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地貌学》课件10-11.

合集下载

《地质作用和地貌》课件

《地质作用和地貌》课件

生物风化
总结词
生物风化是指生物活动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详细描述
生物风化通常表现为生物侵蚀和生物破坏, 是由于植物根系生长、微生物侵蚀等生物活 动引起的。植物根系的生长会对岩石产生压 力,使其形变或破裂;微生物则会分泌有机 酸等化学物质,对岩石进行溶解和侵蚀。此 外,动物活动也对岩石造成破坏,如穴居动
水流携带的物质在河流出口处或地势低洼地 区沉积下来的过程。
详细描述
沉积作用是指水流携带的物质在河流出口处 或地势低洼地区沉积下来的过程。随着搬运 距离的增加,水流能量逐渐减弱,导致部分 物质开始沉积下来。沉积作用形成了各种类 型的沉积地貌,如河滩、三角洲、冲积平原 等。沉积物经过长期的风化和地质作用,逐 渐形成各种矿产资源。
火山活动过程
火山活动包括岩浆形成、 上升、喷发和堆积等阶段 ,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和独特的地貌景观。
地震作用
地震定义
地震是由于地壳内部应力累积到 一定程度后,地壳破裂引起的地
面震动现象。
地震类型
根据成因,地震可分为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人工地震等 类型。
地震波传播
地震波在地壳中传播时,会因为介 质性质和地形的变化而发生折射、 反射和干涉等现象。
主要地貌类型
山地
地壳上升强烈、岩层倾 角大于30度的地区,形
成山峰高耸的地貌。
丘陵
地壳上升较缓、岩层倾 角在10-30度之间的地 区,形成起伏和缓的地
貌。
平原
地壳上升微弱、岩层倾 角小于10度的地区,形
成平坦广阔的地貌。
盆地
地壳下沉或坳陷的地区 ,四周被山岭或高地所 包围,形成相对低洼的
地貌。
03
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

土木工程地质学地貌PPT课件

土木工程地质学地貌PPT课件

9
第9页/共9页
7
第7页/共9页
地貌条件在场地选择中的意义: 1. 开阔的平原场地:有利,但应注意防洪.
2. 河谷阶地上的场地:对沿江河城市有利. 3. 山麓或河谷斜坡上的场地:不宜布置大城市. 4. 丘陵场地:对交通道路和建筑物布置不利.
2021/6/9
8
第8页/共9页
感谢您的观看。
2021/6/9
\土木工程地质学
地貌的形态分类
1. 山地:以基岩为主,常有褶皱、断层和
节理,地下水埋藏较深,各种地质灾害 现象常会出现.
2. 平原:以土层为主,土层结构复杂,地下
水埋藏浅,地基承载力低.
2021/6/9
1
第1页/共9页
山岭地貌
形态要素: 山顶(山脊) 山坡 山脚
2021/6/9
2பைடு நூலகம்
第2页/共9页
山岭地貌的类型:
1. 构造运动形成:1)平顶山 2)单面山 3)褶皱山 4)断块山 5)褶皱断块山
2. 火山作用形成:1)锥状火山2)盾状火山 3. 剥蚀作用形成
2021/6/9
3
第3页/共9页
垭口类型:
1.构造型垭口:1)断层破碎带型
2)背斜张裂型
3)单斜软弱层型
2.剥蚀型垭口
3.剥蚀-堆积型垭口
2021/6/9
4
第4页/共9页
2021/6/9
5
第5页/共9页
山坡
按纵向轮廓分:
1. 直线型坡 2. 凸型坡 3. 凹型坡 4. 阶梯型坡
按坡度分: 1. 微坡<150 2. 缓坡160~300 3. 陡坡310~700
2021/6/9
4. 垂直坡>700

