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林栽培学》课程大纲
经济林栽培学(1)
![经济林栽培学(1)](https://img.taocdn.com/s3/m/8ed3205ca0116c175f0e48df.png)
经济林栽培学1、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共20分)2、填空题(每空0.5分,30空,共15分)3、简答题(5选4题,共25分)4、论述题(2题,每题20分,共40分)第一章经济林的种类与分布森林五大类型:用材林、薪炭林、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经济林。
1、经济林定义:是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从广义理解“经济林”是以利用木材以外的其他林副产品为栽培目的的人工林。
国外将经济林称为:“Non-wood products(NWP)”或“Non-timber products(NTP)”。
第二章经济树木生长发育规律重点:1.生命周期的概念2.生命周期的划分及各个时期的定义、特点及栽培管理技术措施(结合各论中的树种进行论述)3.芽的异质性概念4.花芽分化的概念、特点及促进花芽分化的途径。
5.碳氮比学说5.经济林木座果的类型,提高座果率的措施6.贮藏营养对树体的作用第一节生长发育的概念及相关性第二节经济树木一生的生长发育规律2、生命周期:从卵细胞受精产生合子发育成胚胎,形成种子,萌发成幼苗,长成大树,开花结实,直到衰老、更新、死亡的全部过程称为生命周期(也称年龄时期)。
3、经济树木生长时期的划分:(1)营养生长期(幼年期)定义:指从苗木定植到第一次开花结果或开始有收益(如树胶、树脂等)时止。
特点:以营养生长为中心,树体离心生长旺盛,地下和地上占据的生长空间迅速扩大。
栽培技术要点:保成活、促生长、形成良好的骨架结构。
(2)结果始期(始收期)定义:是指从开始结实到大量结实以前所持续的一段时期。
特点:发育中心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
栽培技术要点: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树体健壮生长;加强整形修剪,培养树体骨架;改善光照和营养条件,促进开花结果(3)结果盛期(盛收期)定义:是经济树木大量开花结实或收获高峰期,也是栽培上最有经济价值的时期。
特点:生长发育的中心已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
栽培技术要点:加强对林分的土、肥、水管理;通过合理修枝调整营养开花结果的关系;加强病虫害防治,延长功能叶的寿命(4)结果衰退期(收获减退期)定义:从产量明显下降,到经济收益甚少时为止。
《经济林栽培》大纲
![《经济林栽培》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f2def1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17.png)
《经济林栽培》大纲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经济林学课程代码:1035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经济林栽培是园林专业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课。
它是研究我国经济林树种的分类与分布、生长发育规律的科学,全面介绍了经济林园的建立、日常管理、灾害预防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原理与方法,通过学习为考生今后提高技术水平打下较好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一)课程目标通过学习考生应了解经济树种的生长发育规律及与环境的关系,达到掌握经济树种的培育管理、设施栽培的理论与技术。
(二)基本要求1、了解经济林树种的分类及分布规律。
2、熟悉经济林建园的一般要求及主要经济林树种的生长习性。
3、理解主要经济林树种的生长发育规律。
4、掌握主要经济林树种的栽培管理(包括设施栽培)的基本技术。
三、与本专业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经济林栽培是以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树木学、苗圃学、土壤肥料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等课程为基础,与园林生态学、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园林景观设计等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篇总论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考生应了解我国经济林生产现状和发展战略,掌握经济林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及经济林栽培的任务和学习目的。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经济林的概念(重点)识记: 经济林。
(二)森林的分类(重点)识记:森林的分类。
(三)经济林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重点)理解:经济林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四)我国经济林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次重点)理解: 我国经济林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我国经济林生产现状和发展战略(一般)理解:我国经济林生产现状和发展战略。
(六)经济林栽培的任务和要求(一般)理解: 经济林栽培的任务和要求。
第一章经济林树种的分类与分布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考生应了解经济林树种的分类与分布,熟悉经济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经济林树种的分类(重点)识记:干果类、鲜果类、食用油类、工业用油类、芳香油类、调味品类、饮料类、医药类、农药类、树液树脂类、鞣料染料类、纤维类、编织类、软木类、寄主树类、蔬菜类、淀粉类、饲料肥料类的含义。
【农学课件】经济作物栽培学大纲(农学).doc
![【农学课件】经济作物栽培学大纲(农学).doc](https://img.taocdn.com/s3/m/4d949cc5af45b307e97197e4.png)
《经济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S2011102适用专业:农学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开课学期:第8学期总学时:30学时教学时数:理论课教学30学时一、编写说明1、课程简介通过讲解几种经济作物的植物学特征、经济学特性和栽培技术掌握经济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的耕作栽培体系和技术。
