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5b165f17fc4ffe473368ab83.png)
入侵检测系统的组成
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将一个入侵检测系统分为四个组件: • 事件产生器(Event generators):目的是从整个计算环境中获得 事件,并向系统的其他部分提供此事件。 • 事件分析器(Event analyzers):分析得到的数据,并产生分析 结果。 • 响应单元(Response units ):对分析结果作出作出反应的功能 单元,它可以作出切断连接、改变文件属性等强烈反应,也可以 只是简单的报警。 • 事件数据库(Event databases ):存放各种中间和最终数据的 地方的统称,它可以是复杂的数据库,也可以是简单的文本文件。
入侵检测系统的简介
入侵检测系统的特点:ຫໍສະໝຸດ • • • 不需要人工干预即可不间断地运行 有容错功能 不需要占用大量的系统资源 能够发现异于正常行为的操作 能够适应系统行为的长期变化 判断准确 灵活定制 保持领先 IDS对数据的检测; 对IDS自身攻击的防护。 由于当代网络发展迅速,网络传输速率大大加快,这造成了IDS工作 的很大负担,也意味着IDS对攻击活动检测的可靠性不高。而IDS在应对 对自身的攻击时,对其他传输的检测也会被抑制。同时由于模式识别技 术的不完善,IDS的高虚警率也是它的一大问题。
IDS的缺点:
6.1.3 入侵行为误判 入侵行为的误判分为正误判、负误判和失控误判三种类型。 • 正误判:把一个合法操作判断为异常行为;
•
•
负误判:把一个攻击行为判断为非攻击行为并允许它通过检测;
失控误判:是攻击者修改了IDS系统的操作,使他总是出现负误判;
常见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
![常见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https://img.taocdn.com/s3/m/89063cf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3a.png)
常见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IPS)是当今网络安全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网络环境中,包括企业网络、个人用户网络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和入侵防御系统,并探讨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一、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用于监测网络中的异常活动和入侵行为。
它通过分析网络流量和系统日志来发现潜在的入侵事件,并及时进行警报。
IDS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基于签名的IDS和基于行为的IDS。
1.1 基于签名的IDS基于签名的IDS使用预定义的规则集合(也称为签名)来检测已知的入侵行为。
这些规则基于已知的攻击模式和攻击者使用的特定工具或技术。
当网络流量或系统日志与这些签名匹配时,IDS会发出警报。
1.2 基于行为的IDS基于行为的IDS通过对网络流量和系统行为的实时监测来检测未知的入侵行为。
它使用机器学习和行为分析算法来建立正常网络活动的基线,当检测到偏离基线的行为时,IDS会发出警报。
二、入侵防御系统(IPS)入侵防御系统与入侵检测系统类似,但不仅仅是检测入侵行为,还可以主动地阻止潜在的攻击。
IPS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基于规则的IPS和基于行为的IPS。
2.1 基于规则的IPS基于规则的IPS使用与IDS相似的签名规则集合来检测已知的入侵行为,并采取相应的阻止措施,比如阻止源IP地址或关闭特定的网络服务。
它可以在实时中断攻击流量或阻断攻击者与目标之间的连接。
2.2 基于行为的IPS基于行为的IPS通过分析网络流量和系统行为来检测未知的入侵行为,并采取相应的阻止措施。
它使用机器学习和行为分析算法来建立正常网络活动的基线,并监测偏离基线的行为。
当检测到异常行为时,IPS会实时采取措施进行防御。
入侵检测
![入侵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3904f9cea58da0116c17493a.png)
入侵检测系统及部署一.什么是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简称“IDS”),是一种对网络传输进行即时监视,在发现可疑传输时发出警报或者采取主动反应措施的网络安全设备。
而IDS在应对对自身的攻击时,对其他传输的检测也会被抑制。
同时由于模式识别技术的不完善,IDS的高虚警率也是它的一大问题。
图 1 入侵检测系统二.入侵检测系统的主要功能IDS是计算机的监视系统,它通过实时监视系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发出警告。
IDS 入侵检测系统以信息来源的不同和检测方法的差异分为几类:根据信息来源可分为基于主机IDS和基于网络的IDS,根据检测方法又可分为异常入侵检测和滥用入侵检测。
不同于防火墙,IDS入侵检测系统是一个监听设备,没有跨接在任何链路上,无须网络流量流经它便可以工作。
因此,对IDS的部署,唯一的要求是:IDS应当挂接在所有所关注流量都必须流经的链路上。
在这里,"所关注流量"指的是来自高危网络区域的访问流量和需要进行统计、监视的网络报文。
在如今的网络拓扑中,已经很难找到以前的HUB式的共享介质冲突域的网络,绝大部分的网络区域都已经全面升级到交换式的网络结构。
因此,IDS在交换式网络中的位置一般选择在尽可能靠近攻击源或者尽可能靠近受保护资源的位置。
[1]这些位置通常是:服务器区域的交换机上;Internet接入路由器之后的第一台交换机上;重点保护网段的局域网交换机上。
图 2 入侵检测系统的主要功能三.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根据检测数据的采集来源,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分为: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NIDS) 和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HIDS)。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HIDS):HIDS一般是基于代理的,即需要在被保护的系统上安装一个程序。
HIDS用于保护关键应用的服务器,实时监视可疑的连接、系统日志、非法访问的闯入等,并且提供对典型应用的监视。
五大最著名入侵检测系统全面分析
![五大最著名入侵检测系统全面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b88d18227916888486d766.png)
1.Snort:这是一个几乎人人都喜爱的开源IDS,它采用灵活的基于规则的语言来描述通信,将签名、协议和不正常行为的检测方法结合起来。其更新速度极快,成为全球部署最为广泛的入侵检测技术,并成为防御技术的标准。通过协议分析、内容查找和各种各样的预处理程序,Snort可以检测成千上万的蠕虫、漏洞利用企图、端口扫描和各种可疑行为。在这里要注意,用户需要检查免费的BASE来分析Snort的警告。
