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士兵提干考试军事知识考纲:孙武的军事思想
2017年大学生优秀士兵提干考试大纲《军事知识》考点—军事思想发展概况
2017年大学生优秀士兵提干考试大纲《军事知识》考点—军事思想发展概况关键词:士兵提干张为臻大学生士兵提干提干培训提干考试大纲人类对军事问题的认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战争的日益频繁和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军事思想作为独立的意识形态出现,始于奴隶社会。
“攻”、“守”、“战术”、“统率”等军事概念就产生于奴隶社会时期。
此时,人们已开始探讨战争与物质力量的关系,在一定程序上认识到军队的多寡,武器的数量和质量,对于战争胜负具有重要作用。
“强胜弱”、“众胜寡”成为一般的作战原则。
它标志着这时出现的军事思想已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性质。
但是在奴隶社会时期,在军事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是宗教迷信观念,加之战争规模较小,作战形式单纯,这时的军事思想还比较简单。
1.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在战争中衰亡。
这促使人们认识到,战争胜负不仅取决于物质力量的强弱,而且同政治因素,战争的性质,力量的运用及其强弱转化,有着密切关系。
这一认识是由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的军事著作首先在理论上加以阐明的。
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军事论著,总结了当时军事斗争的经验,揭示了战争中众寡、强弱、虚实、攻守、胜败等范畴的对立和转化关系,提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军事原则。
这说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已经饱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大量火器和众多人力投入战争成为现实。
在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的大革命中,在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的战争中,战争规模空前扩大,战争的本质也暴露得更加充分。
以普鲁士军事理论家C.P.G.von克劳塞维茨所著《战争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军事理论,运用当时的哲学和历史学成果,总结了拿破仑战争及以前的一些战争经验,阐明了战争与政治、战争与经济、暴力运用与科学技术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若干作战原则。
由克劳塞维茨和与其同时代的军事家若米尼等人所阐发的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基本观点,代表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他们的著述已成为公认的军事名著,至今仍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家奉为经典。
士兵提干:每日军事知识
士兵提干:每日军事知识1、“兵民是胜利之本”体现了____思想。
A) 战备 B) 战略战术C) 积极防御 D) 人民战争2、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中,战争的性质属于_____。
A) 战争观和方法论B) 人民军队建设理论C) 人民战争理论D) 人民战争战略战术3、《孙子兵法》被称为世界兵书中的_____.A)鼻祖 B)兵圣C)兵神 D)兵经4、人民军队的三大民主是_____。
A)政治、经济、军事B)政治、文化、军事C)政治、训练、军事D)训练、生活、军事5、孙武是春秋末期_____国人。
A)秦 B)魏C)齐 D)赵6、_____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
A)人民战争 B)运动战C)积极防御 D)实事求是7、下列关于战争与政治的论述正确的是_____。
A)战争就是政治的继续B)战争与政治无关C)战争高于政治D)政治高于战争8、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主要内容包括:无产阶级战争观的新拓展,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新时期人民军队建设和______。
A)中国特色的国防B)中国特色的军队C)中国特色的文化D)中国特色的经济9、指导我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夺取全国政权和保卫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的军事思想是_____。
A)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思想B)毛泽东军事思想C)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D)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10、()既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军战略战术的基础。
A)农民起义思想B)土地革命思想C)游击战思想D)人民战争思想答案:1 —— 5 DAAAC 6 ——10 AAABD。
孙子的军事思想
孙子的军事思想孙子的军事思想《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的军事著作。
它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政治家、军事家以及军事理论家的影响非常深远。
三国时的曹操曾说:“朕观兵书战策哆,孙武所著深矣。
”唐太宗李世民也说:“吾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不仅如此,《孙子兵法》把肥到世界上众多的外国军事家的重视与研究。
