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教学案例
解决难题的教案:让学生不再害怕困难
概述难题是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时常面临的问题。
但如何应对难题却是一个让很多人头疼的问题。
尤其是在教育中,如何让学生在面临难题时不再感到害怕呢?本教案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解决难题:1. 学会正确的心态2. 建立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自信心4. 发挥团队合作优势5. 收获成就感一、学会正确的心态我们要告诉学生,每个人都会遇到难题,没有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
我们要教育学生正确的心态,即面对困难不要觉得自己不行,而是要相信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要告诉学生,解决问题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
不能因为一时无法解决问题而灰心丧气,更不能轻易放弃。
只要持续努力,一定会取得进展。
我们要教育学生,不要把失败看做是一种羞辱,而应该把它看做是一个经验。
只有通过失败,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式,从而更接近成功。
二、建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校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参与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活动,比如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比赛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可以给学生一些有趣的难题,让他们思考并解决。
这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到快乐,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培养自信心一个人只有自信,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1. 肯定学生的优点和努力,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 鼓励学生尝试新的事物,让他们有机会去挑战自己。
3. 指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失败,让他们从中吸取经验,不再害怕失败。
四、发挥团队合作优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团队合作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优势。
我们要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积极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并与他人合作。
在学校中,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比如,学生可以共同组织一场文艺晚会,或者一起进行一项社会实践活动。
五、收获成就感当学生成功解决一个难题时,会产生莫大的成就感。
我们要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及时记录自己的进展,并及时给予肯定。
小学语文课堂突破重难点策略略谈
小学语文课堂突破重难点策略略谈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阵地。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水平和语言水平的限制,语文课堂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重难点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一直是语文教师们探讨的话题。
一、针对重难点问题的策略探讨1. 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重难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
通过观察,教师可以找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确定重难点的范围和内容。
在确定了重难点问题之后,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针和策略,帮助学生克服重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2. 创设情境,增强学习兴趣语文课堂的重难点问题往往是由于学生对语文学习内容的兴趣不足而造成的。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教学《草房子》这篇文章时,可以布置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亲身体验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增强学习兴趣,从而突破“不理解文章情节”的重难点问题。
3.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生字词的认读时,可以通过分组比赛、字词拼图等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从而克服学生对字词认读的阻碍;在教学诗歌鉴赏时,可以通过音乐、舞蹈等形式,增强学生对诗歌情感的共鸣,提高学习效果。
4. 做好个性化辅导,破解学习难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个性化辅导,破解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问题。
针对学生在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等方面的困难,教师可以通过单独辅导、小组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二、案例分析:突破重难点的有效策略小学语文课堂中,常见的重难点问题主要包括词语理解困难、阅读理解能力差、语法运用困难等。
下面以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实际教学案例来分析突破重难点的有效策略。
创新,让科学实验教学更精彩——利用自制教具突破实验教学重难点案例
创新,让科学实验教学更精彩——利用自制教具突破实验教学重难点案例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竞争异常激烈而残酷,创新已成了一个十分流行的名词。
因循守旧,重复前人的工作(无论是低水准复制,还是高水准重复),都是无法创新的。
不能争朝夕,捷足先登,就会坐失良机,居人之后,成果的优先权就会失之交臂,胜券旁落。
小学科学以其独特的内容和形式,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
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科学教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具是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手段,但在实验教学中仅靠现成的实验仪器是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的。
因此改进教学方法,就地取材,创造性地构思制造更加科学的、具体的、形象化自制教具往往比原有的更易于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
案例1: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小车的运动》中“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教学。
我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经验思考:汽车的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说“和汽车引擎(拉力大小)有关”、“和路面好坏有关”、“和载重有关”、“和坡度有关”。
然后,提出疑问:我们如何来验证小车的运动快慢与这些因素有关呢?学生异口同声的说:“实验”。
最后,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实例进行实验,在桌面上确定起点和终点,线绳一端绑在小车上,线绳另一端绑着勾码,通过改变勾码的数量,由勾码重力产生的拉力让小车运动起来,通过计算小车行驶完全程所用的平均时间,然后分析比较实验数据得出“直线运动的小车的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但是,在分组实验时,学生不时的发出“又跑歪了,又跑歪了”、“ 哎呀,翻车啦”的声音。
于是,我不失时机的问:“有什么办法能克服刚才同学们出现的失误呢?”各组同学都积极讨论,有一个喜欢玩四驱车的同学提出可以像四驱车那样做成轨道,那样小车既不会跑偏,又不会翻车。
同学们纷纷表示赞同,我当即对这名同学的想法作出了肯定,并鼓励学生继续讨论,同时,我也加入到学生的讨论当中。
数学学科教学中常遇到的难点及其突破措施
数学学科教学中常遇到的难点及其突破措施数学学科教学中常遇到的难点及其突破措施2023年,数学学科依然是中小学各年级都必修的科目,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数学学习常常会遇到一些难点,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数学学科教学中常遇到的难点,以及针对这些难点的突破措施。
