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之我见
浅谈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与思考
浅谈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与思考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拥有独特的多样化的民族文化。
其中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悠久,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互相影响,并久经磨练,形成了一套精美的音乐文化系统,为各民族的文化发展和繁荣贡献了自身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崇尚质朴、朴实、淳厚,并循着审美、艺术样式,通过各民族的特有的演唱、演奏方式融入现代传统音乐中,使之绚丽而不失原汁原味地融入新时代,发展出一种新的、独特的表达方式。
比如云南彝族音乐,以其淳朴厚重的声音、具有浓厚本土气息的歌曲内容和流行歌曲演唱的技巧,使得音乐十分的具有本地特色。
另外,民族音乐文化也融入现代元素,加入了各种非传统乐器,使得原有音乐得以传承,又能够融入现代文化气息,更好地展示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比如在国内越来越受欢迎的声乐曲风,融入了现代的吉他、电子琴等乐器。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也受到技术的不断发展的支持,多媒体网络的普及,使得民族音乐文化得以极大的传播和发展,人们也可以很方便的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增加文化交流的机会,增进民族文化的理解,提升民族文化的品位。
总之,民族音乐文化在中国已经发展了几千年,它是中华文化精髓所在,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和维护。
我们应该努力挖掘各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处,让其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将其传承下去,使它们
成为中华民族伟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发展历史悠久,并不断形成、创新,影响着华夏大地文化的演变和发展。
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和现状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把过去的精彩搬到现在,而且还能丰富现代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审美。
一、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1、历史渊源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可追溯到夏商周六朝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多元化的民歌和民谣传统。
六朝时期,北魏、南朝等开创了诗词歌曲和曲艺文学流派,在历史上曾影响深远。
宋代更是音乐文化的极熠时期,出现了著名诗人苏轼、陆游等,形成了“文句”的新颖曲艺,把宋代的音乐文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文化传承从明清时期到民国时期,黄梅戏、河南豫剧等戏曲剧种及其衍生出的民间歌谣摆脱了宫廷音乐的束缚,民族音乐有了新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复兴民族音乐,国家加大了民族音乐的投入,组织了大量民歌和民谣收集工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现状1、多元化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元化,不仅有传统的民歌、民谣,还有越来越多的新音乐和现代曲艺等,广受广大人民欢迎。
2、影响力广泛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广泛,不仅在全中国,世界各地的中国人群中都能听到它的影子,在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三、对策1、提倡民族文化教育加强民族文化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一些传统文化宣传活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2、组织民族音乐活动举办一些民族音乐宣传活动,如民族音乐会、民歌大赛等,不仅能利用活动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而且还能提供一个展示民族文化的平台。
3、综合保护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制定一些保护民族文化的法律法规,对古老歌谣和歌曲进行有效的保护,确保民族文化的长期传承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社会效应和文化价值。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古老的民歌在人们中传唱,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朝,历代皆有文艺创作。
民间音乐以其多样性、活力和生动性,一直丰富着中国文化底蕴。
在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发展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路径与对策,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史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从新石器时代的“鼓笛”,到夏商周的“大鼓击楔”,到春秋战国的“磬鼓”,到汉朝的“柳琴”,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
随着各民族的混杂,民族民间音乐也得以发展成多元化,各地文化交融,汇集成丰碑富庶的民间音乐园地。
清朝时期有着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的大力支持,古典民族音乐发展迅速,令各种文化日趋多元化。
二、现状及对策1、受政策支持:受益于政府大力支持,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发展较为平稳,民族音乐的畅谈、流传和表演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得到了政府各种政策的一定支持。
2、学术研究:此外,学术研究也为发展民间音乐提供了动力。
伴随着社会的新兴,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也普及到世界各地,学术研究也越来越多,比如对民族音乐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发展民间艺术越来越全面。