第二章地貌学基本概念PPT课件

第二章地貌学基本概念PPT课件

2021
86
复习资料:地质年代确定的基本原理
• 地层层序律
2021
87
复习资料:地质年代确定的基本原理
• 生物层序律
– 岩石中的生物遗体或遗迹称为化石,它是在岩 层中保留下来的古生物记录。由于生物进化总 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种演化规律是不可逆 的。因此,可利用一些演化 较快、存在时间短、 分布较广、特征明显的生物化石和生物化石的 组合,作为划分相对地质年代的依据。每一个 地质时代都有其特征的标准化石或化石组合。 下图为 根据化石确定不同地区地层是否为同一 时代的地层的示意图。
• 例如:坳谷发展的阶段性
– 切沟 – 冲沟 – 坳谷
2021
84
5. 地貌的年代及发展
• 现代地貌与古地貌
– 现代地貌—— 指全新世(≤1万年)的地貌,和 当地的气候一致。
– 古地貌—— 指地质历史上形成的地貌,参与现 代地形,和当时的古气候一致。
• 如江汉平原的丘陵之上,多堆积风化红土,为炎热 气候条件下形成(N2),现在的气候为温暖较湿
2021
51
3. 地貌的成因
• 内外地质营力在地貌上的表现
– 地壳的连续上升
• 作用强度越来越大,造成大峡谷,稳定期短
– 地壳间歇性上升
• 分水岭与河谷高度不变,形成多级阶地或夷 平面
– 长期稳定
• 随时间延伸,分水岭降低,河谷降低,分水 岭接近河谷,宽河谷,低小丘陵
2021
52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从图上可以看出,两头的作用力比较单纯,仅 一种营力,复杂的是中小型地貌,既有外力作 用,也有内力作用
2021
43
2021
44
3. 地貌的成因
• 影响地貌形成发展的因素

《地质地貌学》第十一章 黄土地貌-课件ppt

《地质地貌学》第十一章 黄土地貌-课件ppt
② 黄土的产状经常是被覆状披盖于基岩地形之上,不受基岩地形控制 ③ 矿物成分及动植物化石分析,都说明黄土堆积过程是相当干燥的。 ④ 结构均匀,成分一致。 ⑤ 黄土剖面中具有多层埋藏的古土壤。
在我国的历史资料中,有关“雨土”的记载很多,甚至有 套元1287年某地曾雨土七昼夜,并掩埋死了牛畜的纪录。
现在都采用午城黄土、离石黄土和马兰黄土来称 呼更新世的三个时期的黄土地层。全新世的黄土 分布并不多,主要是沿河冲积的黄土状沉积物。
1. 午城黄土
又叫古黄土,分布范围不大。一般厚度1 0-20米, 少数地方达到30-40米。
色橙黄或红黄,质地粘重,致密,常呈块状。
基本都掩埋在禹石黄土及马兰黄土的底下,只在很 深的侵蚀沟下部才有出露。
黄土中还含有相当多的钾及磷,所以是一种相当 肥沃的土壤母质(午城黄土中缺磷)。
钙质结核层
钙质再次淋滤
形态各异的结核
四、结构构造
黄土外观均匀一致,看不出明显的层理。
黄土中的碎屑颗粒一般都具有棱角或半棱角的外 形,疏松易碎。
黄土中普遍存在有内眼可见的孔隙,地下水的运 动主要沿垂直方向移动。
第十一章 黄土地貌
概述
黄土是一种黄色的、质地均一的、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性 质的第四纪土状堆积物。黄土并不是土壤作用的产物, 主要是由风力等外力作用搬运堆积而形成的。
一般来说,以风力搬运堆积未经次生扰动的、无层理的、 黄色粉质、富台碳酸盐并具有大孔隙的土状沉积物称之 为黄土或原生黄土。
风力搬运堆积之外的其它成因的黄色的、又常常具有层 理和砂、砂石层的粉土状沉积物称之为黄土状岩石或次 生黄土。
黄土在流水及其它外力作用下,被切割成很多沟谷和沟 间地形成许多正向、负向的地貌形态,称做黄土地貌。

地貌学教学课件

地貌学教学课件

地貌学教学课件地貌学(geomorphology)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又称地形学。

它是地理学的分支,亦是地质学的一部分。

地貌学对工程建设、农业生产、矿产勘查、自然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等均有实际意义。

一、地貌学是从地理学和地质学中逐渐分化出来的,其发展历史可分为3个阶段:萌芽阶段在中国西周的《诗经·大雅·笃公刘》中,就有“岗”(丘陵)、“塬”(平原)和“隰”(低湿地)的描述。