一、对数学基础不扎实数学学科教学中最让教师头疼的问题就是基础不扎实。
在中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基础数学知识是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基础,如果学生的数学基础不牢固,那么数学学习上会遇到很多困难。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教师可以采用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比如口头讲解、PPT教学、动态展示等方式,这些方法可以让学生更易于理解数学知识点,同时注重学生的基础操作能力的培养。
二、数学思维难度较高数学学科常常被人们认为是比较抽象和理论性的学科,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是,许多学生缺乏数学思维能力,这就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进度。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学例题,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示解题的方式和思路,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举一反三和创新性的教育数学学科是具有独立逻辑体系的学科,难点也在于如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接受尝试新方法的挑战,以及如何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问题的能力。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和创新思维能力。
首先,在教育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尝试新的解题方法和思路的挑战。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新颖的例题,引导学生创新地思考解题思路。
其次,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做一些科研性研究,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四、数学与生活难以融合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觉得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难以融合。
这就会导致学生缺乏兴趣,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我们生活的世界》解决重维点教学设计
《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重点解决案例(小学科学2年级上册)突破重难点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往往我们为如何解决重难点而绞尽脑汁,然而效果并不理想。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每位教师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
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在教学中以旧知识为铺垫,通过实际操作,突破了重难点。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问题只要通过实践操作就能迎刃而解。
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结构作为出发点,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学中多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领会知识,突破重难点。
例如,小学科学2年级上学期《我们生活的世界》授课时,为了解决教学重难点,如下设计了教学过程。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探索物品分类的标准,把周围物品分类。
2.教学难点: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感受世界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出示《我们生活的世界》课题,导言:我们生活的世界绚丽多彩,物质丰富,今天这节课,我们从身边的物质出发来认识了解周围的世界。
2.新授:请同学们说一说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物品,思考一下,哪些是来自大自然的,哪些是来自人工制造出来的?3.教师组织学生识别实物图片。
二、讨论分类的标准1. 播放“自然视觉生活景观”剪辑视频和“创造工厂人工智能”剪辑视频2.引入科学词汇自然世界人工世界沙石木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纸……3.教师分别对这些科学词汇进行讲解及举例说明。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习。
三、给物品分类1.教师组织学生对物品按材料类别分类。
2.出示活动手册样本,先填写分类标准,再逐一出示物品图片,让学生深入理解物品分类标准。
3.布置学生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去分类,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四、研讨交流和总结1.我们把物品按材料类别分成了哪几类?(师生共同探讨研究)2.每一种材料有什么特点?(师生共同完成班级记录表)当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
只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研究教材、了解学情、摸索教法、精心设计教学案例,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之中。
优秀教案重难点突破怎么写
优秀教案重难点突破怎么写教案标题:优秀教案重难点突破的撰写方法引言:编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教案中,突破重难点是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
本文将重点介绍如何撰写一份优秀教案,以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分析教学内容1. 了解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重点内容。
2. 确定重点与难点:分析教材和课程标准,确定学生容易出现困难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二、设计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引入新颖的教学资源、真实的案例或趣味性的活动,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
2. 创设情境:通过情境化的教学设计,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具体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
3. 提供示范:通过示范、模仿和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重点内容,解决难点问题。
4. 引导思考:通过提问、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5. 多元评价:设计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教学步骤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教学内容,提前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和经验。
2. 基础知识讲解:对于重点知识点,采用清晰简明的语言进行讲解,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3. 难点解析:对于难点知识点,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系列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于重难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拓展延伸: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一些拓展性的学习任务,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四、教学资源准备1. 教具准备: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准备相应的教具、实物或多媒体资源,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2. 课件设计:制作清晰、简洁的课件,突出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辅助材料选择: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辅助材料,如练习册、参考书籍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五、教学反思与调整1. 教学反思: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找出不足之处。
