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萃取1
萃取ppt
1一细胞悬浮液 2一细胞破碎机 3一冷却器 4 -PEG、盐贮罐 5一混合器 6一离心机 7一废渣相贮罐 8一暂存罐 9一盐贮罐 10一酶液贮罐
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具 有网状立体结构、且不溶于 酸、碱和有机溶剂的固体高分子化合物.离子交换树 脂的单元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不可移动且具 有立体结构的网络骨架,另一部 分是可移动的活性离 子。 当树脂处在溶液中时,其上的活性离子可与溶液中 的同性离子产生交换过程。这种交换是等当量 进行的。 如果树脂释放的是活性阳离子,它就能和溶液中的 阳离子发生交换,称阳离子交换树脂; 如果释放的是活性阴离子,它就能交换溶液中的阴 离子,称阴离子交换树脂。
2. 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这类树脂的活性基团有羧基-COOH,酚 羟基-OH等,它们的电离程度小,交换性能受 溶液pH的影响很大,其交换能力随溶液pH的 增加而提高。在酸性溶液中,这类树脂几乎不 发生交换反应. 对于羧基树脂,应该在pH>7的溶液中操作, 而对于酚羟基树脂,应使溶液的pH>9。和氢 离子结合能力强,再生容易。
降低温度对热敏产物的提取有利。
但另一方面,降低操作温度会使粘度增大,扩散系 数减少, 并增加整个系统的冷却负荷和动力消耗,所 以应对这些因素加以 综合考虑,然后选取适合的温度。
3.盐的影响 无机盐的存在可降低溶质在水相中的 溶解度,有利于溶质向有机相中分配。 盐加入料液中,使萃余相的密度增大, 有利于相分离。
萃取-课件
乳化现象
有机相 水相
乳化层
水包油(O/W)型 油包水(W/O)型
乳浊液的破坏措施
物理法:离心、加热,吸附,稀释 化学法:加电解质、其他表面活性剂 * 转型法 加入一种乳化剂,条件: ① 形成的乳浊液类型与原来的相反,使原乳浊液转型 ② 在转型的过程中,乳浊液破坏,控制条件不允许形成 相反的乳浊液, * 顶替法 加入一种乳化剂,将原先的乳化剂从界面顶替出来: ① 形成的乳浊液类型与原来的一致 ② 它本身的表面活性 > 原来的表面活性 ③ 不能形成坚固的保护膜。
1 你能叙述一下四氯化碳萃取碘水的过程吗?
我们把四氯化碳称为萃取剂,碘水中的水 2 称为原溶剂,你能归纳出选择萃取剂的原
则吗?
3 请你给萃取下一个定义
b. pH值
c. 相比 影响分配系数,影响物质解离情况
d. 盐分
溶媒比=溶媒体积/萃取体积
溶媒比↑萃取效果↑溶媒回收费用↑
e. 乳化程度
盐分影响分配系数
尽量破坏乳浊液,如轻度乳化,要加热过滤离心(热 敏物质不用热);重度乳化,加SDS、溴化十五烷基 吡啶等去乳化剂。
pH的影响
pH对表观分配系数的影响(pH ~ K) pH低有利于酸性物质分配在有机相,碱性 物质分配在水相。 对弱酸随pH ↓K ↑, 当pH << pK 时, K→K0
当含有生化物质的溶液与互不相溶的第二相接触时生化物质倾向于在两相之间进行分配当条件选择得恰当时所需提取的生化物质就会有选择性地发生转移集中到一相中而原来溶液中所混有的其它杂质如中间代谢产物杂蛋白等分配在另一相中这样就能达到某种程度的提纯和浓缩
本章主要内容
1.萃取概念及基本原理 2.萃取的操作过程 3. 萃取过程的影响因素
化工原理下4-1液液萃取(精)
液相E(萃取相) (S + A+微量B)
液相R(萃余相) (B + 微量A、S)
示例:用苯萃取分离醋酸和水混合物
2
二、萃取操作流程
萃取操作流程示意图
3
三、萃取过程的分类
1. 按有无化学反应分类
萃取
物理萃取√
化学萃取
2. 按萃取级数分类
萃取
单级萃取
多级萃取√
多级逆流萃取 多级并流萃取
4
三、萃取过程的分类
3. 按萃取技术分类
4. 按萃取组分数目分类
萃取
单溶剂萃取√
双溶剂萃取 膜萃取 超临界萃取 凝胶萃取 反向胶团萃取
萃取
单组分萃取 √
多组分萃取
5
四、萃取操作的应用
萃取操作应用场合:
①相对挥发度 = 1 物系的分离;
②溶质浓度很低 ,且为难挥发组分物系的分离; ③恒沸物系的分离; ④热敏性物系的分离。
17
由辅助曲线求联结线
E1
R1
E2
R2
两种溶解度曲线的互换
18
三、萃取平衡相图——溶解度曲线
2. 温度对溶解度曲线的影响
~ ~ 温度 T
溶解度
不互溶区
不利于萃 取操作
19
四、萃取过程在平衡相图上的表示
将定量的
纯溶剂 S 加入
y E
到A、B两组
分的原料液 F 中,该萃取过 程可在平衡相
F
ME
xR R
yE
图上表示。
xR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0
五、萃取平衡方程
1.以质量分数表示的平衡方程
气液平衡方程 液液平衡方程
下册 第4章 萃取
下册 第4章 萃取B4-1萃取过程是利用溶液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 而达到混合液中组分分离的操作。
B4-2在三角形坐标图上,三角形的顶点代表 ,三条边上的点代表 ,三角形内的点代表 。
B4-3分配系数是指 A k ,其值愈大,萃取效果 。
B4-4影响分配系数数值的因素有 A k , , 。
B4-5通常,物系的温度升高,组分B 、S 的互溶度 ,两相区面积 ,不利于萃取分离。
B4-6溶质的分配系数越大,稀释剂的分配系数越小,则选择性系数A k B k β值 ,越有利于萃取分离。
B4-7在单级萃取器中,用纯溶剂S 萃取A 、B 混合液中的溶质A ,测得平衡的萃取相与萃余相中组分A 的质量分数分别为A y =0.37,A x =0.14,组分B 、S 可视作完全不互溶,则组分A 的分配系数= A k ,萃取剂的选择性系数β=。
萃取中,β值均应 。
B4-8溶解度曲线将三角形相图分为两个区,曲线内为 ,曲线外为 ,萃取操作只能在 内进行。
B4-9单级萃取操作中,平衡时E 相组成为39%的A 和2.4%的B ,R 相的组成为16%的A 及83%的B ,则组分A 的分配系数= A k ,萃取剂的选择性系数β= 。
B4-10萃取中选择萃取剂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 、 及 。
B4-11萃取中,萃取剂的加入量应使和点M 的位置位于 。
B4-12萃取装置中,根据两相接触方式的不同,分为 和 两大类。
填料萃取塔属于 ,筛板塔属于 。
B4-13写出有外加能量输入的三种萃取器名称: 、 、 。
B4-14萃取器的主要类型有 、 和 。
B4-15萃取中当出现下列情况时,说明萃取剂的选择是不适宜的( )。
A. <1B. =1C. A k A k β>1D. β≤1B4-16单级萃取中,在维持料液组成F x 、萃取相组成A y 不变条件下,若用含有一定溶质A 的萃取剂代替纯溶剂,所得萃取相组成R x 将( )。
