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合集下载

护理学毕业论文浅谈老年患者的心理及精神护理

护理学毕业论文浅谈老年患者的心理及精神护理

浅谈老年患者的心理及精神护理从中医角度讲人体的气机调畅,气血和平,正气旺盛,就可以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

所以《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吴师机《理渝骄文与国人祈外治之疑义》说:“七情之病也,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

”我国古代医家常用弹琴、观剧、看书,听曲等调节精神情志活动的方法,以治疗疾病。

现代医学采用音乐疗法、体育疗法来治疗某些疾病都是此意,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病房应针对不同的情况,开展多种有益的活动来充实患者的生活,以转移他们对疾病的注意力。

稳定情绪,疏导有方:人的性格是多种多样的,病情的轻重也各有不同,单纯靠调精养神,移情别志,有时难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必要时要用疏导的方法,即针对患者不同的情况了解情志与疾病的关系,使他们深知保持开朗、乐观、豁达的情绪对健康恢复的意义。

孙思邈在《千金言·养生篇》中说“莫忧思,莫大怒,莫大惧??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捐捐怀分忿恨,皆捐寿命,若不能犯者,则得长生也。

”情绪波动太大,往往促使疾病恶化,造成不良后果,不利于身心健康。

另外,因病致残的老年人,往往抑郁寡欢,悲观厌世,甚至企图自尽。

医护人员要配合好家庭做好精神安慰和思想疏导工作,使老人思想稳定,树立战胜病残的信心和决心。

医护人员要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老年患者,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使老年患者得到温暖。

和蔼可亲,注意疗心:老年人患病以后处于忧愁、猜疑、恐惧、焦虑、痛苦失望、悲观厌世、孤寂的精神状态之中,这些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有害因素,直接影响着疾病的转归和身体健康。

