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教育的价值及其运用
班级管理中的惩罚教育
班级管理中的惩罚教育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常常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来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习效果。
而其中,惩罚教育作为一种常见的管理方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从惩罚教育的定义、合理运用和相关争议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惩罚教育,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
首先,我们来明确什么是惩罚教育。
惩罚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当学生偏离了规范的行为范围或违反了校规、纪律,教师对其进行某种程度的惩罚,以达到阻止和纠正错误行为的目的。
惩罚教育的核心在于以惩罚手段来引导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并从中汲取教训,以便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合理运用惩罚教育方面,教师应该始终坚持“惩人不惩罪”的原则,确保惩罚与行为相匹配,避免对学生进行肉体或心理上的伤害。
惩罚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即针对学生的具体错误行为进行相关的惩罚,并能够向学生清晰地传达出期望和规范。
此外,惩罚应当公正、公平,不偏袒个别学生,给予每个学生公平的对待,这样才能有效地起到规范行为的作用。
然而,与惩罚教育相关的争议也是存在的。
一些人认为,过度使用惩罚教育可能产生负面效果,包括损害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学生对学习的恐惧和不良情绪等。
因此,教师在运用惩罚教育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和情感状态,避免过度执着于惩罚,而忽视了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和塑造。
综上所述,惩罚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是正面的,但前提是要合理运用,并且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公平原则。
教师在实践中要运用正确的惩罚方式,既要起到规范行为的作用,同时也要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合理运用奖励和惩罚的教育策略
合理运用奖励和惩罚的教育策略教育是培养人才、塑造人格的重要途径,而奖励和惩罚作为教育中的两种常见策略,对于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培养良好的品德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如何合理运用奖励和惩罚,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首先,奖励作为一种正向激励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或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及时给予奖励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动力,进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和表现。
例如,当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时,老师可以给予表扬或奖励,以鼓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此外,奖励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通过设立小组竞赛或评选优秀学生等方式,激发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和竞争,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然而,奖励并不是无条件地给予,而是应该与学生的努力和付出相对应。
如果奖励过于频繁或没有明确的标准,可能会导致学生对奖励的依赖和功利心态的形成。
因此,在运用奖励策略时,教师应该设定明确的奖励标准,并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约定,使学生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得到奖励。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奖励的多样性和个性化,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除了奖励,惩罚也是一种教育中常用的手段。
惩罚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和不良行为的后果,从而引导他们改正错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例如,当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或表现出不良的行为时,教师可以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如批评、警告或适当的惩罚性任务,以达到教育和纠正的目的。
然而,惩罚也需要注意方式和程度的把握,过度严厉的惩罚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反效果。
因此,在运用惩罚策略时,教师应该冷静客观地评估学生的错误行为,并选择适当的惩罚方式,以引导学生反思和改正错误。
然而,奖励和惩罚并不是教育中的唯一策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
学生应该明白,良好的行为和成绩不仅仅是为了得到奖励或避免惩罚,更是为了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1. 引言1.1 引言通过惩罚教育,学校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惩罚教育也可以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使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在教育过程中,惩罚教育与奖励教育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详细探讨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作用和意义,以及如何合理运用惩罚教育来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 正文2.1 激励学生激励学生是教育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激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
在学校教育中,采取适当的惩罚教育措施,可以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首先,惩罚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行为会带来不良的后果,从而激发他们改正错误的动力。
当学生犯错时,适当的惩罚可以让他们意识到错误是需要承担后果的,从而引起他们的反思,促使他们改正错误行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其次,通过对学生的表现和成绩进行奖惩,可以给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奖励机制,激励他们积极进取。
学生在得到奖励时会感到满足和鼓舞,从而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和进步;而在受到惩罚时会感到后悔和自责,从而警示自己不再犯错,提高学习效果和素质。
总之,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是多方面的,其中激励学生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适当的惩罚可以帮助学生认识错误,引导他们改正错误,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动力,从而推动他们不断进步和成长。
