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假账!绝对经典,而且案例多。
会计做假账的方法(你可以不学-但你不能不知道)(1)
会计做假账的方法(你可以不学,但你不能不知道)会计做假账的方法相关疑惑:求会计做假账的危害和如何避免做假账?(在审计时被查出会吊销会计资格,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做假账的要求不惜离职也不要同意,因为你不是老板的亲戚没必要为他牺牲)。
如果做一名会计,如何做假账?会计怎么做假账?假账都有哪些内容??高手指教下!会计做假账的一般方法几乎所的财务人员都被逼着要做假帐,以下就把本人将做假帐的手法粗略总结如下,仅当是各位进行审计工作时一个备参吧,别说是我教你做假帐哦:1.成本费用互化操作方法:将属于成本项目的支出帐务处理变为费用以达到当期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将属于费用项目的支出成本化以达到控制税前扣除比例及夸大当期利润的目的。
原因:因为成本由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组成,而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容易混淆,所以是该操作的漏洞。
另直接材料中包含的运费及人工搬运等费用也与管理费用较容易整合。
2.费用资本(产)互化操作方法:将属于费用项目的帐务处理变为资产,从折旧中递延税前扣除。
或将属于资产类科目的支出直接确认费用,当期税前扣除。
原因:部分资产价值本身就包含费用,故可将其他费用整合进入资产价值,反之亦然。
另资产修理,借款费用等本身确认边界比较容易人工虚拟。
另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确认的依据较容易虚拟。
3.费用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部分税前扣除有比率限制的费用超额部分转变为其他限制较宽松的或没限制的费用名目入帐,以达到全额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减少相关税费等目的。
原因:费用确认以发票为依据,发票容易虚拟。
4.费用预提/递延/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为控制当期税前利润大小,预提费用,以推迟纳税。
或为其他目的(如股权转让价,当期业绩)夸大当期利润选择递延确认。
另有选择性的将费用分摊,如在各费用支出项目上分摊比例进行调节,控制因该项目造成的税费(如调节土地增值税)。
原因:同第3点。
5.成本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属于本期可结转成本的项目转变为其他不能结转成本的项目,或反行之。
21种会计常用做假账的手法
21种会计常用做假账的手法1.成本费用互化操作方法:将属于成本项目的支出帐务处理变为费用以达到当期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将属于费用项目的支出成本化以达到控制税前扣除比例及夸大当期利润的目的。
原因:因为成本由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组成,而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容易混饶,所以是该操作的漏洞。
另直接材料中包含的运费及人工搬运等费用也与管理费用较容易整合。
2.费用资本(产)互化操作方法:将属于费用项目的帐务处理变为资产,从折旧中递延税前扣除。
或将属于资产类科目的支出直接确认费用,当期税前扣除。
原因:部分资产价值本身就包含费用,故可将其他费用整合进入资产价值,反之亦然。
另资产修理,借款费用等本身确认边界比较容易人工虚拟。
另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确认的依据较容易虚拟。
3.费用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部分税前扣除有比率限制的费用超额部分转变为其他限制较宽松的或没限制的费用名目入帐,以达到全额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减少相关税费等目的。
原因:费用确认以发票为依据,发票容易虚拟。
4.费用预提/递延/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为控制当期税前利润大小,预提费用,以推迟纳税。
或为其他目的(如股权转让价,当期业绩)夸大当期利润选择递延确认。
另有选择性的将费用分摊,如在各费用支出项目上分摊比例进行调节,控制因该项目造成的税费(如调节土地增值税)。
原因:同第3点。
5.成本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属于本期可结转成本的项目转变为其他不能结转成本的项目,或反行之。
6.成本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将本期结转成本时多结转,或本期少结转,下期补齐,或选择成本分摊方法达到上述2个目的。
原因:成本结转规定较模糊。
7.收入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将本期结转收入多结转或少结转,下期补齐。
或选择收入分摊方法达到上述2个目的。
原因:收入确认规定较模糊。
8.收入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收入总额在多种收入项目间进行调节,如把主营收入变为其他业务收入或营业外收入,以达到控制流转税或突出主业业绩的目的。
国内上市公司财务做假手法全曝光
国内上市公司财务做假手法全曝光中国上市公司的假账丑闻可谓前仆后继,连绵不绝。
从操纵利润到伪造销售单据,从关联交易到大股东占用资金,从虚报固定资产投资到少提折旧,西方资本市场常见的假账手段几乎全部被“移植”,还产生了不少“有中国特色”的假账技巧。
遗憾的是,中国媒体对上市公司假账的报道大部分还停留在表面层次,很少从技术层面揭穿上市公司造假的具体手段。
作为普通投资者,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识破某些不法企业的假账阴谋?其实,只要具备简单的会计知识和投资经验,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许多假账手段都可以被识破,至少可以引起投资者的警惕。
我们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既要有各年度的纵向对比,又要有同类公司的横向对比,只有在对比中我们才能发现疑问和漏洞。
现在网络很发达,上市公司历年的年度报表、季度报表很容易就能找到,麻烦的是如何确定“同类公司”。
“同类公司”除了必须与我们分析的公司有相同的主营业务之外,资产规模、股本结构、历史背景也是越相似越好;对比越多,识破假账的概率就越大。
一、最大的假账来源:“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每一家现代工业企业都会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主要是指货款,而其他应收款是指其他往来款项,这是做假账最方便快捷的途径。
为了抬高当年利润,上市公司可以与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进行赊账交易(所谓关联企业是指与上市公司有股权关系的企业,如母公司、子公司等;关系企业是指虽然没有股权关系,但关系非常亲密的企业)。
顾名思义,既然是赊账交易,就绝不会产生现金流,它只会影响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决不会体现在现金流量表上。
因此,当我们看到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出现大量“应收账款”,损益表上出现巨额利润增加,但现金流量表却没有出现大量现金净流入时,就应该开始警觉:这家公司是不是在利用赊账交易操纵利润?赊账交易的生命周期不会很长,一般工业企业回收货款的周期都在一年以下,时间太长的账款会被列入坏账行列,影响公司利润,因此上市公司一般都会在下一个年度把赊账交易解决掉。
20种做假账的手法!
