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线解算
第7章 基线向量解算
主要内容
7.1
周跳
7.2
差分观测值
7.3
基线解算双差数学模型
7.4
整周模糊度固定
第7章 基线向量解算
相对定位
相对定位是采用多台GPS接收机,定位结果是各同步观 测站之间的基线向量(坐标差)。 因此,在相对定位中需要给出多个观测站中至少一个观测 站的坐标值作为基准,来推求其他各站点的坐标值。 优点: 定位精度高:两个或多个观测站,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 可构成差分观测值,从而大大地削弱有关误差的影响。因 此,GPS相对定位是目前GPS定位中精度最好的一种方法。 缺点:设备投入大,数据处理复杂。
一、整周跳变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得计数器无法进行连续计数,当卫 星被重新跟踪后,整周计数由于丢失了在失锁期间载波相
位变化的整周数,致使Int(n )变得不正确,不足一整周的
部分是一个瞬时量测值,因而仍是正确的。这种现象叫做 整周跳变(简称周跳)。
计数器中止累积
计数丢失n周
10
ti-1
Int(φ )正确 Fr(φ)正确
Bj
j A
(
f c
j B
f c
j A
)
(
f
VtB
f
Vt
A
)
(
N
j B
N
j A
)
7.2 差分观测值
令 , , ,则, f c
j B
f c
j A
=
f( c
j B
Aj)=
f c
j AB
f VtB f VtA =fVtAB
N
j B
N
j A
=N
j AB
单差观测方程可以表达为:
gnss 短基线解算 -回复
gnss 短基线解算-回复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短基线解算是一种利用GNSS数据确定接收器之间相对位置的技术方法。
它通过对接收到的卫星信号进行观测和分析,以获取接收器之间的相对距离和姿态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GNSS 短基线解算的步骤和原理。
第一步:数据采集和准备在进行GNSS短基线解算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数据采集并准备好相应的GNSS观测数据。
通常,至少需要两个接收器同时观测同一组卫星信号,并记录观测数据。
这些接收器之间的距离应足够小,以确保精确的解算结果。
第二步:数据处理和分析在数据采集完成后,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包括对接收器观测到的卫星信号进行时刻同步、相位测量和信号跟踪等处理步骤。
同时,还需要对接收器的时钟误差进行校正,以确保解算结果的准确性。
第三步:载波相位差分解算在数据处理和分析完成后,可以利用载波相位差分解算技术来获取接收器之间的相对距离信息。
该技术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信号相位差分,利用相位差分技术消除大部分误差,从而得到准确的距离信息。
第四步:解算结果评估完成载波相位差分解算后,需要对解算结果进行评估。
这可以通过比较解算后的结果与实际测量值之间的差异来进行。
通常,使用坐标残差和误差概率等指标来评估解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五步:数据后处理和精度提高如果评估结果发现解算精度不够高,可以进行数据后处理和精度提高的措施。
这可以包括使用精密轨道和钟差数据、改进数据处理算法等方法来提高解算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还可以结合其他地面测量数据进行验证和校正,以进一步提高解算精度。
总结起来,GNSS短基线解算是一种通过对接收器观测到的卫星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以确定接收器之间相对位置的技术方法。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获取准确的相对距离和姿态信息,为各种测量和定位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随着GNSS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短基线解算的精度和可靠性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解决方案。
gamit基线解算
任务名称:Gamit基线解算简介Gamit(Globk+Gamit)是一款用于全球GPS观测数据处理的软件,用来进行GPS的基线解算。
基线解算是指通过测量不同GPS接收站点之间的距离、方向角和倾角,确定不同站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变形情况。
Gamit基线解算是一种常用的地球物理测量技术,用于地壳变形、地震活动和大气延迟等领域的研究。
基线解算原理基线解算是通过GPS观测数据中的载波相位和伪距进行计算,并使用全球参考框架来确定地球表面不同站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
基线是指两个或多个GPS接收站点之间的距离和方向。
基线解算的原理是将GPS观测数据转换为坐标,然后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计算出站点之间的基线向量。
评估基线向量的精度和可靠性,可以帮助测量者判断地壳变形、地震活动以及大气延迟等现象。
基线解算的关键步骤包括:1.数据预处理:对原始GPS观测数据进行编辑、过滤和修正,消除掉仪器误差、信号传播误差和大气延迟等因素。
2.伪距差分:通过差分GPS观测数据,计算出不同站点之间的伪距差分,以获得更准确的GPS观测数据。
3.载波相位差分:通过差分GPS观测数据的载波相位,计算出不同站点之间的载波相位差分,以获得更高精度的GPS观测数据。
4.基线解算:根据差分后的GPS观测数据,使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计算出不同站点之间的基线向量。
5.网运动学分析:通过基线解算结果,评估基线的精度和可靠性,判断地壳变形、地震活动和大气延迟等现象。