4.BASE:又称基本的分析和安全引擎,BASE是一个基于PHP的分析引擎,它可以搜索、处理由各种各样的IDS、防火墙、网络监视工具所生成的安全事件数据。其特性包括一个查询生成器并查找接口,这种接口能够发现不同匹配模式的警告,还包括一个数据包查看器/解码器,基于时间、签名、协议、IP地址的统计图表等。
2.OSSEC HIDS:这一个基于主机的开源入侵检测系统,它可以执行日志分析、完整性检查、Windows注册表监视、rootkit检测、实时警告以及动态的适时响应。除了其IDS的功能之外,它通常还可以被用作一个SEM/SIM解决方案。因为其强大的日志分析引擎,互联网供应商、大学和数据中心都乐意运行OSSEC HIDS,以监视和分析其防火墙、IDS、Web服务器和身份验证日志。
5.Sguil:这是一款被称为网络安全专家监视网络活动的控制台工具,它可以用于网络安全分析。其主要部件是一个直观的GUI界面,可以从Snort/barnyard提供实时的事件活动。还可借助于其它的部件,实现网络安全监视活动和IDS警告的事件驱动分析。
3.Fragroute/Fragrouter:是一个能够逃避网络入侵检测的工具箱,这是一个自分段的路由程序,它能够截获、修改并重写发往一台特定主机的通信,可以实施多种攻击,如插入、逃避、拒绝服务攻击等。它拥有一套简单的规则集,可以对发往某一台特定主机的数据包延迟发送,或复制、丢弃、分段、重叠、打印、记录、源路由跟踪等。严格来讲,这个工具是用于协助测试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也可以协助测试防火墙,基本的TCP/IP堆栈行为。可不要滥用这个软件呵。
入侵检测系统简介
![入侵检测系统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9f2eb87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68.png)
入侵检测系统简介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简称IDS)是一种用于保护计算机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攻击的安全工具。
它通过监控和分析网络流量以及系统日志,识别出潜在的入侵行为,并及时生成警报,帮助管理员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网络的安全。
一、入侵检测系统的作用入侵检测系统主要具有以下几个作用:1. 发现未知入侵行为: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分析网络流量和系统日志,通过与已知的入侵特征进行比较,识别出未知的入侵行为。
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应对新型的攻击手段。
2. 预防未知威胁:IDS可以根据已知的威胁情报对网络流量进行实时分析,从而及早发现潜在的威胁。
管理员可以通过及时更新系统规则和策略来增强网络的安全性,提前避免可能的攻击。
3. 提供实时警报和反馈:IDS能够实时监控网络流量和系统状态,并及时发出警报。
这可以帮助管理员快速响应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减少潜在的损害或数据泄露。
4. 支持安全审计和合规性要求:入侵检测系统可以记录网络活动并生成详细的日志报告,为安全审计提供可靠的数据。
此外,IDS还可以帮助组织满足合规性要求,如GDPR、HIPAA等。
二、入侵检测系统的类型根据工作原理和部署方式的不同,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签名型入侵检测系统(Signature-based IDS):这种类型的IDS使用已知的攻击特征来检测入侵行为。
它会将已知的攻击签名与网络流量进行比对,如果匹配成功,则判断为入侵。
由于该类型IDS需要事先定义并更新大量的攻击签名,因此对于未知的攻击手段无法有效检测。
2. 基于异常行为检测的入侵检测系统(Anomaly-based IDS):这类IDS会建立正常网络活动的行为模型,并通过与该模型的比较来检测异常行为。
它可以及时发现未知的入侵行为,但也容易产生误报。
该类型IDS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和适应阶段,并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行为模型。
3. 巚杂入侵检测系统(Hybrid IDS):这是一种结合了签名型和基于异常行为检测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混合型IDS。
入侵检测系统 IDS
![入侵检测系统 IDS](https://img.taocdn.com/s3/m/20e5bcb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48.png)
集中式架构
通过中心节点收集和处理网络中所 有节点的数据,实现全局检测和响 应,适用于规模较小的网络。
混合式架构
结合分布式和集中式架构的优点, 实现分层检测和响应,提高检测效 率和准确性,同时降低误报率。
设备配置与参数设置
设备选型
根据网络规模、流量、安 全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合 的IDS设备,如硬件IDS、 软件IDS或云IDS等。
数据分析
IDS使用各种检测算法和技术,如模 式匹配、统计分析、行为分析等,对 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以识别潜在 的攻击行为或异常活动。
响应与记录
IDS可以采取自动或手动响应措施, 如阻断攻击源、通知管理员等,并记 录相关活动以供后续分析和调查。
常见类型与特点
基于网络的IDS(NIDS)
NIDS部署在网络中,通过监听网络流量来检测攻击。它可以实时监测并分析网络数据包 ,以识别潜在的攻击行为。NIDS具有部署灵活、可扩展性强的特点。
参数配置
根据网络环境和安全策略 ,配置IDS设备的参数,如 检测规则、阈值、日志存 储等。
设备联动
将IDS设备与其他安全设备 (如防火墙、SIEM等)进 行联动,实现安全事件的 自动响应和处置。
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流程
数据收集
通过镜像、分流等方式,将网 络流量数据收集到IDS设备中。
数据处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 如去重、过滤、格式化等,以 便于后续的分析和检测。
新兴技术对IDS的影响和启示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
通过应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IDS可以实现对网络 流量的智能分析和威胁的自动识别,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 性。
大数据分析技术
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IDS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入挖掘 和分析,发现隐藏在其中的威胁和异常行为。
了解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
![了解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https://img.taocdn.com/s3/m/f48389c5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97.png)