近20年来会计常见的作假手法解密
近二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在高速运转的另一面,经济犯罪也层出不穷。
在诸多经济犯罪案案例中,做假账便是作案方法中最老道,也最常使用的一种手法。
如1999年轰动全国的东方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特大经济案件中,便是以何允明、江仲生等人为首的领导班子利用职务之便并借助假账的掩护,鲸吞国家财产近千万元之巨。
假账一直被人们视同"洪水猛兽",它犹如一只隐形的手,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小到"皮包公司"的设立,大到一家家上市公司的包装出炉,使许多不法分子巧取豪夺国家财产中饱私囊。
假账一般是指会计人员不按照《会计法》和相关财会制度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的产物,是伴随着会计工作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变化的。
近年来,假账的手法不断翻新,越来越趋向于复杂化和隐蔽化。
假账主要有假凭证、假账簿、假报表等形式,做假的常见手法主要有:真账假做、假账真做、偷桃换李、电脑作弊等形式。
为了使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假账的常见手法,我们将通过以下二十章的内容分别从凭证、账簿、报表、资产、负债、权益、收入和费用等各方面来具体阐述。
会计造假的绝招,虽然不是什么高科技,但还是值得学学。
种常见的会计做假账的方法
种常见的会计做假账的方法21 种常见的会计做假账的方法?很奇怪最近最多会计朋友问我如何做假账?其实我们作为一名会计,真的不应该去做假账,但现实情况是几乎所有的财务人员都会被逼着去做假帐。
因此,实事求是地讲,了解如何做假账,还是很有必有的。
就好像一个人要有点武功一样,但有武功并不见得一定要打架。
还有就是审计人员是非常希望知道会计人员是如何做假账的,知彼知己,才能百审不殆啊!基于这些理由,现将会计人员通常做假帐的手法粗略总结如下,仅供各位参考:1.成本费用互化操作方法:将属于成本项目的支出账务处理变为费用,以达到当期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将属于费用项目的支出成本化以达到控制税前扣除比例及夸大当期利润的目的。
原因:因为成本由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组成,而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容易混淆,另外,直接材料中包含的运费及人工搬运等费用也与管理费用较容易整合。
2.费用资本(产)互化操作方法:将属于费用项目的账务处理变为资产,从折旧中递延税前扣除。
或将属于资产类科目的支出直接确认为费用,当期税前扣除。
原因:部分资产价值本身就包含费用,故可将其他费用整合进入资产价值,反之亦然。
另资产修理,借款费用等本身确认边界比较容易被人工虚拟,进行操纵。
3.费用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部分税前扣除有比率限制的费用超额部分转变为其他限制较宽松的或没限制的费用名目入账,以达到全额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减少相关税费等目的。
原因:费用确认以发票为依据,发票容易虚拟。
4.费用预提/递延/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为控制当期税前利润大小,预提费用,以推迟纳税。
或为其他目的(如股权转让价,当期业绩)夸大当期利润选择递延确认。
另有选择性地将费用分摊,如在各费用支出项目上分摊比例进行调节,控制因该项目造成的税费(如调节土地增值税)。
原因:同第3 点。
5.成本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属于本期可结转成本的项目转变为其他不能结转成本的项目,或反行之。
6.成本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将本期结转成本时多结转,或本期少结转,下期补齐,或选择成本分摊方法达到上述2 个目的。
十大财务造假方法及结合会计科目深度案例解析
十大财务造假方法及结合会计科目深度案例解析中国上市公司的假账丑闻可谓前仆后继,连绵不绝。
从操纵利润到伪造销售单据,从关联交易到大股东占用资金,从虚报固定资产投资到少提折旧,西方资本市场常见的假账手段几乎全部被“移植”,还产生了不少“有中国特色”的假账技巧。
遗憾的是,中国媒体对上市公司假账的报道大部分还停留在表面层次,很少从技术层面揭穿上市公司造假的具体手段。
作为普通投资者,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识破某些不法企业的假账阴谋?其实,只要具备简单的会计知识和投资经验,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许多假账手段都可以被识破,至少可以引起投资者的警惕。
我们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既要有各年度的纵向对比,又要有同类公司的横向对比,只有在对比中我们才能发现疑问和漏洞。
现在网络很发达,上市公司历年的年度报表、季度报表很容易就能找到,麻烦的是如何确定“同类公司”。
“同类公司”除了必须与我们分析的公司有相同的主营业务之外,资产规模、股本结构、历史背景也是越相似越好;对比越多,识破假账的概率就越大。
1.最大的假账来源:“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每一家现代工业企业都会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主要是指货款,而其他应收款是指其他往来款项,这是做假账最方便快捷的途径。
为了抬高当年利润,上市公司可以与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进行赊账交易(所谓关联企业是指与上市公司有股权关系的企业,如母公司、子公司等;关系企业是指虽然没有股权关系,但关系非常亲密的企业)。
顾名思义,既然是赊账交易,就绝不会产生现金流,它只会影响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决不会体现在现金流量表上。