2、地位和任务在经历了较高速度的数量型增长后,我国主要的农产品出现了地区性和结构性的过剩,农产品的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木性变化,在加上我国加入WT0,面临着国内和国际的双重竟争,种植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在这种形势下经济作物的种植而积逐年提高,掌握某些种植而积较大的经济作物的栽培技术对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经济作物栽培是栽培学的一部分,属于农学专业的学生的专业设置金字塔的顶端部分,是农学专业的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总体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几种经济作物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和“两高一优”栽培技术。
4、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经济作物栽培是专业课,农学专业的各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支持,是粮食作物栽培学的姊妹学科。
5、修订的依据根据生产中的实际种植面积和科学研究中的最新技术和理论来修订教学内容。
二、教学大纲内容绪论1、教学目的:使学牛了解经济作物种植在国民经济牛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内容:经济作物生产的概况。
3、本章的基本要求:了解我国经济作物的牛产概况。
4、教学重点与难点:经济作物具有哪些特点。
第一章小豆1、教学目的:使学生关于小豆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以及栽培技术。
2、教学内容:§1—1概述(一)小豆起源(二)世界小豆分布(三)我国小豆分布§1-2小豆的植物学特征(一)种子(二)根(三)茎(四)叶(五)花序(六)荚果§1-3小豆的生物学特性(一)小豆的生育周期(二)小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三)小豆各生长发育阶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一4小豆的栽培技术(-)轮作倒茬(二)种植方式(三)精细整地(四)种子处理(五)适期播种(六)合理密植(七)合理施肥(八)田间管理(九)利用生长调节剂(十)灌溉与排涝(十一)收获与贮藏3、本章的基本要求:学握小豆植物解剖学的各个部分的形态特征;小豆的生冇周期的划分和特点;小豆对环境条件的耍求;小豆的髙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经济林栽培课程标准
![经济林栽培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0770bf0dd36a32d7275819f.png)
经济林栽培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性质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经济林栽培课程类别:专业平台课课程编码:101015学分:3.0学分学时:70学时=40+30(1周实习)适应专业:林业技术专业(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林业专业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从事经济林产品生产、技术辐射推广工作的必修课程。
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经济林产品生产技术,技术推广服务的基本职业能力。
(三)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以“经济林生产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计。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以经济林产品生产技术为主线,以实际生产任务为导向,按照农事季节设计相关实训项目,通过项目实施传授知识,训练技能。
实现知识、能力一体化训练。
本课程设计以经济林产品为目标,以从经济林产品质量控制为手段,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能力与实际工作任务分析岗位需求的差异分析,确定本课程预期学习成果,根据预期学习成果与岗位职业能力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训练项目,然后以项目为载体完成基础知识训练和岗位技能训练,最终满足预期学习成果的要求。
课程主要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通过现场教学、参观实训、调研分析,技能比武、实操训练、案例分析、生产实习、网络模拟实习和职业技能鉴定等形成性、结果性考核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为充分体现职业导向,任务引领、项目载体,按照全程控制,分段培养、仿真实训的课程思想,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解设计成若干个项目,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典型的经济林产品生产技术为主题,按季节完成相关项目,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绿色果品生产操作过程中强化实践操作技能,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70学时。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根据生产实际建立经济林产品生产基地,能够熟练完成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经济林园管理,能够结合季节实际进行经济林环境策划,能够完成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高光效修剪,适期采收,贮藏保鲜等相关经济林产品生产技术操作,在完成本课程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高尚情操,使学生具有吃苦耐劳,善于沟通和团队协作的品质,养成生产生态、安全、无污染洁净林产品的职业素质和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经济林栽培学(9235)自学考试大纲
![经济林栽培学(9235)自学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1e5d678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35.png)
经济林栽培学(9235)自学考试大纲一, 课程性质及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和特点经济林是我国的五大林种之一。
经济林栽培学是探讨经济林培育的理论及技术的科学,是林学专业的专业课。
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是:既及造林学和果树学有些相同或相像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又不同于这两门课程,具有肯定的独特性;涉及种类多,产品千差万别,栽培技术多样。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了解我国丰富的经济林资源,了解经济林在我国林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我国经济林生产的发展趋势,驾驭经济林生长发育的基本理论和栽培技术。