6.结果分析:对基线解算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
Gamit基线解算流程Gamit基线解算流程包括以下主要步骤:1.数据准备:收集并准备全球GPS观测数据,在线或离线获取必要的测站坐标和地球物理模型数据。
2.数据预处理:对原始GPS观测数据进行编辑、过滤和修正,消除掉系统误差和环境影响因素。
3.伪距差分和载波相位差分:通过差分GPS观测数据的伪距和载波相位,计算出不同站点之间的伪距差分和载波相位差分。
gnss基线解算
gnss基线解算
GNSS基线解算是一种用于确定两个或多个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接收机之间距离的技术。
基线是指两个接收机之间的距离和方向,而基线解算则是指使用接收到的卫星信号数据和精确的卫星轨道信息来计算基线的过程。
在GNSS基线解算中,接收到的卫星信号数据被用于计算卫星到接收机之间的距离。
这些距离数据被称为伪距。
为了计算伪距,接收机必须知道每颗卫星的准确位置和时间。
这种信息可以通过卫星广播的导航消息获得,也可以通过GNSS 地面控制站提供的卫星轨道数据来计算得到。
一旦获得了伪距数据和卫星轨道信息,接着可以使用一些算法来计算两个接收机之间的距离和方向。
这些算法包括双差算法、三差算法等。
GNSS基线解算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例如地质测量、大地测量、测绘、导航和空间科学等。
通过GNSS基线解算可以得到非常准确的距离信息,这对于许多应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基线解算的步骤
基线解算的步骤
1、在GPS处理下点右键选择处理参数,在配置GPS处理参数栏目下的概要栏目里,选择高级参数。
在附加输出栏目下,选择残差。
在自动处理栏目中,选择基线重解。
处理模式选自动;全部时段选择后,点处理。
2、在结果栏目中,如果模糊度状态栏显示是,则点右键存储。
3、在平差栏目下点右键,在配置下选择一般参数,在标准差栏目中的计算使用框中选择仅对GPS观测值应用缺省设置然后确定。
4、右键单击空白处选择网平差计算,右键选择结果中的网,看看F-检验是否接受,如果接受平差结束;如果拒绝就在平差栏目中看最弱边(显示黑色)属性,如有多个时段观测值,调试看那一个观测时段能减小F-检验的数值,如果最弱边只有一个观测值可以选择去活或补测,直到F-检验接受。
基线解算过程范文
基线解算过程范文基线解算是指在地形测量中,通过两个或多个测点之间的较长基线的测量结果来计算出其他较短基线的过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基线解算的过程,并说明其中的关键步骤。
一、基线长度的测量为了进行基线解算,首先需要测量出至少两个测点之间的较长基线的长度。
这可以通过使用全站仪、测距仪或其他测量仪器在地面上进行测量来实现。
测量时需要注意遮挡物、地形起伏以及大气折射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校正方法。
二、数据的处理和预处理收集到的测量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预处理,以便后续的基线解算。
处理过程中包括数据的检查、筛选和修正,以及对数据进行加权和平差。
预处理过程中包括数据的格式转换、坐标系统的转换和数据的标定等。
这些步骤的目的是提高测量数据的精度和准确性,并为基线解算做好准备。
三、基线解算模型的建立基线解算需要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描述测点之间的几何关系,从而根据已知的基线长度来计算其他基线的坐标。
常用的基线解算模型有三角形解算模型和网平差解算模型等。
选择合适的解算模型需要考虑测量误差的分布、测点之间的距离关系以及具体的测量任务等因素。
四、基线解算的方法选择基线解算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包括经典方法、最小二乘法、卡尔曼滤波方法等。
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测量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解算方法可以提高解算的精度和效率。
五、具体解算步骤1.确定已知基线: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选择具有较高精度的部分基线作为已知基线,即已知其长度和坐标。
2.建立观测方程:根据已知基线的长度和坐标,以及测量的其他基线的长度,建立测量方程组。
观测方程的建立通常采用矩阵形式,其中未知数为待求基线的坐标。
3.求解观测方程:将观测方程带入到解算模型中,利用数学方法求解观测方程组,得到未知基线的坐标值。
4.检查和调整:对解算结果进行检查,包括检查观测数据的合理性和解算结果的精度。
需要注意的是,解算结果可能会受到测量误差的影响,因此有时需要进行数据调整,以提高解算的精度。
基线解算流程
基线解算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基线解算流程》一、准备工作阶段。
在进行基线解算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基线解算
基线向量解算(baseline vector solution)是指在卫星定位中,利用载波相位观测值或其差分观测值,求解两个同步观测的测站之间的基线向量坐标差的过程。
此前须进行数据预处理,剔除观测值中的粗差,即进行周跳的探测与修复。
由于待定测站的近似坐标相对于基站的精度较低而影响卫地距及传播时间的计算,须逐次迭代不断提高测站近似坐标精度,以修正卫星信号发射时刻及相应的星历坐标,使整周待定值趋近于整数以获得良好的基线向量成果。
基线解算的过程实际上主要是一个平差的过程,平差所采用的观测值主要是双差观测值。
在基线解算时,平差要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进行初始平差,解算出整周未知数参数的和基线向量的实数解(浮动解);在第二阶段,将整未知数固定成整数;在第三阶段,将确定了的整周未知数作为已知值,仅将待定的测站坐标作为未知参数,再次进行平差解算,解求出基线向量的最终解——整数解(固定解)。
