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分类归纳(一)
诗词鉴赏答题模板
![诗词鉴赏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69c2574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56.png)
诗词鉴赏答题模板篇一: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一览表12345篇二:诗歌鉴赏题答题格式诗歌鉴赏题答题格式一、基本概念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包括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等。
4、写作技巧: (艺术技巧、表现手法)包括赋比兴、衬托、用典、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等。
6、语言特色:包括清新、平淡(质朴)、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
7、描写:包括动、静,点、面,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远、近、高、低等。
二、解答技巧(一)、解题入格1、诗歌形象:身份+性格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概括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二)、答题程式“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古诗鉴赏答题模式总结
![古诗鉴赏答题模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4aa8d85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b5.png)
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
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
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
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
18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 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 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
19
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
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
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
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
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
.
6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
效果?
.
9
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
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
斗纵横,分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
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
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步骤三)。
.
10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古诗词鉴赏答题规范
.
1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2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 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 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 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 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境、 情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 缺一不可。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诗歌鉴赏题答题模式例说(一)(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诗歌鉴赏题答题模式例说(一)(完美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e347ad0479563c1ec4da710f.png)
诗歌鉴赏题答题模式例说(一)诗歌鉴赏指导1230 1510:诗歌鉴赏题答题模式例说一、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5、答题示例2007年全国卷II第12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练习:(08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一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08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分类归纳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分类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c322d5a77232f60ddcca162.png)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分类归纳重点突破之形象鉴赏诗歌形象的设题形式有:1、感受诗歌的物象2、描述诗歌画面3、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4、理解诗歌的情景一、【典题导练】(一)感受物象型例1(09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6分)【考点】鉴赏古代诗词中的形象【试题解析】古诗往往通过寄情于物的方式,把内心的感情投射到客观物象上,从而使客观物象与诗人的主观感情融为一体,因此鉴赏诗歌的物象,应抓住诗中描写物象的诗句,理解物象的特征,再赏析物象的表意效果。
