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概论PPT
医学影像学ppt课件
透视检查
01
讲解透视检查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在急诊、手术中的应用。
摄影检查
02
介绍摄影检查的技术要点、体位选择及在骨骼系统、呼吸系统
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造影检查
03
阐述造影检查的原理、造影剂的选择及在消化系统、泌尿系统
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X线图像解读与诊断技巧
图像解读基础
讲解X线图像的解读方法,包括观察图像的对比度、 分辨率等。
防护措施
为减少放射线对人体的危 害,需采取一系列防护措 施,如使用防护服、设置 防护屏障等。
放射线对人体影响及安全性评估
放射线对人体影响
放射线对人体细胞具有杀 伤作用,可能导致基因突 变、癌症等风险增加。
安全性评估指标
为评估放射线的安全性, 需采用一系列指标进行衡 量,如辐射剂量、辐射时 间等。
安全性评估方法
通过实验室检测、流行病 学调查等方法,对放射线 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放射线设备操作规范与保养
操作规范
使用放射线设备时,需遵循一定的操 作规范,如设备启动前检查、患者体 位摆放等。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针对放射线设备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 的常见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和 措施。
设备保养
为保证放射线设备的正常运行,需定 期进行保养和维护,如清洁设备、更 换部件等。
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原理
X线检查
超声成像
利用X射线的穿透性,对人体不同组织进行成 像,主要用于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断。
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反射和传播特性 进行成像,广泛应用于腹部、妇产、心血管 等领域的检查。
CT检查
MRI检查
采用X线旋转扫描和计算机处理技术,获得人 体横断面图像,具有高分辨率和三维重建能 力。
医学影像学课件:医学影像学概论
用于检测肺炎、肺脓肿、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
高分辨率CT
能清晰地显示肺组织的细微结构,对诊断肺癌、肺气肿等疾病具有较高价值 。
循环系统影像学检查
心电图
用于检测心脏节律异常和心肌缺血等心脏疾病。
超声心动图
通过高频声波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对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等疾病具有重 要意义。
消化系统影像学检查
CT基本结构
包括X线管、探测器、数据采集系统和图像重建处理器等 。
CT成像原理
通过X线管产生X线束照射人体,探测器接收透过人体的 X线,采集数据并经过图像重建处理器处理,得到断层图 像。
CT检查技术
包括常规CT扫描、增强CT扫描和特殊CT扫描(如CT血 管造影、CT小肠造影)等。
MRI成像原理及技术
积极参与病例讨论、会诊和疑难病 例的分析,分享经验和教训,促进 团队的诊断水平共同提高。
05
医学影像学的未来发展
医学影像学技术的最新进展
1
医学影像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高分辨率、低 剂量和功能成像技术等。
2
分子成像和基因治疗:利用成像技术对分子和 基因水平进行研究,为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3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利 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医学影像进行分析,提高诊 断准确性和效率。
医学影像学分类
医学影像学主要包括X线成像、超声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 CT)、磁共振成像(MRI)、核医学成像等。
医学影像学在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疾病诊断
医学影像学在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到 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为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疾病治疗
医学影像学ppt课件ppt课件
*
*
*
