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家乡地域特色-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合集下载

依托乡村地域文化资源开发社区教育特色课程

依托乡村地域文化资源开发社区教育特色课程

依托乡村地域文化资源开发社区教育特色课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乡村,前往城市谋求发展。

乡村的资源和人才流失严重,乡村教育面临许多问题。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些地方开始探索利用乡村地域文化资源进行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开发,以激发乡村孩子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进而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

一、乡村地域文化资源的特色乡村地域文化资源是指乡村地区的传统文化、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是乡村独有的资源。

乡村地域文化资源丰富多样,有的地方拥有悠久的历史,有的地方保留着古老的民俗,有的地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些资源承载着乡村的记忆和民风民俗,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1. 唤起乡村孩子对家乡的热爱依托乡村地域文化资源开发的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将使乡村孩子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家乡,走近自己的祖辈、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唤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乡村的认同感。

2. 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通过利用乡村地域文化资源开发特色课程,可以使乡村教育更加丰富多彩,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拓展乡村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

3. 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依托乡村地域文化资源开发的特色课程,将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培养学生对乡村文化的热情与自豪感,使他们能够将自己所学到的乡村文化传统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并传承给后代。

三、如何开发社区教育特色课程1.挖掘乡村地域文化资源要开发社区教育特色课程,首先要深入挖掘当地的地域文化资源,包括乡土建筑、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历史遗产,并通过调查研究,了解这些资源的历史渊源、发展轨迹以及特色。

2.结合教学实际,开发创新课程在挖掘好乡村地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需要结合教学实际,开发适合乡村孩子特点的创新课程。

可以结合当地的地理、历史、物理、生态等多学科知识,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特色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真切感受乡村地域文化资源的魅力和价值。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一、引言地方特色资源是指特定地域内独具特色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等。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从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重要性、方法和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的重要性1. 丰富课程内容地方特色资源丰富多样,蕴含丰富的文化、历史、地理和社会资源,可以为学校课程提供丰富的内容和案例。

北京的紫禁城、西安的兵马俑、成都的熊猫基地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资源。

结合这些资源,可以开发出富有地方特色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地域文化的魅力。

2.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可以增强学生对本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对本地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这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提高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和链接感。

3.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地方特色资源的利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实地考察、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其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积累和成长。

三、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方法1. 整合课程资源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地方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历史资源等,整合资源,构建综合实践校本课程。

结合本地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地理环境等,设计出符合本地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参观考察、项目调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借助外部资源学校还可以借助外部资源,如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企业等,与学校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通过与外部资源的合作,学校可以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提高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

发挥乡土特色资源优势 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发挥乡土特色资源优势 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综合 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充分 挖掘学校课程资源 的同时 ,要研究和分析 地方条件 , 充分挖掘地方 自然资源 、 社区资 源、 人文资源等方面的课程资源 , 体现课程 资源的地方特色。我校从参加基础教育课 程 改 革 以来 ,虽然 对 综 合 实践 活 动 的 实施 进行了探索 ,但 由于种种主客观方面的原 因, 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 实施 中对尊重每 个学生 的兴趣 、 爱好 与特长不够 ; 体现学 校 的 特色 不 够 ;反 映学 校 所在 社 区 的特 色 不够……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如何 因地制 宜地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打造校本课程资 源仍然是个薄弱环节 ,下面我就谈谈如何 利用皂河镇的地方资源 ,进行综合实践 活 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发挥乡土特色资源优势 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四、 以“ 校本教 材” 为实 践载体 , 实 现
综合 实践 活 动 课 程 资 源 开 发 、 利 用 的 和 谐 统一
的实践能力 , 我们采用 问卷调查 ( 学 生 问 卷调查 、 教师问卷调查 、 家 长问卷调查 ) 的 方式 对学生 的认识 能力 、 创新精 神 、 实 践 能力 、 社会责 任感 、 个性 品质这几 方面进

从 学 生 实 际 出发 。 为 校 本 课 程 资 源 的 开 发 找 准 目标


开 发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课 程 校 本 特 色 资 源, 还需要对学生开展综合实践资源需要 进行评估 , 明确学生究竟需要哪些基本 的 课程 资源 ,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需 求分析 。 《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 出本课程 的 目标 是帮 助学生 获得亲身 参与实 践 的积 极体验 和丰富经验 ,提高学 生对 自然 、 社 会和 自我之 内在联 系的整体认识 , 发展 学 生 的创新精 神 、 实践能 力 、 社会责 任感 以 及 良好 的 个 性 品 质 。

