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换热器设计

合集下载

板式换热器设计标准

板式换热器设计标准

板式换热器设计标准1. 引言板式换热器是一种常用的热交换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冶金、食品等行业。

板式换热器的设计标准对于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高效传热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板式换热器的设计标准及其要求。

2. 设计标准2.1 板式换热器的分类根据传热方式和结构特点,板式换热器可分为传统板式换热器、起泡器板式换热器、波纹板式换热器等几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板式换热器具有不同的设计标准和要求。

2.2 设计原则板式换热器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和传热系数;•选择合适的流体流速;•确定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参数,如板间距、板高度等;•确保换热器的压力临界条件;•确定板式换热器的材料和密封方式。

2.3 流体参数在板式换热器设计中,需明确各流体的流速、温度、压力等参数。

流体参数的选择应基于设备的工作条件、传热要求和流体特性。

2.4 热平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应满足热平衡要求,即传热面积上的热量输入等于输出。

为了确保热平衡,设计中需考虑传热系数、流速、管道布局等因素。

3. 设计要求3.1 板式换热器的传热效率板式换热器的传热效率是评估设备性能的重要指标。

设计时,需保证传热效率达到要求,并有效避免传热表面的堆积和腐蚀。

3.2 设备的安全运行板式换热器的设计应保证设备在正常工况下的安全运行。

设计中需考虑压力、温度、流速等因素,以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3.3 板式换热器的清洁和维护为了保证板式换热器的正常运行,设计时应考虑清洁和维护的便捷性。

合理的板间距设计和换热板结构可以减少杂质的积聚,便于清理和维护。

3.4 设备的节能性在板式换热器设计中,节能是一个重要目标。

合理选择流体参数、优化换热结构和提高传热系数等措施可以提高设备的节能性能。

4. 结论板式换热器的设计标准包括设备分类、设计原则、流体参数、热平衡等要求。

合理的设计标准可以提高设备的传热效率、安全稳定运行、清洁维护和节能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设计者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设计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板式换热器设计

板式换热器设计

示例:2×3+1×5/1×11 即是一个多流程组合 表示:甲:三个流道有二程,五个流道有一程/乙: 十一个流道有一程
图2-4(a) 单程流动
流动的形式可以根 据不同的工艺要求进 行组合。单程、双程、 多程均可,使之达到 最佳换热效果。
冷热流体在通道 中交错流动,流动 形式近似于全逆流。
图2-4(b) 多程流动
人字形板片:网状三维流动 水平平直波纹板片:二维流动 • 同种板型,波纹结构参数不同会使流动情况不同。 • 流体进出板片角孔的位置及板片尺寸的长宽比、流程组 合都会影响板间流体的流动。
2 传热过程
板式换热器中冷热流体之间的换热一般通过以下过程来完成。 (1)流体对流换热
热量的传递一方面靠流体质点的不断运动的混合,即 对流作用;另一方面依靠由于流体和壁以及流体各处存 在温差而造成的导热左右,这种对流和导热同时存在的 过程称为对流换热。
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有很多,如流体的物性,换热器 表面形状、大小,流体的流动方式等。
对流换热量的计算公式
( ) ( ) Q = α tw − t f A 或 q = α tw − t f
(2)相变换热
A)凝结换热 蒸汽和低于相应压力下饱和温度的壁面相接触,蒸
汽就会释放出气化潜热而在壁面上凝结成液体,这种 现象称为凝结换热。
如图1所示。
图2-2 板式换热器结构图
板片为传热元件,垫片为密封元件,垫片粘贴在板片 的垫片槽内。
粘贴好垫片的板片,按一定的顺序置于固定压紧板和 活动压紧板之间,用压紧螺柱将固定压紧板、板片、 活动压紧板夹紧。
压紧板、导杆、压紧装置、前支柱统称为板式换热器 的框架。
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所有板片,称为板束。
板式换热器是一种新型、高效、紧凑的热交换器。 具有传热系数高。对数平均温差大、占地面积小、 质量轻、价格低、清洗方便、很容易改变换热面积或 流程组合等优点。 板式换热器的发展比较快,其性能也越来越高,目 前板式换热器的最高压力达28MPa,最高操作温度达 360℃。在压力和温度不太高的换热场合,板式换热 器已逐步代替管壳式换热器。 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机械、能源等行业。

板式换热器设计指导书

板式换热器设计指导书

力、冶金、造船业、暖通空调等行业的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板式换热器,良好
地运行于各行业,ARD已发展成为可拆式板式换热器领域卓越的厂家。
ARD艾瑞德同时也是板式换热器配件(换热器板片和换热器密封垫)领域专
业的供应商和维护商。能够提供世界知名品牌(包括:阿法拉伐
/AlfaLaval、斯必克/SPX、安培威/APV、基伊埃/GEA、传特/TRANTER、舒瑞

1.2.2单板公称换热
面积
图2
经圆整后的单板计算换热面积,一般圆整到小数点后
2位。如单板计算换热面积为0.346m2,圆整后的公称换热面积为0.35m2。
1.2.3板间距b
板式换热器相邻两板片间的平均距离b,如图2所示。
1.2.4当量直径De
四倍的板间通道截面积与其湿润周边之比,按式(4)计算。
4As
可拆式板式换热器(PHE)、换热器密封垫(PHEGASKET)、换热器板片
(PHEPLATE)并提供板式换热器维护服务(PHEMAINTENANCE)的专业换热器厂
家。
ARD艾瑞德拥有卓越的设计和生产技术以及全面的换热器专业知识,一直以
来ARD致力于为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石油、化工、工业、食品饮料、电
2
a=φ⋅a1
(1)
式中:a—单板计算换热面积,m2;
φ—展开系数,板片展开面积与投影面积之比,按式(2)
计算
t
'
(2
φ=

t
式中:t'—波纹节距展开长度,
mm;t—波纹节距(如图2所
示),mm;
a1—在垫片内侧参与换热部分的板片投影面积,m2。 注:若导流区与波纹区波纹节距相差较大时,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摘要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换热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能源、冶金等行业。

本文将介绍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以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进行换热器的设计。

1. 引言换热器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设备之一,用于在不同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由许多平行管道和固定的平板组成,流体通过管道与平板交换热量。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具有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的优点,因此在工程实践中被广泛采用。

2. 基本原理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基本原理是将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分别通过管道和平板,使其在接触的过程中进行热量传递。

其中,管道中的流体称为管侧流体,平板上的流体称为壳侧流体。

管侧流体和壳侧流体之间的热量传递通过壳管之间的壁薄传导、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三种方式进行。