了解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在当今的数字时代,网络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威胁的增加,保护企业和个人的网络免受入侵和攻击变得至关重要。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被广泛应用于网络安全领域。
本文将介绍和探讨这两种系统的定义、功能和特点。
一、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是一种用于监测网络流量、发现和识别恶意活动和攻击的安全工具。
IDS通过收集和分析网络数据,并检查其中的异常或可疑行为来识别潜在的入侵。
它具有以下主要功能和特点:1.实时监测:IDS能够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及时发现和响应威胁。
2.事件解析:IDS收集的数据可以被进一步分析,帮助安全团队了解入侵者的行为模式,从而改善网络的安全性。
3.警报和通知:当检测到异常行为时,IDS会生成警报并发送通知给网络管理员,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4.被动模式:IDS通常以被动的方式工作,不会主动阻止入侵行为,而是提供警示和报告。
二、入侵防御系统(IPS)入侵防御系统(IPS)是一种网络安全工具,旨在实时检测和阻止恶意活动和攻击。
与IDS相比,IPS在识别入侵后能够主动地对网络进行防御和保护。
以下是IPS的主要功能和特点:1.实时防御:IPS能够在检测到入侵行为后,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御,以阻止攻击者进一步侵入网络。
2.主动阻止:与IDS不同,IPS具备主动阻止入侵的能力,可以自动将恶意流量阻断或防御。
3.策略和规则:IPS通过事先配置的策略和规则,对网络流量进行实时分析,以便准确地识别和防御潜在的攻击。
4.强化系统安全:IPS能够及时修复系统漏洞,并提供保护策略,增强网络的整体安全性。
三、IDS和IPS的使用场景1.企业网络安全:IDS和IPS在企业网络中的使用非常广泛。
它们能够监控和保护公司网络免受外部攻击和内部恶意行为的威胁。
2.政府机构:政府机构处理大量的敏感信息,因此网络安全至关重要。
网络安全的入侵检测系统
![网络安全的入侵检测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a04a40aa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e.png)
网络安全的入侵检测系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安全问题变得愈发突出。
为了保护用户信息和确保网络环境的安全稳定,各种安全技术应运而生。
其中,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简称IDS)是一种重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本文将介绍网络安全的入侵检测系统及其作用、分类和实现原理。
一、入侵检测系统的概述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是一种通过对网络流量进行监控、检测和分析,来寻找并应对可能的入侵行为的安全设备。
其主要作用是帮助网络管理员发现和响应各种针对网络系统的威胁和攻击,以降低网络系统被入侵的风险。
二、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根据入侵检测系统的部署位置和检测方法,可以将其分为两种常见的分类:主机入侵检测系统(Host-based IDS)和网络入侵检测系统(Network-based IDS)。
1. 主机入侵检测系统主机入侵检测系统部署在网络中的每台主机上,通过监控主机上的系统日志和事件,以及分析主机的行为和进程等信息,来检测是否存在异常活动和潜在的入侵行为。
主机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对主机内部的安全事件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但其规模较小,只能保护单个主机。
2.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则部署在网络的关键节点上,通过对网络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来检测网络中的入侵行为。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对整个网络进行全面的监控,并结合攻击特征库和模式识别算法,快速识别和应对网络攻击事件。
但相对于主机入侵检测系统,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对网络资源要求较高,需要投入较大的运维成本。
三、入侵检测系统的实现原理入侵检测系统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对网络安全的监测和检测。
1. 流量监测入侵检测系统首先需要对网络流量进行实时监测。
这可以通过物理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上的镜像端口或网络流量监测仪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网络流量分析工具来捕获并处理数据包。
2. 流量分析监测到的网络流量将被送到流量分析引擎中进行分析。
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13e6f081d0d233d4b14e697e.png)
防火墙 IDS
Email服务器
3.6.2入侵检测系统的模型
响应部分
分析部分 常用日志
数据采集部分
实时监控非法入侵的过程示意图
报警 日志记录
入侵检测
记录
终止入侵
重新配置 防火墙 路由器
攻击检测
内部入侵检测系统的功能
1)监视用户和系统的运行状况,查找非法用户和合法 用户的越权操作 2)检测系统配置的正确性和安全漏洞,并提示管理员 修补漏洞 3)对用户的非正常活动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入侵行为 的规律 4)系统程序和数据的一致性与正确性 5)识别攻击的活动模式,并向网管人员报警 6)对异常活动的统计分析 7)操作系统审计跟踪管理,识别违反政策的用户活动
3.6.5入侵检测技术
2.异常发现技术 异常发现技术是基于行为的检测技术,它假定 所有入侵行为都是与正常行为不同的。如果建 立系统正常行为的轨迹,那么理论上可以把所 有与正常轨迹不同的系统状态视为可疑企图。 它根据使用者的行为或资源使用状况来判断是 否入侵,而不依赖于具体行为是否出现来检测, 所以也被称为基于行为的检测 。
3.6.5入侵检测技术
3.完整性分析技术 完整性分析主要关注某个文件或对象是否被更 改,这经常包括文件和目录的内容及属性,它 在发现被更改的、被安装木马的应用程序方面 特别有效 。
平面
(6)监视特定的系统活动
Internet
内网
3.6.4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
混合IDS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产品和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产品