因此,当我们看到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出现大量“应收账款”,损益表上出现巨额利润增加,但现金流量表却没有出现大量现金净流入时,就应该开始警觉:这家公司是不是在利用赊账交易操纵利润?赊账交易的生命周期不会很长,一般工业企业回收货款的周期都在一年以下,时间太长的账款会被列入坏账行列,影响公司利润,因此上市公司一般都会在下一个年度把赊账交易解决掉。
会计账簿中常见的假账方法【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在账上,或者将有关资金款项挂在往来上,待时机成熟再回到账中,以 达到”缓冲”,不露声色和隐藏事实真相之目的。
例如,稽查人员在查阅某企业账目时,发现该企业 12月份“主营业务 收入”和“应收账款”账户较以往各期发生额大,经查阅明细帐,发现 “应收账款”明细账中未作登记。稽查人员根据账簿记录调阅有关记账 凭证,发现有五张凭证内容全部相同,均为:
一、涂改、销毁、损坏账簿 同类似涂改凭证的方法来篡改有关账簿,有的则故意制造事故,造成 账簿不慎被毁的假相,以达到掩盖不法行为的目的。 例如,某省的税务机关决定对某企业进行税务稽查时,该企业却发生 了火灾,烧毁了部分财务资料,事后经查却发现,该企业想借意外事故 来掩盖其财务舞弊行为。 二、不按规定登账 在登记账簿的过程中,不按照记账凭证的内容和要求记账,而是随意 改动业务内容,故意使用错误的账户,使借贷方科目弄错,混淆业务应 有的对应关系,以掩饰其违法乱纪的意图。 例如,某企业下属的几个业务部门在经营上都实行了承包责任制,即 年底完成公司所定的任务,即可以作为提拔、晋升、发奖金的前提条 件。该企业一业务部经理在年底将近时,眼看无法完成公司合同所定的 任务,即私下找主管该部门会计核算的会计人员,许以重金,要求其在 登账过程中作一些改动。会计人员允诺,年终,该部门经理如愿以偿地 被提拨为该公司副总经理。 三、不正当挂账 挂账作假就是利用往来科目和结算科目将经济业务不结清到位而是挂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经审查,上述五张凭证均未附任何原始凭证,虚列收入 200万元,五 笔业务在“库存商品”明细账和“应收账款”明细账中均未作登记,准 备于下年初将上述分录作销货退回处理。该企业承包人为了在承包期内 拿到承包奖金,虚增当期利润,并采用挂往来账的手段掩盖其不法的目 的。 四、收入不入账 这类现象主要指财会人员隐匿收入,不报账、不交公而私自占用。主 要手段有: 1.对于罚没款、管理费和上级拔款等,不报账、不上交、私自扣留。 2.对于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收取的现金回扣和银行存款,按应收账款 长期挂账、伺机挪用或侵吞。 3.在销售货物、提供劳务,特别是出售账外废旧物资时,采取少计价 款,不开发票,不入账等方式直接侵吞。 4.在一些商业零售及服务企业,由于不是每笔业务都开发票,票面金
会计做假账的方法(你不可以学,但你不能不知道)
很奇怪最近最多会计朋友问我如何做假账?其实我们作为一名会计,真的不应该去做假账,但现实情况是几乎所有的财务人员都会被逼着去做假帐。
因此,实事求是地讲,了解如何做假账,还是很有必有的。
就好像一个人要有点武功一样,但有武功并不见得一定要打架。
还有就是审计人员是非常希望知道会计人员是如何做假账的,知彼知己,才能百审不殆啊!基于这些理由,现将会计人员通常做假帐的手法粗略总结如下,仅供各位参考:1.成本费用互化操作方法:将属于成本项目的支出账务处理变为费用,以达到当期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将属于费用项目的支出成本化以达到控制税前扣除比例及夸大当期利润的目的。
原因:因为成本由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组成,而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容易混淆,另外,直接材料中包含的运费及人工搬运等费用也与管理费用较容易整合。
2.费用资本(产)互化操作方法:将属于费用项目的账务处理变为资产,从折旧中递延税前扣除。
或将属于资产类科目的支出直接确认为费用,当期税前扣除。
原因:部分资产价值本身就包含费用,故可将其他费用整合进入资产价值,反之亦然。
另资产修理,借款费用等本身确认边界比较容易被人工虚拟,进行操纵。
3.费用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部分税前扣除有比率限制的费用超额部分转变为其他限制较宽松的或没限制的费用名目入账,以达到全额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减少相关税费等目的。
原因:费用确认以发票为依据,发票容易虚拟。
4.费用预提/递延/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为控制当期税前利润大小,预提费用,以推迟纳税。
或为其他目的(如股权转让价,当期业绩)夸大当期利润选择递延确认。
另有选择性地将费用分摊,如在各费用支出项目上分摊比例进行调节,控制因该项目造成的税费(如调节土地增值税)。
原因:同第3点。
5.成本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属于本期可结转成本的项目转变为其他不能结转成本的项目,或反行之。
6.成本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将本期结转成本时多结转,或本期少结转,下期补齐,或选择成本分摊方法达到上述2个目的。
(完整版)会计做假账的21种常见方法
1、成本费用互化操作方法:将属于成本项目的支出账务处理变为费用,以达到当期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将属于费用项目的支出成本化以达到控制税前扣除比例及夸大当期利润的目的。
原因:因为成本由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组成,而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容易混淆,另外,直接材料中包含的运费及人工搬运等费用也与管理费用较容易整合。
2、费用资本(产)互化操作方法:将属于费用项目的账务处理变为资产,从折旧中递延税前扣除。
或将属于资产类科目的支出直接确认为费用,当期税前扣除。
原因:部分资产价值本身就包含费用,故可将其他费用整合进入资产价值,反之亦然。