英国著名军事学家利德尔;_哈特在其《战略》一书的序言中说:“在导致人类自相残杀、灭绝人性的核武器研制成功以后,就更需要重新而且更加完整的翻译《孙子兵法》这本书了。
“’美国的军事理论约翰;_柯林斯在《大战略》一书的序言中说:“于是方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孙子十三篇可也历代名某种咆括2_2_0_0_年后克劳塞维茨的著作媲美。
今天没有一个人对战略的相互关系,应考虑的问题和所受的制约的比他有更深刻的认识。
他的大部分观点在我们面前的环境中仍然有其格当时同佯重大的意义。
”可见,《孙子兵法》以其对战争规律的科学总结和对战略战术所作的精辟论断,不仅公证以了中国军事家的推崇,也得了了外国军事家们的极高地评价。
因此,我们在向普通读者介绍《孙子兵法》原文和价始不武生平的同时,介绍一下孙子的军事思想也是十分必要的。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书的奠基之作。
孙武在这军事学圣典中,系统地揭示了战争的客观规律,提出了一套十分完备的军事思想体系和战略战术原则。
首先,孙子对于战争胜负有着十分科学地、整体地认识。
他认为战争是“国之大事”,关系到国家的存亡与人民的安危,因此,必须慎蛙对经。
孙子认为,哪动战争要极政治、经济、军事、自然条件,气候条件等处个方面出发,立足于国家原全局,认真地分析战争的利弊,“合于利而动,不舍于利而止。
”交战前,要通过这种对交战双利弊的分析,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孙子为了阐述战争与国家全局的关系,在《孙子兵法》;_计篇可详尽地论述了战前进行“五事“’,“七计”的衡量、比较地说,并指出:“夫未战而庙算胜得,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孙子兵法》军事思想解析教学课件
• 指挥作战的主体是将帅,管理军队的主体也 是将帅,而《孙子兵法》详细论述了在治军 作战中将帅的地位、作用和要求。因此,从 这层意义上说,《孙子兵法》又是一部将帅 学或统御学的著作。
• 孙膑这一“围魏救赵”的打法就是活用孙子“攻 其必救”的原则,孙膑形象地称之为“批吭捣 虚”,“吭”是咽喉,“批吭”就是打击敌人的 咽喉,打击敌人既是要害又很虚弱之处。对于孙 膑指导的齐魏桂陵之战,毛泽东予以高度评价, 曾写下这样的批语:‘攻魏救赵,因败魏兵思想的主线
• 在孙子所处的那个春秋时代,这种“伐谋”的 方法是确能实现的。说明这一策略最典型的例 证无过于与孙子同时代的墨子救宋的故事。
• 楚国的公输般发明并制作了攻城用的云梯,准 备用来作为楚军进攻宋国的利器。楚国强大, 宋国弱小。墨子是“非攻”的倡导者,一贯反 对非正义战争。当听说楚国要侵宋,急忙来到 楚国,劝阻楚王和公输般侵宋,但楚王和公输 般依仗拥有新式攻城器具云梯,不为墨子的游 说所动。墨子于是同公输般在楚王面前以衣带 作城池,以木片作攻守城邑武器,表演了一番 楚攻宋守的“作战模拟”。结果“公输般之攻 械尽,子墨子之守御有余”(《墨子·公输》), 迫使楚王放弃了侵宋的计划。
• 一支军队由军队士气和兵力、兵器构成了一 种军事力,这就是“形势”。正确地指挥这 支军队并灵活地使其变换战术,这就是“奇 正”;根据敌情我情,巧妙地选择这支军队 的最佳作战方向,这就是虚实。
• 其实,古往今来,中西方的战略指导者们, 无论是中国的孙子,还是西方的克劳塞维茨 都懂得谋略,懂得力量,差异只是表现在对 力量的认识和使用上有所不同而已。
2018年士兵提干考试军事知识考纲: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2018年士兵提干考试军事知识考纲: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关键词:士兵提干考试大学生士兵张为臻军事知识军事思想一、形成与发展第一阶段:初步形成时期(夏、商、西周时期)①时间: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8世纪,中国为奴隶社会时期②战争的主要特点是:兵器以木器,石器为主,作战方式基本是以密集队形进行集团肉搏正面冲杀。
只是到了商代以后才逐渐以车兵为主,作战中形成了以车兵为核心的方阵队形,产生了一些萌芽的军事思想。
③军事思想:一是把军事视为对内统治的特殊手段。
由于当时所受外部侵略少,军队主要承担了治理诸侯和镇压奴隶反抗的任务。
二是以“礼”和“刑”为治军的基础。
三是迷信色彩重,形成了以天命为主的战争观。
④代表作:《军政》《军志》第二阶段:趋向成熟时期(春秋、战国时期)①时间:大约从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末,它是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②战争特点:一是从战争形态来看,争霸战争,兼并战争非常激烈,频繁,大约有600多次,用兵数量也逐渐增多了,由几千人发展到几十万人;战争的时间也长了,以前的战争,一战就解决问题,到后来有打几个月的甚至经年不息。
二是从军事技术来看,铁兵器的制造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军事筑城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的国家筑了方城,长城;攻守的器械也开始增多,如云梯的使用。
③军事思想:一是形成比较完整的战争观,如“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已被各国所接受;二是总接出了一些战争的指导原则,如“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知己知彼,百战不贻”等;三是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外交斗争同时或交互进行。
如晋,楚城濮之战,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这一思想。
这一时期产生了一些有名的军事专著。
被封建社会一直视为兵学经典的《武学七书》中,就有5部产生在这个时期,其中包括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军事理论的奠基作《孙子》。
④代表作:《孙子》《吴子》《孙膑兵法》《司马法》《尉缭子》《六韬》等。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PPT课件
美军: 重点搜索北路? 重点搜索南路?
