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次贷危机探讨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衍生金融衍生工具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衍生金融衍生工具姓名:蒋亚函学院:国际学院专业:财务管理学号:20161290013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通货膨胀和竞争越来越强的金融市场,促使了金融市场在不断地突破和创新,人们在证券等原生性金融工具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和探索,于是,期货、期权、远期合约等金融衍生工具便油然而生,逐步被应用于金融市场的交易之中。
然而,开法过快的金融衍生工具由于缺乏合理的管控和投机者的滥用,使其缺点也暴露在人民面前。
2007年,美国爆发次级贷款危机,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的一次金融风暴,让人们至今对那一场影响金融界的危机记忆犹新。
本来,次级贷款市场在整个金融市场中的份额其实并不大,也并与能真正的撼动整个金融市场的体系;其实,对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和世界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金融衍生工具是其传导和夸大化的一个根本原因之一,金融衍生工具在这次次贷危机中的影响不容忽视,我们透过次贷危机,进一步分析金融衍生工具在金融市场上的利与弊。
一、何为次贷危机(一)定义次贷,即“次级贷款”,次贷危机,即因为“次级贷款”而引发的金融问题。
美国次贷危机,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
贷款在现代金融市场,尤其是美国,是十分正常的现象,而每个人的信用额度、贷款评级是不同的,因此不同人群的获得贷款能力是不同的。
一些收入较低、信用评级较低的人们想要买房,但他们无法获得优良的银行贷款,所以他们只有寻求次级贷款,这些人被称为“次级贷款者”。
次级贷款本身是一个高风险但又具备高收益的行业,它是由一些贷款机构向这些信用额度不高的“次级贷款者”提供贷款。
如果和传统意义上的银行抵押贷款相比较的话,次级贷款的借款人信用等级都不高,即借款的要求不高,但利率却远高于一般的贷款。
因此哪些收入较低,信用额度不高的人群在无法获得银行贷款的时候就会寻求次级抵押贷款来购房。
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常常以按揭贷款的形式出现,其市场通常通过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还款,由于美国房地产1980以来的持续繁荣,次级贷款逐渐受到人们的接纳,次贷市场得以迅速发展。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启示美国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它是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急剧动荡引发的风暴。
这一风暴迅速席卷全球,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美国次贷市场法律制度上存在着许多缺陷,如金融监管机构的不统一性、信用评级机构的倾向性、结构性信贷工具的不透明性、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不完整性等问题。
此此金融危机必将引起全球金融监管机构的重现审视:以前的法律制度的缺陷在哪里?怎样处理金融安全和效率两者的关系?一、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背景所谓的次贷,即次级抵押贷款(Sub-prime Mortgage),指贷款机构(主要是银行)向信用记录较差的客户发放的贷款。
在本次危机中,特指次级房屋抵押贷款。
在美国的信用体系下,无信用记录的或者信用记录较差的客户一般很难从正常的渠道贷款,他们只能从次级贷款市场寻求贷款。
前几年,美国楼市火热的时候,很多银行或按揭公司为扩张业务,获得更高的报酬,纷纷介入房贷业务[1] 由于该种贷款的信用级别的要求低于普通优惠贷款,其利息比较高,因此其内在的风险也就相应高于普通贷款。
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不仅使美国的经济遭受重创,而且也是许多低收入人群无家可归,于是“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拥有一个家”,称为美国住房政策的基本目标,并写进了1949年通过的《住房法案》的序言中[2] 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美国联邦和州政府不仅通过公共住房信贷、税收减免等政策鼓励人们购房,通过公共住房、住房券等政策让中低收入人群能够租得起房子,甚至还通过合作建房和公有住房等途径来解决国民的住房问题。
[3] 在进入21世纪以后,美国政府调整了住房政策,由以往的售、租、合作和共有住房等多种措施并举转向以售为主。
这一时期,美国的住宅商品化的程度很高,私人拥有住宅约占98.5%。
自美国的网络经济的泡沫破灭和“9.11”事件后,为刺激经济增长,防止经济衰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不断地降息,使联邦的基金利率降到了1%,同时鼓励中低收入者买房。
《2024年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范文

《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篇一一、引言次贷危机,即次级房贷危机,是近十年来全球金融领域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
它不仅影响了全球的金融市场,也对各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以期为我国的金融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次贷危机的根源次贷危机的根源主要源于美国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双重泡沫。
首先,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产生与政策推动和金融机构的过度投资密不可分。
美国政府推出的宽松信贷政策以及金融杠杆的运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得以进入房地产市场,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然而,这种繁荣并非基于真实的经济需求,而是基于金融杠杆和投机行为。
其次,金融机构的过度创新和风险控制不足也是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
以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和抵押贷款衍生产品为代表的金融创新,虽然提高了资本的流动性和利用效率,但同时也加大了市场的风险。
金融机构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对风险的把控和识别变得更为宽松,导致了大量的次级贷款和问题贷款的产生。
三、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主要通过金融市场、银行系统和全球资本流动实现。
首先,美国金融市场的波动会影响全球金融市场。
由于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美国金融市场的波动会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
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对金融市场失去信心,大量资金撤离市场,导致金融市场出现严重的流动性危机。
其次,银行系统的风险传导。
由于金融机构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赖,一家金融机构的风险会迅速传导到其他金融机构。
在次贷危机中,问题贷款的出现导致银行的资产质量下降,资本充足率下降,进而影响到银行的正常运营和信贷投放能力。
最后,全球资本流动的推动。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资本的流动越来越频繁。
次贷危机爆发后,资本为了寻求更高的收益而流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导致全球经济的波动和不稳定。