碘 剂 有机碘制剂: 用途:血管,胆道,胆囊,泌尿造影及CT增强 排泄:经肝或肾,从胆道或泌尿道排出 类型:离 子 型:副作用大,过敏反应多,价格低 非离子型:低渗,低粘度,低毒性,高费用 无机碘制剂:用于气管,输尿管,膀胱造影等 如碘化油、碘化钠等
*
DSA的临床应用
特别适用于心脏大血管检查 了解心内解剖结构异常 观察大血管病变: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 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发育异常等 显示冠状动脉、头部及颈部动脉病变
*
*
*
*
2、X线的特性 波长:0.0006~50nm X线诊断常用波长:0.008~0.031nm 与X线成像相关的特性: 穿透性 荧光效应 感光效应 电离效应 (生物效应)
影像诊断学
X线,放射诊断学 超声成像 (Ultrasonography:US) 核素显像:包括 γ闪烁成像 发射体层成像(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 ) 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SPECT )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 ) CT (Computed Tomography) 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与成像相关的特性 穿 透 性:能穿透可见光不能穿透的各种不同密度物体,此为X线成像的基础(吸收与衰减,穿透与管电压,厚度与密度) 荧光效应:能激发荧光物质发出可见光,此为X线透视的基础 摄影效应:能使涂有溴化银的胶片感光并形成潜影,以显定影处理产生黑、白图像。此为X线摄影的基础 电离效应:X线通过任何物质都可产生电离效应,此为X线防护和放射治疗的基础
医学影像学概论PPT课件
27
28
• 内生软骨瘤
• 儿童和青年人, • 好发于掌指骨,
其次为股骨、胫 骨、肱骨等 • 多发者有单侧发 病倾向 • X线:边界清楚的 类圆形囊状破坏 区,边界清晰, 内可见小环行、 点状或不规则软 骨钙化或骨化(诊 断特点)
• A、大小、形态、轮廓的改变(大、粗、长或者 小、细、短)
• B、密度增高:骨膜增生、骨质增生、死骨、肿瘤 骨等
• C、密度减低:骨质疏松、软化,骨质破坏等
11
12
13
• 平行型:与骨干平行,呈线状,常见于外伤和感染;
• 葱皮型:呈多层状与骨干平行,见于慢性感染;
• 花边型:骨膜外缘呈花边状或锯齿状,见于慢性感染;
骨痂、邻近骨质疏松等 • 脱位:组成关节诸骨关节面对应关系完全或部分脱离
19
20
21
左桡骨Colles骨折
22
23
24
四、 X线诊断概要--骨与关节
4、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 显示部位; 判断良、恶性;判断组织 特征即肿瘤起源
• 病变部位 • 病灶数目 • 肿瘤边缘 • 骨质改变
• 有无骨膜 • 有无增生 • 软组织变化 • 临近骨情况
础
2、荧光效应:激发荧光物质, 将X线转换成波长长的
可见荧光,进行透视检查的基础
3、感光效应:溴化银中的银离子(Ag+ )被还原成金属银(Ag),沉淀
于胶片的胶膜内。此金属银的微粒,在胶片上呈黑色。而未感光的溴化银,在定 影及冲洗过程中,从X线胶片上被洗掉,因而显出胶片片基的透明本色。根据金
医学影像学课件:医学影像学概论
02
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
医学影像学成像原理
利用X射线穿透人体组织,并在不同组织中产生不同 衰减的原理,通过探测器接收衰减后的X射线,形成
二维图像。
输入 核磁标共题振成
像
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使人体内的氢原子发生共振,通 过测量共振信号的强弱和时间变化,形成人体内部结 构的图像。
X射线成像
超声成像
利用X射线成像原理,通过旋转X射线探测器并多次采 集不同角度的图像,再经过计算机重建算法处理,形
功能成像
利用特定技术获取人体生理功 能和代谢信息,如灌注成像、
弥散成像等。
03
医学影像学应用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01
02
03
辅助医生观察病变
医学影像学技术可以帮助 医生观察到病变的部位、 范围和程度,为诊断提供 重要依据。
早期发现疾病
通过定期的医学影像检查 ,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的 疾病,提高治愈率。
医学影像学课件:医学影像 学概论
汇报人: 2023-12-26
目录
• 医学影像学概述 • 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 • 医学影像学应用 • 医学影像学未来发展 • 医学影像学实践操作
01
医学影像学概述
定义与分类
பைடு நூலகம்
定义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利用非侵入性 技术手段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和功 能信息的学科。
分类
医学影像学主要包括X射线、超声 、核磁共振、正电子发射断层扫 描等技术。
CT扫描仪
