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

摘要:在中国的养老大潮中,有这样一些家庭,由于疾病或灾祸家中唯一的子女不幸离世,这样的家庭被称为“失独家庭”。在中国的传统家庭观念中,基于养儿防老和传宗接代的考虑,孩子不仅是血脉的延续,也是精神的寄托。但是对于数量庞大的失独家庭来说,他们如何安度晚年自然就成了一个越发凸显的社会问题。本文将从失独家庭养老面临的困境、原因和解决途径几方面来对此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失独家庭养老困境途径

一、引言

21世纪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随着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逐步进入老年,中国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面对着人口老龄化,养老问题迫在眉睫。在这个养老大潮中,我国存在着这样一个规模可观的特殊群体:他们积极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只生育了一个孩子,然而,疾病或意外又使他们遭遇了独子早逝的厄运,这一群体被称为“失独者”,他们的家庭就是“失独家庭”①。在中国失独家庭有多少?目前还没有权威部门对他们进行过详细的数据统计,但是按照已有数据,有些机构做了样本统计:目前中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有1.9亿人,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因此每年约产生7.6万个失独家庭,按此统计,目前中国的失独家庭至少已超百万。失独的家庭变故不仅打破了他们正常的家庭结构更使家庭功能变得残缺不全,这些失独者在经历了失独的人生大悲之后只能在抱残守缺中独自承受精神无依的折磨和生活无靠的压力。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社会都要关注这一特殊群体,除给予生活支持外,还要给予他们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使他们养老有所保障,安享晚年。

二、失独家庭面临的养老困境及原因

失独父母大多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赶上年代首批执行独生子女政策,人到中年遭遇独子夭折。调查发现,这些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光荣一代”,除了丧失爱子的孤苦外,①杨宏伟,汪闻涛. 失独家庭的缺失与重构.重庆社会科学,2012(11):21

如今更担心疾病、养老等一系列现实难题。

困境之一,经济困难,生活难以维持。独生子女一旦亡故家庭中的老人父母在承受精神打击的同时也遭遇经济困难,养老成了难题,他们微薄的经济收入难解根本问题。目前老年人获取养老金的途径主要有儿女赡养费、退休金、养老保险等。由于大多数失独家庭老人工资较低,缺少养老保险,同时这些失独老人在他们唯一子女还存在的时候倾其所有来培养他们,有的甚至负债累累,有的子女生前疾病缠身,为了救助他们,也使他们父母经济困顿。

2001年12月份出台的《中国计划生育条例》第27条规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但是有法律专家分析,这里的“帮助”不是“责任和义务”,而且“给予必要的帮助”这个概念很模糊。在法律上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化标准,执行起来也有很大的伸缩性。针对失独家庭,现行的国家计生特别扶助政策,对独生子女伤亡家庭进行补贴每月每人一至两百元,但在年龄方面要求女方年满49周岁时,夫妻双方才能同时纳入扶助范围。而这样的经济救助和年龄门槛对于数量庞大的失独家庭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

困境之二,失去独子,无人照料。长期以来,中国社会最主要的养老模式是家庭式养老,“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是沿袭多年的至理名言。这就决定了老人的赡养主要是依靠子女。同时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差也是非常普遍的问题。而如今各地的养老院大多不接收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因为目前我国福利性质的养老院极少,根本无法满足日趋严重的老龄化社会需求,多数养老院都是盈利性质的,一切都是向钱看,不以人性关怀为主旨。而且入住养老院都要有子女签署委托手续,目的也是为了规避风险,无疑失独老人自然将被所有这一切苛刻的条件规则拒之门外,无依无靠,衰老失能,无处养老。由于社会上一些人的偏见和歧视,更使这些失独老人的晚年生活雪上加霜。

困境之三,老年丧子,精神痛苦。和正常家庭的老人相比,失独家庭的老人不光要承受精神上的孤独,还要承受失去独子的精神折磨。他们都曾经拥有过一个幸福的家庭,但车祸、疾病、灾难以及种种不确定的风险因素让他们陷入了永远的沉痛。独生子女去世后父母容易陷入自行封闭,精神濒临崩溃,因为唯一的孩子的离去,带走了他们的希望,他们是绝望的群体。他们的养老,不是说给经济补偿就可以解决了,他们更缺乏精神寄托。

三、失独家庭养老困境的解决途径

第一,政府部门完善养老制度,特别是对失独家庭养老制度的完善。首先,加大财政投

入力度,健全各种模式的养老服务体系②。政府要建立失独老人养老专项资金,按照失独老人的困难程度为老人提供基本的生活需要,要提高对失独家庭的风险补偿标准。其次,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并加大监管力度,防止利用优惠政策做和养老无关的事情③。同时,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应该针对失独家庭的特殊情况制定相应的养老资金扶助制度,解决失独家庭养老资金匮乏的问题,使失独老人能够安心养老。

第二,社会养老托底,配合全方位的生活照料。对于失独家庭而言,针对性的制度保障、人性化的精神援助必不可少,但从根本上说,相关部门更需要加快步伐,提升养老的社会保障力度,夯实“社会养老”的根基④。调研显示,截至2010年我国以养老金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老年人只有24.1%,多数老人的生活来源还需要依靠家庭成员供养。如果能从源头着手,尽早实现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让每一位老人都没有老无所依的后顾之忧,那么失独家庭的痛苦,或许能在社会提供的福祉中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消融。同时,要发动社会力量去全方位对失独家庭老人进行生活照料,使他们老有所依,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合力帮助,使这些失独家庭老人在社会的关爱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安度晚年。

第三,人道的精神抚慰,使失独老人乐享晚年。

在失独家庭养老所面临的问题上,经济救助还只能解决问题的一个侧面,精神扶持对失独家庭往往更加重要。目前,失独家庭的精神关怀,主要由民间自发的互助团体来承担。但这些团体的发起和延续,都有一定的随机性与不稳定性。各地相关部门应尽早建立失独家庭的数据库,并为失独互助组织提供必要的帮助。在没有民间救助团体的地方,慈善机构应该协助成立民间社团,在运行经费、活动场所和精神科学支持等方面提供社会资源。只有多方面共同襄助,才可能打破失独家庭陷入的痛苦内循环。此外,舆论必须要成为社会与失独团体之间的纽带。舆论不仅仅是暴露问题,更应肩负起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号召的责任。失独家庭能否重新绽放生活的光彩,重树生活的告心,脱掉标签化的形象描述,社会公众能否献出爱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舆论的走向,少一点过度渲染,多一点正能量⑤。

总之,失独家庭养老问题是当前社会养老问题的重点。失独问题解决不好,也是对计生工作的不负责任。让失独者不孤独,考量着国家文明和国家责任。只有顶层设计和底层自觉互动,失独者的孤独才能得以抚慰,这些失独家庭老人才能够安度晚年,乐享人生。

②杜静. 失独家庭,谁来养老?海峡财经导报,2012(8):1-2

③同②.

④李康宁. 失独家庭尤需“社会养老”托底.广州日报,2012(02):1

⑤张志昊. 舆论如何帮助失独家庭光彩重绽. 中国社会报,2012(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