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案例3篇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案例3篇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案例3篇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案例3篇篇一:初中语文课德育渗透教学案例语文新课标将学校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

德育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挖掘文中的思想教育点,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

语文教学要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那么如何提高语文课的德育效果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种方法。

1情感渗透我们的祖国有着渊远的历史文化,从四大发明到地动仪,从《史记》到《孙子兵法》,但情感依赖于认识,只有对祖国的文明了解了,认识了,才能对祖国有深刻的爱恋,所以我充分利用时间和机会,带着学生在祖国文化宝库中领略文化的无穷魅力。

为了使学生了解祖国的今天,我向学生介绍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科学发展的重大成果,组织学生观看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盛况和“神七”凯旋的录像,材料中那惊天动地的欢呼声和绚烂夺目的礼花,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航天员翟志刚的舱外成功行走更让学生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他们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并立志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很多学生不禁背诵起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名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种自豪感、奋进感油然而生。

2细节渗透从德育工作的角度,回味杜甫笔下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顿感喜悦,它不正是德育渗透的特点吗,潜移默化,细致入微。

我们要分析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日常生活表现,努力创设一种和谐互信的教育氛围,选择恰当的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育之以诚,力图将自己精心酝酿的德育“春风”吹向学生的心田,让不良的言行迎“春风”而化止。

二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教案4篇

二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教案4篇

二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教案4篇二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教案篇1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经验,清楚地介绍一种动物,能说出有趣之处。

2.能认真听别人介绍有趣的动物,有不明白的地方,有礼貌地提问和补充。

教学重点:认识动物的特征,对奇妙的动物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难点:逐步提升学生吐字清晰,能结合动物的特点说清楚的能力;培养礼貌提问和等别人说完再补充的习惯,做到问明白、说清楚。

课前准备:动物头饰、动物的视频、PPT课件、学生课前准备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猜谜激趣,理解交际内容板块1.导语: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位,大家来猜一猜:勾勾嘴儿巧,身穿彩色袍,鸟类里面找,学舌逗人笑。

2.学生猜一猜:鹦鹉。

3.引导学生说说是如何猜出谜底的。

4.老师小结,鹦鹉真是有趣的动物。

(板书:有趣的动物)板块二:创设情景,设置互动问答1.导语:动物世界无奇不有,同学们通过提前查阅资料一定有很多话想和同学们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当动物园中的讲解员,看谁能把有趣的动物介绍给大家,让大家迫不及待地想去了解它。

2.怎么讲?讲什么?老师先和同学们说清要介绍的动物名称,然后可以从外形、生活习性、独特的功能等方面说明它新奇有趣之处,也就是把它独有的特点说出来,吐字要清楚。

3.老师说清要求后开始讲解——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鹦鹉,它有一身漂亮的羽毛,它还可以学人说话。

4.学生评价老师的讲解,根据学生的不满意引发提问或补充的主动性。

讲明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问。

5.模拟问答。

(1)预设:“阿姨您好,请问为什么鹦鹉会学人说话?”老师顺势引导:“你可真是会思考的孩子?”(2)请调查过得孩子来补充,老师顺势指导补充的学生有序补充。

预设:“阿姨,这个问题我可以来补充,鹦鹉的舌头很发达,就好像人的舌头一样,转动灵活,舌头很肉质,特别的圆滑,而且很厚,也很软,前端是细长月状的。

一般来说,那些野生的鹦鹉都不会说话,那些家养的鹦鹉需要经过训练才能说话。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学生的文明修养和健康心理,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

下面将介绍一些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案例一:以文明礼貌为主题的课堂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以文明礼貌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如讲述一些关于文明礼貌的故事、引导学生讨论文明礼貌的重要性等。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和态度。

老师可以讲述一些关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故事,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长辈,培养孝敬师长的美德。

案例二:利用课文教学促进学生的价值观培养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可以通过课文教学促进学生的价值观培养。

教学《小荷才露尖尖角》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意境,让学生通过欣赏诗词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和热爱之情;教学《小时候的船》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童年时的快乐与美好,培养对纯真、快乐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这些课文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案例三:启发学生思考社会现象,培养公民素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现实生活事件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象,培养公民素质。

在教学《荷花》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启发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倡节约资源,保护自然。

在教学《一粒种子的力量》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助人为乐、关爱他人的美德,并通过课文内容引发学生的积极行为。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和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素质。

