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同步解析]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注释及赏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注释及赏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注释及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耕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1)杂兴:各种感受。

(2)童孙:孩子们。

(3)未解:不知道。

(4)供:参加。

(5)傍:靠近。

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的代表作品。

范成大六十一岁时,在石湖养病期间写下了六十篇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各十二首,总题“四时田园杂兴”。

诗篇把农民的勤劳,淳朴的美德通过儿童天真活泼的举动不经意地展现,更显童趣盎然。

第一句用昼和夜对比,向我们展开一幅乡村男女耕田、绩麻,日夜忙碌的画图——白天男人们下田去除草,晚上妇女们在家里搓麻线。

第二句笔锋一转,孩子们天真烂漫,不懂得耕田纺织,但看着父母忙忙碌碌,却甚觉有趣,也不肯闲着,也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地下学着种瓜。

全诗描写了农村男女日夜劳碌紧张的劳动生活,表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热爱劳动的品质。

语言通俗浅显,没有刻意追求的痕迹,文笔清新轻巧,生动自然,犹如信手拈来。

犹如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长卷,充溢着江南农村浓郁的乡土气息。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

上阕
瞧!一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草,仿佛铺在地上似的! 风轻轻一吹“沙沙沙”的响声传的到处都是。 听!牧童又在吹笛子了,一声声欢快的调子逗弄 着晚风,慢慢的消失在耳边。 早上太阳露出半边脸的时候,牧童就拿着自己的 笛子,上山放牛去了,他坐在牛背上吹着笛子,哼着 小曲。快乐地在草地上奔跑,无拘无束,没有任何烦 恼。直到玩累了,就躺在草地上,看着天上的白云和 小鸟们,嘴角浮起一丝微笑。 吃完晚饭,太阳早已下山了,明亮的月亮去爬了 上来。牧童手里拿着笛子,迈着欢乐的脚步来到草堆 上,不脱下身上的蓑衣就躺了下来,听着草丛里不知 名的小虫唱着美妙动听的歌,抬头望着夜空中明亮皎 洁的月亮,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个画面。 你听那欢快的调子又吹起来,多动听啊!咦!怎 么停下来了,哦……原来是牧童闭上眼睛进入了梦乡。 是啊!他真的累了,就让他听着虫子的催眠曲美美的 睡一觉吧!
牧童 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注释 1、弄:逗弄 2、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注释: 1、安仁:县名。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 2、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3、棹:船桨 4、怪生:怪不得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1、清平乐:词牌名,“乐”读yue。 2、茅檐:茅屋的屋檐。 3、吴音:吴地的方言。 4、相媚好:这里指相互逗趣、取乐。 5、翁媪:;老翁、老妇。 6、亡赖:同“无赖”,“亡”读wu,这里指顽皮、 淘气。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5古诗词三首》课件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5古诗词三首》课件
篙 (gāo)(竹篙)
棹 (zhào) (棹竿) 媪 (ǎo)(翁媪) (剥开) 剥 (bāo)
牧蓑遮
醉媚锄剥
牧 mù 牧童 遮 zhē 遮盖 媚 mèi 明媚
蓑 suō 蓑衣 醉 zuì 醉酒 锄 chú 锄头
吕岩 字洞宾,唐代人。他出生于世代 官宦之家,吕洞宾自幼熟读经史,曾当过地 方官吏。后来唐代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
《牧童》是 唐 代诗人 吕岩 的作 品。诗的第一句话写 所见 ,第二句 写 所听 ,分别从 视觉 和 听觉 上 给人感受,“六七里”和“三四声” 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 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诗的三四 句写 吃饱饭的牧童休息 的情景,塑造 了一个 无牵无挂 、自由自在 的牧童 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喧嚣、安然 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其词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 “苏辛”。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词,又 叫 。作者是 代诗人 。 (他是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代表 作《稼轩长短句》。)诗人以简练的笔触 勾画出一幅优美的 ,描绘出 的 形象,借此表现 和 。
《牧童》是 代诗人 的作品。 诗的第一句话写 ,第二句写 , 分别从 和 上给人感受,“六七 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 是为了突出 和 。诗的三四句 写 的情景,塑造了一个 、 的牧童形象,表达了作 者 。
《牧童》中“铺”字好 在 ;“弄”字的 意思是 ,好 在 。
《牧童》中“铺”字好在 把 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平缓舒适 的感觉表现出来了 ;“弄”字 的意思是 逗弄 ,好在 传达出了 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 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 。