A.增高 B.减小 C. 不变 D. 不确定B4-17用纯溶剂S 对A 、B 混合液进行单级萃取,F 、F x 不变,加大萃取剂用量,通常所得萃取液组成'A y 将( )。
萃取技术PPT课件
清场工作
• 药品归位 • 洗净、收好分液漏斗 • 整理桌面
第11页/共12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2页/共12页
第4页/共12页
仪器
• 分液漏斗
第5页/共12页
• 铁架台
第6页/共12页
• 烧杯
第7页/共12页
• 装置组合
第8页/共12页
第9页/共12页
注意事项
• ①不可使用有泄漏的分液斗, 以保证操作安全 • ②盖子不能涂润滑剂 加料 振荡 放气 选择较萃取
剂和被萃取溶 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泄漏 液总体积大 一倍以上的分 的方法,通常先加入一定液漏斗。 检查分液漏斗的盖量的水,振荡,看是否泄漏和 旋塞是否严密,萃取剂的选择要根据被萃取物质 在此溶剂中的 溶解度而定,同.时要易 将被萃取 溶液和萃取剂分 于和溶质分离开,最好用 液体分 别由分液漏斗的上口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 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 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在萃取过 程中要注意: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 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 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② 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 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 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 荡。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 后进行分液。
萃取原理
• 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 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 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第1页/共12页
• 萃取又称溶剂萃取或液液萃取是一种用 液态的萃取剂处理与之不互溶的双组分或 多组分溶液,实现组分分离的传质分离过 程,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单元操作。 利用相 似相溶原理,萃取有两种方式:
高中化学必修一萃取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萃取教案主题:萃取原理和方法教学目标:1. 理解萃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萃取的方法和操作步骤3. 能够运用萃取技术解决化学实验中的问题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分液漏斗、滤纸、试管等2. 实验药品:乙酸、水、氯仿等3. 教学资料:萃取原理的图示及说明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萃取的概念和应用领域,引发学生对萃取技术的兴趣2. 原理讲解:讲解萃取的原理,包括两相不溶液的特点和分离原理3. 操作演示:演示萃取的操作步骤,包括添加溶剂、摇匀、分离两相等4. 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实践萃取技术5. 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萃取过程中的操作技巧和结果6. 总结反思:总结萃取的方法和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教学评估:1. 实验操作: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得当,是否能够独立进行萃取实验2. 知识掌握:考察学生对萃取原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是否能够准确解释萃取的过程3. 问题解决:观察学生在实验中是否能够独立解决问题,是否能够灵活运用萃取技术解决化学实验中的问题教学反馈:1. 对学生进行实时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加强知识的巩固和应用2. 鼓励学生多做实践操作,提高萃取技术的熟练度和灵活性3. 鼓励学生探索萃取技术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更复杂的萃取实验,提高实践能力和操作技巧2.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萃取技术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开拓视野,培养工程技术意识3.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探究,研究萃取技术的新进展和应用领域,提高综合能力和科研意识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萃取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掌握萃取实验的操作技巧,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愿学生在化学学习中不断进步,成为优秀的化学人才。
萃取分离讲解课件PPT
2021/3/10
5
萃取过程
萃取过程可以看作是被萃物M在水相和 有机相中两个溶解过程之间的竞争。萃取 过程为:
S-S + 2(M-Aq) —→ Aq-Aq + 2(M-S)
★ 有机物(包括一些在水中不离解的非极 性的共价化合物)的萃取原理适用于“相似 相溶原理”。
★ 从水溶液中将某些离子萃取到有机相,
萃取分离特点:简便 、快速、应用广
2021/3/10
2
溶剂萃取的基本原理
1.为什么溶质会转移? 2.如何达到分配平衡?