在成书于11世纪末(北宋时期)的《梦溪笔谈》中,沈括对流水的侵独、搬运与堆积作用三者的关系有清晰的概念,并提出华北平原是河流堆积作用的结果。

清初孙兰的《柳庭舆地偶说》中提出,地貌作用“因时而变,因变而变,因人而变”,已涉及地貌的演变,并注意到人的活动对地貌的影响。

英国的J.赫顿在《地球的学说》(1788年)中已将地形的变化看作是地球地质发展的组成部分。

形成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地貌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美国W.M.戴维斯和德国W.彭克对此起了重要作用。

戴维斯在1899年提出地理(地貌)循环学说,认为地貌是构造、营力和时间(侵蚀阶段)的函数。

构造运动造成的上升山地在外力作用下,主要是流水侵蚀下,经历了幼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3个阶段。

在老年期,地面被夷平为“准平原”。

彭克的《地貌分析》(1924年)提出地貌是内外力同时相互作用下的产物,注意到剥蚀过程与地壳垂直运动的关系,认为山坡形态(凸形坡、凹形坡、直线坡)取决于构造(上升)运动与剥蚀作用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

以上观点曾长期作为地貌学的理论基础。

发展阶段中国在1949年以后,地貌学得到较快发展。

系统研究了长江、黄河的河流地貌和青藏高原地貌,为水利和道路建设提供了科学资料,还对中国独具特色的西北黄土和西南喀斯特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有关的成因理论。

二、研究方法: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地貌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有了较大进展。

①地貌学研究和应用只凭定性描述方法是不够的,必须用定量方法研究地貌过程,说明地貌与其形成因素之间的关系。

《地质地貌学》第十一章 坡地重力地貌

《地质地貌学》第十一章  坡地重力地貌

三、崩塌发生的条件
崩塌发生的条件有 • 地形条件 包括坡度和坡地相对高度 • 地质条件 节理、断层、地层产状和岩性 • 气候条件 气温变化和降雨量。 • 地震及其他因素。地震是崩塌的触发因素。 • 人类活动也是崩塌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山区进行
各种工程建设时,如不顾及自然地形条件,任意 开挖,常使山坡平衡遭到破坏而发生崩塌。
• 滑坡产生以后,常在地表形成地形地貌、 岩性及岩土结构、水文地质条件等各种局 部异常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即可判断断滑 坡体的存在与否。
(1)地形地貌及地物标志
• 滑坡往往造成斜坡上出现圈椅状或马蹄状 地形,或使斜坡上出现反向台坎及坡脚向河 床方向突出。表现在地形图上常出现地形等 高线的间距及弯曲度在局部发生异常。
(三)散落
• 散落是岩屑斜坡向下作滚动和跳跃式地 连续运动。其特点是散落的岩屑连续地撞 击斜坡坡面,并带有微弱的跳动和向下作 旋转运动。
二、崩塌堆积地貌及其结构
• 崩塌下落的大量石块碎屑物或土体都堆积 在陡崖的坡脚或较开阔的山麓地带,形成 倒石堆,也叫岩屑堆或倒石锥。
• 倒石堆的平面形状大多呈半圆形或三角形, 坡度与崩塌碎屑物质的休止角相当,一般 在30左右。
• 山崩常阻塞河流、毁坏森林和村镇。 • 山崩时,大块崩落和小颗粒散落是同时进
行的,崩塌体可达数万立方米。
泰 宁 紫 红 色 砂 砾 岩 的 崩 塌 堰 塞 湖
2005年龙王台风 农大写生宿舍六号 楼边坡岩石崩塌
(二)塌岸
• 一般在河岸、湖岸(库岸)或海岸的陡坡, 由于河水、湖水或海水的掏蚀,或地下水 的潜蚀作用以及冰冻作用,使岸坡上部物 体失去支持而发生崩塌。
• 滑坡体上常有鼻状凸丘或多级平台。 • 滑体两侧常形成沟谷.并出现双沟同源现