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同步解析]

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同步解析]

《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同步解析]》摘要:五年级语上册五课《古诗词三首》课析,五年级语上册五课《古诗词三首》教材析,ɡɡ)五年级语上册五课《古诗词三首》分别是《泊船瓜洲》、《秋思》和《长相思》三首古诗词都是脍炙人口、情绵绵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乡深深思恋和热爱编整理了五年级语上册五课《古诗词三首》步析供参希望程有所收获!五年级语上册五课《古诗词三首》课析《泊船瓜洲》诗据说是诗人应召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测表示是再次赴京荣遇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所有乡情仕当然对学生而言这可以不必深究如从诗面上看可以说是首脍炙人口思乡诗全诗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江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候才能照着我回到乡这首诗写是诗人停船瓜州望着仅仅江隔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思乡情通立亦含蓄悠远盛唐绝句多寓情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事往往成绝句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雄浑高华、富浪漫气息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事借助日常生活片断──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人对乡亲人深切思念全诗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诗人想写封信给远乡亲人表达己思乡怀亲心情可是要说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又担心匆匆写就信不能把己思完全表达出当送信人要出发候又打开已封信看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诗可见斑《长相思》是首描写边塞军旅途思乡寄情佳作词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帐篷里都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醒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因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声五年级语上册五课《古诗词三首》教材析《泊船瓜洲》⑴京口瓜洲水钟山只隔数重山这是诗人瓜洲遥望乡所见所想他看到是跟瓜洲水相隔京口想到再几重山就是钟山而钟山就是诗人乡道长江水数重山交通不便古代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什么诗人觉得只是水只隔呢?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产生巨反差正说明了诗人人途人向远方却心系乡恋乡情跃然纸上⑵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照我还诗句明了诗人离乡正是草长莺飞春天看到春天满目新绿想到春天了有再候而己离开了乡什么候能再回呢?这思乡愁绪像春天草样很快地滋生、蔓延起当春风绿了江南两岸候诗人心里也长满了乡愁诗人思乡情从离开乡候就开始了刚刚离开就已想着回更见其情浓烈诗句提到了明月是因诗人夜宿瓜洲是月亮蕴涵着团圆诗对锤炼被人称道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形象鲜活春盎然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秋思》⑴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万重句说秋天到了洛阳城里因秋风起了平平叙事似乎不事渲染二句欲作才下子使我们感到了平淡秋风所蕴涵游子情怀秋风是无形可闻、可触、可感却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地带无边春色样秋风所包含寂寥肃杀气也可使秋叶纷纷落红遍地给然界和人带片秋容秋态那么诗人见到恐怕是这秋风带凄凉摇落景客居他乡游子见到这切怎能不勾起羁泊异乡孤独寂落情怀引起对乡、亲人悠长思念呢?这平淡而富含蕴见给予者多么丰富想象啊!张籍祖籍吴郡客居洛阳要表达这思念情那代只有修封了可写封表达离情别绪又谈何容易!这万重颇值得玩味它所表达正是诗人铺纸伸笔际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话要倾吐而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诗迟迟不能下笔生动态描写是我们对诗人浓郁思乡情有所体会了⑵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成封就际似乎已言尽;但当捎信行人就要上路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容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对诗人心理刻画入微而这种并不确切恐促使诗人不假思地作出又开封定诗人没有写写信具体程和具体容只撷取就要发出这细节正显出他对这封万重重视和对亲人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句王安石评张籍诗说看似寻常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首极色、极平淡像生活身样然诗其实包含了作者艰辛构思程应该可以作王安石精到评论生动例证古代诗人笔下秋天令人思乡季节见秋风而起乡思古有如江夔平生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张翰传》)张籍《秋思》又属例当然他见秋风而想不仅是美食吧?否则怎会万重呢?是起乡思张翰命驾而归张籍却不能恐怕这里又多了份不能归乡惆怅和无奈吧!《长相思》⑴山程水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词上阕山程水程叠用说明了身离故乡远行军艰难身向榆关那畔行明了行进方向夜深千帐灯千帐灯明了军帐多行队伍庞这羁旅野外深夜顶顶帐篷灯火也算是特殊景观足见将士多声势浩⑵风更雪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无声下阕以风更雪更气候上变细致描写将士心理夜静谧更显出了风雪声音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思乡情油然而生睡全无听着帐外风声雪声感受着阵阵寒更加怀念故温暖、宁静和祥和故无声虽寥寥几却把将士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乡然酣畅地流淌出词上下两阕开头对仗运用有连续不绝含义使词风缠绵而作者清丽然又不乏边寨雄奇风情描述细腻哀婉人物心世界和山高水长场景及气势庞队伍形成了鲜明对比并且它们巧妙地结合到起升华了羁旅怀乡主题境也由更加深长如说王安石乡愁是融满目春色张籍乡愁是肃杀秋风引起诗人纳兰性德所描写关外将士乡愁却是由北方风雪勾起这首词表达上与李清照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听(《添采桑子芭蕉》)有异曲工妙五年级语上册五课《古诗词三首》步练习《泊船瓜洲》作者是_________《秋思》作者是_____________《长相思》作者是___________、拼音写汉l ɡ āɡ zɡ二、给加选择正确音行人(xɡ ɡ) 数重山(ǔ ; ɡ zɡ)还乡( ) 水(ā ) 风更(ɡēɡ ɡɡ)三、辨组词{瓜( )爪( ){夏( )复( ){帐( )账( ){问( )( ){临( )监( ){伴( )畔( ){匆( )忽( ){落( )洛( )四、将古诗与作者、朝代用线连起《秋思》纳兰性德宋《静夜思》张籍清《长相思》李白唐五、选择正确释、诗水指是_________、珠江 B运河黄河长江、诗人还乡所方向、路线是_________、从北到南先京口再到瓜洲B、从南到北先瓜洲再到京口、从北到南先瓜洲再到京口、从南到北先南京再到北京3、欲作万重万重思是________、形容要表达思很多 B、义深远、所表达见重重叠叠六、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复恐匆匆说不尽____________、正是江南风景____________3、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_______、独异乡异客____________5、___________片冰心玉壶七、说说诗句思并体会诗句表达思想感情、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照我还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情、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万重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情八、拓展运用我能用己话讲出《泊船瓜洲》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你感兴趣语五年级上册五课预习教案五年级语人教版上册5课预习教案3五年级语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古诗三首5五年级上册语课预习。

