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原理实验一二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一
KTδ(t)+K
实测:μo(t)=
+
e-t/R3C
Ro=
100K R2=
100K
C=1uF
R3=
10K
R1=
100K
R1=
200K
典型
环节
传递函数参数与模拟电路参数
关 系
单位阶跃响应
理想阶跃响应曲线
实测阶跃响应曲线
PID
KP=
TI=Ro C1
TD=
理想:μo(t)= TDδ(t)+Kp+
答:传递函数的相角始终大于零,a>1。
3.你能解释校正后系统的瞬态响应变快的原因吗?
答:由于实际控制系统具有惯性、摩擦、阻尼等原因。
表3-1
参数
项目
Mp(%)
Ts(s)
阶 跃 响 应 曲 线
未校正
0.6
4
校正后
0.125
0.42
实验四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一、被测系统的方块图及原理:
图4—1 被测系统方块图
关 系
单位阶跃响应
理想阶跃响应曲线
实测阶跃响应曲线
惯性
K=
T=R1C
μo(t)=
K(1-e-t/T)
R1=
250K
Ro=
250K
C=
1μF
C=
2μF
I
T=RoC
μo(t)=
Ro=
200K
C=
1μF
C=
2μF
PI
K=
T=RoC
μo(t)=K+
R1=
100K
Ro=
200K
C=
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一 控制系统的电子模拟实验
《自控原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实验一控制系统的电子模拟实验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除比例环节和积分换节外,输出信号均接入一反相器再输入至示波器CH2通道。
1.比例环节R0=200K、R1=100K时传递环数G(s)=0.5,响应函数曲线如图所示R0=200K、R1=500K时传递环数G(s)=2.5,响应函数曲线如图所示结论:理论上,由于G(s)=Uin/Uout=R1/R0,当R1=100K变化到500K时,在输入信号不变的情况下,输出信号幅值应当变为原来的5倍。
由虚拟示波器图像可知输出红线(CH2)代表Uout,当R1=100K变化到500K时,其幅值变为原来的5倍。
这一结果符合理论分析结果。
2.积分环节R0=500K、C=1uF时传递环数G(s)=2/s,响应函数曲线如图所示R0=500K、C=2uF时传递环数G(s)=1/s,响应函数曲线如图所示R0=500K、C=3uF时传递环数G(s)=2/3s,响应函数曲线如图所示结论:理论上,由于G(s)分别为2/s、1/s、2/3s,可知响应曲线图像为斜率分别为2、1、1.5的直线,在输入信号为1V、1Hz的方波时,在有信号输入的阶段响应曲线上升但是斜率不相同,在无信号输入的阶段响应曲线保持不变。
由虚拟示波器图像可知输出红线(CH2)代表Uout。
结果符合理论分析结果。
3.惯性环节R0=200K、R1=200K、C=1uF时测量所得时间常数T=201.667ms理论上,传递环数G(s)=1/(0.2s+1),时间常数理论值为0.2s,响应函数曲线如图所示R0=200K、R1=200K、C=2uF时测量所得时间常数T=416.667ms理论上,传递环数G(s)=1/(0.4s+1),时间常数理论值为0.4s,响应函数曲线如图所示R0=200K、R1=100K、C=1uF时测量所得时间常数T=120ms理论上,传递环数G(s)=0.5/(0.1s+1),时间常数理论值为0.1s,响应函数曲线如图所示结论:实验测得时间常数与理论值基本符合。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书(DOC)
目录实验装置介绍 (1)实验一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 (2)实验二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5)实验三系统频率特性分析 (7)实验四线性系统串联校正 (9)实验五 MATLAB及仿真实验 (12)实验装置介绍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是自动控制理论课程的一部分,它的任务是:一方面,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自动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学习和提高系统模拟电路的构成和测试技术。
TAP-2型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系统的基本结构TAP-2型控制理论模拟实验装置是一个控制理论的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
如上图所示,TAP-2型控制理论模拟实验由计算机、A/D/A 接口板、模拟实验台和打印机组成。
计算机负责实验的控制、实验数据的采集、分析、显示、储存和恢复功能,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产生各种输出信号;模拟实验台是被控对象,台上共有运算放大器12个,与台上的其他电阻电容等元器件配合,可组成各种具有不同系统特性的实验对象,台上还有正弦、三角、方波等信号源作为备用信号发生器用;A/D/A 板安装在模拟实验台下面的实验箱底板上,它起着模拟与数字信号之间的转换作用,是计算机与实验台之间必不可少的桥梁;打印机可根据需要进行连接,对实验数据、图形作硬拷贝。
实验台由12个运算放大器和一些电阻、电容元件组成,可完成自动控制原理的典型环节阶跃响应、二阶系统阶跃响应、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系统频率特性测量、连续系统串联校正、数字PID 、状态反馈与状态观测器等相应实验。
显示器计算机打印机 模拟实验台 AD/DA 卡实验一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一、实验目的1.学习构成一、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了解电路参数对系统特性的影响;研究二阶系统的两个重要参数:阻尼比ζ和无阻尼自然频率ωn对动态性能的影响。
2.学习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的测量方法,并学会由阶跃响应曲线计算一、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
