学: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土壤的特性。
3.情景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土壤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准备相关实验材料和工具。
2.学生准备:带好观察日记本,准备记录观察到的土壤现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土壤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壤的种类和特点。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这些土壤吗?它们有什么区别?”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土壤的基本种类和特性,包括砂质土、黏质土、壤土等。
呈现实验结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土壤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土壤的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不同土壤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土壤的种类》 教学设计
![《土壤的种类》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da0bd0a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f8.png)
《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常见土壤的种类,包括砂土、壤土和黏土,并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土壤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珍惜土地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砂土、壤土和黏土的特点和差异。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准确区分不同种类的土壤。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砂土、壤土、黏土样本,放大镜,量杯,水,筛子等。
2、多媒体课件:包含不同土壤类型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农田、花园和森林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土壤对于植物生长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然后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土壤有不同的种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15 分钟)(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砂土、壤土和黏土的图片,让学生对它们的外观有初步的认识。
(2)详细讲解三种土壤的颗粒大小、质地、透气性、保水性等特点。
例如,砂土颗粒较大,透气性好但保水性差;壤土颗粒大小适中,透气性和保水性都较为平衡;黏土颗粒细小,保水性好但透气性差。
3、实验探究(20 分钟)(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砂土、壤土和黏土样本,以及实验工具。
(2)实验一:观察土壤颗粒。
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三种土壤的颗粒大小和形状,并记录下来。
(3)实验二:比较土壤的透气性。
将等量的三种土壤分别装入三个相同的漏斗,在漏斗下面放置量杯,同时向漏斗中倒入等量的水,观察水通过土壤流到量杯中的速度,从而比较它们的透气性。
(4)实验三:比较土壤的保水性。
将等量的三种土壤分别放入三个相同的花盆中,浇入等量的水,一段时间后观察花盆中土壤的湿润程度,判断它们的保水性。
4、小组讨论与总结(10 分钟)(1)各小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三种土壤在颗粒大小、透气性和保水性方面的差异。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2《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2《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a975b11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a.png)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2《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土壤的种类》是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不同种类的土壤以及它们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多样性,理解不同土壤的特点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土壤的认识可能仅停留在表面,对土壤的种类和特点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和探究土壤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不同种类的土壤,知道土壤的多样性以及不同土壤的特点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不同种类的土壤以及它们的特征。
2.难点:理解不同土壤的特点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土壤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土壤的特点和作用。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种类的土壤样本,如沙土、黏土、壤土等。
2.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如土壤的形成、土壤中的生物等。
3.准备实验器材,如放大镜、铁锹、盆栽等。
4.准备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土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展示土壤的形成过程、土壤中的生物等,让学生对土壤有初步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土壤样本,如沙土、黏土、壤土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然后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不同土壤的特点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玩玩自己带来的土壤。用泥做成各种玩具等。
四、拓展活动:
1.查阅资料,了解我国不同种类土壤的分布情况。
2、调查红薯、花生、水稻分别适合种植在哪种土壤里?
3.我们家乡的土壤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
课堂检测与反馈
板书设计
砂质土:含砂较多。颗粒大,渗水快,保水性差,透气性好黏质土:含黏土较多。颗粒小,渗水慢,保水性好,透气性差
教学难点:样品选择要能保证对比实验的效果明显的土壤,进行分类的科学方法的学习。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提问、观察、讨论、实验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在课前不同地方采集到的不同的土壤样本并标号、搜集查阅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关于土壤种类的资料。
教师准备:教师对学生课前采集土壤标本提出安全、保护环境等问题应注意的事项。分类实验材料:透明杯子、搅拌棒、放大镜、白纸、滴管、筛网、水、底部扎孔的塑料瓶。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进一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并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学生在学习中知道土壤的种类,学会根据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土壤进行分类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学会根据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土壤进行分类的科学方法,认识不同种类的土壤在保水、渗水及透气性能方面的不同,进而知道土壤的种类。
⑤教师小结:通过观察比较可以知道,砂质土的颗粒比较大,黏质土颗粒比较小,壤土的颗粒大小居中。这三类土壤外观所以有这样的不同,是与它们的砂和黏土的含量有关系。土壤中含砂越多,看起来颗粒越大;含砂量越少,颗粒越小。
(2)比较三类土壤的渗水性和保水性:
①讨论:根据你的经验说一说,这三类土壤的性质有什么不同?例如下雨以后,渗水快慢有什么不同?