五年级下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

五年级下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

五年级下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同步教案《1.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稚、漪”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桑、晓”;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体会古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稚”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晓”;正确读写课文中“耘田”“绩麻、稚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通过观察插图、想象画面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5.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

6.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其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从而使其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每个人都要度过幸福的童年,童年那纯真、幼稚的岁月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身处童年的我们,身上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儿时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古代儿童多彩的童年生活。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稚子弄冰》。

通过学习,了解发生在古代儿童身上的趣事。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要求借助拼音学会生字,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古诗,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同步解析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同步解析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同步解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分别是《泊船瓜洲》、《秋思》和《长相思》,三首古诗词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店铺在此整理了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同步解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课文解析《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

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

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可以不必深究。

如果从诗的字面上看,可以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小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此诗可见一斑。

《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

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第五课古诗词三首详解

第五课古诗词三首详解

《古诗词三首》第一部分:教材解读一.《牧童》词句品析。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要结合前面的“草铺横野”“第弄晚风”来体会实际意思,想想诗句展现在眼前的意境,感受诗句的语言美和韵律美。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

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汉密哈顿草地上。

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表达特点:1.情景交融,水墨画般的意境。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非常鲜活生动。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让我们感到宁静而和谐。

《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

白天有牛和悠悠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

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2.用字精当。

作者运用了一个“铺”和一个“弄”字,可谓十分恰当和巧妙。

“铺”字表现了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课件精选教学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课件精选教学

