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仑定律》教案
库仑定律教案(9篇)
![库仑定律教案(9篇)](https://img.taocdn.com/s3/m/2386bbcb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b8.png)
库仑定律教案(9篇)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点电荷量的概念.2.了解静电现象及其产生缘由;知道原子构造,把握电荷守恒定律 3.知道什么是元电荷.4.把握库仑定律,要求知道知道点电荷模型,知道静电力常量,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展有关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2、通过对原子核式构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制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3、类比质点理解点电荷,通过试验探究库仑定律并能敏捷运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育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熟悉物体带电的本质,熟悉抱负化是讨论自然科学常用的方法,培育科学素养,熟悉类比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重点: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和库仑力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库仑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教具:丝绸,玻璃棒,毛皮,硬橡胶棒,绝缘金属球,静电感应导体,通草球,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1节电荷库仑定律(第1课时)(一)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现:闪电撕裂天空,雷霆震撼着大地。
师:在这惊心动魄的自然现象背后,隐藏着很多物理原理,吸引了不少科学家进展探究。
在科学史上,从最早发觉电现象,到熟悉闪电本质,经受了漫长的岁月,一些人还为此付出过惨痛的代价。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果本第2页“接引雷电下九天”这一节,了解我们人类对闪电的讨论历史,并完成下述填空:电闪雷鸣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蒙昧时期的人们认为那是“天神之火”,是天神对罪恶的惩处,直到1752年,宏大的科学家___________冒着生命危急在美国费城进展了闻名的风筝试验,把天电引了下来,发觉天电和摩擦产生的电是一样的,才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
师强调:以美国科学家的富兰克林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冒着生命危急去捕获闪电,证明了闪电与试验室中的电是一样的。
雷电是怎样形成的?(大气中冷暖气流上下急剧翻滚,相互摩擦,云层就会积聚电荷,当电荷积存到肯定程度,瞬间发生大规模的放电,就产生了雷电)物体带电是怎么回事?电荷有哪些特性?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遵从什么规律?人类应当怎样利用这些规律?这些问题正是本章要探究并做出解答的。
《库仑定律》说课稿教案设计
![《库仑定律》说课稿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6004636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20.png)
《库仑定律》优秀说课稿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新课1.1 提出问题:什么是库仑定律?1.2 引入话题:回顾电荷的概念,介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3 激发兴趣:通过实例说明电荷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第二章:讲解库仑定律2.1 讲解库仑定律的定义:介绍库仑定律的内容,即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2 解释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 = k Q1 Q2 / r^2,其中F表示相互作用力,k表示库仑常数,Q1和Q2表示两个电荷量,r表示它们之间的距离。
2.3 强调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静止点电荷,真空中。
第三章:演示实验3.1 安排实验:演示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3.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观察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电荷量的增加和距离的变化而如何变化。
3.3 分析实验结果:与库仑定律的预测进行对比,验证库仑定律的正确性。
第四章:巩固练习4.1 设计练习题目:根据库仑定律的内容,设计一些相关的计算题目。
4.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库仑定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3 讲解答案:讲解学生完成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库仑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五章:拓展知识5.1 介绍库仑定律的应用:介绍库仑定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电磁学、粒子物理学等。
5.2 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思考库仑定律在其他领域的重要性和作用。
5.3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与库仑定律相关的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第六章:课堂互动6.1 设计互动环节:设计一些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和交流来加深对库仑定律的理解。
6.2 学生参与互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或角色扮演,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6.3 总结互动成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互动中的发现和理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第七章:案例分析7.1 提出案例:提供一个与库仑定律相关的实际案例,如静电吸附现象。
7.2 学生分析案例: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库仑定律的应用,理解库仑定律的实际意义。
高中物理库仑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库仑定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1bc26a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fc.png)
高中物理库仑定律教案第一章:库仑定律的发现1.1 介绍库仑定律的背景和意义1.2 回顾静电力和电荷的概念1.3 介绍库仑的生平和对电磁学的贡献1.4 探讨库仑定律的实验基础和验证方法第二章: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2.1 引入库仑定律的数学公式2.2 解释电荷量、距离和力之间的关系2.3 探讨库仑定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2.4 举例说明库仑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三章:库仑定律的验证实验3.1 介绍库仑扭秤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3.2 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3.3 分析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3.4 探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解决方法第四章:库仑定律的推导和证明4.1 引入库仑定律的推导过程4.2 解释电场和电势的概念4.3 探讨库仑定律与电场强度和电势差的关系4.4 讲解库仑定律的证明方法和数学推导过程第五章:库仑定律的应用5.1 介绍库仑定律在静电力计算中的应用5.2 探讨库仑定律在电荷分布和电场计算中的应用5.3 分析库仑定律在电磁场问题和电磁波传播中的应用5.4 举例说明库仑定律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和意义第六章:库仑定律与电磁学的关系6.1 回顾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6.2 探讨库仑定律与电场、磁场之间的关系6.3 