都有不足之处,单纯使用一类产品会造成主动防御体 系不全面。混合型IDS综合了基于网络和基于主机两 种结构特点的入侵检测系统,既可发现网络中的攻击 信息,也可从系统日志中发现异常情况,有利于一套 完整立体的主动防御体系的构架。
入侵检测系统原理
![入侵检测系统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002d772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54.png)
入侵检测系统原理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简称IDS)是一种重要的网络安全设备,广泛应用于保护网络免受恶意攻击。
本文将介绍入侵检测系统的原理及其工作流程。
一、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Network-based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简称NIDS)和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Host-based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简称HIDS)。
1.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NIDS)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通过监听网络流量来检测潜在的攻击。
NIDS通常部署在网络入口处,监测所有进出网络的数据包。
当检测到异常或可疑的流量时,NIDS会触发警报并采取相应的响应措施。
2.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HIDS)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主要关注主机上的活动,通过监视主机的系统日志、文件系统和应用程序等来检测潜在的入侵行为。
HIDS通常安装在每台主机上,并与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进行密切协作。
当检测到异常行为时,HIDS会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入侵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1. 数据获取入侵检测系统首先需要获取原始数据以进行分析和监测。
对于NIDS来说,数据获取通常是通过网络监听设备来实现的,它会截获网络上的数据包进行分析。
而对于HIDS来说,数据获取则是通过监视主机上的日志、文件和系统调用等来实现的。
2. 数据分析入侵检测系统对获取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以识别潜在的入侵行为。
数据分析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特征检测和行为分析。
特征检测主要基于已知的攻击模式或特征进行。
入侵检测系统通过与先前收集的攻击特征进行比较,检测出现在数据中的匹配项。
这些特征可以是一组规则、模式或统计指标等。
行为分析是一种基于异常检测的方法。
它通过建立主机或网络的正常行为模型,检测与该模型不一致的行为。
常用的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
入侵检测系统及应用
![入侵检测系统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bd0741b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02.png)
目录
• 入侵检测系统概述 • 入侵检测技术 • 入侵检测系统的部署与实施 • 入侵检测系统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入侵检测系统的未来趋势
01 入侵检测系统概述
定义与功能
定义
入侵检测系统(IDS)是一种用于 检测和识别网络或系统中未授权或 异常行为的系统。
功能
入侵检测系统具有实时监测、异 常检测、报警通知和日志记录等 功能,旨在提高网络和系统的安 全性。
入侵检测系统在识别异常行为时,可能会将正常行为误判为攻击行为,产生误报。同时, 由于系统设计或数据源的限制,一些真正的攻击行为可能未被及时检测到,导致漏报。
性能瓶颈
总结词
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攻击手段的复杂 化,入侵检测系统的性能瓶颈愈发突出 。
VS
详细描述
传统的入侵检测系统在处理大规模网络流 量时,可能面临处理速度和准确性的挑战 。为了提高性能,需要采用高效的数据处 理技术和算法,优化系统架构。
等。
实时监控
对告警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 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
响应处置
根据告警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相 应的处置措施,如隔离、阻断或调 查取证等。
04 入侵检测系统的挑战与解 决方案
高误报与漏报率
总结词
高误报与漏报率是入侵检测系统面临的常见挑战,可能导致不必要的警报和安全威胁的 漏报。
详细描述
重要性及应用领域
重要性
随着网络攻击和威胁的不断增加,入 侵检测系统在网络安全中扮演着越来 越重要的角色,能够及时发现并阻止 潜在的攻击行为,减少损失。
应用领域
入侵检测系统广泛应用于政府、军事 、金融、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为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提供安全保障。
第10讲 入侵检测系统
![第10讲 入侵检测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b2dc4c1fa76e58fafab00320.png)
入侵检测作为安全技术主要任务
Ø Ø Ø Ø 识别入侵者 识别入侵行为 检测和监视已成功的安全突破 为对抗措施及时提供重要信息
IDS能做什么?
监控、分析用户和系统的活动 发现入侵企图或异常现象 审计系统的配置和弱点 评估关键系统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 对异常活动的统计分析 识别攻击的活动模式 实时报警和主动响应
攻击特征
(attack) 分片、乱序 (tatkca) 000010101 100010101 110010101
攻击
Internet
入侵检测只是仅仅试图发现计算 机网络中的安全问题,要解决网络 安全的问题还需要其它的网络安全 技术。
与防火墙联动
发起攻击 Host A Host B Host C Host D
目前存在的入侵检测系统标准草案
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的入侵检 测工作组(IDWG)的数据交换标准;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 的通用入侵检测框架(CIDF),最早 由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安全实验室主 持起草工作。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 心承担的国家”863”项目也 进行了入侵检测的标准研 究.