3、媒体利用:此外,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介也应运而生,为发展民族民间音乐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既可以让新的民族民间音乐更加容易到达更多的听众,也可以让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在新的技术环境中再次焕发灵动。
三、未来发展路径1、学术研究:未来,学术研究将是发展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前提与保障,基于合作伙伴关系、文化艺术研究与交流以及中外学术机构间的科研合作,以研究者为主体,进一步加强学术研究,以实现新旧文化共同交流。
2、开发新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提出一些新的技术,使民族民间音乐更新更加丰富多彩,进一步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和发展势头,以避免民族音乐过时。
3、传播民族文化:加强民族文化传播,让更多人了解民族音乐,对其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激发更多的民族文化热情,更好地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的民族音乐。
民族音乐发展总结汇报
民族音乐发展总结汇报民族音乐是指具有地域性和民族特色的音乐形式,是人们传承和表达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民族音乐也在不断发展和演进。
下面将对民族音乐的发展进行总结。
首先,民族音乐在形式和题材上不断创新。
传统的民族音乐通常以器乐和民歌为主,表达着人们对自然、神灵、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情感。
而现代民族音乐不仅延续了这些传统的元素,还吸收了现代音乐的技巧和风格,采用了更多的乐器、编曲和制作手法,使得音乐更富有层次感和感染力。
同时,民族音乐的题材也扩展到了更广泛的领域,如社会现实、个人情感、历史故事等,使得音乐更具时代性和现实性。
其次,民族音乐在表演形式上更加多样化。
传统的民族音乐通常是以集体合奏或者个人独唱的形式进行表演,而现代民族音乐则更注重舞台表演和音乐录影等形式。
音乐人通过舞台演出、音乐节、音乐会等方式来展示自己的音乐作品,并与观众进行互动。
同时,音乐录影的出现也为音乐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使得民族音乐能够更快地传播到全球各地,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和关注。
再次,民族音乐的交流和融合更加频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相互交流和融合的现象越来越常见。
例如,中国的民族音乐借鉴了西方音乐的编曲和表演方式,创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族音乐。
同时,世界各地的民族音乐也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中国,为中国的音乐创作带来了新的灵感和元素。
这种不同民族音乐的交流和融合,使得音乐更加丰富多样,也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发展。
最后,民族音乐对于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的表达和传承,可以更好地传播和弘扬民族文化。
同时,民族音乐也可以为人们提供了解和了解自己和他人民族文化的机会,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因此,保护和传承民族音乐,对于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民族音乐在形式、题材、表演形式和交流方面都在不断发展和演进。
关于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探究
关于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探究【摘要】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宝贵的遗产,其传统与特点深受人民喜爱。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民族音乐也在不断创新与传承,逐渐走向世界舞台。
在文化交流中,民族音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了解。
民族音乐产业也逐渐兴盛,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未来,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将继续向多元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提升影响力和传播力。
为了更好地推动民族音乐的发展,我们需要加大对民族音乐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并提升民族音乐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通过不懈努力,我国民族音乐必将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发光发亮。
【关键词】民族音乐、发展、传统、特点、现代社会、创新、传承、文化交流、产业、发展趋势、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民族音乐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自古以来,中国民族音乐就以其独特的旋律、节奏和表达方式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悠久,代表着不同时期的文化风貌和精神内涵。
中国民族音乐的丰富多彩,包括了汉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等多个民族的音乐体系,每种民族音乐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在中国的各个地区,都有着不同风格和传统的民族音乐,这些音乐代表着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历史传承等多个方面的文化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中国民族音乐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在当代社会,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创新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传承好中国民族音乐的传统,同时又能够创新出符合时代需求的音乐作品,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