回答应包含三个要点:1、写的是什么物象?2、最能体现物象处境的词语是什么?最能体现其品行的词语是哪些?3、指出物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感情。
【参考答案】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总结归纳】这类题的解题模式常常是描绘意象+作者的情感。
(二)描述画面型例2、(09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考点】考查诗歌的形象的分析【试题解析】此题意在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对于景物,概括时要抓住意象,分析出意境的特点。
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十三种答题模式
![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十三种答题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63b7d81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1.png)
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十三种答题模式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十三种答题模式一、主题思想模式这种模式要求考生分析诗歌主题、思想意义以及诗歌作者对人生、社会、自然等问题的见解和态度。
考生需要通过文本细节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等手法,分析诗歌所反映的主题思想。
以《登鹳雀楼》为例,这是一首描述自然景色的诗歌。
作者通过描绘雄鹰飞翔、河山秀丽的景象,传达了对壮丽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从中可以提炼出主题思想是:诗人抒发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和对人生短暂有限的思考。
二、艺术特色模式这种模式要求考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韵律、押韵、格律、修辞、形象等方面,以及作者在这方面的创新和突破。
考生需要通过具体的诗句分析,揭示诗歌的艺术魅力。
以《江雪》为例,这首诗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韵律优美,节奏流畅。
而且诗人通过运用寓言手法,将江雪与人生相联系,发人深思。
这些都是该诗的艺术特色。
三、词语用法模式这种模式要求考生从词语的意义、搭配、运用等方面来分析诗歌表达的意义和艺术效果。
考生需要通过对具体词句的解读,揭示诗歌的细腻之处。
以《春晓》为例,诗人用“窗”、“花”、“鸟”等词语来描绘早晨的景象,寓意春天万物复苏的美好前景。
通过婉约细致的词语选择,诗歌所表达的温馨和美好感受得以突显。
四、修辞手法模式这种模式要求考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分析其所起的作用和表达的意义。
考生需要通过具体的诗句分析,揭示诗歌的修辞之美。
以《七步诗》为例,诗人通过用“红”,“酒可酒”、“君可贵”等修辞手法,表达对友谊的珍重,以及作者对友谊的真诚之情。
这些修辞手法使诗歌的意境更为抽象、深远。
五、情感体验模式这种模式要求考生分析诗歌所传递的情感体验,以及这些情感体验对读者的启迪和感召。
考生需要通过文本细腻的描写、对情感变化的抒发等方面来解读诗歌的情感体验。
以《乌衣巷》为例,诗人通过对乌衣巷的描写,表达对人生悲欢离合、患难与共的感慨。
这些情感体验使诗歌更贴近读者,引起读者共鸣。
诗歌鉴赏7种答题模式
![诗歌鉴赏7种答题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dc6688f9581b6bd97e19ea78.png)
诗歌观赏题的7种问问模式之阳早格格创做一、分解意境型1、提问办法:(1)那尾诗创制了一种何如的意境?(2)那尾诗描画了一幅何如的画里?表黑了诗人何如的思维感情?2、解问分解那是一种最罕睹的题型.所谓意境,便是指拜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去建坐的让人爆收设念的地步.它包罗景、情、境三个圆里.问题时三圆里缺一没有成.故凡是属景情闭系皆属于那类题型.3、问题步调第一步:描画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里.考死应注意抓住诗中的主要风景,用自己的道话再现画里.描画时一定要忠真于本诗,要用自己的偶像战设念加以再创制,道话力供柔好.第二步:综合风景所创制的氛围特性.普遍典型的表黑为二个单音节形容词汇.比圆:孤寂热浑、恬静柔好、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天体现风景的特性战情调.第三步:分解做家的思维感情.切忌空洞,要问简曲.比圆光问“表黑了做家伤感的情怀”是没有成的,应问出为什么而伤感.4、问题示例绝句二尾(其一)杜甫早日江山丽,秋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温睡鸳鸯.注:此诗写于做家通过“一岁四止役”的奔闲流离之后,姑且定居杜甫草堂时.问:此诗描画了何如的风景?表黑诗人何如的感情?请简要分解.问:此诗描画了一派魅力的初秋光象(季节特性的归纳,之后加上冒号):秋天阳光普照,四家青绿,江火映日,秋光支去花草的芳香,泥融土干,燕子正繁闲天衔泥筑巢,日丽沙温,鸳鸯正在沙洲上静睡没有动;(步调一)创制了一种明洁绮丽的秋光;(步调二)表示了诗人中断奔闲流离、死计安靖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调三)5、训练坚韧题义公禅房孟浩然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中依峰秀,阶前寡壑深.