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合理运用惩罚教育措施,可以更好地激励学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2 规范学生行为规范学生行为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惩罚教育在学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规范学生行为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纪律意识。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学生在这里不仅要接受知识教育,还要学会自我约束和管理。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惩罚教育是指针对学生违反学校规定或者做出不当行为时,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以达到教育目的的方法。
在学校教育中,惩罚教育一直备受争议,有人认为惩罚教育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而有人则认为惩罚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惩罚教育能够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和纪律。
学校是一个以教育为宗旨的地方,而纪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这不仅是为了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更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而惩罚教育正是通过对学生不当行为的惩罚,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并且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学生在经历一次惩罚后,往往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从而使得他们更加自觉遵守学校规定,有利于建立学校良好的秩序。
惩罚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学校教育中,有些学生可能出现品行不端、态度消极、行为不良等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加以纠正,往往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而惩罚教育可以通过惩罚学生的不良行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明白错误行为会带来不良后果。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从内心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是不被社会、家庭和学校所认可的,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惩罚教育也可以让学生懂得遵守社会规则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惩罚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承担责任和后果。
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犯错,而学生也不例外。
在学生犯错时,应当及时对其进行教育和惩戒,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不良后果,并且必须承担责任。
通过惩罚教育,学生会形成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意识,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非常重要。
而这些素质也是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采取适当的惩罚教育还可以有效预防学生违规行为的再次发生。
对于一些重复性的问题行为,仅仅靠口头教育往往无法达到效果,而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在教育领域中,惩罚教育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
一些人认为严格的惩罚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自律性,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过度的惩罚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不可否认的是,适度的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还是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的。
惩罚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
在学校教育中,老师和学校会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和纪律规定,以维护良好的教育秩序。
当学生违反了这些规定,适当的惩罚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并且后果是不愉快的。
通过惩罚教育,学生可以形成对正常行为和规范建立正确的认知,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
这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是非常重要的。
惩罚教育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后果。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行为都会伴随着相应的后果,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
适当的惩罚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是不愉快的,从而更加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避免再次犯错。
这对学生的成长和自我认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独立性,让他们学会承担自己的行为后果。
惩罚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纪律性和自律性。
在学校教育中,有一定的纪律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集中精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适当的惩罚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规范,并且意识到如果不遵守规定会有相应的后果。
这样一来,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会更加自律,遵守学校纪律和规定,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虽然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必须注意适度和方法。
适度的惩罚是指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理的惩罚,不会伤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方法,只有在适当的时间和情境下使用,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老师和学校在进行惩罚教育时也需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使用过度的惩罚手段,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校需要合理运用惩罚教育,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应滥用惩罚手段。
惩罚教育的价值及其运用
在教育 中我们往往看 重奖赏 的作用 , 从逻辑 上看 , 赏 奖
要使 用惩罚。随着“ 赏识教 育” “ 、 快乐教 育” 的大面积推广 , 人们对惩罚给予 了越 来越 多的批评和 责难 , 惩罚教 育 把
简单地等 同于“ 棍棒教育”这严 重地损 害了教育作 用的发挥 。 ,
关键词 : 惩罚教育 ; 价值 ; 教育性 中图分类号 :4 O 1 G 0~ l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0 — 86 20 ) 1 0 2 0 1 1 7 3 (0 9 1 — 0 2— 3 0
需要惩罚的地方 , 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 。在必须惩罚 的情 况下, 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 , 而且是 一种义务 。 教师在 需 ”
隔离 、 某种 权利 、 收 、 告 、 分、 剥夺 没 警 处 留校察看 、 除等。 开 “ 教育惩罚实施中出现 的诸 多问题往往 是惩罚的不当使用 ,
而不是惩罚本身 的问题 。 - ”o