古诗词注重音韵的和谐,通过押韵、平仄等手法,使诗歌具有优美的 音乐感,读起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
意境营造与情感表达
意境深远
古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生活 场景等,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 ,使读者在感受美的同时,领悟 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情感丰富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包 括爱情、友情、思乡、爱国等, 诗人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喜怒哀 乐,使读者产生共鸣。
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通过描绘秋景来表达作 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长相思》解析
主题
离别之苦
内容
描述了作者纳兰性德在远行时,思念家乡和爱人的情景。
艺术手法
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通过描述作者对家乡和爱人的思念之情来 表达离别之苦。
03
古诗词艺术特色与鉴赏
语言艺术特色
01
简洁明了
02
音韵和谐
古诗词语言简练,用词精准,常常以形象生动、意象丰富的表现手法 ,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方式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总结问题答案
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总结和归纳, 帮助学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
记忆。
小组合作学习法应用
01
02
03
分组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 个小组分配不同的学习任 务,如搜集资料、整理笔 记、课堂展示等。
创设古诗词画面情境
02
通过描绘古诗词中的场景、人物和情感,引导学生想象并感受
古诗词的美妙画面。
创设古诗词音乐情境
03
通过配乐或吟唱的方式,营造古诗词的韵律和氛围,增强学生
的情感体验。
问题导向法应用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 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课⽂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来说,童年故事应该是不陌⽣的。

但是,诗中展现的童年故事,却⼜不⼀样。

店铺在此整理了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供⼤家参阅,希望⼤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课⽂ 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 笛弄①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②卧⽉明。

注释 ①弄:逗弄。

②蓑⾐:棕或草编的外⾐,⽤来遮风挡⾬。

⾈过安仁① [宋] 杨万⾥ ⼀叶渔船两⼩童, 收篙②停棹③坐船中。

怪⽣④⽆⾬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注释 ①安仁:县名。

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

②篙:撑船⽤的⽵竿或⽊杆。

③棹:船桨。

④怪⽣:怪不得。

清平乐①·村居 [宋] ⾟弃疾 茅檐②低⼩,溪上青青草。

醉⾥吴⾳③相媚好④,⽩发谁家翁媪⑤? ⼤⼉锄⾖溪东,中⼉正织鸡笼。

最喜⼩⼉亡赖⑥,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①清平乐:词牌名,“乐”读yuè。

②茅檐:茅屋的屋檐。

③吴⾳:吴地的⽅⾔。

④相媚好:这⾥指互相逗趣、取乐。

⑤翁媪:⽼翁、⽼妇。

⑥亡赖:同“⽆赖”,“亡”读wú,这⾥指顽⽪、淘⽓。

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课⽂教学设计 教学⽬标: 1.认识本课4个⽣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默写《牧童》,能⽤⾃⼰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词的⽣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活的快乐、⽥园⽣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的⽣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课时 ⼀、谈话导⼊,激发兴趣 1.有⼈说,童年是⼀⽀⽀动听的歌,是⼀幅幅美丽的画,⽽我要说童年是⼀⾸⾸美妙的诗,只要⽤⼼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每课详解:第2单元第5课 古诗词三首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每课详解:第2单元第5课 古诗词三首

(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学习《泊船瓜洲》理解诗句,了解诗歌大意。

(重点)2.有感情地朗读并能熟练地背诵,体会作者的感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

.《泊船瓜洲》:1075年春天,皇帝招王安石进京任宰相,王安石知道这一去是凶多吉少,因为只要他坚持变法,就会受到保守派的打击、排斥,而皇帝又反复无常,所以他忧心忡忡,更加思念家乡。

一天晚上,他夜宿瓜洲江边,感时伤景,写下了《泊船瓜洲》这首诗。

.一水间 帐篷 数万重 江畔 jiàn zhàng chóng pàn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说一说这首诗写了什么?《泊船瓜洲》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瓜州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家。

.泊船瓜洲【泊:停船靠岸。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从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青山。

【间:间隔;相隔。

】【钟山:现在南京市紫金山。

】【数重:几座。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还: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绿:吹绿了。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想到家乡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并不远。

这种实际距离与心理距离的巨大反差更加突显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绿”本来是形容词,在这里当动词使用,意思是“吹绿了”,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写出了长江南岸的一片绿色,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衬托出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 古诗词三首 课文详解+教案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 古诗词三首 课文详解+教案

教学要求1.认识本课的生字。

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牧童》。

2.结合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

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学习古诗词,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重点难点1.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

2.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背诵诗词。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情趣。

4.图文结合,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课时两课时。

1牧童吕岩234舟过安仁杨万里1知识点详解☜2①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表现了出来;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了出来。

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3②诗人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4知识点详解☜567清平乐·村居辛弃疾85①两个小孩子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收了起来,船桨也停在那里,由此可见,此时作者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6,表现出了对小童的聪明、童真和稚气的喜爱之情。