由X光机、旋转探测器和 计算机系统组成,是计 算机断层成像的主要设
备。
医学影像学成像技术
平扫
不使用对比剂的常规扫描,主 要用于观察人体解剖结构和病
《医学影像学课件》- PPT高清完整版
探索医学影像学的世界,介绍各种影像技术、影像学地图的制作与解析,以 及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创新发展趋势。
医学影像学概述
初步了解医学影像学的定义、应用领域以及影像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作用。
放射学基础知识
介绍医学影像学中的基本放射学概念和原理,了解X射线和其他放射线的特点。
探索腹部影像学地图的制作和解析,包括腹部超声和腹部CT的应用。来自骨科影像学地图制作与分析
学习骨科影像学地图的制作和解析方法,包括骨骼X射线和骨骼CT的应用。
泌尿生殖系统影像学地图制作 与分析
了解泌尿生殖系统影像学地图的制作和解析方法,包括腹部超声和腹部CT的 应用。
影像学检查方法介绍
探索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如X射线、CT扫描、MRI等,以及它们在临床医学 中的应用。
脑部影像学地图制作与分析
学习如何制作和解析脑部影像学地图,包括头部CT和头部MRI的应用。
胸部影像学地图制作与分析
了解胸部影像学地图的制作和解析方法,包括胸部X射线和胸部CT的应用。
腹部影像学地图制作与分析
【影像诊断PPT】医学影像学概论
X线射入人体,被人体吸收而衰减,受检部位密度影响最 大,密度越高,对x线衰减越大。探测器组合收集衰减后 的X线信号(X线光子),将光子转变为可见光线,再将光 线集中,转变为电信号并放大借模拟/数字转换器输入 的电信号转变为相应的数字信号后,送入计算机。
❖ 2.扫描数据处理和重建图像
CT设备
❖ 多层螺旋CT(MSCT) ❖ 双源CT ❖ 能谱CT
CT的主要优势
❖ 密度分辨力高 ❖ 可进行密度量化分析 ❖ 组织结构影像无重叠 ❖ 可进行多种图像后处理
CT图像后处理
❖ 二维显示技术
1.薄层面重组 2.多平面重组(MPR) 3.曲面重组(CPR)
❖ 三维显示技术
1.最大强度投影(MIP) 2.最小强度投影(minIP) 3.表面遮盖技术(SSD) 4.容积再现技术(VR)
❖ 7.伪影
伪影是指在被扫描物体中并不存在而图像中却显示出来的 各种不同类型的影像。与病人及CT机性能有关。
❖ 8.部分容积效应
在同一扫描层面内含有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物质时.其 所测CT值是它们的平均值,不能如实反映其中任何—种 物质的CT值,这种现象为部分容积效应或部分容积现象 。
CT成像基本原理
基本概念
❖1.体素和象素 CT图像实际上是人体某一部位有一定
厚度的体层图像。组成图像的基本单元被称为象素。象 素实际上是体素在成像时的表现。象素是一个二维的概 念,体素是一个三维的概念
❖2.矩阵 一个横成行、纵成列的数字阵列,将受检层面
分割为无数小立方体.这些小立方体就是体素。 当图像面积为一固定值时,象素尺寸越小,组成CT图像
磁共振成像 MRI
❖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所产生的信号 经重建成像的一种影像技术。
医学影像学总论课件
02
医学影像学基本原理
医学影像的形成原理
医学影像的形成
医学影像学通过利用不同类型的 成像技术,如X射线、超声、磁 共振等,将人体内部结构转化为
可视图像。
物理原理
每种成像技术都有其特定的物理 原理。例如,X射线基于穿透不 同组织密度的能力来形成图像, 而超声则利用高频声波在人体内
的反射和回声来成像。
超声检查技术的优点包括无辐射损伤、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
03
,但同时也存在对骨骼和肺部等结构显示不佳的局限性。
核医学检查技术
核医学检查技术是一种利用放射性核 素对人体进行标记和显像的技术,可 以显示人体器官的功能和代谢状态。
核医学检查技术的优点包括无创伤、 无辐射损伤、能够显示器官功能等, 但同时也存在显像剂价格较高、操作 复杂等缺点。
提供了更加准确的诊断依据。
03
核磁共振成像在临床的应用
在脑部疾病、关节病变、心血管疾病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为疾病的早
期发现和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医学影像学新技术的未来发展
技术融合
未来医学影像学新技术将朝着多种技术融合的方向发展,如光学分子成像与超声、核磁共振等技术结合,实现多模态 成像,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字化成像技术
数字化成像技术提高了医学影像的质量和可重复性,降低 了辐射剂量,并方便了远程医疗和移动诊断的应用。
03
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
X线检查技术
X线检查技术是医学影像学中最常用的检查技术之一,通过X线照射人体,利用不同组织对X 线的吸收程度不同,在胶片或数字成像设备上形成图像。
X线检查技术主要用于胸部、骨骼、腹部等部位的检查,对于肺部炎症、肿瘤、骨折、胃肠 穿孔等疾病具有诊断价值。
《医学影像学》课件
超声诊断仪
