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知识点
八年级人教版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一、中国近代史部分1.鸦片战争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结果: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结果:签订《瑷珲条约》《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3.洋务运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
目的: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措施: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兴办新式学校。
作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4.甲午中日战争根本原因: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结果: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5.戊戌变法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失败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6.辛亥革命意义: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结果:中华民国成立,清朝统治结束。
7.五四运动意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8.北伐战争与国共合作国共合作: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
北伐胜利:推动了革命在全国范围内的展开。
9.抗日战争开始标志:1931年九一八事变。
全民族抗战开始:1937年七七事变。
胜利根本原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
10.解放战争胜利根本原因:人民群众的支持。
二、中国现代史部分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一五计划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基础薄弱。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成就: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重工业项目建成,川藏、青藏公路通车,武汉3.长江大桥建成等。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三大改造内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时间:1949年9月
(2)地点:北平
(3)会议的主要内容: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
政府主席;
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④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⑤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⑥采用公元纪年;
⑦决定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
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
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
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2)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
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
争。
4.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
现了大团结。
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伟大的历史转折
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伟大的历史转折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2.内容:①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②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③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3.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改革开放(一)经济体制改革(先农村,后城市)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民创造了农民创造了包产到户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空前地调动了农民地生产积极性,解放、推动了农村生产力地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国有企业改革--城市1993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此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搏击市场经济大潮的典型。
(二)对外开放1.1979年7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后增设海南经济特区,成为最大的经济特区。
意义: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
2.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起,相继建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等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
3.对外开放的格局的形成: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经济开放区内地。
中考《中国现代史》知识点:农村改革
中考《中国现代史》知识点:农村改革
农村改革是指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对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和农村制度进行的一系列改
革措施和政策。
下面是《中国现代史》中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1.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0年代初,中国决定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一制度引入了市场经济的元素,将土地集体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家庭
的承包责任制,农民可以自主经营土地,自由选择农作物种植和经营方式。
2. 农村经济的市场化:农村改革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市场化进程。
农民可以自由经营农田,自主选择农作物和经营方向,通过市场销售农产品,实现农产品价格的市场调节。
3. 村办企业和农业合作社:为了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就业机会,农村改革开始发展村办
企业和农业合作社。
村办企业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体经济实体,农民可以参与其
中并从中获得收入。
农业合作社则是农民自愿组建的合作性经济组织,通过共同经营
农田和农产品加工销售,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收入。
4. 农民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随着农村改革的进行,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就业。
农民工成为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的主要劳动力来源,对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产生了重
要影响。
5. 农村土地流转: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的生产效率和土地利用率,农村改革开始推进
农村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将土地以租赁或合作等方式流转给规模经营者或现代农业企业,增加了农产品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这些是中考《中国现代史》中关于农村改革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一、单元一: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起义军与清军进行了长达14年的斗争,最终失败。
3. 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 戊戌变法: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戊戌变法,试图改革清政府,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变法失败。
5. 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6. 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
7. 五四运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激起了五四运动,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二、单元二:世界近现代史1. 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 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美国爆发独立战争,经过八年战争,美国赢得独立,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3. 法国大革命: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标志着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4. 拿破仑战争: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进行了一系列对外战争,扩大了法国的疆域。
5. 美国内战:11年,美国爆发内战,经过四年战争,北方胜利,废除了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