3. 设计方法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流体特性、传热系数、温差、压降等。

下面将介绍设计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基本步骤:3.1 确定换热面积换热面积是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中的重要参数,一般需要根据具体的工况来确定。

常用的方法包括热负荷法、流体物性法等。

3.2 确定壳体和管子的尺寸壳体和管子的尺寸设计需要考虑流体的流速、壳体和管子材料、压力等因素。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保证壳体和管子的强度和密封性。

3.3 确定流体的流量流体的流量是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参数,可以通过工况和传热系数来确定。

流体的流量决定了换热器的尺寸和性能。

3.4 计算传热系数传热系数是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性能的关键参数。

传热系数的计算需要考虑流体的性质、流速、壳侧和管侧的传热方式等。

3.5 设计壳侧和管侧流体的流动方式壳侧和管侧流体的流动方式直接影响换热效果。

常见的流动方式包括并流、逆流和交叉流,选择合适的流动方式需要考虑流体的性质、压降等因素。

4. 注意事项设计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确保换热器的结构强度和密封性,避免泄漏和破裂的情况发生;•流体的选择和流量的确定需结合具体工况,合理选择流量和流速;•传热系数的计算需考虑流体的性质、壳侧和管侧的传热方式等因素;•确定壳侧和管侧的流动方式时,需综合考虑流体的性质、压降等因素。

板式换热器设计说明

板式换热器设计说明

该项目来源于燕化正邦公司大型石化用板式换热器研发项目。

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高效换热器。

国外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板式换热器的应用已非常普遍。

我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批量生产板式换热器。

近年来,板式换热器技术日益成熟,与传统管壳式换热器相比,其占地面积小、传热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污垢系数低、拆卸方便、板片品种多、适用范围广,在各个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传统板式换热器大多是可拆式的,主要以橡胶垫片密封,通常承压在2.0 MPa以下、耐温在200℃以下、容易泄漏,因此在石油化工装置中很少使用。

目前,板式换热器技术的发展趋势是:第一,板式换热器单元和单片面积大型化。

第二,采用无密封垫连接技术。

第三,由一种规格的板片设计几种不同波形夹角,以满足有不同压力降要求的场合。

第四,板片材料多样化,已使用了不锈钢、钛合金、高铬镍合金、蒙乃尔哈氏合金等材料,甚至还推出了石墨式换热器。

这促使产生了一种新型板式换热器---全焊接板式换热器,它具有以下优点:第一,组装、运输、吊装简单,便于向超大型发展。

第二,可采用多种不同的波纹板片作为传热元件,具有传热效率高、压降小、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金属耗量低等优势。

第三,采用焊接密封,避免了传统板式换热器胶垫密封受温度、压力的限制,设备的可靠性得到大幅提高。

适合装置长周期高可靠运行,特别是可以解决一些工业装置大型化或扩容改造由于设备庞大难以制造或受空间限制场地不足的矛盾。

符合当前国家节能环保的产业政策,在石化、电力、冶金、环保等行业具有非常广阔的推广使用前景。

国外如瑞典阿法拉伐公司生产的紧凑型COMPABLOC换热器是全焊接的,该产品核心部件采用零腐蚀的设计理念,板片及与介质接触的部位均由316L或其他高等级耐腐材料,板片厚度通常不小于1mm,非常适用于化学侵蚀性非常强的工况,适用于处理高温和高压,液体/液体工位,以及用作冷疑器、再沸器的蒸气加热器。

板式换热器设计选型计算方法和步骤

板式换热器设计选型计算方法和步骤

板式换热器设计选型计算方法和步骤板式换热器是一种常用的热交换设备,用于将热量从一个流体传递到另一个流体,常用于工业生产和暖通空调系统等领域。

在进行板式换热器设计的时候,需要进行选型计算,确保选用适合的设备。

以下是板式换热器设计选型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1.确定换热要求:在进行选型计算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换热器的换热要求。

需要确定的参数包括热量传递量、流体的流量及温度等。

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可以计算出所需要的传热面积。

2.确定流体性质:在进行选型计算之前,需要明确流体的物理性质,如密度、比热容、导热系数等。

这些参数将用于计算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以及流体流量。

3.确定换热器类型:根据实际需求和换热要求,确定适合的换热器类型。

常见的板式换热器类型包括波纹板式换热器、平板式换热器和多馏分板式换热器等。

4.计算换热面积:根据给定的热量传递量和流体的物理性质,可以计算出所需的传热面积。

传热面积的计算公式为:A=Q/(U·ΔTm),其中Q 为热量传递量,U为整体传热系数,ΔTm为全平均温差。

5.确定流体侧压降:计算流体在板式换热器内的压降,确保流体正常流动。

可以使用经验公式或流体力学计算方法来进行压降的计算。

6.选择合适的传热板:根据流体的流动性质和换热要求,选择合适的传热板。

传热板的选择应考虑其传热效果、耐腐蚀性、结构强度等因素。

7.确定板片数量:根据计算得到的传热面积和板片的面积,可以计算出所需的板片数量。

板片数量的选择应根据实际运行要求来确定,以确保换热器具有足够的传热面积。

8.确定板片间距和通道宽度:根据流体的流量和换热要求,确定板片间的间距和通道的宽度。

这些参数将影响流体的流速、压降以及换热效果。

9.进行换热器的设计绘图: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进行换热器的设计绘图。

绘图应包括换热器的尺寸、管道连接方式、流体进出口位置等详细信息。

10.进行换热器的性能验证:进行换热器的性能验证和参数调整,确保设计的换热器符合实际使用要求。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固定管板式换热器(Fixed Tube-sheet Heat Exchanger)是一种常见的换热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制药、食品等行业。

本文将介绍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原理、结构特点,并对其设计流程进行详细阐述。

一、设计原理在换热过程中,热量从高温流体通过管壁传递到低温流体。

高温流体进入管束,从管壁流过,将热量传递给管内的低温流体。

通过多个管束的交叉布置,可以实现大面积的热交换,提高换热效率。

二、结构特点1.管束结构合理:固定管板式换热器采用纵向布置的管束结构,利于流体流动,减小流体的阻力,提高换热效率。

2.管板紧密连接:管板与管束通过焊接或膨胀连接,保证流体不会泄漏或混合。

3.固定件的设计:固定件采用螺栓连接,可以方便地拆卸和维修换热器。

4.壳体结构合理:壳体采用圆筒形状,能够承受较大的内部压力,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

