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集锦[含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年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阅读及答案

2024年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阅读及答案
2024年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阅读及答案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阅读及答案1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
5.两文都以写景为主,也有抒情的点睛之笔。摘出两文中的抒情句子。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独一无二 ②超过,比……更快 ③奔驰的马
注释:①薜( 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B.遂葺宇其上 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仆去月谢病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邑人奇之
1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分)
(吴均《与朱元思书》)
〖注释①缥碧(piǎobì):青白色。 ②轩邈(xuāunmiǎo):争高争远。 ③泠泠(línglíng):形容水声的清越。 ④嘤嘤(yīngyīng):鸟鸣声。 ⑤鸢(yuān):一种猛禽 ⑥戾(lì):至、达到。 ⑦经纶(jīnglún):筹划、治理。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集锦(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集锦(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1.台州市(09 浙江省)(二)(11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4分)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1.【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2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二、1.“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5.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⑴五色交辉..()⑵晓雾将歇.()⑶夕日欲颓.()⑷沉鳞..竞跃()⒉翻译句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4.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5.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6.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8、“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及答案

一、2021年荆州市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面9-12题。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顶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晓雾将歇( ) ②月色入户 (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 )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10.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1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②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12.简答。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参考答案:9.①消散(或“消歇〞“散去〞)②门③院子(或“庭院〞)④只是(或“只〞)(2分,每对一处给0.5分)10. B (2分)11. ①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表达与此相近即可)②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表达与此相近即可)(“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2分,每对一小题给1分)12.①描写议论(答“抒情〞也可)(1分,每对一处给0.5分)②闲仙 (1分,每对一处给0.5分)以上共8分。

答谢中书书历年中考及比较阅读附答案

答谢中书书历年中考及比较阅读附答案

一、⒈解释⑴五色交辉..竞跃()..()⑵晓雾将歇.()⑶夕日欲颓.()⑷沉鳞⒉翻译句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4.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5.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6.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8、“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⑴交相辉映⑵消散⑶坠落⑷潜游在水中的鱼2.⑴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⑵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4“高峰入云,清流见底”5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6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7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二、《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⒈解释⑴念.无与为乐者( ) ⑵遂.至承天寺( )⑶怀民亦未寝.( )⑷相与..步于中庭( ) ⒉用现代汉语翻译(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参考答案:(一)1.⑴考虑,想到⑵于是,就⑶睡觉⑷共同,一起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 月色,月光竹柏影比喻4.复杂细微情感9.解释①晓雾将歇. ( )②月色入户. (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 )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10.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1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部编文言文系列《答谢中书书》中考题

部编文言文系列《答谢中书书》中考题

部编文言文系列《答谢中书书》中考题一、(2019海南卷)【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答(与)谢中书书》【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小石潭记》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晓雾将歇(hé)B.沉鳞竞跃(yào)C.参差披拂(cī)D.佁然不动(tái)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五色交辉()⑵四时俱备()⑶青树翠蔓()⑷俶尔远逝()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实是欲界之仙都。

⑵潭中鱼可百许头。

4.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请说说作者笔下的水有何共同特点。

【答案】1. C【解析】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要及时查字典。

A项:歇(xiē);B项:跃(yuè);D项:佁(yǐ)。

2.(1)交相辉映 (2)四季(3)翠绿的藤蔓(翠绿的茎蔓)(4)忽然【解析】本题考察文言实词的解释。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法,“四时”为古今异义词,答题时千万不能以今释古。

3.(1)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

(这里确实是人间的仙境。

)(2)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解析】本题考察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直译讲究句句落实,特别是关键词必须呈现出来。

第(1)句重点词语:欲界、仙都。

第(2)句重点词语:可、许。

4.清澈、透明、纯净【解析】本题考察文言文要点的概括。

要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含答案)

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含答案)