6. 俄国农奴制改革:1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农奴解放法令,废除了农奴制度,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7. 日本明治维新:18年,日本明治天皇实行维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8.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历时四年,1918年以同盟国的失败告终。
中国现代史基础知识点
中国现代史基础知识点1、开国大典在1949年10月1日举行。
(图6)2、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除香港、澳门、台湾及其它海岛外,全部解放。
3、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2年,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意义: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4、在抗美援朝中涌现了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
5、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6、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一化三改,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7、1956年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9.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两弹无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英雄模范人物。
10、文化大革命:导火线:《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起止时间:1966—1976年结束标志: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
性质:是一场内乱。
冤案:刘少奇被错误地开除出党和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成为党的历史上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教训: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国民经济损失巨大;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1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①、对内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②、对外开放: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
1988年海南经济特区建立。
③、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④、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⑤、法制建设:颁布了1982年新宪法,《刑法》,《民法通则》等重要法律。
中国近现代史易错知识点有哪些
中国近现代史易错知识点有哪些中国近现代史易错知识点中国近代史1.中国近代史起止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2.中国近代史历史分期: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3.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4.近现代史上,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的三件大事:1840—1842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5.《南京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不是香港),赔款2100万元(单位不是两)6.近代史上,使北京沦陷的事件: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攻陷北京,火烧圆明园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北京再次沦陷1937年七七事变后,平津沦陷(北平、天津)7.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后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把矛头对准中国。
8.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强大的资本主义制度9.俄国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
10.1862年,在慈溪(注意错别字)的战斗中,击毙了华尔。
1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联系日本明治维新后强大起来,走上对外侵略夸张的道路,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
12.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13.《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对中国的影响:①侵略者以资本输出取代商品输出,成为经济侵略的主要形式,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侵略需求。
②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③最能体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4.《马关条约》中增辟的通商口岸有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15.《辛丑条约》中,“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体现了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考《中国现代史》知识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考《中国现代史》知识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展的一种社会主义道路。
以下是《中国现代史》中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的知识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智慧的结晶,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是指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中国共产党通过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必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5. 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政策。
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和开放政策,中国在经济建设、改革发展、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在保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7.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指导发展的思想,强调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经济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8. “中国梦”:中国梦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强调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9. 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战略之一,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10.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目标是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高三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中国现代史是历史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今的中国历史。
高三学生要备考中国历史考试时,尤其需要系统地总结和掌握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围绕中国现代史的知识点展开,根据时间顺序进行分类介绍,以便学生们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近代中国的起航1840年的鸦片战争被认为是现代中国的起点。
这场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与西方列强的直接冲突。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深受震动,清政府开始逐渐认识到中国需要进行改革。
在这一时期,中国涌现出著名人士如洪秀全、李鸿章等,他们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晚清的改革与变革晚清时期,中国掀起了一股改革潮流。
学生们需要重点了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重要历史事件。
洋务运动是晚清朝廷对西方科技实现自主创新的努力,其中李鸿章等人功不可没。
戊戌变法是晚清改革运动中的一次重要尝试,不仅推动了政治、军事、教育等多方面的变革,也成为了中国现代史的重大转折点。
三、辛亥革命及其影响辛亥革命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国民革命的开始,同时也宣告了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独立、民主政治、民生幸福”。
这个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后来的政治体制建设和民众的觉醒。
学生们需要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进行深入了解,以便综合分析和理解这段历史的重要性。
四、北洋政府与国共合作北洋政府成立于辛亥革命后的中国,袁世凯成为第一任大总统。
北洋政府时期,国共合作是中国现代史的一个重要主题。
孙中山和共产党领导人共同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实现,尤其是在抵制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对军阀混战的过程中,两党展示了良好的合作精神。
学生们需要掌握这一时期中共的光辉历史,了解共产党的发展和进步。
