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十大旅游精品系列工程规划纲要
重庆市渝东南地区旅游发展规划修编文本

重庆市渝东南地区旅游发展规划修编文本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重庆市渝东南地区旅游发展规划修编文本)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重庆市渝东南地区旅游发展规划修编文本的全部内容。
重庆市渝东南地区旅游发展规划(修编)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性质。
本规划为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是在原《重庆市渝东南地区旅游发展规划》基础上,对渝东南地区旅游未来发展进行的新一轮规划修编.通过对原规划的系统修订,提出2008—2020年渝东南地区旅游业发展目标体系,以及实现目标体系的发展战略、总体布局、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渝东南地区“一区五县”范围内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第二条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包括渝东南地区的黔江区、武隆县、彭水县、石柱县、酉阳县、秀山县“一区五县”.幅员面积1。
98万平方公里,2007年常住人口281.34万人,以土家族苗族聚居为主体,是重庆集中连片的少数民族聚集地。
第三条规划依据。
根据国家和重庆市相关法律法规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渝东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要求,按照《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关于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规范,以及《重庆市“一圈两翼”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等上位规划对渝东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定位和部署,评估并吸纳原《重庆市渝东南地区旅游发展规划》及本地区各区县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相关内容,编制本规划。
第四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为2008-2020年的中长期规划。
分为三期,其中:近期:2008-2010年;中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第二章发展背景和现状基础第五条自然条件及经济社会背景一、自然条件.渝东南地区“一区五县”地跨东经107°13′—109°19ˊ,北纬28°9′-30°33ˊ,地处四川盆地东南部大娄山和武陵山两大山系交汇的盆缘山地,渝鄂湘黔四省市结合部,重庆连接中南诸省的重要通道。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2006年3月简介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于1992年元月被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确定为重庆市新巴蜀十二景之一“长湖浪屿”;1999转为直辖市级风景名胜区(渝府[1999]74号)。
长寿湖风景名胜区具有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在重庆市具有一定独特性和垄断性。
长寿湖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泊,被称为“西南内海”,形成于1954年动工兴建的狮子滩水力发电站。
该电站1957年全部建成发电,为我国“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项目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长寿湖水库总容量10.27亿立方米,水面面积65平方千米,控制流域面积3020平方千米,调节库容7.48亿立方米。
近年,为深入发掘“长寿”旅游文化内涵,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大力开发具有长寿特色的旅游产品,争取将长寿湖开发建设成为重庆主城区近郊的休闲、观光、康娱、度假旅游中心,使其成为长寿区旅游拳头产品;并在长寿区内逐步形成以长寿湖为重点的“园区—城区—湖区”的观光休闲旅游度假带。
长寿区逐步加大了对长寿湖风景名胜区的工作力度,将理顺管理体制,向湖区纵深发展,提高开发层次,完善周边的配套设施和旅游线路等作为近年长寿湖风景区建设工作重点。
并形成了一批重点项目,如抓紧完成长寿湖旅游项目和产品策划、开工建设双龙—罗山旅游公路、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广场、旅游码头、西岸片区道路、电、水、气等。
在此背景下,为了更为有效、合理的开发和建设长寿湖风景名胜区,2005年4月,受重庆市长寿湖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委托,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承担《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2005年5月初,项目组共十一人进入现场,展开基础资料收集、现状踏勘、与长寿区、旅游风景区管委会、相关村镇等领导和部门进行座谈工作。
2005年6月至7月,项目组多次向重庆市规划局、园林局,长寿区委、政府,长寿区建委、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等相关领导汇报规划编制的工作进度和阶段成果。
重庆开县介绍

开县位于重庆一个开发区县,目前已排名前10
名。处于三峡的上流,上有万州,下有云阳。悠久 的历史背景造就和孕育了开县古迹重多,传说动人。 这里是先秦时期,巴文化和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历史文化遗存资源主题,如皇陵城、古巴人墓群遗 址、汉丰“九井十八庙”、盛山十二景诗、摩崖题 刻、七里潭廊桥、清代壁画等。历史上有“金开银 万”之说。清《开县志》记载:“开县景物繁华, 英贤聚集,农工商贾,翱翱熙熙……”。在这片土 地上,唐朝著名诗人韦处厚曾作过开州刺史,写下 了轰动京城的《盛山十二景》,韩愈曾为其作序, 张籍、元稹、白居易曾为其和诗;清光绪年间,开 县有6名举人参与“公车上书”,由此被誉为“举子 之乡”。
雪宝山春秋季图
雪宝山夏季图
雪宝山冬季图
除了这些景点以外,开县温泉这 个地方还有个仙女洞。洞以宏阔深邃, 迷疑奇巧,冬暖夏凉而著称。清乾隆 至咸丰,温泉传流洞中有仙女为贫苦 盐工、船工做鞋的故事,始称“仙女 洞”。
开县郭家桃花万亩,每当桃花盛开时 节,各地观光者纷至踏来。
开县黄陵城
黄陵城是开 县县城东五 里外的一个 寨子。农民起义 军张献忠曾 率部驻此,歼 灭明官军。
开县新城
开县老街老城
2010年开县开展了三色旅游 节。关于这个旅游节是以刘伯承 同志纪念馆和故居为中心,以红 色旅游为主线,打造红、蓝、绿 “三色”旅游。
红色,代表红色旅游。在开县这块神奇 的土地上,诞生了一代军神、共和国元帅刘 伯承,因此被誉为“帅乡”。刘伯承元帅纪 念馆和故居,已被纳入国家红色旅游30条精 品线路和重点支持的100个“红色旅游经典 景区”项目规划。其中,故居葬有刘伯承元 帅的部分骨灰,有邓小平、徐向前同志的亲 笔题词,藏有刘帅生前阅读过的书籍、使用 过的器具器皿,以及展示其一生的照片、图 片和资料,资源非常珍贵。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位于重庆市长寿区东部,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
长寿湖水域面积 655 平方公里,流域纵横 203 平方公里,涵盖 200 多个岛屿。
这里自然风光旖旎,生态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是一处集观光、休闲、度假、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名胜区。