地质地貌学PPT课件

地质地貌学PPT课件

三、主要岩石的风化特点及岩石地貌特征 不同矿物组成的岩石在外界条件下,风化特点也会不同. 1.花岗岩 在植被覆盖时,物理风化强烈,易崩解成碎粒;在湿热条件 下,化学风化强烈,石英保留为砂粒,长石风化为粘粒,形成砂中带粘 的风化物。花岗岩常有数组节理,易形成球状风化现象,但在北方,化 学风化较弱,易形成险峻的山峰。 2.玄武岩 较花岗岩易风化,风化产物粘细,由于含磁铁矿,风化后形 成硬壳,成为影响作用生长的因素。如化学风化不强,易形成陡峭山坡。 3.页岩 易发生物理风化、化学风化为粘土矿物,其中夹有页岩碎片, 进一步风化可形成肥沃土壤。 4.砂岩 抗风化能力强,风化物与原岩性质相近,含砂量高,松散,易 透水。 5.石灰岩 主要成分CaCO3,易溶解,风化物质地粘细,含钙质丰富, 酸性弱,发育的土地肥力较差。 6.石英岩 风化最难,以机械破碎为主,沿节理易形成陡峭山峰,发育 成土壤肥力差。 7.大理岩 其由碳酸盐矿物组成,在湿热气候区,主要发生化学风化, 风化土层浅薄,而在干旱区,则难于风化而形成陡峭的地形。
(二)实质
地下深处的岩石在出露或接近地表后,为适应地表常 温常压的新环境, 必然发生的一种变化过程。
(三)分类
通常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
1、物理风化
概念:岩石发生物理疏松崩解等机械破坏的 过程,一般不引起化学成分的改变 一般不引起化学成分的改变,以温度变 一般不引起化学成分的改变 化为主要影响因素,破坏只使岩石由大块变为 小块,再变成细沙,细粉,最后变成岩土。
(四)风化作用小结 1、风化作用总的结果
削弱破坏岩石颗粒间的连接,形成、扩大岩体裂 隙,降低断面的粗糙程度,产生次生粘土矿物等, 从而降低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Photograph by Peter L. Kresan

地质学基础课件:地貌

地质学基础课件:地貌

地貌观测与调查的应用价值
添加标题
资源调查:地貌观测与调查是资源调查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地貌的观测和调查,可以确 定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储量,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添加标题
灾害防治:地貌观测与调查在灾害防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地貌的观测和调查, 可以预测和评估自然灾害的风险,为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章
地貌发育的阶段与特征
幼年期:地表起 伏平缓,流水侵 蚀作用微弱
壮年期:河流侵 蚀作用加强,出 现峡谷、瀑布等 景观
老年期:侵蚀作 用减弱,地表趋 于平坦,河流改 道或消失
终年期:地表完 全平坦,河流消 失,形成平原或 高原
地貌发育的影响因素
气候因素:气候变化对地貌发育有重要 影响,如风化、侵蚀、沉积等过程。
地质学基础课件: 地貌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地貌概述 03 主要地貌类型 04 地貌的发育过程 05 地貌的观测与调查
06 地貌的资源利用与保护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第一章
地貌概述
第二章
展望地貌学未来的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深化对地貌演化的理解:通过更深入的研究,探索地貌演化的规律和机 制,为预测和应对自然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跨学科合作:加强与其他学科领域的合作,如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 态学等,以更全面地了解地貌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创新技术应用: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数值模拟等,提高 地貌研究的精度和效率。
山地的形成原 因和分类
山地与人类活 动的关系

地质学基础地貌ppt课件

地质学基础地貌ppt课件
主要由重力作用或块体运动形成的地貌称重力地貌。一般分为:
10.02.2020
§1 崩塌与崩塌地貌 §2 滑坡与滑坡地貌 §3 蠕动与蠕动地貌
§1 崩塌与崩塌地貌
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坠落的现象,称崩塌(崩落)。
一、崩塌地貌
➢倒石堆
崩塌下落的大量石块 碎屑物或土体都堆积在陡 崖的坡脚或较开阔的山麓 地带,形成倒石堆 。平面 大多呈半圆形或三角形; 垂直剖面上,堆积物的粒 度下粗上细;坡度一般 30°左右 。
10.02.2020
三、滑坡发生的触发因素
➢斜坡形态的改变
河流凹岸侧蚀,人工开挖坡脚,坡顶堆积弃土或建造工程 建筑物等。
➢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变化
“大雨大滑,小雨小滑”。
➢震动
人工爆破,地震等。
10.02.2020
滑坡防护的锚索动(图)
滑坡防护的锚索桩(图)
10.02.2020
§3 蠕动地貌
一、蠕动地貌
任何一个地区的地貌发育都是几种营力共同作用而成,但 其中有一种营力起主导作用。
10.02.2020
➢岩石因素
岩石是形成地貌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岩石,其矿物成分、 结构构造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不同,它们都会影响到岩石的 软、硬和抗蚀强度,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地貌形态。如坚硬结晶 质的花岗岩,重结晶的石英岩,矿物硬度高的石英砂岩等抗蚀 力都很强,多造成高山峻岭;软弱的岩石如页岩、泥岩、泥灰 岩等,抗蚀力差,只能形成低矮的丘陵。此外,具有可溶性的 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硫酸盐类岩石(如石膏岩)、卤 盐类岩石(如盐岩)等则造成特殊的喀斯特地貌。
➢时间因素
地貌是时间的产物,它随时间变化而不同,即“随时而变”。 如原来的高原或高山,随时间的推移,会侵蚀成低山或丘陵。 一般由外力作用为主所形成的地貌,所需时间较短,如一条沟 谷只需数年或数十年即可生成;但由内力形成的地貌大多数需 要很长的时间,少则百万年,多则超过千万年,如喜马拉雅山 的生成,至少也有3000多万年的历史。