许浚《东医宝鉴》说:“今之医者,惟知疗人之疾,而不知疗人之心,是犹舍本逐末,不穷其源而攻其流,欲求疾愈,不亦愚乎?”他大力提倡“疗人之心”的精神疗法。

《素问·汤液醪论》指出:“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

”主张治病要调动老年患者的积极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充分发挥内因在治疗中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题目有哪些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题目有哪些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题目有哪些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题目有哪些心理健康教育是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同学生理心理进展的规律,运专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培育同学良好的心理素养。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题目有哪些,期望能帮忙到大家!乐观心理论文题目1、班主任工作中乐观心理辅导力的运用分析2、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乐观心理教育整合探究3、浅谈初产妇早期乐观心理护理与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关系4、护理硕士讨论生乐观心理资本与科研力量相关性讨论5、乐观心理干预在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中的应用6、探究乐观心理示意在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运用7、团体心理辅导对高校生乐观心理的影响8、个体心理学视域下贫困生乐观心理教育9、论高校生乐观心理品质培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0、如何培育学校科学课堂教学乐观心理品质11、医同学乐观心理资本与学习倦怠的关系讨论12、乐观心理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13、高校生乐观心理资源开发讨论14、乐观心理疏导对晚期宫颈癌化疗患者的负面心情、生活质量及免疫状态的影响15、乐观心理日志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负性心情的影响16、乐观心理示意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状况及自我效能的影响17、培育乐观心理品质——预防和治疗家庭中问题孩子的新思路18、智障同学乐观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微19、我国听障高校生乐观心理健康教育探究20、在高校生就业指导课中全程开展乐观心理教育21、高等职业院校同学乐观心理的建构22、高校生乐观心理品质讨论综述23、乐观心理健康教育在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探讨24、陕西省12所医院医疗工乐观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25、乐观心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患者中的运用26、加巴喷丁和盐酸曲马多联合乐观心理示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应用观看27、乐观心理示意对抑郁症患者自我效能及社会功能的影响28、护理专业同学乐观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及对策分析29、农村孤儿乐观心理品质的状况及其对健康危急行为的影响30、华侨留守儿童乐观心理品质在孤独感与前瞻适应间的作用31、乐观心理干预对结节性痒疹病人负性心情及生活质量的影响32、乐观心理干预对CHF患者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影响33、乐观心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负性心情及预后结局的影响34、乐观心理教育提上升校课堂质量的策略初探35、老龄化背景下乐观心理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36、团体辅导课堂教学方式对高职生乐观心理品质培育效果的影响37、高校生乐观心理资本与手机依靠的关系38、乐观心理健康教育:对留守儿童与流淌儿童的心理关怀39、乐观心理团体辅导对内地新疆预科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讨论40、乐观心理取向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中生人际关系影响的实践讨论41、《中国中学校生乐观心理品质量表》信效度检验42、“95后”高校生心理应激反应与乐观心理资本的关系讨论43、学校班主任乐观心理品质培育对策讨论44、具有身份认同的贫困生乐观心理品质讨论45、高校生乐观心理品质培育路径探究46、高校辅导员乐观心理资本讨论47、免费师范生学习乐观心理品质与老师职业价值取向的关系讨论48、高职外语课堂乐观心理干预模式及路径构建49、乐观心理干预在护理教育领域的应用进展50、乐观心理干预对高校生手机成瘾的影响效果讨论最新心理学专业论文题目1、景颇族学校生的民族社会化觉察及其特征2、特征观点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在线评论的情感分析方法3、自爱与他爱:自恋、共情与内隐利他的关系4、跨期选择单维占优模型的过程检验5、社会公正感对不同阶层目标达成的影响及其过程6、心情概念加工与心情面孔知觉的相互影响7、网民对“人祸”大事的道德心情特点——基于微博大数据讨论8、家庭环境对中同学阅读力量的影响:阅读投入、阅读爱好的中介作用9、汉字的无线索回忆再认效应:重复学习和重复测验的作用10、选择性留意对听觉内隐学习的影响11、基于记忆的留意捕获和留意抑制效应:ERP证据12、减弱效应是否存在:工作场所中内外动机的关系13、团队断裂带对团队绩效的影响:团队交互记忆系统的作用14、工作性通信工具使用与双职工夫妻的幸福感:基于溢出-交叉效应的分析15、公司形象和产品属性超越的协同效应: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16、心情性留意瞬脱的认知机制:来自行为与ERP的证据17、高校生自伤行为的强化敏感性基础18、副中心凹中字N+2的预视对汉语阅读眼跳目标选择影响的眼动讨论19、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及其分别对建议接受的影响20、MAOA基因rs6323多态性与母亲支持性教养对青少年抑郁的交互作用21、有关制造力测量的一些思索22、形旁和声旁在形声字识别中的作用23、多身份追踪中基于表情特征的分组效应24、孤独让我爱上你:产品陈设对孤独个体产品偏好的影响25、做会懊悔还是不做会懊悔?——自我调整模式对不作为惯性的影响26、权力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机制及相关因素27、情境对共情的影响28、双语即时切换下非目标语言语音和语义的激活状态29、暴食症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30、公仆型领导:概念、测量、影响因素与实施效果31、员工为什么乐于助人?多层次的领导–部属交换对帮忙行为的影响32、失眠的自助式认知行为治疗元分析:疗效、影响因素及证据评价33、消费者触摸渴望的形成机制解析——基于认知体验视角34、中同学学业惭愧:测量、生理唤醒及其与学业成果的关系35、出声阅读和默读之间的差异36、从心理询问与治疗的角度看自我37、从效应量应有的性质看中介效应量的合理性38、中国象棋阅历棋手与新手的知觉差异:来自眼动的证据39、祖辈共同哺育背景下多重依恋关系及对幼儿社会-心情性进展的影响40、社会交往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41、相对剥夺感:概念、测量、影响因素及作用42、时间分解效应及其对跨期决策的影响43、冲动性对不同成瘾行为进展的调控及其神经机制44、内隐序列学习意识的具身机制45、阅历取样法——一种收集“真实”数据的新方法46、听障和听力正常人群空间主导性和空间参照框架的交互作用47、粗暴哺育的内涵、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48、片段再认任务在内隐序列学习讨论中的有效性检验49、认知重评对负性效价的抑制促进条件性恐惊消退50、领导-成员交换与心情枯竭:互惠信念和权力距离导向的作用51、社会网络视角下的同伴关系与心理健康52、羞怯与攻击的关系:受欺侮和自我掌握的中介作用53、科学创造问题解决的脑机制再探54、高校生无聊倾向对学习倦怠的影响:心情调整策略的中介作用55、焦虑心情对奖赏学习的影响56、语言转换对非娴熟双语者不同认知掌握成分的即时影响57、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欺侮:隐性自恋的中介作用58、表达抑制调整负性心情的男性优势——来自大事相关电位的证据59、阅读中的“心不在焉”:理论假设和影响因素60、男性身体意象失调:大众媒体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心理学专业论文题目1、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同学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讨论2、性别视角下的高校女高校生心理健康教育3、高校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建设与进展4、铁路机车乘务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5、基于医患关系浅谈对当前医同学心理健康的工作讨论6、自媒体时代高校生乐观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探析7、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诊断与改进8、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问题探讨9、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辅导员工作中应用的创新模式讨论10、地方高校高校生乐观人格的培育策略讨论11、探究辅导员在高校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12、幼师同学心理健康问题讨论13、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人本主义理论和方法讨论14、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应对策略15、高校生心理资本的特点及提升策略探究16、关于高校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的关系分析17、高校贫困生乐观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文化融入18、高职新生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探析19、高校同学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20、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与心理健康程度的相关性讨论21、高校音乐表演与高校生心理健康进展的关系讨论22、思想政治教育应注意同学心理健康教育23、乐观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课程改革的讨论24、高校计算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25、系统论在高校心理健康档案工作中的运用26、新媒体时代高职高专院校乐观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27、有效开展健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

封面论文题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姓名:学号:专业: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文献综述 (2)一、老年人心理特点 (3)二、老年人沟通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结论 (4)参考文献 (4)摘要: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1.6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递增,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占到约百万人,这部分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方面有较为强烈的护理需求。

如何采用正确的系统的心理方式,通过语言姿势、表情等方式与老年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是每个护理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问题。

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总结了老年人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对如何与老年人进行有效沟通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特点沟通文献综述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1.6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递增,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占到约百万人,这部分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方面有较为强烈的护理需求。

所以,必须首先要了解老年人的性格特征,采取有效的沟通技巧,增进理解,以满足老年心理需求为目标,进行全面的沟通,以取得更好的沟通效果。

曹燕在《浅谈老年患者的护理沟通》(医学信息,2011年第1期)中认为,老年人对社会对生活的适应能力下降,是导致老年人产生多种不良心理反应、增加老年人身心疾病的发生的重要原因。

她从护理角度对如何解决好老年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面情绪及心理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

高红在《浅议与老年患者沟通的技巧》(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第2期)一文中,介绍了尊重老年病人、建立友谊、注重非语言沟通等沟通的方法。

郭俊萍在《沟通技巧在重症老年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医学信息,2010年第12期)中,对ICU护士如何与老年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进行了分析论述。