一、规划背景与目标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人们对生态旅游的日益青睐,长寿湖风景名胜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本次总体规划旨在充分发挥长寿湖的资源优势,加强生态保护,提升旅游品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规划目标是将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具备完善的旅游设施和优质的服务,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度假。
同时,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好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
二、资源分析与评价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自然资源方面,湖水清澈,岛屿众多,植被茂盛,空气清新,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
湖中的鱼类资源丰富,周边还有大片的森林和农田,生态系统较为完整。
人文资源方面,长寿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里曾是古代巴渝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和传说故事。
此外,长寿湖还是著名的“长寿之乡”,长寿文化源远流长。
通过对资源的分析和评价,我们认为长寿湖风景名胜区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但也面临着生态保护压力和旅游设施不足等问题。
三、功能分区与布局根据景区的资源特点和发展需求,将长寿湖风景名胜区划分为以下几个功能区:1、核心保护区主要包括长寿湖的水域和周边的生态敏感区域,如水源涵养区、森林保护区等。
这一区域实行严格的保护措施,禁止任何开发建设活动,以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2、生态缓冲区位于核心保护区外围,主要包括部分森林、农田和湿地。
在这一区域内,限制开发建设规模,鼓励开展生态旅游和农业观光等活动,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
3、旅游度假区集中在长寿湖的南岸和东岸,规划建设高档度假酒店、温泉浴场、水上运动中心等旅游设施,为游客提供舒适的度假环境和丰富的娱乐活动。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长江三峡旅游总体规划的批复-渝府[2007]133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长江三峡旅游总体规划的批复-渝府[2007]133号](https://img.taocdn.com/s3/m/8cbfc9e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2.png)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长江三峡旅游总体规划的批复正文:----------------------------------------------------------------------------------------------------------------------------------------------------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长江三峡旅游总体规划的批复(渝府〔2007〕133号)市规划局:你局《关于报请审批〈重庆长江三峡旅游总体规划〉的请示》(渝规文〔2007〕123号)收悉。
经市人民政府第10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重庆长江三峡旅游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其规划范围包括:从重庆主城至巫山县的长江沿岸地区的都市九区、巫山、巫溪、奉节、云阳、万州、忠县、石柱、丰都、涪陵、长寿、武隆等20个区县(自治县)。
二、同意该《规划》将三峡旅游形象定位为:壮美峡江奇景、万古文明长河、自然生态宝库、民俗风情沃野、黄金休闲走廊。
三、同意该《规划》提出的构建“一主轴、两支撑、两片区、三次轴”水陆并进、网络开发的开放式旅游空间体系。
其中,“一主轴”是长江三峡旅游主轴,是以长江主航道及沿线公路、铁路等为骨架,以重庆和宜昌为两大增长极,囊括传统三峡旅游线路的所有旅游吸引物的沿江区域;“两支撑”为一级旅游中心地重庆都市区和万州;“两大旅游片区”分别是重庆都市区至万州的三峡文化古迹旅游片区和万州至巫山的三峡高峡平湖生态文化旅游片区;“三次轴”包括乌江画廊―黔江次轴、长寿―开县―城口(巫溪)次轴、神农架―金三角―张家界次轴。
四、同意该《规划》确定的目标:到2010年,规划区实现接待入境游客100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700亿元;到2020年,实现接待入境游客300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000亿元,建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旅游业成为三峡库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中共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意见

中共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1.04.14•【字号】渝委发[2001]第11号•【施行日期】2001.04.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中共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意见(渝委发(2001)第11号2001年4月14日)重庆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发展旅游业潜力巨大。
近十年来,尤其是作为直辖市以来,重庆旅游业超常规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重庆旅游业与比较发达的兄弟省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为了认真贯彻全国旅游发展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在“十五”期末把重庆市旅游业培育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特提出以下意见:一、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全市“十五”计划目标,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机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结构调整为主线、改革开放为动力,在政府主导下,走开发主体多元化、产品供给精品化、市场促销整体化、组织管理高效化的产业发展道路。
坚持“大旅游”观念,加强部门协同与地区合作,共同推进旅游业更快发展;坚持旅游发展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促进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坚持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工作重点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大旅游格局。
旅游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和依附性强,加快旅游业发展是各级、各部门和相关行业的共同责任。
要强化部门协同和地区合作,有效整合“行、游、住、食、购、娱”各要素,共同完善旅游产业体系、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素质,促进相关产业共同发展。
搞好旅游业发展规划,谋求重庆旅游业的更快发展。