五、国共内战与新中国的建立国共内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学生们需要了解这一时期的战略和战术,同时需要熟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程,包括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史的一个新篇章,新中国的成立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内外政策。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初中中国近现代史1840--1949的第一、标志、最的归纳1. 1840中国近代史开端(旧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中英鸦片战争2. 中国近代中开端的依据:中国社会性质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依据:中国人民肩负反侵略反封建双重革命任务4.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5.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制造“亚罗号”事件,法国制造“马神甫”事件6. 中国近代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在广州设立的联军委员会7.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初步建立政权、正式建立政权、由盛而衰的标志依次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天京变乱、天京陷落8. 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天朝田亩制度》9. 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10. 《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11. 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12. 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13. 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工业:李鸿章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14. 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惨败(1895年威海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15. 无产阶级最早诞生的场所:外商企业16.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威海战役17. 《马关条约》反映帝国主义两个新侵略要求:资本输出、分割世界18. 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的掀起标志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19. 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思想转化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20.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应诏统筹全局折》21. 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1898年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22. 戊戌变法唯一保留的成果是:京师大学堂23. 梁启超的《变法通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24. 中国近代第一、第二、第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分别是:维新变法运动(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辛亥革命(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新文化运动25. 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戊戌政变26.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标志:1898年赵三多在山东冠县率众攻打当地教堂27. 奠定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是:《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28. 近代史上创单个国家获得赔款最多的条约:中日《马关条约》29. 近代史上勒索赔款最多的条约:《辛丑条约》30. 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最能体现出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31. 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充分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32.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33.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同盟会,它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34. 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萍浏醴起义35. 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黄花岗起义36. 辛亥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37.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8. 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是: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39. 袁世凯修改总统选举法,标志民主共和制度被破坏殆尽,中华民国名存实亡。
大一中国现代史知识点归纳
大一中国现代史知识点归纳中国现代史是大一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中国历史的近现代阶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和现代化的道路。
本文将对大一中国现代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晚清时期的经济困境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境。
受到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压迫,中国的国民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摧残。
同时,中国的农民起义和战乱也加剧了社会的动荡。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农民起义的频繁发生、农民生活的艰难和社会的不稳定。
二、义和团运动与庚子赔款义和团是晚清时期的一个农民自卫团体,他们反对外国势力的侵略和压迫。
义和团运动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于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的渴望,但由于缺乏现代军事技术和组织能力,最终以失败告终。
作为对庚子赔款的赔偿,清政府被迫支付了巨额的赔款给列强国家,这加剧了中国的经济困境。
三、戊戌变法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是晚清时期的一次政治改革运动,旨在通过改革强化国家实力,振兴中华。
康梁政权推行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政策,例如设立新式学堂,允许民众参政等。
然而,戊戌变法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以失败告终。
百日维新是对戊戌变法的延续,在短短一百天内也推出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革举措。
不幸的是,康梁政权再度被推翻,百日维新也夭折了。
四、辛亥革命与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权,建立了中华民国。
此后,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辛亥革命的成功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政治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北洋政府与江南烟商北洋政府是中华民国的第一个中央政府,成立于1912年。
北洋政府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内部派系斗争的激烈和腐败问题的存在,北洋政府的统治并不稳固。
江南烟商是指在民国初年以李连英为代表的一批商人,他们通过财力支持北洋政府,帮助解决政府的财政困难,从而保证了北洋政府的运转。
六、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文化运动,也是中国近代化的标志之一。
2023年中考历史核心考点3(中国现代史)汇总必背知识点梳理
中考历史核心考点必背3(中国现代史)一、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召开: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
2.内容: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
3.意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二、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理解土地改革(一)抗美援朝1.背景: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2.原因:(1)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2)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出兵援助。
3.概况: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4.英雄事迹: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自己英勇牺牲;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知识点
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知识点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过去的事情,理解现在的社会和文化,还可以为未来提供启示。
七年级的历史课程主要涵盖了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和东亚史等内容。
在期中考试中,以下的内容是我们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点。