另资产修理,借款费用等本身确认边界比较容易被人工虚拟,进行操纵。
3、费用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部分税前扣除有比率限制的费用超额部分转变为其他限制较宽松的或没限制的费用名目入账,以达到全额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减少相关税费等目的。
原因:费用确认以发票为依据,发票容易虚拟。
4、费用预提/递延/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为控制当期税前利润大小,预提费用,以推迟纳税。
或为其他目的(如股权转让价,当期业绩)夸大当期利润选择递延确认。
另有选择性地将费用分摊,如在各费用支出项目上分摊比例进行调节,控制因该项目造成的税费(如调节土地增值税)。
原因:同第3点。
5、成本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属于本期可结转成本的项目转变为其他不能结转成本的项目,或反行之。
6、成本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将本期结转成本时多结转,或本期少结转,下期补齐,或选择成本分摊方法达到上述2个目的。
原因:成本结转规定较模糊。
7、收入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将本期结转收入多结转或少结转,下期补齐。
或选择收入分摊方法达到上述2个目的。
原因:收入确认规定较模糊。
8、收入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收入总额在多种收入项目间进行调节,如把主营收入变为其他业务收入或营业外收入,以达到控制流转税或突出主业业绩的目的。
几种常见的会计做假账的方法
几种常见的会计做假账的方法1.隐藏现金收入现金的收入是企业最难控制的财务流水,虽说收支是不同的人负责,负责记账的也不能与出纳过多沟通。
但现金依然是会计帐里面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
一但隐藏,会计可以从发票存根、发票记账联、记账凭证、账簿、报表一致而无法发现收入现金的迹象,从而据为已有。
此除防范只能出纳与会计要严格隔离。
2、涂改凭证,获取利差这是一种极度危险的假账行为,因其不但违法,而且极易被查出,在账务较多的公司容易出现会计涂改凭证的事情,会计为了满足私欲的膨胀,不择手段。
建议大家不要学习,这种方式太低端,而且违法。
3.记录错误出现长款实际工作中,由于会计数字繁多,加之会计人员的粗心大意,致使记账发生了错误,总账和明细账不符,会计出现了账款不统一,这时候就给了出纳可乘之机。
长期的表外现金资产得不得审计,必然会对出纳带来职业道德的考验。
4.要空白发票,多计费用现在空白发票的少了,但日用品代开企业发票的事情依然存在。
金税4期上线后,这种个人消费开对公发票的事情会越来越容易被追查。
另外,企业也要防范个人开取发票,套取企业现金,这是常用的一种手法。
5.虚构交易、编制假凭证通过改动凭证或直接虚列支出,如工资、补贴等手段作弊。
6.利用借款挪用现金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定会有零星支出,这种支出是可以免发票的,往往这些零星支出是会计对自己账本调整的一种方法。
7、大额对公款项借支,私存或转借挪用大额的对公账款是财务人员与管理人员最容易犯的错误。
利用自己掌握现金和企业内控制度不健全的机会,将公款擅自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侵吞存款利息。
有些挪用公款进行购买理财产品、借贷、甚至股票这种高风险投资,虽然大部分时候是能够及时补回,个人获得高额利差。
但一但爆发风险,对公司和个人都是一种严重打击。
8.延时入账,挪用资金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会计行为,其实也是一种假账行为。
一个业务连续性很强的企业,延时入账可能就是几十上百万,延时部分不但可以让财务人员稳定获取利息,而且这些延时的钱,是一种固定资金池,只要企业稳定运营,是一直可以新老交替,不用还的。
26种做假账的方法-快速识别【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办理材料退回和”假退料”手续,财会部门也未作扣减材料费用的账务 处理。由此,该企业造成多计费用少计利润的结果。
十一、改变分配方法,调节当年盈亏 企业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目标在产品费用和本月发出的生产费用,应 在各种产品的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企业应当根 据产品生产的特点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分配方法,但有的企业为了调节本 期盈亏,往往改变已经选用的分配方法,并且在会计当期不作披露。 十二、虚估约当产量,调整本期损益 有些企业利用约当产量估算的特点,采用多计(少计)在产品数量的手 法,虚增(或虚减)利润,来调节当年损益,例如,某制造企业年末在产 品 300件,在产品完工程度为 60%,约当产量为 180件,但在分配费用时 约当产量仅为 200件,相应地使完工产品少计成本,随着产品的销售, 也就自然少转了产品销售成本,导致利润增加。 十三、期间费用计入生产成本,或生产成本计入期间费用有些企业为 了调节当年利润,将发生的费用计入生产成本;或采用将应计入生产成本 的费用计入期间费用。 例如,某企业为了实现计划利润目标,12月份将应计入”管理费用” 账户的 10万元无形资产摊销挤入了”制造费用”账户,月末分配制造费 用时,将上述费用全部分配计入了”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 户,由完工产品和在产品共同负担,这样,就造成少计期间费用,虚增 利润的结果。 十四、已销产品不结转成本 有些企业对已销产品不作成本结转,只记收入不记成本;或者相反,对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转,一种方法选用后 1 年内不得变更。但有些外币业务较多的企业,为 了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采用多种方法人为调整汇兑损益。
例如,某企业为了调低年末利润,就有意在期末按低于账面汇率的期 末汇率计算期末人民币余额,使当期发生汇兑损失,减少当期利润等。
