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 863计划 精品

合集下载

工业废弃场地再开发的土壤环境评价与修复研究

工业废弃场地再开发的土壤环境评价与修复研究

些土地含有有机污染物的废弃工业用地 ,污染物以有机溶剂 此, 业主及土地开发商要求修复过程在尽量短 的时 间内完成, 因而
修复中必须选择合适的方式 , 最大程度 的进行工业废弃厂 的开发 土壤 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 、 潜伏性 , 不 可逆性和长期性 , 因 以及 合 理 的利 用 。 此其 后果十分严重而且具有长期效应钢铁企业 在生产 、 冶炼 和尾 矿处理 中产生 的大量污染物 ,特别是 c u 、 P h 和z n等重金属 污染 参 考 文 献 物 ,通过大气沉降及废渣渗滤等方式进入废气 工业 区周 边土壤 , 【 1 】 张胜 田. 林玉锁 . 华小梅 . 徐亦 刚. 田猛 . 江希 流. 中国污染场地管 导致 土壤严重污染 , 土壤质量迅速下降 。 理 面临的问题及对策l J J . 环境科学与管理. 2 0 0 7年 0 6期. 2 4 — 2 6 . 1 . 2 . 2持续性有机污染物( P O P s ) 污染场地 [ 2 ] 程国玲. 李 培军. 石 油污染土壤 的植 物与微生 物修复技术 环 P O P s 在 土壤 中的降解率 、 温度 、 植 被覆盖 , 生 态系 统碳循 环 境 工程 学 报 . 2 0 0 7 年0 6 期. 3 3 — 3 4 . 都极有 可能对 P O P s 在大气一 土 壤的交互作用 和归趋产 生重要影 [ 3 ] 谢 红彬 . 林 明水. 杨 英武. 城市褐 色土地再利用经验思考 环境 响。在土壤水 环境 中, P O P s 污染 物将 发生一系列的物理 、 化学 和 与 可 持 续 发 展 , 2 0 0 9年 0 2 期. 4 1 — 4 4 . 生物行为, 其 中一部分 污染 物降解 或转化为无害物质 ,一部分通 过挥 发等途径进 入其它途 径 ,还有一 部分会 长期存在 于水环境 中, 进而对环境产生长期和深远的影响。 1 . 2 . 3以有机污染为主的石油 、 化工 、 焦化等 污染场地 作者简介 : 张鹂 ( 1 9 8 2 . 9 一 ) , 女, 河南西乎县人 , 工程师 , 从事建设项 目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 的研究 。

中国土壤环境管理发展历程的四个阶段

中国土壤环境管理发展历程的四个阶段

中国土壤环境管理发展历程的四个阶段摘要: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美丽中国建设,保护好土壤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

本文系统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土壤环境管理政策发展历程,并将其划分为土壤环境基础调查、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试点示范、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四个阶段,提出了当前基于风险管控的土壤环境管理总体思路,以及土壤污染预防和保护、农用地分类管理、建设用地准入管理等主要制度具体要求。

立足土壤污染防治实际和生态环境保护新形势、新要求,分析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土壤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并从制度标准完善、分级分类分区差异化防控、风险协同管控、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完善对策与建议。

引言土壤环境事关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是保障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的大事。

近年来,中国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的总体思路,以管控土壤污染风险为核心,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土壤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完成全国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初步建成全国土壤环境监测网;颁布《土壤污染防治法》,发布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出台一系列土壤环境管理规章,基本建立了以风险管控为核心的土壤环境管理框架,深入推进净土保卫战[1-3]。

但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粗放,污染物排放量较高,局部地区土壤污染风险较高。

相关调查表明,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耕地点位超标率达到19.4%,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4]。

一些重有色金属矿区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影响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是镉等重金属[5,6]。

部分学者对全国土壤污染及其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局部地区污染严重、污染程度高[7-11]。

本文通过对中国土壤污染防治发展历程和管理制度体系的系统回顾,立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新形势新要求,提出中长期土壤污染防治对策建议。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处理与资源化关键技术”重大项目课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处理与资源化关键技术”重大项目课