7知识点详解☜8①和平安宁、自然朴素。

诗人开篇用白描手法,勾画出了“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

接着讲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有趣,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心情的愉快。

②诗人着力于对“小儿”的描绘,“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最喜”表达了诗人对小儿的喜爱之情,这喜爱之情缘于小儿的憨态可掬。

这里也不乏诗人看到这样安详的农家生活状态后心里产生的愉悦之感。

1.学习三首古诗词中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诗词中词句的意思。

3.通过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并背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PPT(完美版)可编辑全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PPT(完美版)可编辑全文
孩子们看到冰块儿破碎了会是什么样子呢?
不知所措
垂头丧气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读出儿童的失望。
1 古诗三首
读完这两句诗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 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课后 第2题)
当孩子们正醉心于那( 穿林而过) 的美妙的声音时,忽然(冰块儿落地 ), 发出了如(玻璃破碎 )的声音。唉,太 令人( 失望 )了!
弄 动作: 脱 穿 敲
天真活泼 童趣盎然

器物: 银钲 玉磬 玻璃
1 古诗三首
主题概括
《稚子弄冰》一诗生动地描绘了天真 稚气的小孩脱冰作戏的场景,展现了儿童 自得其乐 的盎然意趣。
1 古诗三首
乡村儿童生活的每一个画面都让我们 陶醉,也让诗人陶醉了,我们继续来学习 第三首让人陶醉的古诗——《村晚》。
1 古诗三首
课堂演练
一、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是( C )。
A.供·认不讳(g ōng ) B.供·不应求(g òng ) C.理解·(jiě)
杂兴·(xīng) 耕耘·(yún) 白昼·(zhòu)
1 古诗三首
二、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
1 古诗三首
“山衔落日浸寒漪”中的“衔”与“浸” 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喜爱 拟人
衔:日薄西山、欲落未落
1 古诗三首
浸:青山、落日倒 映水中,与涟漪融为一 体、摇曳闪烁的美丽景 象。
1 古诗三首
长满青草的池塘,快要落山的红 日,真是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 景图,此时牧童在干什么呢?齐读古 诗后两句,一起来看看吧!
zhòu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5 古诗词三首》重点知识及课后练习(word版)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5 古诗词三首》重点知识及课后练习(word版)

|第二单元|5 古诗词三首一、生字词:1、易错字词:剥(bāo)莲蓬2、词语理解:弄:逗弄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棹:船桨怪生:怪不得( “怪生”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茅檐:茅屋的屋檐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翁媪:老翁、老妇。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二、诗词译文及理解:1、《牧童》:译文: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

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

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2、《舟过安仁》译文: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05古诗词三首》PPT课件.ppt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05古诗词三首》PPT课件.ppt
下阕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 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的心理。夜的静谧更 显出了风雪的声音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 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无。听 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袭来的阵阵寒 意,更加怀念故园的温暖、宁静和祥和。 “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把将士 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乡之意自然酣 畅地流淌出来。
诗人为了改革大计,为 了国家大事,虽到家门却不 能还,为大家而舍小家的崇 高境界,他从内心深处发出 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强 烈思乡情。
在你的眼里,秋天是怎样的季节?
落叶纷飞?
秋高气爽?
还是。。萧条凄凉?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秋天,是一幅画
秋天,更是一首诗 。。
在诗人的笔下,秋天又是怎样的呢?
20.8.520.8.5Wednesday, August 5, 2020
• 14、 Where there is a will , there is a way . ( Thomas Edison , American inventor )有志者,事竟成。11:01:1911:01:1911:018/5/2020 11:01:19 AM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一)知诗人,解诗题
王(安1石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著 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曾于宋神宗时任宰相,推行新法,遭到大官 僚的反对,没几年就被罢官了。后来又被重新任命为 宰相。
初读知意
• 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 你领悟到了什么?
秋思
[唐]张 籍(jí)
洛 阳 城 里 见 秋 风 ,jiàn 欲 作 家 书 意 万 重 。zhònɡ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第五课古诗词三首汇总

第五课古诗词三首汇总

《古诗词三首》第一部分:教材解读一.《牧童》词句品析。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要结合前面的“草铺横野” “第弄晚风”来体会实际意思,想想诗句展现在眼前的意境,感受诗句的语言美和韵律美。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