利用超声波在人体内传播并形 成图像。
核磁共振仪
产生磁场和射频脉冲,对人体 进行共振并形成图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仪
利用X线扫描人体,并通过计 算机技术重建图像。
医学影像学成像技术
X线平片
血管造影
超声心动图
核医学成像
利用X线机对人体进行平 面成像。
通过向血管内注射造影 剂,利用X线或超声波进
行血管成像。
MRI具有高分辨率、多平面成像的特点,对软组织的 显示效果较好。
MRI可用于观察神经系统、肌肉、关节等部位的病变 。
超声诊断技术
02
01
03
超声诊断技术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成像原理,显示人 体内部结构的影像。
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无痛、无辐射的特点,适用于孕 妇和儿童的检查。
超声可用于观察腹部脏器、妇产科、心血管系统等部 位的病变。
变和解剖结构。
深度学习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02
利用深度学习算法自动识别和分析医学影像,提高诊断准确率
。
光学分子成像技术
03
利用荧光标记和光成像技术,在体内实时观察疾病发展和药物
作用。
医学影像学未来发展趋势
更高清、更立体的成像技术
如超高清MRI和CT,以及光学分子成像的进一步发展。
智能化和自动化诊断
《医学影像学》PPT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医学影像学概述 • 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 • 医学影像学诊断技术 • 医学影像学临床应用 • 医学影像学新技术与展望
01
医学影像学概述
医学影像学的定义与分类
医学影像学定义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通过非侵入性方法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信 息的学科。它利用各种成像技术,如X射线、超声、磁共振成像等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医学影像学概论ppt课件
X线的产生
X线是由高速运动的电子撞击物质突然受阻 时产生的。
X线的产生,必须具备3个条件:①自由活 动的电子群;②电子群在高压电场和真空条件 下高速运行;③电子群在高速运行时突然受阻 (靶面)。
X线机的基本结构
X线管(X-Ray Tube)目前常用的X线管是热阴极 真空管。阴极是钨制灯丝,阳极为钨靶,用以阻挡 快速运行的电子群。
传统X线检查技术
1、常规检查:透视和摄影 2、特殊检查:
体层摄影、软X线摄影(钼靶) 放大摄影、荧光摄影、记波摄影
透视(fluoroscopy)
X 线 摄 影
X线摄影(radiography)
1、成像清晰,对比度及清晰度均较好 2、简便实用:特别实用于密度、厚度差别较 大的组织或器官。 3、平面重叠成像立体感差,常需作互相垂直 的两个方位摄影,例如正位及侧位; 4、对功能方面的观察,不及透视方便和直接 ;费用比透视稍高。
正常胸部后前位及侧位
X线摄影(radiography)
高千伏摄影(High kV Radiography) 高千伏摄影是用高于120kV(常用
120~150kV)的管电压进行摄影。需用高 电压小焦点X线管、特殊的滤线器和计时装 置。由于X线穿透力强,能穿过被照射的所 有组织,可在致密影像中显示出被隐蔽的病 变。
X线的特性
电离作用 X线通过任何物质被吸收时,都将产生
电离作用,使组成物质的分子分解成为正负 离子。因为空气的电离程度,即其所产生的 正负离子量同空气所吸收的X线量成正比, 因此,测量电离的程度可计算X线的照射量 ,此为放射剂量学的基础。
X线的特性
生物效应 X线穿透机体被吸收时,与体内物质产
X线的特性
穿透性 荧光作用 感光作用 电离作用 生物效应
医学影像学课件:医学影像学概论
医学影像学课件:医学影像学概论xx年xx月xx日•医学影像学概述•医学影像学技术•医学影像学应用•医学影像学诊断与治疗目•医学影像学的未来发展•参考文献录01医学影像学概述医学影像学是通过运用各种医学影像技术,如X线、超声、核磁共振等,来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的图像信息,从而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
定义根据成像原理和应用领域,医学影像学可分为X线成像、超声成像、核磁共振成像、CT、PET/CT等。
分类定义与分类疾病诊断医学影像学在疾病诊断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对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的图像信息进行分析,医生可以准确地诊断出各种疾病。
