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填图具体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共24页

合集下载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方法细则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方法细则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方法细则一、1:1000地质剖面(一)工作方法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2000—1:1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

剖面比例尺一般是填图比例尺的5—10倍。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

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一般采用全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即剖面地质点点位在分层处。

同时要考虑地形的起伏情况。

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

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1︰50000填图格式。

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要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

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式中:D-岩层真厚度;L-斜坡距α-岩层真倾角β-地层坡度角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地质填图方法

地质填图方法

地质填图工作基本方法1、一般程序收集资料—地质踏勘—剖面测量、正确划分填图单元—剖面地质小结一开展正式填图工作。

2、基本方法地质填图方法视比例尺不同,主要由剖面法、追索法和穿越法。

1:50000-1:10000比例尺地质填图时,原则上采用穿越法辅以少量追索法,即地质观察路线垂直(或斜交)于主要岩层及构造线方向进行,但对重点研究对象,如标志层、含矿层、矿体露头、化石层、重要岩浆岩体及构造线等,则作追索性的布置;1:5000-1:500比例尺地质填图时,原则上采用追索法或剖面法,地质简单区可辅以少量穿越法。

地质观测点的布设和测定地质观测点的布设应遵循三个原则:A 点位的布置以能有效地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要素为原则。

B 在地层分界线上、不同岩石接触处、岩相变化处、构造点、蚀变带、矿化及矿点、重要化石点、标志层、代表性产状要素测量点、取样点、山地工程以及其它有意义的地质现象观测部位,必须布设地质观测点。

C 按地质实际情况,适当布设岩性控制点。

一般岩性控制点不超过总地质点数的30%,切忌机械地等距离布点。

地质观测点位测定可用半仪器法(或GPS)标绘在图上,重要的观测点,如主要的地质构造、含矿层、矿体露头等则需用仪器法测定(高精度GPS 亦可)。

观测点的记录内容及格式观察记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因此,应根据各点的具体情况详尽描述,重点突出,强调连续观察、连续记录,严肃认真,充分收集第一性资料,切忌简单化、主观随意、孤点记录。

沉积岩区、变质岩区和侵入岩区的观察记录重点各有侧重。

1、地质观测点记录的内容如下:a 沉积岩区:首先搞清地层层序,然后对具体岩石进行描述(颜色、结构、构造、碎屑物成分、粒度、形态、胶结类型、胶结物成分,岩石命名、风化外貌特征、次生变化等),对地层厚度变化、化石层、含矿层、标志层应详尽描述。

b 变质岩区:描述岩石的产出状态、颜色及结构构造、主要及次要矿物含量,不同矿物的排列方式及不同岩性的相互关系,尤其是特征矿物(白云母、黑云母、铁铝榴石、十字石、蓝闪石、矽线石等)的出现与否,原生层理及片麻理的产状、构造的叠加与否,混合岩基体及脉体情况、岩层厚度沿走向的变化情况及次生变化和风化外貌,特别要注意收集说明地层是否倒转或正常的证据。

地质填图工作基本方法

地质填图工作基本方法
地质填图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地质调查工作,其一般程序包括收集资料、地质踏勘、剖面测量、正确划分填图单元、剖面地质小结以及开展正式填图工作。在填图过程中,根据比例尺的不同,主要采用剖面法、追索法和穿越法。地质观测点的布设是填图工作的关键,应遵循有效控制地质界线和要素、在重要地质现岩区、变质岩区和侵入岩区的岩石描述、地层厚度变化、化石层、含矿层等。同时,地质观测研究需要搞清矿区的地层层序及分布、分层标准,各种主要构造类型的性质及产状,矿体、矿化带、蚀变带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等,以满足一定的精度要求。通过这一系列工作,可以全面了解地质情况,为后续的地质研究和资源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填图要求

填图要求

地质填图要求与方法一、概述㈠地质填图又称地质测量。

地质填图在固体矿产普查找矿工作中和矿床(区)评价工作中,是一项基本的,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手段。