三、设计流程1.确定设计参数:根据工艺要求和流体性质,确定换热器的设计参数,包括换热面积、热交换系数、流体流量等。

2.确定管子布置方式:根据流体性质和布置空间,确定管子的布置方式,包括并列式、对流式、六边形等。

3.确定壳体尺寸和材质:根据管子的布置方式和流体流量,确定壳体的尺寸和材质,包括内径、壳体长度和壳体材质等。

4.选择管板和固定件:根据壳体尺寸和管子布置方式,选择合适的管板和固定件,包括管板和壳体的连接方式、固定件的材料等。

5.进行换热计算:根据流体性质和换热参数,进行换热计算,计算出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和流体的出口温度等。

6.进行强度计算:根据壳体结构和管道布置,进行强度计算,确保换热器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的安全可靠性。

7.绘制制图:根据设计参数和计算结果,绘制出换热器的制图,包括总装图、管束图、壳体图和焊接图等。

8.进行工艺设计:根据设计图纸和工艺要求,进行工艺设计,确定制造工艺和生产工序。

9.进行质量检验:对制造的换热器进行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尺寸精度和焊接质量等。

板式换热器 设计标准

板式换热器 设计标准

板式换热器设计标准板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换热器类型,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

为保证板式换热器的安全、高效运行,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标准。

一、设计标准1.国际标准:板式换热器设计遵循国际标准,例如ASME VIII-1、British Standard 5500、EN 13445等。

这些标准对板式换热器的设计、材料、制造等方面都有详细规定。

2.行业标准:各行业制定了自己的板式换热器设计标准,例如石油化工行业使用的API 662标准、食品行业使用的3-A标准,这些标准基于国际标准进行调整和完善,以适应行业的特殊需求。

二、设计要求1.设计压力:板式换热器的设计压力应根据工作压力确定,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计算和设计。

2.设计温度:板式换热器的设计温度应根据工作温度确定,应考虑介质的相变温度、冷却水温度等因素。

3.流量计算:板式换热器中的流量计算是设计的重要部分,需要考虑介质的物性、流速、换热系数等因素,以保证换热器的高效运行。

4.热传导计算:板式换热器的热传导计算也是设计的重要部分,需要根据板式换热器的结构、材料和工作条件进行计算。

5.材料选择:板式换热器的材料应考虑介质的性质、温度、压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保证换热器的安全、耐腐蚀性和长寿命。

6.设计结构:板式换热器的设计结构应考虑到其维护、清洗、拆卸的方便性,以及防震、防腐等因素。

三、设计过程板式换热器的设计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工作条件,包括工作压力、温度、流量等因素。

2.根据工作条件进行流量、热传导计算,确定板式换热器的尺寸、板数等设计参数。

3.选择合适的材料,制定制造工艺和工艺流程。

4.绘制板式换热器的装配图和构造图,进行结构和强度计算。

5.进行板式换热器的试制和试验,以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四、总结板式换热器的设计标准是保证其设计和制造质量的重要保障,设计应当根据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并遵循设计要求,进行详细的流量、热传导、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等方面的计算和设计,保证板式换热器的高效、安全运行。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
在设计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材料选择:根据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选择合适的材料。

一般情况下,介质与管束之间的温差越大,所选用的材料强度要求越高。

常用的材
料有不锈钢、铜合金等。

2.物料平衡:需要对热交换系统的物料平衡进行计算和分析。

通过确
定供热介质和被加热介质的流量、温度差等参数,来确定换热面积与传热
系数。

3.传热面积计算:传热面积是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的重要参数。


以根据传热方程进行计算,考虑到介质两侧的温度差、传热系数等因素。

4.流体流动计算: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流体流动模式一般有并流和逆
流两种。

通过计算两侧介质的速度分布、压降等参数,来确定换热器的尺
寸和设计。

5.压降计算:换热器的压降是影响流体流动和热交换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介质流经管束时的阻力损失,并根据需要确定压降是否
符合要求。

6.管板结构设计:管板的结构应考虑到管夹的固定和密封效果。

可以
采用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确保管束与管板之间有良好的接触和密封。

7.清洗和维护:在设计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时,应考虑到清洗和维护的
便捷性。

合理设计管束和管板的间隙,便于清除可能堵塞的杂质。

8.安全性考虑:在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换热器的安全性。

可以通过设
置泄漏检测器、冗余设计等手段,确保设备在运行中的安全性。

以上是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的一些重要方面。

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工艺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换热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板式换热器设计

板式换热器设计

设计3.1 符号Aa——预紧状态下,需要的最小夹紧螺柱总截面积,以螺纹小径计算或以无螺纹部分的最小直径计算,取较小值,mm2;Ab——实际使用的夹紧螺柱总截面积,以螺纹小径计算或以无螺纹部分的最小直径计算,取较小值,mm2;Am——需要的夹紧螺柱总截面积,mm2;Ap——工作状态下,需要的最小夹紧螺柱总截面积,以螺纹小径计算或以无螺纹部分的最小直径计算,取较小值,mm2;a2——被垫片槽中心线包容的板片投影面积,mm2;B——垫片有效密封宽度,mm;b——板间距,mm;b1——固定压紧板内侧至中间隔板自重作用点的距离,mm;b2——固定压紧板内侧之活动压紧板自重作用点的距离,mm;C1——中间隔板自重作用点至支柱内侧间的距离,mm;C2——活动压紧板自重作用点至支柱内侧间的距离,mm;d——夹紧螺柱小径或无螺纹部分的最小直径,取较小值,mm;F0——作用于a2上的流体静压力,N;Fp——工作状态下,需要的最小垫片压紧力,N;F1——中间隔板自重,N;F2——活动压紧板自重,N;f——上导杆受载所引起跨度中点的挠度,mm;f1——上导杆自重所引起跨度中点的挠度,mm;f2——板片及所充介质(水或其它流体取密度大者)重力所引起的上导杆跨度中点的挠度,mm;f3——中间隔板自重所引起的跨度中点的挠度,mm;f4——活动压紧板自重所引起的上导杆跨度中点的挠度,mm;H——上下导杆内侧间的距离,mm;J——上导杆惯性矩,mm4;L——夹紧尺寸,固定压紧板内侧至活动压紧板内侧间的距离,mm,L=(s0+b)Np+n1s2L1——导杆长度(固定压紧板内侧至支柱内侧间的距离),mm;L2——夹紧螺柱长度,mm;l——垫片中心线的展开长度,mm;l1——板片长度,mm;m——垫片系数,橡胶:m=1,石棉:m=2;Np——板片总数;n——夹紧螺柱数量;n1——中间隔板数量;p——设计压力,Mpa;q1——上导杆自重均布载荷,N∕mm;q2——板片及所充介质(水或其它流体取密度大者)所引起的均布载荷,N∕mm;s——板片厚度,mm;s1——压紧板厚度,mm;s2——中间隔板厚度,mm;s3——垫片名义厚度,mm;Wa——预紧状态下,需要的最小夹紧螺柱载荷(即预紧状态下,需要的最小垫片压紧力),N ;W p ——工作状态下,需要的最小夹紧螺柱载荷,N ; y ——垫片比压力,橡胶:y=1.4Mpa ,石棉:y=11Mpa ; [σ]b ——常温下夹紧螺柱材料的许用应力,Mpa ; [σ]t b ——设计温度下夹紧螺柱材料的许用应力,Mpa ; δ——夹紧螺柱上的螺母与垫圈之和,mm 。