萃 取 体 系 有 水 机 相 相 : : 样 萃 品 取 液 剂 /试 溶 剂 剂
2021/3/10
3
含Ni2+水溶液(水相) 氨性缓冲液(pH9)
丁二酮肟萃取剂
加入CHCl3有机相
+
8-羟基喹啉
2021/3/10
8
萃取法基本参数
① 分配定律和分配比 ② 分离系数 ③ 萃取率与萃取次数
2021/3/10
9
分配系数和分配比
A水 A油
分配定律:在一定的温度下,当萃取分配过 程达到平衡时,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中的 浓度比为一常数。即
分配系数
KD
[A ]油 [A ]水
例如,I2稀溶液在H2O//CCl4的分
配 2021/3/10
10
例 含有I-的I2溶液在H2O//CCl4的分配,水 溶液不仅有I2 ,还有I3-,这时分配系数并不 是一个常数。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所关注的是被萃物分 配在两相中的实际总浓度各为多少,而不 是它们的具体存在的型体。
分配比
D C A(有 ) C A(水 )
即,在一定条件下,当达到萃取平衡时,被萃物质
电子教案与课件:《化工原理下册》 第4章萃取
第4章 液—液萃取
❖ 萃取的基本流程
第4章 液—液萃取
❖ 下列情况下采用萃取比蒸馏更经济合理
1、组分间相对挥发度接近“1“或者形成恒沸物的混合液 2、溶质在混合液中的含量很低且为难挥发组分 。 3、有热敏性组分的混合液
第4章 液—液萃取
❖ 萃取相 萃余相
1、萃取相(E)含萃取剂(S)多;萃余相(R)含 原溶剂(B)多。
第4章 液—液萃取
4.2.2多级错流接触萃取的计算 若单级萃取所得的萃余相溶质含量较高,
未低于规定值,则需采用多级萃取。
多级错流接触萃取流程
(1)每级都加入新鲜溶剂 (2)前级的萃余相为后级的原料
第4章 液—液萃取
4.2.2多级错流接触萃取的计算
已知条件:相平衡数据、原料液F的量、组成 xF及其各级S的用量,同时规定最终萃余相要 达到的组成为xn
第4章 液—液萃取
➢ 三角形相图上的相平衡关系
1、溶解度曲线和联结线
•实验获取溶解度曲线
•联结线的意义
●★
★ ★●
第4章 液—液萃取
➢ 三角形相图上的相平衡关系
2、临界混溶点和辅助曲线
•临界混溶点 •临界混溶点是萃取相 与萃余相的分界点。
第4章 液—液萃取
➢ 三角形相图上的相平衡关系
2、临界混溶点和辅助曲线
最小用量
➢ 原料一定,萃取剂S用量越
小,混合点M越靠近F点,但
不能超过溶解度线上的RC点
RC
对应RC点的萃取剂用量为 其最小用量Smin
第4章 液—液萃取
4.2.1.4单级萃取的最大萃取液组成及相应的萃取剂 用量
➢ 从S点作溶解度曲线的切线 与AB边相交,交点是单级 萃取所能得到的最大萃取 液组成。
第四章 萃取1
双水相萃取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 新萃取方法,主要用于酶和蛋白质的萃 取。其特点是用两种不互相溶的聚合物, 如聚乙二醇(PEG)和葡聚糖(DX)进 行萃取,而不用常规的有机溶剂为萃取 剂。因为所获得的两相,均含有很高的 水含量,一般达70-90%,故称双水相 系统。
定义:双水相萃取法是指利用物质在不相容 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萃取 的方法。 优点: (1):平衡时间短,含水量高,界面张力小, 特别适合于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 (2):操作简单,容易实现连续操作 (3):易于放大
1、双水相系统
1.1 双水相系统的形成图
1.2 双水相系统的类型 双水相系统分为两大类: 1)高聚物/高聚物 如:PEG/DX,聚丙二醇/PEG,甲基纤维素/DX 2)高聚物/低分子 如:PEG/磷酸钾, PEG /磷酸铵, PEG/硫酸钠
2、双水相中的分配平衡和相平衡 溶质在双水相中的分配系数:
3、影响分配系数因素(操作条件)
的综合考察
影响双水相萃取的因素: 聚合物种类;聚合物的浓度;聚合 物的分子量;离子种类;离子强度; pH值和温度。
3.1 成相聚合物 1)分子量M: 若降低聚合物的M,则pro分配于富 含该聚合物的相中。如PEG/DX系统, 若降低DX的M,则m减小。这一规律 具有普遍意义
如果原料中有两种溶质,A(产品)与B (杂质),由于溶质A、B的分配系数不同, 这样经萃取后A和B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分离, 产品的纯度提高。溶剂对溶质A、B分离能 力的大小用分离因数来表示。
mA y A / x A mB y B / x B
β为分离因数,或称选择性,β值的大小 反映了萃取分离的效果。
萃取过程
萃取剂S 原料液 A+B 1 图 11- 1 萃 取 过 程 示 意 图 1- 混 合 器 ; 2- 分 层 器 2 萃余相R
萃取教案[新]