㈡地质填图矿产勘查全过程中,常采用的比例尺有1:25000、1:10000、1:5000、1:2000、1:1000五种。

从使用的范围和目的出发,一般在普查找矿阶段。

在物化探及重砂异常找矿中、在矿床(区)勘探期间的矿区外围找矿时,常使用1:25000、1:10000比例尺地质填图;在矿床(区)详查、勘探阶段,常进行1:5000~1:1000比例尺地质填图。

在确定矿区地质填图比例尺时,还必须综合考虑矿区范围的大小、矿体形态复杂程度、矿石质量或矿化均匀程度等因素,通常是当矿体形态较复杂、矿层厚度或矿石质量变化较大、矿化不均匀时,地质填图比例尺应适当放大。

㈢布置1:25000、1:10000比例尺地质填图的目的,在于阐明测区地质构造和成矿地质条件,用以找矿和扩大矿床(区)远景。

测区范围一般应包括:与已知矿床有地质联系的矿(化)点;找矿标志明显地段;各种找矿手段(包括地质、物化探、重砂等)的综合异常地段。

㈣1:5000-1:1000地质填图是在矿床(区)普详查或勘探阶段进行,主要任务是:全面而详细研究矿床(区)地层、岩石、构造、矿体形态、规模、产状、矿石质量、矿石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研究矿体与围岩的关系及围岩蚀变等。

为探矿工程布置、储量计算,为矿山设计和建设提供地表地质资料。

测区范围通常局限于矿体和近矿围岩分布地段,但应包括探矿工程布置范围。

二、地质填图准备㈠资料收集:收集工作区内或大一些范围内有关前人工作成果资料。

1、测区内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方面的资料,如地层、岩石类型特征等。

如果有包括测区的小比例尺地质图(1:10万或 1:20万等)也应收集。

2、测区内发现的矿产种类、赋存层位、矿体规模、矿物成分、矿石类型、品位等。

3、测区内褶皱、断裂的分布、形态特征、规模、性质、产状以及对岩(矿)层的破坏和影响程度。

地质填图规范

地质填图规范

地质填图规范篇一:地质填图规范地质填图规范1 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包括技术准备和实物准备,前者就是组织野外工作人员学习相关规范、堆积和经过批准的工作设计,了解目的任务和技术要求,收集工作区已有的各类资料,后者准备工作主要有:有野外用地形手图及清图准备;实测地质剖面及进行野外踏勘;组织野外工作人员;准备工具用品及各种记录表格。

收集或专业人员实测矿区大比例尺地形图供填图使用;当没有合适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时,在勘查早期,可用小比例尺图放大使用,如1∶1万精测图放大为1∶5千简测图或1∶2000草测图使用。

填图精度及地质点密度主要考虑勘查阶段及地质条件复杂程度:预查阶段:一般草测,地质界线上的点距40至100米,岩性内部点点距100米左右。

普查阶段:一般简测,地质界线上的点距35至70米,岩性内部点点距70米左右。

如某铁矿区1∶2000地质简测图中,沿铁矿层及正长岩界线上的点距一般在40米左右,而辉长岩体内部点距一般在70米左右。

对于宽度小于1米的矿体,有意义的地质体或标志层均需放大表示。

1.1 填图工具用品有主要有挎包、讲义夹、相机、手持GPS、罗盘、放大镜、地质锤、三角板、量角器、计算器、文具盒、钢卷尺、符号笔、棉纸、样品袋、基点木(竹)桩。

1.2 填图用表格主要有地质观察点记录表、地表及坑探工程采样记录表、矿区标本登记表、音相记录表、标本签、样品签2 填图方法与技术要求观察路线的布置是从实测地质剖面展开的。