二、《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34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之金之漆宾粮十车驰凡 师,奉之客则万千车用 举然、材之内,乘千兵 矣后日、用外千,驷之 。十费车、之里带,法
万千甲胶费馈甲革, 、
二、《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35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77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引至疑矣政之縻而知进不 胜矣,。者事军谓军而知 。,则三,而。之之谓军
是诸军则同不退不之之 为侯既军三知,可进不 乱之惑士军三是以,可 军难且疑之军谓退不以
二、《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78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取谓武齐以故 。必,之文令 。 是以,之
二、《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为法修善
胜,道用
败故而兵
正能保者
。
,
二、《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47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知
全
谋
伐
二、《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48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利知则兵不 也用不之尽 。兵能害知
之尽者用 ,
知众成动将故 也者功而,明 。,出胜所君
先于人以贤 ,
二、《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79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二、《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80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也知必不不可先 。敌取可可取知
之于验象于者 情人于于鬼, 者,度事神不
,,,
二、《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81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二、《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2018年士兵提干考试军事知识考纲:孙子兵法作战篇
2018年士兵提干考试军事知识考纲:孙子兵法作战篇关键词:士兵提干考试大学生士兵张为臻军事知识孙子兵法【第二篇作战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
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故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作战第二】译文孙子说:要兴兵作战,需做的物资准备有,轻车千辆,重车千辆,全副武装的士兵十万,并向千里之外运送粮食。
那么前后方的军内外开支,招待使节、策士的用度,用于武器维修的胶漆等材料费用,保养战车、甲胄的支出等,每天要消耗千金。
按照这样的标准准备之后,十万大军才可出发上战场。
因此,军队作战就要求速胜,如果拖的很久则军队必然疲惫,挫失锐气。
一旦攻城,则兵力将耗尽,长期在外作战还必然导致国家财用不足。
如果军队因久战疲惫不堪,锐气受挫,军事实力耗尽,国内物资枯竭,其他诸侯必定趁火打劫。
这样,即使足智多谋之士也无良策来挽救危亡了。
所以,在实际作战中,只听说将领缺少高招难以速胜,却没有见过指挥高明巧于持久作战的。
战争旷日持久而有利于国家的事,从来没有过。
所以,不能详尽地了解用兵的害处,就不能全面地了解用兵的益处。
提干大纲解读——大学生优秀士兵提干考试大纲[最新版]军事知识考点1:军事思想
提干大纲解读——大学生优秀士兵提干考试大纲[最新版]军事知识考点1:军事思想
关键词:士兵提干张为臻士兵提干考试试题士兵提干考试培训优秀士兵选拔政策士兵提干辅导
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军事思想来源于人类的军事实践,同时又给人类的军事实践以理论指导,并在军事实践中接受检验。
军事思想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它产生于一定物质生产和战争实践的基础之上,同时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和影响。
反映一定阶级和集团利益的政治观念决定军事思想的阶级性质,制约其发展方向。
哲学为军事思想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
科学文化水平以及道德、宗教和法律,还有民族、地理环境等因素,也都程度不同地影响军事思想的发展。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篇(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及《孙子兵法》概述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及《孙子兵法》概述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概述我国古代军事思想是在奴隶社会作为独立的意识形态开始出现的,它是我国古代战争经验的总结。
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大约萌芽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战国,发展于秦至清(1840年鸦片战争前)漫长的历史时期。
二、《孙子兵法》(一)《孙子兵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孙子兵法》是春秋及其以前长期战争孕育的结果。
春秋时期,是战乱频繁的时代。
据《春秋》记载,在242年中,就发生过483次大的军事行动;加上多次的奴隶起义以及与战争紧密相关的聘问、朝贡、盟会等政治活动,构成了春秋时期五彩缤纷的战争画卷。
“汤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纵观春秋时期的全部历史,大量的、占主导地位的还是诸侯兼并与大国争霸的战争。