农村学校发挥地域特色开发校本课程的有效策略 ——以漳州市龙文区小港小学为例

农村学校发挥地域特色开发校本课程的有效策略 ——以漳州市龙文区小港小学为例

课题撷英农村学校发挥地域特色开发校本课程的有效策略——以漳州市龙文区小港小学为例■阮月娥本文系漳州市龙文区第一期中小学幼儿园德育研究专项课题《农村小学如何发挥地域特色开发校本课程——以漳州市龙文区小港小学为例》的研究成果。

摘要:农村独特的乡村文化底蕴、丰富的地域人文景观、蓬勃发展的支柱产业,这些都是农村学校“人无我有”的课程资源。

漳州市龙文区小港小学充分发挥地域特色,以小港村支柱产业“家具木业”为主线,挖掘木工家具制作过程中所蕴含的文化知识和德育元素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农村学校;地域特色;校本课程引言:目前,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并不输于城市学校。

农村独特的乡村文化底蕴、丰富的地域人文景观、蓬勃发展的支柱产业,这些都是农村学校“人无我有”的特色课程资源。

许多农村学校因地制宜开发出了既具有学校特色、符合学生实际、又能有效实施的校本课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蓝本。

如漳州市东铺头中心小学以其校内特有的蝴蝶馆为核心元素进行校园文化的创建,并开发了校本课程《蝶韵》;漳州市龙海市白水中心小学以其独特的地方民间工艺剪纸为蓝本开发了校本课程《白水剪纸》等。

漳州市龙文区小港小学地处漳州市龙文区蓝田镇小港村,该村自清朝开始就以生产“古雅、新颖、艺臻”的古蓬家具而久负盛名。

我们充分发挥地域特色,以小港村支柱产业“家具木业”为主线,挖掘木工家具制作过程中所蕴含的文化知识和德育元素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旨在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整合地方资源的教育价值。

一、农村学校发挥地域特色开发校本课程的有效策略(一)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需求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导价值在于展示学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

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校特色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契机。

木工家具制作过程中所体现的吃苦耐劳、精益求精、臻于完善、匠心独运、奇思妙想、工匠精神、营销策略、艺术欣赏、物流运输等都是非常丰富和独特的德育元素。

依托乡村地域文化资源开发社区教育特色课程

依托乡村地域文化资源开发社区教育特色课程

依托乡村地域文化资源开发社区教育特色课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乡村地区居住,乡村社区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依托乡村地域文化资源,开发社区教育特色课程,不仅能丰富社区教育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传承和弘扬乡村地域文化,增强社区凝聚力。

乡村地域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和工作中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艺术表达等,蕴含着丰富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

通过开发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可以将这些宝贵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了解和感受乡村地域文化。

可以开设土特产课程。

乡村地区有着丰富的特色土特产,如某地的某种果蔬、某种农产品等。

可以邀请当地农民或专家来讲解种植、饲养、生产等相关知识,让学生亲身参与土特产的生产过程,了解土特产的生长环境、种植技术和市场前景。

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也掌握了解乡村土特产的相关知识。

可以开设传统手工艺课程。

乡村地区有着丰富的传统手工艺文化,如某地的刺绣、某地的编织等。

可以请来当地的手工艺人或者专家,教授学生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和技巧,并引导学生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

通过学习和制作传统手工艺品,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传承和弘扬乡村的传统手工艺文化。

可以开设乡村美食课程。

乡村地区的美食文化也是乡村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色的美食,如某地的某种小吃、某种传统菜肴等。

可以请来当地的厨师或者家庭主妇,教授学生乡村美食的制作方法和烹饪技巧,并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

通过学习和制作乡村美食,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烹饪技巧和口味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乡村的美食文化。

可以开设农业科技课程。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乡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也在不断升级和改变。

可以请来农业科技专家,为学生讲解农业科技的最新发展和应用,并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农业科技的实践活动。

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了解到农业科技的前沿知识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利用家乡地域特色开发历史校本课程

利用家乡地域特色开发历史校本课程

利用家乡地域特色开发历史校本课程作者:谭振武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7年第04期学校课程的实施,使学校对课程的开发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充分挖掘学校课程资源的同时,要研究和分析地方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经济文化状况、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特色。

下面我谈谈如何利用衡东县的地域特色,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了解学生需要,为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找准目标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资源,还需要对学生开展综合实践的资源需要进行评估,明确学生究竟需要哪些基本的课程资源,也就是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各方面的实践能力,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学生问卷调查、教师问卷调查、家长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认识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个性品质这几方面进行调查。