1. Snort.是一个免费,开放源代码的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 它具有很好的配置性和可移植性。除此之外,它还可以用来截获 网络中的数据包并记录数据包日志。(主要采用的是模式匹配方 法) 2. SWATCH. 用于实时监视日志的PERL程序。SWATCH利用指定的触 发器监视日志记录,当日志记录符合触发器条件时,SWATCH会按 预先定义好的方式通知系统管理员。 ftp:///general/security-tools/swatch 3. Tripware. Tripware是一个文件系统检查程序,主要检查文件 系统的使用和修改情况,以协助管理员和用户检测特定的文件变 化。
入侵检测系统原理
![入侵检测系统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d27cc61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0e.png)
入侵检测系统原理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IDS)是一种用于监测计算机网络或系统中是否发生未经授权的入侵行为的安全设备。
通过检测网络流量和系统日志来发现潜在的入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本文将介绍入侵检测系统的原理及其工作过程。
一、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入侵检测系统可分为主机入侵检测系统(Host-based IDS, HIDS)和网络入侵检测系统(Network-based IDS, NIDS)两种类型。
主机入侵检测系统主要针对主机级别的入侵行为进行监测。
它通过监控主机上的日志文件、系统调用、文件完整性等信息,来检测是否存在异常行为。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主要针对网络层次的入侵行为进行监测。
它通过监控网络传输的数据包,来检测是否有非法入侵的行为。
二、入侵检测系统的原理入侵检测系统的原理可以分为基于签名的检测和基于异常的检测两种。
1. 基于签名的检测基于签名的检测是一种静态检测方法,依据预先确定的已知攻击特征(也称为签名),对网络流量或主机行为进行匹配。
当检测到与已知攻击特征相匹配时,就会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准确性高,能够精确识别已知的攻击行为。
然而,对于新型的未知攻击行为,基于签名的检测方法无法发现。
2. 基于异常的检测基于异常的检测是一种动态检测方法,通过学习正常网络流量或主机行为的基准,并监测实时的流量或行为数据,以检测出异常行为。
这种方法通过建立正常行为的模型,识别与模型不一致的行为,来发现潜在的入侵。
它能够检测到未知攻击行为,但也容易误报和漏报现象。
三、入侵检测系统的工作过程入侵检测系统的工作过程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异常检测和报警等步骤。
1. 数据采集入侵检测系统通过监测网络流量和主机行为,收集数据用于后续的检测和分析。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通常通过网络监测设备(如IDS传感器)获取网络流量数据,而主机入侵检测系统则通过监测主机上的系统日志、进程信息等数据。
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的区别与应用
![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的区别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38bc339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8c.png)
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的区别与应用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是信息安全领域中常用的两种工具,它们在保护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攻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尽管IDS和IPS都属于入侵防护的范畴,但它们在功能、应用场景和处理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详细介绍IDS和IPS的区别,并探讨它们各自的应用。
一、入侵检测系统(IDS)的特点与应用入侵检测系统(IDS)是一种被动式的安全工具,主要用于监视网络流量并检测可能的入侵行为。
IDS通常基于规则、行为或统计模型进行工作,它会分析流经网络的数据包,并根据预定义的规则或模式,判断是否存在恶意活动。
IDS通常具备以下特点:1. 监测和分析:IDS能够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并分析其中的数据包内容。
它可以检测出各种入侵行为,如端口扫描、恶意软件攻击等。
2. 警报和报告:一旦IDS检测到潜在的入侵行为,它会生成警报并发送给管理员。
这样,管理员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入侵。
3. 被动防御:IDS只能检测入侵行为,但不能主动阻止攻击。
它更像是一个监控系统,通过实时监视网络流量提供警报信息。
IDS主要用于以下场景:1. 事件响应:IDS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可能的入侵行为,使管理员能够快速采取措施来应对攻击。
这有助于减少被攻击的影响范围。
2. 安全审计:IDS可帮助管理员进行网络流量的分析,并生成报告以进行安全审计。
这有助于识别潜在漏洞和改善安全策略。
3. 合规性要求:很多行业在法律法规或行业标准中都要求实施入侵检测系统,以加强对网络安全的控制和监管。
二、入侵防御系统(IPS)的特点与应用入侵防御系统(IPS)是一种主动式的安全工具,它不仅能够检测网络中的入侵行为,还能够主动预防和阻止攻击。
IPS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IDS,但具有以下不同之处:1. 实时阻断:IPS可以根据检测到的恶意活动,实时采取措施来阻止攻击。
它具备主动防御的能力,可以自动屏蔽攻击源IP地址或阻断攻击流量。
入侵检测系统技术培训
![入侵检测系统技术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63fb3cc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6f.png)
教育行业网络安全防护
教育行业网络安全防护是教育行业保 障信息安全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部 署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网络 流量和数据,及时发现和应对各种网 络攻击和威胁。
VS
教育行业入侵检测系统可以部署在关 键业务系统、服务器和终端设备上, 对网络流量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检测, 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和恶意攻击,并采 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应对。
云端化部署
利用云计算资源,实现入侵检测系统的弹性扩展和按需服务,提高 系统的可用性和可维护性。
入侵检测系统的技术趋势
大数据分析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的网络流 量和安全事件数据进行实时处理 和分析,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
威胁情报
将威胁情报与入侵检测系统相结合, 实现对已知威胁的快速响应和未知 威胁的预警。
安全可视化
通过可视化技术将复杂的网络流量 和安全事件数据呈现给安全管理人 员,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和决策的 准确性。