公元前770前,周平王东迁洛邑之后。
一些大的诸侯国先后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增强了自己的国力,对东周王室的统治地位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同时,各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地盘,又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在这时期,中原地区齐、宋、晋、秦、楚等强大的诸侯国先后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即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春秋后期,正当北方各国之间的战乱日渐平静的时候,南方的吴、越两国随着各自实力的增长,称霸中原的野心也随之强烈。
春秋时期的兼并战争和称霸战争,迫切需要人们对战争的规律加以总结,战争实践,也为新的军事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客观前提,同时,造就了一大批兵家名将,他们留心于战阵之事,潜心于兵法韬略,积极从事军事理论的研究。
《孙子兵法》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部著名的军事理论著作。
(二)《孙子兵法》作者介绍《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惠民县)人。
其祖父田书,因在齐景公时“伐莒有功”,景公大悦,不仅把乐安作为食邑封赐田书,而且将“赐姓孙氏”作为一种最高的礼遇以彰其功。
孙武军事思想
第一章孙武军事思想1战争取胜条件1.1.1政治孙武在论述战争胜负的关系因素时,提出了五种因素,其中排在首位的是“道”,他将“道”放在关系战争胜负的首位,说明他认为“道”是关系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道为何物?诸子时代,各家有各家的解释,“道”在老子心目中是可以产生出万物的本体。
他具体论述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在孔子看来,是稳定社会秩序的基本制度。
他具体的说:“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理想的社会应该是“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而不理想的社会是“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①孙子谈论“道”,切入点与另外两家完全不同,“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可以看出,“道”首先是一种在政治上对对方的认同,再进一步,是可以生死与共的信赖感。
孙武又在判断敌我双方谁能取得战争胜负时,将“主孰有道”作为判断标准。
孙武将“道”放在军队战争胜负因素的首位,是有其历史依据的,在孙武时代前的几次著名以少胜多战例,取胜的一方往往是君主得民心的一方。
如商汤伐桀,相传商汤伐桀时“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②因此,很快商汤就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再如吴越争霸时,越王①勾践采取“十年生聚”等鼓励国内生产发展的手段,使百姓赞同国君的主张,终于在接连的战争中,灭吴成功。
孙武之前的战争史充分的证明了政治因素对战争的重要性,因此,孙武将“道”列为取胜的第一要素是非常正确的。
1.1.2经济在孙武看来,国家经济的强弱是战争胜败的重要判断依据。
他具体的论述到“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
”“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所谓“度”,是指国内领土面积的大小,所谓“量”,是指重要战略物资的产量,所谓“数”,指人口的多少。
大国土地面积较大,其生产出的粮食,草料,物资等可供战争消耗的物资产量就会比小国所生产的多,相应而然可以拥有并支撑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军队人数多则一般能在战争中取胜。
大学生士兵提干《军事知识》—武经总要考点(2)及练习备考
关键词:士兵提干 张为臻 大学生士兵提干 提干培训 提干考点 提干练习
《武经总要》军事思想 《武经总要》反映了宋仁宗时期宋王朝军事思想上的某些积 极变化。本来,北宋初以来为防止地方割据,将帅专权,将将帅 的统兵权和作战计划的制定权都收归皇帝直接制辖,但矫枉过 正,结果弄得将不知兵,兵不识将,导致仗仗失利,节节败退。 而《武经总要》中则重新重视和强调古代《孙子》等兵书中用兵 “贵知变”、“不以冥冥决事”的思想,这在宋代军事史上是难 能可贵的,只是北宋后来的统治者并没有遵循和实践这种用兵思 想。书中还十分注重人在战争中的作用,主张“兵家用人,贵随 其长短用之”,注重军队的训练,认为并没有胆怯的士兵和疲惰 的战马,只是因训练不严而使其然。张为臻博客 宋代的兵器是承继着汉唐以来的传统,所以《武经总要》中 记录的许多兵器类型,可以清楚地看出它们从汉代以后,经过唐、 五代的发展变化,由这部书作了总结后,又影响到北宋以后的兵 器类型,可以说《总要》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自唐、五代以来, 中央王朝的军队吸收了不少北部和西北部少数民族的优秀兵器。 如《器图》中的“铁链夹棒”,书中明白地注明是从“西戎”处 学来的,是北方少数民族骑兵用来攻击宋代步兵的兵器,被北宋 部队吸收过来,经过改造,成为更适用的兵器。因此,北宋兵器 装备的种类比以前增多了,锐利程度也有所加强。
练习备考: 1、《孙子兵法》被称为世界兵书中的( )。 A.鼻祖 B.兵圣 C.兵神 答案:A 2、我军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四有”军人, 列为政治工作的( )。 A.根本任务 B.目标 C.核心 答案:B 3、我军把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作为军队政治工作的 ( )。 A.重点内容 B.核心内容 C.根本任务 答案:B 4、出现普遍的“技术型战争”的时代是( )。 A.20 世纪七八十年代 B.20 世纪九十年代 C.21 世纪初 答案:C
孙子的军事思想
孙子的军事思想《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的军事著作。