分析库仑定律在电磁场问题中的应用6.4 举例说明库仑定律在电磁学问题中的重要性第七章:库仑定律的拓展应用7.1 介绍库仑定律在原子和分子结构中的应用7.2 探讨库仑定律在材料科学和固体物理中的应用7.3 分析库仑定律在等离子体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中的应用7.4 举例说明库仑定律在其他科学领域的应用和意义第八章:库仑定律的实验设计8.1 介绍库仑定律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8.2 讲解库仑扭秤实验的设计和实施步骤8.3 探讨库仑定律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8.4 分析库仑定律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第九章:库仑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9.1 介绍库仑定律在电子学和电气工程中的应用9.2 探讨库仑定律在电力系统和能源传输中的应用9.3 分析库仑定律在通信技术和雷达系统中的应用9.4 举例说明库仑定律在其他技术和工程领域的应用和意义10.1 回顾库仑定律的重要性和意义10.3 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理解程度10.4 提出进一步学习的建议和参考资料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解析: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是理解库仑定律的关键,学生需要掌握电荷量、距离和力之间的关系,并了解库仑定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库仑定律》教案
![《库仑定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e54a2f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71.png)
《库仑定律》教案【7篇】《库仑定律》教案篇一一、任务分析本节课使用的课本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选修3-1。
本节课的内容是第一章其次节库仑定律。
本节内容的核心是库仑定律,它是静电学的第一个试验定律,是学习电场强度的根底,是电磁学的根本定律,也是物理学的根本定律之一。
库仑定律说明了带电体相互作用的规律,为整个电磁学奠定了根底,因此在本章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具有质点的抱负化模型的思维方法,知道两轻质小带电体因相互作用而吸引或排斥。
育才中学是一所扶贫寄宿制学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宁南山区。
他们缺乏自主动手力量,合作探究的意识,沟通评估的习惯。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的鼓舞和引导。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主线有两条,第一条为学问层面上的,首先通过“演示”栏目中“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的定性试验导入。
在此根底上,展现库仑定律建立的历史背景。
把握真空中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即库仑定律;其次条为方法层面上的,即讨论多个量之间关系的方法,间接测量一些不易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及讨论物理问题的其他根本方法。
体会掌握变量法、抱负模型法、类比法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规律,把握库仑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2)通过演示试验,先定性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进而明确库仑定律及适用条件。
2、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看演示试验,概括出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培育学生观看、分析、概括力量。
(2)通过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比照,体会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3)体会讨论物理问题的一些常用方法,如掌握变量法、抱负模型法、类比法等。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电荷间相互作用力与距离、电荷量的关系。
难点:库仑定律的内容、适用条件就应用。
四、教学资源1、视频片段:库仑扭秤2、演示试验: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的试验3、课件:PPT幻灯片五、设计思路依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要求重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学习过程中丰富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去观看、试验、分析、归纳、应用等,在参加体验的根底上学习学问与方法,培育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库仑定律的物理教案
![库仑定律的物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e9b67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93.png)
库仑定律的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库仑定律的背景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和适用条件。
3. 培养学生运用库仑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库仑定律的发现过程:介绍库仑定律的发现背景,如静电力、电荷等。
2. 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kq1q2/r^2,其中F表示静电力,k表示库仑常数,q1和q2表示两个电荷量,r表示两个电荷之间的距离。
3. 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真空中的点电荷,电荷量不变,距离不变。
4. 库仑定律的应用:举例说明库仑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场分布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和适用条件。
2. 教学难点:库仑定律的推导过程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库仑定律的发现过程、数学表达式和适用条件。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展示库仑定律的应用。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提问、思考,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库仑定律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公式、案例等。
2. 教学器材:准备实验器材,如电荷、导线、电压表等,用于演示实验。
3. 教学资源:搜集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课堂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电荷和静电力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
2. 讲解库仑定律:介绍库仑定律的发现过程,讲解数学表达式和适用条件。
3. 演示实验:利用实验器材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库仑定律的应用。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库仑定律进行解答。
5. 互动环节:引导学生提问、思考,解答学生的疑问。
6. 总结与复习: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七、课后作业1. 复习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和适用条件。
2. 运用库仑定律解决课后习题,如计算两个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3. 思考库仑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现象、电子设备等。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等。
《库仑定律》说课稿教案设计
![《库仑定律》说课稿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2b2ab4e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40.png)
《库仑定律》优秀说课稿教案设计第一章:课题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库仑定律》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理解《库仑定律》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内容:1. 引入电荷的概念,解释正电荷和负电荷。