萃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萃取的定义和原理;2.掌握萃取的分类和常用方法;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萃取的定义和原理萃取是指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相溶的液体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将一种或多种物质从一种液体中转移到另一种液体中的过程。
萃取的原理是根据物质在两种不相溶的液体中的溶解度不同,使物质在两种液体之间分配,从而实现分离纯化的目的。
2. 萃取的分类萃取可分为单级萃取和多级萃取两种。
单级萃取是指将混合物与一种溶剂接触,使混合物中的某些成分向溶剂中转移,从而实现分离纯化的目的。
多级萃取是指将单级萃取得到的产物再次进行萃取,以进一步提高分离纯化的效果。
3. 萃取的常用方法萃取的常用方法包括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和超临界萃取。
3.1 液液萃取液液萃取是指将混合物与一种溶剂接触,使混合物中的某些成分向溶剂中转移,从而实现分离纯化的目的。
液液萃取的优点是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溶剂的选择和回收、萃取效率低等。
3.2 固相萃取固相萃取是指将混合物中的某些成分通过吸附作用分离纯化的过程。
固相萃取的优点是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选择性好,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吸附剂的选择和回收、萃取效率低等。
3.3 超临界萃取超临界萃取是指将混合物与超临界流体接触,使混合物中的某些成分向超临界流体中转移,从而实现分离纯化的目的。
超临界萃取的优点是操作简单、选择性好、萃取效率高,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设备成本高、操作难度大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讲授环节,教师将通过PPT、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萃取的定义、原理、分类和常用方法。
在实验环节,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萃取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方法。
四、教学过程1. 讲授环节1.1 萃取的定义和原理1.介绍萃取的定义和原理;2.通过实例向学生解释萃取的原理。
1.2 萃取的分类1.介绍萃取的分类;2.通过实例向学生解释单级萃取和多级萃取的区别。
知乎高中化学萃取知识点
高中化学萃取知识点
萃取是一种将混合物中的有机物或无机物分离出来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差异,通过提取剂与混合物相互作用,使目标物质从混合物中转移到提取剂中,从而实现分离纯化的目的。
以下是高中化学萃取的相关知识点:
1. 萃取溶剂的选择:根据目标物质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溶剂,使得目标物质在溶剂中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同时与其他杂质的相互作用较小。
2. 萃取的条件:萃取过程中的条件包括温度、压力等,合适的条件有助于增加目标物质与提取剂的相互作用力,从而提高分离效果。
3. 萃取剂的选择:常用的萃取剂包括有机溶剂(如乙醚、氯仿、煤油等)和无机溶剂(如酸、碱等),其选择要考虑目标物质的化学性质和萃取过程的要求。
4. 萃取的方法:常见的萃取方法包括单次萃取、多次萃取、连续萃取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萃取方法,以达到更好的分离效果。
5. 萃取的应用:萃取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常用于提取植物中的有效成分(如药物、香精等)、分离油脂、提纯有机合成产物等领域。
总之,化学萃取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技术,通过选择合适的溶剂和提取剂,以及合理的条件和方法,可以实现目标物质的高效分离和纯化。
萃取_1_
4 静置分层
放液时需将塞子打开
静置,清晰分层,开启活塞
用橡皮管作为漏斗坐垫的铁圈
让3/4的下层流出后即行关闭活塞,静置几分钟以便让附 在分液漏斗内壁上的任何下层物流下 再次开启活塞,让残留的下层物流出直至上下两层交界面 恰好进入活塞孔为止 关闭活塞,下层总是应从分液漏斗底部放出,而上层则自 漏斗顶部倾出
乳浊液:一种液体在另一种液体中的胶体悬浮液
液-液萃取装置
圆形 分液漏斗
梨形 分液漏斗
液-液萃取操作步骤 (参见P22-24)
• 1. 检漏: • 玻塞和活塞有无用线绑住? • 玻璃塞和活塞是否紧密配套? • 漏水?拭干活塞及塞套 • 沾取凡士林,涂抹活塞大头端、塞套小头端 • 旋转至透明状