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汉密哈顿草地上。

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表达特点:1.情景交融,水墨画般的意境。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非常鲜活生动。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让我们感到宁静而和谐。

《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

白天有牛和悠悠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

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2.用字精当。

作者运用了一个“铺”和一个“弄”字,可谓十分恰当和巧妙。

“铺”字表现了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5课_古诗词三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1)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5课_古诗词三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1)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卷(1)一、基础知识点点记().1.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京口瓜洲一水间()A.jiān B.jiàn2.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明月何时照我还()A.huán B.hái3.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欲作家书意万重()A.chóng B.zhòng4.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风一更,雪一更()A.gēng B.gèng二、填空题群星荟萃(照样子写词语)。

例:昔(猎人)(借债)(错误)(蜡烛)解释加点的字义京口瓜洲一水间________解释加点的字义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解释加点的字义明月何时照我还________解释加点的字义欲作家书意万重________解释加点的字义复恐匆匆说不尽________解释加点的字义聒碎乡心梦不成________诗句翻译。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________诗句翻译。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________诗句翻译。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________将诗句、题目与思乡的表现连线“京口瓜洲一水间”中的“水”当“河流”讲,诗中具体指的是长江。

________(判断对错)“泊船瓜洲”中的“泊”念“pō”,这里当“停船靠岸”讲。

________ (判断对错)“复恐匆匆说不尽”中“恐”意思是“害怕,畏惧”,“尽”意思是“完,完毕”。

________(判断对错)“欲作家书意万重”中的“书”指书信“重”读“chóng”,可以解释成“层,种”。

________(判断对错)七、沙里淘金(选择正确答案,填序号).下面地名古今叫法相同的是()A.榆关B.京口C.钟山D.洛阳对下面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开封。