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得到良好的德育熏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小学语文德育渗透育人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小学语文德育渗透育人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案例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之一,而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处理德育和教学的关系,做到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使二者融为一起,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在刻意间或不经意间去撞击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思索。

下面谈谈个人在一节课堂教学实例中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渗透:《吃水不忘挖井人》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文章讲述的是革命领袖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决沙洲坝村子吃水困难,人民感谢他的革命传统故事。

文章通过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赞美了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和乡亲们立碑纪念,饮水思源,也使学生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感恩,懂得珍惜。

课文的内容很具有感染力,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课文内容不难,但对于缺少生活经验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因为革命传统题材类课文由于叙述的故事内容远离当代儿童的生活时代,他们对于那个时期的人和事一无所知。

如何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学生和乡亲们之间搭建一座心灵的桥梁,带学生进入当时人民的生活和心理是教学中应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

这篇课文的主要片段在第二段,短短两句话,却包含着很深的情感。

所以我从重点句着手——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环境,学生家里的用水几乎都是源源不断的自来水,所以他们很难理解村子里没有井跟没水之间的关系。

所以在解析这句话的时候我用最直接的图片文本帮助他们理解。

1、出示革命时期一些相关的图片以及干旱地区的图片时,学生的表情都透露出不可思议的样子。

突然有个学生说:“老师,他们那里跟我们的好不一样。

五年级语文渗透德育教案5篇

五年级语文渗透德育教案5篇

五年级语文渗透德育教案5篇五年级语文渗透德育教案5篇教案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通过合理的方式把以教材为主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如何做到合理地传授是编写教案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在编写教案时,不断地认真探究物理学本身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五年级语文渗透德育教案。

五年级语文渗透德育教案1《纸的发明》【教学设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能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写一段赞叹中国人了不起的话。

【教学过程】一、质疑揭题1、同学们,你知道书上的纸是怎么来的吗谁能说一说今天我们来学习纸的故事。

(出示课题)2、读一读,说一说,你想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0分)1、听课文录音(课件:课文朗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2、交流。

(课件练习3)填空:纸是()发明的,他利用()造纸。

3、根据课后习题1的图表,讲一讲纸的发明过程。

4、自由读课文,提出你不懂的问题交流并梳理。

三、学习课文1—3自然段(10分)1、用手势表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2、自由读课文,哪几节写了纸发明以前(1-3)3、轻声读一读这几节,思考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什么做的那样的书有什么缺点4、交流。

抓住以下句子:(1)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竹片做的呢!(2)人们就把字写在丝绸上面。

课件出示:竹片、帛做的书。

同桌讨论各自的缺点:笨重,贵。

5、同桌相互说,6、齐读1-3自然段。

7、师生对读1-3自然段。

四、学习第4自然段(15分)1、自由朗读。

2、汇报:你学懂了什么(1)重点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看课件理解)(2)(课件练习3)。

把下面相关的内容填入方框里。

世界上最早的纸东汉时代的纸棉絮和麻做成的蔡伦树皮和破布为原料西汉时代的纸轻薄便宜比较粗厚价钱有点贵一千九百多年前(3)重点理解:蔡伦发明的纸是什么样的纸点击课件(它以树皮和破布为原料,又轻又薄,价钱便宜。

)课件:认识蔡伦、欧洲;教师提示归纳:用“发明时间、发明者、造纸原料、纸张特点”这几点来回答。

初中语文课程中德育元素的渗透教案

初中语文课程中德育元素的渗透教案

初中语文课程中德育元素的渗透教案引言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至关重要。

语文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也应该融入德育元素,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本教案旨在探讨初中语文课程中如何渗透德育元素,提供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教学策略。

渗透德育元素的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课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教学策略渗透德育元素:1. 文本选择:选择具有积极向上和价值观教育意义的文本作为教材。

例如,选取反映友爱、助人为乐、勇敢等德育核心价值观的文章或小说,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感受到这些价值观的重要性。

2. 课堂讨论:通过组织课堂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与德育相关的问题。

例如,针对某一篇文章或故事情节中的道德困境,组织学生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角色扮演: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扮演不同角色并在情境中面对道德冲突。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道德选择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和责任感。