(三)本课程及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林学专业的专业课,植物学, 树木学, 植物生理学, 农业气象学, 土壤肥料学, 生态学等是其专业基础课程,只有学好这些专业基础课,才能学好本课程。
林木种苗学和造林学这两门专业课也及本课程联系亲密。
其中林木种苗学为本课程供应种苗培育的基本理论及技术,应作为本课程的先修课程。
经济林栽培学及造林学的区分是对象不同,造林学的主要对象是用材林,经济林栽培学的主要对象是经济林,二者在栽培及经营管理的方法上也不太一样。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植物学基础, 植物(尤其是树木)分类, 植物生理, 农业气象, 土壤肥料, 生态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的重点是:经济林木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及环境的关系;栽培管理的基本理论及技术;主要经济林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栽培管理技术。
本课程的难点是:整形修剪的理论及技术。
本课程的疑点是:品种分类。
二, 课程内容及考核目标绪论(一)自学目的及要求1, 重点:经济林的定义;经济林栽培学的任务。
2, 一般了解:经济林生产的意义, 特点, 成就;经济林发展前景。
3, 一般驾驭:经济林栽培学的知识体系。
1 / 244, 娴熟驾驭:我国森林法对经济林的定义;经济林栽培学的概念及任务。
(二)本章课程内容1, 经济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2, 我国经济林生产的特点3, 建国以来经济林事业的成就4, 经济林发展前景5, 经济林栽培学的任务(三)考核知识点1, 经济林的定义及经济林生产的重要意义2, 经济林栽培学的概念及任务(四)考核要求1, 经济林的定义及经济林生产的重要意义(1)识记:森林法中对经济林的定义。
《经济林栽培》大纲
![《经济林栽培》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5aefda6aaea998fcc220ef3.png)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经济林学课程代码:1035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经济林栽培是园林专业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课。
它是研究我国经济林树种的分类与分布、生长发育规律的科学,全面介绍了经济林园的建立、日常管理、灾害预防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原理与方法,通过学习为考生今后提高技术水平打下较好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一)课程目标通过学习考生应了解经济树种的生长发育规律及与环境的关系,达到掌握经济树种的培育管理、设施栽培的理论与技术。
(二)基本要求1、了解经济林树种的分类及分布规律。
2、熟悉经济林建园的一般要求及主要经济林树种的生长习性。
3、理解主要经济林树种的生长发育规律。
4、掌握主要经济林树种的栽培管理(包括设施栽培)的基本技术。
三、与本专业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经济林栽培是以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树木学、苗圃学、土壤肥料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等课程为基础,与园林生态学、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园林景观设计等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篇总论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考生应了解我国经济林生产现状和发展战略,掌握经济林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及经济林栽培的任务和学习目的。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经济林的概念(重点)识记: 经济林。
(二)森林的分类(重点)识记:森林的分类。
(三)经济林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重点)理解:经济林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四)我国经济林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次重点)理解: 我国经济林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我国经济林生产现状和发展战略(一般)理解:我国经济林生产现状和发展战略。
(六)经济林栽培的任务和要求(一般)理解: 经济林栽培的任务和要求。
第一章经济林树种的分类与分布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考生应了解经济林树种的分类与分布,熟悉经济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经济林树种的分类(重点)识记:干果类、鲜果类、食用油类、工业用油类、芳香油类、调味品类、饮料类、医药类、农药类、树液树脂类、鞣料染料类、纤维类、编织类、软木类、寄主树类、蔬菜类、淀粉类、饲料肥料类的含义。
《经济林栽培学》章节教案
![《经济林栽培学》章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a21a0b0740be1e650e9aa9.png)
任课教师
王华田
课时
3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讲授 多媒体、板书
教学课型
理论 √ 实验□ 习题□ 实践□ 复习□ 其它□
教学目的
24、 25、 26、
了解板栗栽培的意义,了解核桃的分布、生产和资源概况; 掌握板栗的生长发育特性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掌握板栗栽培和管理的主要技术;
重点难点
18、 19、 20、 21、 22、
教学后记
任课教师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目的
第六章 核桃栽培
杨克强
课时
3
讲授 多媒体、板书
教学课型
理论 √ 实验□ 习题□ 实践□ 复习□ 其它□
21、 22、 23、
了解核桃栽培的意义,了解核桃的分布、生产和科研概况、资源概况; 掌握核桃的生长发育特性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掌握核桃栽培和管理的主要技术;
二、树体管理:树体管理概述、修剪的作用、整形修剪的季节、整形修剪 容,要求精讲细讲,重
的方法。
点突出,难点讲透。结
合教学实践环节掌握
几种主要树形和整形
方法和主要修剪技术
要点。
思考题 与作业
1、经济林土壤管理的主要环节和技术要点有哪些?土壤水分管理的环节和技术要 点? 2、经济树木整形修剪的作用?主要树形的整形方法?主要修剪措施有哪些?
本章是课程的重点内 容,结合教学实践环节 掌握板栗整形方法和 主要修剪技术要点。
思考题 与作业
1、我国板栗产业化体系的主要瓶颈是什么? 2、如何促进板栗丰产稳产?