2. 引出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问题:“电荷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呢?”教学方法:1. 通过实际例子或故事引起学生对电荷的兴趣。
2. 使用图片或图表展示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2.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电荷相互作用的理解。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过程。
2. 收集团队讨论的结果,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探索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实验材料和仪器:气球、毛皮、塑料棒等。
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方法:1. 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假设,进行讨论和分析。
教学活动:1.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小组讨论。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过程。
2. 收集体组讨论的结果,评估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第三章:介绍库仑定律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库仑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库仑定律的定义: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 给出库仑定律的表达式:F = k q1 q2 / r^2,其中F为相互作用力,k为库仑常数,q1和q2为两个电荷的电荷量,r为它们之间的距离。
教学方法:1. 通过示例或动画解释库仑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理解和应用库仑定律。
教学活动:1. 学生听讲并理解库仑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
《库仑定律》教学设计
![《库仑定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08072b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cd.png)
《库仑定律》教学设计第一篇:《库仑定律》教学设计一、学习任务分析《库仑定律》教学设计1.认知目标要求分析: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库仑定律,会计算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库仑力;初步了解人类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探究过程。
2.学习能力要求分析:通过实验演示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通过对实,验方案的制定和操作,加深对研究物理问题的一些常用的方法如:控制变量法、放大法、测量变换法等实验方法的理解。
3.情感态度要求分析,通过对库仑定律建立的回顾,以及相关物理史实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的核心是库仑定律,它是静电学的第一个实验定律,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
本节的教学内容的主线有两条,第一条为知识层面上的,掌握真空中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即库仑定律;第二条为方法层面上的,即如何研究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如何间接测量一些不易测量物理量,如何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2.教学重点:(1)学生会用库仑定律计算真空中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
(2)让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一些常用的基本方法。
3,.教学难点:静电实验的操作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
4,.教材的处理:本单元内容可分两节可来处理,本节为第一课时,主要是库仑定律的建立和库仑定律的简单运用,侧重点为体会研究物理的方法和物理规律建立的一般过程。
第二课时为库仑定律的加深理解与运用。
三:学生特征分析:1、知识基础分析:(1)掌握了电荷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且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2)掌握了电荷守恒定律,并会简单的运用。
(3)会处理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并会通过偏转角度的变化判断受力的变化。
(4)初步掌握了研究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
2、学习能力分析:(1)学生的观察水平不断的提高,能够初步地、独立发现事物的本质及各个主要细节,发现事物的因果关系。
(2)具有初步的归纳重点,抓住问题本质的能力。
高中物理库仑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库仑定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209ee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10.png)
高中物理库仑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库仑定律的发现过程,掌握库仑定律的内容和适用范围。
2.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库仑定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库仑定律的内容、适用范围和公式。
2. 教学难点:库仑定律的发现过程,以及如何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库仑定律的发现过程、内容和适用范围。
2. 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库仑定律。
3. 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现象,增强学生对库仑定律的理解。
四、教学内容1. 库仑定律的发现过程:介绍库仑定律的发现背景,回顾库仑实验。
2. 库仑定律的内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 库仑定律的适用范围: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4. 库仑定律的公式:F = k Q1 Q2 / r^2,其中F为电荷间相互作用力,k 为库仑常数,Q1和Q2分别为两个电荷的电荷量,r为它们之间的距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个章节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库仑定律的学习。
2. 讲解库仑定律的发现过程:介绍库仑定律的发现背景,回顾库仑实验。
3. 讲解库仑定律的内容和适用范围:引导学生理解库仑定律的基本概念和条件。
4. 讲解库仑定律的公式:解释公式中的各个物理量的含义和关系。
5. 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分析、归纳库仑定律。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和自主学习。
7.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库仑定律的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库仑定律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了解他们对库仑定律公式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库仑定律》高中物理教案
![《库仑定律》高中物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d8fe0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92.png)
《库仑定律》高中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掌握库仑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和适用范围。
o理解库仑定律与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o能够应用库仑定律解决简单的静电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o通过实验观察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距离、电荷量的关系。