课题 5. 钢渣活性组分固化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研究目标:针对钢渣排放量大、资源化利用率低等问题,研发钢 渣钙镁活性组分稳定固化及大规模资源化利用的核心技术与装备, 形 成高值化产品体系,提升钢渣利用的经济效益,为难处理冶金废渣的
5
规模化和高值化利用提供新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 研发冶炼液态钢渣改性制备陶瓷等产品关键技术 与装备; 研发废弃钢渣活性组分快速固化及低成本生产泡沫混凝土等 关键技术;研发钢渣中活性钙镁分级提取联产超细碳酸钙、吸音材料 等高值产品关键技术, 优化集成万吨级钢渣梯级利用与大规模处理全 流程工艺。 主要考核指标:形成钢渣制备陶瓷、钢渣生产泡沫混凝土、钢渣 制备碳酸钙和吸声材料等核心技术与装备,实现钢渣掺量>40%;钙提 取率大于 75%,吸声系数大于 0.5;产品符合行业相关行业标准,分 别建成万吨级钢渣制备陶瓷及泡沫混凝土示范工程, 千吨级以上钢渣 制备碳酸钙和吸声材料工业模式装置; 示范工程实现 3-6 个月以上的 安全、经济、稳定运行,全流程“三废”排放达标,节能效益显著; 申请相关国家发明专利及制定编制行业标准。 课题支持年限:2011-2015 年。 课题拟支持的国拨经费控制额: 课题拟支持的国拨经费控制额为 1200 万元,要求申请单位自筹经费不低于 1800 万元。
6
SO2 技术,建立低成本、连续稳定磷石膏制酸工艺;研究尾渣氧化钙 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高值化的钙质下游应用产品;开展磷石膏制酸 关键设备研究,优化集成万吨级硫磺分解磷石膏制酸全流程工艺。 主要考核指标:形成半水石膏节能化煅烧、硫磺低温分解磷石 膏制酸的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半水石膏煅烧成本小于 35kg 标煤/ 吨,磷石膏转化率大于 99%,分解温度小于 1100℃,气相 SO2 浓度大 于 12%,形成 1-2 项尾渣氧化钙高值利用的下游产品及生产工艺;建 立万吨级工业示范工程,实现 3 个月以上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 全流程“三废”排放达标;硫酸生产成本小于 400 元/吨;申请相关 国家发明专利及制定编制行业标准。 课题支持年限:2011-2015 年。 课题拟支持的国拨经费控制额:课题拟支持的国拨经费控制额为 1400 万元,要求申请单位自筹经费不低于 2000 万元,由企业牵头申 报。

工业企业污染场地调查及修复技术的探究

工业企业污染场地调查及修复技术的探究

环境科学229 工业企业污染场地调查及修复技术的探究杨加伟(耐斯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浙江 嘉兴 314000)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脚步的逐步加快,工业企业在场地建设方面从中心城区逐步向郊区迁移,但是由于受到工业企业性质的影响,对原来的土地性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本次研究首先对工业企业污染场地进行了调查,然后提出了一些修复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工业企业;污染场地调查;修复技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脚步逐步加快,城市产业结构在调整的同时其功能也出现了转化。

为了促进各城市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工业企业迁移到了郊区,导致企业原有用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土地的性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这就需要我们及时加强对工业企业污染场地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其进行修复,为后续用地的安全性做好保障。

1 工业企业污染场地的调查 1.1 调查目的 通过对工业企业污染场地的调查,要进一步明确传递环境,对其中的主要污染物进行识别及确认,从而对土地性质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场地的利用价值,从而为修复提供依据。

首先调查人员要从土地的利用规划以及要求方面进行调查,对土地性质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通过调查一些污染物成分,进一步掌握这些污染成分会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程度,并对人体能够接受的风险进行评估。

如果工业企业污染场地土质致癌风险水平不到10-6,或者其他指标在土地安全使用标准范围之内,则不需要对其进行修复就可以进行再次利用,如果与这些标准刚好相反,则就需要对土壤土质进行修复后才能投入使用。

通过对工业企业污染场地进行调查,所收集到的资料能够为后期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1.2 调查原则 在对业企业场地污染情况进行调查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由于污染物的类型比较多,所以空间环境、水资源、土壤等介质内都有可能会存在污染物,调查人员要明确掌握污染成分不同的暴露途径,对土质污染情况进行风险评估,保证后期土地修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与土壤管理修复对策的研究策略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与土壤管理修复对策的研究策略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与土壤管理修复对策的研究策略摘要:积极开展土地污染调查和有关工作,是确保土地使用安全、公共卫生、人民生活得放心的重要保障;同时,也为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文章从污染场地土壤的环境现状为调查参照,讨论土壤管理修复的对策。

关键词:污染场地;土壤环境;土壤管理;修复对策目前,我国的土壤环境质量面临着“粮食安全,生态退化,环境污染,资源匮乏,能源短缺,全球变化,灾害频发”的问题。

土壤是地球表面系统最基本的环境因素,它是一个具有固、液、气多相的开放性系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整个陆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环境的时空变化是动态的,空间变化是连续的。

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土壤环境保护与生产功能、生态工程建设的支持功能以及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作用,是当前土壤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我国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具体情况(一)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工作开展程序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调查既需要系统的学科知识予以支撑,还需要极高的耐心和细心不断投入到调查过程中。

工作程序一般囊括三个方面:首先,不论开展何种调查,都必须做好充分的资料搜集与了解,专业的人员进入现场踏勘后,详实记录有关数据,并对有关人员进行深入访谈。

在这个阶段,不建议进行现场采样分析。

其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进入采样分析的重要阶段,只有通过逻辑紧密的推理论证才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在该阶段,采用采样分析和详细采样分析两步进行,每步均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现场采样、数据评估和结果分析等步骤。