板式换热器的课程设计

板式换热器的课程设计

板式换热器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板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 掌握板式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及影响因素;3. 学会计算板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和阻力损失;4. 了解板式换热器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和选型原则。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板式换热器的传热过程;2. 能够独立完成板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3. 能够运用板式换热器的选型原则进行设备选型;4. 能够运用绘图软件绘制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热交换技术及设备设计的兴趣和热情;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热交换器在节能降耗方面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热工学领域,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年级,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工程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好奇心。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板式换热器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板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介绍板式换热器的组成部分,包括板片、框架、连接螺栓等,结合教材相关章节,分析不同结构特点。

2. 工作原理:讲解板式换热器中冷热流体之间的传热过程,阐述板式换热器相较于其他类型换热器的优势。

3. 传热性能及影响因素:分析板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温差、流体流速等参数对传热性能的影响,结合教材中的公式和图表,进行实例计算。

4. 设计计算:依据教材相关章节,教授板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方法,包括传热面积、阻力损失、热力性能等方面的计算。

5. 应用与选型:介绍板式换热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分析选型原则,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6. 结构绘图:运用绘图软件,教授学生如何绘制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图,强化学生对设备结构的理解。

7. 实际操作与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结合教材中的案例,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法。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是一种常用的换热设备,常用于化工、石油、制药、食品等行业。

它由一组固定的平行管道(管板)组成,介质在管道内流动,实现热量的传递。

下面将从设备的选择、设计要点、计算、材料选用等方面介绍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

设备选择在选择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时,需根据工艺要求确定换热器的类型、规格和数量。

常见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有单通道、多通道和多联通道等,其中多联通道换热器适用于多介质间进行热交换的场合。

根据流体的物理性质和换热效果要求,选择合适的换热器材质。

设计要点1.流量计算:根据工艺要求,确定流体的流量,以及设计压力、温度差等参数。

2.温度差计算:根据传热区域的温度差和传热系数,计算设计的热负荷。

3.传热面积估算:根据热负荷和换热系数,估算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4.换热器的形式:根据工艺要求、介质性质和换热面积,选择合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形式。

5.材料选用:根据介质性质、工艺要求和经济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材质。

计算方法1.热负荷计算:根据流体的流量、温度差和物性参数,计算热负荷。

2.传热系数计算:根据不同的传热机理(对流、传导或辐射),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传热系数。

3.传热面积计算:根据热负荷和传热系数,计算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4.尺寸计算:根据传热面积、管子的数量和布局,计算出换热器的尺寸。

材料选用根据介质的性质,选择耐腐蚀性能良好的材料。

常见的材料有不锈钢、碳钢、铜、钛等。

同时,还需考虑经济性和可焊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材料。

在设计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时,需要综合考虑流体流动特性、传热效率和设备的经济性等因素。

合理的设计能够提高换热器的效率,降低能耗;同时,合适的材料选用和良好的制造工艺能够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因此,在设计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时,需进行充分的热力学计算和工艺分析,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
设计步骤如下:
1.确定设计参数:首先确定流体的流量,温度和物理性质,包括流体
的导热系数,比热容和粘度等。

2.确定传热面积:根据需要传热的量和流体的物性参数,计算换热器
的传热面积。

通常,传热面积与流体流量成正比。

3.确定传热模型:根据流体的特性和换热器的结构,选择合适的传热
模型。

常见的传热模型有平行流、逆流和交叉流。

4.选择管板类型:根据流体流动的要求和换热效果的要求,选择合适
的管板类型。

常见的管板类型有单通道管板、多通道管板和蜗杆式管板等。

5.计算和选择换热器的尺寸:根据传热面积和流体流量,计算出换热
器的尺寸,包括管长度,管径和管板间距等。

6.计算并分析换热器的性能:根据设计参数和尺寸,计算换热器的传
热效能和传质效能,评估换热器的性能。

7.优化设计:根据换热器的性能和使用要求,对设计进行优化。

可以
调整管子的长度、管子的密度、管子的材质等参数,以提高换热器的性能。

8.制定设计文件:根据设计结果,制定设计文件,包括换热器的尺寸
图纸、材料清单和施工工艺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一些特殊情况,如换热介质的腐蚀性、高温
高压条件下的安全性等。

此外,还应遵守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确保换
热器的设计符合要求。

总之,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需要考虑各种因素。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才能保证换热器的高效运行和安全可靠。

板式换热器设计计算与校核计算

板式换热器设计计算与校核计算

板式换热器设计计算与校核计算设计计算与校核计算是指对板式换热器进行设计和校核的过程。

设计计算是在满足热交换需求的前提下,确定板式换热器的尺寸、换热面积、流体通道和板的数量等参数。

校核计算是为了保证板式换热器在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其进行力学和热力学校核。

1.设计计算:a.确定工作流体的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根据这些参数计算出所需换热面积。

b.根据换热面积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板式换热器型号,并确定换热片的尺寸和数量。

c.计算工作流体的换热面积分布,确定流体通道布局和分流板的位置。

d.根据换热片的尺寸和数量,计算板式换热器的外形尺寸和重量。

e.检查设计结果是否满足热交换需求,并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和调整。

2.校核计算:a.应力校核:计算板片和密封垫的应力,包括弯曲应力、剪切应力和接触应力等。

检查应力是否满足材料的强度限制。

b.疲劳校核:根据板片的工作条件和材料的疲劳强度,计算板片的疲劳寿命,确保其在预期的使用周期内不会发生疲劳破坏。

c.热力学校核:计算板片的热应力和热膨胀,检查板片在工作温度下的变形情况。

确保板片的变形不对密封性和换热性能造成影响。

d.压降校核:计算工作流体在板式换热器中的压降,检查压降是否满足设定的要求。

e.泄漏校核:计算板片与密封垫之间的泄漏量,确保泄漏量在可接受范围内。

f.振动校核:计算板片和密封垫的共振频率,检查共振是否存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抑制。