通过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进行深入探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方向和助力。
1.2 研究意义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探究旨在探讨我国民族音乐在传统和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以及民族音乐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民族音乐产业的现状。
研究我国民族音乐的传统和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国丰富的音乐文化传统,保护和传承民族音乐的宝贵遗产。
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之我见
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之我见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之我见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发展起来的,它以其独特的音乐及韵味受到人们的喜爱。
然而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及西方文化潮流的冲击,使我国民族器乐音乐在发展道路上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人们更多的欣赏流行音乐以及西方的交响乐,民族音乐似乎已经成为了老一辈人的一个美好的童年记忆。
这种时候一个新的民族音乐表演形式出现了,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元素,一出现就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就是新民乐,民族音乐又重新回到了艺术文化的风口浪尖上。
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并不在于创作时音的先后,而是在于其表现形式及风格特征。
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渔舟唱晚》虽是近代音乐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属中华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传统音乐。
传统文化,我们是一定要保留的,尤其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它的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遗产中也是重要的篇章,传统文化的保留与传承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这种保存不是封闭性的,绝对排斥任何改变,所追求的是原封不动的传统样式,其传承方式、内容等全部均严格地按“求真禁变”的方针进行。
虽然这种方式用于传统艺术成品的保存尤为重要,但是,这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发展封锁了道路。
在其他文化领域都在寻求发展的同时,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却还是按部就班地在发展,不接受外来文化,不寻求任何改变,认为一旦接受了外来文化就不再是中国传统音乐了,况且中国文化底蕴如此深厚,根本就不需要改变,这就好像清朝末年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一样,看到的只是自己如何的强大,却不知外面的世界根本不如自己想象中的不堪。
以“女子十二乐坊”为代表的新民乐就是在寻求这样一种改变,在传统民族音乐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中国音乐学院的杨曙光老师曾经在他发表的一篇文章上说“许多戏曲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正是他们能够在前人留下的旧形式上走出了自己的路。
他们为京剧艺术形式注入了新鲜血液,但还让他姓‘京’,即仍保留京剧的整体风味”。
民族声乐发展之我见
民族声乐发展之我见
匡 神
民族声 乐 经 过长 期 地 实践 与 理 论 的 反 复提 升 , 已经 界定 清 楚 。 就 是 说 , 已经 与 相 关 的 周边 对 象 划 清 了界 限 , 也 它 自己 也 有 一 个 清 晰稳 定 的 定 型 。 民族 声 乐取 得 了 今 天 的 巨大 成 就 , 民族 大 众对 民族 声乐 的 需求 与 喜 爱 是分 不 开 的 , 与 民族 大 众对 民族 声 乐 的需 求 是 永恒 的 , 族永 远 需 要 民 族 的歌 声 。 民 过 的 动 人 的 民歌 。当 人们 随着 干 活 的节 奏 , 起 … …各 种 劳 唱 动 歌 曲时 , 都用 心 地 记 下 来 。 休 息 的 时候 , 我 在 我把 新 学 的 歌 唱 给他 们 听 , 者 和他 们 一 起 唱 。 或 ”…应 当说 , 照毛 泽 东“ 按 应 该越 搞 越 中 国化 , 不 是越 搞 越 洋 化 ” 思想 , 过 多 年 的演 而 的 经 唱 教学 实 践 , 民族 声 乐 已经 成 为 更 具 有科 学 性 、 遍性 、 泛 普 广
例 如汉 语 中 的“ 五音 ” 喉 、 、 、 、 是依 据 一 个字 在 ( 舌 齿 牙 唇)
口腔 中开 始 发 音 的部 位 而 区别 的 , 及 声母 的准 确 发音 问题 , 涉 是 咬字 技 术 里 面 的 一 个构 成 部 分 。它们 也 不 是 音 乐上 五 声 音 节中的“ 五音 ” 而 是 语 言 上 因 口腔 中发 音 部 位 的不 同而 产 生 ,
演 唱 风 格 生 命相 依 , 肉相 连 。 血 歌唱 是 语 言 的 艺术 , 唱是 通 歌
继 承 发展 , 鉴 创 新 , 发展 创 新 的 民族 歌声 满 足 民族 发 展进 借 以 步 的 需 求 , 进 民族 的繁 荣 昌盛 。 认 为 , 促 我 民族 声乐 的发 展应 注 重 以下几 个 方 面 。
浅谈民族音乐的发展
浅谈民族音乐的发展民族音乐是指不同民族、地区或国家特有的音乐形式和风格。
它是一种表达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具有独特的韵味和内涵。
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音乐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演变。
首先,民族音乐的发展与地域和环境密切相关。
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和风土人情等因素对音乐的产生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青藏高原的藏族音乐以其宏伟壮丽的风景和神秘的宗教信仰为背景,形成了独特的舞蹈和音乐形式。
而北方的蒙古族音乐则受到广袤的草原和牧民生活的影响,以其豪放和激情四溢的特点闻名。
其次,民族音乐的发展与时间和历史密不可分。
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为民族音乐提供了广阔的创作和表达空间。
例如,中国的古代民族音乐在不同的朝代中经历了不断的变化和重塑。
从唐朝的乐府文化到宋元的文人音乐,再到明清时期的宫廷音乐,每个时期都留下了独特的音乐遗产。
此外,民族音乐的发展与文化交流和融合密切相关。