GPS测量基线解算
第六章 GPS 基线解算第1节 GPS 基线解算的基本原理一较为常用的差分观测值为双差观测值双差观测值可以表示为下面的形式(...)dd 为双差分算子j和卫星mf v 为频率f 的双差载波相位观测值的残差ion ρ为电离层延迟f λ为频率f 的载波相位的波长若在某一历元中则可以得到k -1个双差观测值在进行基线解算时而是通过某些方法将它们消除1»ùÏß½âËãʱһ°ãÖ»ÓÐÁ½Àà²ÎÊý数量为32m 为同步观测的卫星数数量为1−m 基线解算基线解算的过程实际上主要是一个平差的过程在基线解算时第一阶段进行初始平差浮动解在第二阶段在第三阶段仅将待定的测站坐标作为未知参数解求出基线向量的最终解-整数解2在基线解算时将基线的一个端点的坐标作为已知值固定固定的点称为起点3此时所解求出的整周未知数为实数1. 初始平差根据双差观测值的观测方程然后组成法方程后其结果为=N C X X X )))待定参数的协因数阵单位权中误差通过初始平差但由于观测值误差使得其结果为实数此时与实数的整周未知数参数对应的基线解被称作基线向量的实数解或浮动解必须准确地确定出整周未知数的整数值目前所采用的方法基本上是以下面将要介绍的搜索法为基础的1. 根据初始平差的结果N X )和NNX XD ))1ÒÔÓëËüÃÇÖÐÎó²îµÄÈô¸É±¶2为搜索半径2. 从上面所确定出的每一个整周未知数的备选整数值中一次选取一个并分别以它们作为已知值确定出相应的基线解[]iCiC X Xi Q Q ))=⋅ ∈♠⋅√∏∝⊗®⊄©〈≠≈∫≥∅≠⊂∂♦ ®[]iC i X X ))=i 0ˆσ不过当出现以下情况时而无法求出该基线向量的整数解其自由度为f 和f2可根据一定的置信水平来加以确定其中i 0ˆσ也被称为RMS3. 确定基线向量的固定解当确定了整周未知数的整数值后第2节 GPS 基线解算的分类一每两台接收机之间就可以形成基线向量其中最多可以选出相互独立的1−m 条同步观测基线只要保证所选的1−m 条独立基线不构成闭和环就可以了凡是构成了闭和环的同步基线是函数相关的但它们却是误差相关的所谓单基线解算对每条基线单独进行解算但由于其解算结果无法反映同步基线间的误差相关的特性一般只用在普通等级GPS 网的测设中多基线解1. 定义与单基线解算不同的是在基线解算时对所有同步观测的独立基线一并解算2. 特点多基线解由于在基线解算时顾及了同步观测基线间的误差相关特性在理论上是严密的质量控制指标及其应用1. 质量控制指标n 单位权方差因子0ˆσn 定义fPVV T =0ˆσ其中P 为观测值的权n 实质单位权方差因子又称为参考因子如果观测值的改正数大于某一个阈值时则需要将其删除就是所谓的数据删除率数据删除率越高n RATIOn 定义RATIO RMS RMS =次最小最小显然这一指标取决于多种因素测值的质量有关n RDOPn 定义所谓RDOP 值指的是在基线解算时待定参数的协因数阵的迹的平方根即观测条件当基线位置确定后而观测条件又是时间的函数实际上对与某条基线向量来讲n 实质RDOP 表明了GPS 卫星的状态对相对定位的影响它不受观测值质量好坏的影响Root Mean Square 即V 为观测值的残差n 为观测值的总数观测值质量越好反之则RMS 越大观测期间卫星分布图形依照数理统计的理论观测值误差落在1.96倍RMS 的范围内的概率是95%n 特点及作用由于同步观测基线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如果同步环闭合差超限但反过来还不能说明组成同步环的所有基线在质量上均合格2所谓环的闭和差有以下几类∑∆=∆XX ε∑∆=∆ZZ ε∆∆∆++=Sz y x 1222)(εεεε∑S 为环长n 异步环闭合差n 定义不是完全由同步观测基线所组成的闭合环称为异步环n 特点及作用当异步环闭合差满足限差要求时当异步环闭合差不满足限差要求时要确定出哪些基线向量的质量不合格n 重复基线较差n 定义不同观测时段就是所谓重复基线就是重复基线较差应用RATIOËüÃÇÊýÖµµÄ¸ßµÍ²»Äܾø¶ÔµÄ˵Ã÷»ùÏßÖÊÁ¿µÄ¸ßµÍÔò˵Ã÷¹Û²âÖµÖÊÁ¿½Ï²î1Ôò˵Ã÷¹Û²âÌõ¼þ½Ï²î影响GPS 基线解算结果的几个因素影响基线解算结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条会导致基线出现尺度和方向上的偏差导致这些卫星的整周未知数无法准确确定当卫星的观测时间太短时而对与基线解算来讲如果与其相关的整周未知数没有准确确定的话有个别时间段里周跳太多多路径效应比较严重周跳修复是否完全以及多路径效应是否严重等因素二有些是较容易判别的周跳太多对流层或电离层折射影响过大等如起点坐标不准确目前还没有较容易的方法来加生别在实际工作中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只要查看观测数据的记录文件中有与每个卫星的观测数据的数量就可以了这就更直观了示例可以从基线解算后所获得的观测值残差上来大部分的基线处理软件一般采用的双差观测值与此相关的所有双差观测值的残差都会出现显著的整数倍的n 多路径效应严重对流层或电离层折射影响的判别不过与整周跳变不同的是对流层或电离层折射影响过大时而只是出现非整数倍的增大但却又明显地大于正常观测值的残差可以在进行基线解算时较为准确的起点坐标可以通过进行较长时间的单点定位或通过与WGS-84坐标较准确的点联测得到所有基线起点的坐标均由一个点坐标衍生而来然后引入系统参数的方法加以解决则可以删除该卫星的观测数据这样可以保证基线解算结果的质量则可采用删除周跳严重的时间段的方法若只是个别卫星经常发生周跳来尝试改善基线解算结果的质量因此另外n 对流层或电离层折射影响过大的应对方法对于对流层或电离层折射影响过大的问题1. 提高截止高度角但这种方法因为不一定受对流层或电离层的影响就大3. 如果观测值是双频观测值3. 基线精化处理的有力工具-残差图在基线解算时经常要判断影响基线解算结果质量的因素残差图对于完成这些工作非常有用0.000.100.10图9 残差图上图是一种常见双差分观测值残差图的形式纵轴表示观测值的残差SV12-SV15Õý³£µÄ²Ð²îͼһ°ãΪ²Ð²îÈÆ×ÅÁãÖáÉÏÏ°ڶ¯下面三个图表明SV12号卫星的观测值中含有周跳周1图11 SV12含有周跳的残差图 0.100.10图12 SV12含有周跳的残差图下面三个残差图表明SV25在21~T T 时间段内受不名因素对流层折射影响严重1.000.001.00图13 SV25受不明因素影响的残差图 残差1.000.001.00图14 SV25受不明因素影响的残差图 0.100.000.10图15 SV25受不明因素影响的残差图 第5节GPS基线解算的过程每一个厂商所生产的接收机都会配备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但是它们在使用步骤上却是大体相同的1. 