夕阳连雨脚,空翠降庭阳.瞅与莲花洁,圆知没有染心.注:义公是一位下僧,此诗写其禅房周围环境.问:义公禅房周围环境有何如的特性?写那样的环境有何效率?问:禅房空林环绕,秀峰迎门,幽谷临阶.夕阳雨霁之时,山峦格中浑洁,又有火汽飘降,更隐庭院阳凉;那一环境恰如莲花般纤尘没有染,脱雅绝世;衬托了义公的浑德下风,情调下雅,襟怀绝雅,进而拜托了诗人的隐劳情怀.二、分解本收型1、提问办法(1)那尾诗用了何如的表示脚法?(2)请分解那尾诗的表示本收(大概艺术脚法、建辞脚法),诗人是何如抒收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验?2、解问分解表示脚法是诗人用以抒收感情的脚法、要收.要准确问题,必须流利掌握少用的表示脚法.它分为抒情脚法、形貌脚法、建辞脚法.抒情脚法有曲交抒情战间交抒情(借景抒情、托物止志、托物寓理、用典抒情等)二种,偏偏沉考查间交抒情脚法.形貌脚法主要有:衬托、真真、对于比、黑描、动静等.建辞脚法正在古诗中时常出现的有:比兴、比圆、拟人、夸弛、单闭、用典,其余也考查设问、反问、反语等.3、问题步调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脚法.(注意周到思量,瞅面准确,考查时,偶尔为了降矮易度,题目中已经精确指出从某个角度加以观赏,则那一步便没有必了.)第二步:分离诗句阐释证明搞主是何如使用了那种脚法的.(那一步即是第一步的论证,必须分离本诗)第三步:此脚法怎么样灵验天传达出诗人何如的感情.(即返回中心,回问本收对于中心的效率)4、问题示例早止陈与义露侵驼褐晓热沉,星斗阑搞分中明.寥寂小巧战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问:此诗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示脚法?有何效验?问:那尾诗主要使用了反衬的脚法.(步调一)天已搁明,星斗纵横,分中明明,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调二)二处反衬皆超过了诗人出止之早,抒写了诗人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寥寂之情.(步调三)5、通联坚韧绝句二尾(其二)杜甫江碧鸟愈黑,山青花欲焚.今秋瞅又过,何日是归年.问:那尾诗是杜甫进蜀后,抒写的羁旅同乡的感触.尾二句进嵌正在镜框丽的风景画.请分解此诗使用的艺术脚法及其艺术效验.问:该诗使用了映衬的脚法.以江碧衬鸟黑,以山青衬花黑,色彩明丽,情形浑新.齐诗以乐景写哀情,极止秋光之明丽,更能反衬诗人乡思之深薄,别具情致.三、分解道话特性型1、提问办法(1)那尾诗正在道话上有何特性?(2)请分解那尾诗的道话风格.(大概道道此诗的道话艺术)2、解问分解那种题型没有是央供揣测各别自此使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尾诗表示出去的道话风格.能用去解问的词汇普遍有:(二个单音节形容词汇)浑新自然、华而不真、华好绮丽、明黑晓畅、多用心语、坦率含蓄、雄浑豪搁、笔调坦率、简练死动……3、问题步调第一步:用一二个词汇准确面明道话特性.第二步:用诗中有闭语句简曲分解那种特性.第三步:指出表示了做家何如的感情.4、问题示例秋怨盖嘉运托起黄莺女,莫喊枝上笑.笑时惊妾梦,没有得到辽西.问:请分解那尾诗的道话特性.问:此诗道话浑新自然,多用心语.(步调一)“黄莺女”是女化音,隐出女子的杂真娇憨;“笑时惊妾梦,没有得到辽西”用朴真的道话标明黑挨黄莺是果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妇的好梦.(步调二)那样非常自然天表示了女子对于丈妇的思念之情.(步调三)5、坚韧训练邯郸东至夜思家黑居易邯郸驿里遇东至,抱膝灯前影陪身.念得家中夜深坐,还应道着近止人.问:做家是何如写“思家”的?道话上又有什么特性?问:做家通过设念中的画里,即东至深夜,家里人围坐灯前,道论着自己那个近止之人,以此去表示思家之情的.诗的道话朴真无华、明黑晓畅.四、炼字型1、提问办法(1)X联中最死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历去为人称道,为什么?(3)您认为X字佳正在哪里?2、解问分解沈德潜曾道:“昔人没有兴炼字法,然以意胜,而没有以字胜.故能仄字睹偶,常字睹险,陈字睹新,朴字睹色.”从诸多诗例去瞅,乐成的炼字便是战炼意稀切分离正在所有的.炼字,便是使“意”——做家主瞅的情思,战做品所表示的死计简曲化,死动化,纵深进与好教化.惟有炼出简曲死动的富于好教真量战开示性的字,才搞使“意”具备熏染人的力量.所炼之字有一定的顺序可循:五止炼第二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五止炼第三字:“泉声吐危石,日色热青紧.”五止炼第五字:“草死公府静,花降讼庭闲.”五止炼二、五字:“潮仄二岸阔,风正一帆悬.”七止炼第二字:“山进黑楼沙苑暮,潮死沧海家塘秋.”七止炼第五字:“江间海浪兼天涌,塞上风云交天阳.”七止炼第七字:“秋火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瞅.”七止炼第二、五字:“鱼含月影随云动,鸟吐花声寄树闲.”从词汇性的角度而止,古诗炼字普遍有:动词汇、形容词汇、数量词汇、真词汇等.(参瞅上一节:值得注意的词汇)3、问题步调第一步:阐明该字正在句中的含意.第二步:展开偶像把该字搁进本句中形貌情形.第三步:面明该字陪衬了何如的意境,大概者表黑了何如的感情.4、问题示例北浦别黑居易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瞅肠一断,佳去莫转头.问:前人认为,“瞅”字瞅似寻常,本量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暴露抒情仆人公的局里.您共意那种瞅法吗?为什么?问:共意.“瞅”字正在诗中指回视.(步调一)离人孤独的走了,还频频回视,每一次回视,皆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咱们好像瞅到了抒情仆人公泪眼朦胧,念瞅又没有敢瞅的局里.(步调二)只一“瞅”字,便淋漓尽致天表示了离别的酸楚.(步调三)5、坚韧训练木兰花宋祁东乡渐觉风光佳,縠邹波纹迎客棹.绿杨烟中晓热沉,黑杏枝头秋意闹.浮死少恨欢娱少,肯爱千金沉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背花间留早照.问:词汇中“黑杏枝头秋意闹”的“闹”字历去为人称道,您认为用得佳短佳?为什么?问:做家用一“闹”字,没有但是使人感触杏花绽搁得热烈,以至还摄人偶像到花丛中蜂蝶飞翔,秋鸟战鸣,把一派秋意盎然,气愤振奋的景致表示得淋漓尽致,自是很妙.五、“一词汇收齐诗”型1、提问办法某词汇是齐诗的闭键,为什么?2、解问分解古诗非常道究构思,往往一个字大概一个词汇便形成齐诗的线索、齐诗的感情基调、齐诗的思维等.