THANKS
感谢观看
日志与审计
入侵检测系统能够记录网 络活动的日志,为后续审 计和分析提供重要依据。
02
入侵检测系统技术原理
异常检测技术
总结词
异常检测技术通过监测系统中的异常行为来识别入侵。
总结词
异常检测技术的挑战在于如何准确区分正常和异常行为。
详细描述
异常检测技术基于正常行为模式进行学习,并建立正常行 为的基线。当检测到与正常行为模式显著不同的行为时, 系统会发出警报。
企业网络安全防护是企业保护自身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部署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和数据, 及时发现和应对各种网络攻击和威胁。
企业入侵检测系统可以部署在关键业务系统、服务器和终端 设备上,对网络流量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检测,及时发现异常 行为和恶意攻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应对。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e46cbde5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3.png)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简称IDS)是一种用于监测和检测计算机网络中异常或恶意行为的安全技术。
本文将介绍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以及使用优势等方面内容。
一、定义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是指一种用于监测网络流量、识别并响应网络入侵威胁的系统。
它旨在检测网络上的异常行为、威胁和攻击,以保障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分类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可以根据其部署方式和检测方法进行分类。
1. 根据部署方式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Network-Based IDS,简称NIDS)和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Host-Based IDS,简称HIDS)是两种常见的分类方式。
NIDS部署在网络中的特定位置,如网络边界或内部网关,通过监测网络流量来检测入侵活动。
它可以识别恶意数据包、扫描行为、漏洞利用等威胁,并及时发出警报。
HIDS则针对特定主机或服务器进行检测,通过监测主机操作系统的日志、系统调用等信息来检测入侵。
它能够监测主机上的异常行为、文件篡改、恶意程序等。
2. 根据检测方法主动入侵检测系统(Active IDS)和被动入侵检测系统(Passive IDS)是常见的分类方式之一。
主动IDS会主动对网络进行扫描,并模拟入侵行为,以寻找潜在的安全漏洞和攻击痕迹。
它的优势在于可以主动发现网络上的漏洞,但也会对网络性能产生一定影响。
被动IDS则是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对网络流量进行监测和分析,只在发现异常行为时才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被动IDS对网络性能的影响较小,但可能会错过一些潜在的威胁。
三、工作原理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流量监测、异常检测和响应三个过程。
1. 流量监测IDS会对通过网络传输的流量进行实时监测。
它通过对网络数据包进行嗅探,分析其中的源地址、目标地址、端口等信息,以了解网络流量的情况。
2. 异常检测IDS会与预先设定的规则、模型或行为基线进行比对,以识别异常行为。
入侵检测系统综述
![入侵检测系统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9a20648852458fb770b5678.png)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3.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7/7)
两者的比较
●误用检测系统:通过识别流量和应用数据模型发现恶意攻 击,对于已知攻击的检测很可靠,误报率较低,但缺点是 应用系统需要定义所有可能攻击的特征。
●异常检测系统:比较网络行为和正常基线的异同。可以检 测出未知攻击,但异常检测有待完善,如系统本身的复杂 性、高误报率等。
Company Logo
2.入侵检测的必要性(3/4)
基于上述几类问题的解决难度, 一个实用的方法是, 建立比较容易实现的安全系统, 同时按照一定的安全 策略建立相应的安全辅助系统, IDS 就是这样一类系 统. 现在安全软件的开发方式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个思 路进行的. 就目前系统安全状况而言, 系统存在被攻 击的可能性. 如果系统遭到攻击, 只要尽可能地检测 到, 甚至是实时地检测到, 然后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Company Logo
3.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3/7)
●基于主机的IDS不足 占用所监视主机宝贵的资源,会影响到监视主机的工作 性能,需要系统提供更大的存储空间。 基于网络的IDS 目前大部分商业的入侵检测系统是基于网络的,基于 网络的IDS通过捕获并分析网络数据包来检测攻击。在 关键的网段或交换部位监听,一个基于网络的IDS可以 监控影响多个流经这个网段的主机的网络流量,从而 保护这些主机。网络中通常部署多个传感器,来监听 网络流量。
Company Logo
4.入侵检测系统Snort的安装(3/3)
adodb为ACID软件提供专用的DB接口 /ADODB apache
Company Logo
5.IDS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的入侵检测系统(IDS)主要通过模式匹配技术将收集 到的信息与已知的网络入侵和系统误用模式数据库进行比 较,来发现违背安全策略的入侵行为。还有一些 IDS 中 应用了异常检测技术。异常检测首先给系统对象创建一个 统计描述,包括统计正常使用时的测量属性,如访问次数、 操作失败次数和延时等。测量属性的平均值被用来与网络、 系统的行为进行比较,当观察值在正常值范围之外时, IDS 就会判断有入侵发生。异常检测技术在实用中会产生 误报率大的问题,而且很难定义不同网络环境中的正常流 量。 就目前而言,模式匹配技术仍然是大多成熟商用 IDS 使 用的主要技术。随着高速分布式网络的发展,对入侵检测 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今后的 IDS 面临着更多的陌 生研究领域:
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bf7afe01c5da50e2524d7f49.png)
一、什么是入侵检测
2、入侵检测的分类
根据所采用的技术可以分为: 1)异常检测:异常检测的假设是入侵者活动 异常于正常主体的活动,建立正常活动的 “活动简档”,当前主体的活动违反其统计 规律时,认为可能是“入侵”行为。 2)特征检测:特征检测假设入侵者活动可以 用一种模式来表示,系统的目标是检测主体 活动是否符合这些模式。
入侵检测系统
1
一、什么是入侵检测
1、入侵检测的概念
入侵检测的内容:试图闯入、成功闯入、冒充 其他用户、违反安全策略、合法用户的泄漏、 独占资源以及恶意使用。 入侵检测( Intrusion Detection):通过从计算 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的关键点收集信息并进行 分析,从中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 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 入侵检测系统( IDS):入侵检测的软件与硬 件的组合,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是防火墙之 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 2