o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o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库仑定律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库仑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库仑定律的实验验证及适用条件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库仑扭秤、带电小球、绝缘细线等。
2.多媒体课件:包含库仑定律的相关内容、实验演示视频、例题解析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回顾电荷的概念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引出库仑定律的探究。
o简要介绍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及其对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研究。
2.新课内容讲解o库仑定律的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o库仑定律的表达式:F = k * (q1 * q2) / r^2,其中F为作用力,k为静电力常量,q1和q2为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r为它们之间的距离。
o适用范围:库仑定律仅适用于真空中静止的点电荷。
3.实验探究o演示库仑扭秤实验,让学生观察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距离、电荷量的关系。
o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库仑定律的正确性。
4.课堂练习与讨论o出示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库仑定律进行计算和问题解决。
o讨论库仑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涂等。
5.课堂小结o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库仑定律在静电学中的重要性。
o提醒学生注意库仑定律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
6.布置作业o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o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库仑定律的历史背景和应用实例,下节课分享交流。
大学物理库仑定律的教案
![大学物理库仑定律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ea4e68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05.png)
教学目标:1. 理解库仑定律的物理意义,掌握库仑定律的公式及其适用条件。
2. 能够运用库仑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导,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1. 库仑定律的公式及其适用条件。
2. 库仑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库仑定律公式的推导过程。
2. 库仑定律在复杂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扭秤实验装置3. 带电体模型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电荷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2. 提出问题: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二、库仑定律的提出1. 介绍库仑定律的提出背景和实验过程。
2. 引出库仑定律的公式:F = k q1 q2 / r^2其中,F为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k为库仑常数,q1和q2分别为两个电荷的电量,r为两个电荷之间的距离。
三、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1. 引导学生思考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
2. 强调库仑定律适用于真空中静止的点电荷。
四、库仑定律的应用1. 举例说明库仑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吸附、静电除尘等。
2. 引导学生运用库仑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两个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五、实验演示1. 介绍扭秤实验装置,讲解实验原理。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库仑定律的正确性。
六、总结与拓展1. 总结库仑定律的物理意义和应用。
2. 拓展讨论库仑定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电磁场理论等。
七、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库仑定律的应用。
2. 查阅资料,了解库仑定律的发展历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库仑定律的物理意义、公式及其适用条件,引导学生理解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库仑定律的正确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课后作业的设计有助于巩固学生对库仑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库仑定律》优秀说课稿教案设计
![《库仑定律》优秀说课稿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1178c276c175f0e7cd137d5.png)
《库仑定律》优秀说课稿教案设计库仑定律是静止点电荷相互作用力的规律。
1785年法国科学家C,-A.de库伦由实验得出,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同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同名电荷相斥,异名电荷相吸。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库仑定律》优秀说课稿教案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物理《库仑定律》说课稿一物理库仑定律说课稿高中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理以及物理这一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运用数学的解题能力都比初中有更高的要求,学生能否在尽量短的时间适应高中的学习,顺利地跨过这个学习台阶,是影响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
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
为了使学生容易接受、更好、更快的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时间安排五方面来说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高中物理第二册第一章第一节库仑定律2、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本单元教材的核心是库仑定律,它既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又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
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对电荷间的相互作,不仅要求学生定性知道,而且通过库仑定律的教学还要求定量了解,但对库仑定律的解题应用,则只限于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一些简单计算。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⑴点电荷的物理意义.⑵理解库仑定律及其适用条件,并能应用解决简单问题。
⑶知道静电力常量k的物理意义和数值、单位。
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的能力。
4、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学重点:库仑定律及适用条件。
教学难点:库仑定律的实验。
二、说教法、学法在教学中贯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原则,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力求做到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
库仑定律教案教案5篇
![库仑定律教案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2cd5eb9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95.png)