()A.诗人在家书中漏写了一件重要的事,后来又打开信封补上了。

B.因为“意万重”,诗人“恐匆匆说不尽”。

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同步指导

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同步指导

《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同步指导》摘要:五年级语下册5课《古诗词三首》分别是《牧童》、《舟安仁》和《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描写是古代儿童有趣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天性,五年级语下册5课《古诗词三首》课指导,猜你感兴趣学五年级语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五年级语人教版上册5课预习教案3苏教版五年级语下册5课古诗两首三年级上册语5课5初下册语5课</五年级语下册5课《古诗词三首》分别是《牧童》、《舟安仁》和《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描写是古代儿童有趣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天性编整理了五年级语下册5课《古诗词三首》步指导供参希望程有所收获!五年级语下册5课《古诗词三首》课指导、牧童《牧童》诗向我们展示了幅鲜活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牧童悠扬愈愈近笛声笛声续断随风飘扬牧童回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月夜露天地里休息了诗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幕是由远及近出现我们视野里二、舟安仁诗写诗人乘舟路安仁所见到情景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两渔童充满童稚行和行透出只有孩童才有奇思妙想这里有作者所见叶渔船上有两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不是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三、清平乐村居辛弃疾现存词有六多首是唐宋词作存词多他作品不仅容丰富风格也随着容变化而变化这首词便全然不他那些激昂慷慨作品呈现出种清新、宁馨风格诗人首先把我们目光带到了座茅草屋茅草屋就长满青草溪边听见茅草屋有人操着柔媚南方口音带着醉相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是对白发夫妻;再看看茅草屋外老夫妻儿子溪东面锄豆田里杂草二儿子正编鸡笼子调皮可爱儿子趴溪边剥着莲蓬那憨稚态格外让人喜欢诗人以简练笔触勾画出幅优美田景物描绘出五口各具情态形象借表现人情美和生活趣五年级语下册5课《古诗词三首》教材指导、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感受放眼望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牧笛声声铺把草茂盛和草原给人那种平缓舒感觉表现出了;弄更显出了种情趣把风笛声断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味传达出了草场宽阔无垠牧童出场铺垫了场景笛声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天轻松闲适心境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想象空当然这里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数只是了突出原野宽阔和乡村傍晚静寂、归饱饭黄昏不脱蓑衣卧月明诗人笔锋开始写吃饱饭牧童休息情景把以地床以天帐饥即食困即眠无牵无挂由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没有人聚集场景没有伙伴嬉戏情景吃饱了饭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月夜里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地舒展下身子?是喜欢月夜景色想地欣赏下?仰望明亮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所见如实地写了下却让我们不禁浮想翩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幅恬淡水墨画使我们心灵感到宁静《牧童》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无羁无绊然放松白天有牛和牧笛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生活当然透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种追对远离喧嚣、安然乐生活状态种向往二、舟安仁、叶渔船两童收篙停棹坐船这可能是诗人闲瞥发现情景当然两孩很快引起了他什么呢?因他们虽坐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收起了船桨也停那里这不是很奇怪吗?由可见作者心情是闲适也是比较愉快所以才到两孩童所作所、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两孩子撑伞事省略了作者心由产生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愉悦写了出怎么开呢?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行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当然是恍然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不是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作者定是哑然失笑童子聪明也他们童真和稚气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幕杨万里写田诗非常善利用儿童稚态起到化诗境效他《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径深树头花落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①梅子留酸软牙齿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②松阴架半弓苔偶欲看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可以参不是《舟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稚气行杨万里对儿童喜爱情溢言表对两童子玩耍透出聪明伶俐赞赏有加当然从也可以看出诗人童心不泯三、清平乐村居、茅檐低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白发谁翁媪?诗人开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特色人物出现安排了特定背景接着讲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声音带着醉愈加显得温柔、有趣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安详从媚可以看出他们精神愉快觉得有无限温情充溢胸、儿锄豆溪东儿正织鸡笼喜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这几句集写这农户诗人眼前画面继续扩展整劳力溪东豆地里锄草半孩子编织鸡笼孩子溪边趴着剥莲蓬玩耍诗人着力儿描绘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神态喜表达了他对儿喜爱情这喜爱情缘儿可掬憨态溪头趴着悠闲地剥着莲蓬何等调皮何等啊!当然这里也不乏诗人看到这样安详农生活状态心里产生愉悦感可以说这是诗人偶然捕捉到生活镜头不流露了诗人那极富生活情趣、极富人情味心世界听到那低绕婉南方口音看到这样幅老其乐融融乡村生活场景诗人心定充满了无限柔情和温暖这普通农他们也许是清贫却又是多么地幸福和快乐啊!老夫妻和和气气孩子们尽己所能地进行劳动心态是那么平和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享受着童年美光这切是多么让人心生感慨啊!当然诗人并没有将心这种感受直接诉诸笔端可从他那看似客观描述感受到宁静乡村生活给他带精神上享受五年级语下册5课《古诗词三首》步练习题、比比再组词秦( ) 邸( ) 熏( ) 汴( )泰( ) 抵( ) 墨( ) 咔( )二、填空王昌龄是( )代诗人《出塞》诗秦明月汉关万里长征人还两句向我们展示了幅图两句表达了世世代代人们共愿望就是宋代林升《题临安邸》诗前两句思是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统治者生活批判3陆游是南宋诗人《示儿》诗作者感到悲哀事是作者感到可以告慰事是全诗表达了诗人思想感情三、默写《示儿》并写出诗诗四、下面诗句试着理诗思再背下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征战几人回猜你感兴趣学五年级语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五年级语人教版上册5课预习教案3苏教版五年级语下册5课古诗两首三年级上册语5课5初下册语5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同步解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分别是《泊船瓜洲》、《秋思》和《长相思》,三首古诗词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小编在此整理了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同步解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课文解析《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

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

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可以不必深究。

如果从诗的字面上看,可以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小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此诗可见一斑。

《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

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教材解析《泊船瓜洲》⑴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这是诗人在瓜洲遥望家乡时所见所想。

他看到的是跟瓜洲一水相隔的京口,想到再过几重山就是钟山。

而钟山,就是诗人的家乡。

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

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产生的巨大反差,正好说明了诗人人在途中,人向远方,却心系家乡。

恋乡之情跃然纸上。

⑵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句点明了诗人离乡的时间,正是草长莺飞的春天。

看到春天满目的新绿,想到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自己离开了家乡,什么时候能再回来呢?这一思乡的愁绪像春天的草一样,很快地滋生、蔓延起来,当春风绿了江南两岸的时候,诗人的心里也长满了乡愁。

