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沉积学(邓宏文)

合集下载

我校与湖北省页岩气开发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我校与湖北省页岩气开发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充 足 。深 南背 斜两 翼 的滩 坝沉 积 ,缓坡 方 向深西 断层 下 降盘 的浊流沉 积 ,是岩 性油 气藏 的有 利 区 。 [ 参考 文献 ]
[ 1 ] 邓 宏 文 .美 国层 序 地 层 研 究 中 的 新 学 派 —— 高 分辨 率 层 序 地 层 学 _ J ] .石 油 与 天 然 气 地 质 ,1 9 9 5 ,1 6( 2 ) :8 9 ~9 7 . [ 2 ]邹 德 江 , 于兴 河 ,梁 宏 斌 ,等 .饶 阳 凹 陷 马 西 地 区 沙 三 中 、上 亚 段 层 序 地 层 与 沉 积 体 系 分 析 [ J ] .天 然 气 地 球 科 学 , 2 0 0 8 ,1 9
心” 开展 与 页岩 气 有 关 的 研 究 工 作 ; “ 中 心” 对 湖 北 省 页岩 气 开 发 有 限 公 司优 先 开 放 实验 室。 ③ “ 中心” 聘请 湖 北省 页岩 气开发 有 限公 司专 家为兼职教 授 ,双 方共 同指 导和 培养研 究 生 ,湖北省
页岩 气开发 有 限公 司作为研 究生 实 习基地 ,“ 中心 ”作 为 湖 北省 页岩 气开 发 有 限公 司人 才培 养和 继 续教 育基地 ,培 养相 关领 域 高层 次技 术 骨干和 学术 带 头人 。④ 双方 同意联 合 申报 省部 级 以上 科研 项
(系 油 气 储 层 沉 积 学 [ M] .北 京 :石 油 工业 出版 社 ,2 0 0 2 .
[ 4 ] 王 寿庆 .扇 三 角 洲 模 式 [ M] .北 京 :石 油 工 业 出版 社 , 1 9 9 3 . [ 5 ] 王 良忱 , 张金 亮 .沉 积 环 境 和 沉 积 相 [ M] .北 京 :石 油工 业 出版 社 ,1 9 9 6 .

2017年总结和2017年工作计划范文

2017年总结和2017年工作计划范文

2017年总结和2017年工作计划范文一、团队概况沉积岩石学是地质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是国家精品课程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点建设品牌课程。

长期以来,沉积岩石学的教学一直强调夯实基本理论、强化基本概念、提高基本技能,并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确立了"拓宽基础知识,提高理论水平,推行素质教育,突出实际能力"的教育指导思想。

沉积岩石学教学定位是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沉积岩石学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和预测地质体分布的创新能力。

沉积岩石学课程共120学时,包括沉积岩和沉积相(岩相古地理)两部分。

岩石学部分共80学时,4学分,其中实验课占20学时。

沉积相部分共40学时,2学分。

团队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4人(),高工、讲师5人()。

二、20**年工作总结1、按学校要求建立完善了具有石油地质特色的《沉积岩石学》教学团队网站。

该网站介绍了课程建设、教学活动、科学研究等内容。

2、《沉积岩石学》教学团队负责人朱筱敏教授于20**年3月2日下午在地质楼1014会议室组织召开了河流沉积教学研讨会。

河流沉积是国际沉积学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沉积岩石学教学的主要沉积类型之一。

最近十几年以来,关于河流分类及其依据、曲流河边滩形成及其特征以及曲流河二元结构特征是教学的重点。

围绕上述教学内容,主要讨论了如何讲解:一般河流特征、河流分类、分类依据以及重点分类方案,曲流河概貌、形成边滩的水动力条件、成绩序列特征以及曲流河亚相类型、二元结构的含义、垂向序列及其特征等问题。

青年教师朱世发和20**级地质创新班学生等参加了教学研讨会,收到了良好效果。

3、《沉积岩石学》教学团队负责人朱筱敏教授于20**年3月15日下午在地质楼1014会议室组织召开了三角洲沉积教学研讨会。

三角洲沉积,特别是大陆边缘三角洲、浅水三角洲沉积是当今沉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油气勘探和开发的重点沉积类型之一。

宝浪油田三工河组基准面旋回与储层宏观非均质性

宝浪油田三工河组基准面旋回与储层宏观非均质性
1 1 超短 期基 准面 旋 回的识别 .
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的低孔、 特低渗储层 , 多期砂体 的垂 向叠 置和 侧 向迁 移形 成 厚 层 状 复 合 砂 体 , 砂 体内部夹层等渗流屏障分布复杂 , 储层 非均质性 强[ 。高分 辨层 序地 层 理 论认 为 , 准 面旋 回及 1 ] 基
识别标 志[ ] 2 。依 据 曲线分 析 短 期旋 回 的退 积 式 叠加 和三套稳 定 分 布 的煤层 , 含 油层 段 划 分 为 将 4个 不 对 称 短 期 旋 回 , 别 为 MS 1 MS 2 分 C、 C、
MS 3 MSA( 3 。 C 、 C 图 )
宝 6 l 宝5 9 _0 _
维普资讯
20 0 7年 3月
石 油 地 质 与 工 程 P T O E M E L  ̄Y A D E G N E I G E R L U G O ( N N IE RN
第2 1卷
第 2期
文章 编号 :6 3 2 7 2 0 )2 0 3 5 1 7 —8 1 (0 7 0 —0 1 —0
收 稿 日期 :0 6 9 8 改 回 日期 :0 7一O —1 2 0 —0 —2 ; 20 1 9
1 基 准 面 旋 回 的识 别
沉积相 研究 表 明 : 宝浪 油 田三 工 河 组 为 浅 水 缓 坡 沉 积环 境 , 下 岸坡 宽 阔 , 下 分 流 河 道 发 水 水 育 , 典 型 的浅 水 缓 坡 粗 粒 辫 状 河 三 角 洲 沉 积 。 为
上变细的正韵律或复合正韵律 , 反韵律不发育。 依据岩性标 志 和测井 曲线组 合 特征可 以进行
取 心井 单井旋 回的识别与 划分 。
1 2 测井 曲线叠 加样式 分析 短期旋 回 .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邓宏文5ppt课件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邓宏文5ppt课件
. 八道湾组

7井
11 11 11 11 11 11 11 14 111 1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1 111 11
11 11 11
11
11 14 14 11
14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4
11
11 11 14
11
14 11
11
14
11
14 11 14
14
13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2 14 14 12 14 12 14 14 14 14 14 14 14 12 12
12 14 14 14 14 14 12
14 12 14 14 14 14 14 11 44
高36—23—40—80—樊121—115井沙三段沉积相对比剖面(NS)
分流河 道为主
河口坝 发育
.
16
三 隐蔽圈闭成藏条件分析
.
17
浊积岩成因的岩性油气藏:
1、排烃条件:受控于流体压力,欠压实带(异常高压带) 2、排烃效率:浊积岩体厚度、与烃源岩的配置关系 3、储集体条件:物性条件 4、与烃源岩配置条件
.
13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扇体分布图
郑408古冲沟
利561 郑411
坨121古冲沟
利98
坨122 坨124
坨71 坨深1 坨76坨73
盐16古冲沟 盐18古冲沟
盐20
永85 永921
永922
.
14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珠海组近海潮汐沉积特征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珠海组近海潮汐沉积特征