会计做假账的21种常见方法
1、成本费用互化操作方法:将属于成本项目的支出账务处理变为费用,以达到当期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将属于费用项目的支出成本化以达到控制税前扣除比例及夸大当期利润的目的。
原因:因为成本由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组成,而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容易混淆,另外,直接材料中包含的运费及人工搬运等费用也与管理费用较容易整合。
2、费用资本(产)互化操作方法:将属于费用项目的账务处理变为资产,从折旧中递延税前扣除。
或将属于资产类科目的支出直接确认为费用,当期税前扣除。
原因:部分资产价值本身就包含费用,故可将其他费用整合进入资产价值,反之亦然。
另资产修理,借款费用等本身确认边界比较容易被人工虚拟,进行操纵。
3、费用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部分税前扣除有比率限制的费用超额部分转变为其他限制较宽松的或没限制的费用名目入账,以达到全额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减少相关税费等目的。
原因:费用确认以发票为依据,发票容易虚拟。
4、费用预提/递延/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为控制当期税前利润大小,预提费用,以推迟纳税。
或为其他目的(如股权转让价,当期业绩)夸大当期利润选择递延确认。
另有选择性地将费用分摊,如在各费用支出项目上分摊比例进行调节,控制因该项目造成的税费(如调节土地增值税)。
原因:同第3点。
5、成本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属于本期可结转成本的项目转变为其他不能结转成本的项目,或反行之。
6、成本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将本期结转成本时多结转,或本期少结转,下期补齐,或选择成本分摊方法达到上述2个目的。
原因:成本结转规定较模糊。
7、收入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将本期结转收入多结转或少结转,下期补齐。
或选择收入分摊方法达到上述2个目的。
原因:收入确认规定较模糊。
8、收入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收入总额在多种收入项目间进行调节,如把主营收入变为其他业务收入或营业外收入,以达到控制流转税或突出主业业绩的目的。
【精品文档】公司做假账案例-精选word文档 (1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公司做假账案例篇一:如何做假账!绝对经典,而且案例多。
记得刚进财大,就传得很厉害了,“十个做作账的,有九个是上财的。
”我其实也一直很疑惑的,这个假账具体是如何作的,要把三张报表都葛平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哪怕作的是真帐有时候也横竖压不平。
说的也许好听,其他应收款调一调,具体操作起来也许会问题百出,这个对我来说一直都是未知区域,一直都是很想知道的。
放假几天闲来无事,刚看了篇别人分享的日志,教人如何作假账。
无非是说了些应收款,资本化,准备金折旧什么的,具体的细节一点没讲。
、罢了,虽然我不会作假账,但是我还是会看假账的,一般的话,大多数的假账都能看出来。
我也碰到过很多公司的账做得很二的,一看就能看出来的,比如明明收入增加了那么多,缴纳的税务却少了很多,像这种假账很多的,而且很粗糙,我也不知道这种账是怎么过审计的,至少应该出个保留意见。
这里分享下我对假账的一些经验,也许看上去不是很专业,但是还算实用。
在说假账手法的时候,也带了点案例,不过由于自从201X年之后,大的作假账的案子不多了,所以案例的年代可能有点远了,不过道理是一样的。
结构大纲:一、作假账的动机二、作假账的手法三、作假账的识别方法(写累了,下次有机会再写)一、作假账的动机作假账专业点讲叫“会计欺诈”。
动机的话一般就下面几个了。
1.首次公开募股以及获取再融资资格我国A股公司IPO前要求其满足近三年连续盈利及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交易所规定是不少于5000万,而且其盈利指标对实际募集资金规模也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在IPO环节进行利润操纵的公司数目最多,如ST麦科特、通海高科、ST红光等。
这种动机都是上个世纪的居多,现在保荐代表人的团队比以前专业多了,辅导期就开始把该剥的资产剥掉了,再一过内核小组这道光,出来的东西就算有假,绝大多数人是看不出的,2.避免业绩大幅下降及亏损出于对会计盈余的平滑处理,以及对被处以ST、PT的逃避,如桂林集琦201X年虚增收入使公司止住了明显的业绩下滑趋势;又如ST龙建(原北满特钢)1999年亏损,201X年虚增利润2590万元从而避免了其沦为ST板块。
财务会计造假手段及典型案例
财务会计造假手段及典型案例一、财务会计造假手段。
1. 虚构收入。
这就像是无中生有地变魔术。
企业会编造一些根本不存在的销售交易。
比如说,和一个实际上并不存在或者是关联方伪装成的客户签订假的销售合同。
然后再伪造相关的发货单据,就好像真的把货物发出去了一样,其实仓库里的东西压根就没动。
最后再开个假发票,这样在账面上就凭空多了一笔销售收入。
这就好比一个人说自己卖了一堆空气,还假装收了钱。
2. 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
提前确认收入就像是心急吃热豆腐,东西还没完全弄好或者服务还没完全提供,就把收入算到账上了。
比如一个软件公司,软件还在测试阶段,有很多漏洞,但是为了让财务报表好看,就说软件已经可以交付使用了,然后把相关的收入确认了。
而推迟确认收入则是把已经到手的收入藏起来,等到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
就像一个人得到了一笔奖金,但是不想这个月让别人知道自己有钱,就先把这笔钱偷偷藏起来,等下个月再拿出来炫耀。
3. 费用资本化。
这就像是把本来应该是日常花销的东西,当作是一种投资。
比如说,企业日常的维修费用,本来是应该直接算作当期费用的,但是为了减少当期的成本,就把它当作是对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