老年人心理护理分析论文

老年人心理护理分析论文

老年人心理护理分析论文人到老年由于生理、生活环境的变化,会有许多消极情绪。

这些都会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和对疾病的抵抗力显著下降。

因此对老年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这对老年人提高身体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老年人心理护理分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老年人心理护理分析论文篇一《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摘要:目的:用启发、诱导、说服、解释、安慰、劝解及调整环境等方法,帮助患者摆脱困难,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方法: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知识,以科学态度、恰当方法、美好语言对患者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

首先了解老年人的心理活动,如:老年人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老年人情绪变化时的心理护理,自私、多疑的心理变化,老年人容易出现控制力下降,易怒,老年人自尊心强,表现固执。

根据这些特殊心理活动采取相应护理措施,首先为老年患者创造温馨的住院环境,在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多与其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到耐心关心和体贴,做好相关的健康教育。

结果:使老年人能够保持良好的情绪,消除陌生感和孤独感,有助于身心健康。

结论:护士担当着老年人生命周期中专业健康维护的角色,只有结合其身心的特点,运用自身的心理护理技巧,才能对老年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这对老年人提高身体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更是全方位整体护理的体现。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护理对老年的界定有生物学和心理学标准之分。

生物学认为,老年就是身体的各个生理系统逐渐失去自我更新能力的生命时段;而心理学认为,老年是人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学习以及在常态和应激情况下的情绪反应等能力下降,人对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均减退的年龄时段。

老年阶段(≥60岁)是个体毕生发展过程中的特殊阶段,是走向人生的完成阶段,也是实现作为认定生活价值的最后时期,老年人经验丰富,考虑问题全面、深刻而周密,处理事情老练、稳重而顾全大局。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机体逐渐衰退,各种心理衰退现象也随之而来。

护理心理学论文题目

护理心理学论文题目
04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XX
对护理实践的意义和影响
01
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心理护理的认 识和重视程度,促进了护理质量 的提升。
02
通过心理干预和培训,增强了护 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降低了职业倦怠和离职率。
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了 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促进 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03
为护理心理学的推广和应用提供 了有力的实践支持和理论依据。
3
为护理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新的思 路和方向。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01
国内护理心理学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已形 成一定研究基础。
02
国外护理心理学研究较为成熟,涉及领域广泛,成 果丰硕。
03
国内外研究均呈现出跨学科融合、实践应用导向的 发展趋势。
2023
PART 02
护理心理学相关理论概述
REPORTING
护理心理学基本概念与特点
护理心理学定义
01
研究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
学。
护理心理学特点
02 交叉性、实践性、针对性。
护理心理学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03
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增强护理人员心理素
质等。
主要理论框架及应用领域
理论框架
包括认知理论、情感理论、行为理论等。
2023
PART 0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REPORTING
研究方法选择及依据
文献综述法
通过查阅相关护理心理学领域的 文献资料,了解当前研究现状和 发展趋势。
实证研究法
采用问卷调查、观察、实验等方 法收集数据,验证假设或探究变 量之间的关系。

老年护理学论文

老年护理学论文

老年护理学论文老年护理学论文学年论文题目老年肩周炎患者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学院医学院___年级专业 20__级护理专业学生姓名顾旋___学号 20__23110211_指导老师王文奇___完成日期 20__年6月10日目录摘要- 1 -正文- 2 -一、肩周炎的概述- 2 -(一)肩周炎的发病与临床表现- 2 - (二)肩周炎的病程- 2 -二、肩周炎的康复治疗及护理- 3 -(一)老年肩周炎患者在疼痛期及冻结期为及早减轻肩关节疼痛, 缓解肩关节活动障碍, 增强生活信心, 需及早采取各种有效治疗方法- 3 -(二)心理康复护理- 3 -(三)加强自我锻炼- 3 -(四)药物治疗- 3 -参考文献- 4 -摘要本论文主要介绍老年人肩周炎的名词译义、发病、临床表现、病程、康复治疗及护理。

关键词:老年人肩周炎,康复护理与治疗。

正文一、肩周炎的概述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

又称“冻结肩”“五十肩”“肩疑症”,中国医学认为肩部受风寒所致而称为“漏肩风”。

是老年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肩部疾患,特别是50岁左右中老年人,尤其妇女多见,本病发病率较高,约占成人的8﹪~12﹪。

特点:疼痛,运动功能障碍,为退行性病变,多数可自愈,但病程较长,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较大。

肩关节正常活动范围,前屈90度,上举150~180度,外展90度,外展上举180度,后伸40~50度,后伸屈肘(摸背实验)可摸到对侧肩胛骨下缘;前屈:可以做大旋转,内旋,外旋。

(一)肩周炎的发病与临床表现一般认为老年易患骨关节炎( 如腰椎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炎及其它关节退行性病变) , 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症, 易发生骨折, 并常伴有韧带及肌肉老化及各种关节疾病, 常易导致运动障碍。

出现各种合并症, 因此在诊断治疗时应特别引起注意,加强康复护理。

一般认为肩周炎很少有在一个肩关节上重复发病, 其发病年龄常与肩关节产生严重退行性改变的年龄相吻合, 但其真正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

老年人心理护理现状毕业论文

老年人心理护理现状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老年人心理护理现状调查摘要:为了调查了解老年人心理护理现状问题,本文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周口市社区老年人心理护理状况进行调查。

结果调查发现周口市老年心理健康水平比较低。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增加,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身心问题及社会环境引发的各种问题也日益突出。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问题十分严峻。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不但要关注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和身体的健康,更重要的是,要重视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加强“孝”的教育,倡导社会各个阶层关注和照顾老人,加强与老年人的沟通与交流,消除老人的孤寂感和烦闷的心情。