4. 作文写作:鼓励学生在作文写作中表达自己对德育的理解和思考。

可以设置一些关于德育的命题或主题,引导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5. 课外拓展:提供一些与德育相关的课外活动或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将语文课堂中学到的德育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社区福利机构,开展志愿者活动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结论通过以上教学策略,我们可以在初中语文课程中有效地渗透德育元素,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这些策略简单而实用,没有涉及法律复杂性,适用于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德育的力量和魅力。

语文德育渗透案例

语文德育渗透案例

语文德育渗透案例案例一:互助合作的故事小明是班级里的一位非常活泼开朗的孩子,他与同学们相处融洽,但在学习上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

一次,班级组织了一次作文比赛,小明发现自己在写作方面有些欠缺。

为了帮助他,他的好友小红主动提出要帮他改进写作技巧。

他们一起经常找时间一起探讨写作方法、相互修改作文,并互相鼓励进步。

这个案例中,小红主动帮助小明,体现了互助合作的意识。

通过这种合作,小明不仅在写作技巧上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和团队意识。

案例二:学科交流的启发小杰是一个语文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常常感到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

一次他偶然听到同学在讨论课文内容,感觉很有趣。

于是他主动找同学请教,并和他们一起建立了一个读书小组。

小杰也开始主动关注课文内容,通过读书小组的交流,他发现不仅可以理解更深入,还能发现更多的乐趣。

这个案例中,小杰通过和同学的交流,激发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他不再把语文学习看作是一项枯燥的任务,而是把它当作一种享受和沟通的方式。

这也使他在语文学习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案例三:情感陶冶的阅读小丽是一个内向的女孩,常常在班级里沉默寡言。

语文老师发现后,决定通过阅读来陶冶她的情感。

老师为班里的同学准备了一本关于亲情的小说,希望通过阅读之后的讨论,能够让小丽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

小丽在读完故事后,感触颇深,她主动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体会,也让班级里的同学更多了解了她。

这个案例中,语文老师通过阅读故事激发了小丽的情感表达能力。

她逐渐从内向的孩子变得更加开朗,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也更加主动参与到课堂和班级活动中。

结语:在语文教育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兴趣和情感表达能力,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更能培养他们的品德素养。

以上案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希望能够给读者一些启示,让我们在语文教育中更多地注重德育的渗透。

语文学科渗透德育教案

语文学科渗透德育教案

语文学科渗透德育教案第一章:导入与目标设定1.1 教学背景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学生对德育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需要进一步深化1.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第二章:教学内容与方法2.1 教学内容选取适合的语文教材,包括古诗、散文、小说等结合德育主题,选取有关道德、品德、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文章2.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音频等第三章:德育教学设计与实施3.1 德育教学设计确定每个课文的德育主题,如诚信、友善、尊重他人等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3.2 德育教学实施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德育元素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进行课堂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第四章:德育教学评价与反馈4.1 德育教学评价设计评价方法,如口头提问、小组讨论、作文写作等对学生的德育表现进行评价,包括态度、参与度、思考能力等4.2 德育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学生提高德育素养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出改进措施5.2 教学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将德育融入语文教学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资源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第六章:案例分析与讨论6.1 教学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德育案例,涉及不同年龄层和社会背景分析案例中的人物行为及其背后的道德观念6.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第七章:小组合作与实践活动7.1 教学内容设计小组合作项目,如角色扮演、辩论赛等安排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志愿活动等7.2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利用实践活动,让学生将德育知识付诸实践第八章: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8.1 教学内容探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德育方面的相互作用分享成功案例,分析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同点8.2 教学方法采用讲座法,邀请专家或家长分享经验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方式第九章: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9.1 教学内容探讨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联系分析德育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9.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第十章:教学评价与反思10.1 教学评价设计评价方法,如德育知识测试、心理素质评估等对学生的德育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10.2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出改进措施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导入与目标设定补充和说明: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德育的意义。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一、引言德育是指在语言文字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情感、意志及行为等各方面得到良好的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益公民。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德等方面的素质。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案例来具体分析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和效果。

二、案例分析在某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上,老师正在进行课文《灾后重建的新家》的教学。

该课文讲述了地震过后灾民重建家园的故事,内容充满情感,富有人文关怀。

老师通过课文朗读,导入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共鸣。

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老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文中人物的善良、勇敢等品德进行深入的思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公益事业,让学生更加懂得关爱他人,热爱生活。

在学生分组讨论的环节,老师还通过学生们对人物命运的讨论,引导学生们对生活中的困难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乐观心态和勇敢面对生活的品质。