首先将实测地质剖面及确定的填图单元界线,断层线,侵入体界线,矿层顶、底板界线,产状等的位置,绘到野外用手图上。

再从实测剖面两侧逐渐布置观察路线。

填图组一般由2—3人组成,组长全面负责填图工作,具体观察、记录、布样,组员主要负责定位、作图、取样等工作。

在矿区大比例尺填图中,对那些重要地质体,如标志层、矿体、矿化体、蚀变带、主要断裂等,应沿其走向进行追索控制。

2.1 穿越法填图穿越法填图在中小比例尺填图中是主要方法。

地质调查方法及技术要求

地质调查方法及技术要求

地质信息元数据标准
(22)GB/T17412.1-19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23)GB/T17412.2-19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24)GB/T17412.3-19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第14页,共115页。
1.3地质调查主要内容
沉积岩区
(1)进行多重地层划分、对比,建立区域地层格架。 (2)沉积岩岩石地层的正式填图单位要划分到组。若组的厚度过大,可进一步细分为
段或岩性段。
(3)调查区地层区划归属以相关省地质志的划分为依据,岩石地层序列以相关省岩
石地层清理成果和全国各纪地层典为基础,可在填图过程中不断补充、完善、优化。
观察路线、观察点的控制程度
提出一定的点、线网度要求,是为了保证达到区调调查目的的措施之一,也是 调查比例尺的具体体现。
例如:1:50000区调观察点线
地质中常区,一般线距500—800m左右,复杂或简单区可适当加密或放稀;观 察点间距以不超过线距为原则,一般300—500m,并尽量定于地质界线上。图 面上所有地质体均应有点线控制。一个图幅地质观察路线总长度一般不少于 600km。
填图路线的布置,不能机械平均分布。修编区和修测区要根据前人资料可 利用程度插入必要的复核性路线,被利用的前人路线要用不同符号标于图 上。
第11页,共115页。
地质观察点的布置
观察点布置要以有效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要素为原 则。一般应布置在岩石填图单位的界线、标志层、化石 点、岩性或岩相发生明显变化处、岩浆岩的接触带、构 造线以及其他有意义的地质现象处等,尽量多定有效点。
专项地质调查:各种比例尺,矿产地质、 环境地质等专门性调查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1:10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一、1:2000地质剖面(一)工作方法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2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

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

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附图1。

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

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式中:D-岩层真厚度;L-斜坡距α-岩层真倾角β-地层坡度角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文字记录补正、图件绘制及着墨。

巢湖实习—野外地质填图

巢湖实习—野外地质填图
安徽巢湖北部地区基础地质综合实习
野外地质填图
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提纲
• 一、地质填图概述 • 二、填图的基本工作方法 • 三、填图要求 • 四、地质填图报告的编写
巢北地质基础实习
一、地质填图概述
巢湖忠庙、姥山
一、地质填图概述
地质填图是由地质工作者在工作区范围内,选择一定的观 测路线和观测点对地质露头进行系统的观测、研究和描述;并 通过一定的方法,采用各种符号,色谱和花纹,按一定比例尺 将出露在地表的地层,岩体,褶皱、断裂和矿产等概括地投影 到地形图上的工作。
二、填图的基本工作方法
1、确定填图单位
为了工作方便,习惯上常在野外填绘的地质草图(地形图) 上用铅笔绘成方格,每个方格一般2×2cm2。
A B CD E FGH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二、填图的基本工作方法
2、观测路线的布置 地质填图方法视比例尺不同,主要有追索法、穿
越法和全面踏勘法。 • 穿越法:观测路线横穿岩层走向和主要构造方向 • 追索法:沿着各种地质界线进行走向追索 • 全面踏勘法:又称露头圈定法,没有严格的路线
2、区域地质填图 又称中比例尺地质填图。常用比例
为1:20万,少数地区用1:10万。这种地质图通常是在已经 做过踏勘性地质填图的地区进行,目的在于了解该区域内 较详细的地质情况、矿产分布及其价值。
一、地质填图概述
3、详细地质填图 又称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常用比例
为1:5万或1:2.5万。这种地质图往往是在区域地质填图圈定 的含矿地段或成矿有利地段、或在理论上有意义的地区进行, 目的在于对该区的地质情况作进一步详细了解,初步查明矿 产的储量、质量(或品位)、赋存条件。
C2
C1