14
二、入侵检测产品分析
1、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使用原始网络包作为数据源。 通常采用四种技术来识别攻击标志: 模式、表达式或字节匹配 频率或穿越阈值 低级事件的相关性 统计学意义上的非常规现象检测 一旦检测到了攻击行为,IDS的响应模块提供多种选项 以通知、报警并对攻击采取相应的反应。通常都包括 通知管理员、中断连接,收集证据。
一、什么是入侵检测
1、入侵检测的概念:模型
Dennying的通用入侵检测模型。模型缺点是它没有包含已知 系统漏洞或攻击方法的知识
3
一、什么是入侵检测
1、入侵检测的概念:任务
· 监视、分析用户及系统活动,查找非法用户和合法 用户的越权操作; ·系统构造和弱点的审计,并提示管理员修补漏洞; ·识别反映已知进攻的活动模式并报警,能够实时对 检测到的入侵行为进行反应; ·异常行为模式的统计分析,发现入侵行为的规律;
入侵检测系统归纳总结
![入侵检测系统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ea4ebc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72.png)
入侵检测系统归纳总结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简称IDS)是网络安全中用于检测和防御未经授权的网络入侵活动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对入侵检测系统进行归纳总结,包括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原理、分类、工作模式以及应用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一、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原理入侵检测系统通过监控网络流量和主机行为,分析和识别异常行为,并及时做出相应的响应和处理。
其基本原理包括异常检测和特征检测两种方式。
异常检测是基于对网络/主机正常行为的学习和建模,通过比对实时观测到的网络流量或主机行为与模型的差异,判断是否发生入侵。
而特征检测则是事先定义好一系列可能存在的入侵行为特征,通过与实际观测到的行为进行匹配,来判断是否发生入侵。
二、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根据工作位置和侦测方式的不同,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分为网络入侵检测系统(NIDS)和主机入侵检测系统(HIDS)两种类型。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主要在网络边界或关键网络节点进行部署,通过监控网络流量进行入侵检测。
而主机入侵检测系统则直接部署在被保护的主机上,通过监控主机行为进行入侵检测。
三、入侵检测系统的工作模式根据检测方式的不同,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分为基于签名的入侵检测系统和基于行为的入侵检测系统两种模式。
基于签名的入侵检测系统通过事先定义好一系列入侵行为的特征签名,通过匹配网络流量或主机行为是否包含这些特征签名来进行检测。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精确度高,缺点是对未知的入侵行为无法进行有效检测。
基于行为的入侵检测系统则是通过学习和分析网络流量或主机行为的正常模式,识别其中的异常行为来进行检测。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够检测到未知的入侵行为,但也容易产生误报。
四、入侵检测系统的应用实践入侵检测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结合其他安全设备和技术,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安全防护体系。
例如,可以与防火墙、安全网关等设备配合使用,实现对网络流量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同时,也可以结合入侵防御系统,及时响应入侵行为,进行主动防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侵检测系统1. 引言1.1 背景近年来,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其它的一些利益的驱动,计算机和网络基础设施,特别是各种官方机构网站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近年来由于对电子商务的热切需求,更加激化了各种入侵事件增长的趋势。
作为网络安全防护工具“防火墙”的一种重要的补充措施,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简称 IDS)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依赖防火墙建立网络的组织往往是“外紧内松”,无法阻止内部人员所做的攻击,对信息流的控制缺乏灵活性从外面看似非常安全,但内部缺乏必要的安全措施。
据统计,全球80%以上的入侵来自于内部。
由于性能的限制,防火墙通常不能提供实时的入侵检测能力,对于企业内部人员所做的攻击,防火墙形同虚设。
入侵检测是对防火墙及其有益的补充,入侵检测系统能使在入侵攻击对系统发生危害前,检测到入侵攻击,并利用报警与防护系统驱逐入侵攻击。
在入侵攻击过程中,能减少入侵攻击所造成的损失。
在被入侵攻击后,收集入侵攻击的相关信息,作为防范系统的知识,添加入知识库内,增强系统的防范能力,避免系统再次受到入侵。
入侵检测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能对网络进行监听,从而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1.2 背国内外研究现状入侵检测技术国外的起步较早,有比较完善的技术和相关产品。
如开放源代码的snort,虽然它已经跟不上发展的脚步,但它也是各种商业IDS的参照系;NFR公司的NID等,都已相当的完善。
虽然国内起步晚,但是也有相当的商业产品:天阗IDS、绿盟冰之眼等不错的产品,不过国外有相当完善的技术基础,国内在这方面相对较弱。
2. 入侵检测的概念和系统结构2.1 入侵检测的概念入侵检测是对发生在计算机系统或网络中的事件进行监控及对入侵信号的分析过程。
使监控和分析过程自动化的软件或硬件产品称为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简称IDS。
一个完整的入侵检测系统必须具有:经济性、时效性、安全性、可扩展性的特点。
2.2 入侵检测的系统结构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结构构成CIDF(Common Intrusion Detection Frame,公共入侵检测框架)提出了通用模型,将入侵检测系统分为四个基本组件:事件产生器、事件分析器、响应单元和事件数据库,见图。
图2-1公共入侵检测框架(CIDF)的体系结构(1) 事件产生器(Event generators) 事件产生器是入侵检测系统中负责原始数据采集的部分,它对数据流、日志文件等进行追踪,然后将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转换为事件,并向系统的其他部分提供此事件。
(2) 事件分析器(Event analyzers) 事件分析器接收事件信息,然后对它们进行分析,判断是否是入侵行为或异常现象,最后把判断的结果转换为警告信息。
(3) 事件数据库(Response units ) 事件数据库是存放各种中间和最终数据的地方。
(4) 响应单元(Response units ) 响应单元根据警告信息做出反应,如切断连接、改变文本属性等强烈的反应,也可能是简单地报警。
它是入侵检测系统中的主动武器。
3. 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通过对现有的入侵检测系统和入侵检测技术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入侵检测系统进行分类3.1 根据目标系统的类型分类根据目标系统类型的不同可以将入侵检测系统分为如下两类。