接着,老师组织学生们进行课文内容的木刻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手工艺术,通过创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创作的过程中,老师不时地进行着情感的引导,通过与学生进行感想的交流,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并且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课堂的总结环节,老师对学生进行课文情感的分析和总结。

通过对主人公的品格解读,引导学生明白人生中的幸福与快乐并不只是来自物质方面的追求,更应该从内心的满足和对他人的爱护中获得。

老师还给学生们讲述了一些生活中的励志故事,对学生进行感情的熏陶,让学生明白在面对困难时应该怎样坚持,怎样勇敢。

通过这样的一堂语文课,学生不仅仅是学会了课文的知识,更是学会了关爱他人,乐观生活的理念。

三、渗透方式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渗透:1.话题导入和情感引导在教学开始阶段,老师通过课文朗读和相关话题的导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事件产生情感上的关注和认同。

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

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

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案例一:关于传统文化的探讨- 场景描述: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展开教学。

- 活动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如古诗词、传统节日、经典小说等。

- 德育渗透:通过传统文化的探讨,学生可以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如孝道、礼仪、忍让等。

同时,学生也能够培养正确的文化自信心,并增强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

- 效果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作业,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明显增强。

案例二: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思考- 场景描述: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思考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

- 活动内容:教师选取了优秀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骆驼祥子》等,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和讨论。

- 德育渗透: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思考,学生可以培养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和思辨能力,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 效果评估:学生在阅读和讨论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人性和社会问题,并进行合理的思考和表达。

他们能够在作品中寻找到自己的共鸣,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良好的文学素养。

案例三: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 场景描述: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组织实践活动,提供实践性的语文研究机会。

- 活动内容: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化名胜、写作比赛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语文知识和技能。

- 德育渗透: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能够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培养勤奋、坚韧和自律的品质。

- 效果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展现了积极向上的研究态度和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

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将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体会到实践的重要性和价值。

以上是几个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案例。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高中语文教学既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也要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也能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案例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案例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案例语文学科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更是道德品质的塑造和提升的重要途径。

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案例。

首先,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教育。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优秀文学作品,通过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引导他们在情感、思想、态度等方面得到熏陶和提升。

比如,可以选择《小兵张嘎》《红岩》等作品,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作品,了解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和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修养。

其次,语文课堂上的写作教育。

写作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而写作中的作文更是可以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

老师可以布置一些关于品德、友情、亲情等方面的作文题目,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思考和表达自己对这些价值观念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思考和感悟道德,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再次,语文课堂上的诗词教育。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智慧,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让学生在欣赏诗词的同时,领悟其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比如,可以选择《诗经》《唐诗宋词》等经典诗词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欣赏诗词的同时,感悟其中的仁爱、忠诚、孝道等道德情感,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最后,语文课堂上的言语教育。

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言语的运用,而言语的运用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内涵。

老师可以通过教学生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引导他们在交往中注重礼貌、尊重他人,培养学生良好的言语修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案例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教育、写作教育、诗词教育和言语教育,可以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人格。

这些案例不仅可以在语文学科中得到体现,也可以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得到贯彻和落实,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教师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德育渗透,不断探索和实践更多的案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既是一个很传统的话题,又是在当前课改形势下一个崭新重要的课题。

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关于语文德育渗透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语文德育渗透案例篇1在教学《飞夺泸定桥》时,先让学生查资料理解背景,再引导学生读题目,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要攻取泸定桥,那么怎样攻取呢“飞”、“夺”过程中,红军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克服困难为什么会取得胜利,红军的胜利证明了什么,读后有什么感受设计提出这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学习。

再播放电视录象《飞夺泸定桥》,让学生感受当时战斗的激烈,壮士们的英勇气概,和大无畏精神,给学生感性的认识。

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红军遇到困难,为什么能表现的男那样勇猛,那样无畏思考是一种什么精神促使他们不怕牺牲,夺取胜利的。

这样既利用教材让他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又受到缅怀先烈,珍惜幸福的教育。

语文德育渗透案例篇2在教学《我爱这土地》时,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读题。

问:作者深爱这土地,说明了什么他为什么要深爱这土地不用多说,学生肯定被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打动。

接着时代背景的介绍,问:1937年至1945年在我们的国土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日本侵略者在我们的家园都干了些什么从学生的神情上便能感受到他们对侵略者的憎恨,学生的爱国情感进一步得到加深。