通过这些调查我们发现:家庭教育资源也不够丰富,学生吸收信息的渠道不是很多。

总之,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能力,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与我们的要求有着很大的一段距离,所以我们急需通过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

二、盘点家乡地域资源,为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基础衡东县人杰地灵,物产丰富,风光旖旎。

衡东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浓郁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

民间文化底蕴丰厚,素有“皮影戏之乡”“花鼓戏之乡”〖HJ2.0mm〗“剪纸之乡”“龙舟之乡”“龙狮之乡”和“农民画之乡”的盛誉,也是全国唯一的“中国土菜名县”。

衡东山奇水秀,峰险洞幽,文化源远流长,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如何有效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

如何有效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

如何有效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有效开发富有地域或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我校地处雁江区东部边陲,资、安、乐交界之处,交通不便,学生活动场地狭窄,学校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匮乏,又无专业体育教师,这给学校体育教学增加了不少难度。

但我们几个体育教师利用现有设施,借用周边资源,大胆开发富有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让体育课上得有声有色,学生学习兴趣怏然。

一、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开发资源
学校体育设备实施简陋,我们向学校领导申请,花几百块购置了羽毛球拍、乒乓球拍、跳绳、胶球,皮尺等;组织学生挖沙坑,背黄泡石;大树下立爬竿;垒乒乓台。

学校投资不多,却有了这么多适用的体育设备,为上好体育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充分运用学校周边的条件开发资源
我校学生运动场地狭窄,我们一是利用学校周边的山坡、草地等当作学生的运动场,选择好符合学生特点内容,设计好严谨、安全且富有趣味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运动技能。

二是利用场镇上新修的水泥组织学生锻炼。

在一段直路上划上50、100米跑道,可完成很多项目的训练。

近几年我校的体育运动会的田径项目都是在水泥路上进行的。

不过安全是应该放在首位的。

三、充分利用学生,巧制巧借,开发资源
学校体育设施匮乏,我们就和学生自制一些,如跳绳、沙包等。

还有些体育设施,学生非常喜欢,但学校又不太可能购置,如铁环、陀螺、皮筋、象棋、军棋、遥控玩具车等,可以让学生带到学校来,体育课大家一起玩。

总之,体育教学设备设施简陋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我们有心无心。

只要我们肯动脑,身边的很多资源都是可以被我们开发并运用于教学之中的,我相信我们农村学校也可以把体育课上得有声有色。

依托乡土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校本课程

依托乡土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校本课程

依托乡土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校本课程摘要:在课程改革和创新的道路上,如何通过加强课程建设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一直是我们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我校在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开发校本课程、突出学校特色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学校在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自身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发或选择适合本学校的课程。

”关键词:乡土文化;特色课程;学校优势前言: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我们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我们接触到周围的生活环境,我们在生活中也受到环境的影响,从而表现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

新课程标准指出:“实践性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还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而地方文化资源是学生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实践和全面学习的优秀载体。

1.如何实现学校的新跨越和新发展教育课程改革(试行)的概要是:“一方面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另一方面学校应该根据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定条件,开发或选择适合自己学校的课程,结合其传统和优点、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

由于很多学校都是属于乡村学校,因此在追求学校新的飞跃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总是重新思考、探索和询问:当地经济社会开发能成为学校课程的资源是什么?学校课程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益吗?学校发展的新突破在哪里?徐特立曾经说:“最原始、最基本和唯物论的教材是当地的教材。

” 想想就知道彩虹乡文化和东家口建设等地区资源为开发以学校为基础的课程提供了自己的条件。

如果开发这些地区资源,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不足,满足学生生存和培养的需要,还可以让学生接受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形态和道德性格、人道精神、全面的品质,将时间、健康、能力、幸福还原给孩子们。

1.乡土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明确学生的培养需要、学校教育目标、地区课程资源,逐步开发实施30多门地区课程。

依托乡村地域文化资源开发社区教育特色课程

依托乡村地域文化资源开发社区教育特色课程

依托乡村地域文化资源开发社区教育特色课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乡村地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教育在乡村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了充分发挥乡村地域文化资源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我们需要制定并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地域认同感。

本文将围绕如何依托乡村地域文化资源开发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展开讨论。

一、乡村地域文化资源的丰富性与特色乡村地域文化资源是指土地、风景、传统习俗、民间文化、历史遗迹等丰富多彩的资源。

每个乡村都有着独特的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这些资源既是乡村的精神财富,也是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

某些乡村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可以通过文物、古建筑等资源传承和宣传历史文化;有些乡村盛产特色农产品,可以通过农耕体验、传统手工艺等方式传承乡土文化。

