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大青城旅游区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都江堰新经济新突破三大产业园区重塑绿色发展经济地理
都江堰新经济新突破三大产业园区重塑绿色发展经济地理成都发展新经济中重点发展的绿色经济,是以促进经济与环境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拥有得天独厚旅游资源的都江堰,在推进新经济发展中创新破题。
近日,都江堰市正式全面启动了大青城休闲旅游产业园区、滨江新区文化娱乐集聚区、四川都江堰经济开发区三大产业园区(集聚区)建设。
三大园区的启动建设,将为都江堰推进新经济发展和打造国际生态旅游名城,注入绿色发展新动能。
启动三大产业园区建设机构人员配备到位在园区建设推进会上,都江堰市宣布了大青城休闲旅游产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滨江新区文化娱乐集聚区推进办公室、四川都江堰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三大产业园区(集聚区)机构设置、职能职责、人员配置等有关事项。
”建设专业化、集群化的产业园区,对于都江堰市推进新经济发展、重塑经济地理、提升产业层次、优化城乡结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都江堰市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在三大产业园区建设中,该市坚持以园区建设重塑经济地理、促进产业振兴、提升城乡品质;充分把握园区建设的开发原则,始终突出特色品牌的开发原则,始终突出自我成长的开发原则,始终突出产城融合的开发原则,把园区建设成为空间融合、功能复合、产业集聚、生态宜居的产业新城;充分把握园区建设的关键重点,紧紧抓住项目投资这个核心,做到精准招引、快速建设、刚性管理,紧紧抓住要素供给这个支撑,提升人力资源要素质量、土地供给效率、政策供给精度,紧紧抓住效能提升这个关键,提升专业化工作能力,建立现代科学的管理机制,发扬务实担当的工作作风。
三大产业园区(集聚区)的机构和人员已经配备到位。
与此同时,都江堰市印发了《关于调整优化市级部门服务保障产业发展内设机构设置的实施方案》《促进大青城休闲旅游产业园区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促进滨江新区文化娱乐集聚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促进四川都江堰经济开发区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适应绿色经济新常态200多家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作为三大产业园区(集聚区)之一,四川都江堰经济开发区在机构设置、职能职责上也有了新的调整。
天府青城计划申报成功后的计划
天府青城计划申报成功后的计划摘要:一、引言二、天府青城计划的背景与意义三、申报成功后的计划内容及目标四、具体措施及实施方案五、预期成果与影响六、结语正文:一、引言我国著名的自然风景区——青城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宝贵的资源,我国启动了天府青城计划。
本文将详细介绍天府青城计划申报成功后的各项计划。
二、天府青城计划的背景与意义天府青城计划是我国为保护和利用青城山景区而制定的一项重要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实施一系列保护、修复和开发措施,将青城山景区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胜地,同时充分发挥其生态、文化、科普等多重功能。
三、申报成功后的计划内容及目标1.生态保护:加强青城山景区的生态保护工作,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确保景区可持续发展。
2.文化传承:深入挖掘青城山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古建筑、历史遗址进行修复和保护,传承和弘扬道教文化、青城武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3.旅游开发:优化景区旅游资源配置,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吸引国内外游客,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4.科普教育:利用青城山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传播科学知识。
5.区域发展:发挥青城山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
四、具体措施及实施方案1.加大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天府青城计划的支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确保各项工程和项目的顺利实施。
2.政策支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青城山景区的保护和开发,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良性发展格局。
3.科技创新:引进和推广先进的保护、修复和开发技术,提高景区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4.人才培养: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景区管理和服务水平,为青城山景区的长远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五、预期成果与影响1.青城山景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都江堰市旅游业发展十年规划(2016-2025
都江堰市旅游业发展十年规划(2016-2025)中国旅游研究院二零一八年二月规划编制成员名单项目名称:都江堰市旅游业发展十年规划(2016-2025)委托单位:都江堰市旅游局编制单位:中国旅游研究院项目顾问:戴斌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项目组长:李仲广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执行组长:吴丽云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副研究员、博士项目组成员:杨宏浩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侯晓丽北京工商大学营销系副教授、博士张运来北京工商大学营销系副教授、博士何琼峰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中心副研究员、博士苏娜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博士战冬梅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博士张扬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博士后郑维佳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博士后李秀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访问学者范晓良北京抱朴仕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师范亚祯北京工商大学硕士董芳北京工商大学硕士目录第一章“十二五”发展回顾 (6)一、“十二五”发展主要成就 (6)二、“十二五”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第二章未来十年旅游发展环境 (13)一、发展机遇 (13)二、面临的挑战和主要矛盾 (23)第三章总体思路 (26)一、指导思想 (26)二、发展思路 (27)三、发展目标 (28)四、发展战略 (31)第四章主要任务 (34)一、加快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旅游转型升级 (34)二、加强空间发展指导,促进区域城乡协调 (47)三、完善要素配套体系,培育产业集散中心 (53)四、推进科技发展战略,完善旅游产业体系 (59)五、创新产业发展方式,壮大旅游市场主体 (63)六、强化旅游平台策略,优化旅游营销效果 (66)七、实施重点项目引领,打造四川旅游中心 (69)八、扩大旅游开放空间,建设国际旅游城市 (79)九、坚持自然集约导向,推进绿色旅游发展 (91)十、推动旅游普惠民生,发展旅游共享经济 (93)第五章保障措施 (98)一、深化旅游管理体制综合性改革 (98)二、健全旅游政策、法规体系 (99)三、建立完备的旅游投融资体系 (102)四、进一步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103)五、推进智慧旅游的行业应用 (104)附件:规划图 (107)第一章“十二五”发展回顾一、“十二五”发展主要成就(一)明确发展目标,不断完善战略体系“十二五”期间,在四川省委、成都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都江堰市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定位,瞄准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川西旅游集散地的两个首要目标,确立了“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发展主题,坚持“全局统筹、全面创新、全业融合、全域旅游、全民参与”的“大旅游”发展思路,着力构建以“都江堰主城”、“大青城旅游区”、“都市现代农业区”为组团的“一城两区”城乡发展架构,并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和“四大发展计划”,建立起了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旅游项目招引促建、旅游市场监督管理、旅游服务品质提升等一系列工作机制。
旅游规划都江堰城区规划分析
n 山、水、城、文化浑然一体,旅游者在现代文明与良好生态间保持着若即若 离的关系,既可享受城市生活,又享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一主题形象全国 罕见。
• 都江堰市旅游资源品位高、知名度大,适合开发面向省外和境外游 客的旅游精品的需要。特别是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世界级别的价值。其 中,都江堰水利工程应成为该区旅游品牌的代表;青城山道教文化 观光游应成为该区独具特色的精品旅游项目。
• 都江堰市具有开发度假旅游的优良环境。
•优良环境:宜人的康乐气候,良好的环境质量,清幽的避暑环境等。
n 在交通上 距成都市仅39公里,只需20分钟就可到达,到双流国际机 场也只需30多分钟。西北可达九寨沟、黄龙、雪山草地,是成都―九 寨沟川西北和成都--卧龙--四姑娘山川西黄金旅游通道的枢纽。
n 在经济上 既有平原经济的富庶,又有山区经济的贫瘠和经济作物的多 样性特征。都江堰是四川省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术人员居多,其余依次为行政人员、教师、商务、个体经营者等; n 一般停留时间为1天(过夜),其余为1天(不过夜)、2天、3天; n 出游时间一般在5—10月;2月份到龙池观雪、滑雪是次高峰时节; n 旅游总花费的一半用于餐饮、住宿、门票、购物。人均消费水平偏低,在青
城前山,有20%左右散客自带干粮,平均每人消费85元左右;55%的团队游 客人均消费150元左右;25%的会议游客人均消费300元左右。
少。出游在八月前后及春节前后出现高峰。
B.外地游客流动规律
n 客源地集中——主要集中于本省和东南沿海地区 n 以成都为节点向周围扩散——线路集中于成都-乐山-峨眉山;成都-重庆;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0)(2016年修编版)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年修编版)规划文本规划图纸目录规划文本第一章规划总则 (2)第二章保护规划 (4)第三章游赏规划 (9)第四章设施规划 (12)第五章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 (17)第六章相关规划协调 (18)第七章近期规划实施 (20)附表 (21)附表1-1 风景名胜资源类型与分级评价 (21)附表2-1 文物保护单位 (23)附表3-1 风景区游客容量 (24)规划图纸图0-1 区位关系图图0-2 综合现状图图0-3 规划总图图1 风景名胜区和核心景区界线坐标图(包括1-1、1-2两幅分图)图2-1 分级保护规划图图3-1 游赏规划图图4-1 道路交通规划图图4-2 游览设施规划图图5-1 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图图6-1 城市发展协调规划图图6-2 土地利用规划图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了加强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的严格保护和管理,有效指导利用与建设行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面积与范围风景区总面积为153.12km²,地理座标为东经103°25'45″——103°38'15″,北纬30°52'29″——31°01'48″范围边界走向见图纸。
核心景区面积81.58km²;占风景区总面积的53.28%。
结合风景区范围调整,划定8个城景交叉的管理地块,管理要求见表1-1。
第三条风景名胜区性质与资源特色(一)风景名胜区性质以水利文化、宗教文化为底蕴,以卓越的古代水利工程、道教宫观、峡谷溪涧、生态山林为突出景观特征,具有游赏休闲、科教文化、生态涵养及大熊猫保护等功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
(二)风景资源特征智慧绝伦的水利工程,享誉海内的道教文化,悠久丰富的佛教文化,厚重丰富的历史遗胜,幽远变幻的山峰峡谷,幽深清秀的河溪潭瀑,幽静原始的生态山林。
都江堰项目整体定位及发展战略1044513906
价值确定难度较大
一、规避风险、保证成功运作
目标理解
二、利润最大化要基于可实现的基础上 三、追求卓越,提升企业的开发能力和品牌
在合理规避风险和可实现的基础上追求利润最大化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15
项目解析 项目目标 项目核心问题 区域价值挖掘 成功案例借鉴 旅游价值挖掘
整体发展战略整Biblioteka 定位 财务分析市场机会挖掘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都江堰景 区
青城山
景区
成都
6
项目处于城市规划中的金凤-蒲阳工业区,不是都江堰城市发 展的主要方向
用地发展方向:重点往成都 中心城方向向南部的聚源新区 发展,其次往东北部蒲阳方向 发展。
►
次要发展方向
金凤蒲阳
本项目
布局结构形态:三山为依衬, 岷江为轴心,其水为脉络,田 园为基底,七射五环干路为骨 架,一主(主城区)五团(紫 坪铺镇、金凤-蒲阳工业区、 玉堂区、聚源新区、青城山镇) 成扇形组团式布局结构。