二、实验仪器1.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2.计算机一台三、实验原理模拟实验的基本原理:控制系统模拟实验采用复合网络法来模拟一、二阶系统,即利用运算放大器不同的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模拟一、二阶系统,然后按照给定系统的结构图将这些模拟环节连接起来,便得到了相应的模拟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目录实验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验证性实验) (1)实验三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验证性实验) (9)实验三系统稳态误差分析(综合性实验) (15)预备实验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一、实验目的1.学习构成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了解电路参数对环节特性的影响。
2.学习典型环节阶跃响应测量方法,并学会由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典型环节传递函数。
二、实验内容搭建下述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并测量其阶跃响应。
1.比例(P)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1。
2.惯性(T)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2。
3.积分(I)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3。
4. 比例积分(PI)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4。
5.比例微分(PD)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5。
6.比例积分微分(PID)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6。
三、实验报告1.画出惯性环节、积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比例微分环节、比例积分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图,用坐标纸画出所记录的各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2.由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出惯性环节、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并与由模拟电路计算的结果相比较。
附1:预备实验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效果参考图比例环节阶跃响应惯性环节阶跃响应积分环节阶跃响应比例积分环节阶跃响应比例微分环节阶跃响应比例积分微分环节阶跃响应附2:由模拟电路推导传递函数的参考方法1. 惯性环节令输入信号为U 1(s) 输出信号为U 2(s) 根据模电中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列出公式:整理得进一步简化可以得到如果令R 2/R 1=K ,R 2C=T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可写成下面的形式:()1KG s TS =-+当输入r(t)为单位脉冲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1输出U 2(s)=G(s)U 1(s)= 1KTS-+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脉冲响应如下:/(),0t TK k t e t T-=-≥ 当输入r(t)为单位阶跃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1/s输出U 2(s)=G(s)U 1(s)= 11K TS s-+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阶跃响应如下:/()(1),0t T h t K e t -=--≥当输入r(t)为单位斜坡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21s输出U 2(s)=G(s)U 1(s)=2323R R C T R R =+2Cs12Cs-(s)U R10-(s)U 21R R +-=12212)Cs (Cs 1(s)U (s)U )(G R R R s +-==12212)Cs 1((s)U (s)U )(G R R R s +-==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斜坡响应如下:/()(1),0t T c t Kt KT e t -=--≥2. 比例微分环节令输入信号为U 1(s) 输出信号为U 2(s) 根据模电中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列出公式:(s)(s)(s)(s)(s)U100-U U 0U 2=1R1R23(4)CSU R R '''---=++由前一个等式得到 ()1()2/1U s U s R R '=- 带入方程组中消去()U s '可得1()1()2/11()2/12()1134U s U s R R U s R R U s R R R CS+=--+由于14R C〈〈,则可将R4忽略,则可将两边化简得到传递函数如下: 2()23232323()(1)1()11123U s R R R R R R R R G s CS CS U s R R R R R ++==--=-++如果令K=231R R R +, T=2323R R C R R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可写成下面的形式:()(1)G s K TS =-+当输入r(t)为单位脉冲函数时,单位脉冲响应不稳定,讨论起来无意义 当输入r(t)为单位阶跃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1/s输出U 2(s)=G(s)U 1(s)=(1)K TS S-+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阶跃响应如下:()(),0h t KT t K t δ=+≥当输入r(t)为单位斜坡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21s输出U 2(s)=G(s)U 1(s)=2(1)K TS S -+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斜坡响应如下:(),0c t Kt KT t =+≥实验一 二阶系统阶跃响应(验证性实验)一、实验目的研究二阶系统的两个重要参数阻尼比ξ和无阻尼自然频率n ω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五个实验)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电力学院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室二○○八年三月目录实验一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与软件仿真 (2)实验二线性定常系统的瞬态响应 (6)实验三线性系统稳态误差的研究 (8)实验四系统频率特性的测量 (11)实验五线性定常系统的串联校正 (13)附: THBDC-1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简介 (16)实验一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与软件仿真一、实验目的1.熟悉并掌握THBDC-1型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及上位机软件的使用方法。