这些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资源为我们开发社区教育特色课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条件。

乡村地域文化资源与社区教育的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具有地域特色的教育内容,增强他们对本乡村的认同感,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通过社区教育,学生可以了解自己乡村的历史沿革、人文风情、传统节庆等内容,增强对家乡的感情。

将乡村地域文化资源融入社区教育,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生动、直观的学习体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由于乡村地域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和传承性,将其与社区教育相结合,更有利于传承与弘扬当地的传统文化,实现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1. 整合资源,开发特色课程依托乡村的地域文化资源,我们可以进行调研与整理,了解当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民间艺术等情况。

根据调研结果,可以明确当地的文化特色,并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进行挖掘和整合,开发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社区教育课程。

课程内容可以包括地方历史、名人故事、传统手工艺、地方戏曲、民俗活动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亲身感受当地的传统文化,增进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2.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程吸引力为了提升特色课程的吸引力,我们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特点,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巧用本土特产资源,开发劳动校本课程

巧用本土特产资源,开发劳动校本课程

巧用本土特产资源,开发劳动校本课程广州市南沙区三民小学摘要:随着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对于学生的全面培养愈发受到重视,促进中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现阶段教育的核心要务,尤其在智育一骑绝尘的大环境下,其他各育的发展变得更加紧迫关键,尤其是小学劳动教育。

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教育课程,劳动教育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收获劳动的喜悦,体会劳动的价值,感受劳动的光荣,将这份流淌着传统文化的血液注入小学校本课程的躯体,为学生的素养深化提供丰富的资源。

学校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才干的重要场所,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指路人,如何做好利用本土农业资源,开发劳动教育的校本课程是学校和教师,乃至学生家长需重点思考的问题。

作为学生学习成长路上的指引者,教师应做好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农业资源;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劳动教育作为全面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具有重要价值。

在劳动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于课堂学习的乐趣,能够在劳动中学会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都将获得实质性地提升。

除此之外,劳动教育还是强化学生身体素质、提升个人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

但从现阶段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是有很多人存在不正确或薄弱的劳动观念和意识,认为劳动只是一种劳累的活动,认为劳动就是挥洒汗水的过程,实则不然,劳动是一项非常光荣的事,通过劳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感受农民的辛苦,能够感受到自己所享用之物的来之不易,从而使其构建起对劳动、对付出、对实践的重视与热爱。

而对于小学教育来说,要想将劳动教育贯彻落实到实际课堂,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好教育源头的基础设立,其次,就是要将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生活化教育中深刻感受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而要做好劳动教育基础的奠基,最为关键的一点就要科学开发、充分利用本土农业资源(特色瓜果),要将学生作为劳动教育的中坚力量,引导学生在特色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探究学习中,进一步认识劳动的社会价值,这与教师的教学指导和学生的动手实践等密不可分。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地方特色资源是每个地方独有的宝贵财富,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校教育已经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可以对学生进行更有价值的教育和培养。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方特色资源丰富多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学习内容和环境。

某地方以农业产业为主要特色,学校可以开发相关的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农业生产的过程,了解农产品的生长和加工过程。

这样的学习内容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能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而且,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还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地方特色资源丰富的地方,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当地资源进行创新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还可以更好地促进学校与社会的互动交流。

学校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展综合实践课程,可以更好地融入地方社会资源,与地方企业、社区等进行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机会。

通过与社会资源的互动交流,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意识,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也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

地方特色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校可以通过开发校本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当地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弘扬地方的传统文化。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也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尤其是在综合实践教学方面,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

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地方资源特点开发的教学课程,它可以深化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当前社会,农村地区和中小学校资源短缺、教学条件艰苦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如何充分利用当地的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提高地方资源价值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地方特色资源,这些资源既可以是自然资源,也可以是人文资源。

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提高其价值,并且将其融入到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当地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增强学生的地方归属感。

2. 丰富教学内容地方特色资源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资源,将这些资源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加生动的了解到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

3.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实践操作,增强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可以让学生更多地进行实际操作,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

1. 整合资源,确定课程主题在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之前,首先需要对当地的地方特色资源进行调研和整合,了解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并确定课程开发的主题。

可以选择当地的风土人情、地方历史文化、传统手工艺、地方农产品等作为课程的主题,通过这些主题来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

2.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在确定了课程的主题之后,需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实际操作的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通过操作和实践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利用本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利用本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利用本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如何开发“适合本校的课程”,它既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又没有固有的模式去套,它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催生的事物,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尝试,需要探索,需要实践。