20 0 9年 l 1月 第2 8卷第 1 期 1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u a o e og agC lg f dct n or l f i nj n oeeo ua o n H l i l E i
NO 20 9 V. o
V l2 . 1 o _ 8 No 1
惩 罚 教 育 的 价 值 及 其 运 用
没有禁止惩罚学生 , 法律禁止 的只是 不合理 的、 不人道的特
定惩罚形式 。教育惩罚 的范 围非 常广泛 , ・ 包括语 言的责备 、
何一种责备 、 惩罚、 既是为了社会 的福 利 , 也是为 了大家惩罚 的那个人的福利 。大家一边惩 罚你 , 一边希望你 好。 与 ” 苏霍姆林斯基 同时代 的前 苏联教 育家马 卡连柯指 出: 凡 是 “
教育惩罚的内涵、价值及其运用
教育惩罚的内涵、价值及其运用王航;王帅【摘要】教育惩罚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在中小学校德育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由于人们对教育惩罚的认识一直存在偏见,使教育惩罚的效力并未得到应有的发挥.因此澄清教育惩罚的内涵、总结教育惩罚的特性是正确认识教育惩罚的根本途径.为了充分发挥教育惩罚在健全学生人格和增强学校有效管理上的基本功能,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兼顾教育惩罚的艺术性、指向性和反馈性,运用教育惩罚的手段来管理学生,尤其是管理未成年学生,进而能够发挥其独特的德育价值.【期刊名称】《教学研究》【年(卷),期】2017(040)004【总页数】4页(P112-115)【关键词】教育惩罚;内涵;价值;运用【作者】王航;王帅【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4学校管理是维持学校教学秩序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校的教学质量。
教育惩罚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对学生道德规范的养成和正常教学秩序的维护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教育惩罚是对个体或集体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或批评处分,旨在制止某种行为的发生,与奖励相对,也是学校德育采取的一种教育方法,有利于学生分辨是非善恶、削弱受罚行为动机、达到改正的目的,也有利于维护校规校纪[1]。
教育惩罚作为教育奖赏的反向手段,同样具备一定的德育管理功能,可以帮助学生去恶就善,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由于教育惩罚在实际学校德育管理中的使用不当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师生关系紧张、学生极端行为的发生、社会媒体的“声讨”以及家长对教育惩罚的抵制等等,使得教育惩罚成为众矢之的,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批斗和摒弃,其积极价值也被淹没在负面效应中,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因此,如何才能发挥教育惩罚应有的教育性和有效性,成为目前学校德育工作中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当“惩罚”作为心理学上使用的术语时,强调的是给个体呈现某种厌恶的刺激,从而达到减少个体某种行为发生频率的目的。
教育中的惩罚与奖励的合理运用与反思
教育中的惩罚与奖励的合理运用与反思在教育中,惩罚与奖励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手段,旨在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
然而,对于惩罚与奖励的合理运用以及其潜在问题的反思,我们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惩罚是一种制止不良行为或错误决策的手段。
它可以通过一定的制裁或剥夺来产生负面的影响,以减少类似行为的发生。
例如,在教育环境中,老师可以通过扣分、批评或者在课堂上给予惩罚性的任务来惩罚学生的不当行为。
这种做法旨在让学生深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并改进自己。
然而,惩罚的合理性需要得到审慎评估。
过度的惩罚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效果。
首先,严厉的惩罚可能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其产生抵触心态,甚至做出更差的行为。
其次,长期过度的惩罚可能影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降低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
因此,我们应该避免长期过渡依赖惩罚手段,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在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相比之下,奖励在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奖励可以提供积极的激励,激发学生投入到学习和积极行为中。
通过给予学生表扬、奖品或者其他有价值的激励,我们可以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动力,鼓励他们持续进步。
例如,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作业或者参与课堂讨论积极发言时给予鼓励和赞扬。
然而,奖励也需要合理运用和反思。
在给予奖励时,我们需要确保奖励的价值和意义。
如果过于频繁或者奖励内容不合理,奖励可能会失去效果,学生会对奖励产生麻木和期待。
此外,我们也应该避免过度依赖奖励作为唯一的激励手段,这样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功利心态,只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和努力。
综上所述,惩罚与奖励在教育中有其合理的运用与重要性。
然而,我们必须明确惩罚和奖励手段的边界,并注意其潜在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内在动机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以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品德素养。
只有在教育中合理运用惩罚与奖励,并及时进行反思和调整,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行为与发展,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校德育中惩罚的价值及其运用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Total.435 September2018(C)总第435期2018年9月(下)摘要赏识教育的大浪潮中,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在学校德育中有其独特的价值。
在严厉严格中惩罚能够维护纪律权威、规训失范行为、培养理想意识、促进学生社会化。
教育者在实施惩罚时应注意把握惩罚的阈限,凸显爱与尊重,注意惩罚的差异性与确定性。
关键词学校德育惩罚教育价值The Value of Punishment in School Moral Educ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Ning HuihongAbstract In the great wave of appreciation education,punish-ment,as an educational means,has its unique value in school moral education.Punishment can maintain discipline authority, discipline misconduct,cultivate ideal consciousness and promote socialization of cato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threshold of punishment when implementing punishment,high-lighting the difference and certainty of love and respect.Key words school moral education;punishment;education value在素质教育与赏识教育的大背景中,惩罚的教育功能受到一定的冲击。