它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政治家、军事家以及军事理论家的影响非常深远。
三国时的曹操曾说:“朕观兵书战策哆,孙武所著深矣。
”唐太宗李世民也说:“吾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不仅如此,《孙子兵法》把肥到世界上众多的外国军事家的重视与研究。
英国著名军事学家利德尔;_哈特在其《战略》一书的序言中说:“在导致人类自相残杀、灭绝人性的核武器研制成功以后,就更需要重新而且更加完整的翻译《孙子兵法》这本书了。
“’美国的军事理论约翰;_柯林斯在《大战略》一书的序言中说:“于是方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孙子十三篇可也历代名某种咆括2_2_0_0_年后克劳塞维茨的著作媲美。
今天没有一个人对战略的相互关系,应考虑的问题和所受的制约的比他有更深刻的认识。
他的大部分观点在我们面前的环境中仍然有其格当时同佯重大的意义。
”可见,《孙子兵法》以其对战争规律的科学总结和对战略战术所作的精辟论断,不仅公证以了中国军事家的推崇,也得了了外国军事家们的极高地评价。
因此,我们在向普通读者介绍《孙子兵法》原文和价始不武生平的同时,介绍一下孙子的军事思想也是十分必要的。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书的奠基之作。
孙武在这军事学圣典中,系统地揭示了战争的客观规律,提出了一套十分完备的军事思想体系和战略战术原则。
首先,孙子对于战争胜负有着十分科学地、整体地认识。
他认为战争是“国之大事”,关系到国家的存亡与人民的安危,因此,必须慎蛙对经。
孙子认为,哪动战争要极政治、经济、军事、自然条件,气候条件等处个方面出发,立足于国家原全局,认真地分析战争的利弊,“合于利而动,不舍于利而止。
”交战前,要通过这种对交战双利弊的分析,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孙子为了阐述战争与国家全局的关系,在《孙子兵法》;_计篇可详尽地论述了战前进行“五事“’,“七计”的衡量、比较地说,并指出:“夫未战而庙算胜得,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2017士兵提干军事知识考纲:《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2017士兵提干军事知识考纲:《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关键词:士兵提干基本常识张为臻提干考试军事知识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
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
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
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
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孙子兵法》的问世是古代军事思想成熟的标志。
孙武的军事思想:其一、战争观。
孙武十分重视战争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计》)的观点,其认为“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因而主张对待战争必须“慎之”、“警之”,提倡“安国全军之道”(《孙子·火攻》)。
“慎”,是不要轻易发动战争,告诫“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警”,则是要加强战备,增强实力,要求“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孙子·九变》)。
为了探求预知胜负的途径,孙武正确地阐述了战争胜利所必须具备的主客观因素及相互的辩证关系。
他将客观因素概括为道、天、地、将、法“五事”,居“五事”之首的“道”既指修明政治(“修道而保法”),也包括争取民心(“上下同欲”)和振奋士气(“并气积力”)。
他高度重视政治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触及到了政治与军事的主从关系。
吴楚之战时,孙武以“民劳,未可,且待之”(《史记·吴太伯世家》)劝阻吴王暂缓攻楚,更进一步表明他意识到爱惜民力、争取民心的重要意义。
2017年大学生优秀士兵提干考试大纲《军事知识》考点—《孙子兵法》及其军事思想
2017年大学生优秀士兵提干考试大纲《军事知识》考点—《孙子兵法》及其军事思想关键词:士兵提干张为臻大学生士兵提干提干培训提干考试大纲《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
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兵家的哲学。
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全部内容的主要归纳:1、战略运筹(第一篇至第三篇):第一篇《始计篇》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
《始计篇》也简称《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本义是计算、估计,在这里指战前的战略谋划。
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在一定程度可以视为孙子卓越军事思想的高度浓缩和精辟概括,它从宏观上对决定战争胜负的政治、军事等各项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并对战争的发展进程和最终结局进行预测,尤其强调用兵前的周密谋划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
其中,“慎战”是孙子指导战争实践的基本主张,“五事七计”是他用以预测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兵者,诡道也”则指出了用兵的要领,运用智谋。
“慎战”、“五事七计”、“诡道十二术”等都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战略概念,属“庙算”的具体内容。
第二篇《作战篇》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
“作”是“制造”“兴起”之意。
“作战”这里不是指战争,而是指战争前的准备和筹划,属于“未战而庙算”的范畴。
