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创新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愚公移山》创新设计

《愚公移山》创新设计发布时间:《愚公移山》创新设计张国生(一)自主学习【教学设计】今天让让同学们当一回“老师”——当老师当然首先要“备课”——要自己把课文搞懂,并且自己确

定哪些字容易读错、写错,哪些词语需要解释,哪些句

子需要翻译,哪些问题需要理解……其实,这是最好的

预习。那么老师干什么?——老师当“学生”,听“老师”给自己“讲课”,并向“老师”提出自己的问题,请“老师”解答。为了让每个同学都能当当

“老师”,课堂上可以安排他们一人一句,做“一句之师”。但谁讲那一句事先不能透露,以防不认真的学生

只准备这一句。如果有什么重点难点“老师”没有讲到,“学生”可以有意识地提出来。【设计意图】这样安排?有以下几方面考虑。新课标要求我们突出

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

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人教版新课标课本中,《愚公移山》一课安排在9年级下册倒数第二课,经过将近三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主动自学文言文的能力,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他们主动学习。《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想来学生是熟悉的,所不熟者,只是一

些文言词语、文言句式而已。这样的课文,完全可以放

手让他们主动自学。我不止一次地这样师生倒置安

排教学,实践证明,凡是让学生“自主”时,他们都是

很兴奋的,课堂气氛也很热烈。不过说老实话,这

还只是一种很有限的“自主”,而不是真正的“自主”。学生“自主”时我也有点不放心——他们能将所有知识

点掌握吗?会不会有所遗漏?所以还是印发了一张练习(包罗这课的知识要点)让他们完成。这就算教师的“主导”吧。真正的“自主”,应当是更放手地让他们主动

地自学、自测、自补、自疑、自解、自结,就像魏书生

老师那样。但达到这一步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二)比较思维训练【教学设计】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对愚公移山提出了异议,他们的“同”中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①“比较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它对提高学生智力、增强学生才干有重要作用,甚至对

他们将来事业成功也会有影响。②这个训练又不仅

是进行比较思维的训练,训练中,其实也对课文加深了

理解,甚至也还学到一些文言知识。这是一种比较灵活

的教学方法。【参考答案】①态度不同。其妻只是“献疑”,并不反对;智叟不但反对,而且嘲笑、制止。②出发点不同。其妻是关爱丈夫、儿子;智叟

是显示自己的“智”,嘲笑愚公的“愚”。③称呼

不同。其妻称“君”,是敬称;智叟称“汝”,是一种

不客气的称呼,用于上对下,长对幼。④语气不同。“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是疑问句,表示询问语气。“甚矣,汝之不惠!”是感叹句,语气本已强烈,又是“汝之不惠甚矣”倒装,倒装之后,语气更加强烈。“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是反问句,语

气更加强烈,况且又用“其”字加强语气。⑤对愚

公能力的评价不同。其妻是“以君之力,曾不

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在愚公妻子眼里,愚公不能移的是山。智叟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在智叟眼里,

愚公不能移的是“山之一毛”。毛:草木——智叟运用

夸张的修辞方法极力贬低愚公。(三)辩论【教学设计】辩论:愚公究竟愚不愚?过程:①确定自己的观点:愚,还是不愚。②查阅资料,征询有

知识有思想的人的意见,寻找论据③写出发言要点

④辩论【设计说明】这个辩论有多种作用。

①提高口才,也提高文才。②加深理解课文。

③进行思想教育,培育学生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和克服困

难的精神和意志。④扩展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

⑤这种辩论比较有趣,很受学生欢迎,组织这种活动有

助于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和语文学习的兴趣。实际辩论效

果很好,参见后面附录。【参考答案】老师准备的认为“愚”的理由:困难太大:山高、路远、人老、人少。不如搬家或修路。连美国一个幼儿园的

小朋友都说:干什么要移山呢?搬到我们加利弗尼亚不

就可以了吗?从经济角度说,投入和收益不相称,

经济上不合算。破坏环境和生态,不如开发荒山,

发展旅游。……老师准备的认为不愚的理由:

愚公既有雄心大志,又有实施措施,还懂得地理——他

知道“方七百里”的太行王屋以南是豫南、汉阴,知道

可以把土石“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可别小看这

一点,在古代交通不发达,人们眼界狭窄的情况下,他

属于“知识型”农民。他有很强的语言能力,对智

叟先斥后驳,语言很有气势,而且逻辑严密,富有哲理,结果使智叟“无以应”。能把“智”者驳倒的人,怎么

能愚呢?他吓怕了山神,感动了天帝,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巨大的决心和毅力。这样的人怎么会愚呢?

若像智叟那样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话,将永远“惩山

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作者也认为愚公不愚。他给他

们这样命名,并让智叟在辩论中败北,就含有“愚公不愚”、“智叟不智”的意思。大智往往若愚,而愚

者往往小智。晋代张湛评《愚公移山》说:“俗谓之愚者,

未必非智也;俗谓之智者,未必非愚也。”河南人以愚公为自豪,有人说他们愚。湖北人可不愚——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而武汉的东湖公园就有一个大型雕塑——愚公移山(图)。张老师游览这里时,十分感慨建这个大型雕塑的决策者的智。大画家徐悲鸿也不可能愚,他有一幅名画叫做《愚公移山图》(图)华罗庚作为着名数学家一恶不可能愚,他有诗赞愚公:巧算偏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日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能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由此可见愚公不愚.毛泽东肯定是一位大智的人。他曾写《愚公移山》一文,号召全党、全国人民“移山”——搬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两座大山。还说:“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历史上无数的“山”都被“愚公”们搬走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历朝的改朝换代……用“归谬法”:若认为“愚”的话,这样才算“智”:不但山不用移了,家也不要搬了,路也不要修了,“一穷二白”的面貌也不要改变了,“三座大山”也不要推翻了,日本鬼子也不要赶走了,国家富裕、民族振兴的伟大理想也不要实现了,永远受穷、受气、受欺负去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