设计计算和校核计算是板式换热器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对换热器的尺寸、换热面积和流体通道等参数进行合理计算和校核,可以确保换热器在运行过程中具备良好的性能和可靠的安全性。

同时,也可提高换热器的热效率和运行经济性。

板式换热器本科课程设计

板式换热器本科课程设计

兰州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板式换热器是一种高效紧凑的换热设备,它被应用到食品工业、冶金工业、机电工 业、造纸工业、石油工业等领域。

而且其类型、结构和使用范围还在不断发展。

焊接型 板式换热器的紧凑性好,重量轻、传热性能好、初始成本低特点。

板式换热器的传热性能与板面的波纹形状、尺寸及板面组合方式都有密切关系。

对 于任何一种新型结构尺寸板片的传热及阻力特性,都只有通过实验计算测定。

对于无相 变传热,多数制造商都能提供关联式;对于相变传热,绝大多数的产品,尚不能提供相 应的关联式。

本文对板式换热器的发展及应用领域作了简要的介绍,通过应用板式换热器的传热 机理。

对板式换热器进行了热力计算和阻力计算,在满足了校核条件下,设计了板式换 热器的基本结构如框架形式, 板片结构及流程组合方式等结构参数。

确定了板片数为 149 的并联式流程组合的板式换热器,用 Auto CAD 绘制零件图及总图。

关键字: 板式换热器;结构设计;热力计算;阻力计算;校核兰州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AbstractPlate heat exchanger is a compact and efficient heat transfer equipment, it is applied to the food industry, metallurgical industry, electromechanical industry, paper industry, oil industry and other fields. And its type, structure and scope are still evolving, Welded plate heat exchanger compactness has the features such as light weight, good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and low initial cost. Plate heat exchanger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corrugated board shape, size and board composi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A new structure for any size of plate heat transfer and pressure drop characteristics are determined only by experimental calculations. For the non-phase-change heat transfer, most manufacturers can provide correlation; for the phase-change heat transfer, the vast majority of products, yet can not provide the corresponding correlation. In this paper, by the using of plate heat exchanger heat transfer mechanism the development of plate heat exchanger and applications are briefly introduced.It carried out the plate heat exchanger thermal calculation and resistance calculations, and designed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plate heat exchanger such as the frameworks, structure and processes combinations to meet the verification condition.Finally it determined the parallel flow plate heat exchanger with 149 of the plates and combined with Auto CAD drawing parts diagram and assembly drawings.Keywords: calculation;Plate heat exchanger; Resistance calculation;Configuration design; CheckThermodynamic兰州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目录1. 绪论 ............................................................................................................................... 1 1.1 板式换热器的学术背景及意义 ......................................................................... 1 1.2 我国设计制造应用情况 ..................................................................................... 3 1.3 国外著名厂家及其产品 ..................................................................................... 4 1.4 板式换热器的国内研究进展 ............................................................................. 7 2. 板(片)式换热器的基本构造 ........................................................................................ 9 2.1 板(片)式换热器的基本构造 .............................................................................. 9 2.2 流程组合 ............................................................................................................. 9 2.3 框架型式 ........................................................................................................... 11 2.4 板片 .................................................................................................................... 12 2.4.1 常用形式 ................................................................................................ 12 2.4.2 混合  人字板及性能 ............................................................................ 13 2.4.3 特种形式 ................................................................................................ 15 2.5 密封垫片 ........................................................................................................... 15 2.6 焊接式板式换热器 ........................................................................................... 16 2.6.1 半焊式板式换热器 ................................................................................ 16 2.6.2 全焊接式板式换热器 ............................................................................ 17 3. 板式换热器的性能特点 ............................................................................................. 17 3.1 板式换热器的主要优点 ................................................................................... 18 3.2 板式换热器的主要缺点 ................................................................................... 20 3.3 板式换热器与管壳式换热器的比较 ............................................................... 20 4. 板式换热器热力及相关计算 ..................................................................................... 21 4.1 板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概述 ........................................................................... 21 4.2 传热过程 ........................................................................................................... 22 4.2.1 对流换热 ................................................................................................ 22 4.2.2 相变换热 ................................................................................................ 23 4.2.3 导热 ......................................................................................................... 24兰州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4.3 热力计算 ........................................................................................................... 24 4.3.1 一般设计要求 ........................................................................................ 24 4.3.2 设计计算公式和曲线 ............................................................................ 27 4.3.3 确定总传热系数的途径 ........................................................................ 31 4.4 设计工艺条件 ........................................................................................... 32 4.4.1 计算综述表 ............................................................................................ 36 5. 经济与技术分析 ......................................................................................................... 43 5.1 技术经济分析的原则 ....................................................................................... 43 5.2 技术经济分析的标准 ....................................................................................... 43 结论 .................................................................................................................................. 44 致谢 .................................................................................................................................. 45 参考文献 .......................................................................................................................... 46兰州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1. 绪论1.1 板式换热器的学术背景及意义目前板式换热器已成为高效、 紧凑的热交换设备, 大量地应用于工业中,它的发展已 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板式换热器的设计与计算

板式换热器的设计与计算

10.GB9787《角钢》11.GB/T12236《通用阀门钢制旋启式止回阀》3.1板式换热机组:Plate Heat Exchanger Unit 由板式换热器、水泵、变频器、过滤器、阀门、配电箱、仪表及控制系统等组成的智能型换热设备。

3.2一次侧 Primary Circuit Side 指热量或冷量的提供侧。

3.3二次侧 Secondary Circuit Side 指热量或冷量的接收侧。

3.4汽一水换热机组 Steam-Water Heat Exchanger Unit一次侧介质为蒸汽的板式换热机组。

3.5水一水换热机组 Water-Water Heat Exchanger Unit一次侧介质为水的板式换热机组。

4型号编制4.1型号组成及含义4.1.1型号中第1、2位表示板式换热机组:用“板式换热器”和“机组”的头两个字“板机”的汉语拼音大写字头BJ表示。

4.1.2第3位表示二次侧使用范围:生活热水系统一一“ S ”:空调系统一一“ K ”;一般采暖系统一一“ C ”;地板辐射采暖系统4.1.3第4位表示热负荷;4.1.4第5位表示一次热媒的介质:高温热水一一“ R ”;蒸汽4.1.5第6位表示一、二次侧设计压力;4.1.6第7位表示控制等级,按[表1]分为两级。