本篇继《计篇》之后,在“慎战论”思想的指导下,着重分析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战争依赖于经济,但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第三篇《谋攻篇》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2、作战指挥(第四篇至第六篇):第四篇《军形篇》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
士兵提干推荐:军事知识习题
士兵提干推荐:军事知识习题1、孙武提出的“诡道”和()就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A)虚实B)相敌C)庙算D)奇正2、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我党领导了近百次的武装起义,其中最著名的是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和()。
A)湘潭起义B)海陆丰起义C)秋收起义D)百色起义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兵役法》颁布的时间是()。
A)1955 年 7 月B)1984 年 5 月C)1927 年 5 月D)1933 年 6 月4、我国古代国防理论中“以民为本”、“居安思危”的思想属于()。
A)国防指导思想B)国防建设思想C)国防教育思想D)国防斗争思想5、《孙子兵法》的()篇提出衡量战争胜负的“五事”“七计”诸因素。
A)《计》B)《作战》C)《军争》D)《九变》6、《战争艺术概论》的作者()。
A)克劳塞维茨B)孙膑C)诺米尼D)孙权7、与我国既是海上邻国,又是陆地邻国的国家是()和越南。
A)韩国B)菲律宾C)老挝D)朝鲜,张为臻博客8、惯性制导导弹的特点是()。
A)制导精度较高,制导精度小于10米B)能独立进行工作、不受气象条件的影响、抗干扰能力、隐蔽性好C)可以全天候、全季节工作,制导精度约 30 米D)不受人工或电磁场的干扰,自主性强,稳定性好,定位精度高9、世界上最先掌握载人航天的国家()。
A)美国B)前苏联C)英国D)法国10、第一次大规模使用精确制导武器的战争是()。
A)朝鲜战争B)越南战争C)二战D)马岛战争答案:1 —— 5 CCDAA6 ——10 CDBBD。
孙子军事思想精髓
孙武:先著《孙子兵法》,再从军。
公元前672年,陈国发生内乱,陈国公子陈完逃到齐国避难,后改名田完。
田完的第五世孙田书在齐国发动的一次战争中立了战功,被赐姓孙以示嘉奖,并得到安乐(山东惠民)作为采邑。
公元前532年夏,齐国发生“四姓之乱”,田氏和鲍氏取得,田书(孙书)的第二世孙孙武却离开齐国来到了吴国都城姑苏附近隐居。
孙武在姑苏隐居期间完成了《孙子兵法》,并结识了吴国大臣伍子胥。
公元前516年,吴国公子光派专诸刺杀吴王僚,自立为王,即吴王阖闾。
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决心伐楚,但缺乏将才。
伍子胥七次向阖闾推荐孙武。
孙武带着《孙子兵法》与阖闾面谈后,阖闾立即任命孙武为将军。
此后的4年中,孙武和伍子胥3次伐楚,一次败越,夺取舒、六、潜和居巢。
公元前506年,孙武和伍子胥取得柏举之战的,攻破楚国都城郢(湖北江陵县西北)。
公元前482年,孙武再次归隐,结束了他在吴国30年的军事生涯。
此间,吴国“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成为春秋强国之一,孙武是有重要贡献的。
孙武最后可能葬于江苏吴县东门外。
孙武先研究军事理论,完成《孙子兵法》,再进行军事实践,在吴国从军30年,最后归隐。
《孙子兵法》用简洁的语言道出了军事思想的真谛,确立了亘古不变的军事原则。
《孙子兵法》达到了人类军事思想的巅峰,此后的2500年无人超越。
《孙子兵法》是2500年来的“军事圣经”。
《孙子兵法》的事实基础春秋时期频繁的兼并和争霸战争,促进了奴隶制的瓦解和地主阶级的发展壮大,加快了各地区居民和各族人民之间的相互同化和融合,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春秋时期的战争,规模小,指挥简单,属于初级战争。
交战双方的兵力一般不超过10万人,战车一般不超过1000辆,交战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天。
春秋又是一个全民皆兵的时期。
各个诸侯国中,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1个服兵役。
战争通常由诸侯亲自指挥,战场指挥的工具就是金鼓旌旗。
虽然车、步、骑配合和水陆并用的多兵种作战开始盛行,但是车战仍然是春秋时期的主要作战方式。
提干考试·士兵提干考试《军事知识》考点:奴隶制时期的军事思想
提干考试·士兵提干考试《军事知识》考点:奴隶制时期的军事思想提干考试|士兵提干考试《军事知识》考点:奴隶制时期的军事思想关键词:士兵提干提干考试张为臻军事知识军事思想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产生,出现了私有财产,人类社会便进入了一个奴隶占有制度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
这时,原始社会居民的自发武装也开始演变为奴隶制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队,古代氏族或部落之间为求取生存而争夺天然环境的军事冲突开始演变为具有阶级对抗性质的战争。
战争成为社会生活中的经常现象,对于战争的研究开始受到重视,反映对战争现象认识的军事思想也就开始萌芽。
中国在原始社会末期就有战争活动,如阪泉之战、涿鹿之战等。
当时,战争双方为了打败对方,开始寻求巧妙的办法,如涿鹿之战中,黄帝就采用了后退诱敌策略,利用天候地形之利,以劣势兵力打败对手,从而打破了部落的界限,奠定了夏族定居中原的基础。
公元前21世纪至前8世纪,即中国的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奴隶制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时期。
这期间,发生过多次战争,其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有夏商鸣条之战、商周牧野之战等。
这些战争已经摆脱了原始部落时期在组织上的乌合之众和在战争中角力斗勇的状态,开始了谋略的运用。
如在夏商鸣条之战中,成汤根据伊尹的建议,采取迂回作战切断敌之退路的作战思想,一举击败了夏桀王。
在商周牧野之战中,周武王一面离间殷朝内部,一面争取中原及西南若千部落之拥护,造成了强大的反殷力量,为击败商纣王的军队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此时,人们对于战争的认识还是处于初级阶段,还摆脱不了宗教的影响,如凭借神意攻击敌人,依靠天意实施指挥。