2.萃取振荡:
茶叶: 咖啡因
丹宁(酚类化合物,又名鞣酸)
纤维素、色素和蛋白质等
可可碱 R=H, R`=R``=CH3
白色针状结晶,味苦 弱碱性化合物 能溶于水、乙醇、氯仿等,微溶 石油醚 100℃失去结晶水,开始升华
2 咖啡因提取(参见P86-87)
A 回流提取分离
茶叶2包
40ml95%乙醇
回流30min
实验步骤
冷凝水:下进上出(加热前必须通水) 回流环:低于冷凝管长的1/3~1/2处
咖啡因(coffeine): 1,3,7-三甲基-2,6-二氧嘌呤,为杂环化合物嘌呤的衍生物,生物碱
具刺激心脏、兴奋大脑神经和利尿等作用,中枢神经兴奋药物
黄嘌呤类 黄嘌呤 R=R`=R``=H 咖啡因 R=R`=R``=CH3 茶碱 R=R``=CH3, R`=H
4. 乳化现象解决的方法
•较长时间静置 •若是因碱性而产生乳化,可加入少量酸破坏或采用过滤方法出去 •若是由于两种溶剂(水与有机溶剂)能部分互溶而发生乳化,可加入少量电解质(如 NaCl)等,利用盐析作用加以破坏。同时,加入食盐,可增加水相的比重,有利于 两相比重相差很小时的分离 •缓缓旋摇或缓缓将分液漏斗翻转数次,切忌剧烈振摇
化工原理(下)第四章 萃取426
萃取操作S应满足下列条件:
S min S0 S max
17
18
19
C、萃取液的最大浓度 当S=Smin时,E的浓度yA最大,但y’A一般不是最大。
当y A y A max时,溶剂用量的确定:
1.0
A
过S点作溶解度曲线的切线得点E, 求得R,得M点,于是得:
E’ y’max E’2 y’2 E2 F R2 R1
57min点夹紧点对应的联结线和操作线重合此时夹紧点附近各级无分离能力分配曲线操作线溶剂比对操作线的影响b最小溶剂比变化操作线斜率联结线的斜率分配曲线操作线溶剂比对操作线的影响58最小溶剂比的求法min的位置既和平衡关系有关又和分离要求有关
第四章
4.3
萃
取
部分互溶物系的萃取计算
1
回
顾
1、萃取的依据: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之间的差异。 2、三角坐标表示方法:
31
对于第二级则有 : M 2 R1 S 619.4kg / h E2 M 2 R2 M 2 321kh / h E2 R2 同理求得:M 3 321 250 571kg / h; R3 571 48 / 92 298kg / h 查图得出x3 3.5%; FxF R3 x3 所以回收率A 94.8% FxF
11
1、单级萃取的计算:萃取剂与稀释剂部分互溶 a)依S的用量 mS 及 F 的量 mF 和组成 xF 确定和点M: 计算方法有解析法和图解法。 图解法 根据平衡数据作出溶解度 曲线及辅助线。 已知 xF, 在 AB 边上定出 F 点,由萃取剂组成确定 S 点。 联结 FS,代表原料液与萃取剂 的混合液 M 点必在 FS线上。 具体位臵未定
化工原理萃取课件
22
四、萃取在三角形坐标图上的表示法
在只含有组分 A 与 B 的原料液
A
F 中加入一定量的萃取剂 S 后,
得到新的混合液 M ,由杠杆规
则知 F 、S 和 M 之间的关系为
E’max
E’
F
E max
M 静置分层得萃取相 E 和萃余相
R’
M E
R ,其质量关系为
R
B
S
从萃取相 E 中除去萃取剂 S 后得萃取液 E’; 从萃余相 R 中除去萃取剂 S 后得萃余液 R’;
单级萃取中,萃取相能达到的最大 A 组分含量为 Emax 点的组成, 对应的萃取液组成点为 E’max。
23
第三节 液-液萃取的动力学特性
液-液传质设备中,两相之间、分散的液滴间以及两相流体与设备 间均存在着十分复杂的相互作用。
主要影响因素: (1) 液滴的破碎; (2) 液滴间的凝聚; (3) 界面扰动; (4) 轴向混合等。
P
B R1 R
M1
E1
d
E
S
通常联结线不互相平行,其斜率随混合液的组成而异,一般是按 同一方向缓慢地改变。
有些物系在不同浓度范围内联结线斜率方向不同,如吡啶-氯苯 -水体系。
18
5、联结线 (Tie line): 通常联结线不互相平行,其斜率随混合液的组成而异,一般是按 同一方向缓慢地改变。 有些物系在不同浓度范围内联结线斜率方向不同,如吡啶-氯苯 -水体系。
物,用一般精馏方法不经济或不能分离; (2) 混合液中含热敏性物质,受热易分解、聚合或
发生其它化学变化; (3) 混合液中需分离的组分浓度很低,采用精馏方
法须将大量的稀释剂汽化,能耗太大。 萃取操作是两相间的传质过程,需要研究两液相间 的平衡关系和相际间的传质速率问题。
萃取1
习题:1-311 液液萃取11.1概述11.1.1液液萃取过程一、液液萃取的目的和依据 目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下列情况采取萃取过程较为有利:①混合液的相对挥发度小或形成恒沸物; ②混合液浓度很稀;③混合液含热敏性物质。
依据:液体混合液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
原料: A 溶质A 溶剂SB稀释剂萃余相 B+A+S 萃取相 S+A +B x y B A B A x /x y /y溶剂S 必须满足的两个基本要求:① 溶剂不能与被分离混合物完全互溶,只能部分互溶;② 溶剂对A 、B 两组分有不同的溶解能力。