城郊温江、华阳、 竞争激烈 龙泉驿等五个竞争 一般投入产品突破难度 片区 大 麓山国际等 评判体系不一致 青城山内 天下青城等
交通现状
成灌高速: 三环路-青城大道,全长 40公里,都江堰距成都沿成 灌高速至成都三环大约47公 里,一小时左右车程。 老成灌213国道,55公里左 右距离。 成灌高速 20分钟车程 老成灌213 国道40分钟车 程 沙西线延伸段 (待建) 成青旅游快速 通道30分钟车 程
青城山
规划或在建路
成青快速路: 三环路-光华--青城山风景 区,全长为42.1公里,双向6 车道,设计时速为80公里; (在建) 沙西线都江堰延伸段(规 划)。
成都国瑞都江堰900亩项目 整体发展战略及定位
都江堰市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都江堰市旅游产业发展概况市情概况。
都江堰市地处四川成都平原西北部,以世界水利名珠都江堰而得名,山环水绕,城景交融,天人相应,品味独绝,是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1988年撤灌县设市。
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等众多桂冠。
都江堰、青城山和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与九寨沟、黄龙、峨眉、乐山连成一线,相得益彰,成为西部黄金旅游线上的枢纽。
青城山—都江堰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一五”期间全省三大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之一。
全市幅员面积1207平方公里,现辖19个乡镇和1个经济开发区,人口60万,城市人口19.66万,建成区面积27.51平方公里。
近年来,都江堰市确立了“创最佳人居环境、最佳创业环境,建西部经济强市、全国文化强市”的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以发展生态型经济为导向,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围绕工业强市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围绕富民兴市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围绕城乡一体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致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了法国拉法基等世界500强企业和扬子江、双良等知名大型企业集团前来投资,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旅游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都江堰市积极实施政府主导型大旅游发展战略,把旅游业作为市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大力培育,大力实施“四个一体化”(即城区与景区一体化、旅游与文化一体化、旅游与生态一体化、旅游与城市建设一体化),着力推进“旅游业三个转变”(即旅游产品由单一观光旅游向观光与休闲、度假、会展等特色旅游转变,旅游市场由国内游为主向国内游与入境游并重转变,旅游经济从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转变),加强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不断加大景区投入,打造城市品牌,调整产品结构,创新旅游营销,优化旅游环境,“行、游、住、食、购、娱”六大基础产业要素规模逐步壮大,全市旅游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市每年接待中外游客均在4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达10多亿元。
都江堰青城山旅游区规划建设方案
4.生态环境建设。
(四)加快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五)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和宣传促销力度。
1.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重点开发以大熊猫主题的观光旅游产品项目和各类特 色休闲度假产品、专项旅游产品项目。
(1)推出跨区域的精品旅游线路。
规划建设目标:
打造世界精品旅游景区。 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营造世界一流旅游环境。 构建国际化旅游管理模式。
建设重点:
1.精心打造都江堰、青城山两处世界遗产地的精品景区,大 力推进其他景区的开发建设
2.全力争创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3.以线带点、以环带线、整体包装、整体推出、强力推介以
下重点精品旅游线路:
三、实施方案
(一)搞好规划统筹工作。 (二)加强对三星堆文化资源的研究。 (三)加快三星堆古遗址文化旅游区的建设。
1.加大遗址区保护力度,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进一步加强考古开发工作。 3.搞好遗址保护区旅游设施建设。 4.开发三星堆文化产业园。
5.加快旅游区配套旅游项目建设。
(四)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五)加快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1.强化区域行业协作。 2.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3.创新旅游管理体制。 4.壮大旅游优势企业。 5.打造旅游人才高地。
《卧龙中华大熊猫生态旅游区 规划建设方案》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卧龙自然保护区地处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山峡谷 地带,面积20万公顷,有全国10%的大熊猫,是我国面积 最大、以保护高山生态系统及大熊猫、金丝猴、珙桐等珍 稀物种为主的综合性国家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六)合理组织旅游线路。
1.国内游线。中国精品古文化旅游线:北京-西安-成都 (广汉);北京-成都(广汉)-拉萨,北京-成都(广汉)-昆 明。
