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表现为:学习适应良好,能完成各种学习任务;有较强的自控能力,能协调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也能克服各种困难;人际适应良好,能与他人相处融洽;社会适应良好,能了解自己的社会角色并恰当承担社会职责;了解自我,能悦纳自我,情绪稳定,心境平和,人格和谐完整。
应该说,当代大学生心理状况总体上是健康的,他们思想情绪稳定,在学习上能保持自信,对未来乐观并有着美好的向往。
但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就业压力的增加,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由于当今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心理学界、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
20世纪80年代中期,约有23%的中国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问题,到20世纪90年代上升到25%,而近年来已达到30%。
同时,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上,研究随机调查了1516名大学生结果显示90.5%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呈现的健康状态为亚健康,11.54%-18.6%的学生有时或经常出现某项心理障碍症状,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忧郁症状,占调查总数的18.6%。
由这些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知道,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相当严峻。
二、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心理健康是指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及性格。
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包括:智力正常;情绪健康;人格的完整;和谐的人际关系。
体育教育具有以下特点:教学目标的动态性、身体活动的实践性、组织操作的复杂性、人际交往的频繁性、心理体验的复合性等。
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能促进和协调学生的身心发展,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能锻炼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增加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培养学生健康意识、主体意识、主动探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以及充分发挥个性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特殊作用。
初中体育教学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体育教学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十分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体育老师应与学生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情感和
需要,以建立信任和尊重的环境。
2. 了解学生个体差异:体育老师应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他们的兴趣、能力、身
体状况等,以便能够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
3. 鼓励积极参与:体育教学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运动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乐观
情绪。
4. 提供支持和鼓励:体育老师应提供支持和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建立自尊心和
自主性。
5. 培养合作意识: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他们之间
的互相合作和支持。
6. 促进情绪管理:体育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教会他们如何应对压力和
情绪,提高他们的情绪适应能力。
7. 关注身体形象问题: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学生对身体形象的关注,避免过分强调体重、外貌等方面的评价,鼓励他们建立积极的身体形象。
8. 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可以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如压力管理、情绪调节等,帮助学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总之,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体育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
体育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引言体育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显著。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体育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并探讨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提升的积极作用。
1. 体育教学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1.1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体育教学,学生可以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养成科学的锻炼习惯,从而提高身体素质。
1.2 增强学生抵抗力体育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抵抗力,预防疾病,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2. 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2.1 缓解压力体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调节心理状态,维护心理健康。
2.2 培养团队精神体育教学中的团队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有利于学生的社会适应。
3. 体育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3.1 培养学生的自律性体育教学要求学生遵守纪律,尊重教练,培养学生的自律性。
3.2 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体育教学中的挑战和竞争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培养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4. 体育教学与教育质量的提升4.1 优化课程设置体育教学可以促使高校优化课程设置,实现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
4.2 提高教师素质体育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促使高校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从而提升整体教育质量。
5. 体育教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5.1 培养体育人才体育教学是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的重要途径,对我国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2 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教学的普及和发展有助于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提高国家经济实力。
结论体育教学在高等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意志力。
同时,体育教学对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育质量以及推动社会发展和体育产业进步具有积极作用。
因此,高校应加大对体育教学的投入和支持,充分发挥其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中小学体育教学与学生身心健康的关系
中小学体育教学与学生身心健康的关系体育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培养学生体魄和运动技能的手段,更是对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体育教学与学生身心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体育教学有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们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长时间的坐姿学习容易导致学生肌肉萎缩、脊柱变形等问题。
而体育锻炼可以有效缓解这些问题,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体育教学中的各项运动项目,如跑步、游泳、篮球等,可以锻炼学生的心肺功能,增强学生的体力。