这样就可以把费用分摊到未来的几个期间,当期的利润就会显得好看一些。
这就好比本来是今天吃的饭钱,却硬要说这是为了以后身体好的一种投资,不把它算在今天的开销里。
4. 关联交易造假。
关联交易本来是正常的商业往来,但是造假的时候就变味了。
企业会通过关联方之间不合理的定价来操纵利润。
比如说,一个集团里有A和B两家公司,A公司生产的产品成本是100元,正常市场售价应该是150元,但是为了让A公司利润好看,就以200元的价格卖给B公司,这样A公司就多赚了一笔,实际上就是在集团内部玩数字游戏,把钱从左口袋挪到右口袋,还让外人看起来A公司很赚钱。
5. 隐瞒负债。
这就像是一个人欠了很多债,但是却不想让别人知道。
企业会把一些应该记录的负债不记录在账上。
财务会计造假手段及典型案例
一、会计造假与信贷风险市场经济是信息经济,准确、真实、快速的经济信息,是市场主体及市场监督者能够作出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社会公众利益的保障。
不真实的经济信息,将导致错误的经济决策,损害公众的利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财务会计信息是经济信息的基础,据专家们统计,财务会计信息在经济信息中占有2/3以上,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对经济信息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会计信息必然受到高度关注。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安然案与安达信事件,中国的银广夏与中天勤事件会引起全世界媒体的关注。
对于安然案,美国《商业周刊》说:“这场金融灾难的影响远远不止一家大公司的破产。
这是一场大规模的腐败。
”文章指出:“投资者的信心是我们整个经济成功的关键”,安然事件“从根本上动摇了我们的信念”。
美国证管会前主任雷维特说:“美国资本市场的基础已被毁坏。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说:“安然公司的崩溃不只是一个公司的垮台问题,它是一个制度的瓦解。
而这个制度的失败不是因为疏忽大意或机能不健全,而是因为腐朽。
”安然式丑闻被大量曝光以后,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发现,原来会计报表的相关数据经常是胡编乱造出来的。
这就是所谓的创意会计(creativeaccounting),也叫做财务报表粉饰,但财务报表粉饰过分了就是“假帐”。
就比如化妆,把黑人化成了白人,那就成了做假。
朱总理在视察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时挥笔写下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帐”的十六字校训,为上海会计学院题写了“不做假帐”。
一国总理如此呼唤会计要遵守基本的职业道德,可见做假之风已深到何等程度。
2001年,中国股市暴跌,上市公司造假黑幕一桩桩暴露,结果引来一场中国股市的大论战。
在这场大论战中,厉以宁表态说,中国证券市场是新生事物,是“婴儿”。
“婴儿尿床很正常”。
从厉以宁的话里来推断,也就是说,他认为上市公司造假是必然的。
某教授作了一副对联上联:上级压下级一级压一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下联:下级骗上级一级骗一级层层注水水到渠成横批:不是假账周道烱(前证监会主席)曾在一次论坛上说:“中国企业的会计,实在是很难做的!去银行贷款,要将资产做大;去税所交税,要将收入做小;向上级邀功,需将利润做大;欲私设金库,又需将利润隐瞒……”。
假账常见手法曝光
假账常见手法曝光在商业世界中,假账问题屡见不鲜,给企业、投资者和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假账不仅会导致财务信息失真,影响企业的决策和发展,还可能触犯法律法规,引发信任危机。
那么,假账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又有哪些常见的手法呢?一、虚构收入这是假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手法。
企业可能通过伪造销售合同、开具虚假发票等方式,虚增销售收入。
例如,某公司与不存在的客户签订虚假销售合同,声称向其销售了大量产品,并据此入账确认收入。
但实际上,这些交易根本没有发生,只是为了让公司的业绩看起来更加出色。
还有一种情况是提前确认收入。
即使交易尚未完成,货物尚未交付或者服务尚未提供,企业就迫不及待地将未来的收入计入当前期间。
这种做法违反了会计准则中关于收入确认的原则,使得财务报表中的收入数据虚高。
二、隐瞒费用与虚构收入相反,隐瞒费用是另一种常见的假账手段。
企业可能会将一些正常的经营费用不入账,或者将其计入其他会计期间,以减少当期的费用支出,从而提高利润。
比如,企业故意不记录员工的工资、福利费用,或者将本该在本期计提的折旧、摊销费用推迟到以后期间。
这样一来,当期的费用被低估,利润则被人为地抬高。
三、资产造假资产的价值评估也是造假的一个重要领域。
企业可能高估资产的价值,以增强其资产规模和财务实力的表象。
常见的有虚增存货价值。
通过虚报存货的数量或者提高存货的单价,使存货的账面价值高于实际价值。
还有虚增固定资产价值,将已经报废或者过时的固定资产仍然按照原值或者高估的价值列示在账面上。
另外,企业还可能通过关联交易来操纵资产价值。
例如,将资产以不合理的高价卖给关联方,或者从关联方低价购入资产,从而达到美化财务报表的目的。
四、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估计变更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在一定范围内选择会计政策和进行会计估计,但有些企业却利用这一点来做文章。
比如,随意变更折旧方法和年限。
原本采用直线折旧法,突然改为加速折旧法,或者延长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从而减少当期的折旧费用,增加利润。
会计记假账的典型案例
会计记假账的典型案例
那我给你讲个“厉害”的会计记假账案例哈。
就有这么一家小公司,老板想少交点税,就暗示会计小李动动脑筋。
小李呢,脑子一歪就开始搞事情了。
公司有一笔很大的销售业务,本来应该如实记录收入的。