语文德育渗透案例篇3教学《示儿》时,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诗句,从而理解诗人陆游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道德观、生死观、荣辱观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让他们的人格逐渐完善,成熟起来,明白要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深刻道理。

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做好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工作。

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案例

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案例

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案例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案例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在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同时,受到思想政治、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等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德智全面发展。

因此挖掘语文教学的博大教化力量,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深化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重要途径。

下面笔者就个人体会,谈谈在语文学科中如何更好的渗透德育。

一、挖掘教材内容,充分发挥课文的德育功能。

小学语文课文涉及的内容广泛,文章体裁多样化,任何知识的教学,老师都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创造出一个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

声情并茂的散文,老师可通过朗读把优美的声音形象呈现于学生面前;平淡如水的说明文,可借助形象风趣的话语解说其中的事理;说理性文章,可用通俗的哲理把学生引入严密的逻辑世界。

教材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凭借。

因此,教师应充分、全面、深入地探讨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中蕴含的教育因素,注重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适时、适度地进行思想教育,把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课前深入备课,挖掘品德教育素材。

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深入钻研,挖掘每篇课文的德育因素,确定每一课的教育点,即每篇课文可以运用文中哪些内容(字,词,句,段)对学生进行哪一方面的思想教育,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确保在教学中做好既教书又育人。

例如在备第十一册教材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特点定出思想教育内容。

《开国大典》《狱中联欢》《长征》等课文,讴歌革命传统,表现革命前辈的献身精神,可以使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增强他们继承革命传统,为建设祖国作贡献的责任感。

《伟大的友谊》《一夜的工作》等课文,赞颂了伟人的高尚品质,为学生树立了做人的榜样。

《长城》《桂林山水》《林海》等课文,描写祖国河山壮美,文化灿烂,可以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家国热情,并能使学生受到爱美情趣的陶冶(二)提供写作背景,感受创作心态。

五年级语文渗透德育教案

五年级语文渗透德育教案

五年级语文渗透德育教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让同学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喜爱自然、喜爱科学的志趣。

一起看看五班级语文渗透德育教案!欢迎查阅!五班级语文渗透德育教案1一.教学目标:学问: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让同学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喜爱自然、喜爱科学的志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从阅读课文其次段中受到感染,从小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志趣。

2.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

三.教具预备:生字卡片、投影、课文录音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

1.谈话:请你们把手放进口袋,说一说你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现在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道了昆虫,你们惊奇吗?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2.板书课题。

(个别读、齐读)(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按要求自学)2.检查自学状况。

(1)生字词正音。

莱昂小溪纺织娘厉声垃圾鸟栖虫居蠕虫嗬蜗牛(2)释词。

(争论沟通)小溪纵横鸟栖虫居甜滋滋厉声裤兜中毒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理清文章脉络。

1.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详细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2.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诞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自然段详细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指导观看。

2.指名沟通难写难记生字的记法和写法。

“溪”,右边中间不是绞丝旁。

3.范写、同学描红、临写。

4.展现评议。

(四)作业: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其次课时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德育渗透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展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念。

下面是几个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爱护他人的案例
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设计相关的读写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情感和需要。

例如,通过读书、讲故事或观看短片,让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相互依赖。

在写作活动中,鼓励学生写下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友善互助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关怀他人的精神。

学业上的勤奋案例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提供一些优秀篇章的阅读材料,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优秀之处。

通过展示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动力。

同时,在写作过程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不断努力,追求完美,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乐于助人的案例
在课堂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合作,如小组讨论、合
作写作等活动。

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团结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过这样的合作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尊重他人的案例
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和意见。

通过讨论和辩论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并能
够用理性和客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这样的交流活动,培
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以上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德育渗透案例。

通过这些案例,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积极价值观念,为他们的成长
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案例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案例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案例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日常教学中,将德育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通过几个案例,探讨初中语文德育的渗透方式和实践效果。

案例一:《小王子》的爱与善在语文课上,教师选取了《小王子》这本经典的童话故事给学生们进行阅读。

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王子的爱与善的主题。

学生们通过阅读故事中小王子的经历和教训,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和善良的力量。

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待他人的爱和善的体验,并结合生活实际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法。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不仅仅掌握了故事中的语言知识和阅读技巧,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心灵的洗礼。

他们明白了爱与善是处世之道,学会了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并将这种品质贯彻到自己的生活中。