所以,抓住那个词汇命题,往往不妨以小睹大,考出考死对于齐诗的掌控程度.3、问题目标(1)该词汇正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效率.(2)该词汇对于超过主旨所起的效率.4、问题步调第一步:写了什么.第二步:所起的效率.5、问题示例与浩初上人共瞅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芒,秋去到处割忧肠.若为化为身千亿,集背峰头视故乡.登崖州乡做李德裕独上下楼视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砸千遭绕郡乡.问:二诗皆着一“视”字.李诗之“视”正在尾句,真写登楼,引收齐篇,既表黑了对于君国的怀念与背往,又蕴含了对于帝京遥没有成及的感慨.柳诗之“视”——————.问:正在终句,真写置身峰头,支束齐篇,既表示了对于故乡的思念,更表黑出对于“京华亲故”一为援脚的慢切期待.6、坚韧训练湖州歌(北宋)汪元量北视燕云没有尽头,大江东去火悠悠.夕阳一片热鸦中,目断物品四百州.问:简析“视”字正在诗中的效率.问:对于齐诗风景形貌起统收效率.六、瞅面分歧型1、提问办法(1)有人那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您感触呢?(2)有人热为某字用得佳,有人认为某字用得短佳,您认为呢?2、解问分解解问那类题,思索的目标主假如脚法、表情达意圆里的效验.最先,要决定一种瞅面,而后依据本诗词汇的真量分解找到闭键的几面缘由,分条做问.3、问题示例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黑楼瞅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忧心去,山衔佳月去.云间连下塌,天上交止杯.醒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问:“雁引忧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做“雁别秋江去”.您认为哪一句更佳,为什么?问:“雁引忧心去”一句更佳.果为该句使用了拟人的建辞脚法,写出了李黑流搁遇赦的下兴心情.好像大雁蓄意为诗人戴走忧心,下句写君山多情,为诗人衔去佳月,忧去喜去,互为映衬.“引忧心”比“别秋江”更富裕感情色彩.(回问“雁别秋江去”,止之成理也不妨)4、坚韧训练渔翁柳宗元渔翁也傍西岩宿,晓汲浑湘焚楚竹.烟销日出没有睹人,欸乃一声山火绿.回瞅天涯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遇.问:诗的终二句,苏东坡认为“虽没有必亦可”,您是可共意他的瞅法?为什么?问:共意,删去二句仄浓闲近的尾巴,使诗以“欸乃一声山火绿”那以偶句做结,没有但是“余情没有尽”,而且“偶趣更隐”.大概问:分歧意.末端二句是齐诗的一段余香,惟有“无心”的“黑云”相逐,其孤独无陪才可知.删去后效率了孤独之情的表黑.七、对于比观赏型1、提问办法(1)二尾诗大概词汇出现举止真量与中心、脚法等圆里的对于比,也有与教过的课文诗句的对于比.(2)道出相共面大概分歧面.有的指氛围、情感,有的指风格、要收的对于比.2、解问分解依据本诗词汇做问,要从本诗中找缘由.3、问题步调先对于诗词汇相闭本句做一阐明,中欧啊到题眼;再列出几条做问.闭键是抓住其分歧面,让本句中的词汇语道话.4、问题示例夜游记记梦寄师伯浑陆游雪晓浑笳治起,梦游处,没有知何天.铁骑无声视似火.念闭河,雁门西,青海际.睡眠热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启侯正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已死.问:词汇中“自许启侯正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已死.”与陆游《书籍愤》中“塞上少乡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二处所表黑的思维感情有战同共?问:相共面:词汇句战诗句皆表示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坐业的爱国之志战事与愿违、理念降空的伤感之情.分歧面:词汇句抒收了自己没有被明黑的感触,超过了烈士墓年,壮心没有已的心境;诗句着沉表黑诗人事与愿违却已年老鬓衰的悲忿情怀.。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改动用)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改动用)](https://img.taocdn.com/s3/m/3a5400c38bd63186bcebbc92.png)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套路:这首诗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答题示例1 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作分析。
(5分)(2012邯郸一模)相见欢①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词牌名,靖康之难后作者南渡,作此词。
【参考答案】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步骤一)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步骤二)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
(步骤三)(景物,“秋色”“夕阳流水”2分;特点,“冷落萧条”2分;感情1分。
共5分)答题示例2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5分)游月陂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步骤一)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步骤二)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诗歌鉴赏10种题型答题模式,附简答题命题类型!
![诗歌鉴赏10种题型答题模式,附简答题命题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da6cbb6a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0c.png)