《报答中书书》中考题集锦之迟辟智美创作1.“书”的意思是________,“报答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3.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⒈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⑴五色交辉..()⑵晓雾将歇.()⑶夕日欲颓.()⑷沉鳞..竞跃()⒉翻译句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4.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5.讲究色彩搭配,暗示一年之美,出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6.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暗示一日之美,转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8、“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短文两篇《报答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⒈解释下面的加点词⑴念.无与为乐者() ⑵遂.至承天寺()⑶怀民亦未寝.() ⑷相与..步于中庭()⒉用现代汉语翻译(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12.简答.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其实分歧.《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报答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二、参考谜底:1.信给谢中书的信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三、1.⑴交相辉映⑵消散⑶坠落⑷潜游在水中的鱼2.⑴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⑵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3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4“高峰入云,清流见底”5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6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7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8表达了作者沉浸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满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四、参考谜底:(一)1.⑴考虑,想到⑵于是,就⑶睡觉⑷共同,一起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而已.3. 2.月色,月光竹柏影比如 4.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的心情.这是因为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纵情山水,在江山月夜中找到美景寄托自己的苦闷;另一方面年夜自然给了作者无穷的愉悦,令作者陶醉,远离人间世俗,使作者感到了世人难以获得的满足和自慰.12.①描写议论(答“抒情”也可)(1分,每对一处给0.5分)②闲仙 (1分,每对一处给0.5分)以上共8分。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doc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doc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1.台州市(09 浙江省)(二)(11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4分)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1.【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2分)2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二、1.“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5.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⑵晓雾将歇.()⑴五色交辉..竞跃()⑶夕日欲颓.()⑷沉鳞..⒉翻译句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4.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5.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6.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8、“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答谢中书书》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答谢中书书》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2015 ?德州中考 ) 阅读下边二篇文言文,达成后边的题目。

[ 甲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顶峰入云,清亮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斜阳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酬谢中书书》[ 乙 ] 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联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句隹)。

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12. 下边句子中加点词与“夜登华子岗”中的“夜”用法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C)A. 上使外将兵B.其一犬坐于前C. 腰白玉之环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13.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D)A.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然是中有深趣也。

B.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与月上下。

C. ①复与疏钟相间。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 ①倘能从我游乎?②请从吏夜归。

1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斜阳欲颓,沉鳞竞跃。

斜阳要落山了,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②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假如你不是这样本性清爽文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15.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写声音描绘,其作用有何不同?示例:“猿鸟乱鸣”使风景灵巧,充满活力活力;“吠声如豹”以动写静,烘托了冬夜的空阔沉寂。

16.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梦想?示例:甲文和朋友分享对山川之美的热爱和隐逸情怀;乙文邀请朋友来山中同游,委婉希望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

1 / 1。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去月①谢病,还觅薜萝②。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③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亦。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选自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去月:上个月。

①还觅薜萝:寻找一种山中生长的藤本植物,这里是指准备隐居。

①葺宇:修建房子。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沉鳞.竞跃(líng)B.与.其奇者(yù)C.葺.宇其上(róng)D.偏饶.竹实(rào)2.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1)①晓雾将歇.( )①孤峰限.日( )A.休息B.遮挡C.消散D.限制(2)①夕日欲颓.( )①岂徒.语哉( )A.坠落B.颓废,自甘堕落C.徒弟,学徒D.白白,空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4.【甲】【乙】两文都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歌,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节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下山二里,循旧路,向五老峰。

汉阳、五老,俱庐南面之山,如两角相向,而犁头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俱庐南面之.山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览不能.兼收C.实是.欲界之仙都始知是.山之阴D.自.康乐以来则五峰排列自.掩7.文中划曲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B.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C.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D.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024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答谢中书书》

2024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答谢中书书》

2024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答谢中书书》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一、阅读选文,完成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印度之人,随地称国,语其所美,谓之印度。

若其封疆之域,可得而言。

五印度①之境,周九万余里。

三垂大海,北背雪山。

北广南狭,形如半月。

画野区分,七十余国。

时特暑热,地多泉湿。

北乃山阜隐轸②,丘陵舄卤③;东则川野沃润畴④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

西方土地硗确⑤……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选自《大唐西域记》,有删节)【注释】①五印度:指当时印度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