关键词: 潮汐; 沉积构造; 相序组合; 地震相; 珠海组; 惠州凹陷
中图分类号: T E121 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8527( 2009) 05- 0767- 09
D e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O ffshore T idal D eposits in the Lower T ertiary Zhuhai F orm ation, H uizhou Depression, P earl R iver M outh B asin
惠州凹陷 珠海 组 珠 江组 为海 侵 沉积 序列, 潮汐韵律, 而且需要 砂泥的充分供 给。砂泥充 分
较早的认识是: 这一沉积序列自下而上经历了河 供给时, 潮汐层理由粉细砂岩与深灰色泥薄互 层 流三角洲 海陆交互相 ( 滨岸 ) 海相的沉积演化 组成; 泥质供给不足时, 互 层不清楚, 单层由 砂
1 古构造 古地理背景
大致经历了 3 个阶段: ( 1 ) 晚白垩世至早渐新 世为裂陷阶段; ( 2 ) 晚渐新世至中中新世为拗
惠州凹 陷位于 珠江口 盆地珠 一拗 陷的 中部。 陷阶 段; ( 3 ) 中 中 新 世 至 今 为 断 块 活 动 阶 段。
北部和西北部以北部 断阶带为界, 南部以东沙隆 断 陷和 拗陷 发展 阶段自 下而 上沉 积了 断陷期 的
潮汐作用控制下, 来自北西或北西西方向的古珠
江三角洲体系珠海组沉积早期以潮控三角洲为特
征, 之后海侵作用逐 渐加强, 以近 海潮汐相为主
要沉积特征。晚期东 沙隆起逐渐为 海水淹没, 潮
汐流作用减弱, 波浪 作用加强, 研 究区逐渐由潮 汐海岸演化成面向开 阔海的滨岸相。珠海组沉积

河流相基准面旋回识别与对比-邓宏文

河流相基准面旋回识别与对比-邓宏文

198.25
199.25
200.25
201.25
641.6 1250
643.6
SH 6
SHG2
645.6 1300 1250
1200
1250
SH 1
641.6
643.6
645.6
胜海古2井区基准面下降半旋回主体河道分布图
647.6
647.6
注: 本图 底图为 T0反射 层构造 图
201.25 1350
20 T RXS
PIS T RXS LAXS 0 PIS
A-高可容纳空间
60 TRXS 40 LAXS
20 TRXS 0
B-低可容纳空间
图 6-1 上三角洲平原相序特征
MLM OG 50 CRS NMM
40 CRS
30 NMM BSi WRS
20 CRS PS
T RX S 10
MM 40
NMM CRS PS 30 T RX S
198.25
199.25
200.25
1、经典层序地层学不适用河流沉积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 2、河流地形、河流要素的变化与可容纳空间 3、河流相沉积的“准层序”(成因地层单元)
4、可容纳空间与河型特征 5、决口扇的层序地层位置—基准面下降期
(与高位三角洲的层序地层位置对比)
6、河流相层序地层识别标志
20 CRS
PS
10 T RX S
MS
LAXS 0 PIS
feet
A-高可容纳空间
0 PIS MLM BSi
feet
B-低可容纳空间
图 6-2 下三角洲平原相序特征
LAXS 40 PIS
MS
35 PXS

银额盆地查干断陷闭流湖盆层序类型与层序地层模式

银额盆地查干断陷闭流湖盆层序类型与层序地层模式

文章编号:167221926(2003)0620448205银额盆地查干断陷闭流湖盆层序类型与层序地层模式郭彦如(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摘 要:目前,对断陷畅流湖盆的层序地层模式研究较多,而针对断陷闭流湖盆的层序地层模式研究较少。

以查干早白垩世断陷闭流湖盆为例,分析了断陷闭流湖盆的沉积特征和演化规律,总结了断陷闭流湖盆的层序类型及特征,提出了断陷气候复合型和气候型层序类型,归纳了不同演化阶段的层序地层模式。

认为查干断陷闭流湖盆沉积演化经历了断初、断陷和断坳等3个阶段,断初和断陷阶段的层序地层模式是一种由断陷气候复合型层序组成的层序地层模式,断坳阶段的层序地层模式是由气候型层序组成的层序地层模式。

关键词:查干凹陷;断陷闭流湖盆;沉积演化;层序地层模式中图分类号:P53912 文献标识码:A0 引言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陆相层序地层模式的研究方兴未艾。

在20世纪90年代,徐怀大、魏魁生等首先用海相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了华北、松辽断陷盆地层序地层学,并总结出了一套断陷盆地层序地层学模式及研究方法。

该项研究推动了陆相层序地层学的发展[1~4]。

1996年纪友亮等[5]总结了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学演化模式,提出了陆相断陷盆地体系域类型和层序形成机制。

1995年吴因业等[6]研究了中国西北侏罗系层序地层学后,建立了陆相湖盆体系域演化模式。

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胡受权、张善文、杨飞等着重研究了断陷湖盆陡坡带陆相层序体系域模式[7~10],匡立春[11]研究了缓坡型前陆盆地硅质碎屑岩的层序地层模式,樊太亮、冯有良、郭少斌、张强、L e mon s 等[12~16]分别从储层、层序形成动力学、走滑盆地、湖泊三角洲等角度讨论了层序地层模式,邓宏文、C ro ss、How ell、A itken等[17~20]用不同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研究了冲积河流沉积体系层序地层学及其层序模式。

6层序地层学-湖盆层序地层

6层序地层学-湖盆层序地层

LD5-2-3- LD5-2-1-SZ36-1-16井连井地震剖面
2800
2500
2000
Ed1
Ed2
Ed3
Es1+2
TX92043
NE
1200
起源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海相层序 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应用于 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尽管海相 盆地与陆相盆地还存在多种差异
陆相湖盆地质特征:
层序划分方案
将准噶尔盆 地C-Q地层划 分为4个一级 层序、9个二 级层序、29 个三级层序
一级层序界面
准噶尔盆地东部大井凹陷D8425剖面 PSB3和TSB1是一级层序界面
一级层序界面ຫໍສະໝຸດ 准噶尔盆地SN9剖面 PSB3是一级层序界面
一级层序界面
准噶尔盆地西缘SN10剖面 TSB1是一级层序界面
岩心资料
测井资料 地震资料
层序边界识别标志 构造运动界面、构造应力场转换界面、大面积侵蚀不整 合面、大面积超覆界面 古生物组合类型及含量突变、化石群分异度突变、古生 物断带 古土壤层或根土层、颜色和岩性突变界面、底砾岩、沉 积旋回类型转变界面、沉积相向盆地方向迁移、煤层、 准层序组或体系域类型突变、有机质类型和含量突变、 地球化学指标突变等 自然电位和自然伽玛测井曲线突变接触界面、视电阻率 突然增大或降低、地层倾角的杂乱模式、成像测井的不 整合响应 地震反射终止现象剥蚀、顶超、上超、下超,地震反射 波组产状和动力学特征以及旋回特征的变化
欠补偿盆地
(据Kevin,2000)
过补偿盆地沉积特征(据Kevin,2000)
起源于被动大陆边缘海相碎屑岩 层序地层理论适用于湖泊盆地
第一节 陆相湖盆地质特征
一、湖盆构造作用和气候变化 1、湖盆构造作用及其对层序的控制 1)陆相湖盆成因机制