一、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为了推动这场革命,孙中山和他的同志们创立了同盟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宣传和筹备工作。
这场革命的最终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内外的各种因素,如统治阶级的腐败、民众的觉醒、国际格局的变化等。
2.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文化的一次重大变革,它的主张是“民主、科学、进步、自由”,具有强烈的反传统色彩。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是胡适、陈独秀等人,他们主张拒绝传统文化,接受现代西方文明,推动社会变革。
他们积极地倡导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鼓励人们独立思考与创新精神。
3.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时间为1937年至1945年,由中国政府发动。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民联合起来,顽强抵抗了日本侵略,取得了巨大胜利。
这场战争深刻影响了中国的近现代史和世界历史,是人民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光辉篇章。
二、世界史知识点1.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场文化运动,大约在14世纪到17世纪之间。
该运动的主张是以古典艺术和文学为典范,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基础,追求艺术上的自由和个人独立。
这场运动的影响深远,促进了欧洲文化和科学的迅速发展,同时也标志着欧洲从中世纪到近代的重大转型。
2. 大航海时代:大航海时代是16世纪到17世纪期间的一段历史,欧洲各国开始着手寻找航海路线和探险,以进行贸易和殖民扩张。
该时期的著名航海家包括哥伦布、麦哲伦等人,他们的探险成果为欧洲贸易和殖民扩张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他们的探险也拓展了人们的世界观,对世界历史和人类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重点2024年
八年级历史的重点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1. 中国现代史规律总结: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两大转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四大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四个时期:过渡时期;探索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 政治方面: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了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一系列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等,维护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3. 经济方面: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3年);三大改造时期(1953~1956年底);社会主义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年);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6年);徘徊时期(1976~1978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8年至今)。
4. 对外关系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
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中美建交,外交事业取得重大成就。
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5. 科技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某些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6. 八年级上册重点事件: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0~1842年),其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扩大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把中国作为主要的侵略目标。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其中“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民“大炼钢铁”,但由于过分强调速度,忽视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导致了生产受到严重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人民公社化运动则是在1958年根据“工农商学兵相互结合、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原则,全国农村迅速转变为人民公社,但这次运动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经营方式和所有制形态的探索并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中国现代史复习知识点
中国现代史复习知识点筑波千鸟整理前言:本复习知识点,根据《中国现代史(上册)》(王桧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第3版),分类整理。
第一章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名词解释:《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
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
1917年1月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2月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
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其上。
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
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机关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7月终刊。
列举题: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华转播的表现:1、各地出现了一大批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进步刊物;2、宣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团体在全国各地陆续出现;3、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被翻译出版;4、涌现出一批积极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进分子。
简答题: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改良派有哪些主张?1、好人政府。
社会上的“优秀分子”出来和恶势力奋斗,组织“好人政府”。
2、省自治和联省自治。
实行“省民自决主义”,各省制定宪法,实行自治,然后在省自治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联省自治的共和国”。
3、制宪救国。
通过制定一部民主宪法,达到救国治国的目的。
4、废督裁兵。
进行裁兵运动。
裁撤下来的兵,去从事农、工矿业生产。
第二章国民革命北洋军阀的末路名词解释:北京政变:北京政变是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1924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奉军精锐张学良、郭松龄部与吴佩孚在山海关一带激战正酣,北京城空虚之时,直系将领冯玉祥从前线倒戈回师,发动了北京政变。
结果使战局发生急剧变化,直军很快被奉军打败。
11月初吴佩孚率残军南逃,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
材料分析题:根据孙中山遗嘱,分析其中“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国民党一大决定的国民党三大政策、国民党一大的意义、国民党在国共第一次合作中的举措。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今的历史时期。
在这一时期里,中国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和变革,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几个重要知识点:1. 鸦片战争:1840年至1842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的失败导致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开放五个港口,并赔偿巨额赔款。
2. 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至1895年,中国与日本爆发了甲午战争。
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列岛,赔款近两亿两白银。
这场战争揭示了中国军事和国力的薄弱。
3.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封建专制政治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潮,由学生和知识分子发起。
这次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呼吁民主与科学,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5. 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它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重要的政党之一,领导了中国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6. 抗日战争:1937年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
中国以独立自主战斗,与日本帝国主义对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统治和半殖民地状态。
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实行稳步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开放政策。