德育与语文课程的结合使学生们在学习中获得了全面的成长。

案例二:写作中的情感表达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选择一个与自己有关的真实情感事件,并进行写作表达。

学生们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倾诉自己的内心思想和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并培养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

例如,一位学生选择了和好友的争吵作为写作题材。

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在作文中描述了自己当时的情绪和内心的挣扎,以及最后通过沟通和理解而解决问题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写作实践,学生学会了关注他人的感受,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这种写作方式也使他们对自己的情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助于他们的情绪管理和情感培养。

案例三:文学名著的道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一些经典的文学名著来进行德育渗透。

例如,在教授《红楼梦》时,教师可以结合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通过对贾宝玉的放荡和贾母的智慧进行对比,学生们可以理解到虚荣、放纵会带来痛苦和败坏,而智慧、宽容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

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典型案例

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典型案例

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典型案例语文教育是具有生命性的教育,要求我们教师的心目中,要处处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生命成长。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为一个教师,只要把功课教好还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关心学生健康成长。

”在教学上,坚持教文育人,要利用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挖掘从文内涵和美学情趣,以美怡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文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成为更纯洁、更善良的具有美好心灵的健全的人。

语文教材本身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对学生的下面思想教育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还能仅仅停留在使学生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及一般的思想教育上,而应该根据不同的文章,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深入的细致的多方面多角度的思想品德教育,下面仅就《背影》一课谈谈语文课中常见的德育渗透方法之一――于无声中传真情。

语文课堂教学对字、词、句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在对文章词句、篇章的反复咀嚼、揣摩中发扬课文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云体味、感受,使学生的整个身心完全投入到文章真挚的情感当中去,受到更深层的教育。

这种教育如春风细雨般,不露声色,不着痕迹,悄悄地滋润学生心田。

如《陶罐和铁罐》,可紧扣题眼提问,陶罐和铁罐他们最后的结局如何?你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通过课文中“傲慢”“相提并论”“轻蔑”等词中体会到了做人的真谛,有的孩子说:“我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有的孩子说:“同学之间不应学习铁罐自以为是的思想,应该学习陶罐的谦虚精神”等,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嚼文咀字,孩子们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并分成小组把这个寓言故事表演了出来,这个故事所蕴涵的思想内容被学生表演的十分真实,这些思想内容引导着学生在生活中去判断自己的言行,起到了育人的作用。

(培养学生要不断剖析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的习惯)“言有尽而意无穷”是文学的特点。

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教材中有许多语言上的空白,这些空白点往往是语言的训练点,又是极好的德育渗透的切入点。

语文课德育渗透案例-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语文课德育渗透案例-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语文课德育浸透教学案例先生本质的进步,思想道德教育是前提,是关键。

语文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是一致的,相反相成的。

“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

”,精辟地揭示了语文教学和思想道德教育之间的本质联系。

语文教学在德育教育方面发挥着得天独厚的作用。

《全日制小学教学大纲》提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

”因而,把思想品德教育浸透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使之“入于先生之耳,根于先生之心,导于先生之行。

”合理利用教材教书育人很重要。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周密挑选的。

在题材、文体、思想内容、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目标性。

先生在学习言语知识的同时,道德情操、思想行为也会潜移默化遭到影响。

语文教师如何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如何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做到“文道合一”,真实是一门值得讨论的艺术。

在教学理论中,我深深地领会到,言语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是相反相成、相得益彰的。

教学中要留意无机的结合,巧妙地浸透。

教学案例:一、在审明课题、介绍时期背景中浸透课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眼睛,我每授一课,必定紧扣课文标题,引导审题,使先生从标题动手,先初步感知,获得轮廓印象。

介绍时期背景,更有益于先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深入的思想内涵。

二者都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时,先让先生查材料理解背景,再引导先生读标题,考虑课文讲了一个甚么故事。

要攻取泸定桥,那么怎样攻取呢?“飞”、“夺”过程中,红军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克服困难?为甚么会取得成功,红军的成功证明了甚么,读后有甚么感受?设计提出这一系列成绩,让先生以小组为单位探求学习。

再播放电视录象《飞夺泸定桥》,让先生感受当时战役的激烈,懦夫们的勇敢气概,和大无畏精神,给先生感性的认识。

然后,让先生浏览课文,考虑红军遇到困难,为甚么能表现的男那样勇猛,那样无畏?考虑是一种甚么精神促使他们不怕牺牲,夺取成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学生素质的提升,思想道德教育是前提,是关键。