地质地貌学习课件

地质地貌学习课件

地质地貌学习纲要前言§1、地质学是一门什么科学地质学就是人类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研究地球的科学。

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1、地质学: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

它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发展历史和演化规律。

2、研究对象:研究地球,但由于技术条件的制约主要研究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上部)3、资料来源:矿物、岩石、化石及用地球物理化学数学航天等获得的信息等。

4、基础地质学分科: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

其中有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被许多地质学家称之为基础地质学的“三大支柱”:地壳的物质组成、分类、成因及转化规律;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及成因;地壳的发展历史、生物及古地理演化规律。

二、地质学的研究任务担负着两大使命:1、寻找矿产资源;2、环境保护三、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了解)大胆地假设,然后小心认真地求证。

科学研究有两种最基本方法:一是推演法(基于最基本的科学原理,进行大量的科学实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得出结论);二是归纳法(基于大量的统计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其规律,得出结论)四、地质学的发展1、著名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Charles Lyell,1797——1875)在19世纪提出:“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 .”大大地促进了地质学的发展。

2、地质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大的论战:1、火成论对水成论;2、渐变论与灾变论;3、活动论与固定论。

3、大地构造学经历了:地槽-地台——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

§2、地貌学是一门什么科学一、地貌及地貌学1、地形与地貌的差异●地貌与地形,含义基本相同,但又有差异;●不同的地形有着不同的成因。

地貌不仅是地球表面起伏的形态,而且还包括形成这些起伏的原因和过程;●仅研究地球表面起伏的是地形学;既研究地表起伏,又研究其起伏原因和过程的才是地貌学;●地形有正地形与负地形之分,正地形:相对高起的地形;负地形:相对低下的地形;●地貌有顺地貌与逆地貌之别,顺地貌:地貌形态与地质构造一致;逆地貌:地貌形态与地质构造不一致。

地貌学课件(全部)word打印版

地貌学课件(全部)word打印版

一、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目的•(一)、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对几个地理学概念的理解•“地表”:指的是地壳的外表面,即由岩石或土(松散的岩石)组成的地面。

•“地形”:地球表面形状,指的就是地壳表面由岩石构成的起伏形态(如平原、高原、山脉、山峰、丘陵、河谷、盆地、悬崖等)。

•地势:地球表面形状的高低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面的形态•我国把”地形”改为”地貌”的原因?•地貌不仅是地球表面起伏的形态,而且还包括构成这些起伏的地壳和岩石圈物质以及作用于其上的大气和生物过程。

----例如:千差万别的地貌有着不同的成因•因此:仅分析地球表面的起伏,高低是不够的,还应注意固体地球较深部位的构成和运动规律,固体地球表面以上的大气圈的运动和气候带展布规律。

•2、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学科。

•(二)地貌学的研究内容•1、地貌的形态特征及物质组成•2、地貌的形成(成因与发育)•3、地貌的分布•1、地貌的形态特征及物质组成•(1) 地貌的基本形态与组合形态•①基本形态: 由一个或几个地貌几何形态要素组成的形态比较规则的几何体。

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

•②组合形态:在成因上相互联系的多个地貌基本形态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构成的地貌形态称为地貌的组合形态。

