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13《短文两篇》教学案(第二课时) 新人教版
9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短文两篇》教案
![9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短文两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dc770eaef8941ea66e05d4.png)
新世纪教育网精选资料版权全部@新世纪教育网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打扫语言阻碍,增强朗诵,力争熟读成诵,摘录文中名言警语并学会运用。
2 . 理清构造层次,理清作者思路。
3 . 认识两篇文章思想内容上的同样之处和写法上的不一样之处,作比较阅读,认识漫笔这类文学体裁。
4.学习比喻论证和概括论证的方法,意会本文所阐述的念书方法。
学习要点及难点:1.理清构造层次,理清作者思路2.学习比喻论证和概括论证的方法,意会本文所阐述的念书方法学法指导:作为自读课文,本文重在培育学生的自主念书的习惯。
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整体上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比较两篇短文的语言特色。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给下边的字注音怡()矫()嚼()诘()黠()2将以下成语增补完好高谈()论吹毛求()寻章()句不求()解咬文()字因小()大开()有利()会贯穿二、学习商讨新世纪教育网精选资料版权全部@新世纪教育网三、练习延长1.举例剖析《谈念书》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2.找出《谈念书》中你以为富裕真理的话,说说你的认识?3.《囫囵吞枣》怎样把驳和立一致同来的?4.两篇短文的写作风格有什么不一样?5.比较训练三个念书人凑在一块聊念书。
甲说:“念书好。
”乙说“好念书。
”丙说:“好念书。
”请问他们各自意思是什么?甲:乙:丙:6.阅读以下短文后回答:记得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思虑全部”。
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中需要考虑。
打开中外 5000 年的历史画卷,不难发现,大凡有过优秀成就的人,都与“考虑”结有不解之缘。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牛顿提出天体运动方面的定律以后,经过自己频频考虑,终于创建了震撼科坛的“狭义相对论” 。
爱迪生在试制电灯的过程中,经过了几万次的失败,终于,他成功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成功就是考虑的成就。
不可以想像,他在每一次失败后,停止了考虑,而最后能够制成电灯来造福人类。
《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可见,考虑是何等的重要。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8.短文两篇》word教案 (2)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8.短文两篇》word教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45124fb1240c844769eaeedf.png)
课
能力目标:熟读课文,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第二层:不要灰心。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提出的中心议题是什么?
明确: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发扬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使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赢得全国的胜利。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要努力奋斗,敢于牺牲,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服务”这一中心思想论述时,注重摆事
(处理好叙议关系)
第三、议论要以理服人。
要使自己的议论有说服力,就要学会摆事例和讲道理。
摆事例就是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的看法。
讲道理,可以对事情进行合情合理的分析,也可以引用名人名言,俗语、警句等。
深入理解本文的论据和论证。
引用了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把它一事实作为又一个事实论据,指出我们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
对比论证——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
例证法——。
语文教案:短文两篇
![语文教案:短文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39cc6a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2a.png)
语文教案:短文两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2. 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朗读技巧,流利地朗读短文。
3.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短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短文的主题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提高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2. 学生通过模仿和创作,提高写作技巧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培养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 学生能够通过短文的学习,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2.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短文。
难点:1.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短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短文的主题和情感。
2. 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朗读技巧,流利地朗读短文。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准备两篇短文的教学材料和参考资料。
2. 准备朗读录音机或音响设备,以便播放朗读录音。
学生准备:1. 预习两篇短文,提前熟悉内容。
2. 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做笔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简单的提问或讨论,引起学生对短文主题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短文,理解内容,回答问题。
3. 分析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短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短文的主题和情感。
4. 朗读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动作的运用。
5.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短文的流畅度和准确性。
2. 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在讨论和创作中的表现和创造力。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方面,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篇短文:《小池》1. 学习目标:理解短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教学安排:阅读短文,讨论短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朗读练习。
九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优秀10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02893cfc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6a.png)