(1) 基于主机(host-based)的入侵检测系统通常,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可以检测系统、事件和操作系统下的安全记录以及系统记录。
当文件发生变化时,入侵检测系统将新的记录条目与攻击标记相比较,看他们是否匹配。
如果匹配,系统就会向管理员报警,以采取措施。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如图3-1。
图3-1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结构(2) 基于网络(network-based)的入侵检测系统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使用原始网络数据包作为数据源。
它通常利用一个运行在混杂模式下的网络适配器来实时监视并分析网络的所有通信业务。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结构如图3-2。
图3-2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结构3.2 根据入侵检测分析方法分类根据入侵检测分析方法的不同可以将入侵检测系统分为如下两类。
(1)误用入侵检测(特征检测 signature-based)误用检测是基于已知的系统缺陷和入侵模式,所以又称为特征检测。
误用检测是对不正常的行为建模,这些不正常的行为是被记录下来的确认的误用和攻击。
通过对系统活动的分析,发现与被定义好的攻击特征相匹配的事件或事件集合。
该检测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到已知攻击,检测精度高,误报少。
但需要不断更新攻击的特征库,系统灵活性和自适应性较差,漏报较多。
商用IDS多采用该种检测方法。
(2)异常入侵检测(anomaly-based)异常检测是指能根据异常行为和使用计算机资源的情况检测出入侵的方法。
它试图用定量的方式描述可以接受的行为特征,以区分非正常的、潜在的入侵行为。
也就是,异常检测是对用户的正常行为建模,通过正常行为与用户的行为进行比较,如果二者的偏差超过了规定阈值则认为该用户的行为是异常的。
异常检测的误报较多。
目前,大多数的异常检测技术还处于研究阶段,基本没有用于商业IDS中。
3.3 根据检测系统各个模块运行的分布方式分类根据检测系统各个模块运行的分布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入侵检测系统分为如下两类。
(1) 集中式入侵检测系统集中式IDS有多个分布在不同主机上的审计程序,仅有一个中央入侵检测服务器。
审计程序将当地收集到的数据踪迹发送给中央服务器进行分析处理。
随着服务器所承载的主机数量的增多,中央服务器进行分析处理的数量就会猛增,而且一旦服务器遭受攻击,整个系统就会崩溃。
(2)分布式(协作式)入侵检测系统分布式IDS是将中央检测服务器的任务分配给多个基于主机的IDS,这些IDS不分等级,各司其职,负责监控当地主机的某些活动。
所以,其可伸缩性、安全性都等到了显著的提高,并且与集中式IDS相比,分布式IDS对基于网络的共享数据量的要求较低。
但维护成本却提高了很多,并且增加了所监控主机的工作负荷,如通信机制、审计开销、踪迹分析等。
3.4 其他的分类方法(1) 根据入侵检测系统分析的数据来源分类入侵检测系统分析的数据可以是:主机系统日志、原始的网络数据包、应用程序的日志、防火墙报警日志以及其他入侵检测系统的报警信息等。
据此可将入侵检测系统分为基于不同分析数据源的入侵检测系统。
(2) 根据系统对入侵攻击的响应方式分类①主动的入侵检测系统系统。
在检测出入侵后,可自动地对目标系统中的漏洞采取修补、强制可疑用户(可能的入侵者)退出以及关闭相关服务等对策和响应措施。
②被动的入侵检测系统。
检测出对系统的入侵攻击后只是产生报警信息通知系统安全管理员,至于之后的处理工作则由系统管理员来完成。
4. 入侵检测系统的功能4.1 入侵检测系统的主要功能:(1) 监视并分析用户和系统的行为;(2) 审计系统配置和漏洞;(3) 评估敏感系统和数据的完整性;(4) 识别攻击行为、对异常行为进行统计;(5) 自动收集与系统相关的补丁;(6) 审计、识别、跟踪违反安全法规的行为;(7) 使用诱骗服务器记录黑客行为;4.2 入侵检测系统的功能结构4.2.1 入侵检测系统的工作模式入侵检测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帮助系统对付来自外部或内部的攻击,扩展了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如安全审计、监视、攻击识别及其响应),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
入侵检测系统的主要工作就是从信息系统的若干关键点上收集信息,然后分析这些信息,用来得到网络中有无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到袭击的迹象。
无论对于什么类型的入侵检测系统,其工作模式都可以体现为以下步骤。
下图所示: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处理数据数据事件结果图4-1 工作模式4.2.2 入侵检测系统的功能结构一个典型的入侵检测系统从功能上可以分为3个组成部分:感应器(Sensor)、分析器(Analyzer)和管理器(Menager),如图4-2所示:管理器(Menager)分析器(Analyzer)感应器(Sensor)网络主机应用程序图 4-2入侵检测系统的功能结构4.2.2.1 信息收集模块感应器负责收集信息(1) 收集的数据内容主机和网络日志文件;目录和文件中不期望的改变;程序执行中的不期望行为;物理形式的入侵信息(2) 入侵检测系统的数据收集机制基于主机的数据收集和基于网络的数据收集;分布式与集中式数据收集机制;直接监控和间接监控;外部探测器和内部探测器4.2.2.2 数据分析模块分析器从许多感应器接受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以决定是否有入侵行为发生,就是对从数据源提供的系统运行状态和活动记录进行同步、整理、组织、分类以及各种类型的细致分析,提取其中包含的系统活动特征或模式,用于对正常和异常行为的判断...3 入侵响应模块管理器通常也被称为用户控制台,它以一种可视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收集到的各种数据及相应的分析结果,用户可以通过管理器对入侵检测系统进行配置,设定各种系统的参数,从而对入侵行为进行检测以及相应措施进行管理。
一个好的IDS应该让用户能够裁剪定制其响应机制,以符合特定的需求环境。
(1) 主动响应系统自动或以用户设置的方式阻断攻击过程或以其他方式影响攻击过程,通常可以选择的措施有:针对入侵者采取的措施;修正系统;收集更详细的信息。
(2) 被动响应在被动响应系统中,系统只报告和记录发生的事件。
5. 入侵检测器的部署对于入侵检测系统来说,其类型不同,应用环境不同,部署方案也就会有所差别。
5.1在基于网络的IDS中部署入侵检测器基于网络的IDS主要检测网络数据报文,因此一般将检测器部署在靠近防火墙的地方。
具体可安排在下图中的几个位置:内部网关键子网检测器(3)(4)检测器(1)检测器(2)(4)检测器(5)外部网络图5-1基于网络的IDS中部署入侵检测器其中,检测器可安放的位置: DMZ(DeMilitarized Zone,隔离区)也称“非军事化区”;内网主干(防火墙内侧);外网入口(防火墙外侧);在防火墙的内外都放置;关键子网5.2在基于主机的IDS中部署入侵检测器基于主机的IDS通常是一个程序,部署在最重要、最需要保护的主机上用于保护关键主机或服务器。
6. 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方向及评估6.1 入侵检测系统(1)入侵检测系统的优点:提高了信息系统安全体系其他部分的完整性;提高了系统的监察能力;可以跟踪用户从进入到退出的所有活动或影响;能够识别并报告数据文件的改动;可以发现系统配置的错误,并能在必要时予以改正;可以识别特定类型的攻击,并进行报警,作出防御响应;可以使管理人员最新的版本升级添加到程序中;允许非专业人员从事系统安全工作;可以为信息系统安全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