定义:选择性系数βBABA x /x y /y =β二、工业萃取过程工业萃取过程(稀醋酸水溶液的分离)须解决的问题:(1)选择一合适的萃取剂;(2)提供优良的萃取设备;(3)完成萃取相、萃余相的脱溶剂。
11.1.2萃取过程的经济性过程的经济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
萃取剂的技术指标:(1)溶解能力强;(2)选择性高;(3)与被分离组分A之间的相对挥发度要高;(4)在混合液中的溶解度要小。
11.1.3两相的接触方式微分接触式级式接触式11.2液液相平衡 11.2.1三角形相图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归一条件:萃取相:1=++S B A y y y 萃余相:1=++S B A x x x x i ,y i 均为质量分率两相中均存在A,B,C 三组分三组分溶液的组成包含两个自由度,用平面坐标上的一点表示。
纯ABF 点(0.47,0.53) ABS E 点(0.47,0.06,0.47)二、物料衡算与杠杆定律设R (x A ,x B ,x S )与E (y A ,y B ,y S )混合, 得M (z A ,z B ,z S )。
M =R +EMz A =Rx A +Ey A Mz S =Rx S +Ey Ssss s AAA A zy x z z y x z R E ----== 此式表明,混合液组成M 点位置必在R 与E 的联线上,并且满足:EM RM E =M 点称为R,E 的和点,此式称为杠杆定律。
化工原理-萃取
第一类物系:A
F/G/H/I/
B F G H I S
第二类物系:A
H/
F/G/I/
B F G H I S
第二类物系:A
B S
3、平衡线(联接线)
A
RME
B S
M点表示某一组成的三元混合物,分层后两相的组成分别用R和E两点表示。
R相和E相称为共轭相;联接RE的直线为平衡线。
4、临界混溶点
两组分区(红色线段):AB线段表示AB混合液;AS线段表示AS混合液;
BS线段表示BS混合液;
三组分区(三角形内紫色区域):区域内任意一点表示三组分混合液。
B/
A/A/
B S B B/S
A
S/
B S/S
二、杠杆规则A
C、D为两混合物,
M为C与D的混合物。C
称M为合量;C和D为分量。M
杠杆规则表示C、D与M间D
4、溶剂在被分离混合物中的溶解度小;
5、与原混合液的密度差大,易于分层;
6、表面张力适宜。
五、萃取的分类
1、分级接触萃取
1)单级接触萃取
2)多级错流萃取
3—三角形相图
一、三角形相图
S/
B/
A/M A/
B S/B/S
单组分区:A、B、C三点表示纯A、纯B和纯C;
第八章萃取
主讲教师王星
§1概述
一、萃取的目的
分离均相液体混合物。
二、原理
利用均相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液体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均相液体混合物(溶质A+溶剂B)萃取剂S
S + A + B(极少量)S + B + A(极少量)
化工原理第四章 萃取
4.1.3 分配系数和分配曲线
分配系数 k A表达了溶质在两个平衡液相中的分配关系。显然,k A 值 愈大,萃取分离的效果愈好。 k A 值与联结线的斜率有关。同一物系,其 值随温度和组成而变。如第Ⅰ类物系,一般 k A 值随温度的升高或溶质组 成的增大而降低。一定温度下,仅当溶质组成范围变化不大时, k A 值才 可视为常数。对于萃取剂S与原溶剂B互不相溶的物系,溶质在两液相中 的分配关系与吸收中的类似,即
如图4-2
4.1 液液相平衡
和点M与差点E、R之间的关系可用杠杆规则描述,即
(I)几何关系:和点M与差点E、R共线。即:和点在两差点的连线 上;一个差点在另一差点与和点连线的延长线上。 r eb ra (ii)数量关系:和点与差点的量 m、r、e与线段长 a 、b 之间的关 系符合杠杆原理,即, (4-1) 以R为支点可得m、e之间的关系 ma e a b
4.1 液液相平衡
三角形坐标图内任一点代表一个三元混合物系。例如M点即表示由A、B、S三个 组分组成的混合物系。其组成可按下法确定:过物系点 M分别作对边的平行线ED、 HG、KF,则由点 E、G、K 可直接读得 A、B、S 的组成分别为: =0.4 、 =0.3 、 =0.3 ;也可由点 D、H、F读得 A、B、S的组成。在诸三角形坐标图中,等腰直角 三角形坐标图可直接在普通直角坐标纸上进行标绘,且读数较为方便,故目前多 采用等腰直角三角形坐标图。在实际应用时,一般首先由两直角边的标度读得A、 S的组成及,再根据归一化条件求得。
4.2.1 萃取操作过程及术语
图4-4 第II类物系的溶解度曲线和联结线
图4-5 连结线斜率的变化
4.1.2 三角形相图
(2)辅助曲线和临界混溶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成相系统的总浓度: 增大时,系统远离临界点,系线长度增加, 两相性质的差别(疏水性等)增大,蛋白质分 子的分配系数将偏离临界点处的值(m=1), 即大于1或小于1.因此,成相物质的总浓度 越高,系线越长,蛋白质越容易分配于其中 的某一相.