挖掘地方资源形成地域特色我校地处当阳市沮西平原两河镇——三国故地麦城,南面汉宜公路,东临沮水河流,这里不仅交通便利,而且特产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声名远扬,诸如:麦城苦瓜,形丰色深,以微苦清凉著称;民主地瓜,质亮皮薄,以脆嫩清甜得名;史家沙坝花生,颗大粒饱,以细腻甜嫩名世;特别是糜城莲藕,“生食落口化,摔地成粉渣”,为藕中珍品,闻名遐迩;更有两河大蒜,以其苗壮苔粗,肉嫩皮薄,香味悠长,回味良久而远近闻名。

村民们田间种植的是特产,平日里谈论的是特产,用以维持日常开销的是特产,发家致富奔小康的还是特产。

特产种植养育了两河人民,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发展。

特产种植以其特有的本土优势营造了浓厚的乡土文化、教育氛围,无论是村民还是土生土长的师生,他们都对特产种植有着特殊的感情。

于是,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选定上,我们充分考虑了本土特产种植这一资源优势,结合我校实际,把本地特产种植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打造“适合本校”的特色课程,以期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领导高度重视师生全员参与1.领导重视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迎来了机遇。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本课程开发,定期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策划、研讨、制定开发的目标、内容、原则、制度等,适时制定了学校开发纲要及开发实施方案,确保了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与顺利实施。

校长挂帅、教学副校长主管,是校本课程开发顺利进行和按序实施的关键,它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但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及时的物质保障和必要的经费保障。

依托乡土红色资源 打造特色校本课程——以兴安县第三小学为例

依托乡土红色资源 打造特色校本课程——以兴安县第三小学为例

随笔依托乡土红色资源打造特色校本课程——以兴安县第三小学为例张丽荣摘要:在课程改革创新探索的道路上,如何通过加强课程建设,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始终是我们不断探究、不断反思的重要课题。

长征突破湘江红色文化这一乡土资源,为我们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引导我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关键词:乡土红色资源;校本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一、充分挖掘乡土红色文化资源我们结合学校把长征途中的地点、事件、人物定为我校校本课程的重要资源。

其具体内涵如下:“信念”:以坚定目标、信念至上、报效家国为主线,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精神与正视挫折的勇气。

让学生坚信学业必成,事业必成,人生必成。

“理想”:以志趣高雅、胸怀高远、行为高尚为主线,培养学生的人生志趣和理想追求。

让学生从小继承革命传统,树立远大抱负,为中华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

“坚强”:以不畏艰险、艰苦创业为主线,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毅力。

让学生懂得挫折使人成长,苦难使人成熟,磨难使人成才。

“奋斗”:以努力拼搏、积极向上、只争朝夕为主线,培养学生勇往直前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无往不胜无坚不摧的斗志。

让学生懂得懒惰一事无成,拼搏成就人生。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一)活动为载体,合作探究1.广泛开展“十八个一”系列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十八个一”即:每周黑板上更换一条红色名言警句;每周一次以“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国旗下的讲话;每月一次班级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每月举行一次红色班级文化评比与交流活动;每学期每名学生在课桌上更换一条蕴涵红色文化的座右铭;每学年举行一次全校师生红歌赛(或大型文艺汇演);每学期一次全校师生“革命英雄在我心中”的红色故事演讲;每学期一次全校师生红色文化征文比赛;每学期上一堂红色教育课,进行“红色”英模事迹宣讲报告,对学生进行榜样和励志教育;每学期读一本红色革命书籍;每月(或每学期)看一部红色革命电影;每月学唱一首红色歌谣;课前一支红色歌曲;班级每学期出一期红色革命教育手抄报,举办手抄报比赛;结合课间活动,每天一段红色舞蹈、健美操,每位学生崇拜一位革命人物;在校园固定位置开辟“历史(党史)上的今天”栏目,每周宣传一位红色革命人物或大事件;每年组织一次师生扫墓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红色远足活动。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式的不断变革,学校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校本课程作为学校改革与完善教育教学的有力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方特色资源是指特定地理环境、人文历史及相关产业等所形成的独特资源和优势。

如何将这些资源充分利用,注重校本课程的实践性,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调研,充分挖掘当地的特色资源。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和学生对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传统手工艺等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当地的特色和优势资源。

这样的调研有利于挖掘地方特色资源,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具体的支撑。

结合当地特色资源,设计相关内容的校本课程。

利用当地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等资源,结合学科知识,设计校本课程的实践活动。

在地理课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了解当地的地貌特点和资源分布;在历史课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田野考察,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传承;在美术课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手工艺制作,体验当地的传统文化工艺等。