四、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分析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金融市场、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三个方面。
次贷危机的演变金融衍生品的泛滥与风险传导

次贷危机的演变金融衍生品的泛滥与风险传导次贷危机是全球金融市场上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危机。
它起源于美国次贷市场的崩溃,演变成全球金融体系的一系列危机事件。
而金融衍生品的泛滥与风险传导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次贷危机的演变和金融衍生品的泛滥与风险传导展开论述。
1. 次贷危机的起因与演变次贷危机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低利率政策促使大量人群投资购房,房地产市场迅速上涨。
为了满足需求,银行开始大规模发放次贷,即给信用等级较低的借款人提供贷款服务。
然而,这些次贷往往存在较高的违约风险。
随着时间推移,美国次贷市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房贷证券化体系。
银行将次贷打包出售给投资者,以此转移风险。
这些打包成的证券被称为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
但是,这些MBS的真实价值和风险往往难以准确评估。
2007年,美国房地产市场发生明显下滑,大量房贷违约。
这导致MBS的价值迅速下降,市场陷入恐慌。
金融机构开始出现流动性危机,互不信任,无法为自己的资产找到市场。
次贷危机的演变不仅仅局限于美国国内。
由于全球化的金融市场的存在,次贷危机迅速蔓延到全球。
其他国家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也遭受了重大损失。
次贷危机改变了全球金融格局,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2. 金融衍生品的泛滥金融衍生品是次贷危机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金融衍生品是一种衍生自其他金融资产或基础指标的金融工具,其中包括期货合约、期权、掉期合约等等。
它们的出现为金融市场提供了风险管理和套利机会,但也带来了泛滥和风险传导的问题。
次贷危机之前,金融衍生品市场快速膨胀,交易量和规模不断增长。
这是因为金融衍生品具有高杠杆和灵活性的特点,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和机构。
然而,这种泛滥的发展也意味着更大的风险暴露。
在次贷危机爆发之际,金融衍生品的泛滥成为了危机的一个加剧因素。
许多金融机构持有大量衍生品,而这些衍生品的价值往往难以准确评估。
当次贷市场崩溃时,这些金融机构面临巨大的亏损和流动性困境。
有关次贷危机论文关于金融危机论文:从次贷危机看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

有关次贷危机论文关于金融危机论文:从次贷危机看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摘要:2007年10月,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进而将全球经济带入下降轨道,究其原因是美国对金融创新产品的过度运用和监管缺失。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在此次危机中受到的影响不大,但此次危机的严重后果却给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以重要启示。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衍生品市场1美国次贷危机概况1.1证券化资产的连锁反应美国贷款市场对不同的信用金融机构区别对待,信用低的只能寻找次级贷款。
它的首付款比例优惠,利率通常比优级贷款高2%到3%,对放贷机构来说是高回报业务。
次贷危机本身是一个信用危机,由于美国金融机构将次级贷款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和流通债券再证券化,使得抵押贷款的结构更加复杂化,造成了对信贷风险的重新定价。
这些金融机构通过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CDS)对资产证券化债券进行保值,从而产生了金融风险的放大机制。
由于次级贷信用等级低,存在很高的风险,而美联储为了抑制经济过热,不断上调利率,贷款客户负担增大,还不起贷款而违约,引起金融坏账。
担保债券凭证(collateralized bonds obligation,CBO)是一群以债券为基础,从事证券化后所发行的证券;担保贷款凭证(collateralized loans obligation,CLO)则是一群以贷款为基础,从事证券化后所发行的证券,若在证券化过程中,作为证券化标的物的资产包括债券和贷款,则称之为担保债券凭证(collateralized debtobligation,CDO)。
CDO 等衍生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分散次级贷款的风险,但其自身也存在结构性缺陷。
金融机构间存在打包销售的行为,将次贷打包成证劵出售给投资银行转移风险,投资银行又将抵押贷款进一步打包出售给基金投资者。
(见图一)CDO、CDO平方、立方等产品在同一份基础资产上衍生出众多衍生证券,当基础资产面临信用风险时,由于这样的再贷款业务,就出现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波及了大批的金融机构。
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

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引言:次贷危机自2007年爆发以来,对国际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次贷危机的根源和传导机制入手,分析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探讨我国应对次贷危机的对策。
一、次贷危机的根源:1. 投资者追求高收益在次贷危机前,由于美联储政策宽松导致利率偏低,使得投资者在追求高收益的驱使下,大量投资于高风险高收益的次贷市场。
2. 信用评级机构失灵由于次贷市场缺乏监管,信用评级机构将高风险的次贷债券错误地评级为低风险产品,误导了投资者对风险的判断。
3. 金融衍生品泛滥金融衍生品的快速发展使得次贷风险通过各种复杂的衍生品进行传导,进一步加剧了危机的程度。
二、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1. 美国次贷市场崩溃由于次贷市场违约率逐渐上升,导致次贷债券价格大幅下跌,引发次贷市场的崩溃,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
2. 全球金融市场动荡随着次贷市场的崩溃,全球金融市场陷入恐慌,股市暴跌,各大金融机构互相联动,形成了全球金融危机。
3. 对实体经济的冲击金融市场的动荡使得企业融资困难,投资信心下降,进而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陷入衰退。
三、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1. 贸易和投资受挤压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陷入衰退,我国对外贸易和直接投资受到较大的冲击,出口减少,投资意愿下降。
2. 金融市场波动加剧次贷危机的影响使得我国金融市场也遭受冲击,股市下跌、汇率波动、信用紧缩等问题相继出现,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意识。
3. 对内需的影响次贷危机加剧了我国市场供需的矛盾,由于外部需求减少,改革开放以来依赖出口驱动的经济模式遭到挑战,对内需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我国应对次贷危机的对策:1. 加强金融监管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提升风控能力,完善信用评级体系,防范次贷风险的传导。
2. 促进内需发展加强宏观调控,扩大内需,推动经济结构转型,降低外部冲击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3. 深化金融市场改革推进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竞争性,增强市场自我调节能力,降低金融市场波动。
基于美国次贷危机谈我国金融衍生品的监管