使老人感到生活的乐趣。

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做好心理保健工作。

关键词:老年人老年心理老年护理老年人需求目录摘要 ········································································································1 前言 02 调查 (2)2.1对象与方法 (2)2.2调查结果 (2)2.2.1 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方面 (2)2.2.2 尊重的需求方面 (1)2.2.3 自我实现的需求方面 (2)2.2.4爱和归属的需求方面 (1)3 讨论 (2)3.1 生理和心理的需求是最基本的心理需求 (2)3.2.自尊感是与个体的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的心理状态 (3)3.3参加活动可以使老年人提高自我实现需求水平 (3)3.4关心和爱护可提高老年人爱和归属的需要水平 (3)4 结语 (4)注释 (4)参考文献 (5)致谢 (5)附录 (6)1 前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龄问题日益增多,其中老年人的健康备受关注,它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

老年人心理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

老年人心理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

老年人心理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人逐渐增多。

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全国许多省市老年人(>60岁)超过总人口的10%。

大量研究表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引起一系列复杂的退行性变化,导致全身各系统的功能逐渐下降。

老年期的心理变化伴随生理功能的减退而出现老化,产生很多不良的心理问题,导致心身疾病的发生。

因此研究和分析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常见心理问题,釆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影响和改变老年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达到接受治疗和康复所需的最佳心态,对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1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智力的变化智力下降、反应迟钝,限定时间内加快学习速度比年轻人难,讲话变得缓慢,迟钝和啰嗦。

记忆力的变化有意识记忆为主,无意识记忆为辅,远期记忆较好、回忆准确,但经常卡壳;近期记忆、机械记忆不如年轻人;速度记忆衰退。

思维的变化思维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不如中青年时期;思维易受打乱,缺乏连贯性,出现思维奔逸或逻辑障碍。

2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焦虑内心体验是害怕,如提心吊胆,忐忑不安,甚至极端惊恐或恐怖,表现为坐立不安,来回走动,甚至奔跑喊叫,也可表现为不自主的震颤或发抖。

焦虑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体弱多病,行动不便,力不从心老年人多有慢性疾病,病情较复杂,由于对自身疾病及治疗缺乏认识,普遍存在焦虑心理,少数病人甚至有恐惧心理,主要表现为:愁眉不展,心事重重,沉默少语或多语、多疑,以致食欲减退,睡眠差。

疑病性神经症老年疑病症就是以怀疑自己患病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神经性的人格障碍。

老年疑病症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缓解和治疗,在心理上就有可能从怀疑自己有病发展为对疾病的恐惧、甚至是对死亡的恐惧,即所谓的“老年恐惧症”,这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将会产生更严重的不利后果。

老年人心理护理类论文:内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及其创新性研究

老年人心理护理类论文:内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及其创新性研究

老年人心理护理类论文:内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及其创新性研究摘要:本文以作者实际经验为材料,介绍了内科老年病人心理问题,并给出了内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的创新性研究——有效沟通。

关键字:内科老年病人心理问题护理一、心理问题及护理原则1.焦虑不安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

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护理原则:解释一支持一放松训练。

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

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例1:男,“岁,以心源性晕厥”首次入院。

病人不知道自己患了何种严重的心脏病或是脑血管病,因此焦虑不安,经用上述原则进行心理护理,取得了理想效果,确诊后二周出院。

2、孤独寂寞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

这类病人多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语,其它病人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病人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

护理原则:建立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的渠道是消除孤独寂寞的最好方法。

这类病人虽表面沉寂,但内心情感丰富。

在护理上要主动与病人接触,交流思想,首先成为病人交往的对象,然后帮助病人与其它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下棋、打太极拳等。

例2:男,68岁,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

病人很少讲话,独自活动,常在床上长时间静卧。

我们就主动同他交谈,有针对性地将同病室的病人集中起来参加一些活动,并向病人讲解交往的好处和方法,鼓励他多和别人接触。

经过一段时间,病人已和病友们建立了感情,不再感到孤独寂寞了。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护理本科毕业论文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护理本科毕业论文

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2013届)题目: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姓名: : 郑碧云学号:教学点: 佛山达德年级专业: 2011级护理学专升本完成时间: 2013年6月1日目录一、绪论 (3)二、正文主体…………………………………………………………3-6三、结论 (6)四、致谢 (7)五、主要参考文献 (8)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摘要】目的通过健康教育使老年冠心病患者树立健康观念,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掌握自我保健的方法和技术,真正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远离病痛的折磨,健康的生活。

方法回顾我院12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语言、非语言的交流,住院和出院宣教,对症处理等教育方法进行健康教育。

结果经过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12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掌握了本病的病因病机、服药及自救方法,提高老年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增强体质,促进患者康复,同时也增加了护士的责任心,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对护士的信任度,使护理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结论药物治疗固然重要,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也不可忽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正确的健康教育,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一项很重要的临床护理工作,同时也是提高护士综合素质的标尺。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Abstract】Objective through health education to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establish a healthy concept, change the bad habits of life, to adopt healthy behavior and way of life, to grasp the method and technique of self health care, to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away from the pain of torture, healthy life. Methods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clinical data of 120 case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rough language,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hospitalization and discharge education, symptomatic treatment and education for health education method. Results after psychological care and health education, the patients to master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this disease, medication and self-rescue method 120 hospitalized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mprove the self health care consciousness,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ir body and mind, enhance physical fitness,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the patients, but also increase the responsibility of nurses, close the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improve the trust of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to nurses, the nursing work was further developed. Conclusion drug treatment is important,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health education can not be ignor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ight to health educa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mprove life quality of the elderly, is a very important clinical nursing work, but also improve the scal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nurses.【Key words】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Psychological nursing care;Health education绪论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变,老年心脏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以冠心病占首位。