库仑定律教案教案5篇库仑定律教案教案篇1学问目标:1.把握库仑定律,知道点电荷的概念,并理解真空中的库仑定律. 2.会用库仑定律进展有关的计算.力量目标:1.渗透抱负化方法,培育学生由实际问题进展简化抽象建立物理模型的力量.2.渗透掌握度量的科学讨论方法德育目标:通过元电荷的教学,渗透物质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库仑定律和库仑力的教学.教学难点:关于库仑定律的教学教学方法:试验归纳法、讲授库仑定律教学过程:一、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提问:那么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什么有关系呢?结论、电荷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力的大小与电量的大小、电荷间距离的大小有关,电量越大,距离越近,作用力就越大;反之电量越小,距离越远,作用力就越小。
作用力的方向,可用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规律确定。
电荷间的作用力与它们带的电荷量以及距离有关,那么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会不会与万有引力的大小具有相像的形式呢?早在我国东汉时期人们就把握了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定性规律,定量争论电荷间相互作用则是两千年后的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库仑做了大量试验,于1785年得出了库仑定律.二、库仑定律:1.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跟它们所带电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库仑定律表达式:3.对库仑定律的理解:(1)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a:不考虑大小和电荷的详细分布,可视为集中于一点的电荷.b:点电荷是一种抱负化模型.c:介绍把带电体处理为点电荷的条件.d:库仑定律给出的虽是点电荷间的静电力,但是任一带电体都可看成是由很多点电荷组成的,据库仑定律和力的合成法则就可以求出带电体间的静电力大小和方向.(2):静电力恒量。
重要的物理常数=9.0×109c2,其大小是用试验方法确定的。
其单位是由公式中的f、q、r的单位确定的,使用库仑定律计算时,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需是:f:n、q:c、r:。
《库仑定律》教案(5篇材料)
![《库仑定律》教案(5篇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15994f15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74.png)
《库仑定律》教案(5篇材料)第一篇:《库仑定律》教案《静电力库仑定律》教案莆田十中吴珍发【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表达式;2.会用库仑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培养学生运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3.知道库仑扭称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库仑定律得出的过程,体验从猜想到验证、从定性到定量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会通过间接手段测量微小力的方法;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并利用有关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点电荷的研究,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研究中建立理想模型的重要意义;2.通过静电力和万有引力的类比,让学生体会到自然规律有其统一性和多样性。
【教学重点】1.建立库仑定律的过程;2.库仑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库仑定律的实验验证过程,库仑定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启发引导法【教学过程和内容】<引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这让我们对电荷间作用力的方向有了一定的认识。
我们把电荷间的作用力叫做静电力,那么静电力的大小满足什么规律呢?让我们一起进入本章第二节《库仑定律》的学习。
<库仑定律的发现> 活动一:思考与猜想同学们,电荷间的作用力是通过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来表现的,因此,我们应该研究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
可是,生活中带电体的大小和形状是多种多样的,这就给我们寻找静电力的规律带来了麻烦。
早在300多年以前,伟大的牛顿在研究万有引力的同时,就曾对带电纸片的运动进行研究,可是由于带电纸片太不规则,牛顿对静电力的研究并未成功。
(问题1)大家对研究对象的选择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在静电学的研究中,我们经常使用的带电体是球体。
(问题2)带电体间的作用力(静电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想。
<定性探究>电荷间的作用力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实验表明:电荷间的作用力F随电荷量q的增大而增大;随距离r 的增大而减小。
物理库仑定律教学教案
![物理库仑定律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57c755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1c.png)
物理库仑定律教学教案物理库仑定律教学教案1(1)教材分析:库仑定律不仅仅是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定律,也是学习电场强度和电势差概念的基础。
这也是本章的重点,要求学生不仅仅要定性地了解,还要定量地理解和应用。
对于库仑定律,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采用定性实验,然后得出结论。
库仑定律是研究电场强度和电势差概念的基础,也是本章的重点。
展示库仑定律的资料和库仑发现这必须律的过程,并强调其条件和意义。
(2)学术条件分析: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电荷的概念,带电的知识,万有引力定律和卡文迪什扭转平衡实验都是学生们学的。
本节的重点是做好定性实验,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经过定性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了解库仑定律建立的过程。
(2)库仑定律的资料、公式和适用条件,掌握库仑定律。
2.过程和方法(1)经过定性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总结的本事,理解库仑扭转平衡实验。
(2)经过建立点电荷模型,实现了梦想化模型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本事,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2)了解人类认识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历史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和欢乐。
(4)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库仑定律及其理解和应用教学难点:库仑定律的实验探索教学难点突破措施:定性实验探究与定量实验录像和理论探究相结合。
(5)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毛皮、橡胶棒、气球、玻璃棒、丝绸、易拉罐、泡沫球、铁架。
(6)教学过程:引入新课程演示实验:当橡胶棒和玻璃棒相互摩擦并靠近罐子时会发生什么?(罐子被橡胶棒和玻璃棒吸引并滚动。
既然电荷之间有相互作用,什么因素与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有关?新课教学:首先,经过实验探索电荷间作用力的决定因素(a)定性实验调查:探索1: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猜想: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能与距离、电荷量、带电体形状等有关。
如何在实验中进行定性研究?(1)你认为实验中应当采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可能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学生:控制变量法。
大学物理库仑定律教案
![大学物理库仑定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2e8a44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e.png)