2.熟悉各典型环节的电路传递函数及其特性,掌握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与软件仿真研究。
3.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并了解参数变化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1.THBDC-1型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2.PC机1台(含上位机软件) USB数据采集卡37针通信线1根16芯数据排线USB接口线3.双踪慢扫描示波器1台(可选)4.万用表1只三、实验内容1.设计并组建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2.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其输出响应的影响;3.在上位机界面上,填入各典型环节数学模型的实际参数,据此完成它们对阶跃响应的软件仿真,并与模拟电路测试的结果相比较。
四、实验原理自控系统是由比例、积分、微分、惯性等典型环节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而成。
熟悉这些环节对阶跃输入的响应,对分析线性系统将是十分有益的。
在附录中介绍了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理论的阶跃响应曲线和环节的模拟电路图。
五、实验步骤1.熟悉实验台,利用实验台上的各电路单元,构建所设计比例环节(可参考本实验附录)的模拟电路并连接好实验电路;待检查电路接线无误后,接通实验台的电源总开关,并开启±5V,±15V直流稳压电源。
2.把采集卡接口单元的输出端DA1、输入端AD2与电路的输入端U i相连,电路的输出端U o则与采集卡接口单元中的输入端AD1相连。
连接好采集卡接口单元与PC上位机的通信线。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讲义
实验一二阶系统的瞬态瞬态响应分析一、实验目的1 、熟悉二阶模拟系统的组成。
2 、研究二阶系统分别工作在ξ=1,0<ξ<1,ξ>1三种状态下的单位阶跃响应。
3 、分析增益K 对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σp、峰值时间tp和整时间ts 。
4、研究系统在不同K值时对斜坡输入的稳态跟踪误。
二、实验设备l )、控制理论电子模拟实验稍一台2 )、慢扫描示波器一台3 )、万用表一只三、实验原理图1-1 为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它是由惯性环节、积分环节和反相器组成。
图1-2为图1-1的原理方框图,图中K=R2/R1,121C R T =,232C R T =由图1-2求得二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211221222110)()(T T KS T S T T KK S T S T T KS U S U ++=++=(1)而二阶系统标准传递函数为:对比式(1)和(2),得21T T K n =ω,K T T 124=ξ若令T1=0.2S ,T2=0.5S ,则k n 10=ω,k 625.0=ξ调节开环增益K 值,不仅能改变系统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ωn 和ξ的值,还可以得到过阻尼(ξ>1)、临界(ξ=1)和欠阻尼(ξ<1)三种情况下的阶跃响应曲线。
(1)当k>0.625,0<ξ<1,系统处在欠阻尼状态,它的单位阶跃响应表达式为:)1sin(111)(2120ξξωξξω-+--=--tg t e t u d t n式中21ξωω-=n d 图1-3为二阶系统欠阻尼状态下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2)当k=0.625时,ξ=1,系统处在临界阻尼状态,它的单位阶跃响应表达式为:t w n n e t u -+-=)1(10ω如图1-4为二阶系统工作临界阻尼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3)、当k<0.625时,ξ>1,系统工作在过阻尼状态,它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和临界阻尼时的单位阶跃响应一样为单调的指数上升曲线,但后者的上升速度比前者缓慢.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根据图1-1,调节相应的参数,使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0.5(0.21)KG S S S =+2 、令ui( t ) = lv ,在示波器上观察不同K ( K =10 ,5, 2 ,0.5)时的阶跃响应的波形,并由实验求得相应的σp 、tp 和ts 的值。
自动控制的原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一、实验目的1.研究二阶系统的特征参数,阻尼比ζ和无阻尼自然频率ωn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定量分析ζ和ωn 与最大超调量Mp和调节时间tS之间的关系。
2.进一步学习实验系统的使用方法3.学会根据系统阶跃响应曲线确定传递函数。
二、实验仪器1.EL-AT-II型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2.PC计算机一台三、实验原理1.模拟实验的基本原理:控制系统模拟实验采用复合网络法来模拟各种典型环节,即利用运算放大器不同的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模拟各种典型环节,然后按照给定系统的结构图将这些模拟环节连接起来,便得到了相应的模拟系统。
再将输入信号加到模拟系统的输入端,并利用计算机等测量仪器,测量系统的输出,便可得到系统的动态响应曲线及性能指标。
若改变系统的参数,还可进一步分析研究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域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超调量Ó%:1)启动计算机,在桌面双击图标 [自动控制实验系统] 运行软件。