医学影像学的重要性治疗监测在治疗过程中,医学影像学可以帮助医生实时监测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预后评估通过医学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评估疾病的预后情况,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为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程X线成像的发明0119世纪末,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线,开启了医学影像学的新篇章。
X线成像技术为医学界提供了直观的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图像。
CT和MRI的发明02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相继问世,极大地提高了医学影像学的诊断准确性和应用范围。
多模态成像技术的发展03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学逐渐发展出多种成像技术相结合的多模态成像模式,如PET/CT、功能MRI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图像信息。
02医学影像学技术X线成像技术X线技术发展历程从最早的X线成像技术到现在,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完善。
X线成像原理X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穿透性、反射性和衰减性,利用这些特性进行成像。
X线检查技术包括常规X线检查、特殊位置检查、造影检查等,每种技术都有其特点和适应症。
从最早的X线CT到现在的多排螺旋CT,经历了多次技术革新。
CT技术发展历程利用X线束环绕人体某一部位进行扫描,接收穿过人体的X线,转化为电信号后进行图像重建。
医学影像学课件
05
医学影像学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医学影像学新技术
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
在医学影像分析中,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正在改变传 统的诊断方式。它们能够自动识别和分析复杂的影像,提 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光声成像技术
光声成像技术结合了光学和超声成像的优势,能够实现高 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无损成像,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 的应用前景。
MRI诊断技术
MRI成像原理
MRI(磁共振成像)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使人体内氢原子发生共振,再通过计算 机处理得到图像。
应用优势
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尤其适用于脑部、脊髓、肌肉和关节等部位的病变检 测,对肿瘤、炎症和神经系统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超声诊断技术
超声成像原理
超声诊断利用高频声波显示人体内部 结构。声波在不同组织中的反射和折 射不同,形成图像。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需要跨学科的 合作与交流,如物理学、工程学 、生物学等,以推动技术的不断 创新和应用。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医学影像学课件
汇报人: 2023-12-26
目录
• 医学影像学概述 • 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 • 医学影像学临床应用 • 医学影像学诊断技术 • 医学影像学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01
医学影像学概述
医学影像学的定义与分类
医学影像学定义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利用非侵入性 技术手段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和功 能信息的学科,为临床诊断和治 疗提供重要依据。
计算机断层成像原理
通过X射线扫描人体,将扫描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重建处理,形成三 维图像。
医学影像学成像设备
X光机
用于产生X射线,是医学 影像学中最常用的设备
医学影像学课件:医学影像学概论
医学影像学课件:医学影像学概论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医学影像学概述•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医学影像学的临床应用•医学影像学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医学影像学的教育和人才培养01医学影像学概述医学影像学是一种通过各种成像技术和图像处理方法,获取、分析和解释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信息的医学学科。