这样的课程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建立完善的实践基地和资源库。

学校可以根据当地的特色资源,建立相关的实践基地和资源库,供教师和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和研究。

可以建立地理实验室、历史展览馆、美术工作室等实践基地,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真实的资源,切身体验科学知识和文化传统的魅力。

二、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注重跨学科综合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是指将各学科知识和能力融会贯通,通过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要注重跨学科的综合。

通过课程整合,实现跨学科融合。

在校本课程设计中,可以将不同学科的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具有跨学科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

依托农村乡土资源,开发学校校本课程

依托农村乡土资源,开发学校校本课程

依托农村乡土资源 , 开发学校校本课程摘要: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确立的主要研究课题就是《依托农村资源开发高中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展这项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切实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率,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必须要着力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这一项目无论是选题立项还是搜集论据,亦或者是展开教学实践研究,得出结论都是围绕校本课程而开展的。

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经历了为期两年的时间,高效地完成了目标任务。

为了能够有效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本文将这项课题研究的一些策略总结出来,以期帮助其他学校合理利用农村乡土资源。

关键词:农村乡土资源;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引言: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通过合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以提高农村学校的校本建设。

本文首先明确了开展这项研究的重要理论意义,而后界定了校本课程研究的概念,挖掘了学校当地乡土文化资源。

通过这项研究能够为中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帮助其他学校有效开展校本课程开发。

实践表明,有效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够促进我国农村学校的整体建设,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效益和质量。

另外,该研究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为了加强对乡土文化的保护,促进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和接受相同的话,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范围和核心素养能力。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1.乡土文化所谓的乡土文化,分为乡土和文化,其中所谓的乡土就是不同的行政区域划分为农村的地区,亦或者是影响一个人成长生活学习的地方。

而所谓的文化涵盖面就较为广阔,不仅包括知识艺术,而且涵盖了地域风俗、道德法律。

文化是丰富人成长生活的重要因素,因此促进学生理解和接受乡土文化,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丰富学生的精神意识。

乡土文化,就是指的人类在某一行政区域不断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形成的一切行为习惯和地区风俗的总和。

2.校本课程的开发从宏观角度而言,校本课程开发指的就是从国家的高度直接控制课程开发,给教学选材和课程安排制定出明确的方向,而后学校再根据所在地区及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后做出的课程调整。

挖掘乡土资源,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

挖掘乡土资源,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

挖掘乡土资源,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劳动教育与乡土资源相结合,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家乡,爱家乡,在动手劳动的过程中,体验家乡人民的淳朴民风民俗,为家乡的未来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努力。

劳动教育融入乡土资源,可以让学生的思想上提高认知度,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努力成为一个知乡情、爱劳动、爱生活、爱家人的智慧型好少年,在劳动的过程中,收获属于自己的劳动硕果与喜悦。

一、从家乡特产中挖掘素材在我们的家乡比较出名的特产有:大姜、茶叶、牡蛎,特别是牡蛎全国闻名。

劳动教育源于生活,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乳山三宝相联系,融入它们的特色开发接地气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走进牡蛎实践基地,了解牡蛎的繁殖过程以及它的食用与药用价值,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好好的利用这一乡土资源,学生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会收获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会越来越有兴趣去研究,去发现,去探索的,在劳动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致,这样不仅我们开发了校本课程,还为学生的劳动教育创造了很多的宝贵财富。

大姜,是我们周围许多乡镇农村长期种植的植物,我们的劳动人民在种植与收获的岁月里,积累了很多种植经验,同时也为家庭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大家的生活过的越来越美好。

利用这一乡土资源,让学生走到田野地头,亲自体验一回大姜的种植过程,记录大姜的生长过程,进一步了解劳动人民的辛苦,同时感受到收获后的喜悦。

走进茶园,让学生看一看,学一学采茶的技巧,揉捻、烘焙、紧压等诸多工艺步骤,懂得品茶也是一门艺术。

二、从地方特色中获取素材在我们的家乡地方性特色的代表作品之一就是“大喜饼”。

巧借“大喜饼”的“名气”,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学校的班级种植园,在播种的季节里,带领学生走进种植园,亲自动手种植麦子,在播种、浇水、施肥、收获的过程中,体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同时让学生们在收获之后进行麦子的晾晒,磨面等程序,懂得在经过一系列的工序之后,然后再进行了烹饪操作过程,才能吃上美味可口的“大喜饼”,制作“大喜饼”的一道道工序也可以让学生在劳动课上进行尝试,或者让学生在家里和家长一起进行。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