九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优秀10篇总结课文篇一1、教师归纳: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课文第1段主要用记叙句法描述了莲花优美的姿态,突出它的高洁品格,表明自己对莲花的喜爱。
第2段先用议论对三种花进行评价;再抒发感慨,婉曲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不良世风。
真正体现了言简意丰、文笔多变。
2、提问:本文题为《爱莲说》,主要是表达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可为什么要把菊和牡丹跟莲放在一起谈论呢?明确:这是一种映衬的写法。
如果不提菊和特丹,只是一味赞颂莲是多么美好,多么高尚,自己对它是多么喜爱,文章就显得单调,意思不容易表达得深刻。
而把菊和牡丹跟莲来比较着写,就更能突出莲花的可贵。
这就是映衬手法的好处。
另外,映衬还有正衬和反衬之分,这里菊是正衬,牡丹是反衬,它们有什么不同,我们可在课后认真地加以揣摩。
3、评价:作者生活在封建社会里,面对当时的不良世风,能做到不同流合污,努力追求高洁的品格,这是难能可贵的。
当然,他因为愤世嫉俗而流露的那种目空一切,自视清高的思想是有片面性的,也是不足取的。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3.理解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重点:(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陋室铭(刘禹锡)一、预习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2.关于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正课1.朗读课文。
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读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掌握重点词语。
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2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2篇](https://img.taocdn.com/s3/m/dd77f8a2b7360b4c2f3f643a.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two essays" for Grade 9 Volume I of PEP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2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2、篇章2:短文两篇教学设计篇章1: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一)谈读书教学目的: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重点:(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
分小组比赛,检查积累材料的情况。
要求每小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读书的趣事讲出,以多者为胜方。
二、简介作者导入新课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
xxx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
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
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
《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内容: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明确: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短文两篇》教学教案.doc
![《短文两篇》教学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82dd6609856a561253d36fde.png)
《短文两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注意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和意思辩斗盘盂沧沧凉凉探汤嗟来之食机杼稽废时日懿德2.了解文学常识知识。
(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流利地朗读古文的能力,并达到熟读成诵。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理解每篇故事所深含的道理。
(三)德育渗透点1.学习古人探求自然,大胆质疑和务实的精神。
2.启发学生注重品德的修养,要洁身自爱。
(四)美育渗透点1.引导学生体会《两小儿辩日》中所体现的古代劳动人民认识自然,探求真理、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求真美。
2.《乐羊子妻》中所体现的乐羊子妻的廉洁正其与才识过人的质朴美、人格美。
二.学法引导1.这两则故事生动活泼,又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教学中,可以先利用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然后在加强诵读训练的同时,可以指导学生复述故事,并结合练习一、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讨论时,学生可能会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 就给予肯定,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对文中涉及的有关科学常识、历史典故等,学生可以自己搜集资料,课堂交流;教师也可将教参提供的有关材料印发给学生。
3.掌握“东游、故、去、车盖、盘孟、嗟来之食、跪、感其言”等词语的意思。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是朗读短文,并理解每篇故事所深含的道理。
可以指导学生在熟读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同时指出自己对此事的看法。
2.难点是《两小儿辩日》的思想内涵。
可将短文中三者的言行与复杂的科学知识作比较,体会古人对知识的执著探索精神。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朗读磁带及录音机。
2.投影仪及作者作品介绍胶片。
3.文中涉及的科学常识、历史典故打印材料。
4.学生制作生字新词和重点句子卡片,课堂交流。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
2.引导学生自行疏通文章,达到能够复述的程度。
3.在对故事内容加深理解的同时,引导学生阐述故事所说明的道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案13 短文两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案13 短文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5bb0317e21af45b307a873.png)
13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重点生字读音、字形,积累词语。
2.理清文章思路。
过程与方法1.掌握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2.理解两篇课文的读书观点,提高对读书目的、方法、作用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这两篇短文,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读书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这两篇短文,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难点1.掌握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2.理解两篇课文的读书观点,提高对读书目的、方法、作用的认识。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谈读书》)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或看到过“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吗?那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培根)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学习他写的文章——《谈读书》。