此外,体育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的骨骼发育,预防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发生。
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积极影响。
体育运动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压力和紧张情绪,提高学生的情绪稳定性和抗压能力。
在体育课上,学生们可以通过运动来释放压力,舒缓紧张的情绪,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体育教学中的团队合作、竞技对抗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此外,体育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再次,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也有促进作用。
体育运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反应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们需要通过观察、分析和判断来做出正确的动作和决策,这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体育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后,体育教学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培养也非常重要。
体育运动中的公平竞争、合作共赢等价值观念,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们需要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团结合作等,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公平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体育教学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教学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体育运动对中小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对于刚刚进入相对紧张的学习环境的中小学生来说,容易对知识信息量较大的文化课课堂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这时候,相对轻松的体育活动会使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一定的缓解,通过进行适量的体育课外活动,中小学生可以调节消极的心理状态,同时辅助以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中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保持较为积极的心理状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断提高面对困难时的心理承受能力。
2.体育运动对中小学生三观培养的影响中小学生时期的孩子处于人生道路的开始阶段,这一时期的中小学生所受的教育对于其三观的影响较大。
对于人生来说,这一时期三观的形成对于以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中小学时期的体育教育的科学性影响着中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所以中小学相关的教育部门应该重视中小学的体育教育,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使中小学生能够接受更为专业的体育教育,并且在体育活动中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在老师的科学引导下树立正确的三观。
综上,体育教学可以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体育教学对中小学生的文化课学习的压力能有效释放,对培养正确的三观以及情感、品德、意志力、社会适应力等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学生在体育运动的学习中逐渐形成坚韧的意志品质,并不断提高自信心、树立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这也需要中小学生家长对体育运动方面有着一定程度的正确认识,并且能够与学校及时保持学生各方面情况的沟通与交流,当然,最终目标的实现更需要中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的方式上要不断的进行创新改造,及时发现并改进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对体育教学的模式进行适当调整,以发展促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为主要目的,使体育教育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对个体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干预和促进,以达到使个体身心健康良好的目的。
在教育中,体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促进学生的自信心体育教学是一门需要学生亲身参与的科目,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各项运动技能。
而要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真正取得进步,就必须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去尝试新的挑战。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阴影,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例如,某些学生因为身体某些方面的原因而感到自卑,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通过正确的心理调节方法来增强自信。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也可以从鼓励和赞美的角度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例如在学生完成比赛或训练时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
二、减轻学生的压力如今的学生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他们需要同时应对学业、家庭和社交等多重压力,很容易受到心理上的影响。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运动的特点来减轻学生的压力。
首先,运动可以释放身体里的压力,增加身体的活力和耐力,从而提高身体素质;其次,运动可以增加人们的情感体验,让情绪更加平稳和舒缓;最后,运动还可以增强人际交往和协作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交环境。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人们在集体行动中展示出来的一种精神风貌,它包括互相支持、相互协作、互相信任等要素。
在日常生活和体育教学中,团队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们往往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力量才能完成某些任务。
在体育教学中,创造良好的团队氛围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要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让学生目标明确、有挑战性;另一方面是要注重协作和互相帮助,让学生能够通过协作和交流来互相促进。
体育教学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而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对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如何使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8篇)
如何使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8篇)如何使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论文篇1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善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和心理上保持健康的状态,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力量,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健康。
随着中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体育课程与健康紧密联系起来,而提高同学的心理健康水平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项重要指标。
因此在教学中,必需把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关注同学身心进展。
一、体育熬炼能促进同学的心理健康1、体育熬炼可以推动自我意识的进展。
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
同学力量的凹凸、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熟悉。
竞争的胜利可以提高自信念和理想水平,可以获得同伴和集体的承认。
从而可以正确地熟识自己的社会价值。
2、体育熬炼有益于心情的调整和掌握。
体育熬炼内容的多样性和吸引力,能诱发人们从事体育熬炼的爱好。