2)测试计算机与实验箱的通信是否正常,通信正常继续。
如通信不正常查找原因使通信正常后才可以继续进行实验。
3)连接被测量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
电路的输入U1接A/D、D/A卡的DA1输出,电路的输出U2接A/D、D/A卡的AD1输入。
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4)在实验课题下拉菜单中选择实验二[二阶系统阶跃响应] 。
5)鼠标单击实验课题弹出实验课题参数窗口。
在参数设置窗口中设置相应的实验参数后鼠标单击确认等待屏幕的显示区显示实验结果。
6)利用软件上的游标测量响应曲线上的最大值和稳态值,带入下式算出超调量:YMAX - Y∞Ó%=——————×100% Y∞TP 与TP:利用软件的游标测量水平方向上从零到达最大值与从零到达95%稳态值所需的时间值,便可得到TP 与TP。
四、实验内容典型二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ω2nϕ(S)= (1)s2+2ζωn s+ω2n其中ζ和ωn对系统的动态品质有决定的影响。
自控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一、二阶系统的电子模拟及时域响应的动态测试学院姓名班级学号日期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
2. 学习在电子模拟机上建立典型环节系统模型的方法。
3. 学习阶跃响应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1. 建立一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在不同时间常数T时的跃响应曲线,并测定其过渡过程时间Ts。
2. 建立二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在不同阻尼比ζ时的跃响应曲线,并测定其超调量σ%及过渡过程时间Ts。
三、实验原理1.一阶系统:系统传递函数为:∅(S)=C(S)R(S)=KTS+1模拟运算电路如图1- 1所示:图1- 1由图1-1得U0(S)U i(S)=R2/R1R2CS+1=KTS+1在实验当中始终取R2= R1,则K=1,T= R2C取不同的时间常数T分别为:0.25s、0.5s、1s2.二阶系统:其传递函数为:ϕ(S)=C(S)R(S)=ωn2S+2ζωn S+ωn令ωn=1弧度/秒,则系统结构如图1-2所示:图1-2根据结构图,建立的二阶系统模拟线路如图1-3所示:图1-3取R2C1=1 ,R3C2 =1,则R 4R 3=R 4C 2=12ξ及 ξ=12R 4C 2s T 理论及σ%理论由公式21-e %ξπξσ-=和)(8.05.3T ns <=ξξω及)(8.07.145.6T ns ≥-=ξωξ计算得到。
ζ取不同的值ζ=0.25 , ζ=0.5 , ζ=1,ζ=0.707四、实验步骤1. 确定已断开电子模拟机的电源,按照实验说明书的条件和要求,根据计算的电阻电容值,搭接模拟线路;2. 将系统输入端 与D/A1相连,将系统输出端 与A/D1相;3. 检查线路正确后,模拟机可通电;4. 双击桌面的“自控原理实验”图标后进入实验软件系统。
5. 在系统菜单中选择“项目”——“典型环节实验”;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阶跃信号幅值选1伏,单击按钮“硬件参数设置”,弹出“典型环节参数设置”对话框,采用默认值即可。
自控实验1-2
3.1 实验1 自动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模拟一、实验目的1.熟悉典型环节的数学模型与元部件物理性质的关系;2.了解典型环节的模拟方法;3.深入理解各典型环节阶跃响应的特点,掌握各典型环节的静动态特性。
二、实验原理、内容及步骤自动控制系统是由许多元部件有机组合构成的,但具有相同数学模型(如传递函数)的元部件称为环节,而具有代表性的环节称为典型环节。
因此实际的自动控制系统就是由许多典型环节组成的。
用直流运算放大器引入深度负反馈组成的单元模拟典型环节,研究其阶跃响应,对深刻理解各典型环节的物理属性和特性本质及其在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典型环节的方块图及传递函数如表3.1.1所示。
表3.1.1典型环节的方块图及传递函数另外,比例积分(PI)和比例积分微分(PID)也是自控系统中的常用的典型环节,其方框图和传递函数如表3.1.2所示。
表 3.1.2 其它常用典型环节实验内容:1. 在实验箱上模拟各种典型环节;2.观测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及其特征; 3. 改变环节的参数,观测阶跃响应的变化。
实验步骤:1. 将函数发生器(B5)所产生的周期性矩形波信号(OUT ),作为系统的信号输入(Ui );该信号为零输出时,将自动对模拟电路锁零。
将“S ST ”跳针用短路套短接,并调节信号周期和幅度满足实验要求。
2. 按照图3.1.1—图3.1.6,安置短路套、联线,构造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
图3.1.1 典型比例环节电路图图3.1.2典型惯性环节电路图图3.1.3典型比例微分环节电路图图3.1.4典型积分环节电路图图3.1.5典型比例积分环节电路图图3.1.6典型比例积分微分环节电路图3.观测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将环节输入端(Ui)与函数发生器(B5)所产生的周期性矩形波信号(OUT)相连,环节的输出端(Uo)接至示波器,示波器选择X1档,用示波器观测环节的输出响应曲线uo(t),并做好记录;4.按照表3.1.2-3.1.5,改变环节的参数,观测响应曲线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自控原理实验报告
自控原理实验报告自控原理实验报告引言:自控原理是现代控制工程的基础理论之一,它研究的是如何通过控制器对系统进行调节,使得系统能够在给定的条件下稳定运行。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验证自控原理的有效性,并探究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自控系统,观察和分析系统的动态响应,并根据实验结果验证自控原理的有效性。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自控系统的调节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装置和原理本实验所使用的装置主要包括一个控制器、一个传感器和一个执行器。
控制器负责接收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并根据预设的控制算法计算出控制信号,然后将控制信号发送给执行器,从而调节系统的输出。
传感器用于采集系统的实时数据,执行器则根据控制信号调节系统的输出。
三、实验步骤1. 首先,将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并将控制器与执行器连接。