[表1]板式换热机组的控制等级示例:4.2型号编制示例: 热负荷4.0MW,用于热水采暖系统,一次侧设计压力1.6Mpa,二次侧设计压力0.6Mpa,一次热媒的介质为高温热水,具有温度控制、水泵变频、热量计量、通讯功能的板式换热机组表示为:BJC-4.0R1.6/0.6 II5基本参数5.1板式换热机组的额定热负荷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板式换热机组的额定热负荷5.2板式换热机组的设计温度和压力应符合[表3 ]的规定[表3 ]板式换热机组的设计温度和压力6 一般要求6.1板式换热器的设计、制造检验与验收应符合条例GB/T16409的规定。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设计要求:
1.设计一台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工作流体为液体A和液体B,A的流量为1000m3/h,B的流量为800m3/h。

2.液体A的入口温度为120°C,出口温度为80°C;液体B的入口温度为50°C,出口温度为70°C。

3. 换热器的管子和板的材料为不锈钢,厚度为2 mm,管子直径为25 mm,板的间距为35 mm。

4.液体A和液体B之间的换热系数为1800W/(m2·°C)。

5.计算换热器的传热面积、换热面积密度和热负荷。

设计步骤:
1.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根据液体A和液体B的流量和温度差计算平均传热面积,公式为:
A=Q/(U×ΔΤ),其中Q为传热量,U为换热系数,ΔΤ为温度差。

Q=m×Cp×ΔΤ,其中m为质量流量,Cp为比热容,ΔΤ为温度差。

将上述公式代入第一公式中,即可得到传热面积A。

2.计算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密度:换热面积密度为传热面积与设备有效体积的比值,公式为:
AD=A/V,其中V为设备有效体积。

3.计算换热器的热负荷:热负荷为单位面积的传热量,公式为:
Q/A。

4.优化设计:根据所得的热负荷和传热面积密度,结合实际需求和经验,对设计进行优化,调整管子和板的数量、尺寸等参数。

以上为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课程设计步骤,通过计算和优化设计,可以得到符合实际应用要求的换热器。

希望本设计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一、设计背景与要求二、设计原理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由固定的管束和管板组成,通过管束内的流体和管板外的流体之间的传热,实现热能转移。

其主要设计原理为热量的对流传递和热量的传导传递。

设计时需要根据流体的性质和要求确定换热系数和传导热阻,并通过计算和优化得出合理的设计。

三、操作参数1.温度:设计时需要确定换热器的设计工作温度范围,包括入口和出口温度,以及最大温度差。

2.压力:设计时需要确定换热器的设计工作压力范围,包括入口和出口压力,以及最大压力差。

3.流量:设计时需要确定流体的流量和流速,以便计算换热器的传热能力。

4.材料:选择合适的材料以满足操作参数和流体性质的要求。

四、结构特点1.管束:固定管束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普通绕管式、螺旋绕管式、折流板绕管式等。

设计时需要根据传热效果和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管束类型。

2.管板:固定管束通过管板支撑和固定,管板的结构形式多样,包括单管板和多管板。

设计时需要考虑流体的流动和换热效果,选择合适的管板形式。

3.密封: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密封性能直接影响其工作效果,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密封结构和材料,确保换热器的可靠性和密封性。

4.清洗: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管束和管板之间的间隙较小,难以进行清洗和维护。

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清洗装置和维护便利性,保证换热器的正常运行。

五、设计方案1.确定操作参数: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和流体性质,确定换热器的操作参数,包括温度、压力、流量等。

2.选择管束类型:根据传热效果和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管束类型,包括普通绕管式、螺旋绕管式、折流板绕管式等。

3.设计管板形式:根据流体的流动和换热效果,选择合适的管板形式,包括单管板和多管板。

4.确定密封结构:根据换热器的工作要求,选择合适的密封结构和材料,确保换热器的可靠性和密封性。

5.考虑清洗装置:充分考虑清洗装置和维护便利性,确保换热器的清洗和维护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六、施工与使用1.施工流程: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换热器的制造和安装,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板式换热器的设计与计算

板式换热器的设计与计算

摘要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紧凑换热器。

各相邻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

板式换热器的传热性能与板面的波纹形状、尺寸及流程组合方式都有密切关系。

它与常规的管壳式换热器相比,在相同的流动阻力和泵功率消耗情况下,其传热系数高,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价格低,安装方便,易清洗,在适用的范围内有取代管壳式换热器的趋势。

板式换热器应用很广,尤其是更适宜用于医药、食品、制酒、化工等工业,并且随着板型、结构上改进,正在进一步扩大它的应用领域。

本文对板式换热器的发展及应用领域作了简要的介绍,通过板式换热器的传热原理,进行板式换热器热力计算和阻力计算,在满足了校核条件下,设计出板片波纹形式为双人字形、板片数为149片的并联流程组合的可拆卸式板式换热器。

在此基础上,用AutoCAD绘制板式换热器零件图及装配图。

设计的换热器工艺性好,安全可靠,便于操作、安装,成本低。

关键词:板式换热器;结构设计;传热计算;阻力计算AbstractPlate heat exchanger is a new compact and efficient heat exchanger, consists of a series of corrugated sheet metal with a certain shape made of stacked. Formed between adjacent plates thin rectangular channels, through heat exchange plates. Plate heat exchanger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and corrugated shape, size and process combinations board are closely related.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 at the same flow resistance and pump power consumptio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compact, small footprint, low price, easy to install, easy to clean, the applicable there replace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 trends within range. Plate heat exchanger applications is very broad, especially more suitable for medicine, food, wine,chemical and other industries, and with the plate, structural improvements, is further expanding its field of application.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of plate heat exchanger made a brief introduction, the principles of heat transfer through the plate heat exchanger, plate heat exchanger thermal calculation performed and resistance calculations, checking in to meet the conditions, the design of the plate ripples in the form of double -shaped, plate number 149 parallel process composition detachable plate heat exchanger. On this basis , using AutoCAD drawing plate heat exchanger parts diagram and assembly drawings .Designed heat exchanger technology is good, safe, reliable, easy to operate , install , and low cost.Keywords: plate heat exchanger; structural design; heat transfer calculation; resistance calculation目录1. 绪论 (1)1.1 板式换热器的学术背景及意义 (1)1.2 我国设计制造应用情况 (2)1.3 国外著名厂家及其产品 (3)2. 板式换热器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6)2.1 板式换热器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6)2.2 板式换热器的分类 (6)2.3 流程组合 (7)2.4 框架型式 (9)2.5 板片 (10)2.6 密封垫片 (11)2.7 压紧装置 (13)3. 板式换热器的优缺点和应用 (14)3.1 板式换热器的优缺点 (14)3.1.1 板式换热器的主要优点 (14)3.1.2 板式换热器的主要缺点 (19)3.2 板式换热器的应用 (15)4. 板式换热器热力及相关计算 (17)4.1 板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概述 (17)4.2 传热过程 (17)4.2.1 对流换热 (17)4.2.2 凝结换热 (18)4.2.3导热 (19)4.3热力计算 (19)4.3.1 一般设计要求 (19)4.3.2 设计计算公式和曲线 (22)4.4 板式换热器的计算 (29)4.4.1 设计工艺条件 (33)4.4.1 计算过程 (33)4.4.3 计算综述表 (33)结论 (38)致谢 (39)参考文献 (40)1. 绪论1.1 板式换热器的学术背景及意义板式换热器于1878由德国发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工程原理B》课程设计设计题目:板式换热器1-油处理能力17000公斤/小时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班级:高材1001班学号: 1102100124 姓名:联系方式:日期: 2013-1-5---2013-1-14 指导教师:张振忠设计成绩:日期: 2013-1-14目录设计任务书 (3)(一)设计题目 (3)(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3)第一章设计方案简介 (4)1.1 板式换热器概述 (4)1.2 确定设计原则 (7)第二章板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计算 (10)2.1 设计计算步骤 (10)2.2 工艺设计数据一览表 (11)2.3 板式换热器设计计算 (12)2.4 压降核算 (16)2.5 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及计算结果一览表 (17)第三章辅助设备的计算与选择 (19)3.1 水泵的选择 (19)3.2 油泵的选择 (19)第四章附图 (21)4.1 工艺流程图 (21)4.2 主体设备工艺图 (22)第五章设计小结 (24)5.1 设计小结 (24)5.2 参考文献 (25)5.3 答辩及评语 (26)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板式换热器-油处理能力17000公斤/小时(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见下表2、设备型式板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1)油:入口温度100℃,出口温度40℃(2)冷却介质:冷却塔循环水,入口温度30℃,出口温度50℃。

