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科学概论(刘成武,黄利民等编著)思维导图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

浅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为例1.微妙的关系某种程度上,人类的资源开发史就是半部人类发展史。
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我们时刻都需要资源——空气资源、水资源、食物资源、文化教育资源......一个地区利用资源的水平往往决定了这个地区发展的程度,反过来一个地区利用资源的方式也会深远的影响这个地区的环境。
纵观人类利用资源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一点:采集经济和狩猎经济阶段,人类的生活完全依赖自然的恩赐,生活与生产资料完全取自自然,人类利用资源的水平想当低下,生存生存与发展受自然环境的强烈制约。
此阶段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农业社会阶段:这一阶段,人类衣食主要依靠栽培作物、饲养家畜家禽,耕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因而,耕作环境好的地区,如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成为人口密集区。
此阶段人类活动已开始对环境产生影响,但仅仅表现在局部和生态破坏方面,影响强度不大。
工业社会阶段:矿产资源和交通条件成为影响人类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世界上最早开始工业化的地区大都是煤、水、铁矿等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此阶段,人类由于科技的进步、经济实力的增强,对抗环境、改造环境的能力大大加强。
人定胜天的思潮在工业发达的地区风行。
伴随着这种思潮,人类开始了对环境前所未有的改造,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人为破坏。
后工业化阶段:矿产资源影响下降,以太阳能、核能等新兴资源开始被人类所广泛利用。
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进一步降低。
此阶段,高新技术广泛应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工业也不再成为一国经济的支柱。
同时,由于先前不考虑环境成本的发展方式带来了极其恶劣的环境影响,人们开始了反思与行动。
可持续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思潮,开始在人类社会中广泛传播。
2.这个能“跨越”吗?E.阿克曼把技术、人口、资源结合起来对世界各国的发展程度进行评估,划分出了五种类型—美国型、欧洲型、巴西型、埃及型、沙漠或极地型。
第八单元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知识归纳(含思维导图)课件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知识归纳
(4)化学方程式:
高温
① 3CO+Fe2O3 = 2Fe+3CO2 (硬质玻璃管中); ②Ca(OH)2+CO2=CaCO3↓+H2O(试管中);
3.我国是世界上已知矿物种类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矿物储量也很丰富,其中钨、钼、 钛、锡、锑等储量居世界前列,铜、铝、锰等储量在世界观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大自然向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金属矿物资源,人类每年要提炼数以亿吨计的金属用于工农业 生产和其它领域。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铁。
知识归纳
二、金属的冶炼 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1)实验装置。
初中化学 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思维导图
知识归纳
一、金属资源 1.存在形式 金属资源广泛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除少数极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以单质形式存在外, 其余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2.几种常见的金属矿石及主要成分 名称 赤铁矿 磁铁矿 黄铁矿 菱铁矿 黄铜矿 辉铜矿 铝土矿 主要成分 Fe2O3 Fe3O4 FeS2 FeCO3 CuFeS2 Cu2S Al2O3
谢谢观看
(2)某物质的质量=混合物的总质量×该物质的质量分数
(3)混合物的总质量=
某物质的质量 该物质的质量分数
知识归纳
2.计算步骤 (1)将含杂质的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 (2)将纯净物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3)将计算得到的纯物质质量换算成含杂质物质的质量。 炼铁方法的区别 1.还原剂不同。 工业炼铁的原料有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焦炭和空气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得到 一氧化碳,而实验室“炼铁”采用直接通入一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2.设备不同。 工业炼铁使用高炉,而实验室“炼铁”使用硬质玻璃管,用酒精喷灯来实现“高温”条件。 3.产物不同。 工业炼铁的产物是含碳量较高的生铁,实验室“炼铁”能得到较纯净的铁。
第01章 演化的自然-2019-2020学年九年级科学章节知识框架思维导图(浙教版)(下册)