体育熬炼内容的冗杂性和多变性,又能激发人们的应变行为和力量。
常常参与体育熬炼,既能很快激发起剧烈的情感,保持乐观、稳重、健康的情感,又能掌握、克服心情的冲动性、易变性。
3、体育熬炼有利于培育人的意志品质。
体育活动是由一系列随便动作构成的,一般都具有艰苦、疲乏、激烈、紧急相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征。
同学在进行体育熬炼时。
总是伴随着剧烈的心情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
因此,体育熬炼有助于培育同学英勇坚韧。
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从而保持主动向上的健康心理状态。
4、体育运动有利于培育人际交往力量。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宽容、热忱、友爱、合群等品质,能妥当处理人际关系。
体育运动能把人们聚在一起公平、友好、和谐地练习和竞赛,使他们之间产生亲切感。
在课堂和课外体育活动中。
他们不用言语,只需一个手势,几个动作就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沟通信息、沟通心声,在不自觉中就会产生亲近感,并会获得较高的平安感和自信念。
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 - 教案
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案一、引言1.1体育教学的重要性1.1.1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1.1.2培养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1.1.4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1.2心理健康与体育教学的关系1.2.1体育活动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1.2.2体育活动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1.2.3体育活动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毅力1.2.4体育活动能促进学生的社交能力1.3教学目标1.3.1让学生了解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1.3.3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1.3.4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二、知识点讲解2.1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2.1.1心理健康的概念2.1.2心理健康的标准2.1.3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1.4心理健康与体育教学的关系2.2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2.2.1体育活动能缓解心理压力2.2.2体育活动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2.2.3体育活动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毅力2.2.4体育活动能促进学生的社交能力2.3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2.3.2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2.3.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2.3.4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三、教学内容3.1体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3.1.1设计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3.1.2确保体育活动的安全性3.1.3提高体育活动的趣味性3.1.4注重体育活动的教育性3.2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3.2.1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3.2.2结合体育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3.2.3关注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变化3.2.4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3.3教学评价与反馈3.3.1对学生的体育技能进行评价3.3.2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评价3.3.3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3.3.4不断改进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目标4.1.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4.1.2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和心理健康知识4.1.3能够运用体育活动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4.2过程与方法目标4.2.1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4.2.2在体育活动中学会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2.3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毅力4.2.4通过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4.3.1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爱4.3.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乐观的生活态度4.3.3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如何在体育活动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5.1.2如何设计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5.1.3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5.1.4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5.2教学重点5.2.1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5.2.2体育技能的培养和心理素质的提高5.2.3团队精神和社交能力的培养5.2.4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培养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体育器材:如篮球、足球、跳绳等6.1.2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音响等6.1.3教学材料:如教案、教学课件等6.1.4安全设备:如急救包、安全标志等6.2学具准备6.2.1运动服装和鞋子6.2.2个人体育器材:如跳绳、篮球等6.2.3笔记本和笔6.2.4心理健康相关书籍和资料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7.1.2提出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7.1.3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和好奇心7.1.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7.2教学内容讲解与示范7.2.1讲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7.2.2示范体育技能和动作要领7.2.3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实践7.2.4解答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7.3练习与指导7.3.1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7.3.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技能和动作要领7.3.3引导学生在练习中注重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7.3.