教学后记
任课教师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姜远茂 讲授
多媒体、板书
第八章 柿树栽培
课时
3
教学课型
《经济林栽培学》课程大纲
![《经济林栽培学》课程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278e11b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c8.png)
《经济林栽培学》课程大纲《经济林栽培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经济林栽培学(英文):Nonewood Forest Culture课程编号:144059课程学分:2.5课程总学时:40学时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前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林木育种学、土壤学或生态学二、课程内容简介经济林是是当今林业产业体系中最具活力的林种,《经济林栽培学》属于实践应用性学科,主要内容是介绍我国经济林资源的种类、分布规律与经济用途;阐述经济林生长发育过程的规律、特性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阐述主要种类经济林木的繁殖、造林的原理和相应技术、以及土壤与树体的管理技术。
本课程与《森林培育学》有一定的交叉,但苗木繁殖与树体整形修剪是本课程的特色,也是讲授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操作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针对特定地域进行系统的经济林造林规划设计,发现和实际解决代表性经济林木产前、产中、产后等生产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目标:掌握以开花、结实为核心内容的经济林木生长发育的一般性规律、造园设计的一般性流程,以及以水肥管理、整形修剪为特色的树体管理的操作技能,最终达到经济林木的早期丰产、稳产、优质。
基本要求:原理性知识讲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田间地头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1学时)一、认识经济林及其栽培意义二、经济林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我国经济林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四、经济林栽培的发展趋势五、经济林栽培学的任务复习思考题1. 经济林的《森林法》定义。
2. 我国经济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中国经济林木资源分类与分布(1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采用图片或视频使学生对经济林的种类有初步的感受和认知;2. 教学重点与难点:经济林分布的气候决定论。
第一节经济林的分类按植物种的不同、原料类别和经济用途的范围进行分类第二节我国经济林生产的特点第三节中国经济林分布一、四大影响因素二、我国经济林的分布区域第四节经济林栽培区划一、目的、意义二、经济林栽培区划的原则三、我国经济林栽培区划的依据四、我国主要的经济林建设开发区复习思考题1. 我国经济林分类依据和方法是什么?2. 阐述我国经济林木的自然分布特点。
《经济林栽培》课件
![《经济林栽培》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4a8f639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ae.png)
经济林对于社会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增加收入、缓解贫困等问题。
经济林的分类
果树经济林
包括了各类果树,如苹果、梨 子等,其果实可供人们食用。 可分为低、中、高档果树。
竹经济林
主要指人工种植的竹子,如毛 竹、箬竹等。对于工艺品的制 造以及建筑材料有着广泛的应 用。
木材经济林
主要生产木材,如松、柏、槐 等。在使用方面能满足家居、 建筑、交通等领域的需求。
政策支持
国家对于经济林的发展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如相应的扶持基金、科技支持等,使经济林的 发展前景更好。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林发展的关键,如新育种技术、树种植物保护等,可以开辟更大的经济 林产业前景。
《经济林栽培》PPT课件
欢迎来到《经济林栽培》PPT课件,本课程旨在介绍经济林的重要性以及如何 进行经济林的栽培与管理。
什么是经济林
定义
经济林是指人工种植的木本及竹本植物,主要用于经济目的而不是作造林、修复林等目的。
范围
包括果树、林木、竹材等不同类型,亦包括了草本木材、花卉等非木本植物的经济植物。
花卉经济林
主要针对观赏花卉,如玫瑰、 康乃馨、各种仙人掌等。具有 遮荫、观赏等效果。
经济林的优点和意义
1 经济价值
种植经济林往往可以获得显著的经济收益,对于农民、贫困户很有帮,保护农村自然资源,提升当地的生活水平。
3 生态价值
种植经济林可以达到绿化环保、防沙治沙等劳动效果,保持土地的良性循环。
经济林的栽培管理技术
光照管理
因应不同经济林的要求,进 行科学合理的光照管理,保 证植株得到充足的光照。
土壤管理
肥力充足、水土保持、滋养 植物等方面要注重土壤管理, 合理使用化肥、有机肥等。
经济林栽培管理课程标准
![经济林栽培管理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999a516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af.png)
经济林栽培管理课程标准
《经济林栽培管理技术》课程标准
一. 课程设置
1.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经济林栽培管理》是经济林培育与利用专业的核心能力课程,也是林业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较强的应用型课程,直接面向经济林资源培育岗位。
本课程重点介绍了经济林建园,经济林园管理、经济林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基本知识及技能,特色经济林树种丰产栽培技术。