2. 打开控制器,设置控制算法和控制参数。
3. 对系统进行初始状态调整,使其达到稳定状态。
4. 改变系统的输入,观察系统的动态响应。
5. 根据观察到的动态响应,调整控制参数,使系统的输出达到预期要求。
6. 重复步骤4和步骤5,直到系统的输出稳定在预期范围内。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系统的输出随着输入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通过调整控制参数,我们成功地将系统的输出稳定在预期范围内。
这表明自控原理在控制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自控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自控系统的调节技巧,并验证了自控原理的有效性。
自控原理在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控制各种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自控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六、参考文献[1] 李晓明. 自控原理及其应用[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2] 王志勇. 自控原理与控制工程实践[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自控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会了如何应用自控原理进行系统控制。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DOC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一.实验目的1.熟悉并掌握TD-ACC+(TD-ACS)设备的使用方法及各典型环节模拟控制电路的构成方法。
2.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理想阶跃曲线和实际阶跃响应曲线。
对比差异、分析原因。
3.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PC三.1.2.3.4.5.6.一12二PC机一台,TD-ACC+(或TD-ACS)教学实验系统一套。
三、原理简述所谓校正就是指在使系统特性发生变化接方式,可分为:串馈回路之内采用的校测点之后和放1.原系统的结构框图及性能指标对应的模拟电路图2.期望校正后系统的性能指标3校正前:校正后:校正前:校正后:12PC(一)实验原理1.频率特性当输入正弦信号时,线性系统的稳态响应具有随频率(ω由0变至∞)而变化的特性。
频率响应法的基本思想是:尽管控制系统的输入信号不是正弦函数,而是其它形式的周期函数或非周期函数,但是,实际上的周期信号,都能满足狄利克莱条件,可以用富氏级数展开为各种谐波分量;而非周期信号也可以使用富氏积分表示为连续的频谱函数。
因此,根据控制系统对正弦输入信号的响应,可推算出系统在任意周期信号或非周期信号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2.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系统的正弦稳态响应具有和正弦输入信号的幅值比Φ(jω)和相位差∠Φ(jω)随角频率(ω由0变到∞)变化的特性。
而幅值比Φ(jω)和相位差∠Φ(jω)恰好是函数Φ(jω)的模和幅角。
所以只要把系统的传递函数Φ(s),令s=jω,即可得到Φ(jω)。
我们把Φ(jω)称为系统的频率特性或频率传递函数。
当ω由0到∞变化时,Φ(jω)随频率ω的变化特性成为幅频特性,∠Φ(jω)随频率ω的变化特性称为相频特性。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结合在一起时称为频率特性。
3.频率特性的表达式(1)(2)(3)幅值不易测量,可将其构成闭环负反馈稳定系统后,通过测量信号源、反馈信号、误差信号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对象的开环频率特性。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目录目录 (1)实验一基本绘图 (2)一、实验目的 (2)二、实验内容 (2)实验二模型建立 (9)一、实验目的 (9)二、实验内容 (9)实验三稳定性分析 (15)一、实验目的 (15)二、实验内容 (15)实验四响应曲线 (21)一、实验目的 (21)二、实验内容 (21)实验五根轨迹 (24)一、实验目的 (24)二、实验内容 (24)实验六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32)一、实验目的 (32)二、基础知识及MATLAB函数 (32)三、实验内容 (32)实验一基本绘图一、实验目的1.学习了解MATLAB语言环境;2.练习MATLAB命令的基本操作;3.学习MATLAB的基本矩阵运算;4.学习MATLAB的各种二维绘图;5.学习MATLAB的三维绘图。
二、实验内容2.1基本二维绘图(1)向量绘图x=0:2*pi/100:2*pi;y1=sin(2*x);y2=cos(2*x);plot(x,y1);plot(x,y2);%保持作图plot(x,y1);hold on;plot(x,y2);hold off;%设定颜色与线型plot(x,y1,':',x,y2,'ro');%多窗口绘图figure(1);plot(x,y1);figure(2);plot(x,y2);%子图绘图subplot(221);plot(x,y1);subplot(222);plot(x,y2)subplot(223);plot(x,y1,x,y1+y2)subplot(224);plot(x,y2,x,y1-y2)2.2多种二维绘图(1)半对数绘图(频率特性绘图)w=logspace(-1,1);%横坐标对数分度g=20*log10(1./(1+2*w*i));%幅值纵坐标取分贝p=angle(1./(1+2*w*i))*180/pi;%相角纵坐标取度subplot(211);semilogx(w,g);grid;%幅频特性子图,半对数绘图,加网线subplot(212);semilogx(w,p);grid;%相频特性子图,半对数绘图,加网线(2)极坐标绘图t=0:2*pi/180:2*pi;mo=cos(2*t);polar(t,mo);(3)直方图绘图t=0:2*pi/8:2*pi;y=sin(t);bar(t,y);(四)离散棒图t=0:2*pi/8:2*pi;y=sin(t);stem(t,y);(五)阶梯图t=0:2*pi/8:2*pi;y=sin(t);stairs(t,y);2.3图形注释fplot('[sin(t),cos(t)]',[0,5]);title('曲线')xlabel('时间t');ylabel('幅值y');gtext('正弦函数');gtext('余项函数');grid2.4三维绘图(1)三维线图t=0:pi/50:10*pi;plot3(sin(t),cos(t),t);comet3(sin(t),cos(t),t);(2)单变量高度网线图Z2=[1 1;1 -1];Z4=[Z2 Z2;Z2 -Z2];Z8=[Z4 Z4;Z4 -Z4];mesh(Z8)(3)变量马鞍面网线图x=-4:0.5:4;y=x;[X,Y]=meshgrid(x,y);Z=X.