教学对象:大学物理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库仑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2)理解库仑定律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3)学会运用库仑定律进行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计算。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3. 德育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2)培养学生的严谨治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1. 库仑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2. 库仑定律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3. 库仑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库仑定律公式的推导和应用;2. 复杂情况下库仑定律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回顾静电学的基本概念,引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2. 介绍库仑定律的背景和意义。
二、新课讲解1. 库仑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1)定义: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其大小与它们电荷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2)公式:F = k q1 q2 / r^2,其中,F为相互作用力,k为库仑常数,q1、q2为两个点电荷的电量,r为它们之间的距离。
2. 库仑定律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1)适用范围:库仑定律适用于真空中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2)局限性:库仑定律不能适用于运动电荷、非点电荷以及有介质存在的情况。
3. 库仑定律的应用:(1)计算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2)分析带电体在电场中的受力情况;(3)研究电场的性质。
三、实验演示1. 通过演示实验,验证库仑定律的正确性;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数据,加深对库仑定律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和讲解。
五、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库仑定律的基本概念、公式、适用范围和局限性;2. 强调库仑定律在物理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库仑定律教案范文
![库仑定律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7b3596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5.png)
库仑定律教案范文【教案】库仑定律一、教学目标:1.理解电荷和电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2.掌握库仑定律的含义和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通过实验验证库仑定律的成立。
二、教学重点:1.理解库仑定律的物理概念;2.掌握库仑定律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掌握电场强度、电荷量和力的关系;2.运用库仑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引入】1.利用投影仪展示一张两个带电粒子之间相互排斥的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带电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引发学生对库仑定律的疑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理论讲解】1.提供近似推导库仑定律的公式,并解释每个变量的物理含义。
2.通过示意图和实际例子,讲解电荷量、电场强度和力的关系。
3.引导学生理解库仑定律所描述的力的特性(比如大小、方向等)。
【实验】1.安排小组实验,每组两名学生参与。
2.实验材料准备:a.两个小球,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b.电子秤、电荷仪等实验器材;c.导线和电源。
3.实验步骤:a.将小球用导线和电源连接起来;b.测量小球的电荷量,并记录下来;c.分别测量带正电和带负电小球之间的距离;d.通过改变距离,测量带正电小球上的反作用力,并记录下来;e.更换带负电小球,重复实验步骤d;f.通过数据分析,验证库仑定律的成立。
【讨论与总结】1.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绘制力与距离、力与电荷量的关系曲线。
2.通过讨论,总结出库仑定律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引导学生思考库仑定律的局限性和扩展应用。
【拓展延伸】1.将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进行类比比较,讨论其异同之处。
2.探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规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电场强度的作用。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库仑定律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较深入的理解。
实验环节的设计帮助学生巩固了理论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
然而,由于时间有限,部分学生对于库仑定律的深入理解还有欠缺,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强化。
《库仑定律》的优秀教学设计
![《库仑定律》的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e16f43aaeaad1f347933f9c.png)
《库仑定律》的优秀教学设计《库仑定律》的优秀教学设计篇一:《库仑定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库仑定律既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又是库仑定律是学习电场强度和电势差概念的基础,也是本章重点,不仅要求学生定性知道,而且还要求定量了解和应用。
对库仑定律的讲述,教材是从学生已有认识出发,采用了一个定性实验,进而得出结论。
库仑定律是学习电场强度和电势差概念的基础,也是本章重点。
展示库仑定律的内容和库仑发现这一定律的过程,并强调该定律的条件和意义。
(二)学情分析: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起电的知识,万有引力定律和卡文迪许扭秤实验这些内容学生都已学过,本节重点是做好定性实验,使学生清楚知道实验探究过程。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定性实验探究与理论探究库伦定律建立的过程。
(2)库伦定律的内容及公式及适用条件,掌握库仑定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定性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总结的能力,了解库伦扭秤实验。
(2)通过点电荷模型的建立,感悟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
(2)了解人类对电荷间相互作用认识的历史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喜悦。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库仑定律及其理解与应用教学难点:库仑定律的实验探究教学难点的突破措施:定性实验探究与定量实验视频及理论探究相结合。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毛皮,橡胶棒,气球,玻璃棒,丝绸,易拉罐,泡沫小球,铁架台。
(六)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演示实验:让橡胶棒、玻璃棒摩擦起电,靠近易拉罐,会发生什么现象?(易拉罐被橡胶棒、玻璃棒吸引滚动起来了。
)既然电荷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那么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新课教学:一、通过实验探究电荷间作用力的决定因素(一)定性实验探究:探究一: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猜想:电荷间相互作用力可能与距离、电荷量、带电体的形状等。
高中物理库伦定理优秀教案
![高中物理库伦定理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688567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49.png)