(2)课程作用
课程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有序的任务驱动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经济林建园和经营管理、绿色生态发展的基本知识和理念;能够进行经济林园地规划设计,对经济林进行集约经营,持续发展,能够解决经济林建园、经济林种植、抚育管理、丰产栽培管理和采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
(3)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该课程的前期课程有:森林植物,林业测量技术、经济林种苗培育,经济林病虫害防治等课程。
后续课程包括《经济林产品贮藏与加工》、《植物产品分析检验》、《经济林产品市场营销》等课程,这些课程承前启后,相互衔接共同构成了经济林培育与利用专业的课程体系,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对经济林培育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经济林栽培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在技能上会“经济林建园、集约经营、丰产栽培技术、产品采收”;同时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严谨、求真的科学精神,客观务实的实干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以及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安全意识。
(1)知识目标
①认知经济林的分布和分类、无公害果品等知识;
②认知经济林园地调查和规划设计的基本内容和环节、无公害栽培的基本要求、设施栽培的理论和主要类型。
经济林栽培学章节教案教学内容备注
![经济林栽培学章节教案教学内容备注](https://img.taocdn.com/s3/m/501d8da471fe910ef12df899.png)
《经济林栽培学》章节教案章节内容 第四章 经济林的营造任课教师 王华田 课时 4 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 教学课型理论 √ 实验□ 习题□实践□ 复习□ 其它□教学目的 1、掌握经济林适地适树的概念,理解适地适树的概念中“地”和“树”的含义;2、理解经济林适地适树定量标准与森林培育学概念中的差异性;3、了解经济林造林地种类、造林规划的环节,掌握造林整地的季节及主要造林地类型的整地方式;4、了解经济林树种及品种选择的要求,掌握授粉亲和性问题;5、了解密度的概念及作用,掌握确定密度的原则,掌握计划密植的概念及群体结构调整方法;6、掌握造林季节选择、苗木的质量要求、苗木处理技术、栽植方法、栽后管理等重要技术环节。
重点难点 1、适地适树的概念中“地”和“树”的含义;2、经济林适地适树定量标准与森林培育学概念中的差异性;3、主要造林地类型的整地方式;4、经济树种授粉亲和性问题;5、计划密植的概念及群体结构调整方法6、造林季节选择、苗木的质量要求、苗木处理技术、栽植方法、栽后管理等重要技术环节。
教 学 内 容 备 注一、 适地适树: 适地适树的意义、 适地适树的概念、 适地适树的概念中 “地” 和“树”的含义;二、经济林适地适树的标准:适地适树评价标准概述、经济林适地适树的 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三、适地适树的途径:选择途径、改造途径;二、造林整地与造林规划:造林地的种类、造林规划、造林地的整地;三、树种及品种的选择与搭配:经济林的树种选择、经济林良种的选择与 搭配、授粉树的配置;四、密度的确定及调整:密度的概念和作用、密度的影响、确定密度的原 则、计划密植与经济林群体结构的调整;五、造林季节与栽植方法:造林季节、苗木的质量要求、苗木处理、栽植 方法、栽后管理。
本章是课程的重点内 容,要求精讲细讲,重 点突出,难点讲透。
思 考 题 与 作 业 1、如何理解经济林适地适树概念中“地”和“树”的含义?2、如何理解经济林适地适树定量标准与森林培育学概念中的差异性?3、提高经济林造林成活率的关键环节和技术措施有哪些?教学后记。
《特色经济植物栽培技术》教大纲
![《特色经济植物栽培技术》教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c3b31d726fff705cc170a1a.png)
《特色经济植物栽培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经济林栽培学是研究经济林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先修课程有土壤学、生态学、林木育种学、林木种苗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了解我国丰富的经济林资源以及我国经济林在大林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我国经济林生产发展趋势,掌握经济林生产发育的的基本理论和栽培技术。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重点掌握经济林栽培学基本理论,即经济林生长发育规律,生产与环境的关系,栽培技术。
掌握经济林生产过程中的育苗、建园、栽培及管理等基本技能,能够组织经济林栽培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