中国河流沉积学研究20年

中国河流沉积学研究20年

文章编号:100020550(2004)022*******收稿日期:2003206219 收修改稿日期:2003207226中国河流沉积学研究20年张昌民张尚锋李少华淡卫东 侯 路(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摘 要 从河型及其分类研究、现代河流沉积调查、河流沉积相与相模式研究、河流相地层的层序地层学研究、河流沉积砂体建筑结构精细解剖、河流沉积模拟研究等六个方面回顾了自《沉积学报》创刊以来20年中国河流沉积学研究的主要进展,指出我国的河流沉积学取得了许多富有特色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网状河概念的引入与普及、建筑结构要素分析法的推广、界面层次的划分和及其概念的扩张、岩石相类型和岩石相组合概念的应用、河流砂体露头调查的方法与技术、沉积构造的沉积动力学解释、层序地层学在河流沉积研究中的应用、河流沉积过程的模拟实验、河流相储层的建模技术等方面。

但是20年来,中国河流沉积学研究并没有出现国际公认的理论首创,应当加强河流沉积学的研究组织,吸收地理地貌和水利学的研究成果,结合社会经济建设需要不断扩大河流沉积学的研究领域,积极进行国际学术交流,使我国的河流沉积学研究走在国际河流沉积学研究的前列。

关键词 河流沉积学河流沉积学进展回顾与展望第一作者简介 张昌民男1963年出生 教授沉积学与石油地质学中图分类号 P512.2文献标识码A 从1983年沉积学报创刊至今的20年,中国河流沉积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就其进展可以分为:(1)河型及其分类研究;(2)现代河流沉积调查;(3)河流沉积相与相模式研究;(4)河流相地层的层序地层学研究;(5)河流沉积砂体建筑结构精细解剖;(6)河流沉积模拟研究等六个方面。

与国际河流沉积学的发展相比较,中国河流沉积学研究有其明显的特色,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1 河型及其分类研究“河相”一词常用于地理和水利界,是指河流的宽度、深度、宽深比、河道沉积物粒度等及其与其它水文参数之间的关系,河型是指河(流)道的类型。