最后,在数据支持力不足证的情况下,在调查中进一步进行补充采样和测试,从而获得足以支撑计算的风险评估参数和修复方案的思考依据。

(二)污染场地土壤的主要特征根据国家土壤污染调查报告显示,对650万平方公里的全国普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目前的环境质量并不好,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污染。

全国土壤污染总量超标率为16.1%,严重超标占1.1%。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与土壤管理修复对策研究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与土壤管理修复对策研究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与土壤管理修复对策研究摘要:通过对土壤环境管理和污染场地修复的分析可以发现,尽管国家已经提出了许多要求,但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在国家对这项工作的重视不足的情况下,导致管理和维修效果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存在许多问题。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我们迫切需要对这项工作进行研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本文对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土壤修复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修复对策1土壤污染的分类根据污染物的类型划分,可以大致分为重金属、有机物和微生物污染三类情况。

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过量的重金属元素,如铅、镉、汞等。

这些重金属来自于工业废水、废弃物的排放以及农药、化肥的使用等。

有机物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的有机化合物,如石油类、农药、化肥等。

这些有机物来自于工业生产、农业活动和城市生活等。

微生物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

这些微生物来自于人畜粪便、污水等。

2常见修复方法2.1物理修复物理修复是指利用各种物理作用将污染物从污染土壤中去除或分离的一种技术。

目前,热处理技术是应用较为广泛的物理修复方法之一。

热处理技术通过加热污染土壤,使污染物发生物理变化,从而实现其去除或分离。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易挥发的有机污染物,如石油类、溶剂类等。

常见的热处理技术有蒸气浸提、微波/超声加热以及热脱附等。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从而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1)蒸汽浸提技术污染土壤蒸气浸提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在土壤中注入高温蒸汽,使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被蒸发出来。

蒸汽中的污染物随后被冷凝成液体,并通过收集系统进行分离和回收。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土壤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其他有机污染物。

高温蒸汽可以迅速将有机污染物蒸发出土壤,从而实现高效去除。

通过冷凝和收集系统,蒸汽中的污染物可以被有效地分离和回收,减少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污染修复等相关领域的技术成果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污染修复等相关领域的技术成果

土壤所概况、有关土壤污染修复方面的工作介绍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概况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成立于1953年,其前身为1930年创立的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

自成立以来,土壤研究所一直肩负着为中国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服务的重任,凝聚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面向全国的土壤资源,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先后荣获级科技奖励5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00余项,已成为在土壤科学领域研究实力雄厚、分支学科齐全并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的级研究中心和高级人才培养基地,为我国乃至世界土壤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土壤研究所的发展目标是面向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需求,以土壤资源与管理、土壤肥力与调控、土壤环境与健康、土壤生物与安全为核心研究领域,在中国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基地、生态与环境科技创新基地的组织下,推动系列重大科研计划的实施,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的竞争,为我国土壤资源合理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

土壤研究所现有在编在职30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47人。

包括中科院院士2人,研究员45人,副高级研究人员69人,中初级研究人员131人。

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百人计划”及“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入选者10人,“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自然科学基金委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伙伴计划团队各1个。

作为首批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目前拥有1个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生态学和环境学2个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拥有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生态学、环境科学、资源环境与遥感信息、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7个硕士授予点,并建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

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120多人,硕士研究生126人。

已累计培养研究生800多名。

围绕土壤资源与管理、土壤肥力与调控、土壤环境与健康、土壤生物与安全4大重点领域,拥有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土壤资源与遥感应用研究室、土壤-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室、土壤化学与环境保护研究室、土壤物理与盐渍土研究室、土壤生物与生化研究室、土壤与环境生物修复研究中心、土壤利用与环境变化研究中心、农业生态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红壤生态实验站(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熟农业生态实验站、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秭归实验站、CERN土壤分中心、土壤所、香港浸会大学土壤与环境联合开放研究实验室。

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

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

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背景介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和废水排放到土地上,导致污染问题日发严重。

许多地方的土地已经遭受了严重的污染,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还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

因此,对污染场地的修复成为了一个紧迫的问题。

从事土壤修复的人员和机构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但是由于修复技术的不成熟、修复成本的高昂等问题,困扰着整个领域。

因此,需要开展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并进行综合示范项目,落实科技创新,开展高质量、有效的环境治理工作。

修复技术研究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土壤修复技术,其原理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加强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利用细菌、真菌、藻类等生物去降解或吸附有害物质,从而达到修复的目的。

在实验室中,研究人员通过添加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来处理污染土壤,将一部分添加了微生物的土壤与未添加的土壤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添加微生物后有机物的分解、重金属的吸附等方面都有所改善。