高中物理难点突破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难点突破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 突破学生对于物理难点的困惑和难以理解的问题;
2. 引导学生建立起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围绕以下物理难点展开教学:
1. 牛顿力学中的惯性力和离心力;
2. 光学中的光的折射和反射;
3. 热学中的热传导、热膨胀和比热容等内容。
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通过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或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
兴趣。
2. 理论讲解:通过示意图、实验演示等方式讲解相关物理知识点,重点突出难点和易错点。
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4. 实践操作:设计实验或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物理竞赛或科技创新活动,拓展知识面和提高学习兴趣。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易错点,引导学生反思和提升。
教学评估:
1. 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或自主学习任务,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测验评价:定期进行小测验或期中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物理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
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和手段,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
学习方式和帮助。
如何冲破教学重难点
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列东中学所谓教学重点,即是“在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的特定层次中占相对重要的前提判断”,也就是“在整个知识体系或课题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内容。
”如果某知识点是某知识单元的核心或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即可确定它是教学重点。
所谓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上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某些关节点”,也就是“学生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或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在讲课时必须做到: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帮助学生理清头绪,从而有效地学习教材。
下面就突出重点,讲清难点,谈谈我自己的看法:一、如何突出重点?1.设计动手操作活动突出重点。
学生对自己亲自动手做的活动印象会格外深刻,动手有利于加深对学生对重点问题的记忆。
例如,填表、收集资料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重点知识。
2.板书突出法。
一般说来,写在黑板上的都是重要的。
根据教学重点来设计板书,能让人一目了然。
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根据板书学会记笔记,或利用板书小结本课重点,都可以让学生加深记忆。
3.练习法。
练习是增强对知识点理解、掌握的一种主要方法,做练习最关键的是讲究选题的针对性,不然,不但不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选题很重要,应带着问题去找习题、编习题。
只要从每一个练习中得到一点收获,一点启发,对初学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促进,一个鼓舞,对培养兴趣,打好基础有很好的作用。
有时几个练习能全面反映某一知识点,我们要善于寻找分析、归纳,从而对知识点有个全面深入的理解。
如果学生对某一方面理解不正确,我们就专门找这样的习题练,如果认识不全面,就要从多方面找习题练。
选题不要运算太复杂,综合性太强,否则会影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针对性的练习是一个专用武器,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攻克重点。
二、如何讲清难点?难点有两种情况:一是教材本身内容的难度大;二是由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决定的难点。
平均数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案
《平均数》教学重难点突破案例在统计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整体之间的差别,可见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让学生学习平均数的知识,并不仅仅是为了掌握求平均数的技能,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及对生活的作用更显重要。
第一步: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情境,以学生身边的问题引发新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对平均数的需求。
营造学习新知识的氛围,引入平均数。
第二步:在学生产生了对平均数的需求之后,出示自学指导1,让学生独立地想一想,该如何求四个人收集的瓶子的平均数,可以在纸上写一写、算一算,在求平均数的活动中,探索算法,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在这里有两种方法,移多补少和先合再分。
让学生体会求平均数一般用先合再分的方法。
第三步:加深理解,形成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师出示生活中学生上体育课投篮的例子,让学生感觉平均数和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并会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第四步:出示自学指导二,在学生体会了对平均数的方法后,就让学生独立地想一想,以上过程我觉得应该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相结合,清晰地过程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真正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以及平均数的比较功能。
在求平均数的活动中,探索算法,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谈话交流明晰平均数的概念。
老师启发学生最后的平均个数是代表每个人的分数吗?平均个数和其中一名学生的投中的个数同样时,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从而使学生一次感悟到平均数所代表的涵义。
在此基础上,教师顺时引出这个平均数就是这几个同学投篮的平均个数,即平均数的概念。
在小结了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之后,让同学对两个队的平均数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其中一个班级的总体水平高一些,使学生意识到平均数可以比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
第五步: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目的还是为了应用于生活。
教师出示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觉平均数和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并会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幼儿园难点突破者:教学难点应对案例探究
幼儿园难点突破者:教学难点应对案例探究1. 介绍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教学难点。
如何有效地突破这些难点,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是每个教师都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通过探究教学难点应对案例,共享一些幼儿园教学难点的突破经验,帮助教师更好地解决教学难题。
2. 针对特定难点的应对策略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可能会遇到一些特定的教学难点,比如幼儿对于某些概念的理解困难,或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等。