不同类型浊积砂体判识特征及成因模式

不同类型浊积砂体判识特征及成因模式

不同类型浊积砂体判识特征及成因模式郑德顺;李野【摘要】对浊流沉积与浊积砂体的研究进展与现状做了简要介绍.通过分析前人的多种浊积砂体分类方案,认为吴崇筠的方案具有较高的实用性.通过修改吴崇筠的方案,结合东营凹陷滨县凸起南岸影响浊积体发育的各种条件,最终将浊积砂体分为近岸水下扇、远岸浊积扇、前缘滑塌扇和深水透镜状浊积体4种类型.主要以滨县凸起东、南坡沙三段浊积体为例,阐述了陆相湖盆不同类型浊积砂体的沉积特征与地球物理特征,总结了其判识特征、分布规律,建立了相应的成因模式.%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advancement research of turbidity current deposit and turbidity sand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Through the particular analysis of existing classifications,this paper adopts Wu Chong-jun's proposal that shows practicality and advantage.By amending Wu Chong-jun's proposal and combining all kinds of conditions that can affect the spread of sand bodies in Binxian uplift,it is reasonable to classify turbidity sand into four types,which are nearshore subaqueous fan,infralittoral turbidity fan,deep-water delta-front slump turbidity fan and lenticular turbidity sandbody.Taking Binxian uplift as an example,both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geophysical properties of turbidity sand in continental lacustrine basins are studied and recognition methods,distribution regularities of turbidity sand are summarized.Sedimentary genetic model is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期刊名称】《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31)001【总页数】7页(P54-60)【关键词】浊积砂体;沉积特征;地球物理特征;成因模式【作者】郑德顺;李野【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焦作454000/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焦作45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0 引言浊流理论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人们打破了原先固有的思维模式,丰富了沉积学的研究范围.直到如今,浊积岩依然是沉积学与石油地质学的研究热点,特别是在浊积砂体与油气关系的相关理论指导下,人们相继发现了众多的隐蔽性油气藏,丰富了中国陆相油气理论.但是浊积砂体规模小、分布规律性差,因此相对难找,这就需要对浊积砂体进行类型划分、识别特征总结以及建立相应的成因模式.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浊流研究基本处于起步阶段,最重要的就是50年代初期Kuenue和Migliorini 2人发表“Turbidity currents as a cause of graded bedding”一文,认为浊流可以在深海形成砂质沉积,标志着浊流理论的正式建立[1].进入20世纪60年代,Kuenue的学生Bouma通过对阿尔卑斯山脉始新世-渐新世安诺砂岩的研究后发表“Sedimentology of some Flysch deposits: Agraphic approa ch to facies interpretation”研究成查,并提出有深远影响的Bouma序列.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Lowe与Shanmugam详细研究了浊流与重力流的区别与联系,对浊流与浊积岩进行了重新定义.我国对于浊流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初期的研究目标集中于海相盆地,随着理论的发展,在各地特别是东部各大油田的陆相湖盆内也发现了规模不小的浊积岩性砂体.国内对浊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源、层序以及生储盖组合等方面[2-3],对于湖盆浊积砂体的判识特征,特别是沉积与地球物理特征未见有很好的总结,湖盆浊积砂体成因模式也未有效建立.1 浊积岩的类型划分前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浊积岩的划分方案,如吴崇筠等由浊积砂体在湖盆中的位置和形态的不同,将湖盆浊积砂体分为近岸浊积扇、供给水道-远岸浊积扇、断槽浊积岩体、水下隆起浊积岩体、水下冲积扇前浊积扇、三角洲前浊积透镜体等6个类型[4];刘宪斌、万晓樵等根据湖相浊流的形成机制将湖底扇分为水道型湖底扇和透镜状湖底扇[5];邓宏文等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分为滑塌浊积岩和坡移浊积扇2类[6];李丕龙以沉积学标志为基础,将陆相断陷湖盆浊流沉积体系划分为陡坡近岸浊积扇、缓坡远岸浊积扇和滑塌浊积扇3类[7];赵澄林等按照沟道发育与否将其分为发育沟道的浊积扇和不发育沟道的浊积扇;丁桔红根据发育位置的坡度及形态等特征,将湖盆浊积砂体类型归纳为3种:陡坡水道型浊积扇、缓坡水道型浊积扇、无水道滑塌浊积岩[8].综合前人的成果,并主要以吴崇筠的分类方案为基础,根据浊积砂体所处的位置、岩性分布、外部形态以及成因等因素,结合滨县凸起的具体情况,将浊积砂体分为近岸水下扇、远岸浊积扇、前缘滑塌浊积扇和深水透镜状浊积体4种类型来说明其判识特征和成因模式.2 浊积砂体判识特征2.1 沉积特征浊积砂体通常发育于海盆或湖盆的深水或者较深水区域,位于浪基面以下.滨县凸起南部浊积体类型丰富,具有较典型的浊积岩特征,可以代表湖相浊积岩所具有的一般特征,下文主要以滨南地区发育的浊积岩为例阐述其沉积特征.2.1.1 近岸水下扇近岸水下扇兼有三角洲沉积与浊流沉积的双重特点,本文根据砂体特征、成因以及分布等因素将其归于浊流沉积范畴.近岸水下扇通常位于断陷湖盆陡坡带,陆上入湖流体带有大量砂泥砾质陆源碎屑物,从陡坡下来强烈冲击湖盆,形成近岸水下扇.浊积主水道主要发育于内扇,长度较短,规模较小,但是往往可以形成陡深的下切谷.从扇根的砾质、含砾粗砂碎屑岩向外扇逐渐过渡为砂岩、粉砂岩或者砂泥互层,Bouma序列的D与E段虽可见到,但是分布较局限.最为特征的是扇中的叠合砂岩,是浊积砂体中含油气最丰富、勘探也较容易的类型;内扇亚相位于扇体靠近物源一端,岩性粗,分选性极差,常为砾、砂混杂,有效地反映出了快速堆积的特点;外扇亚相位于水下扇的最前端,岩石粒度更小,以粉砂或砂泥互层为主,可见小型波状层理.2.1.2 远岸浊积扇远岸浊积扇通常位于盆地缓坡一侧的坡折带以下,湖盆的坡度较缓,岸上浊流携带的大量泥沙通过浊积水道被搬运到湖中,当遇到前端遮挡物或者随着水动力的减弱而沉积下来.远岸浊积扇的特征是浊积水道非常发育,下切深并且展布广.不论是何种因素形成的河道,位于近岸处的往往陡而且深,向湖中心方向扩展成一系列辫状水下河道.远岸浊积扇的规模一般较大,也可进一步分为内扇-扇中-扇缘3个亚相.内扇由一条或几条深切水道与河道间组成,见鲍玛序列AB、BC段等组合,为经典浊积岩;中扇发育典型的辫状水道叠合砂砾岩,单一层序由砾岩-砂砾岩-砂岩的正粒序组成,主要以砂质浊流沉积为主;外扇为薄层粉细砂岩和深色泥岩的互层.2.1.3 前缘滑塌浊积扇此类砂体位于近岸三角洲、冲积扇、扇三角洲之前,随着陆源碎屑物质的不断涌入,近岸砂体规模的不断增大,若是具有了形成滑塌所需的条件和触发机制,便会在近岸大型砂体前方迅速堆积并下滑,形成前缘滑塌型浊积体.此类砂体的规模一般不太大,但是由于受到近岸三角洲、扇三角洲等的影响,内部出现小规模的水道,这也是与深水-半深水透镜体的最重要区别.砂体岩性以粉砂质、泥质为主,可发育一些小型的递变层理和底面构造.2.1.4 深水透镜状浊积岩深水透镜体可以形成于各类砂体前方,其形成机制与前缘滑塌水道型浊积体类似,但是规模却小得多,内部无水道分布,面积通常在1 km2以下,以透镜状产出.根据韦东晓等[8]研究,从内向外看,内缘和外缘规模很小,主要为泥质和砂质的细粒沉积,而核部为整个浊积体的主要部位,以孔渗性较好的砂质和粉砂质沉积为主.综合以上研究,根据4类浊积砂体各个相带的岩性以及沉积构造等特征,再结合凸起南部典型井位的岩芯情况,可总结不同种类浊积砂体的沉积特征,见表1.表1 浊积砂体的沉积特征总结Tab.1 Summarization of turbidity sand body's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2.2 地球物理特征在对陆相湖盆浊积砂体的研究中,前人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对于各种浊积砂体的地球物理特征却没有进行详细总结.因而需要了解详细的砂体地球物理特征,才能有效地解决浊积砂体规模小、横向相变快等问题[9].滨县凸起东、南部沙三段浊积岩广泛发育,易形成岩性油气藏[10].因此下文以滨县凸起东、南坡典型剖面为例,详细阐述各类砂体在地震剖面和SP,GR测井曲线上的特征.2.2.1 近岸水下扇近岸水下扇总体显示出楔状进积的特征,扇根处以杂乱反射为主,也会出现无反射状态.扇中亚相的反射结构以中强振幅的亚平行较连续反射为主.扇缘亚相地震反射特征为高频的中-低振幅连续平行或者以波状反射为主.如图1所示,Shan117井下部杂乱型前积反射,测井曲线上表现出微幅齿形与似箱状特征;Bin659井可见地震剖面上呈现较连续的“S”形前积反射特征,测井曲线表现钟形-漏斗形特征;Bin661井地震剖面呈现较平行、较连续的反射特征,测井曲线为低振幅、微齿化特征.2.2.2 远岸浊积扇由于远岸浊积扇与近岸水下扇发育地点的构造条件差异巨大,造就了两者的不同特点,最显著的就是扇根主水道的规模,在滨南地区表现尤为明显,Bin681井位于凸起南端,沙三段沉积为典型的主水道特征,地球物理识别特征如图2所示.2.2.3 前缘滑塌扇前缘滑塌型浊积体单体规模较小,厚度很少超过20 m,横向展布也不大,因而在地震剖面上此类砂体表现不甚明显,由于同沉积作用的影响,也可见两侧略微向下陷的小型丘状体,一般连续性较好,中部同相轴较明显,两端反射逐渐减弱,其上发育的小型水道基本不可见.图3中Bin669井的地震剖面上可以清楚看到多期砂体叠合特征.2.2.4 深水透镜体深水透镜体通常形成于远离物源的砂体前方,在大型扇体前缘多成群分布,但由于其规模很小,在地震剖面上较难识别.在半深湖-深湖区域,深水透镜体往往呈较小的透镜状、两侧下凹的丘状反射形态出现,连续性差,夹于上下连续性好的细粒深湖砂泥质强反射地层中,图4中所示为Bin668井下典型透镜体特征,对应的电阻率曲线表现出低幅齿形.综合以上地震反射与测井曲线特征,可以看到浊积砂体的各项特征在地震以及测井上都能够得到很好地反映,其地震与测井曲线特征如表2与表3所示.3 浊积砂体控制因素3.1 充沛的物源供给充沛的物源供给是产生浊流的物质基础,也是形成浊积岩的必要条件.岸上大量的碎屑物质、火山喷发物质等随着入湖河流大量倾泄,为各类浊积岩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表2 不同类型浊积砂体地震反射特征Tab.2 Seismic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kind of turbitidy sand砂体类型亚相外形内部结构地震相类型振幅连续性近岸水下扇扇根楔状杂乱、无反射楔状相、前积相低差扇中楔状、披覆状亚平行、较连续平行、亚平行席状相中较好扇缘薄板状、低楔状波状或平行连续前积地震相中-低较好远岸浊积扇扇根楔状杂乱楔状相、杂乱前积相低差扇中平行席状上下呈很好的平行接触平行、亚平行席状相中-高很好扇缘低角度楔状平行、亚平行平行、亚平行前积地震相中好滑塌透镜体丘状、透镜状短轴状,向两端尖灭透镜状、丘状相中-低差表3 不同类型浊积砂体的测井曲线特征Tab.3 The respo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log curves of different turbidity sand body砂体类型亚相外形内部结构地震相类型振幅连续性近岸水下扇扇根低幅齿形下倾平行扇中辫状水道中-高幅箱-钟形齿化-微齿下倾、水平、平行前缘中幅漏斗形微齿-光滑上倾、水平、平行扇缘低幅漏斗-反向齿形微齿-光滑平行、水平远岸浊积扇扇根低幅齿形齿化平行、下倾扇中中幅箱-钟形齿化-微齿平行、水平、上倾扇缘中-低幅漏斗-齿形微齿平行、上倾滑塌透镜体核部中-高幅箱-钟形微齿下倾、水平、平行内缘中-高幅箱-钟形微齿-光滑平行、下倾整个东营凹陷沙三期三角洲是物源丰富的河控三角洲,大量的陆源物质堆积在活跃的三角洲前缘区,并不断向前进积[11],三角洲前缘沉积物的不断滑塌,便使得浊积体的规模不断增加.3.2 足够的水深和水动力条件浊积砂体的成岩作用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条件,而足够的湖水深度是保证其稳定性的必要条件,但水深也是相对的,与河湖水体密度有直接关系.但是不论湖水的相对深浅,其浊流沉积深度必须要在风暴浪基面以下才能保证稳定.湖泊的水动力条件也影响着浊积砂体的增长速度,距离入湖河口或者水下供给水道较近的砂体,由于水动力条件较强,其推进速度相对较快,展布规模相对较大,三角洲等砂体前缘产生滑塌的概率也较大.3.3 地形坡度角与密度差湖泊的地形坡度角有多方面的作用,不仅影响水动力条件,而且也是一种重要的触发机制.较大的坡度角会增加流体动力,也会促使前缘堆积物的加快下滑.地形坡度角与密度差是一对具有相对补偿作用的因素,低坡度角与高密度差和高坡度角与低密度差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3.4 构造活动构造运动对湖盆浊积砂体的分布和发育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断层的发育控制物源通道和湖底地形,此外,断层下降盘处可形成断槽,沉积物在此可形成特殊类型的浊积扇体.总之,湖盆浊积砂体的形成往往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主导因素通常是构造运动.因此,在研究浊积岩的成因和发育时,要对沉积条件、区域演化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特别要突出构造活动的影响.4 浊积砂体成因模式前文所述4种类型浊积砂体的成因与控制因素各有不同,滨县凸起南部沙三段浊积砂体物源为滨县凸起,良好的物源条件为浊积扇体的发育创造了物质基础,再加上构造运动使得扇体前缘不断发生滑塌,各类型浊积砂体发育良好,其沉积模式如图5所示.5 结论(1)滨南地区沙三期浊积岩大量发育且类型丰富,沉积特征与地球物理特征显著,可以代表陆相湖盆浊积砂岩所具有的特征.(2)通过研究前人对于浊积砂岩的分类方案,再结合滨县凸起南坡的实际情况,认为将浊积砂体分为近岸水下扇、远岸浊积扇、近岸滑塌水道型浊积体、深水透镜状浊积岩4种类型较合适.(3)此4种类型的浊积砂岩都可再细分为不同的亚相,各亚相的沉积特征与地球物理特征具有显著差异,在地震剖面和测井曲线上显示出很好的识别标志.(4)控制滨南地区浊积岩发育的因素有物源条件、水动力强弱、湖盆地形以及构造因素等,但主要是构造因素,最明显的是断层对于近岸水下扇发育的控制.参考文献:[1] 饶孟余,钟建华,赵志根,等.浊流沉积研究综述和展望[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4,15(2):156-161.[2] 孟庆任.陕西紫阳芭蕉口志留纪浊积岩的研究[J].沉积学报,1991,9(1):35-43.[3] 雷怀玉,邹伟宏,王连军,等.岔西地区浊积岩的发现及其油气勘探意义[J].沉积学报,1999,17(1):89-94.[4] 吴崇筠.湖盆砂体类型[J].沉积学报,1986,4(4):1-26.[5] 刘宪斌,万晓樵,林金逞,等.陆相浊流沉积体系与油气[J].地球学报,2003,24(1):61-66.[6] 邓宏文,方勇,王红亮,等.东营三角洲高频层序特征与岩性圈闭分布[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3,17(3):160-163.[7] 李丕龙.陆相断陷盆地沉积体系与油气分布[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58-69.[8] 丁桔红.湖盆浊积砂体及类型研究[J].华南地质与矿产,2007(3):6-11.[9] 毕义泉.东营凹陷滨县凸起南坡砂砾岩体成因模式与成藏规律[J].石油大学学报,2002,26(4):12-15.[10] 韦东晓,田景春.湖相浊积砂体沉积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13(5):15-17.[11] 马德波,李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地区延长组浊积砂体的地震识别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31(4):73-76.[12] 林松辉.断陷盆地陡坡带砂砾岩扇体地震反射特征——以东营凹陷为例[J].地质科技情报,2005,24(4):55-57.[13] 王金锋,韩文功,于建国,等.东营凹陷沙三段浊积岩体系及其油气勘探意义[J].石油学报,2003,24(6):24-29.。