可小李想了个“妙招”,他把这笔销售的一部分金额,偷偷地藏到了一个“预收款”的科目里。
你想啊,这就好比本来是已经挣到手的钱,他假装是还没完全确定是收入的预收款,这就一下子让公司账面上的收入看起来少了很多。
就像你本来考了80分,偷偷把20分藏起来,告诉别人你只考了60分一样。
还有啊,公司买了很多办公用品,实际上有些是老板私人用的高档笔记本电脑啥的,小李却都一股脑儿地记成公司的办公费用。
这就好比把你自己买零食的钱,记到公司聚餐的账上,想让公司的成本虚增,这样利润就又少了一块,税也就可以少交了。
结果呢,纸包不住火啊。
税务局来查账的时候,发现这个预收款一直挂在账上,很久都没有合理的变动,感觉很可疑。
再仔细一查那些办公费用,发现有些办公用品的数量和金额根本不符合公司正常办公的需求。
公司被罚款,小李也丢了工作,还被行业拉黑了,这就是耍小聪明记假账的下场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得刚进财大,就传得很厉害了,“十个做作账的,有九个是上财的。
”我其实也一直很疑惑的,这个假账具体是如何作的,要把三张报表都葛平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哪怕作的是真帐有时候也横竖压不平。
说的也许好听,其他应收款调一调,具体操作起来也许会问题百出,这个对我来说一直都是未知区域,一直都是很想知道的。
放假几天闲来无事,刚看了篇别人分享的日志,教人如何作假账。
无非是说了些应收款,资本化,准备金折旧什么的,具体的细节一点没讲。
、罢了,虽然我不会作假账,但是我还是会看假账的,一般的话,大多数的假账都能看出来。
我也碰到过很多公司的账做得很二的,一看就能看出来的,比如明明收入增加了那么多,缴纳的税务却少了很多,像这种假账很多的,而且很粗糙,我也不知道这种账是怎么过审计的,至少应该出个保留意见。
这里分享下我对假账的一些经验,也许看上去不是很专业,但是还算实用。
在说假账手法的时候,也带了点案例,不过由于自从2004年之后,大的作假账的案子不多了,所以案例的年代可能有点远了,不过道理是一样的。
结构大纲:一、作假账的动机二、作假账的手法三、作假账的识别方法(写累了,下次有机会再写)一、作假账的动机作假账专业点讲叫“会计欺诈”。
动机的话一般就下面几个了。
1.首次公开募股以及获取再融资资格我国A股公司IPO前要求其满足近三年连续盈利及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交易所规定是不少于5000万,而且其盈利指标对实际募集资金规模也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在IPO 环节进行利润操纵的公司数目最多,如ST麦科特、通海高科、ST红光等。
这种动机都是上个世纪的居多,现在保荐代表人的团队比以前专业多了,辅导期就开始把该剥的资产剥掉了,再一过内核小组这道光,出来的东西就算有假,绝大多数人是看不出的,2.避免业绩大幅下降及亏损出于对会计盈余的平滑处理,以及对被处以ST、PT的逃避,如桂林集琦2000年虚增收入使公司止住了明显的业绩下滑趋势;又如ST龙建(原北满特钢)1999年亏损,2000年虚增利润2590万元从而避免了其沦为ST板块。
当然万一真的业绩不行了,那么破光破摔,该计提的准备金和折旧就拼命提了,收入确认页想尽一切办法延后到下一年度。
这个老师上课都讲过的,不再多说了。
3股价配合说白了就是为了身价,或者把股价拉高了好兑现掉手上的股份。
比较著名的就是银广夏、东方电子。
如东方电子在1997 年至2001 年共计虚增主营收入17.0475 亿元,与此同时东方电子流通股本从最初的1720 万迅速增长到6 亿多,在虚假业绩、高比例配送和疯狂炒作的推动之下东方电子股价上市四年累计飚升60 倍以上。
二、作假账的手法手法的话,一般就两种:一种是基于会计盈余目标的对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的操纵,这个是大路货,非常普遍或多或少都有点修饰的,偶尔藏藏利润什么的;另一种则是基于对现金流为目标的操纵,这就是高级的,一般搞不好弄假成拙的。
因为现金流量表很多东西不能作假,比如存款,这个是由会计事务所发征询函到银行,再由银行确认的,不可能假的。
只能在一些资产和现金里面捣鼓捣鼓了。
但是具体怎么来的,细节上不是很清楚,只能从看官的角度分享下经验了。
1. 对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的操纵简单地说,旨在操纵会计盈余的会计欺诈多围绕着虚增收入、虚减费用及负债,而其中涉及到的手段则包括违反收入、费用确认原则、滥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利用非经常性损益等。
(1)未满足收入确认准则下确认收入未满足收入确认准则的手法多体现为提前确认收入和不适当确认收入两种情况,前者主要针对收入确认的进程,而后者则是针对确认收入的质量。
尚未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确认收入:比较明显的如朗讯公司涉嫌将未到帐的分销商销售收入入账;而较为含蓄的则如美国软件开发商—交易系统设计公司(TSAI)1998 年前一直采用在客户为五年期的许可证协议付款时才记录收入,1998 年在产品滞销的情况下,开始记录未满五年期的收入,收入确认方法的改变掩盖了销售的放缓及营业现金流的下降。
商品所有权的主要风险与报酬尚未转移:如国嘉实业控股的北京国软科技有限公司在尚未完全履行合同约定义务、商品所有权没有转移的情况下,将在1998年才能确认为收入的9600 万元提前确认为1997 年度收入。
向关联和潜在关联单位出售产品时确认收入:交易双方如果是关联方交易,其收入质量就应该谨慎对待。
2001 年发布的《关联方交易准则》虽然遏制了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但一些潜在关联方却难以分辨。
潜在关联交易比较常见的是通过第三方进行关联销售,上市公司本身或利用控股子公司按市场价销售给第三方从而确认了销售收入,再由集团或另一关联公司从第三方手中购回,这种做法避免了在合并报表时集团内部交易必须抵消的约束从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2)伪造收入与提前确认收入相比,伪造收入则是一种彻头彻底的骗局,其行径包括伪造原始凭证虚构收入和将非营业收入虚构为营业收入。
伪造原始凭证虚构收入:这种欺诈多伴随着伪造会计凭证及合同等,如麦科特通过伪造进口设备融资租赁合同虚构固定资产,采用伪造材料和产品的购销合同、虚开进出口发票、伪造海关印章等手段虚构收入。
