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课内诗歌赏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课内诗歌赏析

姓名:

(一)《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诗人隐居的地方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带着猎物回去。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的诗句。

1、“东皋薄暮望,”点明时间傍晚、地点水边、事件远眺。“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表现了

孤独抑郁的心情。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3、本诗写景有特色?答: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4、这首诗(或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抒发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二)《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1.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抒发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

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情。

答:“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日暮怀归之

情,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

3、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本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与思乡的情怀。

(三)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1、诗中表明作者身份的字是使,表明作者此行目的一个短语是问边,表明这首诗写的是塞外风光的词有汉塞,

胡天,萧关,居延等。

2.诗的首联叙事,交代了出使路线和到达地点,一个“单”字写出诗人轻车简从去慰问边关将士。

3.颔联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比喻自己),表达了被排挤出朝廷的激愤抑郁和孤独思乡的感情。

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作简要分析。

答: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比作“征蓬”“归雁”,写自己此次出使之事,既言事又写景,生动形象的表达出幽微难言的抑郁之情。

5.近代学者王国维盛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千古壮观”之句,仔细品味这联诗试着说说王国维给

予这句诗极高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答:这句以传神的笔墨描写了奇丽壮美的塞外风光,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

6.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答:“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7.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

参考示例,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示例:①这幅图画具有美。②美的具体表现:示例一:①图画的构图美。②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示例二:①图画的线条美。②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

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

示例三:①图画的色彩美。②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示例四:①图画的意境美。②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

示例五:①图画的衬托美(表现手法)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互相映衬,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奇特壮美的塞外边关图。

8、尾联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尾联用汉将窦宪大胜匈奴于燕然刻石记功以返的典故,歌颂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精神,也显示出使臣对边关战事的关心。

(四)渡荆门山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叙事,交代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

抒发了作者思乡的感情。

2、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的画面。

答: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①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

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②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

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4.展开想象,写出“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示的意境。

俯视江面,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飞下来一面镜子,明亮耀眼;仰望天空、云气簇拥而来,就像海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新奇美妙。

5.请从情景关系角度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运用比喻,描绘了满月映入江水、云霞绚烂多姿的奇丽景象,表达了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和喜悦感。

6.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送”字直接点题(扣题),“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7.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8.诗的颈联在写景上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颈联将明月比作天镜,将云霞比作海市蜃楼,描绘出眼前看到的绮丽景象。

9.标题中“送别”二字怎么理解?

“送别”是说故乡的水恋恋不舍,满怀深情地一路送诗人远行,从另一角度显现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10.“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句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展现了一幅气势磅礴的景象。

(五)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起到白沙堤终。以“春”为着眼点,写西湖(钱塘湖)的美景,表达诗人对西

湖美景的喜爱之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是“最爱”。

2、从哪些词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初春的景象?答:水面处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3、说说“争”和“啄”的妙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