【 文章摘要】 虽 然一 年 多以来 ,美 国的 次贷 危 机
给 美 国 、 日本和 欧 洲 等地 带来 了大 范 围 的 负面 冲 击 ,但 是 不 可 否认 金 融 创 新 是
仍 然 是 金 融 体 系完 善 和 发展 的 主 动 力
我 们 要 认 清 美 国 次 贷 危 机 的 根 源 和 本
基 于美 国次 贷 危机 谈
我 国金融衍生品的监管
陈 如 抚顺市城 市建设项 目管理 办公室 1 1 0 3 2 0
品 要 求 。资 本要 求 有 两 项功 能 ,一 个是 对 市场变化提供缓冲作用 ,一个是对市场追 逐高回报投资战略所导致 的高风险起调节 作用。抵押品要求的作用基本类似,虽然 抵押品规定主要适用于交易而不是机构。
一
年 多 以来 ,美 国 次级 按 揭 贷 款 危机 导 致 了 抵押 贷款 机 构 破 产 、 投 资基 金被 迫 关闭 、股市剧 烈震荡及雷曼清盘等一连串 事件,这种 “ 多米诺骨牌”效应 , 让金融产 品 匮 乏 的 发展 中 国家 见 识 r虚拟 经 济 的 力 量。 一提到次贷 , 人们总是将其价值链中的 创 新 工 具与 金 融 衍 生 品联 系起 来 , 几乎 到 了谈金融衍生品 “ 色变”的程度 。事实上 ,
为此,对于无需遵守资本规定的非金融公 司和公共实体来说 ,他们需要遵守衍生产 品交易方面的抵押 品要求 。 重视。 第三 类审慎 监管 规则为 有序市 场准 ( )金融衍生产品的经济作用 二 则。有关准则方面的措施 已在世界各地 的 通 过 将 传 统 的 资 本工 具如 银行 贷 款 、 衍生产 品市场和证券市场上进行过多次试 股 权 、债 券 、外 国直 接 投 资等 有 关的 各类 验 ,旨在提高市场 的流动 性和效率 ,并尽 风险加以分类定价 ,然后重新进行更有效 量减少市场混乱。 地 配置 ,风险转移有助于资本流动 。外币 ( )对注册和呈报的要求 一 贷款使 国外投资方承担信贷风险,使国内 所 有衍 生 产 品交 易 商 和经 纪 商都 应该 借贷方 承担汇率风险;固定利率贷款使国 注册 。如 同其证券业、银行业和保 险业的 外借贷方承担利率风险,可变利率贷款使 国 内借 贷方 承 担 利率 风 险 ;长期 信 贷 使 国 同行,这 些主要衍生产 品市场 中介应该注 册的理 由如 1。注册要求形成了单个机构 F 外借贷方承担较大信贷风险 ,短期信贷使 的最低竞争力水平 ( 美国要求这类中介机 国 内借 贷方承担再融 资风险 ( 又称为流动 ,还有助于销售商和其 性风险 ) 。股 权使国外投资 人承担信贷风 构通过一些考核 ) 它具有受托责任的机构进行背景审查 ,以 险 ,以及由于汇率变动 、市场股票价格变 动和不确定 的股息所带来的市场风险。票 了解有无欺诈和偷盗过错。公司的注册要 求形成了最低资本水平 ( 银行执照、证券 据和债券使 国外投资方承担信贷风险和利 经纪商 和交 易商注册 要求 的作用 同样 如 率风险;硬 通货债券使国内借贷方承担汇 此) ,并向有关政府当局提供了进行监管 率风险。 的基础以及各机构向政府当局进行呈报的 ( )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 三 基础。 由衍生产 品引起 的潜在风险或 问题主 ( 二)对资本和抵押品的规定 要 有 以下 两 类 : 所有衍生产品交易都要求提供并保有 第 一 类 风 险来 自对 衍 生 产 品 的滥 用或 足够和适当的抵押品 ( 押金) 。抵押品 ( 押 误用 ,这包括欺诈 、操纵市场、漏税和避 金 )对于交易的作用如同资本对于金融机 税 、以及 歪 曲对 市 场 有 效性 至关 重 要 的信 构的作用。它 有助于防止一个公司在交 易 息 。第 二 类 风 险与 衍 生 产 品 交易 和 衍 生 产 品 市 场 所带 来的 后 果 有 关 。无论 衍 生 产 品 上 出现 的 问题 引 发 其他 公 司和 其 他 交 易 出 现运营问题 。此外 ,还可以减少类似违 约 是否被滥用 或误用 ,对金融衍生市场不适 当的 监管 都 会 带 来新 的风 险— — 给 金 融 系 和与信用相 关的损失 ,还可以使市场少 出 现冻结或崩毁 。 统的资本存量带来更大的市场风险 ,给金 抵押品率应该足以弥补短期损失。对 融 部 门带 来 更 大 的不 稳定 性 。 于 所 有 市 场上 的所 有 衍 生产 品而 言 ,规 则 无需千篇一律 。在 世界各地大多数期货 和 股权交易市场上 ,均可 以看到高标准的抵 押 品交易。抵押品的形式应为现金或政府 流动证券。对于流动性差和价格波动大 的 证券和资产而言 ,如果不能杜绝也应该 加 以阻止。其他抵押品如惹的祸 。 回顾美国次贷危机 的演变历程。2 0 01 年, 受互联 网泡沫破裂和 9 1 1 空难 的冲击 ,
试析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际资 本 通 过 对 冲基 金 和 私 人 股 权 投 资 基 金
目. 资本 跨 境 流动 的监 管 已十 分 困难 二 是
震 荡并 且 迅 速 在 第 一 时 间 波及 到 我 国 现 三 是 次 级 贷 款 审 贷 程 序 和 标 准 较 为宽 松 甚 等 形 式 跨 境 流 动 我 国 已完 全 开 放 经 常 项
关 键 词 次 贷 危机 汇 率 制度 中 图 分类 号 F 315 8 .9 金 融 市 场 房地 产 风 险 文献标识码 A
20 0 8年 . 国 次 级 房 屋 贷 款 危 机 ( 美 以 现 严 重 疏 忽 其 后 , 出 于对 通货 膨 胀 的 担 有 关 各 方 应 对 此 保 持 清 醒 的 认识 下 简 称 次 贷 危 机 ) 起 第 二 波 狂 潮 : 旗 集 忧 , 掀 花 美联 储 又 连续 加 息 1 7次 , 此 对 应 , 与 次 22 对 我 国金 融 市 场 的流 动 性 会 产 生影 响 . 团和美林 证券相 继宣 布 20 0 7年 第 四 季 度 级 贷 款 利 率 也 逐 步 攀 升 .导 致 了低 收 入 者的 经 济 和 法 律
资者也对 中国因素的关注越 来越 明显 . 我
从 更 深 层 次 来 看 .导 致 这 场 危 机 本 质 国经 济及 金融 市 场 的 波 动 也 相 应 对 全 球 市
浅谈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的启示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谈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的影响及启示姓名施跃林指导教师严谷军专业金融学提交日期二零零九年七月摘要美国次贷危机于2007年4月爆发,以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事件为标志,由房地产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进而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
此次危机起源于经济实力最强、金融体系最发达的美国,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开荒始,迅速波及世界。
回顾和反思危机爆发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货币政策和金融管制周期性放宽这一历史背景下,两个资金循环链条——围绕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循环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资金循环出现断裂,是这次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次贷危机之所以发生,很重要的一点是美国从未发生过房地产市场整体大幅下滑,从借款人、贷款人到各类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正是基于这一历史经验而采取了几乎同样的策略,但终究没有超越市场经济的铁律,这一点对当前我国金融和宏观经济决策尤其具有警示作用。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危机;金融风暴目录一、美国次贷危机概念 (1)二、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2三、美国次贷危机对美国金融响.................................6四、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影响 (7)五、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的启示 (13)参考文献 (17)一、次贷危机概念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
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
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
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次贷危机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点问题。