^2-Y.^2;mesh(X,Y,Z)(四)圆锥面网线图t1=0:0.1:0.9;t2=0:0.1:2;r=[t1,-t2+2];[x,y,z]=cylinder(r,40); mesh(x,y,z)实验二模型建立一、实验目的1.学习在MATLAB命令窗口建立系统模型的方法;2.学习如何在两种模型之间相互转换;3.学习如何用SIMULINK仿真工具建模。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2个)共9页文档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刘芹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自动化实验室2019年4月目 录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 .......................................1 实验二 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10 实验三 典型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13)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一、 实验目的1.掌握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掌握TD -ACC 设备的使用方法。
2.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理想阶跃响应曲线和实际阶跃响应曲线。
3.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 实验设备PC 机一台,TD-ACC 系列教学实验系统一套。
三、 实验原理及内容下面列出了各典型环节的方框图、传递函数、模拟电路图、阶跃响应,实验前应熟悉了解。
1.比例环节 (P ) (1) 方框图:图1-1(2) 传递函数:K )S (Ui )S (Uo (3) 阶跃响应:Uo(t) = K ( t ≥0 ) 其中K = R 1 / R 0 (4) 模拟电路图:图1-2(5) 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对照曲线 ① 取R0 = 200K ;R1 = 100K 。
② 取R0 = 200K ;R1 = 200K 。
2.积分环节(I )(1) 方框图:图1-3(2) 传递函数:TS1)S (Ui )S (Uo =(3) 阶跃响应:t T1)t (Uo =( t ≥0 ) 其中T = R 0C (4) 模拟电路图:图1-4(5) 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照 ① 取R0 = 200K ;C = 1uF 。
② 取R0 = 200K ;C = 2uF 。
3.比例积分环节(PI ) (1) 方框图:图1-5(2) 传递函数:TS1K )S (Ui )S (Uo +=(3) 阶跃响应:t T1K )t (Uo += ( t ≥0 ) 其中K = R 1/R 0 ;T = R 0C (4) 模拟电路图:见图 1.1-6 图1-6(5) 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照 ① 取R0 = R1 = 200K ;C = 1uF 。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一-一、二阶系统的电子模拟及时域响应的动态测试
分组:成绩:__ _______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一一、二阶系统的电子模拟及时域响应的动态测试学院专业方向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4年11月目录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内容 (1)三、实验原理 (1)四、实验设备 (2)五、实验步骤 (2)六、实验数据 (3)1.一阶系统实验数据及图形 (3)2.二阶系统实验数据及图形 (4)七、结论和误差分析 (6)结论: (6)误差分析: (7)八、收获与体会 (7)附录 (7)实验时间2014.11.1 同组同学 无一、实验目的1.了解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
2.学习在电子模拟机上建立典型环节系统模型的方法。
3.学习阶跃响应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1.建立一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在不同时间常数T 时的阶跃响应曲线,并测定其过渡过程时间Ts 。
2.建立二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在不同阻尼比ζ时的阶跃响应曲线,并测定其超调量σ%及过渡过程时间Ts 。
三、实验原理1.一阶系统实验原理系统传递函数为:()()()1C S Ks R S TS φ==+模拟运算电路如图1所示:图1212R R Uo(s)K ==Ui(s)CSR +1Ts+1在实验中始终取R2=R1,则K=1,T=R2*C 取不同的时间常数T ,T=0.25s ,T=0.5s ,T=1s记录不同的时间常数下阶跃响应曲线,测量并记录其过渡时间Ts (Ts=3T )2.二阶系统实验原理 其传递函数为:222()()()(2)n n n C S S R S S S ωζωωΦ==++令1n ω=弧度/秒,二阶系统模拟线路下图2所示:图2取R2*C1=1,R3*C2=1,则R4/R3=R4*C2=1/(2*ζ)及ζ=1/(2*R4*C2)理论值:3(0.05)s nt ζω≈∆=,%σ100%e =⨯四、实验设备1. HHMN-1 型电子模拟机一台2. PC 机一台3. 数字式万用表一块。
北京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控制理论基础实验实验1控制系统的模型建立、实验目的1、掌握利用MATLAB建立控制系统模型的方法。
2、掌握系统的各种模型表述及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
3、学习和掌握系统模型连接的等效变换。
二、实验原理1、系统模型的MATLAB苗述系统的模型描述了系统的输入、输出变量以及内部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表征一个系统的模型有很多种,如微分方程、传递函数模型、状态空间模型等。
这里主要介绍系统传递函数(TF)模型、零极点增益(ZPK模型和状态空间(SS)模型的MATLAB描述方法。