诗歌鉴赏10种题型答题模式,附简答题命题类型!高考诗歌鉴赏10种题型答题模式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附录:诗歌鉴赏简答题设题目类型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
诗歌鉴赏13种答题模式
![诗歌鉴赏13种答题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a243f5d280eb6294dd886c56.png)
方惟深)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 野店无灯欲闭门。 客航收浦月黄昏, 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首句”月黄昏“三字,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 首句”月黄昏“三字,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 表达的又是什么心情?请结合诗的内容简要赏析。 表达的又是什么心情?请结合诗的内容简要赏析。 答:“月黄昏”三个字为全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 月黄昏”三个字为全诗营造氛围, 定下了基本色调。(步骤一) 。(步骤一 定下了基本色调。(步骤一) 客船、 无灯”野店、 半死”枫树, 客船、“无灯”野店、“半死”枫树,这一切 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黯淡朦胧,(步骤二) ,(步骤二 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黯淡朦胧,(步骤二) 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 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 了诗人孤寂惆怅的心绪(步骤三) 了诗人孤寂惆怅的心绪(步骤三)
十、评价思想内容 • 抒发 抒发……的思想感情, 的思想感情, 的思想感情 • 反映 反映……的社会现实, 的社会现实, 的社会现实 • 表现 表现……的情趣, 的情趣, 的情趣 • 寄托 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 的情怀( 的情怀 如爱慕、愁绪、惆怅、 闷等), 闷等), • 表达 表达…..的追求, 的追求, 的追求 • 流露 流露……的倾向, 的倾向, 的倾向 • 发出 发出…..的感慨, 的感慨, 的感慨 • 袒露 袒露……的心迹, 的心迹, 的心迹 • 造就 造就……的情致。 的情致。 的为xx,你是否同意? 提问方式:某人认为某词应改为 ,你是否同意? • 提问变体:同“一词领全诗型”“炼字型”“诗眼” 提问变体: 一词领全诗型”“炼字型”“诗眼” ”“炼字型”“诗眼 • 公式:观点+甲词效果 乙词效果 公式:观点 甲词效果 甲词效果+乙词效果 • 注意:“效果”可以参考以上各种类型的答题模式, 注意: 效果”可以参考以上各种类型的答题模式, 从该词用词是否准确、有无特殊手法, 从该词用词是否准确、有无特殊手法,以及对再现 情境描绘意境所起的作用、 情境描绘意境所起的作用、对突出情感主旨所起的 作用、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等方面加以分析。 作用、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等方面加以分析。
诗歌鉴赏答题格式
![诗歌鉴赏答题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262a708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df.png)
•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 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 寄托……的情怀(爱慕、愁绪、惆怅、苦闷 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 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 就……的情致。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 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 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 (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 诗歌赏析的一般的步骤是叙析评。 “叙” 即概括地引述原句; “析” 就是写作过程的简析; “评” 就是旗帜鲜明的亮出观
点。
诗歌鉴赏答题格式例析
• 第一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 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 情感的?
正确解答: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 技巧(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变换抒情角度、 描写手法等)+作用(主旨情感)
诗歌鉴赏题答题格式
解答技巧
(一)、解题入格
1、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 含义(即解释诗句) 2、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 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3、诗歌形象:身份+性格 4、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 (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 (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 (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 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 意+文意+主旨情感)