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
当地人很少全款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
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他们怎么买房呢?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信用贷款者,简称次级贷款者。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安全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安全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剖析美国次贷危机,探讨金融创新与金融安全之间的复杂关系。
美国次贷危机作为全球金融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不仅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更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次贷危机的发展历程、成因分析入手,进而探讨金融创新对金融安全的影响机制,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对我国的金融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文章首先回顾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历程,从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形成、金融衍生品的滥用、监管体系的失效等方面,揭示了次贷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原因。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了金融创新对金融安全的影响,指出了金融创新在推动金融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潜在的风险和不稳定因素。
特别是在信息不对称、风险累积、市场过度投机等条件下,金融创新可能加剧金融市场的脆弱性,进而引发金融危机。
为了防范类似危机再次发生,文章在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包括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推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等方面。
这些建议旨在提高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和安全性,为我国的金融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美国次贷危机,揭示金融创新与金融安全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我国的金融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二、美国次贷危机概述美国次贷危机,也被广泛称为全球金融危机,始于2007年,并在随后的几年内迅速蔓延至全球金融市场。
这场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繁荣和金融创新产品的滥用。
在世纪初的几年里,美国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房价不断攀升。
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许多金融机构开始推出各种高风险、高杠杆的金融衍生产品,如次级抵押贷款和抵押债务债券(CDOs)。
这些产品主要针对信用评分较低的借款人,通过降低首付比例、放宽贷款条件等方式,使得更多人能够购买房产。
然而,这种过度宽松的信贷政策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随着房价的下跌和利率的上升,许多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开始面临还款困难。
从次贷危机角度来看金融衍生品创新与金融安全

从次贷危机角度来看金融衍生品创新与金融安全金融衍生品是一种金融工具,是一种派生自其他资产的金融工具。
它们通常用于对冲风险、投机和套期保值。
金融衍生品的创新一直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们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同时也增加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效率。
金融衍生品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在次贷危机中暴露了其可能对金融安全造成的影响。
次贷危机是2008年爆发的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房地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
在这次危机中,金融衍生品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由于金融衍生品的复杂性和高度杠杆,一旦房地产市场崩溃,衍生品的价值会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导致金融系统的崩溃。
在次贷危机之后,人们开始重新审视金融衍生品的创新与金融安全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可以提高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效率,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金融衍生品的创新也可能带来未知的风险,可能对金融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从次贷危机的角度来看,金融衍生品的创新首先应该注重风险管理。
在过去,许多金融机构都存在着对风险的低估和不良资产的不当定价,这使得金融衍生品的风险被严重低估。
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应该更加注重对风险的管理和监控,避免出现类似次贷危机的情况。
金融衍生品的创新也应该更加注重透明度和公平性。
过去,一些金融衍生品交易没有足够的透明度,投资者往往难以了解金融衍生品的真实价值和风险。
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应该更加重视信息披露和公平交易,让投资者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金融衍生品的特性和风险。
金融衍生品的创新也应该更加注重监管和法律的约束。
在过去,一些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监管存在着缺失,导致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混乱和不稳定。
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应该更加重视监管的作用,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和法律框架,保障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在未来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中,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需要更加重视风险管理和法律约束,避免出现次贷危机类似的事件。
由美国次贷危机看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

二 、 中 国金 融 结构 分 析