都江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都江堰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送审稿都江堰市人民政府二O一O年九月目录第一章规划总则 (1)一、指导思想 (1)二、规划原则 (2)三、规划依据 (2)四、规划范围 (3)五、规划期限 (4)第二章规划背景 (5)一、县域概况 (5)(一)自然资源 (5)(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6)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7)(一)农用地 (8)(二)建设用地 (8)(三)其他用地 (8)三、土地利用的主要问题 (8)(一)未利用土地面积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8)(二)土地整理实施力度不够 (8)(三)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低,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9)(四)土地利用效益提高不明显 (9)第三章规划目标及主要控制指标 (10)一、土地利用战略 (10)(一)都江堰市发展定位 (10)(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0)(三)土地利用战略 (10)二、规划调控指标 (11)(一)上级下达的主要控制指标 (11)(二)规划目标落实情况 (12)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14)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4)(一)农用地结构调整 (14)(二)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15)(三)其他土地结构调整 (16)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调整 (16)(一)土地利用总体布局 (16)(二)稳定农用地布局 (17)(三)优化建设用地布局 (19)第五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21)一、落实耕地保护责任 (21)二、严格控制耕地减少 (21)三、加大补充耕地力度 (21)四、严格保护基本农田 (22)五、合理布局基本农田 (22)六、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建立基本农田保护长效机制 (23)第六章建设用地调控 (25)一、强化城镇建设用地管理 (25)二、加强中心城区用地控制 (25)三、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节约利用 (26)四、加强工业集中发展区用地管理 (27)五、重点项目用地安排 (27)(一)能源用地 (28)(二)交通用地 (28)(三)水利用地 (28)(四)环保用地 (28)(五)旅游用地 (29)(六)其他用地 (29)六、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及管制措施 (29)(一)允许建设区 (29)(二)有条件建设区 (30)(三)限制建设区 (30)(四)禁止建设区 (31)第七章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32)一、综合建设龙门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 (32)二、重点保护“山、水、田、林”生态本底 (32)(一)耕地 (33)(二)园地 (33)(三)林地 (34)三、维护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安全 (34)四、不断完善生态基础设施体系 (34)五、分类管制土地利用空间 (35)第八章土地综合整治 (36)一、土地综合整治潜力分析 (36)(一)农用地整理 (36)(二)建设用地用地整理 (36)二、重点整治区域划分 (37)(一)重点整治区 (37)(二)限制整治区 (37)三、土地综合整治的目标 (38)第九章土地用途分区管制 (40)一、基本农田保护区 (40)二、一般农地区 (41)三、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41)四、独立工矿用地区 (42)五、风景旅游用地区 (42)六、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43)七、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区 (44)八、林业用地区 (44)第十章乡(镇)土地利用控制 (46)一、乡镇土地利用控制指标 (46)(一)耕地保有量 (46)(二)建设用地总规模 (46)(三)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 (46)(四)农村新型社区用地 (47)(五)新增建设占用耕地 (48)(六)土地整治补充耕地 (49)二、乡镇土地利用管制要求 (49)(一)严格落实本规划分解的指标 (49)(二)严格落实本规划空间布局 (50)(三)做好与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 (50)第十一章近期规划 (51)一、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51)二、建设用地控制目标 (51)三、土地综合整治安排 (51)第十二章灾后恢复重建规划 (53)一、有效衔接灾后重建实施规划 (53)二、规划指标衔接 (53)三、灾后重建城镇建设用地 (54)四、灾毁土地复垦整理 (55)五、灾后重建农村集中居住区用地安排 (55)第十三章环境影响分析 (57)一、环境影响分析 (57)二、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措施 (59)(一)划定土地用途区 (59)(二)加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 (59)(三)进行河道综合整治 (60)(四)加强大气环境保护 (60)(五)加强声环境保护 (60)(六)加强生态保护 (61)第十四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62)一、加强规划宣传、推进民主决策 (62)二、建立健全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体系 (62)(一)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的整体控制 (62)(二)强化土地利用计划调控 (63)(三)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责任制 (63)三、完善规划实施的激励机制 (63)(一)探索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 (63)(二)制定有利于盘活各类存量建设用地的激励机制 (64)四、加强规划实施执法监督 (64)五、加快推进规划信息系统建设 (65)附则 (66)附表 (67)表一都江堰市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构成表(2005年) (68)表二都江堰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主要调控指标表 (69)表三都江堰市规划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70)表四都江堰市耕地保有量规划平衡表 (71)表五都江堰市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 (72)表六都江堰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74)表七都江堰市各乡镇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 (77)表八都江堰市各乡镇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 (78)表九都江堰市各乡镇基本农田目标落实情况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都江堰青城山旅游区规划方案
都江堰青城山旅游区规划方案都江堰市是驰名中外的水利名都和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以其精妙绝伦的东方古水利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国道教文化、雄奇壮丽的自然地理风光举世闻名。