原始观测数据的读入在进行基线解算时一般说来而由第三方所开发的数据处理软件则不一定能对各接收机的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处理首先需要进行格式转换最常用的格式是RINEX格式大部分的数据处理软件都能直接处理就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必要的检查测站名测站坐标对这些项目进行检查的目的3. 设定基线解算的控制参数基线解算的控制参数用以确定数据处理软件采用何种处理方法来进行基线解算通过控制参数的设定4. 基线解算基线解算的过程一般是自动进行的5. 基线质量的检验基线解算完毕后还必须对基线的质量进行检验如果不合格基线的质量检验需要通过RATIO RMSÒì²½»·±ÕºÍ²îºÍÖظ´»ùÏ߽ϲîÀ´½øÐÐ。
基线解算步骤
基线解算步骤
基线解算步骤如下:
1.数据准备:获取观测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包括格式转换、数
据筛选、异常值处理等。
2.初始基线向量估计:根据观测数据,采用合适的算法估计初始
基线向量。
常用的算法包括最小二乘法、卡尔曼滤波等。
3.基线向量优化:根据初始基线向量和观测数据,采用迭代算法
不断优化基线向量,直到满足收敛条件或达到预设迭代次数。
常用的算法包括梯度下降法、共轭梯度法等。
4.参数估计:根据优化后的基线向量,估计相关参数,如卫星轨
道参数、地球引力场参数等。
5.精度评估:根据估计的参数和观测数据,评估基线解算的精
度,包括位置精度、速度精度等。
6.结果输出:将基线解算结果输出,包括基线向量、参数估计
值、精度评估结果等。
需要注意的是,基线解算过程中可能存在多种误差源,如卫星信号干扰、大气折射误差等。
为了提高解算精度,可以采用一些降噪算法和模型对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如滤波算法、插值算法等。
同
时,在基线解算过程中需要注意处理多路径效应和电离层误差等问题,可以采用相应的模型和方法进行补偿和修正。
gnss基线解算过程
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基线解算是通过使用多个接收器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利用测量数据计算出接收器之间的相对位置。
以下是GNSS基线解算的一般过程:
1. 数据采集:同时在两个或多个接收器上收集GNSS数据。
每个接收器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并记录下信号到达时间,以及接收器的位置和其他相关信息。
2. 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GNSS数据进行预处理。
这包括对信号进行时序调整,以校正不同接收器的时钟偏差,并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剔除可能存在的异常数据。
3. 伪距观测值计算:利用接收器记录的信号到达时间和卫星的广播星历信息,计算出每个接收器与每颗卫星之间的伪距观测值。
伪距观测值是从接收器到卫星的距离的近似值。
4. 电离层延迟校正:GNSS信号在穿过电离层时会发生延迟,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电离层延迟校正。
这可以通过使用双频接收器并利用L1和L2频率的信号进行差分处理来实现。
5. 基线求解:利用伪距观测值和校正后的数据,使用GNSS 基线解算算法计算出接收器之间的相对位置。
常用的基线解算算法包括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s)和精确估计法(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等。
6. 结果评估:对基线解算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可以计算解算出的接收器之间的距离、相对位置的精度和不确定度等指标,以评估解算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需要注意的是,GNSS基线解算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卫星几何分布、接收器的性能和配置、信号遮挡和干扰等。
因此,在进行GNSS基线解算时,需要仔细选择合适的接收器和观测条件,并进行适当的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以获得可靠和准确的结果。
GPS基线的解算模式
GPS基线的解算模式GPS基线向量是利用2台或2台以上GPS接收机所采集的同步观测数据形成的差分观测值,通过参数估计得方法所计算出的两两接收机间的三维坐标差。
与常规地面测量中所测定的基线边长不同,基线向量是既具有长度特性又具有方向特性的矢量,而基线边长则是仅具有长度特性的标量。
基线向量主要采用空间直角坐标的坐标差的形式。
在一个基线解算结果中,可能包含很多项内容,但其中最主要的只有两项,即基线向量估值及其验后方差—协方差阵。
对于一组具有一个共同端点的同步观测基线来说,由于在进行基线解算时用到了一部分相同的观测数据(如3条同步观测基线AB、AC、AD均用到了A点的数据),数据中的误差将同时影响这些基线向量,因此,这些同步观测基线之间存在固有的统计相关性。
在进行基线解算时,应考虑这种相关性,并通过基线向量估值的方差-协方差阵加以体现,从而能最终应用于后续的网平差。
但实际上,在经常采用的各种不同基线解算模式中,并非都能满足这一要求。
另外,由于不同模式的基线解算方法在数学模型上存在一定差异,因而基线解算结果及其质量也不完全相同。
基线解算模式主要有单基线解模式、多基线解模式和整体解模式三种。
在上述三种基线解算模式中,单基线解模式(Single-Baseline Mode)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