医学影像学定义根据成像方式,医学影像学可以分为X线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超声成像等。
医学影像学分类医学影像学的定义与分类通过医学影像学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到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的正常与异常表现,对疾病做出准确的诊断和评估。
医学影像学的作用与意义疾病诊断医学影像学在疾病治疗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手术导航、放射治疗计划等。
疾病治疗医学影像学还可以用于流行病学研究,通过对大规模人群的医学影像学检查,研究疾病的分布、流行趋势和影响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程19世纪末,X线被发现并应用于医学领域,开启了医学影像学的大门。
传统X线成像20世纪70年代,CT技术的出现实现了人体内部结构的断层成像,提高了医学影像学的精确度和分辨率。
CT成像20世纪80年代,MRI技术的出现开创了医学影像学的新纪元,实现了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无创、无辐射成像。
MRI成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学将继续发展,如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多模态成像技术等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医学影像学的未来发展02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X线成像原理X线透过人体组织结构,形成不同强度的透射束,作用于荧光屏或胶片,形成医学影像。
X线特性X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穿透、折射、反射和吸收等特性。
X线检查技术包括普通X线摄影、特殊X线摄影、血管造影等。
X线成像原理及技术CT利用X线束对人体某一层面进行扫描,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到该层面的二维图像。
CT成像原理CT检查技术CT优势包括平扫CT、增强CT、特殊功能CT等。
医学影像成像概论ppt课件
(四imaging,USI)系统(B 超、 M 超、多普勒) -- 大多是采用脉冲回波方式 成像,根据接收到的回波信号可以直接获取扫查 平面上的人体结构图像。
优点
对人体无损、无创、无电离辐射,能提供人体断 面实时动态图像,广泛用于心脏或腹部的检查。 USI 除断面成像外,可借助多普勒原理进行超声 血流测量,用于对心血管与脑血管等疾病诊断。
88
随着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成像技术的发展
从模拟到数字图像
89
从平面到立体图像
90
从局部到整体图像
91
从宏观到微观图像 从静态到动态图像 从形态到功能图像 从单一图像到综合图像等方向发展。
92
1986,中国科健公司与美国波士顿 analogic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安科,1989 年,第一台MRI设备通过国家验收,1990 年,第一台国产MRI落户河北。
65
66
67
68
加拿大医美瑞IMRIS——术中磁共振
69
超导磁体
70
71
72
73
Local Coils Display
74
医学影像 成像原理
1
骨折
2
3
肺炎
4
5
胃溃疡
6
7
8
9
10
11
间质性肺炎
12
13
14
15
周围型肺癌
16
17
18
扫描参数
TR: 300-800ms TE: 10ms左右 翻转角度:60度
FLASH-T1WI 序 列 用于显示关节软 骨可采用二维或 三维序列 加用脂肪抑制技 术更有利于软骨 的显示
医学影像学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医学影像学概述 • 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 • 医学影像学的检查技术 • 医学影像学的诊断与治疗 • 医学影像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 医学影像学案例分析
01
医学影像学概述
医学影像学的定义
医学影像学是利用各种医学影像技术 如X线、超声、核磁共振等来观察、 分析和解释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的形 态及功能的一门学科。
脑梗死的MRI影像表现
总结词
脑梗死的MRI影像表现主要包括缺血性脑 梗死和出血性脑梗死两种类型,各有不 同的影像表现特点。
VS
详细描述