随着世界各地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日益频繁。
这也促使了民族音乐的交流和借鉴。
例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西方音乐进入中国,融合了西方音乐元素的中西合璧音乐逐渐兴起。
这种文化融合的现象不仅丰富了民族音乐的形式和风格,也促进了各个民族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和谐发展。
最后,民族音乐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的变化密切相关。
随着现代科技和媒体的快速发展,民族音乐的传播和推广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音乐产业的兴起和数字音乐的普及使得民族音乐能够进入更多人的生活和心灵。
同时,全球化的影响也使得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得到了更大程度的保护和发展。
总的来说,民族音乐的发展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
地域、历史、文化交流和社会变迁等因素相互交织,促使了民族音乐的繁荣和发展。
在当代社会,民族音乐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角色。
同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保护和发展民族音乐也成为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只有通过加强研究、保护和传承,才能使民族音乐得以长久地传承并为世人所珍视。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及特点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及特点1. 引言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国民族音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音乐风格以及代表性乐器等方面来浅谈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及特点。
2. 历史背景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古代中国的音乐可以分为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两大类。
宫廷音乐是贵族阶层所独有的,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特点。
而民间音乐则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它融入了民间故事和情感,体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和情感表达。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民族音乐逐渐与各地方文化和各民族音乐相结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乐风格。
3. 音乐风格中国民族音乐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其中一些代表性的音乐风格包括:3.1 京剧音乐京剧音乐是中国最著名的戏曲音乐之一,具有浓厚的宫廷音乐风格。
它融合了戏曲表演、歌唱和音乐伴奏等元素,旋律华丽而独特。
3.2 西南少数民族音乐中国西南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音乐。
这些音乐以其原生态、质朴和独特的音乐风格而闻名。
例如,云南的傣族音乐和西藏的藏族音乐等都具有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
3.3 南方民歌南方民歌是中国民族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具有悠扬的旋律和朴实的歌词,常常表达人们的生活困扰和情感。
3.4 传统器乐中国民族音乐中有许多传统乐器,如古筝、琵琶、二胡等。
这些乐器在演奏上要求技巧高超,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情绪。
4. 代表性乐器中国民族音乐中有一些代表性的乐器,它们在音乐演奏和表达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1 古筝古筝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具有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常用于演奏民间音乐和古代宫廷音乐。
4.2 琵琶琵琶是中国古代的丝弦乐器,常用于演奏京剧音乐和古代宫廷音乐。
它具有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情绪。
4.3 二胡二胡是中国传统拉弦乐器,广泛用于民间音乐演奏。
它具有悠扬的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技巧,能够表达出深情和浪漫的感觉。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及特点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及特点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文化遗产,它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具特色和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形式,涵盖了丰富的内容、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超凡表现技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和特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独特的传统文化。
一、中国民族音乐的历史概述中国民族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自西周时期开始形成。
在此期间,民族音乐是祭祀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通过音乐来感谢神明,祈求好运。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民族音乐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那时的音乐作品主要分为舞蹈音乐和器乐两种类型,通过器乐展现出来的典雅高尚的音乐风格,被后人称为“雅乐”。
舞蹈音乐则是通过舞蹈来让观众欣赏音乐。
在汉代,器乐逐渐成为主要形式,它不仅是一种文艺表现,也是一种官方礼仪的象征。
汉代时期,器乐逐渐发展为时、换和、乐、赋等组成部分,分别代表着音乐范畴、管乐、弦乐以及意味深长的音乐原理。
在唐宋时期,中国的音乐经过了一个长时间的繁荣时期。