高中物理库伦定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库仑定律的内容和作用;(2)掌握用库仑定律计算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方法;(3)掌握用库仑定律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的兴趣;(2)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勇于探索的品质。
二、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核心概念:库仑定律;(2)教学资源:实验仪器、实验装置;(3)教学环境:实验室或视听教室。
2. 导入通过一个小实验或观察,引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现象,让学生感受库仑定律的重要性。
3. 学习内容(1)库仑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2)用库仑定律计算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3)通过案例分析,掌握库仑定律的应用方法。
4.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验证库仑定律,锻炼学生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5. 案例分析通过几个库仑定律相关的案例,让学生掌握库仑定律的应用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内容,强调库仑定律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7.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对库仑定律的理解和应用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8.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和实验报告,巩固学生对库仑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库仑定律的内容和应用方法,提高了他们的实验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但是在教学中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课堂互动,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库仑定律》说课稿教案设计
![《库仑定律》说课稿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171ef68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6a.png)
《库仑定律》优秀说课稿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如力的作用、电荷等。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库仑定律,强调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库仑定律的定义和意义。
让学生掌握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及适用条件。
培养学生运用库仑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教学内容介绍库仑定律的发现历程。
讲解库仑定律的定义、数学表达式及适用条件。
举例说明库仑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库仑定律的发现历程2.1 富兰克林和电荷介绍富兰克林对电荷的研究,为学生理解库仑定律打下基础。
2.2 库仑的实验讲述库仑通过扭秤实验发现库仑定律的过程。
2.3 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推导出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让学生理解并记忆。
第三章: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3.1 真空中两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强调库仑定律适用于真空中两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2 带电体大小、形状对库仑定律的影响讲解带电体大小、形状对库仑定律适用性的影响。
3.3 相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相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否符合库仑定律。
第四章:库仑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4.1 静电力计算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库仑定律计算静电力。
4.2 电荷分布讲解电荷分布对库仑定律应用的影响。
4.3 电磁场模拟引导学生运用库仑定律模拟电磁场。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5.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库仑定律的知识。
5.3 拓展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库仑定律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六章: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推导6.1 静电力公式引导学生回顾矢量运算,推导出静电力公式F = k q1 q2 / r^2。
6.2 库仑常数k解释库仑常数k的数值和单位,让学生理解其在公式中的作用。
6.3 电荷量的单位介绍电荷量的单位库仑(C),并解释其与电荷量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库仑定律的实验验证7.1 扭秤实验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库仑的扭秤实验,让学生直观理解实验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电力库仑定律》教案
莆田十中吴珍发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表达式;
2.会用库仑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培养学生运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知道库仑扭称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库仑定律得出的过程,体验从猜想到验证、从定性到定量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会通过间接手段测量微小力的方法;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并利用有关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点电荷的研究,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研究中建立理想模型的重要意义;
2.通过静电力和万有引力的类比,让学生体会到自然规律有其统一性和多样性。
【教学重点】
1.建立库仑定律的过程;
2.库仑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库仑定律的实验验证过程,库仑定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启发引导法
【教学过程和内容】
<引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这让我们对电荷间作用力的方向有了一定的认识。
我们把电荷间的作用力叫做静电力,那么静电力的大小满足什么规律呢让我们一起进入本章第二节《库仑定律》的学习。
<库仑定律的发现>
活动一:思考与猜想
同学们,电荷间的作用力是通过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来表现的,
因此,我们应该研究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
可是,生活中带电体的大小和形状是多种多样的,这就给我们寻找静电力的规律带来了麻烦。
早在300多年以前,伟大的牛顿在研究万有引力的同时,就曾对带电纸片的运动进行研究,可是由于带电纸片太不规则,牛顿对静电力的研究并未成功。
(问题1)大家对研究对象的选择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在静电学的研究中,我们经常使用的带电体是球体。
(问题2)带电体间的作用力(静电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想。
<定性探究>电荷间的作用力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实验表明:电荷间的作用力F随电荷量q的增大而增大;随距离r的增大而减小。
(提示)我们的研究到这里是否可以结束了为什么
这只是定性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得到更准确的定量关系。
(问题3)静电力F与r,q之间可能存在什么样的定量关系
你觉得哪种可能更大为什么(引导学生与万有引力类比)
活动二:设计与验证
<实验方法>
(问题4)研究F与r、q的定量关系应该采用什么方法
控制变量法——(1)保持q不变,验证F与r2的反比关系;
(2)保持r不变,验证F与q的正比关系。
<实验可行性讨论>.