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的生长、代谢和吸收的特性,通过植物对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的吸收、转化和植物与细菌共同的修复作用,实现污染土壤的修复。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在被污染土壤中栽种特定植物,例如夏枯草、大米草等,通过这些植物的吸收和转化作用去除重金属等污染物质,达到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目的。

综合示范项目为了验证修复技术的实用性和经济效益,需要开展一系列综合示范项目。

在综合示范项目中,需要考虑多种修复技术的应用,从而达到最好的修复效果。

青岛港区修复案例青岛港区是典型的工业污染场地,由于化工、重化工等行业在此繁盛,形成了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

为了修复污染场地,提高环境质量,青岛港区投入了1.5亿元人民币,用于实施土壤修复综合示范项目。

在该项目中,采用了多种修复技术,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技术等。

经过三年的修复时间,该区域的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得到极大改善,取得了显著的修复成效。

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申请指引

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申请指引

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申请指引背景与意义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污染问题愈来愈严重,特别是工业污染场地土壤污染严重制约着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造成了极大危害。

因此,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开展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行综合示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和综合示范,研究出技术先进、经济可行、适用于不同土壤类型和区域的技术体系,为典型工业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并为长江经济带区域污染防治和土地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项目内容本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污染特征分析;2.修复技术研究和方案设计,包括土壤生物修复、物理化学修复、植物修复等多种技术;3.修复效果监测和评价方法研究,包括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规律研究、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研究等;4.项目成果综合评价和推广,包括综合评价方法、修复技术在不同情景中的应用等内容。

项目申请及指南申请条件1.项目负责人是国内外知名高校教授或研究院所专家,具备较强的项目管理能力和研究经验;2.团队成员要求具有博士及以上学位或硕士学位并有5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3.支持单位为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及其他拥有充足资金和技术条件的组织,具备承担项目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4.申报者应为水、土壤、空气污染治理领域相关领域的科技成果拥有者或专业代表,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技术实力。

申请材料1.项目申报书,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案、计划进度表、预算、团队组成等;2.申请单位提供的资质证明和拟派项目负责人的简历和代表作;3.配合单位提供的技术方案,详细说明项目中技术加工工艺、设备选型等技术内容;4.项目申请书中提供有关配套政策、标准、规范等法规文件的研究与应用情况。

申报流程1.项目申请人向所在国家相关部门提出申请,提交所有申请材料;2.经过资格审查和专家评审后,确定申请人资格;3.通过评审的申请人组建项目团队,开展项目研究工作;4.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定期向相关管理部门提交相关成果和进展报告,确保项目得到管理部门及时监管和支持。

“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863计划

“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863计划

附件1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重点项目课题申请指南一、指南说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对工业污染场地土壤进行修复,确保人居环境安全已是当前国家环保工作的新热点。

针对我国工业污染场地特点和修复需求,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污染场地土壤的修复技术与设备,并进行工程示范,推动我国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引领和支撑我国工业污染场地整治与再开发利用工作,任务十分迫切。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十一五”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的总体部署,本领域2009年拟启动“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重点项目,围绕受有机氯农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铬渣等污染的工业场地土壤修复,开展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

本重点项目拟安排国拨专项经费2500万元,下设四个课题,以课题为基本单元受理申请,各课题在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同时,有义务与其他课题协作共同实现项目目标。

课题鼓励产学研结合,每一个申请团队必须有企业参与(部分课题需由企业牵头)。

每个课题可以由一家单位承担,也可以由多家共同承担。

对于多家单位共同承担的,由申请单位自行组合形成课题申请团队(同一个课题组只能参加一个申请团队),并提出课题组长和依托单位。

由课题依托单位具体负责课题的申请。

本项目采取择优委托的方式确定课题的承担单位。

各课题申报单位须根据项目申报指南中各课题的控制性考核指标提出详细的课题考核指标,且不得低于指南中的控制性指标。

二、指南内容1.项目名称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2.项目总体目标针对我国工业污染场地特点和修复需求,选择有机氯农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铬渣等典型工业污染场地,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污染场地土壤的修复技术与设备,建立一批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综合示范工程,制订相关的风险评估与修复技术管理规范,引导我国工业污染场地修复高技术发展方向;通过产学研结合,推动我国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为我国典型工业场地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工业企业污染场地调查和修复管理技术指南

工业企业污染场地调查和修复管理技术指南

工业企业污染场地调查和修复管理技术指南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企业污染已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

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2024年度拟立项课题清单

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2024年度拟立项课题清单

根据2024年863计划的资源环境技术领域拟立项的课题清单,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课题:
1.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研究:针对我国土壤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研究新型土壤污染治理技术,包括土壤修复和重金属污染防控等方面。

2.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技术研究:面对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和水污染问题,开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技术研究,包括水资源系统研究、水污染治理技术等。