举例: 1)红霉素萃取
红霉素是碱性电解质,在乙酸戊酯和pH 9.8的水相之间分配系数为44.7,而水相pH 降至5.5时,分配系数降至14.4
2)青霉素萃取 青霉素是较强的有机酸,pH 值对其分配 系数有很大影响。在较低pH 下有利于青霉 素在有机相中的分配,当pH 大于6.0时, 青霉素几乎完全分配与水相中。因此,选 择适当的pH ,不仅有利于提高青霉素的收 率,还可根据共存杂质的性质和分配系数, 提高青霉素的萃取选择性。
4、液液萃取设备及其设计的理论基础 液液萃取设备主要分为: 1)混合-澄清式萃取器 2)塔式微分萃取器
4.1 混合-澄清式萃取
混合-澄清式萃取器由料液与萃取剂的混合 器和用于两相分离的澄清器构成。
计算-解析法 解析法:常从料液的初始浓度,计算平衡 时的最终浓度。欲达这一目的,需用两个关 系式,溶质的物料衡算式和平衡关系式. 物料衡算式:
第三节 双水相萃取
发展背景: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基因工 程技术的出现,很多生物产品无法使用 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来进行分离纯化, 其原因是有机溶剂对这些生物物质有毒 害作用。因此需要开发大规模生产的、 经济简便的、快速高效的分离纯化技术, 其中双水相萃取技术是极有前途的新型 分离技术。
双水相萃取简介:
由于氨基酸和一些极性较大的抗生素水 溶性很强,在有机相中的分配系数很小, 甚至为0,利用一般的物理萃取效率很低, 甚至无法萃取,这时可用化学萃取解决。 常用于氨基酸的萃取剂有:季铵盐类(氯 化三辛基甲铵)、磷酸酯类[二(2-乙基己基) 磷酸]等。
事例说明: 利用阴离子交换萃取剂:氯化三辛基甲铵 (TOMAC,记作R+Cl-)
3、影响分配系数因素(操作条件)
的综合考察
影响双水相萃取的因素: 聚合物种类;聚合物的浓度;聚合 物的分子量;离子种类;离子强度; pH值和温度。
3.1 成相聚合物 1)分子量M: 若降低聚合物的M,则pro分配于富 含该聚合物的相中。如PEG/DX系统, 若降低DX的M,则m减小。这一规律 具有普遍意义
3)红霉素反萃取
反萃取操作同样可通过调节pH 值实现。红 霉素在pH9.4的水相中用醋酸戊酯萃取,而反 萃取用pH5.0的水溶液。 温度:选择适当的操作温度,有利于目标 产物的回收和纯化。由于生物产物在较高温 度下不稳定,故萃取操作一般在常温或较低 温度下进行。 无机盐:无机盐的存在可降低溶质在水相 中的溶解度,有利于溶质向有机相中分配。 但盐的添加量要适当,用量过多会使杂质转 入有机相,不利于目标产物的选择性萃取。
萃取相E
1.2 反萃取
定义:当完成萃取操作后,为进一步纯 化目标产物或便于下一步分离操作的实施, 而调节水相条件,将目标产物从有机相转 入水相的萃取操作即为反萃取。 一个完整的萃取过程中,常在萃取和反 萃取操作之间增加洗涤操作,目的是除去 与目标产物同时萃取到有机相的杂质,提 高反萃液中目标产物的纯度。
分馏萃取是对多级逆流接触萃取的改进, 料液从中间的某一级加入。
分馏萃取过程兼有两种功能,即从料液中把溶 质分离出来的功能和对萃取液进行洗涤,使其中 的溶质纯度提高的功能。前者发生在加料级的左 侧,称为萃取段;后一功能,发生在加料级的右 侧,称为洗涤段,它是用外加入的纯净重液(如 纯净的水)来洗涤萃取液,目的是把杂质洗掉, 而使特定的溶质更为纯粹。由此,采用分馏萃取 的流程,即可使溶质的浓度提高,同时又可使溶 质的纯度提高,这是该种流程不同于其他而独具 的特点。
如果原料中有两种溶质,A(产品)与B (杂质),由于溶质A、B的分配系数不同, 这样经萃取后A和B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分离, 产品的纯度提高。溶剂对溶质A、B分离能 力的大小用分离因数来表示。
mA y A / x A mB y B / x B
β为分离因数,或称选择性,β值的大小 反映了萃取分离的效果。
பைடு நூலகம்
3.2 有机溶剂或稀释剂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有机溶剂,可使目标产物有较 大的分配系数和较高的选择性。 由相似相溶的原理,重要的相似是在分子 的极性上。选择与目标产物极性相近的有机 溶剂为萃取剂,可以得到较大分配系数。 有机溶剂应满足: (1)价廉易得; (2)与水相不互溶; (3)容易回收和再利用;
(4)与水相有较大的密度差,且粘度 小,表面张力适中,相分散和相分 离较容易; (5)毒性低,腐蚀性小,闪电低,使 用安全 (6)不与目标产物发生反应。
阴离子氨基酸的离子交换反应需在高于 其等电点的pH范围内进行,可简化为:
3、溶剂萃取操作
3.1 水相物理条件的影响 pH值:由分配系数的计算可知,无论是 物理萃取还是化学萃取,水相pH值对弱电 解质分配系数有显著影响。 物理萃取时,弱酸性电解质的分配系数随 pH 降低而增大,而弱碱性电解质则正相反, 而分配系数又直接影响萃取收率;另外, 溶液的pH也影响药物的稳定性。