三.理论教学大纲及学时分配绪论(1学时了解)0.1 我国经济林概况0.2 世界经济林概况0.3 经济林栽培学的任务第1章中国经济林资源分类与分布(1学时了解)本章重点:经济林自然分布的影响因素1.1 中国经济林资源1.2 中国经济林分类与分布第2章中国经济林栽培区划(2学时理解)4.1经济林栽培区划的意义、依据和原则4.2栽培区划与分带简介第3章经济林栽培(2学时掌握和运用)本章重点:经济林营造布局及宜林地选择、栽培技术、经济林生态系统的管理5.1 经济林营造布局5.1.1布局意义5.1.2 基地建设5.2 宜林地选择5.2.1宜林地选择的意义5.2.2宜林地选择的方法5.3栽培技术5.3.1 创建立体复合栽培经营模式5.3.2混交林5.3.3授粉树配置5.4经济林生态系统的管理5.4.1经济林生态系统的管理的意义与要求5.4.2经济林生态系统的管理内容与方法第4章木本油料(4学时掌握和运用)8.1油茶栽培技术8.1.1油茶种类及优良品种8.1.2油茶造林及管理8.2油桐栽培技术8.2.1油桐种类及优良品种8.2.2油桐生物学特性、造林及管理8.3乌桕栽培技术8.3.1乌桕优良品种8.3.2乌桕生物学特性、造林及管理3.浙江红山茶 Camellia chekiang-oleosa Hu4.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Abel6.油桐三年桐 Vernicia fordii (Hemsl.) Airy-Shaw7.木油桐千年桐 Vernicia montana Lour.第5章干鲜果9.1银杏栽培技术9.1.1银杏种类及品种9.1.2银杏生物学特性、栽培及管理9.2板栗栽培技术9.2.1板栗种类及品种9.2.2板栗生物学特性、栽培及管理9.3核桃栽培技术9.3.1核桃种类及品种9.3.2核桃生物学特性、栽培及管理1.山核桃 Carya cathayensis Sarg.2.美国山核桃 Carya illinoensis (Wangenh.)K.Koch第6章鲜果1.枣红枣树 Ziziphus jujuba Mill.2.葡萄 Vitis vinifera Linn.3.柚 Citrus grandis(Linn.)Osbeck.4.柑桔宽皮桔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6.石榴 Punica granatum Linn.7.桃 Prunus persica (Linn.) Batsch9.杨梅 Myrica rubra (Lour.) Sieb.et Zucc.第10章中药材(4学时掌握和运用)1.十大功劳 Mahonia fortunei(Lindl.)Fedde(1)分布习性(2)利用价值(3)栽培技术2.阔叶十大功劳 Mahonia bealei Carr.3.南天竹 Nandina domestica Thunb.4.中华常春藤 Hedera nepalensis K.Koch var.sinensis(Tobl.)Rehd.5.鹅掌藤 Schefflera arboricola Hayata7.杜仲、8.银杏9.乌药 Lindera aggregata (Sims) Kosterm.10.枸桔枳壳 Poncirus trifoliate (Linn.)Raf.11.大叶冬青 Ilex latifolia Thunb.12.枸杞 Lycium Chinense Mill.13.厚朴 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种类及品种生物学特性、栽培管理及采收第11章饮料、蔬菜(4学时掌握和运用)11.1茶叶等11.3香椿栽培技术11.3.1香椿品种与分布11.3.2生物学特性11.3.3 香椿的栽培模式及管理11.3.4 矮化密植栽培11.3.5 菜材兼用栽培第12章工业原料(生物柴油制造类树种)11.南酸枣 Choerospondias axiliaris (Roxb.) Burtt et Hill12.黄连木 Pistacia chinensis Bunge12.1盐肤木12.1.1盐肤木分布12.1.2盐肤木生物学特性、栽培及管理12.2漆树12.2.1漆树分布12.2.2漆树木生物学特性、栽培及管理第13章竹类栽培技术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课程考核方式:检查作业,课程考试。
[精品]经济林栽培学第二章2003
![[精品]经济林栽培学第二章2003](https://img.taocdn.com/s3/m/4958d42dc281e53a5802ff3f.png)
(5)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 ①地上部有机 养分的供应; ②土壤温度:开始生长温 度、最适生长温度、生长上限温度; ③ 土壤水分与通气状况:适合的土壤湿度 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80%; ④土壤矿质营养:
土壤肥沃,根系生长期长,发根多而密; 土壤瘠薄,根系瘦弱稀少,生长时间短; 有机肥和氮肥可促进吸收根的发生。
(4) 根系生长周期 ①生命周期(life periodicity) 一般幼树先长垂直根,树冠 达一定大小的成年树,水平根迅速向外伸展,至树冠最大时, 根系也相应分布最广。衰老时相反,水平根先衰老,垂直根 最 后死亡。 ②年生长周期
经济林根系在年周期中没有自然休眠,只要条件合适(主要 是地温和水分),根系可以随时由停止状态迅速过渡到生长 状态; 对落叶树,发根高潮多在枝梢由旺盛生长转入缓慢生 长,叶片大量形成之后; 根系与果实发育的高峰相反; 地 下部根系的生长变化是地上部器官综合平衡的结果。 ③昼夜生长周期 一般情况,绝大数经济林根的夜间生长量均大于白天,与由 地上部转移至地下部的光合产物有关; 提高昼夜温差,可促 进根系生长。
• 6. 花芽分化(flower bud differentiation) • (1)概念 指叶芽的生理和组织状态向花芽的生理和 组织状态转化的过程,是植物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 长的转折点。 花芽分化全过程一般从芽内生长点向 花芽方向发展开始,直至雌、雄蕊完全形成为止,包 括生理分化期、形态分化期、性细胞形成期; 多数 落叶经济树木在先一年完成花芽分化,第二年春季开 花。 • (2)影响花芽分化的因素 树种自身遗传特性: 树种自身遗传特性:柿、板栗 易形成大小年;杏、扁桃大小年现象不明显; • 树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 树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 碳氮水平、激素; 环境条件:光照、温度、水分; 环境条件:
经济林栽培学
![经济林栽培学](https://img.taocdn.com/s3/m/cdb04d22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da.png)
经济林栽培学经济林栽培学杜克兵园艺林学学院参考书⽬:1、何⽅,胡芳名、经济林栽培学(第2版)、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2、杨建民,黄万荣、经济林栽培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第⼀章绪论⼀、概念⼆、五⼤林种三、经济林栽培得意义四、经济林在国民经济中得地位与作⽤五、我国经济林⽣产存在得主要问题六、经济林栽培得发展趋势七、经济林栽培学得任务⼋、学习经济林栽培得⽬得与要求⼀、概念经济林:以⽣产果品、⾷⽤油料、饮料、调料、⼯业原料与药材为主要⽬得得林⽊,⽊材不就就是经济林得主产品(non-timber productive forest) 。