这种以天命观指导战争为中心内容的军事思想一直影响着夏、商、周几个王朝的军事斗争。
准维教育军队考试网公元前20世纪至公元2世纪,西亚、欧洲的一些奴隶制国家的军事思想开始产生并得到发展。
公元前18世纪,古埃及人在与西克索人的战争中,学会了战车的使用。
2018年士兵提干考试军事知识考纲:孙子兵法
2018年士兵提干考试军事知识考纲:孙子兵法关键词:士兵提干考试大学生士兵张为臻军事知识孙子兵法孙子兵法:目录共13篇:上卷: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中卷: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下卷: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孙子兵法》十三篇内容详解:《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ArtofWar》,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克劳塞维茨),《五轮书》(宫本武藏))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
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 《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
《计》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
这是全书的纲领。
《作战》主要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
《谋攻》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形》《势》讲决定战争胜负的两种基本因素:“形”指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势”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虚实》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最后以多胜少。
《军争》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九变》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行军》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张为臻博客。
《地形》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九地》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火攻》讲的是以火助攻。
《用间》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大学生士兵提干《军事知识》—孙膑兵法考点(2)及练习备考
大学生士兵提干《军事知识》—孙膑兵法考点(2)及练习备考关键词:士兵提干张为臻大学生士兵提干提干培训提干考点提干练习1、其次,发展了孙武"任势"的军事理论,明确提出了"因势而利导之"的作战原则。
《吕氏春秋·不二篇》说:"孙膑贵势",这指明了孙膑兵法的特点。
势是战争态势,是敌我双方军事实力(包括兵力、武器装备、军事物资等)的布局。
孙武早在十三篇中就提出了"任势",即驾驭战争态势的思想。
孙膑则在"任势"的基础上,提出创造和争取有利作战态势的各种原则。
他在《威王问》中说:"势者,所以令士必斗也",而士的斗都应当在创造优势的条件下进行。
如齐威王问:敌我两军实力相当,两军将领相望,阵势都很坚固,谁也不敢先动,应该怎么办?孙膑回答:先派少量部队,由贱而勇敢的将吏率领去试探攻击,接战后只许败,不许胜,把主力部队隐蔽地布好阵势,待敌军分兵追击我小部队时,我军从侧翼攻击敌军主力,就可获得大胜。
在应付"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战争态势时,孙膑提出要"让威"。
即避开敌人锋芒,隐蔽好后续部队,以便使我军能随时转移。
主力部队将持长兵器的战士排在前面,持短兵器的战士排在后面,选派弩机手援救危急。
等待敌人攻击能力下降,再行反击。
这也是充分利用敌我双方的条件,造成有利于我的态势,以扭转敌众我寡的不利形势。
战争是瞬息万变的,所以要及时抓住有利战机。
孙膑把弓弩比喻为"势",也正在于说明战争就是要争取发射弩矢的那一最有利的瞬间。
2、孙膑还注意利用各种地形创造有利的态势。
他在《官一》篇说:在山险中作战,要放开谷口,把敌人引出山谷来交战。
在杂草丛生的地方作战,要虚设旌旗,诱敌深入,进行消灭。
"易(地形平坦)则多其车,险(地势险阻)则多其骑,厄(山陵狭谷地带)则多其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士兵提干考试军事知识考纲:孙武的军事思想关键词:士兵提干考试大学生士兵张为臻军事知识孙武
孙武的军事思想
孙武,中国古代大军事学家,古代军事理论奠基者,春秋末期吴国将军。
亦称孙子。
字长卿。
齐国乐安
流传至今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及汉墓出土的竹简、木简《孙子兵法》,集中反映了孙武丰富而深邃的军事思想。
在中国和世界军事史上,孙武率先论述战争全局和战略全局问题,最早揭示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先胜而后求战”、“致人而不致于人”、“因敌而制胜”等指导战争的普遍规律,深刻总结出“以正合,以奇胜”、“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我专而敌分”、“避实而击虚”等一系列至今仍有科学价值的作战指导原则,闪耀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光辉。
《孙子兵法》以其博大精深的战略理论彪炳古今中外,孙武则以“兵圣”之誉而名垂千古。
其军事思想集中反映在所著《孙子》十三篇中:
1.战争观。
孙武十分重视战争问题的研究,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计》)认为“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因而主张对待战争必须“慎之”、“警之”,提倡“安国全军之道”(《孙子.火攻》)。