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教育的发展也愈发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而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开发,便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而在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则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如山水风光、植物动物等。

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教育功能,将是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

可以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进行观察、体验和探究,从而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在实践中,学生将会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文资源。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将这些资源融入到综合实践校本课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

可以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活动,组织学生前往当地博物馆、纪念馆等进行参观学习,还可以邀请当地的老艺人、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指导。

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激发他们对文化传统的热情,有助于激发他们对于继承和发展本土文化的兴趣。

充分利用当地的社会资源。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产业特色和社会资源。

将这些资源纳入到综合实践校本课程中,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产业,对将来的就业方向有更清晰的认识。

可以开展走进企业、实地考察的活动,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还可以邀请企业管理者、技术人员进行专题讲座。

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的大势,促进他们走进社会、融入社会,有利于促进他们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和认同。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校本课程,也可以促进当地教育资源的优化和整合。

当地的学校、社区、家庭等资源可以相互借鉴、整合,形成更加完善的教育资源网络。

可以利用当地的社区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服务,促进学校和社区的互动和融合;还可以利用当地的家庭资源进行实践教育,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促进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和共育。

利用家乡地域特色 开发园本课程资源

利用家乡地域特色 开发园本课程资源

利用家乡地域特色开发园本课程资源作者:汪远英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8期摘要:我園地处陕西省东南部,坐落在素有“中华天然太极城”之称的美丽旬阳。

汉江横贯其中,旬河、汉水在此交汇,曲水环绕,状若太极。

秦头楚尾,南北交融,优美的山水太极勾勒出天地的阴阳和合。

这里民风淳朴,百姓向善,一江清水,涵养文明,连通古今。

守护着大自然的青山绿水,浸润着汉文化的古今传承,我园在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充分利用本土资源,立足本土文化,以就地取材为原则,以幼儿发展为宗旨,充分利用周边的乡土资源开发出形形色色的园本课程。

关键词:乡土资源 ;; 园本课程;; 幼儿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

”社会领域强调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从实际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因此,加强本土文化教育是当前时代发展对幼儿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利用乡土资源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本课程已势在必行。

我园紧抓这一教育契机,立足旬阳本土文化,以幼儿发展为本,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为原则,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开发出形形色色的园本课程,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促进家园共育,凸显校园文化特色。

一、积累幼儿的生活经验冬至吃饺子,祝寿送“花馍”,传统节日里将幼儿的亲属请进幼儿园与孩子一起动手制作特色美食,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积累了幼儿的生活经验。

“花馍”是旬阳民间流传已久的饮食文化之一,它是民间一种食文化的传递和民间艺术的交流。

花馍既是观赏性极强的食用品,又是反映民间风情的艺术品。

旬阳花馍是旬阳人家中有喜庆事必备品。

花馍的制作原料以白面为主,另有豆子、枣米类、胡椒等辅料,制作所需的工具为极普通的剪刀、梳子、牙签、菜刀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家乡地域特色-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利用家乡地域特色,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衡东五中谭振武
[内容摘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学校课程的实施,使学校对课程的开发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学校要结合学生特点、学校实际、地域特色创造性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文将从学生的需要、具备的条件、具体的策略等几方面对本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家乡地域特色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充分挖掘学校课程资源的同时,要研究和分析地方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经济文化状况、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特色。

下面我就谈谈如何利用衡东县的地域特色,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了解学生需要,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找准目标
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资源,还需要对学生开展综合实践资源需要评估,明确学生究竟需要哪些基本的课程资源,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
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学生各方面的实践能力,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学生问卷调查、教师问卷调查、家长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认识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个性品质这几方面进行调查,通过这些调查我们发现:因为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家庭教育资源也不够丰富;学生吸收信息的渠道不是很多;家长的观念虽然近几年来因为所在地的经济有了快速地发展而有所改变,但还是跟城市里的家长有着一定的距离——只注重孩子成绩单上的数字却很少去关注孩子的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因为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学生也越来越多,使得学生、家长的素质更加参差不齐。

总之,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能力、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与我们的要求有着很大的一段距离。

所以我们急需通过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

二、盘点家乡地域资源,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奠定基础
我们的家乡衡东县人杰地灵,物产丰富,风光旖旎。