河流沉积学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河流沉积学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河流沉积学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王随继;倪晋仁;王光谦【期刊名称】《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年(卷),期】2000(8)4【摘要】河流沉积学的研究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而且对生产实践和洪灾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为了使研究者能够全面把握河流沉积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从河流分类、河流沉积作用的模拟实验、河流沉积相模式、河流沉积物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古河道重建等方面 ,对河流沉积学的进展作了比较全面的回顾 .在此基础上认为 ,河流层序地层学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不同河型沉积物的识别还有待从方法上进行加强 ;分汊河和网状河的多河道形成机理的理论探讨和水槽模拟实验有待深入开展 ;河型及其沉积物的时空转化模式及影响因素需要进行系统的综合研究 ;等等 .期望将来的研究能够在上述薄弱环节上有所突破 ,从而使河流沉积学的研究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总页数】8页(P362-369)【关键词】河流沉积物;沉积物;古河道;薄弱环节;洪灾;综合研究;水槽;相模式;层序地层学;河型【作者】王随继;倪晋仁;王光谦【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42;X522【相关文献】1.河流沉积学研究热点与进展r——第11届国际河流沉积学大会综述 [J], 高志勇;石雨昕;毛治国;冯佳睿;崔京钢2.西湖凹陷中深层河流相砂体地震沉积学解释与沉积演化分析 [J], 陈波;段冬平;刘英辉;丁芳;陈晨3.地震沉积学在河流-浅水三角洲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以渤海海域蓬莱A构造区馆陶组为例 [J], 付鑫;杜晓峰;官大勇;李瑾;李晓辉4.地球轨道旋回沉积节律研究进展——兼论轨道旋回的沉积学特征、年代学意义和研究方法 [J], 柳永清5.河流比较沉积学与河流砂岩油藏开发 [J], 尹寿鹏;任明达;王随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沉积物体积分配原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基础