困难一:F的测量(在这里F是一个很小的力,不能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实现对F大小的间接测量吗)
困难二:q的测量(我们现在并不知道准确测定带电小球所带的电量的方法,要研究F与q 的定量关系,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思维启发)有这样一个事实: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互相接触后,它们对相隔同样距离的第三个带电小球的作用力相等。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球接触后等分了电荷)
(追问)现在,你有什么想法了吗
<实验具体操作>定量验证
实验结论:两个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得出库仑定律>同学们,我们一起用了大约20分钟得到的这个结论,其实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数位伟大的科学家用了近30年的时间得到的并以法国物理学家库仑的名字来命名的库仑定律。
启示一:类比猜想的价值
读过牛顿着作的人都可能推想到:凡是表现这种特性的相互作用都应服从平方反比定律。
这似乎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就可以得到电荷间作用力的规律。
正是这样的类比,让电磁学少走了许多弯路,形成了严密的定量规律。
马克·吐温曾说“科学真是迷人,根据零星的事实,增添一点猜想,竟能赢得那么多的收获!”。
科学家以广博的知识和深刻的洞察力为基础进行的猜想,才是最具有创造力的思维活动。
然而,英国物理史学家丹皮尔也说“自然如不能被目证那就不能被征服!”
启示二:实验的精妙
1785年库仑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用自己设计的扭称精确验证得到了库仑定律。
(库仑扭称实验的介绍:这个实验的设计相当巧妙。
把微小力放大为力矩,将直接测量转换为间接测量,从而得到静电力的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
<讲解库仑定律>
1.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数学表达式:
(说明),叫做静电力常量。
3.适用条件:(1)真空中(一般情况下,在空气中也近似适用);
(2)静止的;(3)点电荷。
(强调)库仑定律的公式与万有引力的公式在形式上尽管很相似,但仍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
我们来看下面的题目:
<达标训练>
例1、(公式的简单变化)两个放在绝缘上的相同金属球A、B,相距d,球的半径比d小得多,分别带有电荷3q和q,A球受到的库仑引力大小为。
则(1)B球受到的库仑引力为__。
(2)若保持球A、B的电荷量不变,电荷间的距离增大为原来的2倍,电荷间的作用力为____。
(3)若保持球A、B间距离不变,电荷量都增大为原来的2倍,电荷间的作用
力为___。
(4)现将这两个金属球接触,然后仍放回原处,则电荷间的作用力将变为___(引力或斥力),大小为____。
答案:1)F 2)F/4 3)4F 4)斥力F/3
例2
(过渡)两个点电荷的静电力我们会求解了,可如果存在三个电荷呢
例3、(多力情况)有两个带正电的小球,电荷量分别为Q和9Q,在真空中相距l.如果引入第三个小球,恰好使得3个小球只在它们相互的静电力作用下都处于平衡状态,第三个小球应带何种电荷,应放在何处,电荷量又是多少
(承前启后)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不因第三个点电荷的存在而有所改变。
因此,多个点电荷对同一个点电荷的作用力等于各点电荷单独对这个点电荷的作用力的矢量和。
解:
(多个点电荷对同一点电荷作用力的叠加问题。
一方面巩固库仑定律,另一方面,也为下一节电场强度的叠加做铺垫。
)
(拓展说明)库仑定律是电磁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虽然给出的是点电荷间的静电力,但是任何一个带电体都可以看成是由许多点电荷组成的。
所以,如果知道了带电体的电荷分布,就可以根据库仑定律和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带电体间静电力的大小和方向了。
而这正是库仑定律的普遍意义。
例4(与其他力小综合)两个质量均为的小球,带的电量相同,用长为的细线挂在同一点.静止时两线夹角为2θ=10°.小球的半径可忽略不计,求每个小球的电荷量.(sinθ≈tanθ≈θ)
<静电力与重力的比较>
1.库仑扭秤实验
△.万有引力实验
①操作方法:力矩平衡:静电力力矩=金属细丝扭转力矩.
②思想方法:放大、转化、控制变量法
2.与重力大小的比较
万有引力与库仑定律有相似的数学表达式,但是是两种力,大小相差很大。
试比较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已知电子的质量m1=×10-31kg,质子的质量m2=×10-27kg.电子和质子的电荷量都是×10-19C.距离是×10-11m
(通过定量计算,让学生明确对于微观带电粒子,因为静电力远远大于万有引力,所以我们往往忽略万有引力。
)
<本课小结>
一、点电荷
1、定义
2、理解:理想模型,视情况而定
二、库仑定律
1、探究实验
2、库仑定律
1)内容,
2)公式
3)理解:对r的理解,②K的理解k=×109N·m2/C2
4)适用范围:①真空(空气中近似成立)②点电荷
5)应用:例1,2,3,4(理解库仑力,以及库仑力的叠加,与其他力的平衡等)
三、与重力的区别
1)库仑扭秤实验
2)与重力的比较
<课外拓展>
1.课本第8页的“科学漫步”栏目,介绍的是静电力的应用。
你还能了解更多的应用吗
2.万有引力与库仑定律有相似的数学表达式,这似乎在预示着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课后请同学查阅资料,了解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及统一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