(板书课题)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
他推崇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他的主要著作有《随笔》《新工具》《培根论人生》等。
2.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怡.情(yí) 傅.彩(fù) 藻.饰(zǎo) 矫.(jiǎo) 狡黠.(xiá) 诘.难(jié) 蒸馏.(liú) 滞.碍(zhì) 睾.肾(ɡāo) 吹毛求疵.(cī) 阐.证(chǎn) 嚼⎩⎪⎨⎪⎧(jiáo )味同嚼蜡(jué)咀嚼 (2)词语释义怡情:使心情愉快。
傅彩:(给言辞)增添光彩。
文采藻饰:修饰言辞,使之富有文采。
学究:指迂腐的读书人。
诘难:诘问、为难。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
指读书时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滞碍:不通畅。
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3)词语辨析“吹毛求疵”和“求全责备”都有“过分较真,追求极致”的意思。
“吹毛求疵”原意是吹开皮上的毛寻找疤痕,比喻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九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9dfe31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9e.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朗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来把握文章的主旨。
(3)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向往。
(3)引导学生学会珍惜时光,关爱身边的人和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生字词较为难懂,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生字词的含义。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的主旨。
(2)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第六课时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朗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
【原创】 《短文两篇》教案
![【原创】 《短文两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4a4ee110661ed9ac51f339.png)
16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铭”“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语言。
3.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征;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味骈散结合的语言之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诵读法、批注法、“知人论文”探究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
2.领悟文中君子的高洁品质,并把其化为自己对崇高道德的追求。
导语设计设计1:(背景导入)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宫府宅邸,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
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
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
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设计2:(激发兴趣)来到嘉兴,就不能不说南湖,谁给我介绍一下南湖?(红船,南湖菱)南湖还有一种特产,就是“南湖菱”。
谁来介绍一下?其他地方的菱都有角,故称“菱角”,南湖菱与其他地方的菱角不一样,是无角菱。
据说其他地方的菱角秧苗放到南湖,也会变成无角菱,南湖真是太神奇了。
“菱”与“灵”相通,据说,吃了南湖菱会让人有灵气,南湖菱养育了充满灵气的嘉兴人。
我看不假,在座的同学眼睛都水灵灵的,个个都充满了灵气啊。
远在唐朝的时候,嘉兴就孕育了一个充满灵气的青年才俊。
他就是刘禹锡。
他出生在嘉兴,吃了不少南湖菱,很有灵气。
他在老师的指引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满腹经纶。
19岁时游学当时的京城长安。
22岁就进士及第,后来年纪轻轻就成了朝廷里的重要官员,深得朝廷重用。
另外,他写的诗与白居易齐名,他写的文与柳宗元齐名。
我们小学里就学过他的一首诗《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月色。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13《短文两篇》教学案(第一课时) 新人教版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13《短文两篇》教学案(第一课时)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c40e4baad51f01dc281f18f.png)
班级:姓名:检查签名: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说出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积累背诵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学习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5分钟)“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
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
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
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
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
《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环节二:预习检查,识记生字词。
(10分钟)(组长检查评比,然后小组识记,完成好的小组加10分)(1)、朗读下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怡情傅彩藻饰矫情诘难寻章摘句咀嚼狡黠伦理味同嚼蜡滞碍睾肾阐证吹毛求疵(2)、释义1、藻饰:2、狡黠:3、诘难:4、滞碍:5、味同嚼蜡:6、吹毛求疵:7、寻章摘句:8、不求甚解:9、咬文嚼字:10、豁然贯通:11、学究:12、开卷有益:环节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2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组研讨、学生展示。
试回答的正确率酌情加分,满分为10分)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
)2、分析文章的认证方法。
⑴比喻说理:⑵排比说理:⑶对比说理:3、找出文中你认为富有哲理的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例1:“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例2: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环节四:课堂小结(5分钟)(师生共同梳理,小组指名展示。
)1。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短文两篇》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短文两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f19925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66.png)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短文两篇》教案教学背景分析《短文两篇》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次教学主要围绕此文进行。