二、矿产勘查地质填图

二、矿产勘查地质填图

(2)追索路线
沿地质体、地质界线及构造的走向布置,用于 追索诸如化石层、含矿层、标志层等层位,以及 接触界线或断层等。此法可以详细研究地质体的 横向变化。特别是对确定接触关系、断层,研究 含矿现象极为有效,并且可以准确地填绘地质界 线,适于对专门性质的问题进行研究。但在整个 填图过程中不可能、也不必要对新有地质体或地 质界线进行追索。 (3)全面踏勘路线 若在地质填图或是地质调查过程中将上述两种 方法结合使用即为全面踏勘路线。例如,在穿越 路线上,为解决某个问题向路线两侧做短距离追 索、或在追索路线中因工作需要而穿越走向研究 短剖面,这种方法适于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或进行 某项专题研究或解决某个地质问题,虽然获得资 科丰富准确且研究程度较高,但投入的工作量大。
(l)野外记录本的右页做文字描述,记录项 目包括工作日期、观察路线的编号及路线 的起始点和经由地点、观察点编号及位置、 观察内容和各种测量数据、标本和样品编 号等。有关记录格式、观察点及样品编号 等应按统一要求进记录和编录。 (2)每本记录本都应在封面上粘贴编录标签, 并编制内容目录。 (3)对观察点和观察线上所见到的全部客观 地质事物,原则上都要进行仔细而全面地 记录。文字记录要准确、充实、切忌概念 含混、词不达意。
不同比例尺的填图单位精度要求也不相同: 1∶1000000和1∶500000地质填图精度要求划分到统 或组,对前寒武纪复杂变质岩系或由于其它原因而不能细 分的地层则划分到系或群;1∶200000和1∶100000地质 填图一般应该划分到组,个别难以划分的地层也应划分到 统,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分布区划分到群或组,褶皱区填图 单位厚度超过1000—1500 m、水平岩层填图单位厚度超 过100—150m时,应进一步划分或标出标志层; 1∶50000和1∶25000地质填图,若厚度较大应在组内 填出标志层或分段填图,若厚度很小也可与邻组合并,以 统为单位填图。 1∶50000和1∶25000地质填图时还应注意,褶皱区 厚度超过500 m、水平岩层地区厚度超过50 m的填图单位 应进一步划分或标出标志层,前寒武纪变质岩区则可划分 到组或亚群。

地质填图细则(1:1万)

地质填图细则(1:1万)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一、1:1000地质剖面(一)工作方法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1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

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

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附图1。

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

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式中:D-岩层真厚度;L-斜坡距α-岩层真倾角β-地层坡度角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文字记录补正、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

地质填图标准

地质填图标准

地质填图的标准野外地质填图是整个地质工作中最基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地质工作之一,那么其技术要求、地质填图中的编录要求有哪些呢,请参照如下:一、根据所确定的矿区填图单位,用穿越法、追索法或二者结合的方法填图。

采用地质观察点、观察路线相结合的形式编录。

同时辅以必要的探矿工程揭露,将地质界线等要素填绘在相应的地形图上。

填比例尺为1:25 000及1:10 000(矿区另有更大比例尺地质图)的地质图时,地质观察点及一般地质界线用半仪器法定位,矿层(体)等重要地质界线用仪器法定位;大型沉积矿床的1:10 000地质图及比例尺为1:5000、1:2 000及1:1 000的矿区地质图则均用仪器法定位。

填图所用的地形底图的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填图的比例尺。

还要防止野外手图及清图的图纸在工作过程中伸缩变形影响精度。

二、地质填图时对原始地质编录的要求1、地质观察点和地质观察路线的原始地质编录可用活页记录表格或野外记录簿记录。

使用自动化制图系统时,可用数据采集代码作记录,路线上的地质现象及表上未包括的项目要作补充文字描述。

编录内容除{实测地质剖面时,要仔细观察各种地质现象,测量各种数据并记录,主要内容是:岩石名称、岩石特征(颜色、风化特征、成分、结构、构造等);古生物及遗迹化石;蚀变及矿化现象;岩(矿)脉的岩矿石名称、岩性、穿插关系及产状、厚(宽)度;地质体及地质构造(褶曲、断裂、破碎带等)的产状、接触关系、垂直及水平方向上的变化等。