沉积物体积分配原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基础

同。一些人认为, 基准面即地貌学上的平衡剖面。进一步的认识是地层基准面为分隔沉积 作用和侵蚀作用的理论均衡面, “在该面之上沉积物不能停留, 该面之下可能发生沉积和埋
[4] 藏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 多数地质学家仅仅是从地貌学角度出发理解基准面, 并没有把
基准面旋回与时间域、 基准面对岩石记录的保存程度和内部结构的控制联系起来 (图 1) 。 [5] 自 Barreii 提出基准面概念后很长一段时间, (1964) 第一次明确地从地层保存作用 Wheeier
图 1 基准面概念的演化及应用
(据 Cross, 1998)
图 2 基准面、 可容纳空间和反映可容纳空间与 沉积物供给之间平衡时的地貌状态
(据 T. A. Cross, 1994 修改)
Fig.1 Concept of base-ievei and its appiication
Fig.2 Base-ievei, accommodation and geomorphic feature refiecting the baiance between accommodation and sediment suppiy
[3] 体积的过程称之为 “沉积物体积分配 ( Cross, 。二维剖面上, 沉积物的体积分配作用 1998)
图 3 基准面旋回期间沉积物堆积样式与体积分配
(据 Cross, 1994)
Fig.3 Stacking pattern and sediment voIume partitioning during base-IeveI cycIes
[2] 过程 响应系统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BarreII (1917) 早就认识到, “一个不整合标志着一个时 间域, 该时间域在其它区域表现为地层沉积” 。也就是说, 如果某地区存在着一不整合面, 在

准噶尔盆地南缘上三叠统黄山街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准噶尔盆地南缘上三叠统黄山街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准噶尔盆地南缘上三叠统黄山街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周洪瑞;王训练;刘智荣;邓宏文【期刊名称】《古地理学报》【年(卷),期】2006(008)002【摘要】准噶尔盆地南缘上三叠统黄山街组主要为砾岩、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构成的一套碎屑岩组合,通过野外沉积特征研究将其确定为典型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通过对沉积相、亚相、微相的详细研究,认为辫状河三角洲具有类似曲流河三角洲的层序结构和微相类型,但两者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别.与曲流河三角洲相比,辫状河三角洲的三角洲平原亚相不仅沉积物的粒度较粗,而且辫状河道沉积较发育,河道间洪泛平原沉积不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也可以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和水下分流河道间等微相,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主体.根据野外露头的追索研究,建立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上三叠统黄山街组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模式.从沉积物的岩性特征看,辫状河三角洲砾岩和含砾粗砂岩体具有分布较稳定、展布较广、储集物性较好的特点.【总页数】12页(P187-198)【作者】周洪瑞;王训练;刘智荣;邓宏文【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24+5【相关文献】1.辫状河三角洲露头构型——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三叠系黄山街组为例 [J], 朱卫红;吴胜和;尹志军;韩涛;伍轶鸣;刘勇;冯文杰;罗亚男;曹岑2.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三叠统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J], 李维锋;高振中;彭德堂;王成善3.准噶尔盆地南缘郝家沟剖面下侏罗统八道湾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J], 李茂榕;周洪瑞;王训练;刘智荣4.准噶尔盆地南缘郝家沟剖面下侏罗统三工河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 [J], 刘智荣;王训练;周洪瑞;邓宏文;洪顺英5.一个大型的古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论苏皖中—上三叠统黄马青组沉积环境[J], 岳文浙;业治铮;毕仲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滩坝砂沉积

滩坝砂沉积
坝:坝主体,坝侧缘 滩:滩脊,滩席
滩坝砂沉积亚/微相划分及特征
Ø作为一种相
滩坝相
滩亚相 坝亚相
滩脊微相 滩席微相 坝主体微相 坝侧缘微相
(据操应长等,2009)
Ø作为一种亚相
(据陈清华等,2008)
砂质滩坝 生物碎屑滩坝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碎屑岩滩坝模式,据陈清华,2008
现 代 海 洋 滩 坝
车镇凹陷大55井沙二段6砂组沉积微相解释
提纲
Ø滩坝砂形成背景和波浪作用 Ø滩坝砂沉积亚/微相划分及特征 Ø滩坝砂沉积模式和砂体分布 Ø滩坝砂油气成藏和勘探实践
二、滩坝砂沉积亚/微相划分及特征
依据: 成因 沉积位置 形态 岩性
1、滩坝砂沉积亚/微相划分
a)湖岸拐湾处; b)水下古隆起处; c)三角洲侧缘处;d)开阔滨浅湖处
多因素分类
东营凹陷南坡沙河街组滩坝沉积模式,据操应长,2009
ü形成湖湾;
ü造成沿岸流和湖浪能量消耗;
ü砂粒沉积下来;
ü形成平行岸线伸展的长条状湖
岸砂嘴,并逐步发展为条带状滩 坝。
湖岸拐弯处 例如:东营凹陷沙三段;辽东湾盆地东营组
滩坝砂形成背景:古地理位置、物源供给条件、水动力条件等
Ø古地理位置
a)湖岸拐湾处; b)水下古隆起处; c)三角洲侧缘处;d)开阔滨浅湖处
分选系数一般1.5-2.0,总体分选好。
据王永诗,2011
滩坝砂整体特征
•沉积构造
•沉积相序
典型的波浪成因构造- 浪成砂纹交错层理,浪成波痕
以反序结构为主,可发育 细-粗-细的复合相序
据王永诗,2011
滩坝砂整体特征
•地层倾角、古流向
•地震相
3225.003230.00m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床沉积微相与层序地层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床沉积微相与层序地层

地 层 学 杂 志2007年7月J OU RNAL OF ST RATIGRAPH Y第31卷 第3期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床沉积微相与层序地层杨仁超1)韩作振1)樊爱萍1)2)1)山东科技大学矿山灾害预防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质科学与工程系 山东青岛 266510;2)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陕西西安 710069摘 要: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侏罗系直罗组砂岩型铀矿是在中国克拉通盆地中首次发现的大型铀矿。

通过野外调研和多种室内分析手段,对该铀矿的含矿建造进行了岩石学、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及其相互关系研究,认为直罗组沉积环境经历了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向曲流河的转化,沉积相由辫状河向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过渡的地区有利于铀矿的沉淀富集,层序地层学格架由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6个中期旋回和17个短期旋回层序构成,基准面升降旋回中形成的含矿建造具良好的地层结构。

基准面上升早期形成的辫状河河道砂体岩性主要为浅灰、灰白色粗 中粒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具连通性好、粒度粗、碎屑含量高、杂基含量低及孔渗条件好等特点,是重要的含矿层。

关键词:砂岩型铀矿,沉积微相,层序地层,直罗组,侏罗系,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中图法分类号:P 534.52,P 5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 4959(2007)03 0261 06国家!973∀项目!多种能源矿产成生 富集环境和成藏(矿)机理∀(2003CB214603)成果。

文稿接受日期:2007 03 05;修改稿收到日期:2007 03 15。

第一作者简介:1976年生,男,陕西商南人,讲师,在读博士,专业方向为沉积学与层序地层学。

rc yang@s 砂岩型铀矿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铀矿类型之一,其规模大、成本低、污染小、效益高的普遍特点决定了该类型铀矿具有广阔的找矿前景和显著的市场优势,业已成为我国铀资源勘查工作的主攻方向。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侏罗系直罗组砂岩中发现的砂岩型铀矿,控制其含铀矿化的层间氧化还原带前锋线大于15km (朱西养等,2003),其远景储量丰富,有望达到超大型矿床规模,成为我国又一处新的核能资源基地(肖新建等,2004)。