按照全市“十五”计划纲要,在《重庆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重庆市旅游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统揽指导下,“十五”期间基本完善全市旅游产业布局。
重庆旅游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

重庆旅游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一、引言重庆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为了促进重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重庆旅游业发展的目标、政策措施和重点项目,以期为重庆旅游业未来五年的发展提供指导。
二、发展目标1. 提高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到2025年,重庆旅游业年均增长率将达到8%,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将提高至15%以上。
2.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通过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增强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3. 拓展旅游市场:积极开辟国内外旅游市场,吸引更多的游客来重庆旅游,特殊是加强与周边省市的旅游合作,形成区域旅游合力。
4.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加强对重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提升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政策措施1. 制定旅游业扶持政策:出台一系列旅游业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使用权等方面的支持,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办旅游项目。
2. 加强旅游人材培养:建立健全旅游人材培养体系,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
3.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包括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的设施建设,提高旅游的便利度和舒适度。
4. 加强旅游市场营销:加大对重点旅游市场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重庆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来重庆旅游。
四、重点项目1.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项目:加强对重庆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包括重庆老城区的保护和改造、重庆山地村寨的保护和开辟等项目。
2. 游船旅游项目:在长江和嘉陵江上开展游船旅游,打造长江游船旅游路线,提供独特的遨游体验。
3. 高山滑雪度假村项目:在重庆山区建设高山滑雪度假村,吸引国内外游客来重庆体验冰雪运动。
4. 乡村旅游项目:开辟重庆乡村旅游资源,提供农家乐、采摘、观光等多种乡村旅游产品,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重庆市大渡口区旅游发展规划(文本)

重庆市大渡口区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5)文本《重庆市大渡口区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组二○一一年七月目录第一章规划总则 ................................................................................. - 1 - 第二章区域特征与旅游特色 ............................................................. - 5 - 第三章旅游发展核心理念 ................................................................. - 7 - 第四章旅游形象与宣传口号 ........................................................... - 17 - 第五章旅游空间布局 ....................................................................... - 19 - 第六章旅游项目体系规划 ............................................................... - 22 - 第七章旅游产品体系与旅游线路设计 ........................................... - 31 - 第八章旅游产业要素发展规划 ....................................................... - 33 - 第九章旅游基础及配套设施规划 ................................................... - 36 - 第十章旅游营销规划 ....................................................................... - 38 - 第十一章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规划 ............................................... - 41 - 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 - 43 - 第十三章旅游发展保障体系规划 ................................................... - 45 - 第十四章近期关键行动计划 ........................................................... - 51 - 第十五章附则 ............................................................................... - 53 -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规划范围大渡口区全境,包括大渡口区所辖全部行政区域,辖新山村、跃进村、九宫庙、茄子溪、春晖路等五个街道和八桥镇、建胜镇、跳蹬镇等三个镇,总面积103km2。
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文本(市政府常务会送审稿)1019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规划目的 (1)第二条规划性质 (1)第三条规划范围 (1)第四条规划期限 (1)第五条规划依据 (1)第二章发展基础与条件 (2)第六条发展背景 (2)第七条资源分类、特征与评价 (3)第三章发展战略与定位 (5)第八条指导思想 (5)第九条发展战略 (5)第十条发展目标 (6)第十一条发展原则 (6)第十二条形象定位与宣传口号 (6)第十三条市场定位 (7)第四章空间格局规划 (8)第十四条总体布局规划 (8)第五章功能分区规划 (9)第十五条主城近郊乡村休闲游憩板块 (9)第十六条城市发展新区乡村观光度假板块 (10)第十七条渝东北乡村生态养生板块 (12)第十八条渝东南乡村生态民俗板块 (15)第六章发展重点规划 (17)第十九条总体思路 (17)第二十条“10大”乡村旅游精品景区工程 (17)第二十一条“百镇千村万点”乡村旅游示范工程 (18)第二十二条“5条”乡村旅游精品线工程 (19)第七章旅游产品与游线规划 (21)第二十三条乡村旅游产品体系规划 (21)第二十四条乡村旅游特色线路规划 (22)第八章旅游宣传营销规划 (23)第二十五条营销策略 (23)第二十六条推广策略及手段 (23)第九章旅游商品购物规划 (24)第二十七条乡村旅游商品规划 (24)第二十八条乡村旅游购物规划 (25)第十章资源与环境保护规划 (25)第二十九条人居环境保护规划 (25)第三十条耕地与农业生态保护规划 (26)第三十一条乡村文化保护规划 (26)第三十二条特色古镇与村落保护规划 (26)第三十三条特色乡村建筑风貌规划 (27)第十一章支撑体系规划 (27)第三十四条接待服务设施规划 (27)第三十五条餐饮设施规划 (27)第三十六条住宿设施规划 (28)第三十七条交通设施规划 (28)第三十八条解说系统规划 (29)第三十九条人力资源开发规划 (29)第十二章保障机制规划 (30)第四十条相关产业融合规划 (30)第四十一条政策保障机制规划 (31)第四十二条危机应对机制规划 (32)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33)第四十三条投资估算 (33)第四十四条效益分析 (33)第十四章附则 (34)第四十五条规划成果 (34)第四十六条规划实施 (34)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深入挖掘巴渝乡土文化,充分利用重庆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构建全新的乡村旅游品牌形象,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增收,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诉求,结合重庆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编制本规划。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0.29•【字号】渝办发[2011]306号•【施行日期】2011.10.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渝办发〔2011〕306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九日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目录一、发展形势(一)“十一五”时期全市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二)“十二五”时期全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二、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二)发展战略(三)发展目标三、主要任务(一)优化旅游发展空间格局(二)推动旅游产品转型升级(三)加强旅游市场宣传营销(四)完善旅游产业体系(五)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力(六)促进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七)推进旅游资源环境保护四、重点建设项目(一)重点景区(点)建设项目(二)重点旅游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项目(三)支撑性基础设施项目五、发展保障措施(一)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机制(二)完善旅游业发展配套政策和措施(三)提升资金保障能力(四)优化旅游业发展环境(五)加强规划实施与管理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也是重庆旅游业转型升级、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关键期。
编制好《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于促进重庆旅游业加快和率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主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的通知》(渝府发〔2011〕13号)、《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决定》(渝委发〔2010〕35号)编制,是指导重庆旅游业“十二五”时期发展的行动纲领。
重庆市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重庆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内容全文_1.doc

重庆市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2019年重庆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内容全文重庆市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重庆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内容全文(四)的目标要求;二要与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要求有机衔接;三要注重全面性、协调性,涵盖“五位一体”建设各领域各方面;四要既坚定信心、鼓舞斗志,又实事求是、切实可行。
基于此,我们提出,我市“十三五”发展的目标是:“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国家中心城市,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在这个总的目标下,再细化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具体目标。
从重庆现阶段发展基础和态势看,“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将不断增强。
到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提前实现“两个翻番”。
到2020年,在结构优化、质量效益提升的前提下,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将迈上新台阶,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同步提升并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据测算,实现这些目标需要GDP年均增长9%左右。
实现这些目标并不轻松,需要下大力气,但决不能搞大干快上“铺摊子”,决不能搞粗放型发展。
科学确定经济增长目标,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权衡各种影响因素,既考虑宏观环境变化,又立足重庆实际;既反映现阶段经济增长的实际潜力,又为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预留空间,尤其是满足新增就业的刚性需求。
当然,经济增长目标是预期性的,不是约束性指标。
预期目标是一个区间值,不是看某一年,而是看五年、看一个阶段。
经济运行复杂多变,实际运行中某年可能高一点,也可能低一点,年度之间略有波动是正常的。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要求,我们制定了“1+1+13”脱贫攻坚政策体系,要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按照我国现行标准,确保2017年基本完成农村脱贫攻坚任务、2018年完成扫尾工作。