学校德育实践中,存在着两种极端的取向:一是将惩罚简单化,表现为学生一有“越轨”行为,不分青红皂白即采取严厉的惩罚方式压制其行为;二为将惩罚的危害扩大化,认为实施惩罚就是对学生身心的伤害,将惩罚与不道德、不人道划等号,对学生的失范行为不予以批评,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1. 引言1.1 概述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引言: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旨在通过对学生行为的惩罚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惩罚教育也逐渐从单纯的惩罚转变为一种教育方式,具有更多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就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探讨,分析其在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维护良好的教育秩序、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以及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并指出其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惩罚教育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其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
(字数:176)1.2 研究背景传统的惩罚教育往往被误解为单纯的体罚或惩罚,适当的惩罚教育其实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在学校教育中,惩罚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维护良好的教育秩序、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以及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需要深入研究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以期能够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参考和指导。
探讨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与意义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和家长,更好地培养学生,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是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之一。
通过给予学生积极的激励和奖励,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和探索。
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律能力。
通过及时的奖励和认可,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努力付出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如赞扬表扬、奖励表彰、班级荣誉、学习竞赛等方式。
还可以借助家长的力量,共同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家庭教育心得:合理惩罚孩子
家庭教育心得:合理惩罚孩子
家庭教育中,合理惩罚孩子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
但是,重要的是要明确“合理”
的含义。
合理的惩罚应该是一种教育手段,旨在引导孩子认识错误行为的后果,并帮
助他们改正错误。
首先,合理惩罚应该与孩子的错误行为相匹配。
惩罚应该明确、适度,不应过于严厉
或过于宽容。
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其行为负责。
其次,合理惩罚应该是公正的。
父母在惩罚孩子时应该客观公正,不应偏心对待。
公
正的惩罚会给孩子一个正确的示范,他们将学会正常的道德与价值观。
另外,合理惩罚应该是有效的。
惩罚行为不仅要引起孩子的警觉,还要使他们明白自
己的行为对他人的伤害和影响。
惩罚的目的是引起孩子的反思,让他们认识到错误,
并主动改正。
最后,合理惩罚时应该与爱和理解相结合。
父母在惩罚孩子时,应该保持冷静和情绪
的稳定。
他们需要指出孩子错误的同时,传递爱和理解的信息,让孩子知道他们依然
是被爱和支持的。
总之,合理惩罚是家庭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必须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个性特点,
以及错误行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合理判断。
重要的是,惩罚应该是教育的一部分,以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促使他们改正。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一方面,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强制手段,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这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规则和学习的秩序。
在学校教育中,惩罚措施被广泛运用的同时,其作用和意义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首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是维护纪律,防止学生违纪。
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避免出现过多的纪律问题是很重要的。
学校引入惩罚措施旨在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
惩罚教育通过对错误行为采取强制手段,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同时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规范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道德风险意识和纪律意识。
第二,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教育意义。
惩罚措施并不仅仅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处罚,更是为了帮助他们理解正确的行为方式,并避免无意识地犯错。
例如,学生违反学校纪律后,接受一定的惩罚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领悟违反纪律的严重性,认识到自己的缺点,进而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伦理价值观。
第三,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控制力。
学生在经历过惩罚后,很容易产生对自己行为的自省,从而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从长远来说,这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良好习惯,进一步陶冶情操、加强道德修养。
最后,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也具有警醒作用。
学生在经历过惩罚之后,很容易感到惊恐和恐慌,同时也会产生对于同类错误的警惕。
这种警醒的效果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调节、思考和判断能力。
总之,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纪律观念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规范意识和责任感,更好地保护学校的教育秩序和学生的能力和能力。
然而,惩罚教育也应该慎重考虑,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运用调整方式,避免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并教育学生规避犯错的行为。
羞愧感在惩罚教育中的价值及其运用
一、羞愧感在惩罚教育中的价值
1、促进健康的自我认知: 在惩罚教育中,羞愧感可以帮助孩子树立健康的自我评价,把握自我的失败、弱点,承担并改正过失,自觉接受正确的展示自我的方式,而不是以牺牲自我形象来掩饰自己的错误行为。
2、增强责任感:有羞愧感的孩子更容易认清自身责任,辨别正误,承担起自己言行后果,教会自信和强健的道德准则,确保自己的义务必须被履行。
二、关于羞愧感的运用
1、家长要多使用表扬和赞美,让孩子真正感受到被表扬、被赞美的成就感,令孩子的羞愧感和自尊心受到滋养,发展出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惩罚教育中关于羞愧感的一个重要步骤。
2、家长要让孩子对自身有良好的认识,了解自身能力、局限,确保自身行为主动地改变,不仅能够宣泄羞耻感,而且还能在教育中制定自己的规则和标准。
不可小视“游戏惩罚”的教育价值
于幼儿增强道德责任感并进一步发展道德意识 。从而培养幼
儿 的独 立 人 格 和 责 任 意识 。
幼儿起到了警示和教育的作用 ,即通过惩罚一个幼儿达到教
育全体幼儿 的 目的。
3 游戏惩罚有利于促进幼儿个体社会化 。 .