缺血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主要类型之一, MRI影像表现为局部脑组织缺血性改变, 病灶边界不清,信号强度降低。随着病情 发展,缺血区可出现脑水肿和占位效应。 出血性脑梗死是指在缺血性脑梗死的基础 上发生出血,MRI影像表现为缺血性改变 合并局部出血,病灶边界不清,信号不均 。
06
医学影像学案例分析
肺癌的CT影像表现
要点一
总结词
肺癌的CT影像表现主要包括肿瘤边界不清、周围炎症反应 、胸膜凹陷征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肺癌的CT影像表现具有多种特征性表现。首先,肿瘤边界 通常不清,与周围组织分界模糊,这反映了肿瘤的浸润性 和恶性程度。其次,周围炎症反应也是肺癌常见的CT表现 之一,表现为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肺部炎症浸润。此外,胸 膜凹陷征也是肺癌的典型表现之一,表现为肿瘤与胸膜之 间的三角形或喇叭口状阴影,提示肿瘤可能侵犯胸膜。
CT检查技术可用于全身各个部位的检 查,如头部、胸部、腹部、骨骼等,可 以显示病变的形态、大小、密度等信息
。
CT检查的优点在于对软组织的显示能 力较强,能够发现较小的病变,但价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视(fluroscopy)
观察载体---荧光屏 适用部位:机体天然对比较好的部位或
能给予对比剂的部位,如胸部、颈椎等 作用:观察器官动态,例如心脏大血管、
消化道蠕动等。 优点:简便易行,经济,结果快 缺点:不能显示细微病变,密度较大的
部位显示不清楚,无永久记录,不能前 后比较,病人所受辐照量较大
放射防护的必要性
牛津大学和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 在对15个国家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后发 现:英国每年诊断出的癌症病例中有 0.6%是由X射线检查所致。
在X射线和CT检查更为普遍的日本,每 年新增癌症病例中有3.2%是由X光及CT 检查造成的。
特殊人群的防护
对性成熟及发育期的妇女作腹部照射:
透视的图像特点
与X胶片图像相反,透视的图像 组织密度越高,图像越黑 组织密度越低,图像越白
透视的图像
照相 --X线摄影
(Radiography)
X线摄影
胶片片盒
胶片及读片灯箱
X线摄影(Radiology)
观察载体:胶片 步骤:胶片曝光--显影--定影--水洗--晾干(或烤干) 原理:X线可使胶片溴化银感光,产生潜影,经显影、
从辐射诱癌和其他因素导致死亡概率来看: 吸烟 每万人死亡概率为12, 肾脏和肝脏CT检查 每万人死亡概率为12, 泌尿X射线摄影 每万人死亡概率为2, 腰椎X射线摄影 每万人死亡概率为0.2, 胸部X射线摄影 每万人死亡概率为0.02。
防护方法
1.X线机及机房的设计:须考虑到防护措施 2.安排检查:患者应避免短期内反复多次检查及不必 要的复查。尽量减少透视,提提倡高千伏HKV摄影。 3.检查中:患者与X线球管须保持一事实上的距离,一 般不少于35cm。(患者距X线球管愈近,接受放射量 愈大。) 4.球管窗口下须加一定厚度的铝片,减少穿刺力弱的 长波X线,因为这些X线被患者完全吸收,而对荧光屏 或胶片都无作用。
医学影像学
第一讲 概论(一)
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
常规X线 US CT MRI 数字化影像
CR DR PACS
60年代 上世纪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X线的发现
医学影像学 Medical Imageology
影像诊断学 Diagnostic imageology
γ闪烁成像
γ-Scintigraphy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
发射体层成像
Emission Tomography
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
平扫
增强 动脉期
增强 门脉期
动态 扫描
高分辨CT
CT后处理技术
多平面重建技术 (MPR)
表面重建技术(SSD)
SSD-表面重建技术
MIP(最大密度投影)
MIP(二)
血管重建技术
血管重建-冠状动脉
CT成像的优缺点
优点:横断面图像层厚准确、图像清晰、密度分辨
率高、无层面以外结构的干扰 多平面重建 动态扫描
影像诊断学的重点内容
掌握不同检查方法的成像原理及成像特点 掌握不同疾病检查所需要的影像检查方法 熟悉各种成像技术价值和限度 掌握疾病的基本影像特征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X线放射诊断学及CT诊断
学,超声、MRI及介入放射学为了解内容。
放射诊断学原理
X光机的历史
第一台医用X光机
20世纪80年代 低渗透压、亲水、副反应 少,安全性高
血管造影
肾动脉造影
空气造影
气 钡 双 相 造 影
造影方式
直接引入:口服 灌注 穿刺注入 间接引入:注入静脉,通过循环达到靶
器官,如泌尿系造景(IVP),胆道造影
造影的副作用及处理
检查前准备:询问过敏史,皮试 造影反应:恶心、呕吐、睫膜充血、荨
定影处理,感光部份溴化银还原为金属银,沉淀在胶 片上,显示为黑色。未感光的溴化银脱离胶片,显示 为白色