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分享经验7.4.1对学生的体育技能和心理素质进行评价7.4.2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感受八、板书设计8.1教学内容的梳理8.1.1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8.1.2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8.1.3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和技巧8.1.4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的培养8.2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强调8.2.1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8.2.2体育技能的培养和心理素质的提高8.2.3团队精神和社交能力的培养8.2.4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培养8.3教学过程的引导8.3.1导入新课8.3.2教学内容讲解与示范8.3.3练习与指导九、作业设计9.1体育活动实践9.1.1进行一项体育活动,体验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9.1.2记录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变化和感受9.1.3分享在体育活动中的成功和挑战9.1.4反思体育活动对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9.2心理健康知识的探索9.2.1阅读心理健康相关书籍和资料9.2.3探索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和技巧9.2.4分享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和认识9.3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的培养9.3.1参与一次团队体育活动9.3.2分析团队合作的重要性9.3.3提高社交能力的策略和方法9.3.4反思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对自身的影响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反思10.1.1教学内容的适宜性和效果10.1.2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10.1.3学生的参与度和反馈10.1.4教学目标和难点的达成情况10.2拓展延伸10.2.1探索更多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0.2.2引导学生参加更多体育俱乐部和团队10.2.3鼓励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和活动10.2.4提供更多心理健康相关资源和信息。
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引言体育教学在学生的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体育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本文将探讨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体育教学的意义体育教学是学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游戏和健身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身体和心理,从而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此外,体育教学还可以教育学生积极的价值观,如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和观察力等。
体育教学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体育运动,学生可以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
体育运动可以帮助人们保持体重,调节体内代谢水平,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此外,通过体育运动,学生可以预防和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如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等。
因此,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体育教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体育运动,学生可以减少压力和焦虑感。
体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放松身心,提高抗挫折能力和自信心。
学生还可以从体育运动中获得成就感和快乐感。
体育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生命质量,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体育教学对学习的影响体育教学对学习也有积极的影响。
因为体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精力和耐力,增强记忆力和注意力。
体育活动可以让学生思维清晰,精神饱满,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此外,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健康心态,让学生以积极的状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的种种挑战。
结论综上所述,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体育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从体育教学中受益。
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帮助
浅析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帮助【摘要】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进步,使人们体力活动减少。
生活压力的增大,对人的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因此,加强体育教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成为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素质;体育课堂一、心理健康的意义心理健康是指个性心理和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良好功能状态。
也就是说,个体心理具有平稳的,良好的状态,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身体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并具有良好的功能状态。
开展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体育教学活动要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提高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自觉性,充分发挥体育修心养性特殊作用并加以拓展,协作学生开发心理潜能,渗透以认知、个性心理、心理品质、情绪情感、心理适应为主的教育,指导与帮助学生排除心理困扰,克服心理障碍的过程。
二、心理发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特征1.直接体验性。
其他学科课程的信息渠道主要是听觉和视觉,学生无法直接地去体验。
但体育课就不一样,身体练习中的乐与累,苦与甜,成功与失败,学生则是可以直接体验到的,这种变化多端的直接体验都是实现学生心理发展的温床。
2.表现性。
语文老师观察着一个眼巴巴瞪着老师的学生,这个学生是因为回忆着昨天的球赛而发愣?还是因为在学习中产生了迷茫而发呆?老师无法得知。
体育课就不一样了,学生通过情景变化来表现出感情变化,学生通过参与游戏情节表现出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显示他们的个性特征。
不论这种角色是小学低年级游戏中的老鹰、母鸡和小鸡,还是到了高中阶段篮球比赛中的后卫、中锋和前锋,这种角色变化就是未来生活的演习,更是在体育课堂上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最佳时机。
三、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1.体育教学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
体育教学可以调控学生的情绪。
在竞争极为激烈的时代,学生学习压力很大,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不安,较好的教学内容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可以给学生带来愉快和喜悦,并能降低紧张和不安,从而调控人的情绪,改善心理健康。
浅议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议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学体育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帮助学生发展良好心态、增强心理素质的教育手段,能够提高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本文将浅议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中学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体育是一门与人竞争的课程,学生在运动中难免会遇到失败和挫折。
而在面对挫折时,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往往会更容易受挫,产生负面情绪。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首先,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赞赏,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其次,教师要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机会,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取得一定的成功,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最后,教师要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体育课上有积极向上、自信乐观的态度。
其次,中学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体育教学是一种团队性较强的教育形式,学生在团队中协作完成任务,需要相互配合和信任。