老年人心理护理相关论文

老年人心理护理相关论文

老年人心理护理相关论文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解决并做好有效的心理护理,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晚年生活,已成为当今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是护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WTT 给大家推荐的老年人心理护理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老年人心理护理相关论文篇一《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及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加强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减轻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方法:对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其发生原因,针对性的提出老年人的护理要点和方法。

结果:通过对老年人耐心、细致的护理,使他们增加了安全感和对护士的信任感,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

结论:只有正确把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才能提供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护理随着我国经济、卫生、生活条的不断改善,人类平均寿命延长了,我国目前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老年慢性病增加成为一种全球趋势。

由此看来对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显的更为重要,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并根据其特点进行有效的护理,对预防和治疗老年疾病,维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老年人心理特征的变化1.1自卑心理。

由于机体各脏器衰老,机体抵抗力下降,各种疾病混杂,多数疾病的反复发作,甚至病情逐年加重,导致他们自己对病情感到悲观失望,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从而丧失恢复健康的信心和勇气,常表现为自怜自弃。

1.2孤独感。

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具、离退休,人际交往减少,是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往往产生孤独感,表现为情绪低落、忧愁,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自寻烦恼,自卑。

1.3失落感。

表现为自知力减弱,性格急躁、易怒、心悸、失眠。

1.4猜疑心理。

老年人的心理防卫及应对能力随年龄增高而减退,对外界的耐受性及适应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情绪的变化,表现为毫无根据地怀疑别人,对他人言行追根问底。

老年人心理护理论文

老年人心理护理论文

老年人心理护理论文摘要:老年期是身体及心理极易出现问题的时期,在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熟悉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全面了解不同的老年患者在心理上的差异,细心周密地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才能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逐渐衰老,各项功能呈直线下降,老年期又面临重大的生活改变,如退休、丧偶、由子女照料等,这些变化使老年人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护理工作中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1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1.1孤独感和失落感由于丧偶、独居、离退休等原因,人际交往减少,家庭及社会地位改变,儿女成家立业,没有时间陪伴在身边,空巢老人越来越多。

老年人突然有了被轻视、被抛弃的孤独感或失落感,或沉默寡语,情绪低落;或急躁易怒,易发脾气,。

而大多数子女只注重对老人们生活上的照顾,忽视了情感上的交流。

1.2焦虑和抑郁症老年人离退休后,过去长期习惯了的生活日骤然改变,社会交往减少,缺乏归属感,易造成心情低沉,悲观失望。

这种情绪和心理上的波动与失调,容易产生自卑、无用感,甚至焦虑、抑郁。

随着身心逐渐衰老,此外老年丧偶、亲友生死离别等,对老年人都是最强烈的生活事件,从而感到无限悲伤。

1.3多疑和健忘老年人身体日渐衰老,有的老人由于大脑皮质功能的减退,致行为异常,自私、多疑、孤僻,或像老小孩一样出现一些原始的幼稚行为;或者以自我为中心,希望身边的人围绕他一个人,只关心他。

而有的老年人智力水平下降,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常出现健忘,如出门忘记是否关门,经常忘记吃药等,健忘使老年人经常怀念、唠叨过去,多疑和健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情绪。

1.4固执、易怒老年人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事业上成功、工作时得到同事们的尊敬,退休后仍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如果意见和想法不能被采用和重视,易产生不被人尊重的想法,从而封闭自己,对新事物难以适应甚至看不惯,固执己见。

老年人性格同老年人的脑退化有密切关系,脑的各部分发生退化的程度不一致,如大脑额叶比其他区域先退化,而额叶与性格关系密切。

老年人心理护理论文

老年人心理护理论文

老年人心理护理论文老年健康不仅包括身体上的健康,也包括心理上的健康。

老年人常常会因为各种身体原因或生活问题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而过重的心理压力则会对老年人健康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老年人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老年人心理护理论文范文一: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摘要:给予老年人支持与帮助是全社会应尽的义务,对老年人提供一定的社会支持可以有效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会;老年人;心理健康1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x±s表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2结果2.1老年人心理健康总症状指数0~0.5分1242人(82.8%),0.6~1.5分228人(15.2%),1.6~2.5分29人(1.9%),2.6~3.5分1人(0.07%)。

2.2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社会支持水平越高,老年人出现的心理症状越少,各因子得分越低,老年人心理健康程度越高(P<0.01)。

3讨论本研究结果与本社区老年人较高的经济水平,完善的社区服务及医疗建设,较好的家庭支持及受教育水平较高等有关。

本研究结果说明整体社会支持给予老年人的仍不足。

本研究结果提示社会支持高的人存在心理问题少,精神心理健康状况越好,与之相反,社会支持少的人,其个体存在心理问题多,精神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可见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与某些国内外研究报道一致,多数学者认为,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健康,而劣性社会关系的存在则损害身心健康。

社会支持通过社会支持网络给个体提供心理支持和物质援助,以便帮助个体缓解和应对各种压力。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获得的社会支持总量在减少,获得的社会支持水平在降低。

而与此同时,老年期所承受的生活压力却与日俱增,如患重病、亲人去世等这些不可避免的重大生活事件会给老年人身心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身体状况变差所带来的日常生活烦恼,也会给老年人心理产生压力。

老年人心理护理相关论文(2)

老年人心理护理相关论文(2)