适用:X线摄影对比度及清晰度均佳,适用于全身各
部位检查。目前主要用于胸部及骨骼检查
CR系统
Computed Radiography
CR 是一种X线图像信息间接转化技术(需模/数转换), 它将影像信息首先记录在影像板上(模拟潜影信息), 再通过读出装置转换为输出信息(数字图像信息), 成像环节相对较多,成像速度慢,图像质量稍为逊色, 但是具有便携性,价格相对便宜
介入放射学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影像诊断学
放射诊断学
Diagnostic Radiology
计算机体层成像 Computed Tomography,CT
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超声诊断学
Ultrasonography,US
X线图像的特点(一)
人体组织密度:人体组织中单位体积物 质的质量
X线图像密度:X线片上影像的灰阶
X线图像的黑白与人体组织的密度相关
组织密度越高,影像越白 组织密度越低,影像越黑
组织密度越高,影像越白
组织密度越低,影像越黑
X线图像的特点(二)
X线为复合影像
X线图像系标准X 线束穿过人体不同密 度、
价格昂贵
DR图像
X线摄影技术
透视检查 普通X线摄影(平片) 造影检查
造影检查
适用于缺乏自然对位的部位和脏器,如 腹部脏器,消化道等,引入对比剂 (Contrast Medium),也称造影剂
对比剂(Contrast Medium)
高密度对比剂
原子序数高,比重大的物质。常用有钡 剂、碘剂
厚度、组织结构投影
A
总合,将三维立体结
构投影成二维图像, 因而X线图像与人体 组织结构相比,产生
形态失真、放大及相 互重叠
B
X线影像的观察方法
荧光屏---透视 胶片------普用X光摄片 IP板-------CR 探测器----DR
最古老的透视
1896年巴黎报纸评论:任何一个疯狂的教授都可以使用X线看穿女士的外衣
5、工作人员须佩戴放射计量仪并定期体检
X线片的分析与诊断
按照一定顺序全面而系统地进行观察 区分正常、异常,鉴别伪影
对异常X线的表现进行分析: 病变的位置、分布,病变数目、形状、
密度、边缘、邻近组织、器官改变、脏 器功能
X线诊断结论
肯定诊断 如 气胸、骨折 否定诊断 如双肺未见确切渗出、实变 可能性诊断
感光效应 使胶片上的溴化银感光产生潜影,经显、定
影后,胶片变为黑白相间的图像
生物效应 使机体内组织、细胞产生变化,损伤人体,
作为肿瘤放射治疗
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X线成像的三大条件
X线具有一定的穿透力 被穿透的组织和器官必须存在密度的厚度的差
异 必须有成像物质(X线胶片、荧光屏)
英国 15岁的罗素.雷诺兹 1896年
我国自制医用X光管
复旦大学 周同庆 1953年
2009年11月 X光机在英国伦敦科技博物馆
被选为改变世界的十大发明之首
X光机
X光的发生-----X-光管
真空X射线管
玻璃罩保护的旋转阳极X 光管
X光管结构示意图
阴极:螺旋形状的炽热的钨灯丝,发射电子电流 真空玻璃管:X线管只有在高度真空情况下才能正常工作。一般管真空度 1.33kPa-0.67kPa以上,高的在1.33kPa·0.93kPa 阳极靶:吸收阴极电子,通过这些高速电子的撞击,产生X射线
像素(pixel):数字矩阵中的每个数字经数字/模拟
转换器转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块,称之为像素。 是一个二维概念。
CT图像:由一定数目像素按原有矩阵顺序排列构成的灰
阶图。
CT的图像特点
空间分辨力 密度分辨力 成像 成像方式
可 佳 断面成像+多平面重建 无创
CT的发展
如:肺内片状软组织密度影,性质? 肿瘤?炎性结节?其它?(最常见,意味 着诊断医师没有把握,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或 观查)
医学影像学
第二讲 概论(一)
计算机体层成像
Computed Tomography,CT
CT成像基本原理
HounsfieldG.N.1969年设计成功, 1972年问世
用X线束对人体层面进行扫描,取得 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而获得的重建图 像,是数字成像而不是模拟成像。
CR 的组成结构:由影像板(IP)与信息读出装置组成。
IP imaging plate
X
人
光
体
板
电 脑
CR系统
IP板
CR图像
DR系统 (Digital Radiography)
DR是一种X线图像信息直接数字转换技 术,其核心技术是数字化平板探测器 (FPD)。
成像环节少,成像速度快,图像层次丰 富,影像边缘清晰锐利,组织的细微结 构显示特别出色。
第一台:
英国电子工程师亨斯费尔德 1972年4月
一、二、三、四、五代CT设备
螺旋CT(Spiral CT)
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
螺旋CT
CT检查技术
平扫(plain scan) 增强扫描(Contrast Enhancement) 动态扫描(Dynamic Scan) 高分辨CT(High Resolution CT,HRCT) CT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