3.空气污染治理与监测技术研究:研究大气污染源与传输路径,开发空气污染治理和监测技术,提高空气质量监测和治理的效率和精度。

5.能源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研究:研究替代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的开发与利用技术,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可持续能源的利用。

6.低碳经济与气候变化适应技术研究:开展低碳经济和气候变化适应研究,推动减排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7.环境监测与评估技术研究: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技术研究,提高环境污染的检测和评估能力,并提供科学依据支持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8.农药和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技术研究:研究农药和化学品对环境的风险评估方法,建立风险评估体系,提高农药和化学品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9.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研究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包括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危险废物处理技术等。

10.环境规划与管理技术研究:研究环境规划和管理技术,包括环境监管、环境法律法规等方面,提高环境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这些课题分别涉及到土壤、水资源、空气、生态系统、能源、气候变化、环境监测、农药和化学品、固废资源等多个方面。

通过开展这些课题的研究,可以提高我国的资源环境技术水平,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污染修复等相关领域的技术成果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污染修复等相关领域的技术成果

土壤所概况、有关土壤污染修复方面的工作介绍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概况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成立于1953年,其前身为1930年创立的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

自成立以来,土壤研究所一直肩负着为中国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服务的重任,凝聚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面向全国的土壤资源,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先后荣获级科技奖励5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00余项,已成为在土壤科学领域研究实力雄厚、分支学科齐全并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的级研究中心和高级人才培养基地,为我国乃至世界土壤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土壤研究所的发展目标是面向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需求,以土壤资源与管理、土壤肥力与调控、土壤环境与健康、土壤生物与安全为核心研究领域,在中国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基地、生态与环境科技创新基地的组织下,推动系列重大科研计划的实施,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的竞争,为我国土壤资源合理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

土壤研究所现有在编在职30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47人。

包括中科院院士2人,研究员45人,副高级研究人员69人,中初级研究人员131人。

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百人计划”及“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入选者10人,“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自然科学基金委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伙伴计划团队各1个。

作为首批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目前拥有1个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生态学和环境学2个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拥有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生态学、环境科学、资源环境与遥感信息、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7个硕士授予点,并建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

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120多人,硕士研究生126人。

已累计培养研究生800多名。

围绕土壤资源与管理、土壤肥力与调控、土壤环境与健康、土壤生物与安全4大重点领域,拥有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土壤资源与遥感应用研究室、土壤-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室、土壤化学与环境保护研究室、土壤物理与盐渍土研究室、土壤生物与生化研究室、土壤与环境生物修复研究中心、土壤利用与环境变化研究中心、农业生态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红壤生态实验站(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熟农业生态实验站、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秭归实验站、CERN土壤分中心、土壤所、浸会大学土壤与环境联合开放研究实验室。

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与示范重点项目申请-国家科技部

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与示范重点项目申请-国家科技部

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与示范重点项目申请-国家科技部第一篇: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与示范重点项目申请-国家科技部附件1 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与示范”重点项目申请指南一、指南说明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现,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其中,重金属、石油、多环芳烃等污染物导致的土壤污染尤为突出。

研发经济高效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是改善我国环境质量的迫切要求,也是世界科技的研究热点。

本重点项目针对不同浓度石油污染土壤,开展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形成适合不同油田区的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成套技术,为我国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此次发布的是本领域“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与示范”重点项目申请指南。

本重点项目的任务落实只针对项目整体进行,可以由一家单位承担,也可以由多家共同承担,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3个。

本项目采取择优委托的方式确定申请项目的研究单位的组合,不针对项目内具体课题进行评审。

二、指南内容1.项目名称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与示范 2.项目总体目标针对我国油田区土壤石油污染问题,采用生物、物化方法与技术,研制高效修复功能材料与关键设备;开发具有复合技术协同的修复工艺,集成适合中低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的物化-生物耦合修复技术;建立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并开展工程示范,制定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规范。

通过项目研究,培养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引领作用的技术研发平台,为我国油田区污染土壤生态功能恢复和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技术支撑。

3.项目主要研究内容(1)针对油田区中低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筛选适合不同区域、不同石油组分的微生物降解菌株,研制高效复合修复菌剂,选育适合油田区生态环境条件的高效修复植物,构建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

分析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方案

分析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方案

分析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方案随着人类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其中,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污染场地的修复,需要根据不同的场地类型制定不同的修复方案:1.工业用地污染场地此类场地通常受到化工、电子、金属、石化、颜料、制药等行业的影响,主要污染物质包括重金属、有机化合物和有害气体。

处理方案包括采用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和物理方法进行修复,例如化学淋洗法、生物堆肥法和热气化法等。

2.矿区污染场地此类场地通常存在重金属和放射性污染物质,因此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化学还原法、生物还原法和灰化法等。

3.城市垃圾场污染场地1.原则污染场地的修复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最小干扰原则:尽量减少修复过程中对环境的干扰和损害。