唐代的音乐曲调优美动听,赋予了音乐更为深刻的情感表现效果,其音乐传承至宋代,彼时,音乐、舞蹈、戏剧等一系列事件齐头并进,形成了多样博大、充满艺术精髓的传统文化。
宋代时期,雅乐作为文人之乐,曲式多样,兼具音乐和文学的共同特点,如《高山》、《游曲》等,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庐山谣》。
明清时期,中国民族音乐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在明朝的天启年间,民间音乐成为了主流表达方式,民众自发组织音乐社团,在社团中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例如《天净沙秋思》等。
而在清朝,器乐音乐再次成为官方文艺的代表,这一阶段的音乐遵循着“古音追求”的理念,民族音乐随着中国古文化的深入走向崭新的境界。
二、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是多面的,囊括了多种风格、风格和文化特征。
以下将从音乐形式、音阶、曲调、音色、旋律等角度进行简要的经济分析。
(1)音乐形式在中国民族音乐中,最突出的音乐形式其实就是舞蹈与器乐,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对其作出解释。
民歌发展之我见
民歌发展之我见中国民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
民族音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还表现出它与传统文化互相交融、互相联系、共同发展、共创辉煌的主要特质。
音乐是人类思想的灵魂,她不用语言修饰,不用花边装潢,只用耳朵倾听,灌输到心里体味其中蕴含的文化。
或者可以说,音乐用语言根本无法描述,色彩的宣泄根本无法影响,唯独作为一个人,以那颗有良知有感情的心,才能懂得它所要表达的。
音乐是人们为了表达某种感情而做的,人处于不同的生活环境造就了风格各异的民族音乐。
现状分析全球一体化带给了文化的融合,民族的单一性被打乱,各异的音乐互相融合,这必将是各民族音乐发展的趋势。
但不得不说这种融合不尽如人意。
同时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传统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就像我们的母亲河每年断流一样,民间音乐中的许多品种也出现了断流,濒临绝灭,原生态民族音乐也减少,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的音乐!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与传承必须依靠青年一代,但是却是这样的情况,流行音乐充斥着中小学音乐课堂,民族音乐教育被忽视。
更令人痛心的是多数学生都不会欣赏民族音乐的美,甚至对教材中的民族音乐持排斥态度。
近二十年来受外来文化、市场经济的影响,各种媒体播放民族音乐的比例较少,流行音乐所占比例较大,加上港台流行音乐的推波助澜,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趋之若鹜。
致使我们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追星族与歌迷越来越多,而民族音乐的爱好者却越来越少。
青年学生只知道四大天王、超级女生,对民族音乐知识可以说了解甚少,说不出几种民族乐器的名称、叫不出几位中国民族音乐家的姓名。
发展民族音乐发展民族音乐的措施核心是保护和发展首先,不要盲目求发展,先把传统继承下来,甚至是把断裂了的传统接续起来,改变单一的教育模式。
第二,是提倡多元化和个性化,艺术不是科学,不可重复,也难以规范,因此是多样并存,好的艺术无非是和前人不同,和别人不同。
民族音乐发展之我见
民族音乐发展之我见聆听天籁,受益的是人的心灵。
中华民族音乐的歌鸣,便是其中一种天籁,濡染着每一颗钟情于音律的灵魂,给予他们生命的亮色和激情。
在这片辽阔而肥沃的土地上,处处涤荡着深情款款的歌声。
我国民族音乐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炎黄子女智慧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一道无法抹掉的记忆,流淌着不息的情与爱,历经几千年岁月的淘洗,凝聚成一股浩浩汤汤的气势与柔情。
好的音乐澄澈,温婉如水;又柔韧,像藤蔓的枝条,朝气勃发;有花的美丽和清香,撩人心弦,从历史的深处飘来,还会向未来和天际飘去。
川江号子,历史极为悠久,是船工们与险滩恶水搏斗时用热血和汗水凝铸而成的生命之歌。
川江号子时而激越时而舒缓时而风趣的转换,既能让当时的船工们解除愁闷、抒发情绪、调节身心,随着机动铁船的普及,以人工为动力的船只在一些干流河湾和支流小河中运行,川江号子生存发展的基础开始动摇,加之传承断裂等因素,川江号子面临濒危困境。
当前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爵士乐和通俗歌曲的极为流行,极大地充斥着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
鉴于这种种情况,保护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显而易见。
以下一些建议和意见是我个人关于如何促进民族音乐发展的看法。
一,整合民族音乐资源,让我国民族音乐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
要使民族音乐得到传承和推广,首先需要收集和整理原生态民间音乐,让人们学习民族音乐时有规律可寻,并增强研习民族音乐精髓的信心。
二,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尤其是提高广大青少年一代的民族音乐素养。
教育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
要保护中国的民族传统音乐,我们必须从学校教育入手,大力加强各级学校中的民族音乐教育,使它成为传承我国民族音乐的一个重要渠道。
三,充分利用公共资源,让民族音乐深入普通百姓的生活。
中国的民族音乐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与生活中创造的,理应回归到人们的生活和实践中,满足现代人越来越高精神文化需求。
政府机关和相关企业单位加大对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的关注,采用多种形式在公共场所宣传和推广民族民族音乐,为普通百姓提供免费的咨询和解说,以此为民族音乐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普及民族文化,让人们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
我国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之我见
・ 音 乐理 论 ・
我国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之我见
刘 硕 ( 南京 师 范大 学 音 乐学 院 江苏 南京 2 1 0 0 9 7 )
摘要 :我 国各 民族 民间音 乐是 中国古代音 乐史中必不 可少的重 以在 少数 民族 聚 集地 区建 立 当地 的音 乐传 习所 ,在 收集 、整 理 乐 要部分 ,汉族与 少数 民族均有为数众 多的 民间歌舞等 艺术形 式,本 文 谱 , 保存 原生 态 音 乐 音 响 资 料 ,扶 持 各 地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传 承 在梳 理我 国从古至今各朝代 民间音 乐发展历程的 同时,从诸 多方面对 人 , 全面 推 进 民间 民俗 音 乐 的 发展 进 程 项 目中提 供 专 项 资 金支