1)传递函数(TF)模型传递函数是描述线性定常系统输入-输出关系的一种最常用的数学模型,其表达式一般为在MATLAB中,直接使用分子分母多项式的行向量表示系统,即num = [bm, bm- 1,…b1, bO]den = [an, an- 1, …a1, aO]调用tf 函数可以建立传递函数TF 对象模型,调用格式如下:Gtf = tf(num,den)Tfdata 函数可以从TF 对象模型中提取分子分母多项式,调用格式如下:[num,den] = tfdata(Gtf) 返回cell 类型的分子分母多项式系数[num,den] = tfdata(Gtf,'v') 返回向量形式的分子分母多项式系数2)零极点增益(ZPK模型传递函数因式分解后可以写成式中,z 1 , z 2,…,z m称为传递函数的零点,P1,P2,…,p n称为传递函数的极点,k为传递系数(系统增益)。
在MATLAB中,直接用[z,p,k]矢量组表示系统,其中乙p, k分别表示系统的零极点及其增益,即:z=[z1,z2,…,zm];p=[p1,p2,…,pn];k=[k];调用zpk 函数可以创建ZPK 对象模型,调用格式如下:Gzpk = zpk(z,p,k)同样,MATLAB提供了zpkdata命令用来提取系统的零极点及其增益,调用格式如下:[z,p,k] = zpkdata(Gzpk) 返回cell 类型的零极点及增益[z,p,k] = zpkdata (Gzpk, 'v') 返回向量形式的零极点及增益函数pzmap 可用于求取系统的零极点或绘制系统得零极点图,调用格式如下:pzmap(G) 在复平面内绘出系统模型的零极点图。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1专业)五个实验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实验时间:2013.10—2013.11一、实验目的和要求:通过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牢固地掌握《自动控制原理》课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实验测试手段。
能应用运算放大器建立各种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掌握系统校正的常用方法,掌握系统性能指标同系统结构和参数之间的基本关系。
通过大量实验,提高动手、动脑、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提高从事数据采集与调试的能力,为构建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仪器、设备(软、硬件)及仪器使用说明自动控制实验系统一套计算机(已安装虚拟测量软件---LABACT)一台椎体连接线18根典型环节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相似性原理的基本概念。
2、掌握用运算放大器构成各种常用的典型环节的方法。
3、掌握各类典型环节的输入和输出时域关系及相应传递函数的表达形式,熟悉各典型环节的参数(K、T)。
4、学会时域法测量典型环节参数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用运算放大器构成比例环节、惯性环节、积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比例微分环节和比例积分微分环节。
2、在阶跃输入信号作用下,记录各环节的输出波形,写出输入输出之间的时域数学关系。
3、在运算放大器上实现各环节的参数变化。
(三)、实验要求:1、仔细阅读自动控制实验装置布局图和计算机虚拟测量软件的使用说明书。
2、做好预习,根据实验内容中的原理图及相应参数,写出其传递函数的表达式,并计算各典型环节的时域输出响应和相应参数(K、T)。
3、分别画出各典型环节的理论波形。
5、输入阶跃信号,测量各典型环节的输入和输出波形及相关参数。
(四)、实验原理实验原理及实验设计:1.比例环节:Ui-Uo的时域响应理论波形:传递函数:比例系数:时域输出响应:2.惯性环节:Ui-Uo的时域响应理论波形:传递函数:比例系数:时常数:时域输出响应:3.积分环节:Ui-Uo的时域响应理论波形:传递函数:时常数:时域输出响应:4.比例积分环节:Ui-Uo的时域响应理论波形:传递函数:比例系数:时常数:时域输出响应:5.比例微分环节:Ui-Uo的时域响应理论波形:传递函数:比例系数:时常数:时域输出响应:6.比例积分微分环节:Ui-Uo的时域响应理论波形:传递函数:比例系数:时常数:时域输出响应:(五)、实验方法与步骤2、测量输入和输出波形图。
自控原理实验报告(2)
红河学院工学院实验报告单图1-3 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及SIMULINK图形
按钮,即可进入如图
图1-1 SIMULINK仿真界面
以图1-2所示的系统为例,说明基本设计步骤如下:
)运行并观察响应曲线。
用鼠标单击工具栏中的“
b 1)(2+=s s G
B s s G 21
1)(+=
红河学院工学院实验报告单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观察函数step( )和impulse( )的调用格式,假设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为
4)(4+=s s s s G 图2-3 二阶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
红河学院工学院实验报告单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请绘制下面系统的根轨迹曲线)(=
K
s G
(a )根轨迹图形 (b )K=1时的阶跃响应曲线
图3-2 系统的根轨迹和阶跃响应曲线
红河学院工学院实验报告单
[mag,phase,w]=bode(num,den,w)
图4-2(a) 幅值和相角范围自动确定的Bode图图4-2(b) 指定幅值和相角范围的Bode
num=[0 0 0 10]; den=[5 24 -5 0 0]; w=logspace(-2,3,100); bode(num,den,w)
红河学院工学院实验报告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 线性系统时域特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测试系统响应曲线的模拟实验方法。
2.研究二阶系统的特征参量ζ阻尼比和n ω自然频率对阶跃响应瞬态指标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与器件
计算机一台,NI ELVIS Ⅱ多功能虚拟仪器综合实验平台一套,万用表一个,通用型运算放大器4个,电阻若干,电容若干,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典型二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2()1()(2
n n
s s Ts s K s G ζωω+=+= ,一种是时间常数
表达式,一种是零极点表达式。
时间常数表达式中包含三个环节:比例、积分和一阶惯性环节。