在该模式中,基线逐条进行解算,也就是说,在进行基线解算时,一次仅同时提取2台GPS接收机的同步观测数据来解求它们之间的基线向量,当在该时段中有多台接收机进行了同步观测而需要解求多条基线时,这些基线时逐条在独立的解算过程中解求出来的。
例如,在某一时段中,共有4台GPS接收机进行了同步观测,可确定6条同步观测基线,要得到它们的解,则需要6个独立的解算过程。
在每一个完整的单基线解中,仅包含一条基线向量的结果。
由于这种基线解算模式是以基线为单位进行解算的,因而也被称为基线模式(Baseline Mode)。
单基线解模式的优点是:模型简单,一次解求的参数较少,计算量小。
gnss基线解算和平差
gnss基线解算和平差
GNSS基线解算是指通过对两个或多个接收机同时接收到的卫星信号进行观测分析,以确定接收机之间的相对位置和速度。
基线解算的步骤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 信号观测:通过GNSS接收机同时接收到的卫星信号进行观测,包括载波相位观测和伪距观测。
2. 数据预处理:对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数据修复、数据缺失处理等。
3. 数据处理:通过对观测数据进行解算算法处理,确定接收机之间的相对位置和速度。
4. 解算结果分析:对解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估解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平差则是指在基线解算的基础上,通过对解算结果进行优化调整,使得解算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
平差的主要目标是解决解算中的误差和不确定性,最小化误差,调整解算结果,从而提高解算精度。
平差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结果的误差分析,建立误差模型,然后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通过修正观测结果,提高解算的精度和可靠性。
平差可以分为相对平差和绝对平差两种形式,相对平差是在基线解算的基础上进行的,绝对平差则是在基线解算之前进行的,通过引入已知控制点进行解算。
平差的结果可以提供更加精确的测量结果,用于工程测量、导航定位等领域。
gnss 短基线解算
gnss 短基线解算GNSS短基线解算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旨在通过使用少量基站接收机来实现高精度的位置解算。
在短基线解算中,基站之间的距离通常小于10公里,这使得GNSS短基线解算成为许多应用领域的首选技术,如测绘、地质勘探、建设、农业和机械控制等。
本文将介绍GNSS 短基线解算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并探讨其现有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首先,我们将详细介绍GNSS短基线解算的基本原理。
GNSS 是一种基于卫星定位和导航的技术,通过使用全球分布的卫星系统和地面接收机,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定位和导航。
在短基线解算中,至少需要两个接收机来接收来自多颗卫星的信号,并计算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
这些信号的到达时间和卫星位置信息将用于解算基站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姿态。
GNSS短基线解算主要基于两种方法:单差解算和双差解算。
单差解算是将一个基站的接收机作为参考站,而另一个基站的接收机作为流动站。
通过计算两个接收机接收到的卫星信号的相对时间差,并结合已知的卫星位置信息,可以解算出两个基站之间的相对位置。
然而,单差解算容易受到系统误差(如大气延迟和钟差)的影响,并且无法消除接收机和卫星的一些误差。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双差解算方法,双差解算是在单差解算的基础上通过减去两个基站接收机之间所有卫星信号相对时间差的平均值来消除系统误差。
这样,双差解算可以大幅度减少系统误差的影响,提高解算的精度和可靠性。
GNSS短基线解算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测绘和地质勘探领域,通过准确测量基站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制作高精度的地形图和地质图,进一步指导工程建设和资源开发。
在建设和机械控制方面,GNSS短基线解算可以用于测量建筑物的形状和位置,以及实现自动化设备的精确定位和导航。
在农业领域,短基线解算可以用于精确控制农机的运行和施肥,提高作物生产效率。
然而,GNSS短基线解算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大气延迟和钟差等系统误差仍然是影响解算精度的主要因素。
GPS实验三GPS基线解算
数据格式转换
02
将原始数据格式转换为基线解算软件可识别的格式。
数据筛选与预处理
03
剔除异常数据,进行必要的坐标转换和时间对齐等预处理操作。
基线解算设置与执行
1 2
参数设置
设置基线解算所需的参数,如卫星轨道、地球模 型、时间系统等。
执行基线解算
利用基线解算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求解基线向量。
3
输出结果
将基线解算结果输出为所需的格式,如RINEX格 式。
实验结论与讨论
结论
通过本次GPS基线解算实验,我们成功得到了基线的长度和坐标差值,测量精度较高, 验证了GPS技术在测量领域的应用价值。
讨论
为了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可以考虑采用更高精度的GPS接收器,优化数据处理算法, 以及加强信号传播过程中的干扰抑制措施。此外,还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
减小误差。
GpsDataPro软件应用实例
某城市高精度地形测量项目