原则可根据出露情况计算,也可直接测量。

有意义的地质现象要作放大素描和补充描述,或用照片、录像等记录。

}规定的以外,还应包括点号、位置、露头描述、路线上地质情况及地质界线在空间的连接等等。

2、地质图上的界线及断裂必须在野外实地连接,综合各种天然的和人工的露头观察资料,航片、卫片资料,物、化探资料,按实地走向连线,并明确标示实测和推测的界线。

掩盖面积大,仅有零星露头的矿区,要填露头分布图,露头边界用仪器法(矿部分)及半仪器法(非矿部分)定位,实地连接成图;如露头太小,可适当放大填在图上。

地质填图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

地质填图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

地质填图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一、地质测量的作用地质测量即地质填图,在普查阶段是一种大面积的综合性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在评价勘探阶段则是一种详细研究矿床地质,进行矿床评价勘探和储量计算的基础工作。

冶金地质部门在普查阶段所进行的进质测量是普查找矿的一种手段。

它侧重于对某种或几种矿产的寻找,与区域地质测量的要求有所不同。

二、地质测量的基本任务总的说来,主要是收集、正理和研究地表地质现象。

为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提供资料。

它是各项地质工作包括勘探工程布置及物、化探、水文地质工作的基础。

地质测量工作搞的不好将影响整个地质工作的质量,但它又是与其他地质工作一为补充的。

三、不同地区地质测量的基本要求在进行工作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应侧重哪些方面,将随比例尺的不同及普查工作的目的与具体任务的差别而有所不同:(一)对沉积岩分布区进行地质测量的基本要求:1、全面研究沿积岩的物质成份、结构、构造、形状、产状、厚度及其变化规律,建立沉积岩层的层序;确定沉积旋回;研究沉积形成作用及其和其他地质作用(特别是大地构造作用)的关系,划分沉积旋回;研究沉积形成作用及其和其他地质作用(特别是大地构造作用)的关系;通过这些研究并通过不同剖面的对比,确定沉积建造的类型;当确定地层层序很困难时,应通过全面综合的办法,包括:构造类型、小构造形态及产状、沉积岩本身的构造及结构、沉积旋回、单矿物及微量元素的综合分析等予以推测;2、根据古生物资料,确定沉积岩层的时代;未找到化石前,应通过全面综合的办法予以推测,包括:沉积层序与其他在相同大地构造单元中的已知建造的对比、同位素年令资料及其他资料的比较研究方法。

3、综合上述研究成果,根据大地构造运动的发展,地层层序、沉积旋回、沉积建造类型的变化、沉积与剥蚀作用的改变,古生物界的改变,结合古地理的变迁和变质作用或岩浆活的表现,确定关于地质年代的、地层学的、岩石学的和古生物的层位概念,划分地层单元;结合比例尺的大小、地层单元划分的研究程度、地层单元的厚度及地质测量的目的,确定应表达在图上的地层单元;4、确定地层单元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确定沉积岩层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5、在填图面积较大的地区,根据沉积建造特征、生物特征及没积形成环境的总和,建立和区分不同的沉积央岩相;利用岩相分析方法,结合沉积建造的厚度,再造某些特定时期的古地理环境,阐明海浸、海退的界限,有条件时,阐明海浸、海退变迁及其规律性;在填图面积较小的矿区范围内,还需要利用大批实测剖面、工程编录及钻孔剖面资料,充分利用沉积物类型、厚度、化石及地球化学等资料揭示西地貌特征;6、从区内已知沉积矿产的围岩选择性、沉积分异作用与古地理的研究,揭示沉积矿产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查明地区内主要的沉积矿产带的属性(风化壳及其邻近地带、宾海平原及其邻接的泻湖、近岩浅海盆地),查明决定矿产生成的主要古地理因素及由于古地理状况的变化所引起的次生变化,总结成矿规律,为矿床预测提供资料。

地质填图基本方法(最终稿)

地质填图基本方法(最终稿)

地质填图基本方法一、通过剖面测统一地质填图单元在开展地质填图之前,必需建立统一的地质填图单元。

此项工作主要是通过实测地质剖面研究建立地质填图单元。

测制能控制全测区各时代地层的地层剖面、岩浆岩剖面变质岩剖面及构造地质剖面,划分出可供填图使用岩石地层单位(含火山岩)及岩浆岩单元和变质岩单元和构造单元(断裂和褶皱)。