衡东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

民间文化底蕴丰厚,素有“皮影戏之乡”、“花鼓戏之乡”、“剪纸之乡”、“龙舟之乡”、“龙狮之乡”和“农民画之乡”的盛誉,也是全国唯一的“中国土菜名县”。

衡东山奇水秀,峰险洞幽,文化源远流长,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山有四峰山、杨山、灵山、二童攻书山,山林深处,斜阳阡陌,
福地洞天,令人心旷神怡,乐而忘归;水有湘江、洣水,亮如明镜,绿如翡翠;洞有锡岩仙洞、六峰岩溶洞,千姿百态、绚丽多彩、形容可掬、妙趣横生;峰有晓霞峰、彩霞峰、凤凰峰、金觉峰,峰峰相顾,委迤盘旋,云蒸霞蔚,各具谐趣;遗址有龙山文化遗址、岭茶化石、清代状元彭竣的“状元第”牌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罗帅故居、柴山洲特别区农民银行旧址,欧阳海烈士纪念馆,使人抚昔追今,鉴古思今……
这些都为我们课程资源的校本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所以我们要想利用好这些特色资源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就首先得对衡东县的地域资源进行盘点,摸清我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建设具备哪些条件,为接下来的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奠定基础。

1、调查衡东的自然资源(自然风光,旅游资源),还有经济状况,民俗文化,革命历史:主要采用实地考察,走访群众,咨询政府有关部门,网络查询等方式,尽可能地全方位地掌握衡东的地域特色。

2、整理有关衡东的文本资源、图像资源:根据调查下来的相关情况,对所有调查所得材料进行整理,形成文本材料、图像材料。

比如因为近年衡东为了发展经济、扩大知名度、招商引资,花了很大的力度进行宣传衡东,网络上也有不少与衡东有关的信息,出了不少的宣传资料,我们向政府有关部门借阅相关资料,并整理部分有用资料,也整理成一份文字、图片材料——《美丽的衡东》。

三、以家乡地域特色为基础,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要遵守很多的原则,其中有一条就是地域性原则,就是指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以当地的乡土特点和条件为基本的准则和要求。

具体地说就是在实施中要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为依据,以当地的物质基础和客观实际为前提,以个体的需要、兴趣和爱好为出发点,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突出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特殊性。

刚好我们学校所处的衡东县在地域上有它的独特之处:既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又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着红色堡垒——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正好可以以衡东的地域特色为基础,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

虽然注重“生成性”是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但是不少人完全放弃“预设性”,放弃教材,这种做法我觉得是不正确的。

教材是课程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可以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可以根据学生需要生成内容,但是不能彻底放弃教材。

综合实践活动课虽然已经开设好几年了,很多学校都没有自己特色校本教材,,所以有必要也有需要编写一些符合我们学校实际的校本教材,以供教师和学生选择使用,从而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基于这种需要,我们就利用衡东的地域资源进行教材编写。

根据手头上的文本资料和图像资料以及学生的需要,我们将所有的衡东的这些地域资源分为这么几块:一是衡东旖旎的山水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二是衡东的遗址、故居、古迹;三是风物传说及革命烈
士故事。

我们根据这些资源编写了我校第一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教材——《衡东访古》,此本教材分七篇,
第一篇《衡东从远古走来》。

第二篇《历史遗址浮出衡东历史的冰山一角》
第三篇《沉睡在衡东地下的历史》
第四篇《栖息衡东的名人后裔》
第五篇《历史名人与衡东》
第六篇《衡东,让人心动的美丽传说》
第七篇《衡东自古多名人》
通过这么一次教材的编写,除了使我们的老师、学生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材料外,更重要的是要教师们树立课程资源意识,认识到教材仅仅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是可以超越、可以选择、可以自主建构的。

四、以“校本教材”为固有资源,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和谐统一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的开展,必须有固有的校本化课程资源作依托,实现开发和利用的和谐统一。

我们学校就以《衡东访古》这套校本教材为载体选择活动内容,进行主题式探究活动。

学生自主选择内容,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确立主题”、“拟订方案”、“分组操作”、“成果展评”、“生成拓展”等一系列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而在这个过程中又会生成很多其他的东西,如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形成了一
份指导手册,又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会形成很多成果:学生的各种作品等,这一切不但是对“校本教材”这一固有资源的利用,而且可以说是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再开发,实现了开发与利用的和谐统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是无处不在的,学校、教师可以根据特定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多途径、多方式、多渠道进行开发与利用,以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正是利用了学校所在的衡东县的地域特色,开发校本教材,弘扬人文精神,提倡多元发展,让学生走近衡东,走进衡东,使得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实践证明,综合实践活动只要充分开发利用社会生活,人文知识、自然风物这些广博的课程资源去演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实践活动,我们就一定能够成功。

参考资料:
1、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征求意见稿)
2、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7—9年级)(征求意见稿)
3、刘旭东、张宁娟和马丽等人编著的《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