(2)安全原则:遵循安全措施,确保修复过程的安全和可靠。

(3)可持续发展原则:修复过程需要将可持续发展考虑在内,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影响。

(4)经济优先原则: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经济实用性,合理分配资源,确保经济效益。

2.步骤(1)检查场地环境:评估场地及污染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确定修复方案。

(2)设计修复方案:根据检查结果制定修复方案,确定各项执行工作和预算。

(3)执行修复工作:具体操作包括污染物质治理和土壤修复等。

(4)考核修复效果:根据修复效果评估和考核工作,检查修复效果和达成的治理目标,对未达标的问题进行后续处理。

三、总结土壤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必须尽快进行修复。

根据不同场地类型需要采取不同的修复方案,同时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步骤进行土壤修复管理。

只有系统性综合的治理,才能彻底解决土地污染问题。

科技成果——城市工业有机污染场地修复关键技术

科技成果——城市工业有机污染场地修复关键技术

科技成果——城市工业有机污染场地修复关键技术技术开发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适用范围污染场地的修复及安全再利用成果简介城市工业场地污染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布局调整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和新课题。

关停并转的焦化、化工等企业场地发现的多环芳烃、农药等致癌、致畸有机污染物,威胁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危害地下水环境安全、制约土地资源再利用。

我国场地修复研究起步于“十一五”末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存在技术和装备缺乏、工程应用能力弱等问题。

“城市工业有机污染场地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旨在综合应用环境科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开发有机污染场地修复关键共性技术,形成针对我国特点的“场地评估-修复决策-技术应用-工程服务”成套解决方案。

主要创新点1、针对氧化效果偏低、药剂投放工艺粗糙等问题,开发了高效活化、分层注入和精准修复的化学氧化修复新技术,研制国内首台车载式污染场地修复装备,药剂用量比传统工艺节省50%。

2、针对有机污染物在低温下脱附效率低、后期“拖尾效应”与尾气处理难等技术瓶颈,研发基于过程强化的气相抽提和常温解吸的物理修复技术,创新性开发基于化工原理的溶剂回收法,使尾气中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吸收率达99.9%,其处理成本仅为国际上常用尾气处理技术的1/4。

3、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工业场地有机污染修复决策系统,建立以物理、化学方法为核心的综合解决方案,突破地下“黑箱”修复决策不科学、技术研究与实际应用脱节等瓶颈,在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场地开展多模式工程应用验证。

效益分析根据《中国环境年鉴》(2002年-2009年),2001年-2008年,我国关停并转迁企业由6611迅速增至22488个,增速1984个/年。

这些工业场地遗留中不乏有机污染等重污染行业遗留工业场地,其场地修复比例很低,仍有大量的遗留场地亟待处理。

环境产业协会分析了未来土壤修复行业的市场潜力,根据公报城市调查样本点数据,测算出全国城市工业污染土壤修复市场规模约7000亿元,因此本项目研发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和装备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国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综合分析

国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综合分析

国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综合分析一、概述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问题逐渐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议题。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对于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生态安全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旨在对国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在国际范围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历经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形成了多种修复方法和技术体系。

这些技术大致可分为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以及联合修复等几大类。

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挖掘换土、热解析、电动修复等,通过物理手段去除或分离土壤中的污染物化学修复技术则利用化学试剂与污染物发生反应,使其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如化学氧化、化学还原、土壤淋洗等生物修复技术则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的代谢活动降解或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如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等。

联合修复技术则是将上述两种或多种技术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修复效果。

国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复合化、智能化的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修复材料和技术的研发不断取得突破,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可能性。

同时,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法规政策的完善,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也面临着更为严格的环保要求和更高的技术标准。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国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成功案例以及存在的挑战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我国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如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推动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实现土壤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研究背景:污染场地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量工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因生产活动、不当处理废物等行为而遭受了严重的土壤污染。

这些污染场地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长期且深远的影响,也对周边居民的健康构成了直接威胁。

中科院地理资源所植物修复技术获重要成果

中科院地理资源所植物修复技术获重要成果

中科院地理资源所植物修复技术获重要成果
佚名
【期刊名称】《吉林农业农村经济信息》
【年(卷),期】2005()11
【摘要】据中国科学院网2005年11月9日报道:11月4日,由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主持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与示范”课题,在京通过了由科技部组织的“863”资源环境领域专家、环境主题专家和特聘专家等组成的验收组的验收。

【总页数】1页(P21-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3;P208
【相关文献】
1.金百泽&中科院产学研合作成果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J], ;
2.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研究员获国际水资源管理杰出贡献奖 [J], 沈镇平
3.国情普查重要成果之一--四川省自然与人文地理信息资源库 [J],
4.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持编制《甘南州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取得重要成果并得到广泛应用 [J],
5.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持编制《静宁县葫芦河流域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取得重要成果并将带动区域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以及生态文明、新型城镇化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重点项目课题申请指南一、指南说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对工业污染场地土壤进行修复,确保人居环境安全已是当前国家环保工作的新热点。