语文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

“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

”,精辟地揭示了语文教学和思想道德教育之间的本质联系。

语文教学在德育教育方面发挥着得天独厚的作用。

《全日制小学教学大纲》提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但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

”所以,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使之“入于学生之耳,根于学生之心,导于学生之行。

”合理利用教材教书育人很重要。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严密筛选的。

在题材、体裁、思想内容、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目标性。

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道德情操、思想行为也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

语文教师如何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如何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做到“文道合一”,实在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艺术。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教学中要注意有机的结合,巧妙地渗透。

教学案例:
一、在审明课题、介绍时代背景中渗透
课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眼睛,我每授一课,必定紧扣课文题目,引导审题,使学生从题目入手,先初步感知,获得轮廓印象。

介绍时代背景,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二者都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时,先让学生查资料理解背景,再引导学生读题目,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要攻取泸定桥,那么怎样攻取呢?“飞”、“夺”过程中,红军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克服困难?为什么会取得胜利,红军的胜利证明了什么,读后有什么感受?设计提出这个系列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学习。

再播放电视录象《飞夺泸定桥》,让学生感受当时战斗的激烈,壮士们的英勇气概,和大无畏精神,给学生感性的理解。

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红军遇到困难,为什么能表现的男那样勇猛,那样无畏?思考是一种什么精神促使他们不怕牺牲,夺取胜利的。

这样既利用教材让他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又受到缅怀先烈,珍惜幸福的教育。

二、在欣赏插图,领悟图意中渗透
引导学生欣赏插图,领悟图意,有助于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借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理解。

如教《赵州桥》一文,除了看赵州桥的插图外,再利用一幅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大桥挂图,二者比较,让学生知道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及好处。

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再配之学生对赵州桥资料的交流介绍和教师对桥的历史、年代、形态
结构部分的讲述,就能使学生对赵州桥的古朴、坚固、美观留下深刻的印象,感受到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劳动人民的伟大,产生了自豪之感。

从而爱祖国,更爱充满智慧的祖国人民。

三、在分析讲解课文时渗透
文以载道,课文是思想内容的载体,两者密不可分。

因而在教学中如能把二者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使用,又能使思想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境界。

如教《金色的鱼钩》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老炊事班长三次“笑”的外表,体会他的内心世界:第一次,老班长端来鱼汤,“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

”他还“摸了摸嘴”,假装先喝了。

这是为了动员三个小病员愉快地喝鱼汤。

第二次,老班长见到三个小病员都端着鱼汤不喝下去(小梁知道老班长没有喝鱼汤),便“收敛了笑容”,严厉地说:“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喝下去”。

第三次,老班长看着他们喝完了鱼汤,便“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这让学生懂得老班长为了挽救三个小病员的生命、协助他们走出草地的良苦用心,从而既感受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崇高形象,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又理解到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培养了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再如《白杨》,协助学生咬文嚼字,细细体会分析比较,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

对“高大挺秀”一词,教师问:白杨树在众多的树木中并不是最美的,可作者为什么偏用“秀”来形容它呢?通过讨论学生体会到白杨美在它正直,还有那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不畏惧艰难困苦的品格上。

教师可问:为什么作者不用“高大挺拔”而用“高大挺秀”?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使学生更能体会到具有白杨一般品格的建设者们的坚强意志和高大形象以及他们美好的行为,发现作者蕴涵在文中对不畏艰辛的建设者们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从而引起共鸣,诱发心灵激荡,产生奋发向上的情感追求。

案例反思:
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复杂的、多方位的,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

这种心灵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不是疾风暴雨式的,而只能润物细无声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水平,点点滴滴、日积月累,最终达到滴水穿石之功效。

面对一群尚且待塑的少年儿童,我们既要教会学生学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堂堂正正地做人。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只要勇于探索,重视文道结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把思想教育渗透教学全过程,熔知识传授、水平培养、智力开发和思想情操陶冶为一炉,就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

语文课情感培育也必须是长期性的、渗透性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教师能在看似平淡无奇的教材中实行思想情感的培育,这才表现出教育者育人的功力。

浙江特级教师蒋传一说:“语文课中最成功的思想教育,是学生觉察不到老师是在实行思想教育”。

总来说之,在语文教学中实行思想品德的渗透问题虽比较复杂,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教师只要有深厚的基本功、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实行德育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