剖面必须部署在地质体露头良好和具有代表性的剖位测制。

剖面测线尽可能垂直地层走向,夹角一般不要小于30º(特殊情况例外)。

(一)地层剖面在无明显变质或浅变质沉积岩区,按1:5000精度测制主干地层剖面和辅助地层剖面。

建立起工作区基本地层层序,尽可能开展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及层序地层的划分及沉积岩相和沉积盆地演化及地层含矿性的综合研究,并采集相关测试样品和古生物样品。

研究区内至少有一条比较完整的地层剖面能对测区出露地层达到基本控制。

当测区内剖面不能满足研究要求时,即应在相邻图幅补充测制剖面进行完善。

辅助剖面测制重点主干补救主干剖面尚未很好解决的地质问题和控制岩相变化。

(二)岩浆岩剖面岩浆岩剖面包括火山岩剖面和侵入岩剖面两部分。

火山岩剖面:具有岩浆岩剖面和地层剖面的双重特性,一般在地层剖面中部署,按岩浆岩研究要求观察研究并采集相应测试样品。

由于火山岩的岩相变化较大,应尽可能性能部署辅助剖面控制。

侵入岩剖面:剖面部署一般垂直于岩体长轴和面理(或线理)方向测制。

正确划分不同期次(或序次)侵入体,并进行相带划分,采集必要的岩矿标本、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及稀土和同位素年龄样品。

对岩体侵入接触变质带要作重点研究。

重点研究岩体含矿性及岩浆活动与成矿的关系。

剖面比例尺大小据岩体大小和岩石和岩相复杂程度而定。

大型岩体(大岩株和岩基)的剖面测制可用高精度GPS仪测量数据定位成图。

(三)变质岩剖面变质岩剖面包括有区域变质岩、接触变质岩和动力变质岩三个部分。

在各条地质剖面测制过程中,均应有变质岩剖面的研究内容。

地质填图的任务和要求

地质填图的任务和要求

1/2.5万地质填图的任务和要求在当前的冶金地质工作中,一般以简测为主,很少作正规测量。

在当前冶金地质工作中,进行1∶25,000填图的任务有二:一、在生产矿山或已勘探矿区外围,地质构造条件简单,找矿标志明显,为扩大远景,以1∶25,000代替1∶10,000地质测量。

有时,基岩出露情况不好,1∶10,000填图不能达到精度要求,用1∶25,000代替1∶10,000。

二、在找矿前景非常有利,但地质构造条件很复杂的新区,或者为了找寻盲矿体,用1∶50,000填图很难收到预期效果时,用1∶25,000代替1∶50,000/1∶25,000简测或正规测量的填图要求和方法一般与相应的1∶50,000填图同,但精度要求较高。

一般情形下,应有物、化探、重砂测量配合。

1/万-1/5千矿区地质填图的任务和要求一般是在评价阶段或在矿床勘探期间进行的。

其任务总的说来,是阐明地质构造和成矿地质条件,用以扩大矿区远景。

地质测量范围一般应包括有地质联系的矿点、矿化带、各种找矿手段的综合异常范围或有利的找矿标志分布范围和成矿区划等。

范围不宜过大,一般是几十个平方公里,很少达到上百个平方公里。

其填图要求,在前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应满足下列要求:一、搞清矿区的地层层序及分布。

分层的标准。

在“阶”(或“带”)、“段”(或“段”下再分)的基础上,一般按岩性细分,但允许使用“互层”;矿体、标志层及对找矿有提示意义的地层单位,如在图上小于1毫米时可放大表示(但应注明);不同变质岩相带与地层单位应分别不同界线和不同图例表示;火成岩应按不同岩相区分;二、搞清矿区各种主要构造类型的性质及产状;特别要详细研究控制岩浆活动的主要构造,区分导矿、控矿及容矿构造,并查明它们的性质、产状等要素;三、搞清矿体、矿化带、蚀变带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查明其形状、产状和规模;查明蚀变带的分帝现象;对预期有工业意义的矿化现象,提出概略的品位参数;四、搞清矿体、矿化带、蚀变带与侵入岩、地层及地质构造的空间关系和成因关系,阐明成矿控制条件;特别要详细研究可能有隐伏岩体和隐伏矿体的地段,指出找矿标志和找矿方法。