就 可 能不 利 于 孩 子 的心 理 健 康 。这是 由幼 儿 的记 忆 特点 决 定
一
. --; I -一 一
不可小视 “ 游戏惩罚”的教膏价值
口 韩 冰 清
游 戏 是幼 儿 园教 育 的 基本 活动 方 式 .也 是幼 儿 最 喜 欢 参
幼儿教育是个体社 会化 的关键时期 ,游戏惩罚是幼儿教
育 回归真实生活世界 、实现个体社会 化的需要 。因为 。孩子
与的活动。由于这一特点 ,许多教师往往会对一些表现不 良
行为的幼儿采用暂时取消其参与游戏的机会 ,以示惩罚。很 多人 认为 ,这种游戏惩罚剥夺 了幼儿游戏 的权利 ,会 对幼儿
生下来并不知道什 么行为符合社会要求 .什么行为不符合社 会要求 ,所以对孩子 的过失行为 ,教师采取适当的游戏惩罚 方式 ,可以促进幼儿掌握一些社会的行为规范 ,学会如何处 理与他人的关系 。游戏惩 罚也 是幼儿接受挫折教育 的开端 , 通过接受惩罚 ,幼JJt Ii t学会 正确 面对挫折与失败 ,这 有助于 其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有利于促进幼儿个体的社会化。 4 游戏惩罚有利于幼儿养成遵规守纪 的习惯。 . “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其发展过程
合理惩戒在教育中的作用
合理惩戒在教育中的作用合理惩戒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纪律意识、培养自律能力、塑造良好行为习惯,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合理惩戒在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帮助学生建立纪律意识,使学生能够遵守规则和守纪律。
纪律意识是学生在学校和社会中成功参与的基础。
合理的惩戒可以帮助学生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和决策与规则和制度的关系,并为他们提供正确的行为方向。
当学生违反规则时,适当的惩罚可以警示他们,并使他们明白违反规则的后果。
惩罚应该是有限度和合理性的,以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情感。
通过合理的惩罚,学生将从中汲取教训,并明白他们的行为决策是必须遵守规则和制度的结果。
这种意识对他们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表现至关重要。
合理惩戒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使他们能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
自律是学生个人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的表现。
通过合理的惩罚,学生将意识到他们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能够坚持下去。
自律是一种关键的生活技能,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学校取得好成绩,还能够培养他们在职业生涯和日常生活中的自律性。
通过合理的惩罚,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律是成功的关键,并开始努力发展这一能力。
同时,合理惩戒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学业和社交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及时、迅速且适度的惩戒,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学业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惩罚,学生将逐渐养成按时完成作业和守纪律的习惯,提高学术成绩,并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合理惩戒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守纪律的习惯。
当学生违反学校的纪律规定或在课堂上表现不当时,老师可以及时给予适当的惩罚。
这些惩罚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被接受的,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消极影响。
通过合理的惩罚,学生将明白纪律在学校和社会中的重要性,并逐渐养成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
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在社会发展和个体成长的过程中,处罚与教育是两种常用的手段。
处罚作为一种惩罚机制,用于规范行为,维护秩序和社会公正;教育则强调启发和培养个体的自觉意识和行为规范。
虽然处罚和教育在方法和目的上有所区别,但是将二者结合应用,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效果,实现更好的社会治理和个体发展。
本文将探讨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并从社会和个体两个角度进行论证。
一、社会层面的重要性1. 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处罚作为社会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违法犯罪行为实施处罚,可以对违法者进行警示和惩罚,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公众的安全感。
然而,仅仅依靠处罚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教育的作用同样重要。
通过对违法者进行教育,让其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和后果,并通过教育手段改变违法行为,可以更有效地预防犯罪的发生。
2. 培养公民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可以培养公民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处罚所起到的是警示和威慑作用,而教育则能更深入地引导和启发人们的道德观念与行为规范。
通过将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可以在处罚的同时应用教育手段,让个体及社会更加理解和认同社会价值观念,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3.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公众具备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而这些往往需要通过教育来引导和培养。
处罚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手段,必然存在局限性,而教育则具备更长远的作用。
通过教育,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公民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可以更综合、更有效地实现社会的理想状态。
二、个体层面的重要性1. 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态度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处罚与教育以互补的方式进行,可以更好地帮助其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态度。