通过参与团体活动,学生能够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价值。
可以通过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协作中感受到合作的乐趣。
其次,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学生需要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团体讨论和合作游戏来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
最后,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合理的奖励和鼓励,激发他们参与团队合作的积极性。
再次,中学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体育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出现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
这些情绪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表现,还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面对挑战,不害怕失败和困难。
浅议体育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
14 6 —
与心理健康的关 系, 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 : 体育教学; 学生. 理健康 | 1 心
张、烦恼 、焦虑的情绪就会有效 的得 到缓解 , 适宜选择下棋、太极拳 、慢跑 、长距离的步行 l体育教师要 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社会对教育 并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活动筋骨 , 获得积极性 的 等项 目;对缺乏信心的学生应选 择一些简单 、 及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 。在迅猛发展 的现代 休 息,消除疲劳 , 增进身心健康 。 易做 的项 目,如跳 绳、俯卧撑 、广播操 、跑步 社会 。 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 比 过去要高 23 .加强友谊 ,改善人际关 系 等;对遇事紧张的学生可 以让他们多参加激烈 现代社会生 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越来越趋 的比赛 ;对 自负、逞 能的学生可选择一些难度 很多的要求 ,现在学生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 力 ,从而导致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的出现 向封闭的状态 ,从而就会造成人 与人之 问关系 较 大 、动作较复杂 的技巧性项 目,如健美操 、 也较为频繁 ,并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 的疏远 。体育锻炼则打破了这种封 闭,让学生 技巧 、跳高 、跨栏 等项 目。 有研究工作者做 过数千名中学生心理健康 相聚在运动场上 , 进行平等、友好 、和谐 的交 3 合理的运 动负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_ 3 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因素有运动类型 、运动 的抽 样调查 ,有 2 %的学生存 在 中等程度 的 往 , 0 使学生互相之间产生信任感 , 有效进行情 互相之间产生一种默契 和交 强度 、运动持续的时间和运动频率 ,从运动类 心理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 ,这其 中达到严重程 感和信息 的交流 , 度的 比例为 8 %至 1%左右 。心理健康对 学生 融。经研究表明 , 2 增加与社会的联 系会 给个体 型来说 ,能产生 良 的心理效应 :令人愉快有 好 成长的意义是至关重要 的,它是学生全面发展 带来心理 上的益处 。在体育 锻炼 和竞赛 活动 趣 的运动 ,有氧运动 ,回避人际竞争运动 ,可 的基础。学生任何 个方 面的发展都是建立在 中 ,特别是一些集体项 目的竞赛 , 与人 、队 以 自 人 定步调的运动 ; 从运动强度来讲 ,研究认 特定的 , 健康的心理条件之上的 ,健康 的心理 与队之间的交往频繁 ,为加强友谊 ,发展人际 为,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强度能够改善情绪状 如 同健康的身体一样 , 于受教育者来说具有 关系 , 对 提供 了良好的机会。 态 和焦虑 、抑郁、紧张和疲劳 ;相反 ,大强度 重大意义 ,能够对他们个性 的各个方面、学 习 2 提高 自 ,完善 自 . 4 信 我 的运动却可能增 加紧张、疲劳 。 和生活 的各个领域产生 积极影 响。近几年来 , 所 谓 自 概念是个 体主 观上对 自己的身 我 4体育教学应注意 的问题 国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不 断强调心理健康教育 体、思想和情感等的整体评价。其 中,身体方 体育锻炼 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促使体育教 的重要 , 各级各类学校也 主动地适应社会对教 面的 自 我概念包括身体表象和身体 自 。体育 师必须站在一个更高 的平 台来重新审视传统的 尊 育提 出的新要求 ,在 教育各 阶段开 展心理 教 锻炼对于改善人的身体表象和身体 自 至关重 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 。为此 ,应该注意以下几 尊 育 ,以求达到塑造学生健康 的心理 的目的。 要。有研究表明 : 锻炼者 比非锻炼者具有更积 点 : 我概念 ; 体能强的人比体能 弱的人 切实树立健康第一 的观点在体育教学和体 2加强体育教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影 极的总体 自 倾 向于具有更高水平 的自我概念 和更高 的身体 育锻炼中始终牢记健康两字 ,离开 了健康也就 响 的作用 体育锻炼对促进心理健康能起到积极的作 概念。在体育锻炼和竞赛 中,特别是参加个人 失去 了体育锻炼的意义 。 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擅长的运动项 目, 能在身体完成各种复杂动作 加强学情研究在体育锻炼 中,要求 体育教 2 调节情绪 ,陶冶情操 . 1 的过程中,在与同伴默契配合中 ,在与对 手斗 师加 强对学 情的研究 。从心理健 康教育 出发 , 情绪状态的调控能力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 智 斗勇的拼搏中 ,以及取得胜利 的喜悦 中,获 根据 学情实旅 有针对 性 的分类 锻炼 和分类指 理健康影 响的最主要的指标 。体育锻炼 之所 以 得 自我满足 ,提高 自 信心。并在训 练和 比赛 中 导 ,是素质教育 的需要 ,是发展个性 ,提高教 能够调节情绪 ,主要是因为体育锻炼的参与者 不断得到 自我完善。 学效益 ,培养 健全人格的需要。 能体验到运动带来的愉快感觉 。有心理学家认 3将体育教学融人心理健康教育 处理好体 和德 的关系从根本上讲 ,心理健 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 1 康 问题是德育问题 。体育教师不只是教 授给学 为 ,适度负荷 的体育锻炼 能够促进人体释放一 种 内啡肽的物质 ,它能使人们获得愉快 、兴奋 通过体育理论课 的方式讲授 心理健康教育 生 以体育技 能 ,还要关心学生 的思想 、情感 、 的情绪体验。因此参加体育锻炼 ,尤其是参加 内容 ,让学生了解真正 的健康包括 身体健康 、 性格 、心理等诸方面 的问题 。要有意识的培养 那些 自己喜爱和擅长的体育锻炼 ,可以使人从 心理健康 、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者缺一不 学生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增强心 中得到乐趣 , 振奋精神 ,从而产生 良好的情绪 可 ,其 中身体健 康是其 它两个方 面 的物质基 理 和社会适应能力 , 帮助学生树立为祖国健身 状态 。 础 ,心理健康能使生理健康产生更大 的价值 。 强身 的自觉意识 , 使其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 2 消除紧张 , 复体力 . 2 恢 同时 ,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 处理好质和量 的关 系。要想使体育 锻炼达 当 今社会竞争的 日 益激烈和生活压力 的加 的影 响因素 ,掌握心理健康保健 方法,使学生 到心理转化 的 目的 ,活动 时必 须有一定强度 、 大可能会使许多人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 , 特 能及 时而恰 当地调节 自己的心态 ,并鼓励学生 质量和时间要求 ,每次锻炼 的运动量应从小到 别是 中学生课业负担繁重 ,这些就直接导致忧 经 常参加体育运动,在运动 中寻求快乐 ,陶冶 大 ,循序渐进,一般三个月为一周期。同时应 郁 、孤独 、焦虑等各种心理 障碍的产生 。适宜 情操 。 注意运动的适应症 和禁忌症 ,如果体育锻炼与 的体育锻炼能使有 理障碍 的个体获得 心理满 3 对学生 因材施教 ,从而加 强教学 的针 运动保健 、医务监督相吻合 ,则会收到更为理 . 2 足 ,产生积极的成就感,从而增强 自 心 , 信 摆 对性 想 的效果。 脱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 , 并起到消除心理障 体 育教 师要 因人 而异使 教学更 具有 针对 碍的 目的。 性 。对孤 僻、怪异 的学生适 宜选 择篮球 、足 在学生中,通过体育锻炼可 以减缓或消除 球 、排球 、集体接力、拔河等项 目;对优 柔寡 由于学习和其他方面的挫折 而引起的焦虑和抑 断的可让他 们多参 加球类 的活动 如篮 球 、排 郁等症状 ,为不 良情绪的宣泄提供一种合理有 球 、足球 、乒乓球、羽毛球 、网球等项 目;对 效 的手段 ,防止心理障碍或疾病的发生。在紧 腼 腆 、胆 怯的学生 可选择 武术 、体操 以及篮 责 任 编 辑 :孙 兆杰 张 的学习之余 ,全身心 地投人体 育锻 炼 ,紧 球 、足球等项 目的教 育 I ll