我国实行 的是银行 主导型金融体系下有限制地开展混业 经营 ,但仍 以分业经 营为主 , 具有银行主导型和政府主导 的典型特征 。金融 体系承 担 了大量 改革的成本和储 蓄的积 累,特别是在政府的引导下 ,更 将少量 的优 质资源 集中投 入于关键项 目, 从而优于强调风险分散 和竞争 的市场 主导 型金 融体 系。 目 前 ,我国居 民资产组合 中,现金和银行存款 的 比重 很高, 保 险准备 金的比例低 ,我 国市场经济发展 中的主要融 资渠道仍然 是以银行贷款为主 ,风险集中于银行业 , 而股票市场和债券 市场则对经 济 影响相对较小。但是 资本市 场缺 乏融 资功能 , 将不利于我 国实体经济 的可持续 发展 ,再加上 在数量 跟地位上都 占据 主导地位 的国有性商业银 行和三大政策性银行被各级政府所控制着 ,即使是股份制 商业银行 ,政 府部门也是重要的控股股东。这也是 中国金融体 系难 以以市 场为导 向的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 因 2 0 0 7年 8月 ,美国开始爆 发次级抵押贷款危机 ,随之波及世界金融 市场 和股票市场 ,这次危机的爆发是 由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不断加 息引 起 的。 自2 0 0 1年初至 2 0 0 6年上半年末 ,美 国联邦储备局连续 1 3次下调 联邦基金利率 ,这使得美 国房地产事业迅速繁荣。然后 ,美 国经 济出现 反弹 ,通货膨胀发生 ,这 又使 得美联储 在 2 0 o 4年 6月 上调联 邦储备 基 金利率 。此 时,联邦储备基金利率的上升造成浮动利率抵押贷款 的利率 上升 。因此 , 美 国金融机构设计 出了以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为标 的的房 地产次级抵押贷 款证券 化产 品 ,来转 移风 险和提 高资 金周转 率 。在 美 国,个人 向银行等房贷机构 申请住房抵押贷款 ,放款机构再将住房抵 押 贷款作为一种资产 “ 卖给” 房地美和房利美等机构 。这些机构将这类流 动性差 的资产证券化 ,然后经世界级信用评级公司评级 ,再 出售 给投资 者 。不过 ,到 2 0 0 6年底 ,美国房地 产泡 沫明显 ,发 地产价 格下跌 ,于 是在利率高时购房 的消费者无力偿还贷款 ,并且潜在的购房者数量 也下 降 ,从而导致 了抵押贷款公司破产 。 美 国的金融体 系在这次危机 中显示 了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在监 管缺 失下容易发生危机 。尽管市场导 向型金融体系在金融创新和市场竞 争力 方 面存在着 明显优势 ,资本市场筹资成本也较小 ,更无需确定法定 存款 准备金 、信 息成本 费和无存款保险费 。事实上 ,美国金融业市场 金融衍 生 品过度创新和过乱创新导致虚拟经济 的过度膨胀 ,影响 了金融业 对其 客户 的保护 ,金融 系统对货 币政策及 实体经 济做 出 的反 应产生 了问题 , 尤其是在现有 的金融法规 和监管框架不能参与金融调整情况下 ,将 引起 金融市场波动 。因此,美 国爆发 的 “ 次贷 危机”,实质 上就是次级 房地 产抵押贷款在资产证券化产品创新过程 中出现 了制度缺陷、链 条断裂。
论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启示

摘要:本次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已造成全面型的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但这次危机为我国金融业带来了诸多启示。
分析了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并从次贷危机中吸取经验与教训,从金融创新、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几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让我国金融稳定健康地持续发展。
关键词:次贷危机;原因;金融创新;金融监管;风险防范 1 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次贷也称次级按揭贷款,是向曾经有违约记录的人士或“三无”即无工作、无固定收入和无资产人员提供的住房按揭贷款。
次级按揭贷款发展于本世纪初,在安然事件之后,为了激经济复苏,恢复公众对市场的信心,美联储采取了连续的减息政策,低利率政策使即便定价较高的次级按揭贷款成本也相当低,大批信用级别不高的购房者利用次级按揭贷款购买住房。
贷款机构发放的按揭贷款,包括这些次级按揭贷款,不必持有到期就可以出售给一些机构进行资产证券化,打包成不同等级的按揭抵押证券出售给特殊投资人。
银行采用证券化模式不仅可以分散信用风险,而且员工能够通过手续费等收入的增加兑现高额报酬。
衍生产品的定价已经实质性脱离了原有按揭产品的风险,而仅取决于投资银行、信用评级机构评定的等级。
而权威评级机构对次贷证券的评级并没有体现其真正的内在风险。
房贷衍生证券在经过贷款分解和重新打包后,复杂程度大大的提高,评级机构对其正确评级的难度较大。
而评级机构的客户希望获得尽量高的评级,作为商业机构的评级机构,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在保险公司进行担保的环境下,通常愿意给出此类证券较高的评级。
投资者由于对于此类衍生证券的本来面目无从知晓,并且信赖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从而使得次贷证券受到众多投资者的青睐,这也就注定了市场环境变化情况下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
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破灭也是次贷危机长生的重要原因,随着2006年房价升值速度放缓,次级借款人利用房屋升值再贷款的资金链条出现问题,一些次级按揭贷款开始迅速恶化,购房者只好卖掉房屋偿还贷款。
随着利率水平出现逆转,许多处于还款中后期的次级借款人无法承受利率大幅提高后的偿还义务,只能选择违约,不良贷款迅速积累,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从而次贷危机爆发了。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精选文档】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第一、提高金融监管水平次贷危机的产生,反映了监管部门对潜在风险反映不迅速的状况。
因此我国的监管部门应该监督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在各种金融产品的营销中,要向借款者充分了解金融产品的信息,让借款者充分的了解产品的还款方式和潜在风险。
并且告知借款者必须应尽的义务和享受的权利[4]。
由于房地产行业容易出现泡沫,因此,监管部门还应建立房地产金融预警和监控体系,提高借款人和投资机构的防风险的能力。
第二、正确认识和运用金融衍生产品金融衍生产品是把双刃剑,它能够发挥活跃交易、转移风险的功能,也能凭借杠杆效应掀起金融波澜。
因此,金融衍生品一定要在监管能力的范围之内适时推出,切莫使其沦为投机客兴风作浪的工具。
第三,货币政策要兼顾资产价格波动在宏观调控过程中,央行往往为了稳定预期而表示坚决执行某项政策,如反通胀等,但是货币政策的“偏执”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股市和房市价格的剧烈波动。
上世纪末的日本经济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当下的美国金融危机,都是资产价格泡沫急剧破裂惹的祸。
因此,货币政策应兼顾资产价格波动,政府更要多管齐下消除不稳定产生的制度根源。
第四、防止虚拟资产泡沫的过度膨胀,保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平衡金融危机折射出美国虚拟资产高度膨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失衡的经济现象,也让人们偿尽了过度虚拟化酿成的苦果。
以金融衍生产品为代表的新型虚拟资产的大量涌现,远远超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之需要,而是发自金融机构甚至单个机构、部门、个人逐利之动机。
教训告诉我们,金融是第三产业,金融的发展应立足于市场分工,履行服务于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职能。
没有实体经济基础和过度杠杆化的衍生市场将是一个危机四伏的市场,坚持虚拟经济应伴随实体经济发展而发展的方向,是美国这场百年不遇的危机给我们的最重要启示。
第五、应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实体经济是经济活动的基础,虚拟经济是在经济发展进入一定阶段在实体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济形式,其发展必须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上并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
从美国次贷危机探讨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

1 2 金 融衍 生 品 的 主 要 功 能 .