老年人心理护理相关论文(2)推荐文章大学生医学心理学论文热度: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论文热度: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是什么论文热度:小学生心理健康浅析论文热度:关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范文热度:老年人心理护理相关论文篇二《浅析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护理》【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进入第一个高峰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问题已经凸显,足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随着我们国力的提升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老年人群体寿命逐步增加,如何提高老年人心里健康水平,让他们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安度晚年,这就要求我们全社会和医务工作者共同研究、解决老年人心理保健和心理卫生问题,对每一位老年人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老年人;心里健康;护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28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28-01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随机选取我县医院老干部疗区2005年3月&mdash;&mdash;2009年3月72岁以上的住院患者。

本组200例,其中男178例,女22例,平均年龄79.5岁。

脑血管疾病93例,心血管疾病56例,糖尿病15例,呼吸系统疾病12例,消化系统疾病8例其他疾病16例。

第一次住院131例,第二次住院52例,三次以上住院17例,生活不能自理占22%。

1.2 方法对200位老人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心里情况、生理与日常生活需要、照顾与支持需要等。

同时观察病人的情绪、性格、智力以及对疾病的心理反应情况。

2 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分析2.1 智力改变智力低下,记忆力严重减退,三十年前的事记得,到下午就忘了早饭吃的是什么。

2.2 性格改变老年人大都有些啰嗦、爱管闲事,有的小心谨慎,怕出错,懒散不修边幅,个人卫生差,还有的变得幼稚,喜欢与孩子在一起,吃零食,或者变得贪婪自私、占小便宜等。

老年人心理特征和心理护理的论文

老年人心理特征和心理护理的论文

老年人心理特征和心理护理的论文老年心理护理是护理学的一个重点,老年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是人生的完成阶段,也是实现作为人的生活价值的最后时期。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老年人心理特征和心理护理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老年人心理特征和心理护理的论文范文一:老年患者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对老年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是一项重要工作,如何根据现代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促进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是一项值得探讨的课题。

以下就常见的老年心理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干预方式。

1 当前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1.1失落和孤独现代老年患者常因自己资历老、贡献大、经济好,在位时与退休后角色的反差,心里难免会产生失落感。

性格就比较暴躁,顺从性较差,喜欢周围的人能尊重并恭顺他们,表现为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独断专行、易激怒、好挑剔责备他人。

而有的老年患者特别害怕孤独寂寞,在住院期间,由于生活单词,与家人及外界缺乏情感交流和心里沟通,患者常常易产生被抛弃感,因而导致性格、行为的改变。

心理孤独的老年患者,多表现为固执、自尊心强、沉默寡言。

1.2恐惧和焦虑由于老年人的各种功能下降,某些疾病的急性期可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如心肌梗死,患者可因持续性剧痛而产生濒死的恐惧心里,加上住院后在饮食、休息、睡眠等各方面难以适应,日常生活规律被打乱,加之身患疾病,从而精神上产生恐惧和焦虑,此类患者多表现为烦躁不安、痛苦呻吟、睡眠不佳、不思饮食,只关心治愈时间及预后。

1.3敏感和猜疑老年患者常敏感多疑,推测猜想自己的病情很严重,又怀疑医生、护士甚至家人都在对他有意隐瞒病情,周围一个细小的动作,一句无意的话语,都可能引起他的猜疑,加重其心理负担。

当患者可能出现与不治之症患者某一相似症状而产生疑心,多表现为情绪低沉、悲伤哀痛、沉默少语,常常无端的大发脾气。

1.4疑老和悲观老年人的心、脑以及其他器官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会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和老而无用,由于病情反复、治疗效果不明显,从而产生悲观与自责。

老年患者心理护理论文

老年患者心理护理论文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摘要】老年患者是一特殊群体,他们的心理状态较之其他年龄段的患者更加复杂,而心理状态又影响着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针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运用心理学知识,给予心理护理,即可以增强老年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病的康复,同时在提升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方面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理护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30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14-01老年患者通常是指≥60岁的患者。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在住院病人群体中的比例越来越大。

老年患者往往不只患单一疾病,其中25%的老年患者患有多种较严重疾病[1]。

所以,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也会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而心理因素又影响着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所以,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已经引起广大护理人员的关注。

1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1.1 紧张恐惧老年患者体弱多病,就会常想到与死亡有关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患有某种难以治愈的慢性疾病,有1/4以上的老年患者会表现出恐惧、焦虑、不知所措[2]。

这类患者往往在生活中就会容易心烦、易发脾气,看什么不顺眼,心神不宁,坐立不安,紧张,害怕,失眠,噩梦多,有的患者会有心慌、胸闷、喘憋等不适症状,严重的患者会有濒死感。

1.2 消极悲观由于老年患者往往会身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常年和疾病作斗争,有的甚至在一年时间里就住院治疗几次,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便会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觉得自己的病怎么也治疗不好了,活着没有用,是孩子们的负担。

情绪低落,沉默寡言,心事重重,没有兴趣,也不愿活动,长吁短叹,容易哭泣,自责,严重的会有轻生的念头。

1.3 敏感多疑有些老年患者过分关注自己病情变化,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对自己身体的观察上,稍微有不舒服的感觉就紧张,就觉得自己病情加重了或者又有了别的问题,于是一有机会便会询问医生护士自己的病情,有时会对检查结果和治疗方案持怀疑态度,并注意家人及医护人员的言行。