处罚的目的是惩罚行为,让个体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而教育则是启发和引导个体,让其明白正确的行为规范。
通过将处罚与教育相结合,个体不仅能够在错误中受到惩罚,还能够在教育中获得启发和引导,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态度。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警示和威慑的作用。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有时会出现不当行为,包括违反学校纪律、欺凌同学等。
惩罚教育通过对学生错误行为的惩罚,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产生内疚感和反思,进而以此为戒,警示他们避免再次犯错误。
惩罚教育对其他学生也具有威慑作用,通过见到同学因不当行为而受到惩罚,其他学生会从中吸取教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规范行为的作用。
惩罚教育通过对不当行为的惩罚,向学生传递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学生在受到惩罚后,会通过惩罚的结果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被接受的,进而开始思考正确的行为方式,并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
学生因欺凌同学而受到惩罚,他会明白欺负他人是错误的,应该尊重他人,实施友好与合作。
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及时纠错的作用。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但及时纠正错误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不当行为进行适当的惩罚,可以引导学生及时纠正错误,避免错误行为成为习惯。
通过惩罚教育,学校能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帮助他们修正错误,纠正学生错误思维和态度,促使他们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成绩的考核和学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学业能力和知识水平。
通过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惩罚,可以避免这些行为对学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相反,惩罚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责任心,促使他们更加专注于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学业成绩。
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警示和威慑,惩罚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规范行为;通过及时纠错,惩罚教育帮助学生修正错误,避免不良行为成为习惯;通过对学生成绩的考核和学业发展的影响,惩罚教育促使学生更加专注于学习。
惩罚教育的力度和方式应该适度,避免对学生造成心理创伤和伤害,同时要与奖励教育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惩罚教育好处总结
惩罚教育好处总结引言惩罚教育是指以惩罚的方式来教育和引导孩子,通过对不良行为的惩罚,让孩子认识并改正错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教育过程中,惩罚教育被广泛运用,并引发了一定的争议。
然而,惩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其好处,本文将对惩罚教育的一些好处进行总结和说明。
1. 培养自我约束能力通过惩罚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
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引发不良后果,他们在做事情时会更加谨慎,自觉地遵守规则和约定。
这种自我约束能力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发展非常重要,它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2. 培养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惩罚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
当孩子违反规则或者做出不良行为时,通过惩罚他们可以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了伤害。
这种体验可以激发孩子的责任感,使他们更加懂得遵守规则和尊重他人。
3. 塑造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惩罚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当孩子犯错时,通过恰当的惩罚教育,可以让他们重新思考和反思自己的行为,并认识到何为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惩罚教育可以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对正确行为的认同和追求。
4. 促进纠错和自我改正惩罚教育可以促进孩子的纠错和自我改正能力。
当孩子因为不良行为受到惩罚时,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并且需要进行改正。
通过适当的惩罚和引导,孩子可以主动地纠正错误,并逐渐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这种纠错和自我改正的能力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发展非常重要。
5. 培养孩子的毅力和坚韧性通过惩罚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毅力和坚韧性。
当孩子受到惩罚时,他们需要经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这些困难和挑战可以帮助孩子增强意志力,培养耐心和坚持的能力。
当孩子克服困难并改正错误时,他们会对自己的成长和能力产生更高的自信心。
结论惩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些好处。
它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我约束能力、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纠错和自我改正,以及培养孩子的毅力和坚韧性。
教育惩戒班会主题
教育惩戒班会主题主题:教育惩戒的目的与方式概述引言:教育惩戒是指通过特定的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的过程。
这是一种常见的教育方式,旨在引导学生明辨是非、纠正错误,塑造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然而,在实践中,教育惩戒也经常受到争议,部分教育者和家长认为它可能带来副作用。
因此,本次班会将以“教育惩戒的目的与方式概述”为主题,深入讨论教育惩戒的作用、适用范围和方法,旨在增加教师和家长的认识,并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教育惩戒来提升学生的品德教育。