明确重庆发展战略定位,是科学确定我市发展目标的重要方面。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3.18•【字号】渝府发〔2022〕23号•【施行日期】2022.03.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现将《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2022年3月18日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2022年3月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第一节发展基础第二节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发展原则第三节发展目标第三章推动文艺繁荣发展第一节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第二节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第四章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第一节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乡一体化建设第二节打造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第三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第五章推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第一节巩固壮大主流媒体阵地第二节持续推动精品建设和品牌建设第三节构建广电及网络视听技术体系和安全体系第六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第一节加强革命文物保护传承第二节加强考古发掘与研究第三节加强博物馆体系建设第四节加强文物保护与利用第五节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第七章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第一节培育壮大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第二节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第三节加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第四节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第八章加快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第一节传承弘扬巴蜀文化第二节加快发展巴蜀文化旅游产业第三节着力开展文化旅游走廊市场推广第四节建立和完善共建机制第九章构建“一区两群”旅游发展格局第一节加快建设世界知名都市旅游目的地第二节加快建设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第三节加快建设渝东南武陵山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第十章实施旅游精品工程第一节全面提升都市旅游第二节着力打造长江三峡旅游第三节加快推进民俗生态旅游第四节做大做强温泉旅游第五节做优做靓红色旅游第六节转型升级乡村旅游第七节加快发展康养及休闲度假旅游第十一章提升和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第一节提升和完善旅游要素体系第二节提升和完善旅游交通体系第三节提升和完善旅游集散体系第四节加快智慧旅游建设第十二章推进文旅融合体制机制创新第一节建立和完善文旅融合发展机制第二节加快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三节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第四节培育壮大文旅市场主体第十三章推进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第一节加快文化和旅游科技应用与研发第二节加强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第三节健全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生态第十四章加强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第一节加快提升国际影响力第二节深化文旅区域合作第三节加强文旅品牌营销与城市形象推广第十五章加强规划实施第一节建立和完善投融资机制第二节加强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第三节加强组织协调和政策引导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为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和《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重庆实际,编制本规划。
重庆旅游建设策划书3篇

重庆旅游建设策划书3篇篇一重庆旅游建设策划书一、背景重庆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重庆已成为国内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然而,重庆旅游业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旅游产品单一、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服务质量不高等。
为了进一步提升重庆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特制定本策划书。
二、目标1. 提升重庆旅游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
2. 丰富重庆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3. 完善重庆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4. 促进重庆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三、策略1. 加强旅游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重庆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提高重庆旅游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 丰富旅游产品:根据重庆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如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等,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3.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交通、住宿、餐饮等条件,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4. 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5. 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强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
四、具体措施1. 加强旅游宣传推广制作重庆旅游宣传资料,如宣传册、宣传片等,向国内外游客发放。
在国内外主要旅游城市举办重庆旅游推介会,宣传重庆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
利用网络平台,如微博、等,宣传重庆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
加强与国内外旅游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广重庆旅游。
2. 丰富旅游产品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如重庆火锅文化、巴渝文化等。
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如武隆天生三桥、南川金佛山等。
开发休闲旅游产品,如温泉旅游、乡村旅游等。
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如夜景旅游、美食旅游等。
3.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改善交通条件,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连接,提高旅游的便利性。
重庆渝北区特色文旅项目规划方案精编版

重庆渝北区特色文旅项目规划方案精编版一、自然风光类项目1.渝北区溶洞旅游项目:渝北区拥有丰富的溶洞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规划建设一座主题公园,将溶洞内的奇观和特色展示出来,配备先进的设施和导游服务,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探险和游玩。