非营业收入虚构为营业收入:现金流的非营业收入来源可以包括资产出售或其他投资收入等,但如果将其计入销售收入,则会虚增营业收入并抬高营业利润率。
如东方电子1997-2001 年期间通过伪造销售合同、虚开销售发票方式,将股票交易所得计入主营收入,虚增主营收入17.0475 亿元。
(3)将费用递延处理或一次性冲销,这个相信大家都熟悉的,世通嘛减少营运费用的方法可选择将现行费用递延处理或是利用会计政策变更将费用一次性冲销。
营运成本资本化:这种手法表现为将正常的营运成本资本化,即成本被不适当地记录为可以分期摊销的资产(而非费用),营运成本资本化的多发区域存在于广告宣传成本、利息成本、软件开发成本等。
如震惊华尔街的WorldCom 欺诈即是将38 亿美元的费用错误地计为资本支出。
折旧或摊销非正常缓慢:对固定资产减少折旧或无形资产摊销期限延长均可使当期费用减少,不过明显调整折旧方法或者折旧、摊销期限易被察觉,部分公司通过拖延在建工程的结转进程使折旧减少,如锦州港由于工程完工转入固定资产不及时、折旧计提起始月份不准确等导致2000 年度少提折旧及相应少计主营业务成本。
降低资产准备:目前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委托贷款、无形资产等八项资产需要在期末根据资产减损程度计提减值准备,提取准备不足或减少准备都会虚增利润,特别是资产总额上升时相应减值准备反而下降、或以前年度计提的准备发生逆转,都有进行会计欺诈的风险。
如朗讯1999 年库存大幅上升,但存货减值准备的绝对金额和相对比例都出现下降。
利用会计政策变更将费用一次性冲销:将正常的营运成本资本化只是帮助公司通过将营运成本转移到未来以脱离困境,而通过会计政策变更使现在的费用转移到过去的方式则可使成本永远消失。
部分公司还通过“巨额冲销”方法(即提取巨额准备)将挂账费用一次性冲销。
(4)虚减成本、费用或负债不记录相关费用及负债:多计收入的另一渠道是不记录费用和相关负债,如大庆联谊的操纵手段之一是将获取劳务的应付未付费用未计入当年损益从而虚增利润;而中国高科则是将付给某机构的财务顾问费用从“管理费用”调账转入“其他应收款”。
利用存货计价方式减少销售成本:存货的变化对企业损益、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和所得税数额都会产生相应影响。
首先,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可以产生一定的利润调整空间,期末存货计价过高或期初存货计价过低,当期收益都可能因此而增加;反之亦然。
其次,有的企业采用定额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将产品定额成本差异在期末在产品和库存产品之间分摊,本期销售产品却不分摊,以降低本期销售成本。
此外,故意虚列存货或隐瞒存货的短缺或毁损,也可达到虚增本期利润的目的。
调整预提费用、冲减当期成本:预提费用科目反映企业所有已经预提计入成本费用而尚未支付的各项费用,预提费用也是一项带有主观性的会计科目,不可避免地存在人为判断和估计,因此预提费用的调整也可成为上市公司利润调节的工具之一。
附属、关联单位承担费用:附属、关联单位为上市公司承担费用也是降低成本费用常用伎俩之一,如蓝田股份2000 年在中央电视台投放的巨额广告费用是由中国蓝田总公司投放的,但实际上蓝田股份的饮料产品通过集团公司销售网点销售的仅占全部销售量的2%不到。
可见,蓝田股份利用集团公司分摊高额广告费用支出的方法虚增利润。
除上述方式以外,利用非经常性损益也是利润操纵的常见手段,同时,利用一些特殊会计准则进行盈余管理甚至财务欺诈也不乏案例,如因特别目的实体(SPE)进行利润操纵而使世人震惊的安然公司。
当然这个在国内不多的。
后来会计要求审计师做出预测,如果实际值与预测值发生偏离的话就要说明原因的,这个大大遏止了会计欺诈的趋势。
2. 对现金流的操纵,这个就是高级的了。
传统的会计信息欺诈的目标是会计盈余,因此多表现为对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相关科目的调控;但由于应收账款与虚构收入的伎俩易被识破,也由于投资者更愿意相信现金流尤其是经营现金流指标,因此,对现金流的操纵正成为会计信息欺诈的另一种形式。
具体而言,伪造现金流主要是银行存款与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之间的转换。
(1)银行存款与流动资产之间的转换伪造或提前确认收入的公司经常通过虚拟应收账款方式虚增收入,但长期挂账的应收账款以及日益增长的应收账款规模终究会引起投资者和审计师的怀疑,因此伪造现金流的手法之一是通过银行存款与流动资产之间的转换隐藏虚拟交易产生的应收账款。
具体而言,当造假公司需要将日益增多的应收账款伪造成有现金流的交易时,可以虚拟交易的客户名义收款进账,即通过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账款”的分录冲销应收账款;其次,在需要偿还虚拟资金时则以借出款或购货款名义冲销,如以借出往来款的名义出账,则通过借记“其他应收款”、贷记“银行存款”的会计分录使原来虚拟交易产生的应收账款转化为会计报表上的其他应收款;以购货款的名义出账,则使应收账款转化为预付账款或者存货。
这种欺诈方式一方面在虚增收入的同时虚增销售商品收到现金,另一方面使长期挂账的应收账款转化为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
即使无法以虚拟交易客户名义收款进账,伪造现金流公司亦可通过直接虚构进账单、对账单方式虚增银行存款,其后再进行虚增的银行存款与流动资产之间的转换。
(2)银行存款与非流动资产之间的转换虽然将虚拟或暂时筹措的银行存款转换为流动资产便于操作,且在虚增收入的同时虚增销售收现值,而且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存货之间的转换避免了应收账款的长期挂账,但应收账款、存货、其他应收款等流动资产的日益增多并且已逐渐丧失流动性将会使公司面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之虞,因此在部分欺诈案例中,造假公司已选择将银行存款转化为应收账款后再二次转化为非流动资产如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投资等,如麦科特、蓝田股份、锦州港的会计欺诈都选择了虚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及非流动资产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