西安交通大学毕业论文

西安交通大学毕业论文
结论:探讨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以保持和促进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康复保健知识,有计划地为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情绪稳定,能很好地进行交流与沟通,自我护理能力也得到提高.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有效地心理护理有利于老年患者的身心康复,缩短病程,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人;老年心理;老年护理;老年人需求
老年护理学
老年护理学起源于现有的护理理论和社会学、生物学、心理学、健康政策等学科理论。美国护士协会(AmericanNursesAssociation,ANA)1987年提出用“老年护理学(gerontologicalnursing)”概念代替“老年病护理(geriatricnursing)”概念,因为老年护理学涉及的护理范畴更广泛。包括评估老年人的健康和功能状态,制定护理计划,提供有效护理和其他卫生保健服务,并评价照顾效果。老年护理学强调保持和恢复、促进健康,预防和控制由急、慢性疾病引起的残疾,发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实现老年肌体的最佳功能,保持老年人的尊严和舒适生活直至死亡。
研究工具与研究内容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题作为问卷,调查老年人生活状况。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内容,问卷分为5个方面来调查,以研究现代老年心理护理情况现状。其中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归为一个方面来论述。
调查步骤
首先对于已经整理好的问卷进行检查,随机挑选出符合调查的对象,发放问卷前,对此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填表的基本要求进行解释,调查对象分别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一项,匿名填写,由专人发放、收集问卷,使用相同指导语。
:心理干预
给处于危机中的个体或家庭提供帮助与支持,通过调动他们自己的潜能来重新建立和恢复危机前的心理平衡状态,以重新适应生活。本研究中是指,通过健康教育、放松疗法、音乐疗法、认知疗法等,使康复期肿瘤摆脱负性情绪,恢复心理平衡状态,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大专护理毕业论文题目

大专护理毕业论文题目

大专护理毕业论文题目大专护理毕业论文题目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增加,护理专业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专业。

作为护理专业的学生,毕业论文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也是对护理实践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在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时,既要符合实际需求,又要具备一定的研究深度和创新性。

本文将围绕大专护理毕业论文的题目展开讨论,探索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一、护理技术在老年病人中的应用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病人的护理需求日益增加。

本文可以选择老年病人的某一特定疾病或护理需求作为研究对象,探索护理技术在老年病人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效果和优化方向。

例如,可以选择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需求,研究护理技术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的应用。

二、心理护理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的作用慢性疾病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而心理护理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的作用备受关注。

本文可以选择某一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或高血压,研究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影响和效果。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实际案例分析,探讨心理护理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为护理实践提供指导和建议。

三、护理教育对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护理教育是培养合格护理人员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学生职业发展的基石。

本文可以从学生角度出发,通过问卷调查或深度访谈,研究护理教育对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

可以探讨护理教育对学生专业技能、职业规划和职业满意度的影响,为护理教育改革和学生职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四、护理团队合作与患者安全护理团队合作是提高患者安全和护理质量的关键因素。

本文可以选择某一护理团队,如急诊科或手术室,研究团队合作对患者安全的影响。

可以通过观察和访谈,分析团队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提高患者安全和护理质量。

五、护理信息化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护理信息化已经成为护理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可以选择某一护理信息化系统,如电子病历或远程护理系统,研究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论文题目: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指导老师:##姓名:####专业:护理班级:10级护理(8)班学号:11111111标题: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摘要】随着我国老年人急剧增加,老年患者也日益增多,所以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要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情况、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和联系、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

不断改善护理工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老年;个性; 疾病;心理护理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e of old man in our country, elderly patients are increasing. So in nursing process we should understand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heart conditions, strengthen their communication and contact, and understand their psychological needs .Constantly improve the nursing work,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Key words: old, personality , disease , psychological nursing当代护理工作模式是由“以疾病护理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

随着我国人口逐渐的老龄化,老年患者日益增多,而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和情绪的变化,采取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调节他们的心理活动,才能更有效地促进老年患者早日康复。

1 心理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社会角色已经改变。

退休后,他们心情失落、与子女交流存在分歧、以及与社会的脱节、都激发出他们内心的矛盾。

在身体素质变差的情况下,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发生了变化。

这时候他们会出现的失落感和无力感,以及伴随出现一些症状例如自尊、固执、孤独、自卑、怀旧等。

2个性与疾病的关系在通常情况下,很多老人都能正确地估计病情,听医生的吩咐。

一般的病人,只要其精神正常、心理成熟,他们都能正确的判断自己的身体。

并且基本能准确的估计自己的病情,并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从而摆脱疾病的困扰。

一般来说,在躯体有病时,人的个性对于身体疾病的反应也是带有病态性质的。

身体患病时神经精神的障碍一般都是由心理-躯体功能关系的失调和个性对疾病的反应造成的。

在这种复杂的神经精神失调的情况下,每个人对于病情的反应亦不尽相同。

个体对疾病的反应,除与个体的主观因素有关外,也还取决于疾病发展的严重程度以及发展阶段治疗的特点和心理治疗的水平。

由于老年人个体的特征不同而存在着对疾病的不同态度,所以老年人对疾病的态度可以按其个性特点被分为以下五种类型:虚弱抑郁型、精神衰弱型、疑病型、歇斯底里型、漠不关心型。

2.1 虚弱抑郁类型的病人最大的特点是时刻想着自己是病人,情绪低落、愁眉不展,看到健康人之间谈笑和生活上互相关心时他们会生气。

这类病人总是述说身体不适,千方百计以此引起周围人们对自己的关注。

2.2 精神衰弱型的病人对疾病充满不安和恐惧,坚信自己的处境极坏并等待一切严重的后果。

他们到处打听,找一个医生又一个医生,不管别人怎样劝解,经常会对照自己亲人或熟人曾有的症状,以为自己也害了类似的病。

2.3 疑病型的病人对于疾病的不安和怀疑情绪极少,他们更多的是坚信自己有病,这类病人的主诉有时十分逼真,把从健康杂志或书报上看到的症状想象成自己的症状对号入座。

2.4 歇斯底里型的病人最大的特点是极力夸大自己的病情。

这类病人要求他人对自己要百般照顾,他们总是埋怨周围人对自己关心照顾不周,对自己的病痛同情不够。

在医院里,他们总要指责医护人员冷漠。

当医护人员满足了他们的愿望之后,又往往造成他们对某个医护人员的依赖和盲目崇拜。

2.5 漠不关心型的病人对自己的健康毫不关心,否认自己有病,拒绝对自己体检和实施医疗措施。

3 针对不同的个性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3.1 护士要举止端庄、文明礼貌,要尊重病人及其家属。