2.渝北区郊外农庄项目:利用渝北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农田资源,规划建设一批农庄,提供农业观光、农事体验、乡村美食等服务。
游客可以亲手参与农业生产,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体验乡村生活的乐趣。
二、文化旅游类项目1.渝北区传统村落保护项目:渝北区拥有众多古老的传统村落,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建筑价值。
规划对这些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和修复,打造特色文化街区,以丰富的文化景观、传统手工艺制作和特色小吃吸引游客。
2.渝北区民俗节庆活动项目:规划组织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活动,展示渝北区的民族风情和民间艺术,让游客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到浓厚的文化底蕴。
同时,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和自然景观,打造独具特色的主题节庆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与。
三、休闲娱乐类项目1.渝北区主题公园项目:规划建设一座综合性主题公园,结合渝北区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打造独特的游乐设施和表演项目,提供多样化的娱乐和休闲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游玩。
同时,引入国内外知名的主题公园品牌,提升渝北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渝北区温泉度假项目:充分利用渝北区丰富的温泉资源,规划建设一批温泉度假村,提供温泉浴、SPA服务、休闲养生等项目,为游客提供轻松愉快的度假体验。
四、交通配套类项目1.渝北区旅游交通线路规划:优化渝北区旅游线路规划,提供完善的交通配套服务。
增加旅游巴士线路和站点,方便游客前往各个景点。
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联通,提升渝北区的旅游交通便利性。
2.渝北区旅游信息中心建设:建设一座现代化的旅游信息中心,提供全面、准确、实时的旅游信息和服务。
游客可以在此获取各个景点的介绍、交通信息、住宿推荐等,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旅行计划。
总之,重庆渝北区特色文旅项目规划方案致力于充分挖掘和利用渝北区的自然风光和文化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提升渝北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山水都市”旅游精品-“太阳”工程建设的意见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山水都市”旅游精品-“太阳”工程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12.11•【字号】渝府发[2008]131号•【施行日期】2008.12.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山水都市”旅游精品-“太阳”工程建设的意见(渝府发〔2008〕131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根据市政府第7次常务会议关于实施重庆“山水都市”旅游精品―“太阳”工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将旅游业打造成重庆新兴支柱产业的战略部署,现就加快建设“山水都市”旅游精品―“太阳”工程(以下简称“太阳”工程)提出如下意见: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加快“太阳”工程建设的总体要求加快建设“太阳”工程,有利于增强“山水都市”旅游精品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提升重庆城市品质和城市形象;有利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有利于提高旅游业的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314”总体部署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的要求,大力实施“大项目、大投入、大营销”战略,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旅游集散中心和中国旅游强市,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重要的旅游客源地,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旅游中心。
(二)发展目标。
在“一小时经济圈”23个区县范围内,在2012年年底前实现建设10个旅游商品生产经营企业、20艘五星级豪华游轮、30家五星级旅游饭店、40处精品旅游景区的“1234工程”目标。
二、强化工作措施,精心打造“太阳”工程(一)精心策划,科学规划。
按照“先策划、后规划、再建设”的工作思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突出特色和品位,聘请国际国内知名设计机构精心策划,科学制定“太阳”工程发展规划。
(二)公开竞标,动态管理。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六大精品景区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六大精品景区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1.04•【字号】渝办发[2011]311号•【施行日期】2011.11.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六大精品景区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渝办发〔2011〕311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自2011年2月2日XXX书记作出“打造国际化、有震撼力的‘六大精品景区’”的重要指示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六大精品景区”全面提档升级工作作为全市旅游工作的重点来抓,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力实施,扎实推进,全市“六大精品景区”建设初见成效。
但全市精品景区建设速度和品质参差不齐,存在着提档升级“不平衡”、支持“不给力”、工作“不主动”等方面的问题。
最近,XXX书记、黄奇帆市长分别对“六大精品景区”建设再次作出重要指示。
为扎实推进全市“六大精品景区”建设,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做好汇报准备市委、市政府将于2011年11月中旬召开旅游工作专题会,听取全市旅游工作特别是“六大精品景区”建设情况汇报。
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迅速做好汇报的有关准备工作。
(一)涪陵、合川、大足、武隆、巫山、奉节、南川、丰都、酉阳、石柱、巫溪等区县(自治县)要提前做好准备,重点汇报景区全面提档升级规划、建设、营销情况和下一步打算,并配PPT和相关资料。
(二)市交委负责做好“六大精品景区”交通建设实施情况的汇报准备,重点汇报奉节天坑地缝景区和武隆天生三硚景区高速公路建设的推进情况和大仙女山旅游公路环线、大足石刻“五山一塔”环线、巫山至神龙架、巫溪至神龙架旅游公路规划、建设情况。
(三)市国土房管局负责做好“六大精品景区”公建项目用地落实情况的汇报准备,重点汇报“六大精品景区”公建项目市级专项土地指标落实情况。
重庆市级旅游建设目录

九龙坡区
中梁山风景区世界语言特色小镇
文旅小镇
17
北培区
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
