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苏教版认识平均分3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2《认识平均分(第3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2《认识平均分(第3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2《认识平均分(第3课时)》主要讲述了平均分的概念和求平均分的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除法的理解,并能够将除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理解平均分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地进行求平均分的工作。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但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有过平均分配的经历,但不一定能够用数学的语言和符号来表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能够独立地进行求平均分的工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
2.难点:能够独立地进行求平均分的工作,并能够解释平均分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求平均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练习题、实物等。
2.学具:练习本、笔、尺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分糖果,引入平均分的概念。
提问:如果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你的好朋友,每个人会得到几个?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几个求平均分的例子。
如: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人会得到几个?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平均分》教案(扬州市级公开课)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平均分》教案(扬州市级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加减法、乘除法等基本运算。
但学生在求平均分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的意义。
2.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求平均分。
2.难点:求平均分的方法和应用,理解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例子引入平均分的概念。
2.采用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3.采用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练习题和作业,用于巩固和拓展。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分水果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水果平均分给每个人。
引导学生思考平均分的意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平均分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平均分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用除法求平均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操练,互相练习求平均分的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5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及时进行反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认识平均分(3) 苏教版(共12张PPT)
5.
(1) 每堆有( 4)个正方体,( )5 堆一共有( )20个。 (2) (2)0 个正方体,每( )4 个一堆,摆了( )5堆。 (3) (2)0 个正方体,平均分成( )5 堆,每堆( )4个。
6.
兔是怎样分的?小鸡呢?
当堂训练:
完成补充习题 要求:认真思考 独立完成
坐姿端正 书写工整
每份3支,分 成了4份。
平均分成4份, 每份3支。
在小组里说说还可以怎样平均分。
4 每份4支,分成了3份。 平均分成3份,每份4支。
每份2支,分成了6份。 平均分成6份,每份2支。
每份6支,分成了2份。 平均分成2份,每份6支。
1.
先摆一摆,再填一填。
(1) 10个 ,每2个一份,分成了( )5 份。 (2) 10个 ,平均分成5份,每份( )2 个。
认识平均分(3)
学习目标:
1、继续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 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教学,增强数学应用 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46页例4的内容并思考:
(1)例4是叫我们把多少支铅笔平均分? (2)小男孩是按什么样的要求去分的?分得的结果是什么? (3)小女孩是按什么样的要求去分的?分得的结果是什么? (4)你能仿照小男孩小女孩的方法用不同的要求去平均分吗? 并准备说说是怎样分的?
(3分钟后,看谁能正确回答以上问题,并做对 检测题)
4
把12支铅笔平均分,可以怎样分?
2.
(1) 6个同学拍皮球,每组3人,分成了( 2)组。 (2) 6个同学拍皮球,平均分成2组,每组( 3)人。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3课《认识平均分(三)》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3课《认识平均分(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均分(三)》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课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和简单的平均分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学会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平均分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均分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于平均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平均分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平均分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平均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平均分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道具、纸牌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平均分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平均分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3.巩固:通过多个实际的平均分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对平均分的理解和掌握。
4.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平均分-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平均分苏教版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二年级上数学教案中的"认识平均分"这一部分,我们用的是苏教版的教材。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教材中的第四章第一节"认识平均分"。
这部分主要讲解平均分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如何进行平均分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平均分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和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黑板、粉笔和一些练习题,大家需要准备好纸和笔来记录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来引入平均分的概念,比如说分水果的问题。
然后,我会讲解平均分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且通过例题来让大家理解如何进行平均分的计算。
接着,我会让大家进行一些随堂练习,来巩固所学的内容。
我会给大家布置一些作业,让大家在家里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黑板和粉笔来板书平均分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一些重要的点和步骤。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会得到几个苹果?答案:每个朋友会得到3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且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如果大家在练习中遇到了困难,可以多思考,多练习,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掌握这个知识的。
对于那些学得比较快的学生,可以尝试一些更难的问题,进行拓展延伸。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内容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一、实践情景引入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一个实践情景来引入平均分的概念,比如说分水果的问题。
这个实践情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平均分的概念,因为它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通过实际例子,我可以向大家解释平均分的意义和作用,让大家明白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平均分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平均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个概念,但是要准确地给出它的定义并不容易。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3课《认识平均分(三)》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3课《认识平均分(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均分(三)》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和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含义,能够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均分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平均分的深刻含义和应用可能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让学生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同时,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点,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