这些知识点是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要事件,对于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学习和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史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
中考《中国现代史》知识点:现代生活变化
中考《中国现代史》知识点:现代生活变化
现代生活变化是指中国自近代以来,社会、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在现代化进程中发
生的巨大变化。
以下是一些与现代生活变化相关的知识点:
1. 城市化:自20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人口大规模流动到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城市面积不断扩大。
2. 工业化和农业改革:中国自1950年代起进行了大规模的农村改革和工业化建设,
农村从封闭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提高,工业部门也以大
规模工厂为主导,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3. 教育改革:中国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普及政策,教育资源不断向农村和内
陆地区倾斜,教育水平显著提高。
4. 科技发展: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有了自己的航天、信息技术、生物
技术等领域的重要突破,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5. 生活方式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城市居民出行方式从步行、自行车转变为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生活环境改善,寿命延长,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6. 饮食习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人们的膳食结
构从以粮食为主转向以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为主的多样化饮食。
7. 衣着和娱乐方式改变:在过去,中国人的着装多为传统服饰,如:旗袍、长衫等。
而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开始穿西装、裙子等西方的服装,并且有更多的娱乐方式,如
电视、网络、电影等。
总之,现代生活变化体现了中国社会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的巨大进步和变迁。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中国现代史分期》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中国现代史分期》重要知识点总结一、过渡时期(1949—1956 年)总特征:新政权的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 政治:巩固新生政权,逐步确立了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内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2. 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完成“一五”计划,初步奠定工业化基础;经过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3. 外交: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的确立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取得了巨大成就。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年)总特征:在曲折中发展。
1. 政治:“左”的错误的产生和发展,导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民主政治受挫。
2. 经济:急于求成,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和规模,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经济建设遭受严重挫折。
1959—1961 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的困难。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取得巨大的建设成就。
3. 外交:中苏交恶使我国外交环境恶化,积极与发展中国家建立友好外交关系。
4. 文化:提出“双百”方针,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一度出现繁荣景象,但发展曲折。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年)总特征:“左”的错误严重,民主法制和经济建设遭到破坏。
1. 政治:中央领导人错误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发动了“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
2. 经济: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
3. 外交:1971 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 年中日建交,1979 年中美建交,国际上掀起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4. 科技文化:“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青蒿素被发现;“双百”方针受到冲击和破坏。
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2012 年)总特征:改革开放,融入世界,快速发展。
大一新中国史知识点
大一新中国史知识点新中国史是大一学生必修的历史课程之一,涵盖了中国现代史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以下是关于新中国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北伐战争新中国史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921年,在这一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领导了一系列重要的革命运动,其中最重要的是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是中国国共合作的结果,目的是推翻北洋政府,并建立一个统一的、民主的中国。
二、抗日战争和二战战场在新中国史上,抗日战争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抗日战争持续了八年,从1937年开始到1945年结束。
在这一时期,中国东部地区受到了日本侵略者的严重摧残,但也诞生了许多英勇抗日的志士。
同时,中国还在二战战场中与其他盟国一起对抗法西斯势力。
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为推翻国民党政权而进行的一场战争。
1945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胜利,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上宣布了新中国的成立,这一天成为中国的国庆节。
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这一时期的重点是进行土地改革、工业化和农村集体化。
1950年代末,中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村集体化运动,此后又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调整和政治运动。
1978年,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引入了市场经济和外国投资,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和时代发展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它体现了中国的独特经验和发展方向,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兼顾人民的福祉和社会公平。
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鼓励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中国梦的核心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史科目考试范围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
专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开国大典
时间:1949年10月1日,地点:北京天安门
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北京为首都。
54门礼炮齐鸣28响。
历史意义:(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巩固政权的措施
2、抗美援朝(1950——1953)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为严守纪律,纹丝不动,最终被大火吞噬的邱少云。
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意义:1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保卫了中朝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2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和平的环境,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专题二、祖国统一、外交成就、科技成就
一国两制:1.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一国两制”的根本前提。
“一国两制”是新时期祖国统一的指导思想。
2、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二十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海峡两岸经济上互相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海基会和海协会,汪辜会谈。
外交成就: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与会各国的一致好评。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中日建交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科学技术的成就
1、“两弹一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导弹研制成功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他本人也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