经济林产品:果实、种⼦、花、叶、⽪、根、树脂、树液、⾍胶、⾍蜡等(non-timberforest produce)。
⼆、五⼤林种根据《中华⼈民共与国森林法》划分1、⽤材林:以⽣产⽊材为主要⽬得2、经济林:以⽣产果品、⾷⽤油料、⼯业原料与药材为主要⽬得3、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得4、薪炭林:以⽣产燃料为主要⽬得5、特种⽤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得得森林与林⽊,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与⾰命纪念地得林⽊,⾃然保护区得森林等。
三、经济林栽培得意义1、不仅为⼯农业⽣产提供产品与原料,同时为⼈民⽣活直接提供果品、油料、粮⾷、调料、⾹料、饮料、中药材等。
如:果品:核桃、扁桃、⽆花果、枣油料:油橄榄、油茶、⽂冠果、⿇疯树、乌桕、油桐、黄连⽊粮⾷:板栗、橡实饮料:杜仲、猕猴桃、沙棘、余⽢⼦(⼤戟科)、桦树液中药材:绞股蓝叶(葫芦科)、杜仲、银杏叶调料:花椒、⼋⾓、⾁桂⼯业原料:漆树、⽩蜡树、盐肤⽊⽆花果与枣含葡萄糖与果糖量70%以上;核桃含蛋⽩质15%~17%,脂肪67%~70%;杏仁与榛⼦含蛋⽩质17%~26%,脂肪50%~60%,仅次于⾖类⽽超过⾕类2~3倍;100g枣含 Vc380~800mg;果品中果酸、单宁、芳⾹物可增⾷欲,助消化;核桃仁、龙眼、荔枝历来就就是滋补品;杏仁素⽌咳化痰;板栗、枣、柿饼等、油茶为主得⽊本植物⾷⽤油,占植物油总量得12%;糖槭树得树液炼枫糖浆;橡实等得淀粉制淀粉糖;饮料:杜仲、猕猴桃、沙棘、刺梨、杏仁、余⽢⼦(⼤戟科)、桦树液、绞股蓝叶(葫芦科)、柿树、枣、银杏等;2、经济林产品及其加⼯制品可通过综合利⽤,提取制成各种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林栽培学》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经济林栽培学
(英文):Nonewood Forest Culture
课程编号:144059
课程学分:2.5
课程总学时:40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前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林木育种学、土壤学或生态学二、课程内容简介
经济林是是当今林业产业体系中最具活力的林种,《经济林栽培学》属于实践应用性学科,主要内容是介绍我国经济林资源的种类、分布规律与经济用途;阐述经济林生长发育过程的规律、特性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阐述主要种类经济林木的繁殖、造林的原理和相应技术、以及土壤与树体的管理技术。
本课程与《森林培育学》有一定的交叉,但苗木繁殖与树体整形修剪是本课程的特色,也是讲授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操作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针对特定地域进行系统的经济林造林规划设计,发现和实际解决代表性经济林木产前、产中、产后等生产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目标:掌握以开花、结实为核心内容的经济林木生长发育的一般性规律、造园设计的一般性流程,以及以水肥管理、整形修剪为特色的树体管理的操作技能,最终达到经济林木的早期丰产、稳产、优质。
基本要求:原理性知识讲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田间地头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绪论(1学时)
一、认识经济林及其栽培意义
二、经济林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我国经济林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经济林栽培的发展趋势
五、经济林栽培学的任务
复习思考题
1. 经济林的《森林法》定义。
2. 我国经济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中国经济林木资源分类与分布(1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采用图片或视频使学生对经济林的种类有初步的感受和认知;
2. 教学重点与难点:经济林分布的气候决定论。
第一节经济林的分类
按植物种的不同、原料类别和经济用途的范围进行分类第二节我国经济林生产的特点
第三节中国经济林分布
一、四大影响因素
二、我国经济林的分布区域
第四节经济林栽培区划
一、目的、意义
二、经济林栽培区划的原则
三、我国经济林栽培区划的依据
四、我国主要的经济林建设开发区
复习思考题
1. 我国经济林分类依据和方法是什么?
2. 阐述我国经济林木的自然分布特点。
第二章经济林木生长发育规律与环境(6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经济林木生长发育的周期性规律、根、枝、叶、芽、果实生长发育的过程及环境因子对它们的影响。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是经济林栽培学的基础,以花芽分化和果实发育为核心将各器官的生长发育联系起来。
第一节生长与发育概述
一、生长和发育的概念
二、发育概念的表观遗传学拓展
第二节经济林的周期性生长发育规律
一、生命周期
二、年生长周期
三、昼夜生长周期
第三节经济林木各器官及其生长发育规律
一、经济林木器官概述
二、根、芽、枝、叶的类别、功能及解剖特征、发育过程
三、花芽分化、开花与坐果的成因与过程
第四节生境因素对经济林木生长发育的影响
光、温度、水分、大气、土壤、地形地貌、生物因子对经济林木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科学利用这些关系调控经济林木的生长和发育,确保丰产、稳产、优质。
复习思考题
1. 名词解释
物候与物候期生命周期年周期芽的异质性顶端优势
垂直优势萌芽力与成枝力叶面积指数花芽分化花芽
分化的临界期自交不亲和
2. 经济林木生长发育周期包括哪些种类?各有何特点?
3. 经济林根系有何特点?栽培中如何应用?
4. 经济林木的枝芽特性与整形修剪的关系如何?
5. 经济林木的花芽分化特点是什么?如何调控?
6. 影响经济林木授粉受精的因素有哪些?