(3)油侧与水侧允许压强降:不大于5×105 Pa(4)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参数:名称ρ(kg/m3)Cp (KJ/㎏·℃)μ(Pa.s)λ(W/m·℃)油825 2.22 8.66×10-40.14油的中性温度=240100+=70℃第一章板式换热器概述1.1板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1.1.1 整体结构板式换热器主要由一组长方形的薄金属板平行排列构成。

用框架将板片夹紧组装于支架上,如下图所示。

两相邻板片衬以垫片(橡胶或压缩石棉等)压紧,达到密封的目的。

板片四角有圆孔,形成液体的通道。

冷、热流体交替地在板片两侧流过,通过板片进行换热。

板片通常被压制成各种槽形或波形的表面,这样增强了刚度,不致受压变形,同时也增强液体的湍流程度,增大传热面积,亦有利于流体的均匀分布。

板式换热器主要由框架和板片两大部分组成。

板片由各种材料的制成的薄板用各种不同形式的磨具压成形状各异的波纹,并在板片的四个角上开有圆孔,用于介质的流道。

板片的四周及角孔处用橡胶垫片加以密封。

框架由固定压紧板、活动压紧板、上下倒杆和夹紧螺栓等组成。

板式换热器是将板片以叠加的形式装在固定压紧板、活动压紧板中间,然后用夹紧螺栓加紧而成。

1.1.2 组装形式板式换热器是根据实际操作的需要设计和选取的,而流程的选取和设计是根据板式换热器的传热方程进行计算的,组装形式有三种:1)串联流程流体在一程内流经每一垂直流道后,接着就改变方向,流经下一程。

在这种流程中,两流体的主体流向是逆流,但相邻流道中有并流也有逆流。

2)并流流程流体分别流入平行的流道,然后汇聚成一股流出,为单程。

3)混流流程为并流流程和串联流程的组合,在同一流程内是并联。

1.1.3 板式换热器的特点(1)优点:a.总传热系数高由于不同的波纹板相互倒置,构成复杂的流道,使流体在波纹板间流道内呈旋转三维流动,能在较低的雷诺数(一般Re=50-200)下产生紊流,所以传热系数高,一般认为是管壳式的3-5倍。

b.占地面积小板式换热器结构紧凑,单位体积内的换热面积为管壳式的2-5倍,只要增加或减少几张板,改变板片排列或更换几张板片,即可达到所要求的流程组合。

c.重量轻板式换热器的板片厚度仅为0.4~0.8mm,而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管的厚度为2.0~2.5mm。

d. 制作方便板式换热器的传热板是采用冲压加工,标准化程度高,并可大批生产,管壳式换热器一般采用手工制作。

e. 容量较小是管壳式换热器的10%-20%。

(2)缺点:a. 单位长度的压力损失大由于传热面之间的间隙较小,传热面上有凹凸,因此比传统的光滑管的压力损失大。

b 工作压力不宜过大,介质温度不宜过高,有可能泄露。

C.易堵塞由于板片间通道很窄,一般只有2-5mm,当换热介质含有较大颗粒或纤维物质时,容易堵塞板间通道。

e.处理量不大,因板间距小,流道截面较小,流速亦不能过大。

1.1.4 板式换热器的应用制冷:用作冷凝器和蒸发器;暖通空调:配合锅炉使用的中间换热器、高层建筑中间换热器等;化学工业:纯碱工业,合成氨,酒精发酵,树脂合成冷却等;冶金工业:铝酸盐母液加热或冷却,炼钢工艺冷却等;机械工业:各种淬火液冷却,减速器润滑油冷却等;电力工业:高压变压器油冷却,发电机轴承油冷却等。

1.2 确定设计原则1.2.1 选择板片的波纹形式及单板面积的选择板片的选用原则:主要考虑板式换热器的工作压力,流体的压力将和传热系数。

如果工作压力在1.6MPa以上,则别无选择的要采用人字形波纹板片;如果不高有特别要求阻力降低,则选用水平平直波纹板片较好一些;如果由于安装位置所限,需要高的换热效率以减少占地面面积,而阻力将可以不受限制则应选用人字形波纹板片。