针对我国工业污染场地特点和修复需求,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污染场地土壤的修复技术与设备,并进行工程示范,推动我国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引领和支撑我国工业污染场地整治与再开发利用工作,任务十分迫切。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和“十一五”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的总体部署,本领域20XX年拟启动“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重点项目,围绕受有机氯农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铬渣等污染的工业场地土壤修复,开展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

本重点项目拟安排国拨专项经费2500万元,下设四个课题,以课题为基本单元受理申请,各课题在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同时,有义务与其他课题协作共同实现项目目标。

课题鼓励产学研结合,每一个申请团队必须有企业参与(部分课题需由企业牵头)。

每个课题可以由一家单位承担,也可以由多家共同承担。

对于多家单位共同承担的,由申请单位自行组合形成课题申请团队(同一个课题组只能参加一个申请团队),并提出课题组长和依托单位。

由课题依托单位具体负责课题的申请。

本项目采取择优委托的方式确定课题的承担单位。

各课题申报单位须根据项目申报指南中各课题的控制性考核指标提出详细的课题考核指标,且不得低于指南中的控制性指标。

二、指南内容1.项目名称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2.项目总体目标针对我国工业污染场地特点和修复需求,选择有机氯农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铬渣等典型工业污染场地,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污染场地土壤的修复技术与设备,建立一批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综合示范工程,制订相关的风险评估与修复技术管理规范,引导我国工业污染场地修复高技术发展方向;通过产学研结合,推动我国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为我国典型工业场地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3.项目的课题分解和主要研究内容本项目分解成如下四个课题。

各课题的题目和主要研究内容如下:课题一:有机氯农药类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设备研发与示范研究目标:针对目前我国关闭和搬迁典型有机氯类农药(如滴滴涕、六六六、氯丹、灭蚁灵等)生产企业后遗留场地污染土壤修复问题,结合场地再利用功能和修复目标,通过关键技术研发和系统集成,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经济高效的有机氯农药类土壤修复关键技术和设备,并进行示范,提升我国有机氯农药类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技术水平。

研究内容:(1)高浓度有机氯农药污染场地土壤的增效洗脱修复技术及设备研发针对高浓度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筛选环境友好型高效洗脱剂,提出最佳清单、配方及使用方法,优化洗脱修复技术工艺参数,研制具有规模化应用的移动式成套洗脱修复设备;研发洗脱后土壤和洗脱液的配套处理技术及设备。

(2)高毒性有机氯农药复合污染场地土壤的催化氧化修复技术及设备研发针对高毒性、高浓度有机氯农药(包括有机氯农药生产原料、中间体及成品等)复合污染场地土壤,研发催化氧化修复技术,优化修复工艺技术参数,研制具有规模化应用的移动式成套催化氧化修复设备。

研发氧化修复后土壤及其他产物的配套处理技术及设备。

(3)典型有机氯农药类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选择1-2个典型有机氯农药类污染场地,进行增效洗脱修复技术、催化氧化修复技术及相关配套技术的集成与工程示范,形成有机氯农药类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体系,进行经济可行性的比较分析,编制相关污染场地土壤风险评估和修复技术导则。

考核指标:(1)筛选高效洗脱剂2-3种,配套洗脱处理工艺2-3套,形成增效洗脱修复技术及设备1套,单套设备处理土壤能力不少于10 m3/d,使土壤中主要目标污染物的去除率达到85%以上;(2)形成催化氧化修复技术及设备1套,单套设备处理能力不低于10 m3/d,使土壤中主要目标污染物去除率达到85%以上;(3)建成典型有机氯农药类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示范工程2个,提供配套技术设备2套以上,示范工程占地面积不小于500 m2,修复的污染土方量达到1000 m3以上;增效洗脱修复设备处理能力不低于10 m3/d,修复成本不高于80元/ m3土;催化氧化修复设备处理能力不少于10 m3/d,修复成本不高于60元/ m3土;修复后土壤环境质量达到相应用地类型土壤的标准或满足安全再利用功能的要求,处理后的废液达到安全排放的要求;(4)申请发明专利3-5项,发表学术论文6-8篇,提供典型有机氯农药类污染场地土壤的风险评估和修复技术导则1套。

课题执行年限:20XX年5月至20XX年5月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专项经费控制额不超过600万元,承担单位落实匹配研究经费不少于600万元(不含示范工程建设费用);鼓励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组织实施课题。

课题二: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气提修复技术设备研发与示范研究目标:针对我国石油化工等污染场地土壤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问题,结合场地再利用功能和修复目标,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的高效气提修复技术、尾气处理技术与设备,以及中、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的生物通风及其强化降解技术与设备,形成挥发性有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集成系统,并进行工程示范,提升我国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技术水平。