双水相萃取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 新萃取方法,主要用于酶和蛋白质的萃 取。其特点是用两种不互相溶的聚合物, 如聚乙二醇(PEG)和葡聚糖(DX)进 行萃取,而不用常规的有机溶剂为萃取 剂。因为所获得的两相,均含有很高的 水含量,一般达70-90%,故称双水相 系统。
定义:双水相萃取法是指利用物质在不相容 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萃取 的方法。 优点: (1):平衡时间短,含水量高,界面张力小, 特别适合于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 (2):操作简单,容易实现连续操作 (3):易于放大
第四章 萃取
第一节 基本概念及分配定律 1、基本概念 1.1 萃取 萃取剂:萃取操作中至少有一相为流 体,称该流体为萃取剂。 萃取过程中,离开液-液萃取器的萃取 剂相为萃取液;经萃取剂相接触后离开 的料液相称为萃余液(残液)。
萃取过程
萃取剂S 原料液 A+B 1 图 11- 1 萃 取 过 程 示 意 图 1- 混 合 器 ; 2- 分 层 器 2 萃余相R
2、分配定律
分配定律:在恒温恒压条件下,溶质在互 不相溶的两相中达到分配平衡时,如果其在 两相中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则其在两相中的 平衡浓度之比为常数,这个常数称为分配系 数 m=C2/C1 适用条件:相同分子形态存在于两相中的 溶质的浓度之比。不适合化学萃取,固溶质 在各相中并非以同一种分子状态存在。
HxF Ly F Hx Ly
平衡式: 萃取后,轻重两相溶质在平衡时的浓度:
其中E为萃取因子: Φ萃余分率:
萃取分率p为:
p表示经一次萃取后,有多少溶质被取出 来。p值越大越好。E和p都是萃取操作中的 重要参数
图解法: 平衡关系: 物料衡算关系: 把上述式子标绘于同一坐标纸上,由平 衡关系描述的曲线,称平衡线;由物料衡 算关系表示的曲线,称操作线;它们的交 点, 便是萃取后的y和x值.
水包油型(O/W型)乳浊液:油滴分散 于水相; 油包水型(W/O型)乳浊液:水滴分散 于油相。 在通常的有机溶剂萃取操作中需尽量避 免乳化现象的产生。
防止乳化现象的方法: (1)操作前对发酵液进行过滤或絮凝沉淀处 理, 除去大部分蛋白质及固体微粒,防止乳化现 象发生。 (2)产生乳化后,根据乳化的程度和乳浊液 的形式采取适当的破乳手段。 ①乳化现象不严重:采用过滤或离心沉降的 方法; ②O/W型乳浊液:加入亲油性表面活性剂 ; ③W/O型乳浊液:加入亲水性表面活性剂;
应用:青霉素为有机酸,可与四丁胺等 脂肪碱通过离子键结合而容易溶于氯仿中。 因此,对于在一定pH下容易物理分配于有 机相中的目标产物(如青霉素),亦可通 过加入萃取剂,增大其在不同pH 的水相中, 对有机相的分配系数,使其在稳定性高的 pH 下进行萃取操作。
3.4
乳化现象
乳化:水或有机溶剂以微小液滴形式分散 于有机相或水相中的现象。产生乳化后使有 机相和水相分层困难。 产生乳化原因:发酵液中存在蛋白质和固 体颗粒等物质,具有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 有机溶剂(油)和水的表面张力降低,油或 水易于以微小液滴的形式分散于水相或油相 中,形成了乳浊液。
1、双水相系统
1.1 双水相系统的形成图
1.2 双水相系统的类型 双水相系统分为两大类: 1)高聚物/高聚物 如:PEG/DX,聚丙二醇/PEG,甲基纤维素/DX 2)高聚物/低分子 如:PEG/磷酸钾, PEG /磷酸铵, PEG/硫酸钠
2、双水相中的分配平衡和相平衡 溶质在双水相中的分配系数:
常用于抗生素类生物产物萃取的有机 溶剂有:丁醇等醇类、乙酸乙酯、乙酸丁 酯和乙酸戊酯等乙酸酯类以及甲基异丁基 甲酮等。 化学萃取氨基酸的稀释剂主要有:煤油、 己烷、异辛烷、正十二烷等
3.3 化学萃取剂 由于氨基酸和一些极性较大的抗生素的水 溶性很强,在有机相中的分配系数很小甚至 为零,利用一般的物理萃取效率很低,须采 用化学萃取。 由于萃取剂与抗生素形成复合物分子的疏 水性比抗生素高,从而在有机相中有很高的 溶解度。因此,在抗生素萃取中,萃取剂又 称带溶剂。
4.5 微分萃取
当轻相和重相连续不断地逆流通过萃取器时, 就会产生微分萃取,在两相的接触中,溶质 从一相转移至另一相中,但一般不可能达到 平衡,这种微分萃取方法同样能达到产物分 离的目的,且不需要在多级萃取中的沉降时 间。 塔式萃取又称微分萃取。微分萃取设备的 计算常采用平推流模型和轴向扩散模型。
PEG/Kpi系统的典型相图
图中的曲线称为双结线 该双结点线把整个图面 分成两个区域: 双节线以下的区域为 均相区,以上的区域为 两相区,即ATPS 系线:连结平衡两相 组成的直线。
系线反映的信息:
A.杠杆规则 系线上各点均分成组成相同,而体积不 同的两相。两相体积近似服从杠杆规则
B.性质差异: 系线的长度是衡量两相间相对差别的 尺度,系线越长,两相间的性质差别越 大。 C.临界点: 当系线长度趋于零时, 两相差别消失, 任何溶质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均为1,如 K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