针对这些特定的难点,教师可以采取多种策略进行应对。
2.1 利用教具和游戏针对幼儿对于某些概念理解困难的情况,教师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具和游戏来引导幼儿学习。
在教授数学概念时,可以利用小玩具或者算盘等教具让幼儿进行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概念的理解。
2.2 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知识。
在教授自然科学知识时,可以利用实验或者观察的方式,让幼儿参与其中,从而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综合应对策略除了针对特定难点采取特定的应对策略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策略,帮助幼儿突破教学难点。
3.1 激发兴趣幼儿的学习兴趣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3.2 引导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的方式,帮助幼儿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启发式的提问,激发幼儿的思维,引导他们自主探究,从而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
4. 个人观点针对幼儿园教学难点的突破,我认为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
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积累应对教学难点的经验,从而更好地指导幼儿学习。
总结通过本文的探究,我们了解了针对幼儿园教学难点的突破策略,包括针对特定难点的应对策略和综合应对策略。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策略,帮助幼儿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保持对幼儿的热爱与耐心,相信每一个教师都可以成为幼儿教学的难点突破者。
重点的教学重难点与突破点
重点的教学重难点与突破点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挑战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重点的教学重难点,这些重难点往往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困惑的地方。
本文旨在探讨重点的教学重难点以及突破这些难点的有效方法。
一、教学重难点的特点在教学中,重难点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抽象性和概念性:重难点往往涉及到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对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
2. 逻辑性和复杂性:重难点往往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和复杂性,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3. 关键性和先导性:重难点通常是学习的关键所在,对后续的学习内容起到了先导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的应对策略面对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来帮助学生突破困难。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策略:1. 梳理知识结构:教师可以通过梳理知识结构,将重难点与其他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知识体系。
2. 引导思考与探究: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难点。
3. 提供实例和案例分析: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相关的实例和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理论。
4. 设置合适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5. 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运用: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理解效果。
6. 反馈与巩固: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不足,巩固已经掌握的知识,为学习的深入提供支持。
三、教学重难点与突破点实例以数学教学为例,我们来看看一些常见的教学重难点与突破点。
1. 代数方程的解法:代数方程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解法常常是一个难点。
针对这个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实例演绎、图像化解法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掌握方程的解法思路。
2. 数列的概念和性质:数列作为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数学对象,往往涉及到概念的理解和性质的把握。
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与突破
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与突破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常常会面临诸多难点。
如何有效地突破这些难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和探索的问题。
一、数学教学中的难点1、抽象概念的理解数学中存在许多抽象的概念,如函数、极限、导数等。
这些概念往往难以通过直观的方式呈现,学生在理解时容易感到困惑。
例如,函数的概念对于初学者来说就比较抽象,他们可能难以理解函数中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2、复杂的计算和推理数学中的计算和推理过程有时非常复杂,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代数运算中,多项式的乘法、除法以及因式分解等运算规则繁多,学生容易出错;在几何证明中,需要学生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严密的推理得出结论,这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3、知识的综合应用数学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在实际问题中,往往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来解决问题。
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对单个知识点掌握较好,但在综合应用时却不知所措的情况。
4、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都有所不同,这导致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会遇到不同的困难。
有些学生可能对数学缺乏兴趣和信心,从而影响学习效果;有些学生可能基础薄弱,在新知识的学习中感到吃力。
二、突破数学教学难点的策略1、直观教学法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可以采用直观教学法,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的事物,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在讲解函数概念时,可以通过绘制函数图像、列举生活中的函数实例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2、化繁为简对于复杂的计算和推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问题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步骤,逐步解决。
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运算技巧和推理方法的训练,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例如,在教授多项式的乘法时,可以先让学生掌握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方法,再逐步过渡到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教学案例:巧用微视频 突破重难点
「教学案例」巧用微视频突破重难点〔背景〕:对于六年级世界地理第二学期3.3世界气候类型—《热带气候类型》这节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用一课时的时间介绍四种热带气候类型的地理分布、气候特征、植被和代表性动物等情况。
由于学生对世界气候类型缺乏实际的生活体验,再加上理论性较高,常用的教学手段很容易使教学陷入枯燥和空洞。
上完第一节课,给我的感觉整个教学过程沉闷,学生思维也没有得到固化,学生或许能够机械的将一些知识点记忆下来,但并没有产生一个形象的、立体的感知。