体育教学活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教学活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人的健康包涵三个要素: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合性。
其中心理健康对人生成就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所理解。
《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对学生实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包含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但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而体育教学是促动健康的重要手段,当体育活动对于促动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原因据相关文献报道大约32%的中小学生存有不同水准的心理健康问题,对这些学生进一步调查发现心理品质方面存有着明显的弱点,如抗挫折水平、意志力、危机意识、协作精神等都比较薄弱。
随着对知识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以致于社会与家庭重心都放到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
绝大多数学校也偏重于抓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加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普及不够或没有普及,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辅导,造成局部学生心理素质比较差,调整心态的水平较弱,遇到困难挫折易造成心理疾病。
同时,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日益扩大,家长的过度溺爱使学生的很多意志品质不能得到更好的锻炼,如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
三、科学的体育活动有利于促动人的心理健康1、科学的体育活动能促动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发展,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科学的体育运动能增强体质,通过体育运动,可使身体正常发育,为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2、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心理水平的矛盾,是推动心理健康发展的一种动力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活动相比,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不能满足学习的运动项目需要。
比方,在篮球比赛中,运球进攻因为要理解队员位置,注意的范围就比较广,既要高速运球又要防止被对方拦截,需要擅长分配注意力。
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摘要】在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缓解学生学习压力以及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等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不可或缺性也使得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只有在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健康成长,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身心健康,增强自信心,培养团队合作,缓解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不可或缺,加强重要性,全面发展,保障。
1. 引言1.1 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体育教学在学生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体育课不仅是学生在校生活中的一项必修课程,更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工具。
通过体育教学,学生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体育技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意志力和毅力。
体育课也是学生锻炼身体、释放压力、调节情绪的重要途径。
体育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与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
在当今社会,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不仅是因为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更是因为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
加强体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良好体育习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1.2 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直被认为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不可忽视。
正是因为体育教学直接涉及到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发展,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教学设计简介本文档旨在探讨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教学的关系,并提供相应的教学设计。
体育活动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在体育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首先,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活动,增加身体锻炼,有助于释放压力和焦虑。
其次,参与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领导能力,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
此外,体育活动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学设计以下是一些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教学结合的设计建议:1. 活动选择选择适合学生的体育活动,以充分发挥其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例如,可以选择一些团队合作的项目或有趣的运动项目,以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动力。
2. 目标设定设定明确的研究目标和心理健康目标,以帮助学生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活动开始前,通过简短的讲解和讨论,向学生传达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对于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态度。
3. 活动组织组织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
可以设计小组竞赛、讨论或合作活动等,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4. 反馈与总结在活动结束后,给予学生及时、具体的反馈,鼓励他们分享活动中的心理健康体验和成长。
同时,通过总结和讨论活动中遇到的心理挑战和解决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情绪调节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结论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教学相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发展机会,并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教师应在体育教育中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并通过相应的教学设计来关注和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教育实践探索
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教育实践探索摘要:本文探讨了体育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实践探索。
通过研究发现,体育教学可以显著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包括提高自尊心、增强自信心、减轻压力等方面。
本文通过论述具体的影响机制和教育实践方法,旨在为小学体育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一、引言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和学习压力的增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在这个背景下小学体育教育作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可忽视。