例如•基本形态:一个洪积扇(由扇顶,扇缘和扇面组成,其形成于沟口出山口的堆积)•组合形态:一个河谷形态(由河床,河漫滩,谷坡及阶地四个地貌基本形态有规律的排列在河流两侧构成。

这四个地貌基本形态在成因上相互联系。

现代河床和河漫滩由现代河流作用形成,而阶地是由古代河流作用形成,而谷坡是因河流下切造成的坡地过程形成。

)•根据其规模的大小可将地貌组合形态分为如下几类:•星体地貌例如,陆地和海洋(占据面积在几十万和几百万km2以上)•巨地貌例如,山系(占据面积在几万和几十万km2以上)•大地貌例如,山脉(占据面积在几百和几千km2以上)•中地貌例如,河谷盆地(占据面积在几十km2)•小地貌例如,单个洪积扇•微地貌例如,沙波纹(2)地貌的物质组成•分析地貌的物质组成特征是研究地貌形成演化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一 、黄土的分布与特征
1 、分布:黄土在世界上分布广泛,在欧亚大陆,几 乎从大西洋东岸到太平洋西岸,从太平洋西岸到大西 洋西岸成断续带状分布。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干旱、半 干旱气候区,即温带森林草原、草原及荒漠草原地区。 暖黄土--荒漠黄土; 冷黄土--冰缘黄土 2 、黄土的性质 1)成分:①黄土是一种灰黄色的或棕黄色的土状堆 积物,质地均一,以粉砂(0.05~0.005mm)为主, 占总量的60%以上;②矿物成分包括:石英、长石和云 母等碎屑矿物(占80%),伊利石、高岭土、蒙脱石等 黏土矿物(小于20%),以及辉石、角闪石等矿物;③ 化学成分SiO2占优势,其次是CaO 、AI2O3 等;
第十章 第一节
荒漠地貌 风成地貌
风成地貌与黄土地貌是干旱和半干旱区发育的独 特地貌,二者在空间上及成因上都有密切联系。
风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中所形 成的地貌称为风成地貌。 风成地貌主要分布于干旱和半干旱区,特别是沙 漠地区,在沙质海岸、湖岸和河岸及大陆性冰川外缘区 亦有分布。 一 、风沙作用 风和风沙流对地表物质所发生的侵蚀、搬运和堆 积作用,称为风沙作用。



水成论认为:鄂尔多斯侏罗系煤系地层中的“坯砂岩” 是黄土的物质源,部分黄土具有层理,巨厚的黄土主 要堆积于人类活动以前,间冰期大量的降雨为黄土堆 积提供了动力;并且高度有限--黄土线。 结论:黄土主要是风成作用形成的原生黄土,少量为 次生黄土。黄土高原总体上是风力作用形成的。
三、形成黄土地貌的地层
1 、风蚀作用 风吹经地表时,由于风的动压力作用,将地表的 松散沉积物,或者基岩上的风化物(沙物质)吹走, 使地面遭到破坏,称为吹蚀作用。 风吹经地表时,被吹起的沙粒对岩石进行冲击和 摩擦时,岩石表面会受到磨损,这种作用称为磨蚀。 磨蚀和吹蚀统称为风蚀作用。 2 、风沙搬运作用 风挟带各种不同颗粒的沙物质,使其发生不同形式 和不同距离的前移,称为风沙搬运作用。含沙的气流 称风沙流。风沙流中沙粒的运动,依风力、颗粒大小 和质量不同,有3种形式: 1)悬移,小于0.05mm的 粉砂和粘土;2)跃移,0.05~0.5mm;3)蠕移,粒 径大于0.5mm的粗沙。
2)黄土的物理性质:结构松散,孔隙度高达40~50 %,无沉积层理,透水性很强, 垂直节理发育,直立 性很强; 3)厚度:黄土最厚达180~300m。山西黄土高原厚度 达100m,陕北黄土高原达100~200m,陇西黄土高原 达200~300m 。 黄土的上述特点,使其为黄土地貌发育提供了物质 基础,也决定其在干燥状态下是固结结构,在流水作 用下,可溶性盐类溶解,粘土颗粒流失,失去固结性 成分散状,因此黄土易受侵蚀,很容易被流水侵蚀形 成沟谷、沉陷和崩塌。黄土的强度也显著降低,发生 强烈沉陷和变形--黄土的湿陷性。
四 、荒漠类型
1 、荒漠分布 2 、荒漠类型: 1)岩漠 2)砾漠 3)沙漠 4)泥漠
第十一章 黄土地貌
观看形态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照片: 黄土沟谷 黄土塬 、黄土梁 、黄土峁 黄土碟、 黄土陷穴、黄土柱
问题思考:
问题1. 黄土高原是怎样形成的?是风力作用形 成的?还是流水作用形成的? 问题2. 秦大河院士认为:沙尘暴将沙尘输送到 黄土高原上空,纷纷扬扬地落到黄土高原上-- 黄土被侵蚀搬运下游堆积到华北平原上--, 沙尘暴输送矿物气溶胶成为大气降水所必需的 凝结核 ,--矿物质随雨水降落到海洋里养活 了一批浮游生物,形成一条很好的生物链。这 个观点对不对?
2)纵向沙丘, 3)多风向作用沙丘 2 、沙丘移动规律 1)风是沙丘移动的动力因素 2)沙丘的湿度 3)沙丘植被覆盖 4)沙丘移动
据研究,单位时间内沙丘移动距离为: D=Q/rH Q 为单位时间通过单位宽度的沙量; H 为沙丘高度; r 为沙的容重。 我国沙丘年平均移动速度多在5~10m间,小 部分或超过10m。
四 、黄土地貌类型 1 、黄土沟谷地貌 2 、黄土沟间地地貌 1)黄土塬 2)黄土梁 3)黄土峁 3 、黄土潜蚀地貌 · 黄土碟 · 黄土陷穴 · 黄土柱 · 黄土的流水侵蚀