艺术 形式 对 之后 的唐 代 大 曲有着 积 极 的影 响 。在 东晋 和南 北朝 时 请戏 曲团 、民 间乐 队 的艺人 来讲 座 、演 出 、辅 导 , 以互 动 交流 的
期 ,相和 歌 逐渐 转变 为清 丽 优雅 的清商 乐 ,其 曲式 结 构 、音乐 风 形式 使学 生 们增 强实 践技 能 ,与 课堂 所 学理 论 知识 融会 贯通 。综 格 较 之于 相 和歌 稍有 变 化 。隋 唐 时期 ,长 短句 的 曲子 体裁 开始 盛 合性 大 学还 可 以在全 校 开展 民族 音 乐 的公 共选 修课 ,扩大 民族 民 行 ,而 随着 五言 、七 言 诗体 的 发展 ,配 乐 填词 或 者据 词配 曲的音 间音 乐 的在 高层次人 才 中 的受众群 体 。
乐 形 式受 到 人 民大众 的喜 爱 。到 了宋代 ,音乐 形式 大 多利 用 隋唐 以来 出现 的 曲牌 音 乐进行 填 词 ,也 有一 部 分词 作 家 自己创 作 的词 调 ,称 为 “ 自度 曲” ,宋代 新 出现 的 民间 歌 曲形 式有 :小 唱 、唱 赚 、缠令 、缠达 等 。元 代 散 曲丰 富多彩 ,是 由于其 在 民 间 曲调 的 基 础 上发 展 而来 的 ,分 为 小令 与套 数两 类 ,诸 宫 调所 用 曲牌名 称 以及 连套 的 形式 ,与散 曲中的 套数 和 杂剧 曲牌 的 连接 形式 完全 相 同 。 明、清 时期 的民歌 小 曲继 承 了历代 的 民 间音 乐集 成 ,反 映 了 真实 的社 会 生活 与人 民情感 ,被大 量保 存 在歌 舞音 乐 、戏 曲、说 唱之 中 。 明、清 时 期 的戏 曲发 展迅 速 ,新 的戏 曲声腔 应运 而生 , 昆山腔 、海 盐腔 、余姚 腔 、弋 阳腔 成 为 了 “ 四大 声腔 ”。这 时期 的乐 器发 展 同样 不 容小 觑 ,有 琵 琶专 著 《 弦索 备考 》 、古 琴谱 集
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与传承
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与传承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多样音乐传统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拥有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
这种音乐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国民族音乐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民族音乐,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现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目前中国民族音乐传承的现状是多样的。
一方面,一些民族音乐已经被广泛传承并得到了一定的保护。
例如,传统的京剧、评剧和琵琶等音乐形式在全国范围内都有一定的传承和传统。
孔庙、地方戏曲团体、国家音乐学院等机构也开设了相关课程和专业,以培养年轻一代的音乐人才。
另一方面,一些少数民族音乐仍然面临着困境。
由于各地域和民族之间的差异,一些音乐形式在特定地区受限,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承和发展的机会。
例如,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只在小范围内流传,并且往往只在特定的场合演奏,缺少更广泛的传播和接触。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中国民族音乐传承的挑战。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年轻人更喜欢追求流行音乐而不是传统民族音乐。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会对民族音乐的传承产生影响。
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基础设施的欠发达,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变得更加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加大对民族音乐传承的支持。
他们可以提供资金支持,设立专门的机构和研究中心来推动传统音乐的保护和传承。
同时,学校应该在教育课程中增加对民族音乐的教育,让年轻一代对民族音乐有更深厚的了解和认同。
此外,我们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推广和传承民族音乐。
例如,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程序将传统音乐推广到全国乃至全球的观众。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传统音乐的影响力,还可以为音乐人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收入来源。
同时,合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可以搭建起音乐爱好者之间的交流和共享平台,进一步促进音乐传承。
最后,我们应该加强跨代传承,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音乐的热爱以及对传统音乐教育的重视。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及特点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及特点【摘要】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
从古至今,中国民族音乐一直在不断发展壮大,拥有浓厚的传统特点,如古老的旋律、传统的乐器等。
中国民族音乐也在现代社会中展现出新的面貌,融入了现代元素和国际影响,展现出多样性和跨界融合的特点。
在创新的历程中,中国民族音乐不仅保留了传统风格,还不断进行创新实践,开拓新的领域和形式。
中国民族音乐的未来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它将继续在世界音乐舞台上发光发亮,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深入探讨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博大精深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特点、传统、现代、多样性、跨界融合、创新历程、独特魅力、未来发展、世界音乐舞台、定义、重要性1. 引言1.1 中国民族音乐的定义中国民族音乐是指中国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音乐形式。
这些音乐作品包括了广泛而丰富的曲调、旋律、节奏与歌词,反映了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和感情。
中国民族音乐通常采用传统的乐器,如二胡、琵琶、笛子等,也包括了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如哈萨克族的马头琴、藏族的手鼓等。