(1)提问:
①根据什么给土壤分类?让学生自己制定分类标准。提示分类方法:土壤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其中常用的有按土壤的颜色或按土壤中含砂、黏土多少来分类。
学生根据制定的分类标准给土壤分类。
②根据砂和黏土的含量,可以把土壤分为几类?(三类。)哪三类?
③这三类土壤的砂和黏土的含量有什么不同?
(2)讲解:
在这节课里,我们学习按含砂、黏土多少分类。通常我们是根据土壤中砂和黏土的含量不同,可以把土壤分为三类:含砂多、黏土少的,叫砂质土;含砂少、黏土多的,叫黏质土;含砂和黏土差不多的,叫壤土。(在讲解的同时,板书三类土壤的名称及其砂和黏土的含量。)
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颗粒居中,渗水居中,保水性居中,透气性居中
教学反思
三年级科学学科备课
第 三单元 总课时数:5 备课时间:2020、9、15
课题
10、土壤的种类
课型
新授
一、教材内容分析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能利用简单器材作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学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学生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3)比较三类土壤的透气性:
①讨论:三类土壤中的空气多少是否相同?哪一类土壤中空气比较多,哪一类土壤中空气比较少?为什么?
讨论:根据以上道理,你再说说哪种土壤透气性好,哪种土壤透气性差,哪种土壤透气性居中?为什么?
⑤教师小结:砂质土颗粒大,土壤孔隙大,渗水性好,保水性差,透气性好;黏质土颗粒小,土壤孔隙小,渗水性差,保水性好,透气性差;壤土颗粒大小居中,土壤孔隙大小居中,渗水性、保水性居中,透气性也居中。
②讲述:为了知道这三类土壤的渗水性有什么不同,我们来做个实验。
③演示实验:取3个去底的塑料瓶,将细纱布包在瓶口上,用线扎牢,在3个瓶内分别装进同样多的砂质土、黏质土、壤土;把3个瓶子放在支架上,取3个同样大的玻璃杯,分别放在3个瓶子的口的下面;在3个瓶内同时倒进同样多的水。
④观察:
哪种土渗水快?
3个瓶内的土停止渗水后,比一比,哪种土下面的杯内水多?
课时安排
1
授课时间
2020、10、15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提出问题
课前大家到过哪些地方采集过土壤?在采集土壤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一)、认识土壤的性质:
(1)比较土壤的外观(形ຫໍສະໝຸດ )①将土壤标本发给各组学生。
②分组观察:看一看,摸一摸各种土壤有什么不同?
③汇报观察结果。
二、探究体验、解决问题
1.指导学生认识土壤的分类:
看一看,哪种土中剩下的(保存的)水多?
⑤讨论:
以上实验说明三类土壤的性质有什么不同?
土壤的渗水性与保水性有什么关系?
⑥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对比实验可以知道,砂质土渗水快,保水性差;黏质土渗水慢,保水性好;壤土的渗水性与保水性居中。
土壤的渗水性与保水性是相联系的,渗水快的保水性差;渗水慢的保水性好。
土壤的渗水性与保水性也是由土壤的颗粒大小决定的。土壤颗粒大的,渗水快,保水性差;土壤颗粒小的,相反。
2.指导学生认识三类土壤的性质:
(1)比较三类土壤的外观(形态):
①将三类土壤标本发给各组学生。
②分组观察:看一看,摸一摸这三类土壤有什么不同?
③汇报观察结果。(砂质土颗粒比较大,黏质土颗粒比较小,壤土颗粒大小居中。边听学生讲边板书。)
④讨论:为什么砂质土颗粒比较大,黏质土颗粒比较小,壤土颗粒大小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