经过十几年的旅游开发建设,都江堰—青城山已成为我省著名的观光旅游胜地,都江堰市也成为我省旅游业发达地区之一,其旅游业基本确立了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地位。
但是,与世界其他旅游发达地区相比,与建成我省世界级精品旅游目的地的标准相比,都江堰市旅游业在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旅游景区周边环境建设、旅游产品结构优化、旅游整体宣传促销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五大精品旅游区”建设的要求,都江堰市应抓住机遇,积极行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先进的经济思想和经营理念,制定旅游精品规划建设方案,加快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创新步伐,着力解决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大手笔、高质量将都江堰青城山打造成国际旅游精品,推进我省旅游经济强省建设进程。
一、青城山旅游发展现状(一)基本情况都江堰青城山是《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确定的成都口岸优先旅游区的核心组成部分。
都江堰市以距今2250年的著名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而得名,享有“天府之源”的美称,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曾荣获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
全市幅员面积1207平方公里,总人口62万,城区面积2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22万,城市化水平达35%。
(二)发展优势1、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都江堰市拥有独特、深厚的水利文化、道教文化、历史文化。
世界迄今唯一留存最古老的无坝引水生态型工程、开创世界科学治水先例的都江堰,是中华民族的天才杰作,是世界水文化宝库中的稀世珍宝;中国道教的发祥地青城山,是中国道教文化活的博物馆;距今约4500年左右的芒城遗址,与三星堆、金沙遗址是研究长江上游人类文明起源的重要标本。
都江堰市旅游发展规划(摘要)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教学大纲杨振之一、教学目的开设这门课程主要目的是总结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并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以理论的方式,介绍给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让这些学生了解这门课程,并了解规划的具体操作方法,形成对规划的总体认识。
二、教学计划本课程共有36个课时,每周两个课时。
开发篇是本课程的重点,因此要多花一些时间,其第一、二、四、六章各用两次课讲完,剩下的课程用10次课将完。
三、教学方法采用理论与案例紧密结合的方法。
理论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案例是理论的具体体现。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旅游地形象策划一、旅游地1、旅游吸引物是旅游地的基础2、旅游业是这一地区的重要产业,并能影响该地区的经济收入和经济增长3、旅游地的范围可大可小,依具体情况而定4、旅游地与旅游点既相联系,又相区别二、旅游规划与旅游策划三、旅游地形象定位的支撑要素(一)旅游资源的本我特质及其释放1、历史文化对旅游地形象的影响2、自然旅游资源对旅游地形象定位的作用3、历史文化与自然旅游资源在旅游地形象定位中的优势比较(二)旅游者的感知、认知(三)旅游地的空间竞争1、差异化形象定位2、旅游形象遮蔽(四)旅游市场定位四、旅游产品、旅游品牌、旅游形象五、旅游地形象定位与旅游地产品特色定位六、旅游地形象的市场调查1、知晓度调查2、美誉度调查3、形象度调查4、满意度调查5、旅游地形象信息来源渠道调查七、旅游地形象的市场调查的评价1、知晓度评价公式2、美誉度评价公式3、形象度评价公式4、满意度评价公式案例:四川省江油市旅游形象问卷调查分析报告摘要第二章旅游产品策划一、如何把握可开发为产品的资源要素(一)发现、挖掘旅游资源的独特性(二)要善于对各类资源要素进行巧妙整合(三)把握资源要素与产品要素间的逻辑联系(四)在科学与非科学之间二、旅游产品的特色定位(一)旅游资源特质与产品特色定位1、旅游资源的品质和特色是旅游产品特色定位的基础2、在旅游产品特色定位时,要兼顾各种因素3、旅游资源的特色并不一定等于旅游产品的特色(二)旅游资源区域分布与产品特色定位(三)可进入性与旅游产品特色定位1、可进入性2、可进入性对旅游产品特色定位的影响三、旅游产品体系(一)按要素组合分类1、目的地景观与环境。
都江堰规划方案-最新版
都江堰规划方案都江堰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北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为了进一步提升都江堰的城市形象和发展水平,都江堰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划方案,以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概述都江堰市面积约为1799平方公里,人口约为65万人,是四川省成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市地处长江上游,是著名的周公庙和都江堰水利工程遗址所在地,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此外,该市还是中国以“熊猫”著名的地区之一。
规划目标都江堰市规划的目标是,要全面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发展,努力创建一个绿色、环保、宜居的现代城市。
具体目标如下:1.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发展水平,增强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
2.健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适应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
3.推进城市环境治理,加强城市生态建设,保障城市环境质量。
4.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改善城市管理和服务质量。
5.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培育城市文化具有活力。
规划内容都江堰市的规划内容主要包括了城市的空间架构、城市功能布局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空间结构都江堰市的空间结构应该是合理布局、紧凑有序、高效优化、多样兼容的。
市中心区域应该是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以商业和旅游为主导产业,覆盖整个市区。
在人口集中的主城区和县城区要加强公共交通的建设,使其便利地到达其他区域,缓解交通堵塞和出行难题。