对于个性不同及文化有差异的老年患者,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及护理。

3.2一个人病前的个性结构可以影响到病后的行为和反应,一个人对疾病的态度和反应也往往表现出这个人的个性特征的最真实的侧面。

理智能力差的人会“一头栽在疾病之中”而老年人患病还会想到死亡的来临。

对待虚弱抑郁型的患者应在轻松的环境中,使他们把心里话说出来。

即不盲目乐观也不惧怕疾病,放松自己、愉悦自己、从疾病的阴霾里走出来。

3.3对待精神衰弱型的病人应是心平气和的。

有目的的讲解与之疾病相关的情况,但必须详细具体的了解这类患者的病因,通过一些必要的检查手段确定诊断后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3.4对疑病型的病人从心理学角度上看要对病人耐心细致,这种耐心的表现不单是诊查方面认真负责,而且在诊治过程的开始到结束都严格按照科学规律办事。

消除他们的疑虑,使他们对医护人员充满信服。

3.5 歇斯底里型的病人、如果安慰他们时说:“你的病不重,不要过分担心”等,不但不会使他们安静,反而会加重他们的歇斯底里的反应。

为了适应每个患者的个性对于疾病的反应,在与病人交谈中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是解除病人的痛苦,所以要把各种心理的病态当做病人的痛苦一样去给以理解和帮助,让他们正视现实,按实际情况制定生活计划。

不能牵就和毫无根据的鼓励,帮助他们战胜疾病。

3.6 有些病人否认自己有病,其原因大部分是患者不能忍受现实状况和不可能认识自己已患了严重和危险的疾病。

对待这类患者应该极端体贴,要从病人的兴趣出发有策略地进行治疗和护理,通过复检等手段用事实让患者及家属相信科学、摒除杂念、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7满足患者对自身疾病及相关知识的需求,向患者讲解相关疾病的转归及注意事项。

在遵守保护性医疗原则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其解释说明,消除思想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8态度决定一切,把热情对老年人多倾注一些,减轻他们的孤独感和失落感,多说几句话多几个搀扶的动作,都会使他们感到温暖。

3.9 护士必须注重护理效果,才能真正体现护理价值。

要不断地找出工作中的不足,改进和完善护理工作。

这需要我们日常细心的观察、不断地分析探索和努力。

4心理问题及护理原则4.1焦虑不安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

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护理原则:解释一支持一放松训练。

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

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4.2孤独寂寞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

这类病人多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语,其它病人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病人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

护理原则:建立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的渠道是消除孤独寂寞的最好方法。

这类病人虽表面沉寂,但内心情感丰富。

在护理上要主动与病人接触,交流思想,首先成为病人交往的对象,然后帮助病人与其它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下棋、打太极拳等。

4.3悲观消极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了,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高,往往被动配合治疗。

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病人。

护理原则:关心一支持一鼓励。

病人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

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病人,使病人认识到亲人们爱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在精神上要首先战胜自己。

对病人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应该指出的是,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4.4恐惧紧张主要见于病情加重或癌症病人,认为病入膏育,正向死亡靠近,与求生的本能形成强烈冲突,因此产生恐惧紧张。

对这类病人要给以更多的同情,护理要更加细心,服务周到,言行要谨慎,不要让病人感觉到病情危重,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同时向病人讲明病情波动是常见的,可以减轻恐惧心理。

4.5疑病在老年病人中较为多见,此类病人多具有固执、吝啬、谨慎小心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的性格特点。

表现为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如有一点不适,就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种疾病。

护理原则:有充分依据的适度保证一疏导一解释。

4.6情绪不稳多见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病人,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对象常常是护士或陪护人员。

对此类病人要理解,宽容和忍让,同时进行开导,给以周到的服务去感动病人,使其改变态度。

4.7过分依赖老年住院病人不同程度存在这一心理,但以依赖性较强和长期有人陪护的病人为明显。

他们事事想让别人帮助,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想去做,完全适应了在别人的照料下生活,形成了依赖性,对康复十分有害。

护理原则:向病人讲解活动的重要性,鼓励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少不必要的帮助,根据病情制定每日活动计划。

我感觉,在新的护理模式中,护理工作已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等技能工作,而是包括了有心理护理在内的更为复杂的,具有独立性的、创造性的活动。

这些创造性活动需要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来完成,有效沟通则是实施心身整体护理的关键,通过有效沟通来提高护理质量,使病人从身心两方面得到最满意的康复。

参考文献:(1)郭念锋编著《临床心理学导论》[M].北京: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团结出版社出版.1989,109~113.(2)崔军《老年住院病人心理反应特点及护理》[J]白求恩医学报,2004,2(2):123.(3)昌杰浅谈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0(4)邵永春内科整体护理中的健康教育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1992(5)陈凤春,等.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临床护理, 2008, 8, 5(8): 1030-1031.(6)陈方英.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心理护理.护理园地, 2006, 11, 11: 118.(7)孙艳,等.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全科护理,2009, 5, 7(5): 1369.(8)张理义,临床心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0(8)(9)张润华,社区离休老人的心理护理体会,2003,2(17)(10)江春平,老年心理学,常州,医学版,2005,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