本文旨在探讨体育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教育实践探索,通过深入研究体育教育对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和情感状态的积极影响机制以及如何在教育实践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积极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为小学体育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不可忽视,它在提高自尊心、增强自信心以及减轻压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体育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尊心。
通过不断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学生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这种成长过程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从而增强了对自己的信心。
比如当学生成功完成一项体育任务,如跑得更快、跳得更高、投得更准时,他们会因此而感到自豪,这有助于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进而提高了自尊心。
其次体育教学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团队体育项目中,学生需要积极地与同学协作,这种合作过程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自信心。
他们会学会相信自己能够为团队做出重要的贡献,并在比赛中展现出自己的实力。
这种成功体验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还让他们相信自己在面对各种挑战时都可以克服困难,从而更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最后体育教学对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也具有显著的效果。
学生的生活中充满了学习压力和社交压力,而参与体育活动可以成为释放这些压力的有效途径。
在体育课上,学生可以投入到运动中,专注于提升自己的技能,从而暂时摆脱了学习和社交方面的压力。
中学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
中学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摘要:中学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是相辅相成的,本文分析了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育心理健康1.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1.1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学校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它能有效地调节学生身心矛盾,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那么,学校体育教学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学校体育教学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活动过程,它可以有效地塑造人的行为方式,促进人体健康,也可以有效地调控学生的情绪。
在竞争极为激烈的时代,学生学习压力很大,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不安等情绪。
而在体育教学中,可以为郁积的各种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发泄口,消除轻微的情绪障碍,减轻抑郁等心理症状。
体育教学中常以竞赛的形式组织教学。
而在竞赛中获得成功可以提高信心,可以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价值,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
中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此时对他们进行积极健康的引导,对于他们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积极作用。
同时,正确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能支配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而使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1.2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除了父母的关心和照顾以外,还受到爷爷,奶奶的溺爱,这些都易使孩子们产生不良的心理。
而在体育教学中的各种比赛及游戏一般都具有艰苦、激烈、紧张的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
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
因此,通过体育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
2.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及相关对策2.1改善教学中师生关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现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是绝对的领导者及指挥者,师生之间没有站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交流,这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
小学体育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小学体育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小学教育中,体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体育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期为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小学体育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小学体育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学生在运动中不断挑战自我,获得成功和进步,从而增强自信心。
例如,一些学生在跑步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他们会觉得自己很有能力,很有信心,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积极心态和自信心。
2.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品质小学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锻炼身体,更是要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通过克服困难,培养他们的勇气、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种精神品质不仅对学生的体育成绩有帮助,也会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小学体育教学通常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来完成一些任务和项目。
在团队活动中,学生需要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分享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如何处理团队中的矛盾和冲突。
这些经验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4.缓解学习压力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学习压力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而体育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释放压力,放松身心。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可以尽情地玩耍、运动,释放内心的压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的挑战。
三、结论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学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意志品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缓解学习压力等方面,小学体育教学有助于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小学体育教学不仅仅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1. 引言1.1 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中,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还应该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和关注。