金 融衍生工 具 是一 把 双 刃剑 。一方 面它具 有 降低 、 分
工 具 。产 品形 态 分 为 期 权 、 货 、 期 合 约 和 互 换 交 易 四 大 散 市 场 风 险 的 功 能 ; 一 方 面 , 转 移 风 险 的 同 时 , 可 以 期 远 另 在 也 用 来 进 行 冒险 式 的投 资 ( 即投 机 ) 自 20 。 0 7年 8月 9E 以 t
关 键 词 : 贷 危 机 ; 融 衍 生 品 ; 融 风 险 次 金 金
中图分类号 :8 F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3 9 ( 0 9 1 — 1 70 1 7 — 1 8 2 0 ) 10 5 —2
过 度 发 展 金 融 衍 生 产 品 、 融 监 管 不 力 等 原 因 , 成 了 发 行 。 金 造
能 降低 筹 资 成 本 。
金 融 衍 生 品 又 称 金 融 衍 生 工 具 , 指 在 基 础 性 金 融 工 2 我 国发展 金融衍 生 品 的必 要性 是 具 的 基 础 上 发 展 起 来 的 投 资 和 风 险 管 理 工 具 , 指 从 原 生 2 1 转 移 风 险 需 要 发 展 金 融 衍 生 品 市 场 即 . 资产 ( 票 、 券 、 币 等 基 础 性 金 融 工 具 ) 生 出来 的 金 融 股 债 货 派 类 。 目前 , 世 界 主 要 的 金 融 市 场 上 , 融 衍 生 品 已 经 成 为 在 金 展 , 因有 三 : 是 2 原 一 O世 纪 8 O年 代 以来 美 元 与 黄 金 脱 钩 汇 率 自 由浮 动 ; 是 虚 拟 经 济 和 信 息 技 术 的 迅 速 发 展 ; 是 金 二 三
《2024年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范文

《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篇一一、引言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是2007年始自美国进而波及全球的一场全球金融风暴。
它从房贷机构中的不良资产逐渐发酵成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得全球经济面临极大的压力。
本文将详细分析次贷危机的根源、传导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二、次贷危机的根源次贷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裂和金融机构对风险的失控。
具体来说,由于美国金融机构放松了房贷标准,尤其是对于次级房贷(Subprime Mortgage)的审批条件宽松,导致大量的高风险房贷涌现。
当这些房贷不能按时还款时,不良资产开始大量积累,从而引发了信贷危机的连锁反应。
三、次贷危机的传导次贷危机的传导主要依赖于全球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
具体来说,首先在美国本土,金融机构的资产减值导致金融机构股价下跌,引发市场恐慌。
然后,这种恐慌情绪通过全球金融市场传播到其他国家,导致全球股市、债市等金融市场动荡。
此外,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关联也加剧了危机的传播。
例如,一家金融机构的破产可能引发其他相关金融机构的连锁破产。
四、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出口贸易:由于我国是出口大国,美国是重要的出口市场之一。
因此,美国的经济衰退导致对我国出口的需求减少,对我国经济增长造成压力。
2. 金融市场: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全球化,我国金融市场也受到了次贷危机的影响。
虽然我国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防范金融风险,但我国股市、债市等金融市场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波动。
3. 投资环境:次贷危机使得全球投资环境变得复杂和不确定。
一些外资企业可能会重新评估其在中国的投资计划,导致我国吸引外资的难度增加。
4. 政策调整:为了应对次贷危机带来的影响,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稳定经济、防范风险。
这些政策包括财政刺激政策、货币宽松政策等,有助于缓解我国经济所面临的压力。
五、结论次贷危机是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其根源在于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裂和金融机构对风险的失控。
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及启示

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及启示内容摘要:因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而引爆了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全面爆发,且导致了全球金融风暴。
本文深入分析了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形成过程及原因、产生的影响及对我国的影响与启示,为我国更好地发展金融市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
关键词:次级债次级抵押贷款影响金融市场次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这种贷款的利率通常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出2%~3%。
而次级债券是指金融机构将次级抵押贷款重新包装以抵押贷款抵押(MBS)和资产抵押债券(ABS)形式出售给不同市场投资者,且偿还次序优于公司股本权益,但低于公司一般债务的一种债务形式。
导致这次次级债务危机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内容:利率上升和房地产市场降温是次级债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
美国次级贷款危机是源于低利率刺激房地产市场空前繁荣,进而刺激次级抵押贷款规模疯狂扩张。
随着2003年美国经济的全面复苏,通货膨胀压力重新显现,同时大量的流动性资产涌入金融市场,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化。
为此美联储连续17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从而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
放贷机构违规操作是此次危机的主要原因。
2001~2005年,美联储实施低利率政策刺激了房地产产业的发展,房地产金融机构为了盈利而把目光投向那些原本不够资格申请住房抵押贷款的潜在购房者群体。
加上各类机构都热衷于放贷并进行资产证券化操作,使得所谓的“低门槛贷款”大量出现。
据美联储数据显示,次级贷款占全部住房抵押贷款的比例从5%上升到2006年的20%,这为次级债危机爆发埋下了隐患。
监督失职是次级债爆发危机的外在原因。
在金融管制方面,1977年通过的《社区再投资法》鼓励贷款者对低收入者的放款;1980年通过的《存款机构管制放松与货币控制法案》,使得贷款人可以通过收取更高的利息来扩大对低信用等级的借款人的放款;1982年通过的《另类抵押贷款交易平价法案》则允许使用灵活利率贷款和“气球”式还款方式;1986年通过的《税收改革法案》,虽然废除了消费贷款利息税前扣除的规定,但抵押贷款利息支出仍可以税前扣除。
论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立和监管——来自美国金融危机的启示

法 学 论坛
论 中国金 融衍 生 品市 场 的建 立 和监 管
— —
来 自美 国金 融 危 机 的启 示
刘 洪 华
摘
要: 美国金 融危机 的根 本原 因之 一是 对金 融衍 生品 市场缺 乏监 管 。我 国有 必要 建 立金 融衍
生 品 市场并对 其进行 监 管。 中国未来 的金 融衍 生品 市场要 采 混合 监 管理 念 , 产品 、 对 市场 、 构等 采 机
21 0 0年 5月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J u n o n a ie s ̄ L w Edt n or ̄ f Yu n n Unv ri a io i
Ma , 01 y2 0
V0.2 N 3 1 3 0 .