秦大河院士的观点:沙尘暴将沙尘输送到黄土 高原上空形成黄土高原--黄土侵蚀搬运形成 华北平原--,沙尘暴输送矿物气溶胶成为大 气降水所必需的凝结核 ,--矿物质随雨水降 落到海洋里养活了一批浮游生物,形成一条很 好的生物链。这个观点对不对? 秦大河院士的观点是一个人与自然的科学关系 的问题。说明人类要善待自然、改善生态环 境,但并不等于要制止沙尘暴,因为它是一个 自然现象。因此,我们要辩证的认识沙尘暴。
1、午城黄土(Q1 ):颜色较红,含红色埋藏古土壤; 2、离石黄土(Q2 ):一般厚100m,普遍含红色埋藏古 土壤,土质较硬; 3、马兰黄土(Q3 ):浅灰黄色,较疏松,厚10~50m, 含多层古土壤; 4、全新世黄土(Q4 ) 黄土中含有多层古土壤,及禾 本科、藜科、菊科、蒿属植物-反映半干旱气候,并 且气候冷、暖交替变化。
二 、黄土(Loess)的成因
英国人莱伊尔提出“水成说”,德国李希霍芬创立 “风成说”,俄国的奥勃鲁契夫、中国的刘东生院士 对黄土进行了深入研究。 风成学说认为: 1.中欧北美黄土是冰期时代,大陆冰川区干冷的反气旋 风把大量的黄土物质吹送到生长草本灌木的草原带, 逐渐堆积形成; 2.中国黄土分布区北面是沙漠戈壁,自北而南戈壁、沙 漠、黄土三者逐渐过渡,成带状排列。这是内陆区强 大反气旋把荒漠区的沙尘吹送到草原区逐渐堆积形成 的。--三者具有孪生关系; 3.黄土披盖在多种成因的、形态起伏显著的各种古地貌 上,并保持相似的厚度。
以上3种搬运方式中,以跃移为主,搬运量占78%; 蠕移为次,占22%;悬移最少,仅占1%。 搬运高度,90%的沙量在距地面40cm范围内。 二 、风蚀地貌 在干旱区,由风和风沙对地面物质进行吹蚀和磨 蚀作用所形成的风成地貌称为风蚀地貌。 三 、风积地貌 风积地貌是指被风搬运的沙物质,在一定条件下 堆积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其中最基本的是由风成沙堆 积成的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沙丘。 1 、按照沙丘走向和风向关系,可将沙丘分成3类: 1)横向沙丘,指沙丘走向与风向垂直或作60°以上 交角的沙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