利用GpsDataPro软件对大量GPS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高精度的地形图。
某桥梁施工监测项目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利用GpsDataPro软件对桥梁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施工安全。
04
GPS基线解算实验步骤
数据准备与预处理
数据收集
01
收集相关GPS数据,包括卫星观测数据、接收机位置数据等。
高精度数据处理
随着数据获取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需要更加高 效和高精度的数据处理方法,以满足更高精度的 测量和定位需求。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应用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在数据处理和分析中具 有巨大的潜力,未来将进一步探索其在GPS基线 解算中的应用,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精度。
THANKS
GNSS数据处理与精度评定的方法与技巧
GNSS数据处理与精度评定的方法与技巧引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已经成为现代定位、导航和时间同步的主要技术。
无论是航空航天领域还是智能交通系统,GNSS的精度评定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GNSS数据处理的方法和一些常用的精度评定技巧。
一、GNSS数据处理方法1. 基线解算基线解算是利用多个卫星接收器接收到的信号,通过计算卫星的位置与接收器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差异来确定接收器的精确位置。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准确的位置信息。
2. 数据滤波数据滤波是通过应用数字滤波器来删除或减小GNSS数据中的噪声和干扰。
常用的滤波方法包括低通滤波、高通滤波和带通滤波。
这些滤波方法可以提高GNSS数据的精度,并减少误差。
3. 载波相位观测载波相位观测是一种更精确的GNSS数据处理方法。
它利用卫星信号的相位信息来计算接收器的位置。
相比于伪距观测,载波相位观测可以提供更高的精度。
二、精度评定技巧1. 扩展精度评定(DOP)DOP是衡量GNSS定位精度的指标。
它通过计算观测方向的几何因素来确定接收器的定位误差。
DOP的值越小,定位精度越高。
2. 基线长度基线长度是指GNSS接收器测量数据的距离。
通过测量多个数据点的基线长度,可以评估GNSS系统的精度。
较短的基线长度通常意味着更准确的定位结果。
3. 数据残差分析数据残差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精度评定技巧。
它通过分析GNSS观测数据与理论模型之间的差异来评估定位精度。
如果存在较大的残差,可能意味着有干扰或系统错误。
4. 动态精度评定动态精度评定是指在移动状态下评估GNSS定位精度。
通过在不同速度和方向下进行测试,可以评估GNSS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
结论GNSS数据处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它影响着定位和导航的准确性。
采用适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精度评定技巧,可以提高GNSS系统的性能。
虽然本文只是简要介绍了一些方法和技巧,但希望能为读者提供参考,为GNSS数据处理与精度评定提供一些启示。
静态基线解算
静态基线解算静态基线解算是通过测量和计算地球表面上的两个或多个固定测点之间的相对位置,来研究地壳运动、地球形状、构造变形等问题的一种技术方法。
该方法基于大地测量原理和测量仪器,通过角度观测、距离观测和高差观测等多种手段,对测点的空间坐标进行测量,并通过数据处理和解算,得到测点的平面坐标、高程等位置信息。
静态基线解算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采集:选择合适的测点,并使用全站仪、GNSS接收机等测量仪器进行观测,获取角度观测值、距离观测值和高差观测值等原始数据。
在采集数据时,需要注意测点的稳定性和观测仪器的精确性,以确保获取可靠的观测结果。
2. 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检查、数据筛选和数据平差等步骤。
数据检查主要是对原始数据进行质量检验,排除异常数据或误差较大的观测值。
数据筛选是对观测数据进行精度筛选,选择适用于后续解算的观测数据。
数据平差是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加权平差,以提高解算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3. 解算计算:根据预处理后的观测数据,利用大地测量学中的数学模型和算法,进行基线解算计算。
解算计算的主要内容包括角度解算、距离解算和高度解算。
在解算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大地曲线、地球形状、地球椭球体参数等因素,并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和解算。
解算计算结果将得到各测点的空间坐标和位置信息。
4. 数据分析和精度评定:对解算结果进行分析和评定,包括坐标精度评定、形变分析等内容。
数据分析主要是通过计算和对比解算结果的精度、一致性和可靠性,进行误差分析和精度评定。
形变分析则是通过对解算结果的比对,研究地壳运动、构造变形等问题。
静态基线解算在地球科学、大地测量、测绘地理信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地壳运动的监测与研究,如地震活动、板块运动等;也可以用于大尺度地形测量和制图,如高精度测图、地图更新等;此外,它还可以用于工程测量和导航定位等领域,如建筑工程、交通工程等。