遗传和变异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自然界中的任何生物都既存在着遗传现象,也同时存在着变异现象。
自然界中存在遗传现象,才能保证生物种族的延续和发展;自然界中存在变异现象,生物才能进化,才能促使新物种的形成。
性状表现具有差异性不同的生物个体在性状表现上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即使遗传物质完全相同的两个个体,因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不同,其性状表现也往往具有差异性。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例如,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有耳垂与无耳垂等。
近亲指血统关系比较近的亲戚,一般把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称为近亲。
例如,表兄妹、堂兄妹等都是近亲。
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近亲结婚的夫妇所生子女患遗传病的概率较高,如表兄妹婚配的家庭发病率比一般家庭要高 6 ~ 60 倍。
行遗传咨询;提倡适龄生育;进行产前诊断。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思维导图(全册)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思维导图(全册)第1章电和磁思维导图目录电和磁节节节节节节一P1 2 3 4 56 7M H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 电生磁 电磁铁的应用 电动机 磁生电 家庭电路 电的安全使用编十"*0 ■< ■J — * "恤 f勁电动机Cg ]电GR 铁的应用圖1BE休上磁性最强的部位H If理N祀険决淇*同名拠相互抖E斥异名磁极相互啪引衙极间的作用f使没有谨性的物体得到遊性的过程-晦念用蛊箱在钢棒上沿同一方向摩擦十第次「方法磁现象附地暉场地理南极是地磁场的北饭,地理北饭是地磁场的南扱指南针南极指南(地磁场北极)小谨针北极所着的方向为磁场方向百箭头義顽磁场方向;磁感红密磁场强r疏磁场弱夕HE场:从N到S内部逑场:从5到N底屯导件同围存在葩场-冥斯桔实殓醯场电导融中心的同「匕圍「吕通电导録垂亘「向夕曲场逐渐林电生蹿调节R,比较A喙弓I大头针的雰少-赳施大<1、探究电晞铁r-晡性强弱的影响因索羽右手:如图大拇指方向为电磴方向,0 指环毙方向为磁场方向咏变,血中有无枝芯比较大头針旁少自无扶苗用右手:四指坯绕庁叵为电踰方向「大拇指戶鬥旨万向为电竝铁N战方向fVF变B下面大淘+的雰少-戒圏降电遵扶的磁场廿在卑条形磁铁相似通过目隔的佔无殛制歯钳肖无电珮趙重机电拎:随温度上升接通担制宙源,产生魏生吸引衔铁,电铃咂电徳蹩电器具悴应用来垃自动控制:随着水上升,达到嘗戒水位时接11控制电懑「产生磁性吸引衔铁,红XJ亮电訖夭小至化的叫輯电隹号匣过电主v彖決听-> 生兀同的逑注,丛而校薄全屋版产生石同'吃(転訪來圧愿肖电詛专提哥輕=挖制电番工柞乜毒廩理:挖制电勝幵驻整通衔誹吸下,每灯亮,览制电痒幵爻断幵「匚弹蚩吸引D与与惑ftawcr亮臓:低电庄翦电舷制茗电压强电渝r 并巨可以实验巨商咼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
运动方向与电漩方向、磁场方向有芙基本原理运动方向判断(左手定律)如图磁感纯穿过手心,四指方向为电流方电‘大拇拒方向国受力运动的方向电动机画电动机廈理通电注昌在金场牛受巧转动,乙圏中线困受力转动,转到甲厘所示位置* 田于二力平衡「不能继绽转动。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思维导图 (原创)

五年级科学下册思维导图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二单元船的研究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第四单元热2.2《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是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的第2课,是校园生物多样性调查活动的延续,与第1课共同引领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调查活动,完成课程标准里的“7.2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存在个体差异;7.3地球上存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植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植物也存在个体差异;7.3.3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二歧分类”学段目标。
此前,学生从形态、颜色等方面对植物、动物有了全面的了解,对校园里的生物进行了探索,了解了生物的多样性。
本课的内容则落在“针对生物种类多样、分布广泛等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展示校园生物状况”上。
本课首先通过回忆校园生物大搜索活动引出校园生物的相关问题;然后通过交流调查活动将各组的调查结果汇总在一起,形成对校园生物种类和分布的整体认识;对生物整体有了认识后,确定一个标准,按照二歧分类法将校园里的植物进行分类;最后,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展示校园生物状况。
通过观察分析校园生物分布图,帮助学生建立关于校园生物的整体认识,有利于发现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更好地理解生物多样性及其意义。
【学生分析】学生需要在以下几方面有一定的基础认识:1.具有对校园生物大搜索活动中发现的生物进行整理、分析的能力,这样为应用二歧分类法将生物进行分类及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奠定基础。
2.对校园环境特别熟悉,能在平面上进行简单的分布。
3.简单分布之后,通过设计、画图将生物呈现出来有一定的困难,如校园生物较多,学生可能会遇到不熟悉的生物,这就需要教师提前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并实地观察校园生物,为学生的学习、认识提供帮助。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2.不同环境中生活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
2022年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思维导图(经典)