90年代沉积学面临的新课题

90年代沉积学面临的新课题

90年代沉积学面临的新课题
龚一鸣
【期刊名称】《中国地质》
【年(卷),期】1990(000)006
【摘要】任何一门科学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从科学积累到科学革命的多旋回发展.沉积学在经历了漫长的科学积累(1870~195O)→科学革命(1950~1980)→科学积累(80年代)发展阶段以后,必将面临沉积学革命的新时期.国内外沉积学研究现状表明:90年代沉积学面临的新课题有如下两个方面:
【总页数】3页(P16-18)
【作者】龚一鸣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12.2
【相关文献】
1.科技情报研究的新课题——90年代的机会与挑战 [J], 李正中
2.河湖长制实践面临的新课题及思考——以江西省新余市为例 [J], 彭东华; 何绍辉
3.“慢跑”24年后终上市站在新起点的农夫山泉面临新课题 [J], 王子扬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J], 王丰
5.数字治理:人类社会面临的新课题 [J], 魏礼群;顾朝曦;倪光南;汪玉凯;李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古地貌谈层序格架中储层的发育规律

从古地貌谈层序格架中储层的发育规律

改回日期:200121128;责任编辑:宫月萱。

第一作者:吴贤顺,男,1973年生,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层序地层及油气藏综合研究。

E 2mail :wxs126@ 。

从古地貌谈层序格架中储层的发育规律 吴贤顺 樊太亮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摘 要 在高分辨层序地层的理论中,基准面的升降和旋回期的长短变化影响着层序内部沉积体系的发育。

但要注意的是,盆地的原始古地貌作为层序发育的背景,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基准面变化导致的可容纳空间大小的变化,对沉积物的体积分配和相分异有特定的控制作用。

同时古地貌形态会在层序格架中发生演化,变得逐渐不明显或最终消失。

文中论述了古地理特征识别及其重要性,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研究了古地貌对层序中储层发育规律的影响,重点论述了发育较广泛的古凸起带和下切沟谷带随基准面旋回变化而对不同类型储集体发育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古地貌 沉积物体积分配 储层预测The R elationship bet w een Palaeotopography and R eservoir Prediction in Sequence Stratigraphic R esearch WU Xianshun FAN Tailiang(Chi na Research Instit ute of Pet roleum Ex 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Beiji ng ,100083) (Chi na U 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 ng ,100083)Abstract According to high 2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changes in base level and cycles can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deposi 2tional system.The distribution and style of depositional system are controlled by the changes of base level.It should be pointed out that the palaeotopography exerts a great effect on the accommodation space affected by base level changes ,and plays a special control 2ling part in sediment volume partitioning and facies differentiation.In this paper ,the significance of palaeotopography determination is discussed.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research on palaeotopography can play a leading role in reservoir prediction.K ey w ords sequence stratigraphy palaetopography sediment volume partitioning reservoir prediction1 古地貌的识别对古地理环境进行恢复,着重要查清古水流体系、物源作用以及起沟通、阻挡和分隔作用的古地貌单元,如古断层、古斜坡、古沟谷、古凸起等(图1)。

基于小波变换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单元划分方法探讨

基于小波变换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单元划分方法探讨
层 序地层 单元 界 面特 征 。
皿Ⅲ皿Ⅲ皿
通常 , ( 具有有 限的支撑集 , () t f ) 即 f在 的一个 有限集合 , 如在[, 0 之外均为 0 记为 Sp q f , up * ) (=
此时 , 上述积分 只包含 b的视窗【, +] 6a b内部不等 T 于 0 而视窗 的位置随 6 。 移动 , 其大小随 0 伸缩。另
院 惠 民室 。
维普资讯
第5 第4 卷 期
朱剑兵 : 于小波变换 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单元划分方法探讨 基

越小频带越宽, 视窗越小分辨率越高 。 这与人们观
察事物 的规律刚好一致 ,站的越远视野越开阔 , 看
的越 模糊 , 之则看 的较 清 晰问 反 。 小 波 变换 不像 Fui 变 换 只 有 三 角 函数 一 种 or r e 基 函数 , 波 基 函数 常用 的就 有 十几 种 。对 于许 多 小
境的变化是层序界面形成的重要因素。沉积物的不 同韵律特征形成了不同级次的地层和旋回, 由旋 回
导致 的物质性质变化在测井资料频率域( 或小波尺 度域 ) 特征上反映较为明显 , 存在测井资料频率( 尺 度) 与层序旋 回的内在对应关 系『] 2。 I 311小Βιβλιοθήκη 波变 换方 法及 基 函数 的选择 .
小波变换就是把某一称为小波 函数 () 自 f的 变量 t 进行位移 6和伸缩 0 处理后与待变换的函数 f 内积而得到具有双参数 a 6 ) 作 和 的函数
广泛应用 , 其特点是具有多分辨率 , 能体现时域 、 频
域的局部性特征。利用该特点 , 本文采用测井 曲线 的小波变换方法 ,通过选取有效 的小波基函数 , 对 测井曲线进行旋 回性分析 , 进而指导不同级别的层 序地层单元界面的划分。分析结果表 明, 不同尺度 的小波变换系数谱可 以反映出不同级别 的高分 辨