尽管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融合了大量的景观图,文字材料,并且自以为已经很精心设计了各个层次梯度的提问,但遗憾的是,除了一些机械的记忆,学生并没有很好地激发思维,提高运用新知进行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
所以在接下来其他班级的教学中,我反思如何来突破教学上的重难点。
恰逢我们学校本学年大力倡导微课微视频的制作,以促进新技术条件下教育教学的改革,给了我全新的思路。
以下是我针对本节课的一些具体做法:案例一〔微视频导入破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对各种热带气候类型分布地区的描述及其特征的概述”。
针对预备班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网上下载了三段视频《阿拉丁》、《狮子王》、《丛林之王》,这三部动画电影对学生来说特别熟悉。
我用视屏软件Camtasia_Studio7.0剪辑了三段最具有代表的画面,每一段视频时间控制在一分钟以内,然后把三小段视频再合成为一个微视频,并且在视频开头提出观看的要求:“下面动画电影各反映了哪种热带气候类型?”并且让学生注意每一种热带气候类型的自然景观、代表性的动、植物。
第一次尝试也不知道效果如何,但我注意观察学生观看的反应,连平时最调皮的学生也看得津津有味。
三分钟不到的微视频很快就结束了,我能明显感觉到学生的意犹未尽。
趁热打铁,我重新抛出了视频开头的问题,出乎我的预料,学生积极响应,争先恐后回答:“阿拉丁——反映的是热带沙漠气候”,“狮子王——反映的是热带稀树草原气候”,“丛林之王——反映的是热带雨林气候”……师问:“那么每一种热带气候类型自然景观又是如何的?”学生:“热带沙漠气候非常干旱,植被稀少,典型动物有骆驼”“热带稀树草原气候植被以热带草原为主,动物有非洲象、斑马、狮子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支架”式难点突破法例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支架”式难点突破法例谈随着教学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阅读教学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一个领域。
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是遇到各种各样的难点,比如理解能力不足、阅读速度慢、词汇困难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找到一种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突破阅读难点的方法。
本文将从“支架”式教学的角度,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难点突破法。
一、“支架”式教学概述“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学习水平为基础,通过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支架”式教学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引导他们突破阅读难点,提高阅读能力。
二、阅读教学中的难点分析在小学阶段,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经常遇到多种难点,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差、词汇量不足、理解能力弱等。
这些难点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难以理解生僻词汇的含义,无法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导致阅读效果不佳。
对于这些难点,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通过“支架”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克服困难,提高阅读能力。
三、“支架”式难点突破法例谈1.词汇帮助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生词,特别是生僻词。
这些生词如果不理解,会严重影响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和阅读效果。
我们可以通过“支架”式教学,引导学生突破词汇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生词的释义和例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词的意思,逐步提高词汇量。
2.语境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理解困难,无法准确把握文章的含义。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支架”式教学,利用文章中的语境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
在遇到难以理解的句子时,我们可以逐步解析句子中的关键词,并结合语境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巧用竞争机制突破难点进行教学的案例与反思
巧用竞争机制突破难点进行教学的案例与反思【案例】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几何类型题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综合性的题目,如何让学生更高效更乐于掌握这类问题,我在教学中尝试着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运用竞争机制来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动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首先建立公平竞争平台——学习小组。
只有让各个小组的基础、能力平等,才能够展开公平的竞争,并保持小组内的团结协作,才能让小组具有战斗力和学习的积极性。
在班主任配合下,先确定责任心强,成绩优秀的同学担任组长。
在组员的选择和搭配上,采取双向选择的方法,即让组长选组员,同样,组员也可以选组长,然后由老师根据他们的自身能力、性格特点、学习基础等综合因素进行一下协调,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根据每个小组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作态度、问题的解决、思考深度等上课的表现,给小组打分,并每节都公布小组的成绩,每周评出4个优胜小组。
在开放课堂中,我也曾和许多老师们一样遇到过这样的困惑,就是学生讲解的时候,刚开始所有的学生兴致都很高,效果也相当不错。
但过一段时间后,学生的新鲜感消退,再由学生在黑板前讲解展示时,有自觉性不是很好的同学就开始开小差,效率开始下降。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也进行了很多的尝试,最后觉得还是由学生自主管理自主评价,引入竞争机制效果最好。
当一个小组讲解展示时,其他小组都是评委,教师可以任意点一个小组对讲解的同学进行评价,评价要公正客观,既要提出优点,又要指出存在的问题,每次讲题满分10分,评价的同学打出具体分数,并说明扣分的理由。
如果其他小组认为评价的同学有问题,再对评价的同学进行评价,如此三番,面对的问题会透彻的掌握。
我们班是九个学习小组,每个组6人。
在这九个组中,按学习基础、自身能力,又分1-6号同学。
各组同号的同学,基础能力基本相当,为公平竞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初二的学生正处于好胜心极强的年龄,激起他们的学习斗志就会在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完《平行四边形》以后,涉及到与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的矩形、菱形、正方形等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应用,以往的学生都有畏难情绪,同事们普遍反应难度较大,如果按照正常的学习方法,学生不易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教学案例
每节课我们都要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并进行有效的挖掘与延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中难以理解接受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突破。
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根据学生实际,突破难点。
本文提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并尝试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实践策略。
我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就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谈一些体悟:
一、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
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
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
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