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 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 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 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 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 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 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ea3acf4d3b3567ec102d8a84.png)
㈠关注动词:
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照动词。动词的提炼 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诗歌中的动词,一是一 般动词,二是活用动词,即由其他词性的词活用 过来的动词。
1. 一般动词 例1:陶潜“悠然见南山 ” “见”,看见,在此属无意识行为,描写 出作者采摘菊花时,不经意间看到了远处的南山; 表现出作者自然而然的悠闲及心中的恬适情怀。
例1: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老”,意使成长、成熟;“肥”,使肥 大;雏莺在风中长成了,梅子在雨中肥大了。 既写出了其形态,又见出其动态。
例2:常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词始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 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 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 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 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 骤三)。
例2: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天仙子》) “弄”字,捣弄、舞动之意;运用拟人手法, 使人联想到不仅花在风中摇动,影子也在舞动, 描绘出一幅影随花动的和谐画面。 例3: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闹”字,摇荡、旺盛意;运用拟人手法, 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写尽一派盎 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
2.活用动词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 常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活用为动词来写景 抒情,丰富意蕴,强化情感。这些词,往往就 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最典型的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这里是将“绿”作动词来用,从视角带出无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资料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889d6e0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19.png)
意境:
寂寞的诗人躺在深巷小楼里,春天的 脚步随着雨声来到深巷,进入小楼, 给诗人带来一个不眠之夜,诗人设想 明天早晨该能听到深巷传来的卖花声 了,这两句构成的意境,其中有春天 到来的喜悦,也有流光易逝的感喟。
【示例2】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 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 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 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 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答题示例3: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幅枫桥夜泊图的情调是孤寂的,由月亮、乌鸦 、寒霜、枫树、渔火、寒山寺和夜半钟声等诸多意象 构成一种凄美的幽愁意境。
模式二: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B、寓情于景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
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
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此词写普通农家的生活场景,除“谁家”的发问
和“最喜”的流露,都是生活场景的描写,表面看来,
作者没表示态度,但在生活场景的描写之中,寄有作
者的思想感情,那就是,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正是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此诗是登幽州台时所发出的慨叹,从这不满 现状的呼声中,不仅可以领会出幽州台的氛围,而 且也可觉察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因而,景虽略了, 但意境很完美。
诗歌鉴赏各类题型答题模式全汇总
![诗歌鉴赏各类题型答题模式全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929b118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4.png)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设问角度---思想感情
设问示例 :
➢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答题步骤 :