研究内容:(1)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的气提修复技术及设备研发针对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的土壤,基于拖尾效应抑制技术的研究,突破土壤气提修复和尾气强化处理技术,研发具有气体抽提、收集、气水分离、尾气处理功能的关键成套设备。

(2)中、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的生物通风修复技术及设备研发针对中、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的土壤,研发强化生物通风修复技术,优化通风方式及其工艺。

研究增强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微生态调控技术,形成物理脱除与微生物降解相协同的强化土壤生物通风修复技术。

(3)典型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气提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选择1-2个典型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进行土壤气提和生物通风修复技术的集成和工程示范,形成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气提修复技术体系,进行经济可行性的比较分析,编制相关污染场地土壤风险评估和修复技术导则。

考核指标:(1)研制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气提修复集成技术及其成套设备1套,单套批次处理能力120~150m3,使土壤中主要目标污染物的去除率达到85%以上;(2)研制尾气收集与处理成套设备1-2套,尾气处理能力不低于120 m3/h,尾气排放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的二级标准;(3)提供中、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强化生物通风修复集成技术与设备,研制能强化生物通风的高效降解菌剂制备系统. 使土壤中主要目标污染物的去除率达到85%以上;(4)建成高浓度和中、低浓度典型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示范工程2个,示范工程占地面积不小于1000 m2,修复的污染土方量不少于1000m3,修复设备运行费低于国际同类的25%以上,并提供经济成本比较分析报告。

修复后土壤环境质量达到相应用地类型土壤的标准或满足安全再利用功能的要求,处理后的废气达到安全排放的要求。

(5)申请发明专利3-5项,发表学术论文6-8篇,编制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的风险评估和修复技术导则1套。

课题执行年限:20XX年5月至20XX年5月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专项经费控制额不超过600万元,承担单位落实匹配研究经费不少于600万元(不含示范工程建设费用);鼓励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组织实施课题。

课题三:多氯联苯类污染场地修复技术设备研发与示范研究目标:针对我国多氯联苯(PCBs)污染场地土壤修复问题,结合场地再利用功能和修复目标,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浓度PCBs污染场地土壤的高效热脱附修复技术和设备、以及中低浓度PCBs污染场地土壤的强化生物修复技术,建立成套的PCBs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集成系统,进行工程示范,提升我国多氯联苯类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技术水平。

研究内容:(1)高浓度PCBs污染场地土壤热脱附修复技术与设备研发针对高浓度(>30 mg/kg)PCBs污染场地土壤,研发适用于热脱附的土壤预处理技术,开发高效低能耗的热脱附修复技术和脱附尾气的安全处理处置系统;优化进料系统、热脱附器系统、燃油和供气系统、废气处理系统、装置控制和操作系统的工艺参数,研发适用于不同污染程度的具备自动化功能的移动式PCBs污染土壤热脱附修复成套设备,实现高效、安全、稳定运行。

(2)中低浓度PCBs污染场地土壤的生物强化修复技术与设备研发针对中、低浓度(<30 mg/kg)PCBs污染场地土壤,研制微生物固定化功能材料和高效复合修复菌剂以及相关制备工艺及设备;研发PCBs污染土壤的原位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和针对高氯代PCBs污染土壤的生物联合强化修复技术,进行相关技术的环境安全性评估。

(3)典型多氯联苯类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选择典型PCBs污染场地,进行土壤热脱附修复技术和生物强化修复技术的集成和工程示范,形成PCBs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体系,进行经济可行性的比较分析,编制相关污染场地土壤风险评估和修复技术导则。

考核指标:(1)研制高浓度PCBs污染土壤热脱附修复技术及其设备1套,单套设备连续进料且处置能力不低于15m3/d,使土壤中PCBs的去除率达到98%以上,实现尾气安全处理与排放。

(2)研发中、低浓度PCBs污染土壤的强化生物修复技术1套,研制微生物固定化材料2-3种、高效复合修复菌剂2-3种及其设备1套,使现场生物修复2个月内土壤PCBs总量的下降率达到50%以上;(3)建成典型PCBs污染土壤热脱附修复技术和强化生物修复技术集成示范工程1个,热脱附修复的污染土方量不少于1000m3,修复设备运行费低于国际同类的25%以上;生物修复的污染土方量不少于200 m3,提供经济成本比较分析报告。

修复后土壤环境质量达到相应用地类型土壤的标准或满足安全再利用功能的要求,处理后的废气达到安全排放的要求。

(4)申请发明专利4-6项,发表学术论文8-10篇,编制PCBs 污染场地土壤的风险评估和修复技术导则1套。

课题执行年限:20XX年5月至20XX年5月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本课题国拨专项经费控制额不超过750万元,承担单位落实匹配研究经费不少于750万元(不含示范工程建设费用);本课题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