小型断陷盆地辫状河砂体沉积特征——以千家店盆地硅化木公园露头为例

小型断陷盆地辫状河砂体沉积特征——以千家店盆地硅化木公园露头为例

小型断陷盆地辫状河砂体沉积特征——以千家店盆地硅化木公园露头为例季春辉;邓宏文;郭佳;田园圆;王启明【期刊名称】《石油天然气学报》【年(卷),期】2011(033)005【摘要】通过对千家店盆地中的延庆硅化木公园的辫状河砂体露头研究,从岩相成因、岩相组合、沉积构造描述入手分析了辫状河沉积微相类型与沉积特征.辫状河沉积以"多层楼"叠置的辫状河道为特征,同时也存在河道问决口或溢岸沉积.分析了辫状河砂体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同时以野外实测数据为基础,运用半定量计算方法得出了辫状河道宽/深经验公式.该项研究为辫状河储层成因类型分析、储层时空分布预测及储层建模提供了依据.【总页数】5页(P27-31)【作者】季春辉;邓宏文;郭佳;田园圆;王启明【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4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相关文献】1.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6区古近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与砂体叠置模式 [J], 刘畅;何辉;王友净;胡亚斐;李积永;谢琳;李杰2.陆相断陷盆地中沉积砂体的地震响应特征 [J], 宋守德3.辫状河砂体储层沉积学研究:以张家口地区露头砂体为例 [J], 伍涛;王建国4.扇前辫状河储层地质模型建立初探:以阜新盆地海洲露头砂体研究为例 [J], 王建国;王德发5.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在辫状河沉积相中的应用——以北京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剖面为例 [J], 吴鹏;樊太亮;王红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Total discharge shared by many channels—channel can fill in same flow regime • Channel shape: braided at low stage; straight in flood stage • Sandstone shape: convex-down or flat bottom; flat top; ribbon; sandstones clustered in convex-up top, convex-down bottom pod • Serrated vertical profile • Different dimension (thickness and extension) of braided channel sandstones preserved in the strata record caused by different size of braided channels
地震沉积学:是在地质规律(尤其是沉积环境及 不同沉积环境下沉积相模式)指导下利用地震信 息和现代地球物理技术进行地层岩石宏观研究、 沉积史、沉积结构、沉积体系和沉积相平面展布 的研究。 低频地震同相轴更倾向于具有岩性意义而不是时 间意义。高分辨率地震应用:关键技术包括90° 相位转换技术、地层切片技术和分频解释技术等。
辫状河道沉积:多层叠置,厚度变化大
辫状河道间溢岸沉积(决口扇沉积)
多期溢岸沉积叠置,薄层砂岩和泥岩互层,向上单层砂岩厚度增大
辪状河进入湖盆流速迅速减弱,入湖后砂体形成类型与地形梯度密切相关(1)低梯度:河流-滑塌重力流; (2)高梯度:河流-bupass-重力流;(3)波浪作用强:形成波浪作用为主的临滨沉积。 总言之,只有在由于 滑塌作用或波浪作用在河口部位形成平台之后,辪状河道才回推进
冲积环境中的三种沉积体类型
• 河道形态–侵蚀的底界面,其下为削截(曲流/ 辪状/分支河道) • 进积形态–沉积的底界面(决口扇/决口河道复 合体) • 加积形态–伴随着点坝迁移的小型侵蚀底界面 (叠置河道)
高弯度河流体系与亚相组成 低坡度区;高悬浮 /底负载;亚相:河道、点砂坝、河漫滩、堤岸、牛颚湖; 河道条带结构,向上变细保存好
河流相等时地层格架与储层分布预测
1、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 2、河流相沉积学-层序划分基础 3、河流相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 4、储层预测中的地震解释处理一体化 5、河流相储层精细预测实例介绍 6、运用层序观点进行河流相储层描述
河流沉积学
河流分类: 辫状河流(低弯度河流)
古代沉积常见
曲流河 (高弯度河流) 网状河
②露头精细解释和定量描述,从油气储层的角度 精细解释和砂体预测是研究中的重要任务。 ③用动态的观点分析露头沉积特征,对储层研究 中沉降、基准面变化、沉积物供给以及气候 等控制沉积作用的几个最基本因素的深入分析, 揭示了层序成因,为层序划分和对比、层序特征 分析、层序模式建立提供了标准或依据。
注意:可以向上逐渐变细或突然变细
可容纳空间变化过程中曲流河点坝的侧向迁移
note: unidirectional progradation, forming clinoform(point bar)
网状河流沉积体系(游荡性河流)
河流中下游;相互连接,坡度低、弯度大;悬浮载荷为主;限制性河道 河道嵌入河漫;垂向加积作用强、宽/深<曲流河;亚相:河道、泛滥平原,决口扇; 低坡度下游水系特征,形成于基准面上升可容纳空间增大时期 与辩状河岸的区别
New word: Ganges(恒河) Brahmaputra(雅鲁藏布江) outwash(冰水冲积平原)
Distributary Form
• Mouthbar formation creates distributary form • Total discharge shared by many channels— channel can fill in same flow regime • Channel shape: straight • Sandstone shape: convex-down bottom; flat top; wings (steer head); narrow and long; isolated • Blocky vertical profile (no grain size change)
雅鲁藏布江-Brahmaputra
Alluvial fan=sediment gravity flow Alluvial fan +lake=fan delta
Fluvial fan=water flow=braided stream Fluvial fan +lake =delta, but there is no water flow in this kind of delta, usually dominated by gravity flow forming by slumping
10-25 m
下覆向上变粗旋回:湖盆边缘的临滨沉积作用,即以波浪为主沉积物
沉积学进展
露头沉积学研究进展 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
应用沉积学研究进展 沉积模式研究进展
成岩作用研究进展
●将今论古--地上到地下
●局部地区性--全球性研究。
●形成一系列新的学科分支。
露头研究:宏观、定性和静态
①对露头的描述局限于空间上的分布而很少从时 间尺度去考虑,即关于地表露头和地下岩心成因 和演化机制研究较少。
沉积模式进展:
①对已形成的沉积模式补充和修正;
②对未成熟沉积模式不断完善,如风暴岩、震积岩、 等深积岩; ③沉积模式研究思路的转变,从沉积岩性—层理— 层序到建筑结构要素分析法; ④沉积模式的研究趋于向精细化和定量化方向发展。
成岩作用进展:
①显微观察在解释成岩作用机制的进展。
②成岩作用与温度场和压力场结合。 ③成岩作用与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结合。
• Hydraulics control scour depth • Energy distribution controls vertical facies succession • Fining-up vertical profile • Channel shape: sinuous • Sandstone shape: flat bottom; convex-up top; blanket (not sinuous); isolated to amalgamated • In a drainage basin, rivers tend to have same hydraulic properties, same scour depth, and channel sandstones have the same thickness
古代沉积少见
顺直河
(单一河道、稳定堤岸,为大型河流一部分,河道与天然堤发育)
Channel Forms
• Meander • Braided • Distributary
erosional base with truncation hydraulics & energy distribution control
辪状河道形态
• 总体流量被诸多的、大小不一的河道所分截 • 河道形态:低水位时期为辪状,洪水时期为直的 • 砂岩形态: 下凸或平的底界面,平的顶界面; 带状; • 测井曲线垂向剖面河道形态为锯齿状 • 由于辪状河道规模不同,地层纪录中不同几何形态(厚度和 延伸长度)的河道保存下来
辪状河识别
通过以不整合面和与之可对比的整合面为界,划 分出层序、体系域、准层序和准层序组,形成一 套独立完整的沉积层序划分原则和体系。
应用沉积学
①地震和测井方法在地层、沉积相和油气储层评 价方面的研究。 ②地震沉积学:应用地球物理方法解决沉积成岩 过程问题的有效手段 、
③ 地球物理方法成为沉积学研究最有利的工具。 从动态的成因角度去考虑,对储层精确预测
高弯度河流体系
曲流河形态
• • • • • 水动力条件控制底界面冲刷面剥蚀深度 能量分布控制着垂向相序 总体向上变细的垂向剖面 河道形态:弯曲 砂岩形态: 底界面-平;顶面-上凸; 孤立或相 互叠置 • 在一个汇水盆地中,河流往往有相似的水动力 性质,相同的侵蚀深度,河道砂体有相同的厚度
Meander Form
辪状河流的宏观特征
古代辪状河沉积: 河道相互叠置, 规模大小不一
洪水影响小的高 部位:粉砂和泥 质沉积可保存
河床较高部 位:粒度变 细,砂质含 量增高为主
河床低部位:粒 度粗,活动河道 与砂砾质坝为主
辫状河体系储层、隔层和夹层分布与地貌密切相关
北京硅化木公园侏罗系辫状河剖面全景
位于剖面中下部的辫状河道及其伴生相
砾质底形
向上变细发育差
水流方向
不规则向上变细
河道内砂坝
主河道系统
砂体建造
河道几何形态
低 弯 度 砾 质 河 流 与 砂 质 河 流 体 系 即 辫 状 河
心河 滩流 ;上 无游 决与 口冲 扇积 和扇 河; 漫底 滩负 载 为 主 ; 河 道 摆 动 ; 亚 相 : 河 道 砂 坝
Braided Form
vertical profile
河道类型
• 曲流河道 • 辪状河道 • 分支河道
侵蚀的底界面,与下覆层削蚀接触 水动力条件和能量分布控制着垂向剖面
Sediment Bodies in Fluvial Environments (three types)
• Channel Forms–erosional base with truncation • Progradational Forms–depositional base • Accretionary Forms–minor erosional base associated with bar migr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