第2 3卷
第 3期
文 章 编 号 : N 3—14 / 2 1 )3— 6—0 C5 13 D(0 0 0 7 7
作者简介 : 刘洪华, 关学院法学院讲师 。( 东韶 关,10 3 韶 广 52 2 )
提供的信息披露也是不完整 , 不准确的。 3 .现有金融 衍 生 产 品 多是 高 杠 杆 产 品 ( 的高 有 达 10倍 ) 只 注 重 了效率 , 忽 视 了给 风 险 控 制 留 0 , 而
① 有学者指 出,0 2 世纪 9 年代以来 , O 全球几 乎每一场金融风暴都与金 融衍 生品有关。19 年 2月的 巴林银行倒 闭, 95 与此 同时的 中国“2 37 国债期货事件”20 ,04年的 中 油事件等无不与金 融衍生品有关。参见曾凤歧 :货 币 融管理学》 北京 : 航 《 金 , 北京大学 出 社, 0 年, 44页。 版 2 8 第 7 0 ② 陈晋 :哈佛 专家解读金融危机》 栽财经网:a : w w c j gcr e 2 0 — 0— 6 10 152 h l最后访 问时间: 0 — 1 2 。 《 。 h p / w .m i .o .n 0 8 1 0 / 10 75 .t , / n n / m 2 8 1 — 5 0 ③ 雷曼兄弟倒 闭、 I A G重创的问题均是如此。他们是产 品的始作俑者 , 他们应当很清楚产品蕴藏的高风险 , 但在 巨大的利润诱惑下 , 他们也
从次贷危机角度来看金融衍生品创新与金融安全

从次贷危机角度来看金融衍生品创新与金融安全金融衍生品是一种金融工具,它的价值来自于基础资产,比如股票、债券、商品等,它们的变动会影响衍生品的价格。
金融衍生品市场提供给投资者风险管理、投机和套利的机会,同时也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
然而,金融衍生品的过度创新和过度使用,是次贷危机的重要诱因之一。
金融衍生品创新最先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它们为风险管理提供了更加灵活和高效的工具。
然而,金融衍生品的创新迅速扩展,市场量级不断增大,同时出现了很多新品种,这些新品种的风险特性却往往比传统产品更加复杂和不确定。
在次贷危机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信贷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s,CDS)的使用。
信贷违约掉期是一种交易,投资者购买CDS以保护他们持有的债务工具不会出现信贷违约。
CDS的出现使得金融机构和企业能够管理信贷风险,但是过度的CDS交易引发了一些问题。
首先,CDS市场欠缺透明度,也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审计机制。
很多CDS是场外交易,交易的标的资产和交易方都不会公开,这就使得CDS市场具有很高的操作空间,容易被利用作为金融欺诈的工具。
其次,CDS市场的风险传递效应过于复杂,投资者难以评估其风险。
当一家金融机构持有大量的CDS合约时,它们变成了其他机构的信贷风险,如果这家机构破产,整个金融市场都会受到影响。
此外,CDS的使用也引发了一些道德风险和系统性风险,这些风险与衍生品的过度创新和过度使用有关。
CDS市场的投资者可能会故意推动削弱某个实体信誉的事件发生,以增大他们的收益。
这就是所谓的“空头攻击”,它会导致实体信誉的下降,进而可能引发大规模的市场动荡。
此外,金融机构和企业使用CDS来规避风险,但是这样也可能导致金融风险转移,使得一些风险的规模变得更大。
总之,金融衍生品是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但是其过度创新和过度使用会引发一系列的风险和问题。
未来的金融产品创新应该更加注重风险控制和监管,以防止衍生品的滥用和误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此次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主要原因是在金融机构监管不力的情况下过度发展金融衍生品。
在描述金融衍生品及其功能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的必要性,并针对国内金融衍生品发展现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衍生品;金融风险
过度发展金融衍生产品、金融监管不力等原因,造成了美国次贷危机。
对于目前衍生品市场尚不发达的中国来说,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同时,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金融衍生品在我国发展,要使金融衍生工具为我所用,助我避险。
1金融衍生品及其功能
1、1什么是金融衍生品
金融衍生品又称金融衍生工具,是指在基础性金融工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投资和风险管理工具,即指从原生资产(股票、债券、货币等基础性金融工具) 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
产品形态分为期权、期货、远期合约和互换交易四大类。
目前,在世界主要的金融市场上,金融衍生品已经成为金融市场交易的主耍工具。
金融衍生品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原因有三:一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元与黄金脱钩汇率自由浮动;二是虚拟经济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三是金融工具和金融制度的创新和发展。
1、2金融衍生品的主要功能
(1) 规避风险,套期保值。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投资者,其风险偏好及风险承受能力也不一样,这就产生了转移风险的需求,通过衍生工具,市场能够把风险转移给那些有能力且愿意承担风险的机构和个人,使风险得到分离,而使企业和居民选择一种合适的风险水平。
投资者可以通过采取与基础产品相反的操作行为来锁定价格,以规避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
(2) 价格发现。
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特别是场内交易,是由众多投资者在交易所进行公开竞价,形成的价格反映了对于该商品价格有影响的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和不同买主与卖主的预期,这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了未来价格的走势,使真正的未来价
格得以发现。
(3) 增加市场流动性。
衍生工具规避风险的作用,可以使投资者安全的参与原生金融工具的交易,这增强了资本的流动性,对稳定、完善和发展原生金融工具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国债期货交易前,国债发行很困难,现货市场不活跃。
引入国债期货交易后,现货交易十分活跃,使1994年和1995年两年国债顺利发行。
(4) 降低融资成本。
与传统的融资方式相比,衍生工具可以把企业在各个市场的各种不同的有利因素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最佳的融资条件,从而减少融资成本。
例如互换
的最大作用就是能降低筹资成本。
2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的必要性
2、1转移风险需要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
金融衍生工具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具有降低、分散市场风险的功能;
另一方面,在转移风险的同时,也可以用来进行冒险式的投资(即投机)。
自2007年8月9日以来,“次级债”危机还在深化,欧洲央行注资表现得比美国
还要迫切,反证了美国向世界分散金融风险的成功。
目前全球已进入经济一体
化时代,“蝴蝶效应”日趋明显,这必然要求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提供
风险转移和价格发现机制。
2、2金融全球化需要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金融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金融风险