②山阜(fù)隐轸(zhěn):很多高山。

③丘陵舄(xì)卤:丘陵地带是盐碱地。

舄卤,盐碱地。

④畴:已耕作的田地。

⑤硗(qiāo)确:指土地十分贫瘠,多形容沙石之地不适宜耕种。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印度之.人马之.千里者B.随地称国国..恒亡C.北乃.山阜臆轸乃.不知有汉D.西方土地.硗确今齐地.方千里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北广南狭,形如半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东则川野沃润畴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4.《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时陶弘景写给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境界清新,《大唐西域记》是千多年前玄奘西行的情况记述,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答谢中书测试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测试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代表作之一,请问“中书”指的是什么?A. 一种书法B. 中书省C. 一种官职D. 一本书的名字答案:C2. 《答谢中书书》中,作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请问文中提到的“山川之美”是指什么?A. 山和河流的美丽B. 书法艺术的美C. 人的品德之美D. 文学作品的美答案:A3. 在《答谢中书书》中,作者提到了“实是欲界之仙都”,这里的“欲界”是什么意思?A. 指人间B. 指天堂C. 指地狱D. 指仙境答案:A二、填空题4. 《答谢中书书》中的“________”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深深喜爱。

答案:山川之美,古来共谈5. 文中“________”一句,反映了作者对于自己能够欣赏到如此美景的自豪感。

答案: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三、简答题6. 请简述《答谢中书书》中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是如何表达的?答案:在《答谢中书书》中,作者谢灵运通过对山川之美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景色的深深喜爱和赞美。

他用“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来说明山川之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欣赏和谈论的话题,而“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则表达了自己能够欣赏到这样的美景,感到无比自豪和满足。

四、阅读理解题7. 阅读《答谢中书书》全文,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态度。

答案:在《答谢中书书》中,作者谢灵运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极高评价和深厚情感。

他不仅赞美了山川的壮丽,还表达了自己能够亲眼目睹这些美景的幸运和自豪。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真挚流露,作者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自然仙境的高远情怀。

五、写作题8. 请以“自然之美”为主题,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短文,表达你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思考。

答案:(此题答案不唯一,考生需自行创作)自然之美,是上天赋予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

每当我漫步在山林间,听着溪水潺潺,看着绿树成荫,心中便涌起一股宁静与和谐。

自然之美不仅仅在于它的外表,更在于它给予我们的心灵慰藉。

《答谢中书书》中考复习题及答案【统编版八上第11课】

《答谢中书书》中考复习题及答案【统编版八上第11课】

《答谢中书书》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1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B卷选择题涉及全六册古文知识点。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注释默写:1、【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四时】四季。

3、【歇】消散。

4、【夕日欲颓】夕阻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5、【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6、【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

7、【与】参与。

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二、重点句子翻译: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翻译: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三、课内简答题: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总领全文,以“共谈”概说人人皆爱,以“美”点明全文中心。

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来写?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在描写上有哪些特点?答:全文抓住“美”字来写。

写了山峰、水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夕日、游鱼。

描写特点:有静有动,有声有色3、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起作用(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作用: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同时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四、理解性默写:12、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喻、夸张)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完成试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答谢中书书.()(2)晓雾将歇.()(3)实是欲界. 之仙都()(4)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1)书信(2)消散(3)指人间(4)参与,这里指欣赏。

2.(1)两岸的石壁色彩更深,交相辉映。

(2)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C (“乱”在文中应该是“此起彼伏”,不是“繁多杂乱”)4.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表,与古今知音影后得意之感。

试题2: 《答谢中书书》阅读练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选出划线字意思不同的一项()A.高峰. 入云重岩. 叠嶂B.晓.雾将歇朝.发白帝C.青.林翠竹清.流见底D.夕日.欲颓不见曦.月2.选出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A.与: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选贤与. 能B.将:晓雾将. 歇出郭相扶将.C.是:实是. 欲界之仙都自是. 指物作诗立就D.自:自. 康乐以来自. 李唐来3.选出划线词解释有误的项()A.古来共谈.(称赞)B.五色交辉.(交相辉映)C.夕日欲颓.(落下)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怪)4.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A.本文是陶弘景给谢中书书信中的一段文字,历来被当作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欣赏。

专题15 答谢中书书(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15 答谢中书书(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15 答谢中书书(2023·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答谢中书①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②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始得西山宴游记③柳宗元自余为僇人④,居是州,恒惴⑤栗。

其隟⑥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节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注释】①谢中书:即谢征,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

②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承袭祖父谢玄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③《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被贬永州所作“永州八记”之一。

④缪人(lù):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

⑤惴栗:恐惧不安。

⑥隟(xì):同“隙”,指空闲时间。

1.下面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晓雾将歇.(歇:消散)B.夕日欲颓.(颓:颓废)C.穷.回溪(穷:走到尽头)D.倾.壶而醉(倾:倒出来)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B.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C.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D.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觉而起,起而归。