一、教育惩戒的目的1. 教育惩戒的基本目的是引导和教育学生,使他们明白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2.教育惩戒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和自制能力,帮助他们建立尊重规则和他人的价值观念。
3.教育惩戒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学校中的不良行为,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和安全环境。
4.教育惩戒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表现,因为它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5. 教育惩戒也是培养学生责任感和适应社会的重要途径,使他们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育惩戒的适用范围1.教育惩戒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学生,但具体的方式和程度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行为特点进行合理调整。
2.教育惩戒适用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个环境,因为它是一种普遍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习惯和行为规范。
3.教育惩戒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包括不听话、不守纪律、欺负同学、做弊等不良行为的学生。
但对于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个别教育计划。
三、教育惩戒的方式1.积极的惩戒方式:(1) 赞扬和奖励:积极鼓励学生表现良好的行为,增强其自信心和动力。
(2) 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对于不良行为进行适当的惩罚,并在惩罚过程中进行相关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
(3) 个别谈话: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让他们有机会深入了解自己的行为和影响,并激发他们的自省能力和改正意愿。
(4) 社会实践: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培养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11月第28卷第11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 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 on Nov .2009Vol .28No .11 收稿日期:2009-09-10作者简介:赵冬(1982-),男,河北保定人,中学政治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学政治理论教学论研究。
惩罚教育的价值及其运用赵 冬(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北京100048) 摘 要:惩罚是对过错行为的制裁或惩戒,是享有相关权利的人们为了保证社会规范和法律的有效性,对违反社会规范和法律的行为采取的措施。
教育者为了保证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必要的时候也需要使用惩罚。
随着“赏识教育”、“快乐教育”的大面积推广,人们对惩罚给予了越来越多的批评和责难,把惩罚教育简单地等同于“棍棒教育”,这严重地损害了教育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惩罚教育;价值;教育性中图分类号:G40-0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09)11-0022-03 一、惩罚在教育中的必要性(一)来自教育思想史的证明17世纪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我们可以从一个无可争辩的命题来开始,就是犯了过错的人应当受到惩罚。
但是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不是由于他们犯了过错,而是要使他们日后不去再犯。
”[1]夸美纽斯是反对体罚这样极端的惩罚形式的,他不希望学校充满着呼号和鞭挞的声音,但是同时他也对合理的惩罚给予了应有的重视。
法国思想家爱米尔・涂尔干在《道德教育》中论述了纪律的重要性,认为纪律是道德的三大要素之一,而惩罚是维护和形成纪律的重要保障,“纪律在学校道德的运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上文已经表明,为纪律赋予权威的,并不是惩罚;而防止纪律丧失权威的,却是惩罚,如果允许违规行为不受惩罚,那么纪律的权威就会逐渐为违规行为所侵蚀。
所以,非常真实的情况是,惩罚具有补偿作用,可以纠正因过错而产生的恶。
”[2]123以尊重儿童著称的杜威也仍然认为:“儿童必须接受有关领导能力的教育,也必须接受有关服从的教育。
”[3]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想培养真正的人,惩罚是必不可少的,他指出:“善并不总是愉快的,它有时像腊月里寒风那样凛冽而刺骨。
”[4]204教师对学生的善不总是表现为温和的方式,必要的时候是需要惩罚的,合理的、正当的惩罚也是一种善,对社会和个人都有好处:“任何一种责备、惩罚、既是为了社会的福利,也是为了大家惩罚的那个人的福利。
大家一边惩罚你,一边希望你好。
”[4]39与苏霍姆林斯基同时代的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
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
”[5]教师在需要惩罚的时候不惩罚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谴责的语言———这是教育者最大的、无可比拟的责任。
”[4]207中国德育专家鲁洁先生认为现在社会的人不是单子式地存在的,人与人之间是一种休戚相关的共生性存在。
教育要使学生能够适应这种人类的存在形式,因此学生应该能够遵从社会规范和法律,对于违反社会规范和法律的行为给予适当的惩罚也是顺理成章的了。
从中外教育思想史中我们可以看出惩罚的作用和价值,在现在社会,惩罚是有可能具有存在的价值基础的。
在学校教育中盲目地反对惩罚是不客观的。
(二)法律和逻辑方面的证明我国的法律、法规并没有禁止教育中的惩罚,禁止的只是惩罚的极端形式———体罚。
1993年《教师法》明文规定: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应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2006年12月2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1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有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规定: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但是,在不体罚的同时要求教师对学生要严慈相济。
在我国法律、法规中,体罚学生是绝对被禁止的,但是并没有禁止惩罚学生,法律禁止的只是不合理的、不人道的特定惩罚形式。
教育惩罚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语言的责备、隔离、剥夺某种权利、没收、警告、处分、留校察看、开除等。
“教育惩罚实施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往往是惩罚的不当使用,而不是惩罚本身的问题。