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本课的知识点有:(1)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步骤解决问题;(2)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3)学会检验,掌握检验的方法;
(4)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5)理解用“替换”策略解决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问题的同和异;(6)感受“替换”策略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梳理这些知识点
后,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二是让学生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是由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
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同化。
当新知识不能同化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要改造数学认知结构,使新知识能适应这种结构的过程是顺应。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分析,通过同化掌握的知识点是教学重点,通过顺应掌握的知识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同化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也是学习难点,顺应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不一定是学习难点。
总之,要根据学生实际,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确定好难点。
仍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替换”是一种应用于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看,掌握这一解题策略的过程是顺应的过程。
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教学难点,即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
除此以外,这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难点是在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相差关系的问题时,要找准总数与份数的对应数量,理解总数的变化。
3.把握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区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教材,我们认为教学重点指的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
要地位或发挥突出作用的内容”。
因此,教学重点是基于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而客观存在的。
分析学生的认知结构,我们知道教材上的重要知识点是要学生通过同化或顺应去实现的,在同化或顺应的过程中出现教学难点。
由于难点与重点形成的依据不同,所以有的内容是重点又是难点,有的内容是重点但不一定形成难点,还有的内容是难点但不一定是重点。
教学中,还需要教师在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区分好教学重点和难点。
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为例,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通过画图和列表的方法,学会用假设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解决问题。
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列表假设的方法蕴含了变元思想,比画图假设的方法更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因此可直接给出表格,让学生看懂表格后,再填表解决问题。
最后通过比较,找出两种方法的共同点,从本质上理解假设策略。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几条主要策略
1.把握好重点和难点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前提。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要想在教学中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首先是深钻教材,从知识结构上,抓住各章节和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其次是备足学生,根据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并考虑到不同学生认知结构的差异,把握好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前的精心准备、准确定位,就为教学时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2.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条件。
小学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
数学教学就是要借助于数学的逻辑结构,引导
学生由旧人新,组织积极的迁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认识简单与复杂问题的联系,不断完善认知结构。
因此,新知识的形成都有其固定的知识生长点,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们可依据以下3点找准知识生长点:(1)有的新知识与某些旧知识属同类或相似,要突出“共同点”,进而突破重、难点;(2)有的新知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旧知识组合而成,要突出“连接点”,进而突破重、难点;(3)有的新知识由某旧知识发展而来的,要突出“演变点”,进而突破重、难点。
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虽然每个策略都有其适用的题目,但是在形成新策略的过程中要综合应用已有的策略,如学习替换与假设策略时要用到画图、列表等策略,且综合法与分析法贯穿始终。
所以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数学认知结构改造的过程,要突出“演变点”,进而突破重、难点。
3.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认真阅读这段话,可以知道:根据学生实际,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
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合适的教学方式是独立思考——尝试解题——合作交流——比较归纳——反思小结——形成体验。
这样的
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在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感悟解题策略,形成解题策略,体会策略价值,自觉应用策略解决问题,真正做到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4.积累基本的数学经验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
学生经历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有条理地列举;教学例2要引导学生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要不重复、不遗漏地进行思考,感受用列表、打“?”法列举的简洁、有序;教学例3要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进一步感受列举策略的特点。
教学每道例题,都要引导学生回顾和反思,积累数学经验,树立主动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
5.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保障: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因此,在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化动为静,化隐为显,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并通过与传统技术的联合与互补,有效促进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如:教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假设”时,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画图直观演示用替换和假设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会用这两种策略分析数量关系,保证了重难点的顺利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