诗人的思乡情从离开家乡的时候就开始了,刚刚离开,就已经想着回来,更见其情之浓烈。

诗句中提到了明月,一是因为诗人夜宿瓜洲,一是月亮蕴涵着团圆之意。

此诗对字的锤炼被人称道,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秋思》⑴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第一句说秋天来到了洛阳城里,因为秋风起了,平平叙事,似乎不事渲染。

第二句中的欲作家书,才一下子使我们感到了平淡的秋风中所蕴涵的游子情怀。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却不可见。

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寂寥肃杀之气,也可使秋叶纷纷,落红遍地,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容秋态。

那么,诗人见到的恐怕是这秋风带来的凄凉摇落之景。

客居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怎能不勾起羁泊异乡的孤独寂落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呢?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给予读者多么丰富的想象啊!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要表达这思念之情,在那个时代,只有修一封家书了。

可写一封家书,来表达离情别绪又谈何容易!这意万重颇值得玩味。

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

诗中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是我们对诗人的浓郁思乡情有所体会了。

⑵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复恐二字,对诗人的心理刻画入微。

而这种并不确切的恐,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

诗人没有写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撷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这个细节,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首极本色、极平淡,像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小诗,其实包含了作者艰辛的构思过程,应该可以作为王安石精到评论的一个生动例证。

在古代诗人的笔下,秋天最令人思乡的季节。

见秋风而起乡思,古来有之。

如江夔的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

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lsquo;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rsquo;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

张籍的《秋思》又属一例。

当然他见秋风而想的不仅是家中的美食吧?否则怎会意万重呢?同是起乡思,张翰命驾而归,张籍却不能,恐怕这里又多了一份不能归乡的惆怅和无奈吧!《长相思》⑴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词的上阕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说明了身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方向。

夜深千帐灯,千帐灯点明了军帐之多,此行队伍之庞大。

在这羁旅野外的深夜,顶顶帐篷,点点灯火,也算是一个特殊的景观,足见将士之多,声势之浩大。

⑵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下阕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的心理。

夜的静谧更显出了风雪的声音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无。

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袭来的阵阵寒意,更加怀念故园的温暖、宁静和祥和。

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乡之意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

词的上下两阕开头对仗,一字的运用,有连续不绝的含义,使词风缠绵。

而作者于清丽自然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细腻哀婉的人物内心世界和山高水长的场景及气势庞大的队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且它们巧妙地结合到一起,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意境也由此更加深长。

如果说,王安石的乡愁是融于满目的春色之中,张籍的乡愁是肃杀的秋风引起,诗人纳兰性德所描写的关外将士的乡愁却是由北方的风雪勾起的。

这首词在表达上与李清照的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采桑子芭蕉》)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泊船瓜洲》的作者是:_________。

《秋思》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

《长相思》的作者是:___________。

一、读拼音写汉字。

lu&ograve; y&aacute;nɡ y&uacute; sh&ugrave; jiānɡ p&agrave;n w&eacute;n zh&agrave;nɡ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行人(x&iacute;nɡ h&aacute;nɡ) 数重山(shǔ sh&ugrave;; ch&oacute;nɡ zh&ograve;nɡ)还乡(hu&aacute;n h&aacute;i) 一水间(jiān ji&agrave;n) 风一更(ɡēnɡ ɡ&egrave;nɡ)三、辨字组词。

{瓜( )爪( ){夏( )复( ){帐( )账( ){问( )间( ){临( )监( ){伴( )畔( ){匆( )忽( ){落( )洛( )四、将古诗与作者、朝代用线连起来。

《秋思》纳兰性德宋《静夜思》张籍清《长相思》李白唐五、选择正确的解释。

1、诗中一水指的是:_________。

A、珠江B大运河C黄河D长江2、诗人还乡所经过的方向、路线是:_________。

A、从北到南,先经京口,再到瓜洲。

B、从南到北,先经瓜洲,再到京口。

C、从北到南,先经瓜洲,再到京口。

D、从南到北,先经南京,再到北京。

3、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意万重的意思是:________。

A、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B、意义深远C、所表达的意见重重叠叠六、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复恐匆匆说不尽,____________。

2、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

3、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_______。

4、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一片冰心在玉壶。

七、说说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之情。

八、拓展运用。

我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泊船瓜洲》的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感兴趣:1.语文书五年级上册第五课预习教案2.五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第5课预习教案3.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4.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5.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预习资料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