野外地质填图

野外地质填图

野外地质填图经过野外地质踏勘和野外实测剖面之后,在野外把各种地质、矿产现象用一定的符号勾绘在地形图上的过程。

地质、矿产现象主要包括各时代的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及各种褶皱、断裂构造、矿体及各种矿化标志。

野外地质填图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路线地质调查,研究地质体的空间形态、相互关系和变化,填制地质图。

由于分别以沉积岩分布为主、以岩浆岩分布为主及以变质岩分布为主的地区,其岩性特征及各种地质条件都有差异,因此,在这些地区的填图方法、内容等虽有大体相同或相似但也有所差别。

野外地质填图工作,包括了观察路线的选择和布置,观察点的标定、内容观察和描述,野外地质图的勾绘及各种标本样品的采集和整理等内容。

一、目的任务1、1∶10000~1∶25000 地质填图(以下简称填图)的目的任务是:了解测区地质构造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及区域成矿规律,扩大矿床(区)远景。

2、1∶5000~1∶1000 填图的目的任务是全面而详细研究矿床(区)地层、岩石、构造特征;查明矿体分布形态、规模、产状、矿石质量、矿石类型及其空间分布;了解矿体与围岩的关系及围岩蚀变等。

为探矿工程布置、储量计算提供矿区基础地质资料。

二、准备工作1、设计编写阶段的准备工作(1)、充分利用前人工作成果收集工作区内或大一些范围内有关前人工作的成果资料,并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应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a)测区内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方面的资料,如地层、岩石类型特征等。

如果有包括测区的小比例尺(1∶50000~1∶250000)地质图也应收集。

b)测区内发现的矿产种类、赋存层位、矿体规模、矿物成分、矿石类型、品位等。

c)测区内褶皱、断裂的分布、形态特征、规模、性质、产状以及对岩(矿)层的破坏和影响程度的资料。

d)测区地形图(应与填图比例尺相同或更大的比例尺)、测量控制点等资料。

如果收集不到与矿区填图比例尺相当的地形图,可以用较小比例尺地形图放大后使用或新测地形草图。

e)测区内物化探、重砂、航遥解释等资料。

地质填图方法要求

地质填图方法要求

矿产勘查工作中地质填图工作的有关要求⏹一、地质填图工作的重要性⏹二、地质填图的精度要求⏹三、矿产勘查工作中地质填图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四、野外地质调查中观察、编录的基本要求⏹五、各岩类区地质填图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1、沉积岩区⏹2、侵入岩区、⏹3、火山岩区⏹4、变质岩区⏹5、构造研究(宏观——微观;微观—宏观)⏹六、前人资料利用⏹七、地质图和报告编制一、地质填图工作的重要性⏹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性基础地质工作,就是为了全面调查了解区域地质、矿产分布规律的一项战略性工作,是一切地质工作的先行,是国土资源调查和研究最基本的资料准备。

其工作内容涉及地学的各个领域。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反映一个国家地质工作水平,各国政府和地质学家都高度重视。

⏹有比例尺的概念:全球地质图、亚洲地质图、全国地质图(小于500万),黑龙江省地质图(100万、50万),这些都是以编为主而形成的;25万、20万、5万以实测为主,是按国际分幅正规的区调工作,这是最基础的。

⏹矿产勘查工作中区调(填图)工作一般是5万、2万、1万、5千、2千或更大比例尺。

这项工作非常重要。

如沉积岩的地层层序,火山构造,区域构造或矿区构造等。

是找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总结成矿规律、确定找矿方向的关键。

⏹这个讲课内容做为这次矿勘工作的参考,具体要求按矿勘办要求执行,作为矿勘工作中的地质填图工作要以找矿为中心.二、地质填图的精度要求(区调、预查、普查、矿调、矿勘等)⏹国大调1:5万区调:是一种正规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一般由国家出资。

目前有二个规范:⏹《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DZ/T0001-91)⏹单幅有效观测路线总长度一般控制在500-700km以上, 有效路线平均间距一般控制在500—800m,点距300—500m 。

⏹《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DZ/T0158-95)⏹单幅有效观测路线总长度一般控制在600km以上, 有效路线平均间距一般控制在500—800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