五年级科学下册思维导图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二单元船的研究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第四单元热1.1《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1课。
本课与教科书中的第2课、第3课一起构成了课程标准里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的学段目标。
学生通过种植凤仙花的活动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知道了大多数植物的生命从种子发芽开始,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在此基础上,本课的内容设定为“设计关于种子发芽条件的对比实验”。
在本课中,学生要经历提出问题、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设置实验条件、设计实验步骤、动手操作实验、观察记录这几个过程。
本课通过集体研讨“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的实验计划,初步了解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与方法,如何实现对比实验的公平性。
然后,再分小组研讨“关于种子发芽的其他条件”的实验计划,帮助学生解决实验设计中的一系列问题,学生学习在实践中完善实验计划。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种植凤仙花的经验,对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也有所了解,但是还没有对于种子发芽条件进行研究。
哪些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哪些是种子发芽的非必要条件,大多数学生还不知道。
在能力方面,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与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使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研究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过程。
2.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验计划开展实践研究,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状况的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1.表现出对种子发芽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2.感受对比实验对变量控制的严格要求,发展严谨的科学思维。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科学地设计对比实验,研究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教学难点: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设置对比实验中的公平条件。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绿豆种子、一次性杯子、土壤、纸巾、水、滴管、透明密封袋、标签、记录表、冰箱、黑色塑料桶、透明塑料桶。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思维导图 (新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思维导图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二单元船的研究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第四单元热4.1《温度与水的变化》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第1课。
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要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热学问题,就要从物体的温度变化和测量开始。
本课教材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开门见山,提出问题“我们已经观察过水的沸腾和凝固成冰的现象,水的这些变化与什么有关”。
第二部分——探索,首先让学生回忆并整理水形态的变化与温度的关系;其次是学生设计和进行“在持续加热、停止加热和继续加热情况下,观察和记录水的温度变化和形态变化”的实验。
第三部分——研讨,让学生在经历探究与观察活动的基础上,充分发表关于“水在被持续加热过程中,水的状态和温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停止加热后,水的状态和温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水的沸腾过程跟什么有关”等问题的看法,希望学生发现水的温度、形态变化跟热量有关。
第四部分——拓展,引导学生继续探索水从常温持续下降到0℃以下,以及从0℃上升到常温后,水会发生什么变化。
作为《热》单元的起始课,本课以学生的前概念为起点,通过探究温度的变化和水的形态变化,了解到温度变化表示热量在传递,完善“热量变化导致了物体温度变化”这一科学概念,并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情分析】水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物体,许多学生都观察过水加热的过程。
他们知道温度慢慢变高时,水会逐渐变热、沸腾。
学生在三年级的学习中也已经知道了水结冰时的温度和水沸腾时的温度,但是较难理解“水的温度、形态变化跟热量有关”。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探究温度的变化和水的形态变化,了解到温度变化表示了热量在传递。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物质通常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态存在,物态变化取决于温度等。
2.理解热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热量变化导致了物体温度变化。
3.分析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情况,知道水的凝固点和沸点。
科学探究目标1.尝试从事物的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的角度中提出可以探究的问题。
自然资源概论第四章

(二)根据评价侧重,可以分为:
1.以自然属性评价为主的自然资源质量评价
自然资源质量评价主要根据自然资源的潜力高低对自 然资源做出评价,在确定潜力高低的标准中一般以自然属 性的评价为主,适当考虑与之有关的经济属性。通过对自 然属性在开发利用中所反映的适宜性及适宜程度、存在的 限制性因素及其强度划分出自然资源的潜在开发利用能力 等级。
投资比例是动态,随着矿山企业年生产力的 增加,投资比例就有所降低,从而使开发利用的 经济效果更加显著。
3.运营成本
• 矿产品成本取决于多种因素,如采矿方法和系 统、年生产力、总投资和投资比例等(现在正 考虑把资源价值算进成本和价格中去)。各种 因素相互关联。
• 在已开发矿山的具体核算时,成本的内容包括 工资、材料、电能、地质勘探费用偿还率、固 定资产折旧费用、环境污染补偿费、拆迁费、 土地使用费、矿产资源税等。
• 自然资源经济评价是指按照经济观点,从经济发 展和生产布局出发,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能 性、开发利用的方向,以及开发利用的经济合理 性所进行的综合论证。
• 经济评价必须从经济发展方向和具体要求的生产 部门布局的实际要求出发,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 找出对特定的生产部门和地区经济发展与布局产 生影响的主导因素进行重点评价,最后在技术可 能性的基础上论证经济合理性,通过经济指标进 行比较计算,选定优化方案。
• 对规划矿山,产品成本的确定,一般采用经验 公式来估算。
4.价值
• 指矿产品的市场价格和(计划经济体制下 的)国家调拨或回收价格。显然,这对资 源开发的经济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一般 根据金属价格或精矿价格来计算。
5.利润
矿藏开发的利润是矿产总价值扣除成本的剩余部分。 此数为正数,则说明开采可以获利,数值越大,获利越高 ,矿床的工业利用价值就越大。反之则要亏损,但也并非 所有要亏损的矿床都没有开发利用价值。在实际工作中, 计算矿床开发利润一般采用B.N.库索奇金所提出的计算公 式。对于金属矿床,有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思维导图 (精心整理)