LGO基线解算详细过程
1、一共观测6个时段,两个已知WGS84点,其余为新点,基线长度在4-25km,平均长度11km。
2、LGO基线解算设置全部默认,导入数据为由LGO生成的RINEX数据,和直接导入DBX 效果一样,包含天线相位偏差。
解出的基线全是固定解。
环路报告为默认设置。
平差方案中约束两已知WGS84点,自定义先验方差。
3、TGO基线解算设置除阀值由3.5改为2.5,其余全部默认,导入数据为LGO生成的RINEX 数据(O文件的天线高手工+0.0644m,即加了一个L1的相位偏差),对卫星进行了个别观测段的删除,解出的基线全是固定解。
环路报告为默认设置。
平差方案中约束两已知WGS84点,加权方案自动。
4、对比结果:4.1 基线LGO的解算速度明显高于TGO,且使用LEICA的静态数据,LGO的基线结果和TGO的基线结果基本符合相应等级的复测基线标准,但是基本上TGO的基线长度要长过LGO的结果,精度上TGO比LGO差很多。
4.2 闭合环路LGO直接默认输出,仅生成6个最小独立环,相对闭合差在0-1ppm之间。
TGO也默认输出,生成96个三边环,包换同步环和异步环。
如果按照《规范》检核,TGO有9个同步环闭合差超限(超限很小,因为本身同步环闭合限差就很小,极易超限),而LGO则无法进行检验,但是我并没有对TGO中环路闭合差超限的相关基线进行删除,而是依照规范的要求对“全部基线”进行了平差。
4.3 无约束平差在WGS84系统下进行,LGO平差结果和TGO平差结果对比如下:两种软件解算精度相当,中误差差值在0-3mm,但是TGO还是略逊TGO,由于无约束平差中起算点的不同,两套结果的绝对值无法进行比较,但是如果起算点相同,平差结果的差值应当在1cm以内。
这里要提到的一点时,无论使用哪种软件,如果工区内没有WGS84起算点,如果又是使用无约束平差的结果来求取转换参数的话,那么整个网,包括以后的RTK工序,都必须基于同一个WGS84起算点,而如果一切默认,那么使用LGO 和TGO求出的转换参数就会不同,且点位差值会有一系统偏差,以此为例,则纬度和纬度差值0.03秒也就是0.9m,大地高差值2.5m,这是比较可怕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PS 基线解算阶段的关键问题黄 勇【摘要】:本文简述了在 GPS 静态定位测量中基线解算的质量控 制指标,详细分析了影响 GPS 基线解算结果的主要因素,给出了 判别这些因素方法, 并对如何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 处理措施。
GPS 基线解算阶段的关键问题GPS 基线解算阶段的关键问题黄 勇【摘要】:本文简述了在 GPS 静态定位测量中基线解算的质量控制指标,详细分 析了影响 GPS 基线解算结果的主要因素,给出了判别这些因素方法,并对如何消 除这些因素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GPS 基线解算 质量控制 因素 措施GPS 静 态 定 位 在 测 量 中 主 要 用 于 测 定 各 种 用 途 的 控 制 点 。
其 中 较 为 常 见 的 方 面 是 利 用 GPS 建 立 各 种 类 型 和 等 级 的 控 制 网 ,在 这 些 方 面 GPS 技 术 已 基 本 上 取 代 了 常 规 的 测 量 方 法 ,成 为 了 主 要 手 段 。
较 之 于 常 规 方 法 , GPS 在 布 设 控 制 网 方 面 具 有 测量精度高;选点灵活、不需要造标、费用低;全天侯作业; 观测时间短;操作简便等优点。
基 线 解 算 是 GPS 网 观 测 数 据 处 理 过 程 的 重 要 环 节 ,基 线 解 算 质 量 的 好 坏 直 接 关 系 到 各 条 基 线 的 观 测 精 度 ,从 而 影 响 整 个 控 制 网 的 精 度 。
因 此 基 线 解 算 质 量 控 制 以 及 基 线 解 算 过 程 中 数 据 的 处 理 方 法 是 整 个 控 制 网 数 据 处 理 的 关 键 点 。
结 合 GPS 定 位 原 理 和 实 际 经 验 对 于 GPS 基 线 解 算 阶 段 需 要 解 决 的 一 些 关 键 问 题作以下论述。
1GPS 基线解算阶段的关键问题一. 基线解算的质量控制基线解算的质量控制是通过质量控制指标来体现基线的观测质量。
基 线 解 算 的 质 量 控 制 指 标 包 括 单 位 权 方 差 因 子 、RMS、RATIO、同 步 环 闭合差、异步环闭合差、重复基线较差等。
1. 单 位 权 方 差 因 子 ( 参 考 因 子 )=√ V PV / nT其中:为观测值的残差; 为观测值的权; n 为观测值的总数。
单 位 权 方 差 因 子( 参 考 因 子 ) 以 mm 为单位,该值越小表明基线的观 测值残差较小且相对集中,该基线观测质量较好。
2. RMS RMS 是 均 方 根 误 差 ( Root Mean Square) 即 : ,其中: 为观测值的残差; 为观测值的权; 为观测值的总数。
RMS 表 明 了 观 测 值 的 质 量 ,观 测 值 质 量 越 好 ,RMS 越 小 ,反 之 , 观 测 值 质 量 越 差 , 则 RMS 越 大 , 它 不 受 观 测 条 件 ( 观 测 期 间卫星分布图形)的好坏的影响。
依 照 数 理 统 计 的 理 论 观 测 值 误 差 落 在 1.96 倍 RMS 的 范 围 内 的 概 率 是 95%。
2GPS 基线解算阶段的关键问题3. RATIO显然, 反映了所确定出的整周未知数参数的可靠性,这一指标取 决于多种因素,既与观测值的质量有关,也与观测条件的好坏有 关。
4. 同 步 环 闭 合 差 同步环闭合差是由同步观测基线所组成的闭合环的闭合差 由于同步观测基线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得同步环 闭 合 差 在 理 论 上 应 总 是 为 0 的 ,如 果 同 步 环 闭 合 差 超 限 ,则 说 明 组成同步环的基线中至少存在一条基线向量是错误的,但反过 来 ,如 果 同 步 环 闭 合 差 没 有 超 限 ,还 不 能 说 明 组 成 同 步 环 的 所 有 基线在质量上均合格。
5. 异 步 环 闭 合 差 不 是 完 全 由 同 步 观 测 基 线 所 组 成 的 闭 合 环 称 为 异 步 环 ,异 步 环的闭合差称为异步环闭合差。