中国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声音色彩和表现形式,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中国民族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中国民族音乐不仅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歌、舞曲等民间音乐形式,还包括了古典音乐、戏曲音乐等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中国民族音乐的形式和风格各异,充分展现了中国各民族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性中国民族音乐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内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性体现在其能够传承和传播中国民族文化。
通过歌曲、乐曲等形式,民族音乐传承着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历史故事,使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浅议我国民族音乐如何发展之我见
浅议我国民族音乐如何发展之我见中国民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中,就产生了原始的歌舞和歌曲,到殷周奴隶主统治的时代,音乐文化已经相当发达。
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音乐不断得到发展。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
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是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基本上由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四部分构成。
宫廷音乐:一部分是典制性音乐,如各类祭祀乐、凯歌乐、朝会乐等;另一部分是娱乐性音乐,如各种筵宴乐、行幸乐。
这两大部分音乐体现了宫廷贵族文化的两个侧面,一是皇权至上自我形象的塑造,二是贵族阶层的精神享乐。
文人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与词调音乐,它与书、绘画、诗词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文人文化,琴、棋、书、画,琴居首位。
古琴音乐追求的是超尘脱俗的意境天人合一的思想,“清、幽、淡、远”的浪漫色彩,这种音乐最符合封建社会的“中和”思想,成为古人修身养性,塑造人格的最好手段。
宗教音乐:一、体现了中国宗教信仰的多元化特点,佛教、道教、基督教、萨满教,在各自的文化基础上宗教音乐各有特征;二、外来的宗教带来的外来音乐和乐器不断与本土音乐的融和;三、较浓的民间风格,大量的宗教音乐以民间歌曲为基础加以改动使之仪式化、教仪化。
民间音乐:民间音乐分为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器乐,以综合艺术为主。
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民间音乐的体裁、形式、风格、内容,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
它的特点是:一、丰富性:中国土地辽阔,民族众多,民间民俗千姿百态,形成了品种繁多的民间音乐。
至今已收集到的民歌约有30万首左右,独奏、重奏、合奏乐曲不可胜数;民族乐器约200余种;中国的民族曲艺约200多个曲种;戏曲约有360多个剧种。
浅谈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与思考
浅谈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与思考
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
上看,中国是从民族音乐文化中繁荣发展的一个强大的大国。
近几年来,随着文化和技术的发展,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也在不断发展。
我国
已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民族音乐。
与西方音乐相比,我国民族音乐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
趣味,表达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多元文化特色。
民族音乐对
社会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必须从把重点移到保护、整合、传承和
发展民族音乐的关注点上来促进。
要利用技术进行保护,将传统民族
音乐和现代音乐相结合,体现出民族文化的特色。
其次,要加强对民
间艺术家的培养,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使民族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此外,全社会还应加强对推广民族音乐文化的宣传教育,普及民族文
化知识,努力建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机制。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在民族文化发展上下功夫,发挥我国民族音乐
文化深厚的传统价值,传承中华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传统,创造民族文化新形式,开辟民族文化新境界,努力推动民族文化的发
展和繁荣,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昌盛,为中华文化的复兴作出自己的
贡献。
关于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关于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传承民族音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的记忆与灵魂,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承中,人们对传统的认同和热爱,使得民族音乐得以传承并延续至今。
民族音乐传承也有助于推动民族文化的多元发展和文化交流。
通过传承民族音乐,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播自己的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针对民族音乐传承的方法,首先是口传和学院传统。
民族音乐的传统通常是通过一代代的音乐家口述和示范传承下来的。
这种传承方式能够保持音乐的纯粹性和原汁原味,并且有助于培养音乐家们的音乐感知和表现技巧。
学院传统是通过专业音乐学院和民族音乐教育机构进行的传承。
学院传统注重理论知识和技术的学习,有利于音乐家们的专业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现代科技的应用也为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比如音乐录制、网络传播等,能够让更多的人听到和学习民族音乐。