其中,K 开环放大系数,T 为一阶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
零极点表达式中包含两个特征参数:ζ阻尼比和n ω自然频率。
二阶系统的瞬态性能就由特征参数ζ和n ω决定。
典型二阶系统方块图如图1-1所示,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
()1()(2)()
(10112
101222T T K s s T T K s s s R s C n n n ++=++=ωζωω ,
图1-1典型二阶系统方块图
阻尼比与自然频率为:
110
1
01
1
1
212121K T T T T K T T n =
==
ωζ, 1
01T T K n =ω
典型环节与模拟电路的阻容参数的关系如下: 积分环节
S
T 01
:000C R T = 一阶惯性环节1
11
+S T K :f f C R T =1,i f R R K =1
四、实验内容
Cf
图1-2二阶系统闭环模拟电路图
1.已知系统的模拟电路如图1-2所示,在NI ELVIS Ⅱ教学实验板上,利用运算放大器、电阻、电容自行搭建二阶模拟闭环系统。
阶跃信号由实验板模拟量输出接口AO0输出,接到二阶系统的输入端。
将二阶系统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分别接实验板模拟量输入接口AI0(+)与AI1(+),采样阶跃输入信号与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信号。
搭建模拟电路时,应特别注意:运算放大器的Vcc 与Vee 分别接实验板的+15V 与-15V ,正输入端IN+应接实验板的Ground ,实验板模拟量输入接口AI0(-)与AI1(-)应接实验板的Ground ,电容负端接运放负端输入IN-。
2.写出下面二阶系统6组参数的开环传递函数,测量并记录下每组参数的阶跃响应曲线,标出各组曲线的超调量P M 、峰值时间p t 、调节时间s t (2=∆)的测量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将曲线①②③④组曲线进行对比,①⑤⑥组进行对比分析。
① 1=n ω不变,取2.0=ζ
Ω=k R i 200,Ω=k R f 500,F C f μ5=, Ω=k R 5000,F C μ20=
② 1=n ω不变,取5.0=ζ
Ω=k R i 200,Ω=k R f 200,F C f μ5=, Ω=k R 5000,F C μ20=
③ 1=n ω不变,取1=ζ
Ω=k R i 200,Ω=k R f 100,F C f μ5=, Ω=k R 5000,F C μ20=
④ 1=n ω不变,取0=ζ
Ω=k R i 200,∞=f R ,F C f μ5=, Ω=k R 5000,F C μ20=
⑤ 2.0=ζ不变,取5.0=n ω
Ω=k R i 800,Ω=m R f 1,F C f μ5=, Ω=k R 5000,F C μ20=
⑥ 2.0=ζ不变,取2=n ω
Ω=k R i 50,Ω=k R f 250,F C f μ5=, Ω=k R 5000,F C μ20=
五、思考题
1.分析二阶系统的特征参量(ζ, ωn )的变化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2.时间常数T 改变,超调量P M ,调节时间t s 如何变化? 附:1. 运算放大器引脚图
LM741是通用型运算放大器电路,他的应用很广泛,可以构成各种功能电路,图1-3是管脚资料和调零电路。
图1-3 运算放大器LM741管脚和调零电路
2. 色环电阻大小识别口诀
棕一红二橙是三,四黄五绿六为蓝。
七紫八灰九对白,金五银十表误差。
实验二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熟悉Routh 判据,用Routh 判据对三阶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
2.研究线性系统的开环比例系数K 与时间常数T 对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与器件
计算机一台,NI ELVIS Ⅱ多功能虚拟仪器综合实验平台一套,万用表一个,通用型运算放大器5个,电阻若干,电容若干,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典型三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1)(2()1)(1()(22
21++=++=s T s s s T s T s K
s G n n ζωω,
由一个积分环节和两个一阶惯性环节组成,是在典型二阶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惯性环节,或者说增加了一个极点。
典型三阶系统方块图如图3-4所示,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212
21321021)()()
(T K K s s T T s T T T K K s R s C ++++=
图3-4 典型三阶系统方块图
四、实验内容
1.利用Routh 判据,分析三阶系统开环比例系数K 与时间常数T 对稳定性的影响,判别开环比例系数K 与时间常数T 的稳定范围。
2.已知系统的模拟电路如图3-5所示,在NI ELVIS Ⅱ教学实验板上,利用运算放大器、电阻、电容自行搭建三阶模拟闭环系统。
阶跃信号由实验板模拟量输出接口AO0输出,接到二阶系统的输入端。
将二阶系统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分别接实验板模拟量输入接口AI0(+)与AI1(+),采样阶跃输入信号与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信号。
图3-5 三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
搭建模拟电路时,应特别注意:运算放大器的Vcc 与Vee 分别接实验板的+15V 与-15V ,正输入端IN+应接实验板的Ground ,实验板模拟量输入接口AI0(-)与AI1(-)应接实验板的Ground 。
3.在时间常数T 不变的条件下,改变开环比例系数K 。
三阶系统的阻容参数如下:
Ω=k R f 5002,F C f μ12=,K R i 1001=,Ω=k R f 1001,F C f μ11=, Ω=k R 5000,
F C μ20=。
求取开环比例系数K 的稳定范围,选取3组不同K 值,通过改变对应的2i R 值,
分别使该三阶系统处于稳定、临界稳定、不稳定状态,写出对应的系统开环传递函数,观察记录阶跃响应曲线。
4.在开环比例系数K 不变的条件下,改变时间常数T 。
三阶系统的阻容参数如下:
F C f μ22=,Ω=k R i 101,Ω=k R f 1001,F C f μ21=, Ω=k R 5000,F C μ20=
写出下面3组参数的系统开环传递函数,观测记录阶跃响应曲线,进行对比分析。
①Ω=k R i 5002,Ω=k R f 5002 ②Ω=k R i 1002,Ω=k R f 1002 ③Ω=k R i 502,Ω=k R f 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