同时,还要保护周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景观资源,建立生态廊道和区域公园,提高城市生态吸纳和适应能力。
城市功能布局都江堰市城市功能布局应该按照自己的特点和需求,以市中心区为核心,形成多中心的城市格局。
从居住、商业、文化、旅游等方面的需要入手,合理划分城市用地和发展方向,拓展城市空间规模和功能跨越发展。
同时,还要注重城市生态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发挥自身的优势和地位。
基础设施建设都江堰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应该朝着绿色、节能、可持续方向发展。
青城山总体规划说明书(A3)
都江堰市青城山镇灾后重建总体规划(2008-2020)说明书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景观系都江堰市城乡规划院2008年7月都江堰市青城山镇灾后重建总体规划(2008-2020)主编单位: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证书等级:甲级证书编号:021029主管院长:周俭分管院长:夏南凯、周玉斌项目负责:王颖项目审核:封海波付岩参编人员:付丽娜潘鑫胡玎李瑞东王凌陈艳琳刘婷婷韩云月杨灵潘琼宇编制时间:2008年7月目录1. 序言 (4)1.1 规划编制背景 (4)1.2 规划依据 (4)1.3 规划期限 (5)2. 城镇现状概况 (5)2.1 自然资源概况 (5)2.2 历史沿革 (5)2.3 社会经济概况 (6)2.4 城镇建设用地概况 (6)2.5 基础设施概况 (6)3. 地震灾害受灾损失情况 (7)3.1 总体受灾情况 (7)3.2 镇区受灾情况 (8)3.3 各村受灾情况 (8)3.4 公共设施受灾情况 (8)3.5 旅游资源受损情况 (8)4. 相关规划整合 (9)4.1 相关规划解读 (9)4.2 规划分析整合 (10)5. 规划目标与任务 (11)5.1 近期恢复重建目标(2008~2010) (11)5.2 远期提升腾飞目标(2010~2020) (11)6. 镇域规划 (11)6.1 受灾人口安置 (11)6.2 城镇人口规划和城镇化水平 (12)6.3 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13)6.4 村镇体系规划 (13)6.5 产业布局规划 (13)6.6 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14)7. 镇区规划 (15)7.1 城镇定位 (15)7.2 镇区规划范围 (16)7.3 建设用地评价和空间结构分析 (16)7.4 安置点用地与住房重建规划 (17)7.5 道路系统规划 (17)7.6 公共服务设施重建规划 (18)7.7 综合防灾规划 (18)7.8 市政工程规划 (18)8. 近期(2010年)建设规划 (19)8.1 目标与任务 (19)8.2 近期城镇重点建设区域 (19)8.3 近期公共设施配套 (19)9. 规划实施建议 (19)9.1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灾后重建 (20)9.2以灾后重建为契机,优化城镇用地布局 (20)9.3分区分类,差异建设 (20)9.4加强与完善灾后重建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 (20)1. 序言1.1 规划编制背景1.1.1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战略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了“五个统筹”的发展战略方针,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旅游行业)都江堰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版本
都江堰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第一章旅游环境条件区位条件一、综合概况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水利名城。
早在2200百多年前,秦国尚未统一全国之前,就已派蜀郡太守李冰在这里“凿离堆”,创修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市因此而得名。
东汉末年,张陵在青城山传道,形成道教的重要教派――天师道,使青城山成为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
唐朝为防御从西北而来的吐蕃的骚扰,在这里修筑了“川西锁钥”玉垒关。
北宋初年,茶农王小波、李顺在泰安乡首举起“均贫富”的义旗,发动了震撼全国的农民大起义。
都江堰建市前,有过灌口(汉)、永康军(宋)、灌县(明)等名称、历来隶属成都府。
新中国成立后,属温江专区。
1983年,地、市合并,属成都市。
1988年3月,撤县并市,都江堰市正式成立。
到1999年底,都江堰市共有12个镇、16个乡、1个工业区,332个村,人口总数58.04万,居成都市第七位。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旅游兴市、工业强市、农业化富农村”的发展思路,实现了都江堰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目前,都江堰市已获得:“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综合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绿化达标城市”等荣誉称号。
二、地理区位都江堰市位于:东经103°25ˊ42″-103°47ˊ、北纬30°44ˊ54″-31°22ˊ09″之间,居成都平原的西北边缘。
幅员面积:东西宽34公里,南北长68.4公里,总面积1211.19平方公里,居成都第四位(见图1--1)。
都江堰地处岷山上游与成都平原的结合部,岷江穿越群山峡谷,直泻成都平原,居于成都平原乃至四川盆地的“上风上水”,历来有“天府之源”的美誉。
三、交通区位都江堰市域东距成都48公里,自古以来就是成都至松潘、成都至金川的交通要道,有松茂古道和“小西路”之称。
都江堰古城区开发策划方案2
都江堰古城区开发策划方案2第一篇:都江堰古城区开发策划方案 2都江堰古城区开发策划方案一、前言都江堰市古城区位于都江堰中心城区,幅员面积近两个平方公里,辖区内保留了与水文化密切关联的文物古迹和不同时期建筑风格的古巷深院,以及纯朴的民风民俗,是都江堰两千多年沧桑变化的见证。
都江堰市古城区恢复重建项目分为“保护遗产、传承文化、完善设施、提升业态”等四大类。
项目将对具有百年历史以上的明清建筑元素的建筑予以保留,对现有建筑进行风貌塑造,复原城墙、城门、历史桥梁、历史街巷等。
此外,还将把岷江活水引入城中,使古城实现山水共融。
同时,还将完善停车场、步行道等基础设施,打造以文化展示、特色餐饮、旅游酒店为主的旅游核心区,凸显古城特色旅游业态。
有人这样评论到都江堰古城区:“它是南方丝绸之路——松茂古道的起点,是盆地与高原文化经济的交汇地,也是都江堰两千年来沧桑变化的见证。
”二、都江堰古城区的优劣势分析(一)都江堰古城区的优势与市场“卖点”1、知名度高,紧邻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水利工程景区。