➢ ①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 ➢ ②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或哀的原因; ➢ ③最后确定具体的感情是什么。
(1)这首词的首句有什么作用?(3分)
照应题目,点出“回忆”(1分);写出少年 的豪爽旷达(1分);由此引出对吴江桂花的 回忆(铺垫)(1分)。
设问角度---意境品味
答题步骤 :
➢ ①解说相关诗句,抓住主要意象; ➢ ②概括意境特点及作用; ➢ ③分析意境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答题范式 :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 种…的氛围(意境)
➢设问方式---抒情方式
设问示例:
➢ 1.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 句作简要赏析。
➢ 2.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 诗句作简要赏析。
➢ 3.第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 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 :
➢ ①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 是间抒,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
➢ ②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 情;
答题模式:
(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 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 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 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 人…的感情。
考题直击 :
➢
秋思 张籍
➢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纳(一)教学园地11-24 2319:松滋四中二轮复习高效突破教案诗歌鉴赏松滋四中周志军【考纲解读】(一)、考点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
(二)、考点阐释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3、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技巧。
4、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考情综述】2009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选材形式多样,为诗歌鉴展示了丰富的内容,对今后的诗歌教学也有很大的启示,试题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题量分值稳定2、选材数量以单一诗歌为主除湖南选用两首诗歌外,其他均为一首,诗歌考查的重点在对单首诗歌的深入鉴赏上,这启示我们要指导学生把一首诗读深读透。
3、体裁趋向较为集中近体诗还是2009年考查重点,律诗8首,绝句4首,占2009年全部鉴赏作品的63.2%;唐诗6首,宋诗6首,宋词3首,告诉我们复习重点应放在诗词高峰的唐宋诗词上。
4、考点分布全面稳定2009年诗歌考查基本落实在对诗歌形象、语言、手法、感情的分析鉴赏上,从试卷来看,考查思想情感及态度的有16套,考查字词句考点的有13套(08年7套),考查的重心明显向深入把握诗歌内容方面移。
(湖北09年考查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5、大部分选用的是熟悉作家的作品。
6、写景抒情诗独领风骚。
【失误分析】在高考考场,考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在于:1、缺少对采分点的把握。
比如:单个词的鉴赏,由于没有规范格式的约束,常常会丢失采分点,最常见的丢分在于:缺少情感的分析。
2、手法鉴赏题不知道从何下手,往往看到试卷一片茫然,缺少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方法,其实大处记住抒情(直接、间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情言志)、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方法,小处记住几个常用手法(对比、衬托、动静、虚实、想象、渲染、感官、色彩、正面侧面描写加修辞手法)即可,掌握了这些基本可以应对表现手法的大多题型。
3、情景鉴赏题中的“景“不细,往往比较粗,其实一定要把景物概述具体,另外情感概括往往会忘记的内心感受,而只有对景物的态度。
4、风格特征类题型缺少举例和例析,只有概括性的句子。
不能证明自己的界定。
5、对一些类别诗缺少总体把握,比如怀古诗、田园诗、边塞诗的基本思想内容要清楚,心中有类别诗的主要思想内容的概括,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诗歌的类别来判断诗歌的思想内容。
6、平时对诗歌的阅读量较少,一些常见的诗歌意象不是太了解,所以在完成考题时显得手足无措。
第一课时重点突破之形象【考查重点】鉴赏诗歌形象的设题形式有:1、感受诗歌的物象2、描述诗歌画面3、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4、理解诗歌的情景一、【典题导练】(一)感受物象型例1(09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6分)【考点】鉴赏古代诗词中的形象【试题解析】古诗往往通过寄情于物的方式,把内心的感情投射到客观物象上,从而使客观物象与诗人的主观感情融为一体,因此鉴赏诗歌的物象,应抓住诗中描写物象的诗句,理解物象的特征,再赏析物象的表意效果。
回答应包含三个要点:1、写的是什么物象?2、最能体现物象处境的词语是什么?最能体现其品行的词语是哪些?3、指出物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感情。
【参考答案】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一丝思乡之情。
【总结归纳】这类题的解题模式常常是描绘意象+的情感。