“慎”,是不要轻易发动战争,告诫“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警”,则是要加强战备,增强实力,要求“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孙子.九变》)。
为了探求预知胜负的途径,孙武正确地阐述了战争胜利所必须具备的主客观因素及相互的辩证关系。
他将客观因素概括为道、天、地、将、法“五事”,居“五事”之首的“道”既指修明政治(“修道而保法”),也包括争取民心(“上下同欲”)和振奋士气(“并气积力”)。
他高度重视政治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触及到了政治与军事的主从关系。
吴楚之战时,孙武以“民劳,未可,且待之”(《史记.吴太伯世家》)劝阻吴王暂缓攻楚,更进一步表明他意识到爱惜民力、争取民心的重要意义。
他也十分看重军事力量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强调“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
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孙子.九地》)。
他论述军事实力,注意到了经济因素,提出“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孙子.形》),从土地、
物产、兵源推算出军事力量的强弱。
据银雀山汉墓竹简《吴问》载,他预测晋国六卿政治命运,也是通过对六卿实行的亩制大小、税率轻重、养兵多少作出判断的。
他用“形”表示客观存在的军事实力,“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形象地说明了其内涵和作用。
他还充分肯定了主观能力的发挥在战争中的作用,指出:“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孙子.计》)即通过主观努力,能动地创造和运用有利的态势。
2.战略思想。
孙武认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谋攻》),从而提出了不以直接交战的方式达成政治目的的“全胜”战略。
他称不战而胜为“全”,战而胜之为“破”。
主张对于国、军、旅、卒、伍,“全”为上,“破”次之。
为达全胜目的,在战略谋划上要胜敌一筹,“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孙子.计》);在力量对比上要处于优势,“胜兵若以镒称铢”;在战争准备上要周到细致,“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胜兵先胜而后求战”(《孙子.形》);在实行方式上则是“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孙子.谋攻》)。
总之,要求达到“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孙子.谋攻》)。
张为臻博客。
作战指导思想在作战指导上,孙武主张积极进攻。
在实施战略进攻时,要秘密决策,“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隐蔽准备,“形人而我无形”(《孙子.虚实》);突然袭击,“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孙子.九地》),“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同前);打敌要害,“先其所爱,微与之期”(同前);大胆深入,“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同前);速战速决,“兵贵胜,不贵久”(《孙子.作战》)。
在进攻作战中,孙武主张速战速决,反对旷日持久,是基于对当时国家经济承受能力和后勤供应的分析作出的抉择。
因为“相守数年”的战争,“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孙子.用间》),“久暴师则国用不足”,一旦“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孙子.作战》)。
又因为在后方供应上,“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因而要求“因粮于敌”(同前)。
孙武强调进攻,但也不忽略防御,认为“不可胜者,守也”,要求“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以求“自保而全胜”(《孙子.形》)。
如果兵处劣势,还应“逃之”、“避之”,以保存军力。
对于作战谋划,强调知彼知己,知天知地,“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孙子.形》),要看到地有“六形”,法有“九变”,谍有“五间”、将有“五危”、“六过”等。
作战指挥,强调争取主动权,要明利害、识众寡、辨分合、察虚实、善专分。
战术运用,要示形惑敌,奇正多变,因敌制胜。
3.治军思想。
孙武的治军指导思想是“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孙子.行军》)。
“文”指厚赏、爱卒,“武”指重罚、严刑,二者相辅相成,“爱而不能令,厚而不能使,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
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同前)。
对士卒平时要严格训练,严明纪律,战时才能步调一致,服从命令。
因此,他主张“令素行以教其民”。
他还注重将帅的选拔和任用,认为将帅是“生民之司命”,提出了“智、信、仁、勇、严”五条德才标准。
孙武的军事思想是建立在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基础上的。
他强调“知彼知己”,以庙算“七孰”进行对比分析,讲求“战道”,探索战争规律,要从弱强乱治的矛盾中看到向其对立面的转化,等等,这些都是具有思辨特征的哲学思考。
孙武通过战争事物中对立范畴(敌我、攻守、全破等)的认识,揭示出它们之间的生克消长关系,从而衍生出对各种作战方式的描述,推动了军事思想和军事学术的发展。
孙武的军事思想揭示了军事领域中一些带普遍性的规律,对指导军事实践产生了重要作用。
在现代战争中,他所揭示的某些规律仍有其生命力,其中很多原则还被移用到经营管理、体育竞赛等社会生活领域,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政治家、军事家、学者的重视,是世界公认居于鼻祖地位的优秀军事理论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