本文主要讲述“信任”这个主题,通过两篇短文的比较,让学生了解信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正确认识和建立信任关系的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两篇短文的内容,理解其所表达的主题2.学习认识信任的重要性,了解信任的内涵和表现3.训练学生阅读文章的能力,提高其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4.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学重点1.学习和理解《短文两篇》的内涵和表达2.认识信任的重要性,如何建立和维持信任关系3.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教学难点1.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两篇短文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2.如何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在学习中传递自信和积极性教学准备1.教师备课资料:《短文两篇》课文,教案,PPT2.学生学习资料:课外阅读材料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5分钟)板书内容:信任的重要性1.教师引入《短文两篇》的主题,并通过能够吸引学生关注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发表对这个主题的看法2.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信任的重要性,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导入环节:通过问答互动、转述故事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进入教学主题和思想第二步:教学(45分钟)板书内容:两篇短文的名字及其结构1.教师通过PPT展示两篇短文的名称,让学生感知其结构,并详细介绍每个短文的内容2.讲解短文涉及到的概念,并带领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其内涵和表达教学环节:通过PPT课件、讲故事、启发式学习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归纳、推理和判断学习内容第三步:互动(15分钟)板书内容:信任的表现和建立1.教师组织学生参与教学互动,带领学生民主讨论,分享个人经验,并强调信任关系的表现和建立2.引导学生形成学习小组,交流着自己的故事,建立和维护信任关系交互环节:通过小组互动、个人分享等形式,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归纳、推理和判断学习内容的能力第四步:总结(15分钟)板书内容:信任的重要性和建立1.教师和学生一同总结学习的主题和思想,并分享学习体会2.教师指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总结环节:通过总结发言、PPT课件、学习成果展示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本堂课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思考,增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组织能力。
初中语文《短文二》教案
![初中语文《短文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cdd2a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01.png)
初中语文《短文二》教案教案:初中语文《短文二》教学目标:1.理解短文的主旨内容。
2.学会使用阅读策略解读短文。
3.培养学生对短文的情感体验和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阅读策略解读短文。
2.理解短文的主旨内容。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短文的情感体验和评价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教材《短文二》。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1.让学生观看一段小视频,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
2.引导学生就视频内容展开简短讨论,让学生猜测本课要学的内容。
Step 2:呈现新课(15分钟)1.展示教材《短文二》第一部分并给学生阅读时间。
2.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阅读策略:先读首句、猜测标题、带着问题阅读等。
3.让学生尝试将短文的主旨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并和同桌进行讨论。
Step 3:合作探究(20分钟)1.分成小组,每组在课堂中找出一段短文,并合作推测这一段短文的主题和段落。
2.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展示,并与全班进行讨论。
Step 4:引导拓展(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短文的情感表达和评价。
例如,通过短文作者的描写手法,表达出哪些情感?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给予评价。
Step 5:巩固提高(15分钟)1.给学生提供另一篇短文,让学生独立阅读,然后写出自己对短文的主旨内容和情感体验的评价。
2.学生交流并互相评价答案。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撰写对该篇短文的一段评价,并在下节课上进行交流。
教学延伸:可将学生的作品选取一些优秀的进行评赏,并鼓励学生以这样的方式欣赏和评价其他文学作品。
教学反思:通过短文阅读,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短文的主旨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阅读策略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对短文的情感体验和评价,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学习本文反驳的方法——驳论点;
2、说出“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和方法。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5分钟)
前文重点谈读书的益处,该怎样读书呢?有人说,读书要“咬文嚼字”也有人说应“不求甚解”,你知道“不求甚解”该怎么理解吗?看看马南邨是怎样理解的。
邓拓(1912—1966),笔名马南邦,福建闽侯人。
当代作家,1966年在文革中迫害致死。
重要作品为《燕山夜话》。
《燕山夜话》是马南邦的杂文集。
1961年作者《北京晚报》要求,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利用工作之余为《燕山夜话》撰写的152篇专稿,主要是知识性的杂文,内容丰富,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旗帜鲜明,议论风生,也能切中时弊;短小精炼,语言流畅。
是利用杂文形式,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有益尝试,颇受人民的欢迎喜爱。
环节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3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组研讨、学生展示。
试回答的正确率酌情加分,满分为10分)
(1 )“不求甚解”是何意?作者是如何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的?
(2)请谈谈本文的论证思路。
3、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引证法。
例证法。
2、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1、“见风使舵”新解2、“班门弄斧”辩3、“滥竿充数”辩
(提示: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入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
“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
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
“滥竽充数”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竽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
环节三:课堂小结(5分钟)(师生共同梳理,小组指名展示。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