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心理健康是人们实现自身价值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体育教学是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重要途径,两者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当今社会,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很多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中都会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就显得格外突出。
通过体育教学,可以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也能够得到心理上的放松和舒缓,缓解压力,调整情绪,提升自信,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不仅是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注,也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完善和提升。
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体育教学中,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介绍心理健康教育及体育教学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教学是两个看似独立却互相联系的领域,在现代教育理念中,二者的结合已经成为越来越受重视的教学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心理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能够自主、健康地发展。
而体育教学则是通过体育活动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培养学生的体格素质和运动技能。
这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2. 正文2.1 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是多方面的。
通过参与体育运动,人们可以释放身心累积的压力和负面情绪,从而改善心理状态,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运动能够促进身体内多巴胺和内啡肽等神经传导物质的分泌,提升个体的幸福感和兴奋感,有助于缓解情绪问题。
体育运动还能够增强个体的自尊和自信。
通过不断参与体育活动,克服挑战和困难,取得进步和成就,可以提升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摘要:人的健康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生理健康,二是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很多人利用体育锻炼来增强身体健康,却很少会想到通过体育锻炼来调节自已的心理。
笔者就学校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做了初步探索,认为体育锻炼印是生理活动又是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锻炼;心理健康
教育部针对目前我国学生课业负担重、心理压力大的状况,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与研究方案,突出“健康第一”的思想。
其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来吸引学生,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运动中去,并在运动中掌握锻炼的方法。
达到自我放松、自我调节,消除心理障碍的目的。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历程中身心发展充满生机的一个最宝贵的阶段。
这个阶段,心理的表现往往比成人更为敏感、情绪状态较为紊乱,再加上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在体育课上往往出现反常情绪,形成心理障碍。
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活动,我们在体育教学中。
要注意找出学生产生异常情绪的原因。
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一、体育课常见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1.焦虑紧张心理
焦虑是一种发作性或持续性出现的焦虑、紧张、恐慌、担忧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的唤醒水平的一种复杂的情绪状态。
学生在学习中。
由于对自己的运动能力产生怀疑,就会出现这种现象。
如在支撑跳跃教学中,大部分同学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而总有一部分同学提心吊胆,害怕完不成动作被同学嘲笑,造成练习中身体放不开。
动作变形,越发紧张恐惧,产生焦虑情绪。
这部分学生一般性格比较内向,过分关注自己,由于自身条件(如身材矮小、过胖)而产生自卑,对体育课不感兴趣。
甚至害怕上体育课。
2.抑郁悲观心理
抑郁是指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症状。
青少年的抑郁一般是因挫折而产生的情绪上的抑郁。
在球类教学中常发现,一部分学生因紧张气氛而动作变形失去得分机会导致丧失信心,产生抑郁悲观心理。
这部分学生一般是抑郁质的,表现为多愁善感,一旦受挫折,就表现出苦闷、悲观的情绪,对学习失去兴趣。
3.对立逆反心理
学生对立逆反心理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抗教师的言行,甚至拒绝接受老师的教育。
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情绪正处于不稳定时期,教师过于严厉地训斥体罚学生,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引起学生的不满和反感,对立情绪迅速、强烈地表现出来,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产生心理障碍。
4.孤独自卑心理
这类学生大多对自己缺乏信心,却又不能忍受失败,总怕被同学们看不起,害怕被人嘲笑,因此不热心集体活动,产生自卑心理。
这种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处理同学之间关系,把个人得失看得太重。
对成绩好的同学充满敌意,缺少朋友,受到其他同学的冷淡,久而久之,产生孤独自闭的现象。
二、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
1.培养主体意识,增强自信心
焦虑只是情绪的变量,它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主要还取决于认知变量。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适宜焦虑水平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启发学生全面认识和对待各种问题。
多鼓励和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有利因素和潜力,使启发式教法与创造性学法有机统一,在内容上强调发现学习,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在形式上强调“过程自主”,多为学生提供获得成功体验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从自我肯定中得到满足,在轻松的气氛中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进行体育锻炼,并在运动中增强自我意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2.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的个性差异很大,有的性格孤僻,有的爱出风头,自由散漫,但其自尊心却都特别强。
面对这部分学生,老师要信任、尊重他们,采取真诚、严肃、认真的态度,去感染他们。
当他们遇到挫
折,情绪低落时,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精神饱满、热情洋溢的姿态出现在课堂t,用自己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对学生表现出真诚无私的爱,使学生感到无限的温暖,从而消除他们的消极情绪,提高士气,活跃气氛。
对表现突出的学生,采取鼓励性评价,使其获得心理满足,对有违常规的学生严禁使用带有侮辱性的评价,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们感到批评是善意的,在心中产生“波纹效应”,精神上受到巨大鼓舞,从而保持乐观、愉快的学习情绪。
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充满信心,能大大地减少学生对立情绪的产生,消除紧张对立的心理。
3.精选教材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课学习内容,对学生的情绪影响很大。
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知识、动作产生了兴趣,能满足他们现实的心理需要,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带有主动性。
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的选择应明确目的,尽可能地扩大选用教材的范围,以志其趣;在方法的选择、课堂的设计上应创设情境,以诱其趣;巧妙设计,以引其趣;及时评价,以稳其趣;教法灵活,以增其趣;开展竞赛,以激其趣;内外结合,以固其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使其获得身心的满足。
此外,在体育课中还要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掌握心理健康保健方法,使其能够及时恰当地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从而预防心理障碍的产生,促进身心和谐全面地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靖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