文旅街区
18
渝北区
铜锣山矿山公园
旅游度假区
19
渝北区
龙兴古镇
文旅小镇
20
巴南区
重庆圣灯山康养农旅小镇一期
文旅康养
21
永川区
石梁湖旅游区
旅游度假区
22
永川区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西部分园
文创园区
23
南川区
金佛山5A景区提档升级
文旅康养
8
渝中区
朝天门片区治理提升
景区提升
9
渝中区
马鞍山传统风貌区
景区提升
10
渝中区
重庆十八梯传统风貌区
景区提升
11
江北区
洋炮局1862 文创园
文创园区
12
江北区
中冶·铜锣台
文旅小镇
13
沙坪坝区
歌乐山·磁器口文化旅游区
景区提升
14
沙坪坝区
磁器口·金碧正街
文旅综合体
15
九龙坡区
五洲世纪文化创意中心
文创园区
景区提升
24
南川区
南川东街
文旅街区
25
綦江区
綦江北纬29度康旅示范小镇
文旅康养
26
綦江区
綦江横山原乡农旅小镇
文旅康养
27
铜梁区
安居古城景区产业提质
景区提升
28
潼南区
涪江休闲旅游度假区
旅游度假区
29
潼南区
陈抟故里景区
景区提升
30
武隆区
中国武隆懒坝LAB
重庆打造“十大旅游精品”

重庆打造“十大旅游精品”
无
【期刊名称】《中国工程建设通讯》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重庆市“十大旅游精品”重点项目工程初步敲定。
日前从重庆市政府获悉,整个项目总投资297.77亿元,重点涉及项目136个,预计可解决29.53万人就业。
规划实施最迟在2020年完成。
【总页数】1页(P17)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
【相关文献】
1.建设十大旅游精品工程做大做强重庆旅游产业 [J], 蔡春丽
2.重庆非去不可之——打造重庆旅游精品再现古钓鱼城雄风 [J],
3.创新发展方式打造旅游精品垫江着力建设重庆休闲旅游目的地 [J], ;
4.重庆市十大旅游精品系列工程规划纲要 [J], ;
5.重庆市将打造10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进乡村旅游品牌创建 [J], ;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十大旅游精品系列工程规划纲要(市旅游局2005年4月)为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旅游发展形势和任务要求,促进全市区域旅游的合理分工协作,进一步提高重庆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和产品供给能力,塑造“重庆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加快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我市新的支柱产业,根据《重庆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特制定《重庆市十大旅游精品系列工程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一、性质、范围和期限(一)规划性质。
本《纲要》是按照十大旅游主题而构建的我市旅游产品体系,是介于宏观的旅游发展规划和微观景点建设规划之间的中观规划,是指导我市旅游产品开发和景区建设的总体性文件。
(二)规划范围和期限。
本《纲要》涉及范围包括重庆全域及相邻周边地区。
本《纲要》的期限为:近期2005—2007年,中期2008—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二、规划基础(一)资源状况。
全市旅游资源丰富。
举世无双的长江三峡,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集山城、江城、历史文化名城于一身的现代山城都市等,赋予重庆旅游资源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较高的知名度。
目前,全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6个,国家自然保护区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全国历史文化名镇3个,国家森林公园18个,国家地质公园3处,国家级地震遗址保护区1处,国家级(AAAA级以上)旅游景区(点)17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6处,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1个,全国首批工农业旅游示范点8处,全国重点寺庙3处。
此外,还有各类市级旅游资源区(点)366处。
(二)产业规模。
直辖8年来,旅游产业规模日益壮大,建立健全了区县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2000年重庆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实现了向“中国旅游名市”的跨越。
截至2004年,全市共有国际旅行社23家、国内旅行社189家。
全市拥有星级宾馆饭店168家(其中三星级以上91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7.65万人,旅游间接从业人员达88.28万人;全市拥有优秀旅游城区19个。
在2003年全国各省级旅行社八项经营指标综合排名中,重庆仅次于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位列全国第六。
2004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5279.04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259.77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当年全市GDP的10.3%。
直辖8年间,旅游接待人次数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6%和20%,相当于GDP的比重比直辖前上升了5.5个百分点。
旅游业成为我市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三、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把握未来5—10年旅游发展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抢抓西部大开发、三峡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党和国家大力倡导“红色旅游”等重大历史机遇,全面贯彻落实“五个统筹”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发展旅游支柱产业的战略决策和市场经济规律,突出重点,整合资源,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进一步提高我市旅游核心竞争力、整体形象和产业综合素质,推进我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
四、基本方针(一)贯彻科学发展观。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自然与人文结合、经济与社会协调,以人为本,快速、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发展宗旨。
(二)严格产品建设标准。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强度宣传、高水平服务、高效率管理的标准,突出重点,注重特色,打造精品,完善配套,形成规模的旅游产品开发建设方向。
(三)走创新发展道路。
坚持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进跨区域合作,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品建设为中心、改革创新为动力的旅游产业发展道路。
(四)形成大旅游格局。
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市县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突出行政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形成大开放、大市场、大旅游、大产业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五、奋斗目标(一)两个“明显高于”的速度目标。