7. 贮藏营养对经济林生长发育有何影响?提高贮藏营养的栽培措施有哪些?
第三章经济林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1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造林规划设计的一般性流程及无公害栽培对环境的特殊要求;熟悉土壤管理制度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2. 教学重点与难点:土壤施肥、灌溉的原理与技术。
第一节造林技术
一、造林地对周边环境、大气条件、土壤条件的要求
二、造林地的规划、整地与水土保持
三、苗木栽植密度与方法
第二节土壤水肥管理的原理与技术
一、土壤管理内容
二、无公害施肥
复习思考题
1. 选择经济林造林地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2. 经济林规划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3. 简述确定经济林木栽植密度的主要依据。
第四章经济林树体管理(16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各种基本修剪手段的操作与效应;
掌握落叶树种、常绿树种、藤蔓树种的几种常用树形的结构特征及培育过程;能灵活运用修剪原理解决常见的田间生产问题。
2. 教学重点与难点:各种修剪手段为适应不同的栽培目的的灵活多变的使用技能。
第一节整形修剪的基本知识
一、整形修剪的意义和作用
二、经济林树体结构解析
三、整形修剪的原理
四、整形修剪的依据
五、整形修剪的步骤
第二节修剪技术及其用法
一、基本修剪手段
二、辅助修剪手段
第三节树形培育
一、丰产树形结构的特点
二、几种常用的丰产树形及其结构
三、树冠整形期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第四节修剪技术的灵活应用
一、辅养枝的留用与控制
二、结果枝组的培养与修剪
三、生长与结果的平衡调节
四、树冠光照的改善
五、树体的更新复壮
六、不规则枝条的处理与改造
第五节不同时期的整形修剪
一、休眠期与生长期修剪的特点、任务及二者的关系
二、确定修剪程度的依据、方法
三、不同年龄时期的修剪
复习思考题
1. 经济林修剪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内容?
2. 经济林整形修剪的原理和依据有哪些内容?
3. 简述几个常用树形的结构特征。
4. 简述枝组培养的几种方法?
5. 简述双枝更新在经济林维持修剪中的应用。
第五章油茶丰产栽培技术(8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油茶产业概况,熟悉油茶无性系育种的流程以及油茶生物学特性,能分析油茶低产林的成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栽植技术与树体管理。
第一节油茶及其产业概况
一、茶油的成分与食用价值、生态功能及其它用途
二、我国油茶产业政策
第二节油茶的形态、分类、分布、生物学特性
一、含油率较高的山茶科物种及其分布
二、油茶主要品种群及良种选育
三、根、枝、芽、树体特性
第三节油茶丰产林营造及树体管理技术
一、造林地环境选择与良种配置
二、栽植技术、土肥水管理、密度控制
三、树形培育与维持修剪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
四、适时采收
第四节油茶低产林改造
一、低产林原因解析
二、低产林改造措施
第六章枣丰产栽培技术(3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北方及南方的主流品种,熟悉枣的生物学特性、整形修剪关键技术及花果管理技术
2. 教学重点与难点:三枝两芽的区分及相互联系。
第一节概述
一、营养价值、栽培历史、分布
二、枣产业
三、种类和品种
第二节苗木繁殖与建园技术
一、良种繁殖方式及壮苗标准
二、园地选择、整地、密度控制及栽植技术第三节枣根系特点及土肥水管理
一、根系类型、分布、年周期动态
二、影响根系发生和生长的因素
三、土壤管理
第四节枣枝芽特性与整形修剪
一、芽的类型及其特性
二、枝的类型及其特性
三、枣整形修剪
1. 适宜的树形
2. 幼树整形与枝组培养
第五节花芽分化与花果管理
一、枣花芽分化特点
二、果实发育与落花落果控制
第七章板栗丰产栽培技术(2学时)
第一节板栗在我国经济林产业中的地位
一、营养价值、栽培历史、分布
二、安徽及全国主要板栗产区的发展概况
三、种类和品种
第二节苗木繁殖与建园技术
一、砧木培育与灵活的嫁接方法选择
二、密度控制与树形选择
第三节矮化及树体管理
一、当前板栗产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化学措施与修剪方法
三、枝组的轮替更新修剪
四、大老树的回缩更新
第八章山核桃丰产栽培技术(2学时)
第一节经济价值与地理分布
一、营养风味、市场潜力与产业运作
二、分布与适生环境
第二节实生选种与苗木繁殖
一、丰富的变异、选种目标及相应程序
二、采穗圃营建及嫁接技术
第三节造林与树形培育
一、枝芽特性
二、授粉品系的搭配、定杆与树形选择
三、疏散分层形的培育过程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要求:笔试,要求学生全面理解并掌握经济林栽培的基本原理、解决田间问题的分析能力,并具有实际操作技能。
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教学互动情况占30 %,卷面成绩占70 %。
六、课程使用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
谭晓风. 经济林栽培学. 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
参考书目:
1) 何方,胡芳名. 经济林栽培学(第2版).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2) 束庆龙. 油茶栽培技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