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现代化的冲击。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快节奏的生活使得民族音乐的欣赏和传承受到了冲击。
其次是年轻一代的缺乏兴趣和参与。
现代音乐的多样性和娱乐产业的繁荣,使得年轻人对传统音乐的兴趣相对较低。
加之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大、时间紧,很多人难以抽出时间学习和传承民族音乐。
最后是地方音乐的保护和发展问题。
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各异,但很多地方音乐传统却受到了侵蚀和边缘化,需要更多的保护和发展支持。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推动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首先是加强相关教育和宣传。
通过提供更多的音乐教育机会和资源,激发年轻人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上民族音乐,增加人们对民族音乐的关注度。
其次是注重创作和创新。
保持音乐的传统特色,同时也要注重创作和创新,融入现代元素,使得音乐更具现代感和时代性。
还可以通过举办音乐比赛、音乐节等活动,为年轻音乐人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之我见
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发展起来的,它以其独特的音乐及韵味受到人们的喜爱。
然而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及西方文化潮流的冲击,使我国民族器乐音乐在发展道路上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人们更多的欣赏流行音乐以及西方的交响乐,民族音乐似乎已经成为了老一辈人的一个美好的童年记忆。
这种时候一个新的民族音乐表演形式出现了,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元素,一出现就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就是新民乐,民族音乐又重新回到了艺术文化的风口浪尖上。
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并不在于创作时音的先后,而是在于其表现形式及风格特征。
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渔舟唱晚》虽是近代音乐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属中华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传统音乐。
传统文化,我们是一定要保留的,尤其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它的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遗产中也是重要的篇章,传统文化的保留与传承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这种保存不是封闭性的,绝对排斥任何改变,所追求的是原封不动的传统样式,其传承方式、内容等全部均严格地按“求真禁变”的方针进行。
虽然这种方式用于传统艺术成品的保存尤为重要,但是,这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发展封锁了道路。
在其他文化领域都在寻求发展的同时,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却还是按部就班地在发展,不接受外来文化,不寻求任何改变,认为一旦接受了外来文化就不再是中国传统音乐了,况且中国文化底蕴如此深厚,根本就不
需要改变,这就好像清朝末年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一样,看到的只是自己如何的强大,却不知外面的世界根本不如自己想象中的不堪。
以“女子十二乐坊”为代表的新民乐就是在寻求这样一种改变,在传统民族音乐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中国音乐学院的杨曙光老师曾经在他发表的一篇文章上说“许多戏曲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正是他们能够在前人留下的旧形式上走出了自己的路。
他们为京剧艺术形式注入了新鲜血液,但还让他姓‘京’,即仍保留京剧的整体风味”。
是的,无论新民乐的外形如何包装,内容有多么华丽,它仍旧是中国民族音乐。
不要担心文化遗失,因为是从继承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
女子十二乐坊就是摒弃了传统器乐演奏时的形式由坐姿改为站立,但这并不影响民族乐器本身发出的乐音,反而更增加了表演的可看性,加入流行元素也弥补了中国民族乐器和声效果不完善的弱点,在演奏传统民族器乐的同时,也把中国传统音乐介绍给了全世界。
新民乐作为一种新的民乐演奏形式,在它诞生、发展的初期遇到各种各样的非议、批评甚至不理智的声音可以说是必然的。
也许,这些反面的声音的出现对还处在“襁褓”中的“新民乐”来说并不是坏事,至少,它可以提醒“新民乐”要认清自己,面对火爆的市场反应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新民乐”要想真正闯出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一方面要深入民间,汲取传统民乐的精华,深入研究传统民乐的特性;另一方面,要真正消化吸收西方现代音乐文化中的精髓,在音乐商品市场中,在成功的市场机制运作下,将两者很融洽地结合起
来。
“新民乐”绝对不应该丧失民乐本来的味道,绝对不是民乐独奏再加上流行的伴奏,它其实更像是一种应时而动的现象,之所以以“新”冠名,是因为人们注意到了它的成长势头。
“新民乐”的中心仍是民乐,而所谓的“新”应该是建立在对中国文化及中国音乐有着深厚理解的基础上。
作为走向国际化的新民乐惟有坚持不断创新、不断交流、不断融合的路子,才能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和时间的检验。
我个人认为,新民乐的出现,带动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也让中国传统音乐重新回到了文化的主流。
尤其是“女子十二乐坊”的出现,为民族器乐音乐的市场带来了生机,她的成功也让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新民乐的发展。
而且她在国际上取得的成功也大大地提高了中国民族器乐音乐的自身魅力。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学习中国民族乐器,这是对中国民族器乐音乐发展的一个推动。
新民乐是一种政府也支持,老百姓也喜欢,音乐家也爱玩的音乐,肯定是要大发展的。
而新民乐运动势必将拉开我国各族人民音乐进步的序幕,将为中国音乐走向世界奠定基础,将为世界音乐文化的交流展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