从现在起到2020年,旅游经济的增长要明显高于全市经济增长速度和全国旅游业发展的平均水平,保持年均增长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
(二)建成“支柱产业”的产业目标。
到2007年,实现全市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比2002年翻一番,即接待入境旅游者80万人次、国内旅游者8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00亿元人民币,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我市新的支柱产业。
(三)建成“中国旅游强市”的地位目标。
到2010年,力争入境旅游者突破100万人次、国内旅游者超过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600亿元人民币以上,使重庆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跻身“中国旅游强市”之列。
(四)建成“长江上游旅游中心”的功能目标。
展望2020年,力争入境旅游者达到200万人次、国内旅游者达到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比2010年再翻一番,最终实现“长江上游旅游中心”的奋斗目标。
六、建设标准(一)开发建设对象。
具有明显的旅游资源优势和市场吸引力,原则上以国家级以上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镇和传统街区,以及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AAAA级以上旅游景区(点)等重要旅游载体为主,兼顾成长性好的特色旅游资源开发。
(二)旅游景区建设。
符合经正式批准的旅游规划要求和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建设国家标准,具备完善的旅游接待服务功能、丰富的旅游文化内涵和良好的旅游环境氛围。
(三)基础配套建设。
旅游交通安全舒适、进出便捷、不同交通方式衔接协调、线路布局合理,住宿购物、美食娱乐、邮政通信、信息查询系统等配套设施完备。
(四)旅游城镇建设。
符合国家旅游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修订本)共20个大项的基本创建标准和检查内容,总体得分达600分以上。
(五)旅游管理建设。
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适应旅游发展需要,在资源开发、建设经营、环境保护、市场秩序、从业人员、安全卫生等方面,符合有关法规、标准所规定的要求。
七、总体布局按照我市“点—线—圈”型旅游发展格局,开发建设“十大旅游精品系列工程”的总体布局是:(一)主城一点——强化都市旅游。
依托重庆主城,重点强化以“山城夜景”为品牌的现代都市风貌揽胜、以“红岩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旅游和以“抗战风云”为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旅游。
(二)三江沿线——突出游船旅游。
依托长江、乌江和嘉陵江水道,重点突出传统的“长江三峡”、新兴的“乌江画廊”和潜在的“秀丽嘉陵”3条内河游船观光旅游线,并沿支流和陆路交通线向两侧腹地延伸开发。
(三)市郊一圈——主推特色旅游。
重点推出环主城近郊温泉湖泊休闲度假带、西部大足石刻群、北部合川钓鱼城、东部武隆地质公园、南部渝南山林的“一环四区”市郊特色旅游。
(四)周边合作——发展跨区旅游。
联动周边省区,合作开发川渝黔、渝鄂陕、渝湘黔3个“金三角”的旅游资源,共同打造跨区旅游线路。
八、产品体系及建设重点(一)“长江三峡”高峡平湖游1.主题形象:高峡平湖,走进三峡腹地。
2.布局范围:长江三峡沿江区县及两侧腹地。
3.开发方向:以长江水道为主轴,沿江城镇为依托,两侧腹地为延伸,着重开发和推出高峡平湖游船观光、历史遗迹探访、会议修学、移民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徒步旅游和登山攀岩游,以及三峡腹地生态观光、科考探秘等自然〃文化型旅游产品。
4.建设重点:小三峡、白帝城、张飞庙、石宝寨及丰都名山等传统旅游区(点)的提档升级;天坑地缝、神女溪、白鹤梁、万州移民博物苑、青龙瀑布、双桂堂、雪玉洞、雪宝山、红池坝、黄安坝、黄水森林公园、牡丹花海、施格兰柑桔园、刘伯承纪念馆等新兴旅游区(点)的开发建设;瞿塘峡—白帝城—草堂湖、巫峡—神女庙—大宁湖两个“高峡平湖”景观高地的策划开发;旅游码头和连接景区道路基础设施;移民新区及旅游购物一条街、游船游艇建设工程等;加强渝鄂旅游合作与开发,共塑长江三峡国际旅游品牌。
(二)“大足石刻”世界遗产游1.主题形象:摩崖石刻瑰宝,传统民俗文化。
2.布局范围:大足县、双桥区、永川市、荣昌县。
3.开发方向:以“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为龙头,茶竹文化、主题公园、安陶文化为支撑,着重开发和推出摩崖石刻艺术、茶竹文化休闲、传统民俗文化展示等游览观光〃文化体验型旅游产品。
4.建设重点:大足石刻艺术之乡、小五金之乡、龙水湖及温泉、玉龙山森林公园;永川茶山竹海、野生动物世界、安陶文化开发等;旅游环境整治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等。
(三)“魅力重庆”山城都市游1.主题形象:山城夜景,激情都市,巴渝风情。
2.布局范围:以重庆主城6区为主。
3.开发方向:以“两山围合、两江环绕、龙脊山城”为骨架,着重开发和推出以“山城夜景”为品牌的山城都市风貌观光揽胜游;以“激情都市”为载体的都市体验、商务购物、节庆会展,以及汽车、摩托车为主体的工业旅游;以“两江四岸”为依托的游艇观光、滨江亲水休闲游;以“巴渝风情”为内涵的传统民俗、麻辣火锅、体育娱乐、靓丽风情、温泉沐浴等都市观光〃体验型旅游产品。
4.建设重点:山城夜景灯饰工程、都市广场、滨江景观大道、标志性观景点及工业示范点、旅游标识及停车场、两江游船及旅游码头、重大节庆会展、旅游主题街区、旅游信息咨询中心,以及三峡博物馆、湖广会馆、磁器口、华岩寺、洪崖洞、通远门、都市温泉等代表性景点和住宿、美食、购物、娱乐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四)“抗战风云”历史文化游1.主题形象:抗战遗址,红岩精神,历史文化名城。
2.布局范围:重庆主城相关区。
3.开发方向:以深厚的巴渝历史为背景,特殊的“红岩革命文化”和“抗战时期文化”为主线,着重开发和推出抗战遗址观光游、“红岩联线”革命传统教育游、重庆近现代历史文化怀古游等历史〃文化型旅游产品。
4.建设重点: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旧址、歌乐山烈士陵园、重庆抗战黄山遗址、曾家岩五十号及桂园、新华日报旧址、宋庆龄、史迪威旧居、林园、法国水师兵营旧址、北碚抗战文化遗址等遗址修葺及风貌保护,完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及环境配套建设。
(五)“乌江画廊”民族风情游1.主题形象:乌江画廊,武陵仙山,世外桃源,民族风情。
2.布局范围:武隆县、黔江区、彭水县、酉阳县、秀山县。
3.开发方向:以乌江水道为主轴,武陵仙山为载体,民族风情为内涵,渝怀铁路为纽带,着重开发和推出乌江画廊游船观光、武陵仙境驾车揽胜、喀斯特奇观科考探秘、南方高山草场休闲度假、土家族苗族民族风情体验等自然观光〃文化体验型旅游产品。
4.建设重点:芙蓉洞和芙蓉江、仙女山及天生三桥,小南海地震遗址保护与开发,酉阳桃花源,乌江画廊及阿蓬江开发、游船和码头建设,乌江彭水电站及长溪河大峡谷旅游开发,土家族吊脚楼、摆手舞、苗寨、秀山花灯等民族民俗风情开发;旅游公路及与渝怀铁路的衔接等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环境整治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等。
(六)“温泉湖泊”休闲度假游1.主题形象:温泉之都,周末休闲地,都市后花园。
2.布局范围:环主城近郊旅游带。
3.开发方向:发挥近郊区位优势,突出重庆近郊温泉、湖泊和自然生态特色,注重温泉湖泊精品及温泉产品个性特征的打造,着重开发和推出温泉度假、湖泊休闲、农业旅游、康体健身、商务会议、农家乐、田园采风等近郊周末休闲度假〃体验参与型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