2.教学难点:对于平均分的深刻含义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平均分的卡片、实物等。
2.学具准备:平均分的卡片、实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分蛋糕的实例,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一些平均分的问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实际的进行平均分的操作,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二年级数学上册 平均分(3)教案 苏教版
平均分(3)教学内容:教科书上第46—47页的内容教学三维目标:1.继续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教学,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会较大数的平均分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铺垫准备。
出示例图,把12枝铅笔平均分,你想怎样分?小组交流讨论,得出不同的分法。
二、动手操作,体会领悟。
1.创设情景谈话:今天是兔子妈妈的生日,为了祝贺妈妈的生日,小白兔到花园里采了许多美丽的花,数一数共有几朵啊?(出示12朵花)小白兔拿来了一些花瓶,(出示一些花瓶)它想把这12朵花插在花瓶里,该怎么插呢?明确要求:(1)出示条件:把12朵花平均插在几个花瓶里。
(2)提问:你想知道小白兔是怎样插这些花的吗?“平均插”是什么意思?自主探索,请学生上教台示范插花。
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2、第2题出示例图,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3、第4题教师在黑板上画8个苹果A提出要求: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看看每份有几个?把它们每4个一份地分,看看能分成几份?B学生到黑板上动手分别操作分一分。
C小结:这两种分法虽然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4、第6题出示例图,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5、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方法,可以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几份地分”,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最后分得的结果都是每一份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不同方法,既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成几份的分,分的过程虽然有所不同,但结果每份都是相同的,这都是平均分。
4.1认识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4.1 认识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相信“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下面是我根据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材第4.1节“认识平均分”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材第二章第四节的“认识平均分”。
在这一部分,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如何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并能够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的结果。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是将一些物品等分给若干个人;2. 学会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的结果;3. 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以及如何用除法表示平均分的结果。
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平均分的问题,并运用除法来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平均分的小物品(如水果、糖果等)、除法计算器、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我将以分水果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我会通过举例,讲解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平均分。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的结果,让学生在计算中掌握除法的应用。
我会设计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简洁明了,主要包括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的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典型的例题。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主要包括一些与平均分相关的计算题和实践题,如“如果有12个苹果,要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同时,我还会设计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这就是我对于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材第 4.1节“认识平均分”的教案。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一定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和掌握平均分的知识。
认识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中的“认识平均分”。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本,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69页至第71页。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学会如何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并求出每个人分到物品的数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是将总数等分给每个人,每个人分到的数量相等。
同时,学生们应该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每个人分到的数量是相等的,以及如何将总数等分给每个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糖果等,以及一些分物的工具,如剪刀、篮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拿出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然后提问学生们,如果将这些苹果平均分给身边的同学,每个人会分到几个苹果?2. 讲解与演示:接着,我会用实际的物品进行演示,将苹果一个一个地分给同学们,并强调每个人分到的苹果数量是相等的。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平均分的概念后,我会给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们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进行计算,并验证每个人分到的数量是否相等。
4. 例题讲解:我会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们独立进行计算,并在讲解过程中强调平均分的关键步骤和方法。
5.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们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进行计算,并写出解题过程。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出平均分的公式和方法,以及一些关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有12个糖果,他想将这些糖果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人会分到几个糖果?答案:每个人会分到3个糖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平均分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平均分(3)-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平均分(3)-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平均分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能够通过实例运用平均分的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例运用平均分的知识。
2.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
2.认识平均数。
3.掌握计算均值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通过回答问题或小组合作,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引入本节课的新内容。
(二)认识平均数1.引出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描述平均数的意义。
2.教师通过计算和解释,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三)计算平均数1.教师提供几组数据,让学生逐一计算平均数。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将所计算的平均数与其他组的平均数进行比较,发现规律。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求平均数的方法,解释用平均数衡量各项数据的重要性。
(四)练习1.分发小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辅导,引导学生认真检查答案,及时纠正错误。
五、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掌握学生的听课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2.对学生的练习答案进行评析,及时发现疏漏和错误,帮助学生提高。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小练习和课后习题。
2.复习本课所学知识点,做好笔记。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平均数的概念和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并且能够独立进行计算。
但在教学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对计算平均数的方法理解不深,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巩固。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注重细节和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知识。
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4.2《认识平均分(第3课时)》教案