当 异 步 环 闭 合 差 满 足 限 差 要 求 时 ,则 表 明 组 成 异 步 环 的 基 线 向 量 的 质 量 是 合 格 的 ;当 异 步 环 闭 合 差 不 满 足 限 差 要 求 时 ,则 表 明组成异步环的基线向量中至少有一条基线向量的质量不合格, 要 确 定 出 哪 些 基 线 向 量 的 质 量 不 合 格 ,可 以 通 过 多 个 相 邻 的 异 步 环或重复基线来进行。
6.重复基线较差 不同观测时段,对同一条基线的观测结果,就是所谓重复基 线。
这些观测结果之间的差异,就是重复基线较差。
利用重复基 线较差可以检查不同时段的同一基线的观测质量,剔除粗差。
在 基 线 控 制 的 质 量 指 标 中 、 RMS 和 RITIO 这 三 个 质 量 指 标3GPS 基线解算阶段的关键问题只具有某种相对意义,它们数值的高低不能绝对的说明基线质量 的高低。
二、影 响 GPS 基 线 解 算 结 果 的 几 个 因 素影响基线解算结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条: 1、 基 线 解 算 时 所 设 定 的 起 点 坐 标 不 准 确 起 点 坐 标 不 准 确 , 会 导 致 基线出现尺度和方向上的偏差。
2、少 数 卫 星 的 观 测 时 间 太 短 , 导 致 这 些 卫 星 的 整 周 未 知 数 无 法 准 确 确 定 当 卫 星 的 观 测 时 间 太 短 时 ,会 导 致 与 该 颗 卫 星 有 关 的 整 周 未 知 数无法准确确定,而对与基线解算来讲,对于参与计算的卫星,如 果与其相关的整周未知数没有准确确定的话,就将影响该条基线解 算的精度。
3、 在 整 个 观 测 时 段 里 , 有 个 别 时 间 段 里 周 跳 太 多 , 致 使 周 跳 修 复 不 完善。
4、在 观 测 时 段 内 ,多 路 径 效 应 比 较 严 重 ,观 测 值 的 改 正 数 普 遍 较 大 。
5、 多 路 径 效 应 严 重 、 对 流 层 或 电 离 层 折 射 影 响 过 大 。
三、影 响 GPS 基 线 解 算 结 果 因 素 的 判 别1、 基 线 起 点 坐 标 不 准 确 的 判 别 对于由起点坐标不准确所对基线解算质量造成的影响,目前还 没有较容易的方法来加以判别,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尽量提 高起点坐标的准确度,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2、 卫 星 观 测 时 间 短 的 判 别 关于卫星观测时间太短这类问题的判断比较简单,只要查看观 测数据的记录文件中有关对与每个卫星的观测数据的数量就可以4GPS 基线解算阶段的关键问题了 , 有 些 数 据 处 理 软 件 还 输 出 卫 星 的 可 见 性 图 ( 如 图 1) 这 就 更 直 , 观了。
图 1 卫星的可见性图(示例) 3、 周 跳 太 多 的 判 别 对 于 卫 星 观 测 值 中 周 跳 太 多 的 情 况 ,可 以 从 基 线 解 算 后 所 获 得 的 观 测 值 残 差 上 来 分 析 。
目 前 ,大 部 分 的 基 线 处 理 软 件 一 般 采 用 的 双 差 观 测 值 ,当 在 某 测 站 对 某 颗 卫 星 的 观 测 值 中 含 有 未 修 复 的 周 跳 时 ,与 此 相 关 的 所 有 双 差 观 测 值 的 残 差 都 会 出 现 显 著 的 整 数 倍 的 增 大 。
通 过 下 面 的 三 个 残 差 图( 图 2、3、4)可 以 分 析 出 SV12 号 卫 星 的 观 测 值 中含有周跳。
5GPS 基线解算阶段的关键问题图 2 SV12 含 有 周 跳 的 残 差 图 ( 1)图 3 SV12 含 有 周 跳 的 残 差 图 ( 2)图 4 SV12 含 有 周 跳 的 残 差 图 ( 3)6GPS 基线解算阶段的关键问题4、多路径效应严重、对流层或电离层折射影响过大的判别 对于多路径效应、 对流层或电离层折射影响的判别, 我们也是通过观测值 残差来进行的。
不过与整周跳变不同的是,当路径效应严重、对流层或电离层 折射影响过大时, 观测值残差不是象周跳未修复那样出现整数倍的增大, 而只 是出现非整数倍的增大, 一般不超过 1 周, 但却又明显地大于正常观测值的残 差。
通过下面的三个残差图(图 5、6、7)表明 SV25 在 时间段内受不名因素(可能是多路径效应、对流层折射、电离层折射或强电磁波干扰)影 响严重。
图 5 SV25 受 不 明 因 素 影 响 的 残 差 图 ( 1)图 6 SV25 受 不 明 因 素 影 响 的 残 差 图 ( 2)7GPS 基线解算阶段的关键问题图 7 SV25 受 不 明 因 素 影 响 的 残 差 图 ( 3)四、应 对 措 施1、 基 线 起 点 坐 标 不 准 确 的 应 对 方 法 要解决基线起点坐标不准确的问题,可以在进行基线解算时, 使用坐标准确度较高的点作为基线解算的起点,较为准确的起点坐 标 可 以 通 过 进 行 较 长 时 间 的 单 点 定 位 或 通 过 与 WGS-84 坐 标 较 准 确 的点联测得到;也可以采用在进行整网的基线解算时,所有基线起 点的坐标均由一个点坐标衍生而来,使得基线结果均具有某一系统 偏 差 , 然 后 , 再 在 GPS 网 平 差 处 理 时 , 引 入 系 统 参 数 的 方 法 加 以 解 决。
2、 卫 星 观 测 时 间 短 的 应 对 方 法 若某颗卫星的观测时间太短,则可以删除该卫星的观测数据, 不让它们参加基线解算,这样可以保证基线解算结果的质量。
3、 周 跳 太 多 的 的 应 对 方 法 若多颗卫星在相同的时间段内经常发生周跳时,则可采用删除 周跳严重的时间段的方法,来尝试改善基线解算结果的质量;若只8GPS 基线解算阶段的关键问题是个别卫星经常发生周跳,则可采用删除经常发生周跳的卫星的观 测值的方法,来尝试改善基线解算结果的质量。
4、 多 路 径 效 应 严 重 由于多路径效应往往造成观测值残差较大,因此,可以通过缩 小编辑因子的方法来剔除残差较大的观测值;另外,也可以采用删 除多路径效应严重的时间段或卫星的方法。
5、 对 流 层 或 电 离 层 折 射 影 响 过 大 的 应 对 方 法 对于对流层或电离层折射影响过大的问题,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a) 、提 高 截 止 高 度 角 ,剔 除 易 受 对 流 层 或 电 离 层 影 响 的 低 高 度 角 观 测 数 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