单板面积过小,则板式换热器的版片数多也即是占地面积增大,程数增多(造成阻力降增大);反之,虽然占地面面积和阻力减少,难保证板间通道必要的流速。

板片按波纹的几何形状分类有:水平平直波纹、人字形波纹、斜波纹、锯齿形波纹等板片(见图1-2-1)。

1.2.2 流速的选取流体在板间的流速影响换热性能和流体的压力降,流速高换热系数高,但流体的压力降也增大,反之则情况相反。

板间平均流速0.2~0.8m/s。

流速低于0.2m/s时流体就达不到湍流状态且会形成较大死角区,流速过高则会导致阻力将组增。

1.2.3 流程的选取对于一般对成型流到的半式换热器,两流体的体积流量大致向当时,应尽可能按等程分布,如两侧流体相差悬殊,则流量小的一侧可按多程布置。

多程换热器除非特别需要,一般对同一流体在个程中应采用下相同的流道数。

1.2.4 流向的选取单向换热时,逆流具有最大的平均传热温差。

本设计中将流体布置为逆流。

1.2.5 并联流道的选取一程中并联流道数目的多少视给定流量及选取的流速而定,流速的高低受制于允许压降,在可能的最大流速以内,并联流道数目取决于流量的大小。

1.2.6 垫片材料的选择密封垫片是换热器的重要构件,对它的基本要求是耐热、耐压、耐腐蚀。

板式换热器通过压板压紧垫片达到密封。

为确保可靠的密封,必须在操作条件下密封面上保持足够的压紧力。

板式换热器由于密封周边长,需用垫片两大,在使用过程中需用平凡拆卸和清洗,泄露可能性大。

如果垫片材料选取不当,弹性不好,所用胶水不黏或涂的不匀,都可能发生脱垫、变形、老化等。

加之板片生产过程中,有时发生翘曲,也可能造成泄漏。

一台换热器往往由几十片甚至几百片传热板片组成,垫片的中心很难对准,组装时容易使垫片某段压扁或挤出,造成泄漏,因此必须增加垫片上下接触面积。

垫片材料广泛采用天然橡胶、丁晴橡胶、氯丁橡胶、硅橡胶、氯橡胶。

这些材料的安全使用温度一般在125℃以下,最高不超过200℃。

橡胶垫片有不耐有机溶剂腐蚀扥缺点。

选择垫片材料主要考虑耐温和耐腐蚀两个因素。

国产垫片材料的选择参见下表。

此设计中预选压缩石棉橡胶垫片第二章板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计算2.1 设计计算步骤确定组装形式判断步骤:假定流程数n1,n2 →假定流道数m1,m2 →计算△Tm 及Re ,Pr → 求解α1,α2及K 的值 → 计算传热面积S → 计算安全系数,若不满足要求,重新假定流程数 → 计算压降△P → △P ≦△P 允如不满足要求,重新假定流道数 → 此方案可选用2.2 工艺计算数据一览表计算项目 符号单位 计算公式 数值 冷却水初温 t 1 ℃ 已知 30 冷却水终温 t 2 ℃ 已知 50 油初温 T 1 ℃ 已知 100 油终温 T 2℃已知 40 冷却水密度 ρ2㎏/m 3 查表 992.2 冷却水比热容 c 2kj/(kg ·℃)查表 4.174 冷却水粘度 μ2 Pa ·s查表 41056.6-⨯油密度 ρ1㎏/m 3 查表 825 油比热容 c 1kj/(kg ·℃)查表 2.22 油粘度 1μPa ·s 查表41066.8-⨯水流量q 2m㎏/h22t C Q∆27125水导热系数 2λW/(m 2.℃) 查表 0.635 油流量q 1m㎏/h已知17000油导热系数 1λ W/(m 2.℃)已知 0.14 逆流平均温差∆t m `℃()()22112211ln t T t T t T t T -----23.612.3 板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2.3.1 计算热负荷 Q1=q 1m 1p C (T1-T2)=360017000×2.22×103×(100℃-40℃)=6.29×105W2.3.2 计算逆流平均温差及水流量 逆流时△t1=( 100-50)℃=50℃ △t2= (40-30)℃= 10℃ △tm=(50-10)/ln5 = 24.85℃ 因为水的特性温度为T = 25030+=40℃查表的名称(kg/m 3)Cp (kj/㎏.℃)(Pa.s )(W/m.℃)水992.24.1746.53×10-40.635∵ Q1=Q2=36002m q 2p C (50℃-30℃)=6.29×105W ∴ 2m q =27125 kg/h2.3.3 初估换热面积粘度μ=0.5-1.0×103Pa.s,油与水换热时列管式的换热器的K 值大约为300~800W(m 2.℃),而板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为列管式换热器的2~4倍,则可初估为1000 W(m .℃). 初估换热面积为 S =85.241000629000⨯=25.31 m 2初选BR0.3型板式换热器,其单通道横截面面积为 1.18×103-m 2,实际单板传热面积为0.308 m 2。

试选组装形式18-301103⨯⨯(混流)3 × 10为油的流程,程数为3,每程通道数为10, 1 × 30为水的流程,程数为1,每程通道数为30;换热面积为18m 2因所选版型为混流,采用列管式换热器的温差校正系数: R=1221t -t T T -=30-5040-100=3P=2112t T t t --=301003050--=72=0.286查表得 φ=0.95'mt m t t ∆Φ=∆∆=0.95 × 24.85 = 23.61℃初估换热器面积 S=10001⨯∆m t Q = 100061.23629000⨯ = 26.64 m 22.3.4 核算总传热系数K (1)油侧的对流传热系数 1α 流速 1u =00118.082510360017000⨯⨯⨯=0.485 m/s采用 0.3m 2人字形板式换热器,其板间距δ=4.4mm 查表得 当量直径 e D = 7 mm = 0.007m 1Re = 111μρu D e =0.007 × 0.485 × 825 / 0.000866 = 40661Pr =hph C λμ1= 2220 × 0.000866 / 0.14 = 13.731α=0.18(h λ/e D )Re17.0Pr145.0(wμμ)14.0 油被冷却,(wμμ)14.0=0.95 1α= 2972 W/(m 2·℃) (2) 水侧对流传热系数2α 流速 2u =00118.030825360027125⨯⨯⨯= 0.215 m/sRe 2=222μρu D e =41053.62.992215.0007.0-⨯⨯⨯ = 2875P 2r =222λμc =635.01053.610174.443-⨯⨯⨯ = 4.292α=0.18e2D λRe17.0Pr145.0(w μμ)14.0水被加热(wμμ)14.0=1.05 2α= 6925 W/(m 2.℃)(3) 金属板热阻wb λ 板材为不锈钢(1Gr18Ni9Ti ),其导热系数w λ=16.8 W/(m 2·℃),板厚0.8㎜,则wbλ=0.0000476(m 2·℃) / W(4) 污垢热阻油侧 1R =0.000052(m 2·℃) / W ,水侧 2R =0.000043(m 2·℃) / W(5) 总传热系数KK 1=11α+21α+1R +2R +wb λ=0.000052+0.000043+0.0000476+1/2875+1/6925 = 0.000052+0.000043+0.0000476+0.0000348+0.0000144 可算得K=1575(W/m 2·℃) 计算传热面积S S=m t K Q∆=61.231575629000⨯=16.92 m 2安全系数为()92.1692.16308.0160-⨯- = 7.40%,传热系数过小,故舍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