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4.2《认识平均分(第3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4.2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并求出每份的大小。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平均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概念,对除法的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和意义,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并求出每份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平均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并求出每份的大小。
2.难点:理解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
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平均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活动材料等。
2.学具:学生手册、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生活实例,如分水果、分糖果等,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平均分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实际操作平均分的过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平均分的重要性。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平均分的理解。
苏教版二上数学《认识平均分》教案(扬州市级公开课)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42页例1、例2,第43页“试一试”以及“想想做做”1-3题。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平均分的认识,学生对“几个几”的已有认识也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重要基础,而操作、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本方法。
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引导学生经历“认识平均分——每几个一份的分”的探索过程,充分感知平均分的本质特征,为进一步认识除法做准备。
【教学目标】1. 经历把一些物体任意分一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特点,从而认识平均分,并能够每几个一份地分,初步学会这种平均分的方法。
2. 在分一分的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 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平均分的特点,初步学会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观察、比较、实践中初步理解平均分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12根小棒,8个圆片教师:教学课件,8个桃图片。
【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理解平均分。
1、情境引入。
谈话:我们连云港有个著名的景点,你知道是哪里吗?(花果山)它也是齐天大圣孙悟空的老家。
孙悟空有72变的本领,它今天你也来到我们课堂课堂,想和我们小朋友一起比试比试,你们敢不敢?(敢)课件出示:6个桃子。
师:把6个桃子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生思考片刻后)师:用6个圆片代替6个桃子分一分,再和同学交流。
学生动手操作,交流想法。
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分法。
请3位不同的分法的小朋友到黑板上摆一摆(磁铁小桃子)。
生1::6个桃子分成2份,一份2个,另一份4个。
(师指导学生规范说法)生2:6个桃子分成2份,一份1个,另一份5个。
生3:6个桃子分成2份,每份都是3个。
追问:你喜欢哪一种分法?为什么?(猜测多数学生喜欢平均分)生:6个桃子分成3和3。
因为两部分一样多。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每份同样多)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平均分-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平均分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把一些数或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的数或物品的数量相等。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均分的概念及意义。
2. 平均分的实际应用。
3. 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卡片、实物模型。
2. 学具:学生用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平均分,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3. 活动一: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平均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 活动二: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平均分的实践活动,如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每个同学,巩固平均分的概念。
5. 活动三:计算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平均分的计算题目,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7. 课堂检测:通过PPT展示一些平均分的题目,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平均分2. 板书内容: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的意义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平均分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册上关于平均分的题目。
2. 提高题: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几个朋友。
3. 拓展题:研究平均分的其他应用,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等。
八、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均分现象,如平均分配零食、平均分配家务等,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平均分,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可以通过实物模型或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均分的过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3课《认识平均分(三)》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3课《认识平均分(三)》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课《认识平均分(三)》,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人,并能够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平均分计算。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实际应用,以及除法在平均分中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练习。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各有不同,有的可能更偏向于直观的实物操作,有的可能更偏向于抽象的符号运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人。
2.让学生掌握除法在平均分中的应用,能够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够与同学一起完成平均分的任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人,并能够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2.难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实际应用,能够将平均分的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平均分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采用问题引导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平均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物,如水果、糖果等,用于进行平均分的实践操作。
2.准备一些除法计算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平均分计算能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实物,如水果、糖果等,向学生提出将这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人的任务。
《认识平均分(3)(第3课时)》(教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平均分(3)(第3课时)》(教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认识平均分(3)(第3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平均分》,主要包括平均分的概念、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以及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方法,以及运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方法,以及运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的能力。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以及如何运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学具:练习本、铅笔、小棒、圆形卡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情景:妈妈分苹果,将8个苹果分给小明、小红和小华,每人分得几个?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 自主探究:(1)学生尝试用小棒、圆形卡片等学具摆一摆,表示每人分得的苹果个数。
3. 讲解示范:(1)教师讲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方法,如求3个2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2×3=6。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即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4. 课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求5个3相加的和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学生交流答案,教师点评。
5. 应用拓展:(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12个糖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认识平均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乘法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七、作业设计1. 求8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答案:8×5=40,40÷8=52. 求10个3相加的和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答案:3×10=30,30÷10=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平均分的含义,运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苏教版2020年二年级上册数学4.1 认识平均分教案 (3)