(二)描述画面型例2、(09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考点】考查诗歌的形象的分析【试题解析】此题意在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对于景物,概括时要抓住意象,分析出意境的特点。
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的思想感情。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参考答案】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
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
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
【总结归纳】这首诗(或哪一联)描写了(景、人、事、物),创设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理想、志趣)。
(三)鉴赏人物型例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陆鸿渐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是从哪了两个方面来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考点】考查诗歌的形象的分析【试题解析】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需要根据细节的的情感分析概括。
解题思路:1.找出诗人描写人物的有关诗句,分析形象,识别性质;2.概括描述形象特征;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形象的意义。
格式:通过哪些细节,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常见的概述人物形象的词语有:豪放潇洒、斗志昂扬、寂寞惆怅、勇猛剽悍、干练果决、情趣高雅、壮志难酬、怡然自得、怀才不遇、安闲宁静、零落漂泊等。
答题步骤:1、明确指出是什么形象;2、联系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概括形象的意义(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
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结归纳】诗中塑造了形象,(联系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抒写了之情(概括形象的意义)(四)理解情景型例四、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6分)【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考点】考查诗歌的形象的分析【试题解析】古代诗歌创作讲究含蓄。
含蓄的一个典型特点是不直抒胸臆,而是借助景物描写来抒发感情,它是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
情景分析题,答题关键在把握景物的特点(哀伤、欢乐),再分析感情的内涵。
答题分三步:第一步指出景物特点,第二步指出情与景的关系,第三步揭示情感的内涵。
【参考答案】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
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总结归纳】诗歌描写了 ( 景物、图景的特点,用双音节词或表时令、季节的词语) (景物、图景)。
通过对的描写(结合原诗具体分析景物的特点),表达(抒发)了的(思想感情)二、【强化训练】第二课时重点突破之语言考查内容:1、考查诗中词语(多为动词、形容词)的含义2、考查诗歌的炼字炼句3、考查诗歌的语言风格一、【典题导练】(一)炼字型例5、(09年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考点】考查诗歌的语言的鉴赏【试题解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解题的思路为:(1)释义析理: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语境义。
(2)还原画面: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还原该字所描述的景象。
(3)抓住关键:要注意实词中动词、形容词的新奇用法,也要体会虚词中数词、连词、副词的特别意味。
(4)明确重心:一定要点明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在全篇结构上起着怎样的作用。
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该字,或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简要分析: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什么感情。
【参考答案】“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总结归纳】炼字题常见的答题模式为:这个字的意思是(或运用了什么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形象(景色),烘托了什么意境,表达了情感。
例6、(09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考点】考查诗歌的语言的鉴赏【试题解析】作用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组织答案,内容上要抓住意象的特征和的思想感情,结构上要抓关键词在诗中的位置以及其作用。
【参考答案】“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
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
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总结归纳】该词在突出主旨上所起的作用和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两方面结合。
(二)炼句型例7、例(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