2、地理位置优越,地处都江堰市中心,与成都交通便利3、景区资源、景观丰富(山•水•人文•古城)4、政府重视与大力投入建设5、有较高品牌效应的主题活动(都江堰放水节,古城区开城门仪式)6、有比较稳固的消费群体7·资源集成性好,附件有都江堰景区和青城山景区等名胜(二)都江堰古城区的劣势与不足1、景区资源相对单一,不利于游客互动2、观念相对落后,市场开发意识欠缺,仍处于等客上门状态3、主题活动设置过少4、严重缺乏可参与的娱乐项目5、对现有产品深度推广与开发不够6、淡季市场开发不够三、都江堰古城区的定位(一)都江堰古城区的功能、特色定位1、国际旅游目的地2、旅游观光的名胜景点3、将城区和景区融为一体、让古老文化和现代文明相辅相成,都江堰提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的发展目标4.要全力构建“1475”四级城镇体系和一核三带九河“139”核心城区,全面推进城镇体系建设、产业提档升级,计划经过20年左右,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
都江堰旅游景区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都江堰旅游景区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都江堰旅游景区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2012级工商管理陈伟摘要: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古代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也是四川省重点发展景区。
本文主要讨论都江堰的旅游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并分析景区现存的一些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关键词:都江堰; 旅游六要素; 解决与发展一.都江堰景区简介及现状素有“问道青城山,弃水都江堰”之称的千年古都都江堰市是中国著名旅游城市,其中都江堰景区是其两大支撑之一。
都江堰风景区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
都江堰不仅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1982年,都江堰作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2000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根据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第二款有关文化遗产定义的规定,由于都江堰水利工程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且与环境和谐结合,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因此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7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但都江堰景区作为成都一日游的目的地,旅游经济效益不明显,由于处于九寨沟--黄龙旅游地的形象遮蔽之下,长期以来处于过路游的尴尬境地,旅游业发展状况不尽如人意。
因此要着重发展特色旅游,加速旅游产业升级,吸引更多游客游客驻足。
二.都江堰景区“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利与弊(一)、“吃”旅游景区的餐饮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着当地人特有的饮食习惯,也反映着该景区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都江堰景区拥有众多特色美食,如白果炖鸡、尤兔头、洞天乳酒等,吸引着众多游客来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江堰市大青城旅游区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专题研究规划编制成员名单项目名称: 都江堰市大青城旅游区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专题研究委托单位: 都江堰市旅游局编制单位: 中国旅游研究院项目顾问:戴 斌 中国旅游研究院 院长、教授、博导项目组长:李仲广 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 所长、副研究员执行组长:吴丽云 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 副教授、博士项目组成员:代改珍 北京华汉旅规划设计研究院 执行院长、博士何琼峰 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 副研究员、博士吴丰林 中国旅游研究院区域所 博士肖建勇 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 博士王 蕾 北京印刷学院 博士刘 洁 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硕士范晓良 北京地景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公司 景观设计师王 旭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硕士目 录专题一 大熊猫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 .............................01一、大熊猫文化内涵 .......................................................................01(一)大熊猫——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01(二)大熊猫——中国新文化的象征 ...............................................................03(三)大熊猫文化资源的开发意义 ..................................................................04二、大熊猫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思路 ..............................................04(一)大熊猫文化旅游 ....................................................................................05(二)大熊猫文化展览 ....................................................................................05(三)大熊猫文化创意产品 .............................................................................05(四)大熊猫文化衍生产品 .............................................................................06(五)大熊猫文化演艺产品 .............................................................................06(六)大熊猫生态旅游产品 .............................................................................06三、大熊猫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路径 ..............................................06(一)建设大熊猫文化旅游园区 ......................................................................07(二)打造大熊猫文化产业链 .........................................................................08四、熊猫文化旅游项目列表.............................................................10专题二 道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 ....................................12一、道文化内涵 ...............................................................................12二、青城山道文化旅游现状分析 .....................................................13(一)青城山道教文化发展现状 ......................................................................13(二)青城山道教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3(三)青城山道文化旅游发展趋势 ..................................................................14三、从道教文化旅游到大道文化旅游发展路径 ................................14(一)拓宽大道文化的旅游发展路径 ...............................................................14(二)营造大道文化的旅游发展氛围 ...............................................................16(三)实现道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16四、道文化旅游项目列表 ................................................................18专题三 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20一、水文化的类别 ...........................................................................20(一)水的智能文化 ........................................................................................21(二)水的物质文化 ........................................................................................21(三)水的规范文化 ........................................................................................21(四)水的精神文化 ........................................................................................21二、水文化的旅游内涵 ....................................................................21(一)人格修养类............................................................................................21(二)崇拜景仰类............................................................................................22(三)人文景观类............................................................................................22(四)风俗时尚类............................................................................................22(五)文体游乐类............................................................................................22(六)工艺美术类............................................................................................22(七)建筑工程类............................................................................................23三、水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 ..................................................23(一)经济领域的重要性 .................................................................................23(二)教育领域的重要性 .................................................................................23(三)提高水利工程文化品位的重要性 ...........................................................23(四)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23四、水文化的旅游开发 ....................................................................24(一)加强研究,科学研判水文化与旅游的融合 .............................................24(二)加强水文化的基本建设,进一步彰显水文化的文化特质 .......................24五、水文化旅游产业化路径.............................................................25(一)都江堰水文化形象提升 .........................................................................25(二)都江堰与水上运动融合发展,做足水文章 .............................................25(三)水文化与休闲服务结合,延伸度假养生服务 .........................................26(四)水文化与创意产业结合,引发产业多维拓展 .........................................27六、水文化旅游项目列表 ................................................................27专题一 大熊猫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大熊猫文化是一个重要的文化资源,是都江堰文化产业一块价值连城的瑰宝,是其独有的文化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