认识平均分【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掌握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平均分物体的方法,在操作交流中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3.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对“几个几”的已有认识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直接基础,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不少分东西的经验。
“平均分”的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基础,也是认识除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节课中加强平均分的操作活动,能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充分的感性经验。
【教学重点】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难点】结合操作,掌握“每几个一份”意义和分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平均分1.情境引入师:小朋友们,你们会分东西吗?今天我们要来帮猴妈妈分桃子,你们愿意吗?师:看看今天猴妈妈摘了几个桃子?(6个)她准备把这6 个桃分给她的两个猴宝宝,你打算帮她怎么分?分之前请你想一想要把6个桃子分成几份?师:只要分给两个猴宝宝,所以要把6个桃分成两份。
【设计意图:教材中是直接明确问题“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么分”,学生一般不会搞错分成几份。
我在引入的时候加了一个情境“6个桃分给两只猴宝宝”,这样的设计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也更加接近学生分东西的生活经验。
同时,为了让学生清楚明白是分成几份,所以加了一个问题“要把6个桃子分成几份?”,避免后面的分桃子活动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2.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平均分师:请小朋友们拿出6根小棒代替6 个桃,动手分一分。
师:你是怎么分的?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分法?追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分别呈现相应的分法。
师:一起来看看这三种分法,说说是怎么分的。
上面这些分法中,猴妈妈会满意哪种分法呢?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猴妈妈会满意第一种分法。
因为这种分法公平。
师:为什么第一种分法最公平呢?预设:因为每份分的桃一样多,都是3个桃。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4.1《认识平均分》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4.1《认识平均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4.1《认识平均分》这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的意义,从而理解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加减法和除法运算,但对平均分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求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
2.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应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的意义。
2.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探究活动,共同解决问题。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道具、练习题。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物品、练习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个分蛋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人,应该如何操作?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多个实例,如分水果、分玩具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均分的意义。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的计算方法:总数÷份数=每份的数量。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每组选取一个实例,运用平均分的计算方法进行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小学数学苏教版《3.平均分(三):两种分法的对比》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四表内除法(一)《3.平均分(三):两种分法的对比》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省级名师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将具体事物平均分。
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3.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2学情分析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3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
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导入】平均分(三)1.师生交谈。
师:过年的时候,你们去做客了吗?(去了)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去你家做客,你准备用什么招待他们呢? (苹果、瓜子……)2.师:我们就去看看小明为同学们准备了什么。
出示图1。
(桌上放了10瓶水,每2瓶放在一起)师:看!准备的是什么?这些矿泉水是怎么分的呢?为什么要这样分?生:我们可以说分成了5份,每份是2瓶。
出示图2。
(桌上有9个面包,每2个放在一起,有1个面包在外面)师:再看,这是什么?这个面包应放在哪?为什么?出示图3。
(桌上有14个橘子,每3个放在一起,有l份只有2个)师:看看,还有什么?仔细看看,想说什么呢?(学生说)小明真是个热情好客的好孩子,猜一猜,小明还准备了什么招待大家?出示图4(桌上每6块糖放在一起,有两份只有 5块糖放在一起)你们想说什么呢?3.教学例l。
师: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食品,请看图(第 13页例1),你们认为老师分得怎么样? (不怎么样)你们说说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应该每份分得同样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平均分(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47页上的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继续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教学,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课件、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温故知新,初步感知。
让学生拿出6个圆片,投影出示操作要求。
(1)每3个一份,分成几份?
(2)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
学生用圆片动手分一分,指名学生演示两种分法。
教师:想一想这两种分法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小结:这两种分法虽然不同,但是他们都是平均分,因为都是分得
每份同样多。
2、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研究平均分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4。
(1)投影出示题目“把12支铅笔平均分,可以怎样分?”
教师: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该怎样去思考呢?请同学们围绕以下3个问题进行思考。
A、先确定每份分几支,还是平均分成几份?
B、如果先确定每份分几支,你打算几支一份来分?
C、如果先确定平均分成几份,你打算把12支铅笔平均分几份?学生独立思考后,组织学生讨论以上三个问题。
指名说一说,预设:有先确定每份几支的分;有先确定平均分成几份再分。
(2)让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分别进行操作。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组织交流,集体分享。
(4)对比小结。
教师:我们现在回头来看看这两种分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学生对比后,小组交流想法。
指名说一说,预设:分的过程和想法不一样,但最后分的结果都是平均分,都符合要求。
2、归纳方法,提升认知。
教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对平均分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谁来说一说,将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我们可以怎样去有序的思考?
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
小结: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有不同的方法,既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地分。
无论是哪种方法,只要分的结果每份都一样,都是平均分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第1题。
学生先动手分一分,再填空,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集体订正。
2、第2题
学生读懂题意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一说平均分的过程。
学生完成填空,指名说一说。
3、第3、4题。
引导学生看图,用三句话说一说图意。
独立完成填空,组织集体交流、订正。
4、第5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
教师:求一共有多少个,就是求什么?怎样列算式?
指名说一说,明确:求5个4,用5×4=20
(2)完成第(2)(3)题
组织比较,教师:这几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预设:第(1)题是求几个几,用乘法计算;后两题是有关平均分问题。
5、第6题。
谁来说一说,图中兔子有几个几只,一共有多少只?兔子是怎么分的?小鸡呢?
学生思考后,指名说一说,注意引导学生完整有条理地进行表达。
预设1:兔有12只,每4只一份,分成了3份;
兔有12只,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4只。
预设2:鸡有6只,每2只一份,分成了3份;
兔有6只,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2只。
四、总结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认识平均分3
每几个一份
平均分
平均分成几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