4.文人雅士寄情山水,境遇不同,则情感有异,请写出两位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情感。

【答案】1.A 2.C 3.(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2)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 阅读学习《答谢中书书 》,通过接触文言字词,挖掘文言字词背后的情感与思想,从而品味陶弘景 之心境。

一、 1.“ 书 ”的意思是 ________, “答谢中书书 ” 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5.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⑴五色交辉( ) ⑵晓雾将歇( )⑶夕日欲颓( ) ⑷沉鳞竞跃( ) ...... ⒉翻译句 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4.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5.讲究色彩搭配, 表现一年之美, 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 是 6.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 是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三、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阅读训练 (一)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 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积水空 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耳。

⒈解释下面的加点词⑴念无与为乐者( ) ⑵遂至承天寺( ) .. ⑶怀民亦未寝( ) ⑷相与步于中庭( ) ... ⒉用现代汉语翻译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 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 “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 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 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谢中书书》中考题集锦1.台州市(09 浙江省)(二)(11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4分)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1.【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2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二、1.“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5.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⑴五色交辉..()⑵晓雾将歇.()⑶夕日欲颓.()⑷沉鳞..竞跃()⒉翻译句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4.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5.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6.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8、“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一)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⒈解释下面的加点词⑴念.无与为乐者( ) ⑵遂.至承天寺( )⑶怀民亦未寝.( ) ⑷相与..步于中庭( )⒉用现代汉语翻译(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感慨深长。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06云南(一)(11~14小题,共12分)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lIl南}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答谢中书书(课外阅读)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①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②,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③以来,未复有能与④其奇者。

[注]①五色:形容“石壁”色彩缤纷。

②歇:消散。

③康乐:指山水诗人谢灵运。

④与:参与,引申为赞赏。

1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或.王命急宣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哀转久绝. (4)四时.俱备12.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

(2分)13.两文都写到了“猿呜”,请分别说明“猿呜”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分)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荆州市2007三、(8分) 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面9-12题。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晓雾将歇. ( ) ②月色入户. (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 ( )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10.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1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简答。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

《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2008年泰安市(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2分)[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落,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山川之荚,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解释加点的词。

(4分)①猛浪若奔奔:②负势竟上上:③猿则百叫无绝绝:④沉鳞竞跃鳞:8.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②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译:9.甲乙两文在描写山和水时都抓了其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山的和水的。

(4分)1.台州市(09 浙江省)19.B20.⑴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⑵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2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22. 答案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二、参考答案:1.信给谢中书的信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3.(1)对偶(2)对偶,借代4.三(1)自古以来,文人们都夸赞山水的美丽。

(2)具体描绘各种美丽的极致。

(3)感叹这样的人间天堂,再也没有人能欣赏到。

5.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1.⑴交相辉映⑵消散⑶坠落⑷潜游在水中的鱼 2.⑴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⑵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4“高峰入云,清流见底”5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6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7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四、参考答案:(一)1.⑴考虑,想到⑵于是,就⑶睡觉⑷共同,一起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 2.月色,月光竹柏影比喻 4.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的心情。

这是因为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纵情山水,在江山月夜中找到美景寄托自己的苦闷;另一方面大自然给了作者无穷的愉悦,令作者陶醉,远离人间世俗,使作者感到了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自慰。

53. A.√B.×C.√ D.√11.(1)或:有时。

(1分) (2)奔:飞奔的马。

(1分)(3)绝:消失。

(1分) (4)俱:全,都。

(1分)1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分) 实是欲界之仙都(1分)13·《三峡》:猿鸣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1分) 《答谢中书书》:猿呜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

(1分)14·(1)如果不到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2分) (2)傍晚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2分)9.①消散(或“消歇”“散去”)②门③院子(或“庭院”)④只是(或“只”)(2分,每对一处给0.5分)10. B (2分)11. ①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表达与此相近即可)②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表达与此相近即可)(“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2分,每对一小题给1分)12.①描写议论(答“抒情”也可)(1分,每对一处给0.5分)②闲仙(1分,每对一处给0.5分)以上共8分(一)7.【答案】①(马一样)飞奔②向上③停止④鱼【评分】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