五年级科学下册思维导图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二单元船的研究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第四单元热3.6《让资源再生》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资源问题是当今社会的核心问题,地球上的很多资源是有限的。
资源再生是指人们对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作为资源加以回收利用,使一些废弃物变废为宝。
资源再生利用可以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成本、减少垃圾、减少污染,资源再生把人与环境紧密地联系起来。
本课让学生经历制作再生纸的过程,以理解资源再生对环境的影响。
本课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聚焦,先介绍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各列举几种资源。
然后直接提出任务——制作一张再生纸,并研究再生纸对环境的影响。
第二部分——探索,安排了4个活动。
活动1,了解我国古代的造纸技术。
我国古代的造纸流程与本节课学生做再生纸的流程相似,这一活动为学生做再生纸做准备。
活动2,试着做一张再生纸,教科书以图片加文字说明的形式介绍了造纸的程序。
活动3,了解造纸厂的造纸流程。
活动4,说一说,我们能为节约用纸做些什么。
第三部分——研讨,有两个问题:“用回收的废纸制造再生纸有哪些意义?”,让学生梳理生活经验和本课相关的学习资料,并进行加工和表达;“以纸的回收利用为例,谈谈对资源再利用的看法”,引导学生从人与环境的视角来分析资源再生问题,培养学生强烈的资源意识。
第四部分——拓展,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情况。
【学情分析】学生日常生活中在使用一些再生制品,对资源再生会有所了解,但他们对资源再生对于环境的影响没有深入的理解。
一般,他们不清楚我国古代造纸的流程,也没有经历过再生纸的制造过程。
科学概念目标1.有些资源不可以再生,有些资源可以再生利用。
2.纸的再生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科学探究目标模拟再生纸的制作。
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强烈的资源意识。
2.养成节约资源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评价再生纸的意义。
资源科学概论第二章PPT

土地利用功能分类
• 土地利用功能分类原则是根据各种用地的主体功能进行 分类,同时参考土地利用方式和景观等的差异。 • 不同的用地系统具有不同的功能特征,其利用与管理方 式、规划设计内容、生态服务与环境净化与控制内涵均不 同。 • 设置土地利用功能分类体系时重点突出土地的主体功能。
例:土地生态功能分类 生态用地
2. 土地资源的特性
质量差异 位置固定 利用永续 面积有限 自然特征
报酬递减性 增殖性 用途多样性 供给稀缺性 经济特征
3. 相关概念辨析
土壤: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地:除土壤外,土地还包括尚未形成土壤的岩石和岩石风化物。 土地资源:指人类在目前和预见到的将来能开发利用的各种类型的土 地,它既具有土地的自然属性,又具有土地的社会属性。 领土:国家享有完全排他性主权的部分。 国土:除领土外,还包括国家享有管理和使用权利但不具有绝对占有 权的海洋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部分。 国土资源: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内的一切资源的总和。
2.1.2 资源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资源种类、数量和质量的地域组合特征,空间 结构与分布规律; 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保护和经济评价; 提出对资源开发的远景估计与战略规划; 揭示资源利用与地理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2.2 资源的分类
资源的根本属性:自然资源、社会资源 资源利用限度: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资源基本性能及作用:硬资源、软资源
自然保护区 林地 灌丛 草地 水体 湿地 苔原 沙地 盐碱地 裸岩、裸土地 冰川及永久积雪
5. 土地资源评价
土地资源评价是针对一定的土地利用目的,对土地资源的性状进 行质量鉴定的过程。
土地资源质量通常指土地资源的优劣状况,是土地各种形状的综 合反映。它表现为正反两反面,即土地适宜性和土地限制性。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思维导图 (经典)

五年级科学下册思维导图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二单元船的研究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第四单元热1.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2课,包含课程标准里“5~6年级学生能基于所学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的学段目标。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经历种植绿豆芽、照顾绿豆芽的过程。
学生将经历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过程,还要与做同类实验的其他同学交流。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教材要求针对前一课所设计的实验结果进行交流研讨。
主要通过表格的形式收集实验信息,共同交流分析,引导学生从多组数据中分析结果。
第二部分,交流实验信息。
要求学生汇报实验并认真倾听。
引导学生学习用实验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
如果发现实验结果和预测的不一样,还要反思实验的过程,或是对先前的预测进行质疑。
最后在全班汇报和讨论的基础上,对绿豆种子发芽的条件做出一个肯定的结论。
第三部分,移植绿豆芽。
这个活动是探索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可以安排在课后进行。
教师一定要讲述移植的方法,还要鼓励学生认真完成。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于种子发芽并不陌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素养,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有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在上一节课的活动中,由于种种原因,个别学生的实验效果可能不明显。
所以本节课师生要进行充分的交流,启发和帮助这些学生。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土壤和阳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科学探究目标能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在与同学的交流研讨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1.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2.当实验结果出现不一致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分析原因,以事实为依据做出判断。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植物要依赖环境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