”[6]在教育中我们往往看重奖赏的作用,从逻辑上看,奖赏—22—和惩罚是一个矛盾的两个对立面。
奖赏是对好的行为的赞许和鼓励,是一种正强化,是为了某种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的行为再次发生,从而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
惩罚是对不好的行为的否定和打击,是一种负强化,是为了使某种不良行为不再发生。
法国思想家爱米尔・涂尔干就认为奖赏和惩罚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教师对一个班的一部分孩子的奖赏其实就是在告诉其他孩子他们做得还不够好,对一部分孩子的表扬就是对另外一部分孩子的惩罚。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没有惩罚就没有奖励,奖励之中包含着惩罚的因素。
(三)从社会、心理角度加以证明顺利实现“社会化”是个人成长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学校教育应该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教育应该为学生的生活作准备,应该教会学生如何适应社会规范,惩罚的恰当运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社会化。
“对违纪学生无原则的迁就,不采取惩罚措施,无疑是对他们的放纵和怂恿,导致他们思想松懈,我行我素,肆无忌惮,一旦踏入社会,目无法纪,行为失控,走上犯法犯罪道路。
”[7]惩罚的合理运用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规范和法律。
儿童的心理没有发育完全,缺乏对规则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并且好奇和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他们违反规则是常有的事。
当教育者用说服的方法无法制止儿童的违规行为时,惩罚很多时候是有效的。
科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发展大致要经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这六个阶段依次是:避免惩罚与服从阶段;个人的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换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普遍的伦理原则阶段。
人的道德发展的这几个阶段往往是不可超越的,儿童判断是非的标准就是惩罚或者奖赏。
合理的运用惩罚可以使儿童确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可以形成对于社会规范的服从。
“童年和少年时期,当恶习没有成性和莠草刚刚生根之际,就要对它们进行谴责。
”[4]206(四)从教育效率方面证明法国思想家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系统地论述了惩罚,当然他所说的惩罚有别于教育惩罚,比教育惩罚的范围更广。
福柯认为在工业社会中,惩罚的运用目的之一是生产效率的提高,惩罚可以改造人,使人变得更有效率。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我国现阶段,教育是不能不考虑效率的。
惩罚可以提高教育的效率,因为惩罚可以使学生遵守规则。
试想,如果我们的教育离开了惩罚,那学校会变成什么样子,教育工作何以开展?为了教育工作顺利高效地开展,必要的时候,是需要惩罚的。
二、教育惩罚的本质功能和目的教育中正确运用惩罚的前提是对惩罚的本质功能和目的有正确的认知。
(一)教育惩罚的本质功能是唤起受教育者的良知教育事业有别于其他事业的地方在于———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如果在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没有心灵的交流,引不起受教育者的良知,那么这样的教育是虚假的教育,充其量只能算是培训或者训练,不能算是教育。
涂尔干认为:“惩罚的本质功能,不是使违规者通过痛苦来赎罪,或者通过威胁去恐吓可能出现的仿效者,而是维护良知,因为违规行为能够而且必然会搅乱信念中的良知,即使它们本身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2]123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只有在谴责之后出现自责———良心的痛苦之时,谴责才会富有成效。
”[4]207英国思想家约翰・洛克在《教育漫画》一书中明确地表明了自己对棍棒惩罚(体罚)的厌恶之情,洛克之所以反对体罚是因为体罚针对的只是被惩罚者的肉体,只是引起肉体的痛苦,并不能震撼人的心灵。
“对于儿童的任何管教,如果不能使他为做错了事而感到惭愧,而只是使他感到肉体上的痛苦,那是没有用处的。
”[8]40教育中的惩罚应该能够引起受惩罚者的良心的不安和痛苦,良心是面对自己的,当良心感到痛苦时,积极的行动就从这一点开始了,犯错者也以这种行为竭力证明,他们是值得原谅的。
惩罚的本质的功能在于能唤起受教育者的良知。
(二)教育惩罚的目的指向未来教育是为了学生将来的生活作准备,教育是指向未来的,作为具体教育方法的惩罚也指向未来。
福柯说:“惩罚是为了未来。
”[9]在辞海中“惩”字的解释有“戒止”[10]的意思,意即,不再发生。
教育惩罚的根本目的不在于使受教育者终止某种不合规范的行为,而是要触动受教育者的心灵,使受教育者理解社会规则,形成社会所接受的行为规范,从而为受教育者将来的生活作准备。
三、惩罚在教育中的有效运用惩罚和奖励一样并不必然具有教育性,滥用惩罚会导致负面的教育效果。
合理运用惩罚需要注意很多问题。
(一)惩罚适用于道德领域有效运用惩罚的首要问题是明确惩罚的对象是什么。
很多教育工作者不清楚学生的什么行为需要惩罚,什么行为不需要惩罚。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于教师而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善于看到需要责备、毫不留情的东西。
教育过程一个很大的缺点,就在于许多教师花费很多精力去同孩子的淘气、恶作剧作斗争。
值得去责备的却是那种播下利己主义种子的行为以及以冷漠的态度对待他人精神世界的行为。
”[4]205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惩罚应该运用在与道德有关的事情上,至于孩子的调皮和恶作剧是没有必要惩罚的,这是孩子的天性,是生机和创造性的体现。
这种由于孩子的天性所犯的过失是没有必要惩罚的,时间自然会使他们不犯这样的错误。
“只要他们能够尊重其他在场的人,则他们所做的一切天真的傻事与幼稚的行为都是可以完全任其自由、不加约束的;而且不妨尽量放任他们。
这种种儿童时期所有的、由于年龄而不是作为人所产生的过失,假如留待时间、模仿与成熟的年龄去加以改正,儿童便可以免受许多误用而无益的惩罚。
”[8]48同样,如果一个学生对某一门课没有兴趣也不能成为受—32—到惩罚的理由。
求知是人的本能,如果教师的课生动有趣,学生是没有理由不感兴趣的,如果学生不爱听,那很可能是教师的原因,不是学生的原因,为此惩罚学生会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厌恶感,教师不能由于自己的原因去责怪学生。
总之,由于学生的天性和年龄特点而犯的错误尽量不要用惩罚,由于教师导致的学生不爱学习等不良后果,也不应该用惩罚,惩罚一般情况下只适用于道德领域。
(二)惩罚的主体必须具有合法性惩罚的主体就是施加惩罚的人或者机构,它必须具有合法性。
“惩罚是一种激烈的责备,它不可能叫人愉快。
即使是学校里最无恶意的惩罚,也必然要限制你的愿望、你的自由、否则是不行的。
”[4]39惩罚在短期内往往使受惩罚者感觉不舒服,如果惩罚是一个在学生心目中没有威望、不熟悉的老师施加的,往往会引起学生和老师的冲突,不能使学生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