传播速度之快危害之大,可以说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步。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金融体系的效率是比较低的,我国银行的人均利润也相差甚远。
这造成了
我国在国际上金融竞争力的薄弱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话语权也不足。
在这种情
况下,发展金融衍生品对提高我国金融效率、避险能力及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
此外,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仍在不断蔓延和深化,国外一些金
融机构倒闭或被收购、接管,部分国家或地区信用恶化和萎缩,所以我国发展
金融衍生品规避风险刻不容缓。
2、3完善金融市场体系需要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国债规模的扩大、股市风险的增加,要求推出国债期货和股票指数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的呼声越来越高。
更重要的是我国在抗风险能力上,即在运用金融工具避险万面,还缺乏经验。
2、4吸引国际资本需要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
我国自2002年开始实施QFII制度,境外资金是否参加QFII制度考虑的一
个重要因素就是避险工具。
没有避险工具,对国外投资者的吸引力将大打折扣。
受到资本市场指导思想和发展的限制,中国股市目前没有做空机制。
一旦出现风险,投资者只得抛售证券以减少市场下跌带来的损失。
大量的抛售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的下跌。
同时由于只能做多才赚钱,于是只有市场跌出相当大的空间才会吸引投资者接盘,因此,市场容易呈现出非理性的下跌。
但是,若有股指期货或股票期权,股市看跌时,可以通过买人一个看跌期权或卖出股指期货合约,从而以较小的代价实现保值避险或投机盈利的目的,使股市投资风险得到有效的分散,从而减少因大量抛售带来的进一步下跌。
3金融衍生品在我国的发展
3、1产品结构单一
我国金融衍生品主要是以外汇类型为主,其次是利率类型的衍生品,而其他产品做得相对较少。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目前也有几家国内银行和外资银行开始进行交易信用衍生产品,但规模很小。
信用衍生品是基于利率衍生产品之上的更为复杂的产品,因此其在国内的普及仍需一定的时间。
3、2交易方式单一
受到我国金融机构定价能力不足的影响,我国衍生品交易方式比较单一。
目前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主要交易方式是中资银行与国内企业完成交易后再与外资银行进行平盘,或者国内企业与外资移行谈好了交易,然后把中资银行拉过来与国内企业交易,最后由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完成整个交易。
3、3产品创新速度在不断加快
在央行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之后,外汇交易中心就在2007年8月15 日开始人民币远期交易,也在该年11月人民币远期互换也开始交易。
这些交易表明随着我国汇率形成机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人民币产品创新的速度明显加快。
另外,我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推出和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加快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4未来发展的政策建议
4、1建立健全金融衍生品市场立法和监管体系
作为二次虚拟的金融衍生工具,处于金融风险体系的“倒金字塔”的顶层, 其结构的脆弱性明显,这耍求对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建立全面的立法和监管体系。
在立法体系建设方面,一要尽快制定统一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法》和《金融衍生品交易所法》,以保证金融监管框架的稳定性、持续性和一致性;二耍针对不同种类的金融衍生产品要分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强化各类规范的协调性和可操作性。
对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适当监管,包括依法监管、公正监管、适度监管。
依法监管,就是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公正监管就是监管部门要维护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市场交易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监管要从信息披露人手善于调动市场的力量来配合进行分析、公告和处置。
适度监管,就是既要管得住又要放得开。
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而的基础性作用。
政府应侧重于引导和调节而不是行政审批和干预。
要将监管机构的行政监管与交易所的自律监管结合起来,并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逐步加强交易所的®律监管。
4、2衍生产品的创新要充分结合我国国情
在发展金融衍生品上既需要制度创新,也需要技术创新。
从当前来看,制度创新更加重耍。
在金融制度建设方面我们也不可能等所有的制度都建设完善以后再推出金融衍生品。
交易往往先丁•制度。
在制度基本完善的情况下才可以推出,推出以后再根据实践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制度,做到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
因此,在深入研究和吸收境外关于金融衍生品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金融衍生品的作用和风险都要有深入的认识和分析,以免对相关部门和投资
者产生误导。
同时,需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来发展金融衍生品。
我国现在还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系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转变的过程中在推进金融衍生品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市场资源配置、权力分配等问题,一定要认真研究,结合国情来制定有关政策不能照搬照抄国外做法。
要认真消化吸收国外的金融研
究成果掌握理论及工具,为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4、3要防范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和金融风险的发生
我国金融业开放后,衍生产品市场能为我国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规避风险
的工具,但也为国际投机资本提供了攻击我国金融业的空间。
因此,我国银行
在进口结售汇时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防止国际热钱大量流入。
扰乱我国金融
市场。
4、4加强从业人员素质建设
尤其是银行员工素质建设,以避免道德风险的发生。
巴林银行和大和银行
的案例告诉我们,员工素质是防范道德风险事件发生的重要保障。
因此,我国
在大力发展衍生产品市场的同时,还必须加强金融机构员工的素质教育,降低
道德风险。
参考文献
[1]巴曙松,中国金融衍生品发展路径:从国际比较看中国选择[J],经济
观察,2007,(7)
、’[2]李i华,QFII在中固的发展及其投资策略分析[J],管理评论,2006, ⑶
[3] 黄达,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 胡海峰,李突,投资银行学教程[M],北京;中田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 田超,金融衍生品:发展现状及制度安排[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