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艺术的审美特征

合集下载

山西民间刺绣的艺术审美特征

山西民间刺绣的艺术审美特征

山西民间刺绣的艺术审美特征【摘要】山西民间刺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

在艺术上,山西民间刺绣承载着丰富多样的色彩,线条流畅细腻,图案设计独特多样,并注重细节表现。

这些特征使得山西民间刺绣在艺术界备受瞩目。

它巧妙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山西民间刺绣的艺术审美特征博大精深,体现了当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在当今社会,山西民间刺绣仍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传承着民族文化,展示着艺术魅力,值得珍视和传承。

【关键词】山西民间刺绣,艺术审美特征,色彩丰富,线条流畅,图案设计,细节表现,传统技艺,现代审美,历史背景,重要性,热爱生活,追求美好,艺术价值1. 引言1.1 介绍山西民间刺绣的历史背景山西民间刺绣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

据史料记载,山西作为中国刺绣发源地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刺绣的技艺。

在宋代,山西民间刺绣更是达到了巅峰,成为当时绣工艺的代表之一。

随着历史的变迁,山西民间刺绣一直得到传承和发展,至今仍然保留着独特的风格和技艺。

在山西民间刺绣的历史中,不仅可以看到绣工们对传统技艺的执着追求,更能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通过绣针线和丝绸布料的巧妙结合,山西民间刺绣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细腻的画面,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审美享受。

山西民间刺绣在中国刺绣艺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是文化传统的延续,更是艺术审美的典范。

通过对山西民间刺绣的历史背景的介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古老而珍贵的艺术形式。

1.2 探讨山西民间刺绣在艺术上的重要性山西民间刺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中的珍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艺术上,山西民间刺绣承载着浓厚的民俗风情和地域特色,展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探讨山西民间刺绣在艺术上的重要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一传统工艺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还能够深入挖掘其背后蕴含的深刻意义和情感表达。

2. 正文2.1 色彩丰富多样的特点山西民间刺绣以其色彩丰富多样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桐柏皮影的造型审美特征

桐柏皮影的造型审美特征

南宋耐德翁的《都城纪胜》一书中介绍了影戏制作材料的演变和表演的内容:“凡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镂,后用彩色装皮(羊皮)为之,其话本与讲史书者颇同。

”北宋时期中国影戏由娱神到娱人,由讲经到讲史,逐步形成真正的中国皮影戏艺术。

皮影艺术作为独立的造型艺术之一具有本身鲜明的特点,虽然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分化出不同的地域特征,但其还是有许多共性特征。

皮影造型是民间艺人手工用刀雕绘的皮制品,镂刻技艺高超,影偶造型精巧,形成一种独特的工艺美术品种,属于我国民间美术的范畴。

河南素有“戏曲之乡”的美称,地方戏曲艺术对桐柏皮影的造型影响极大。

本文对桐柏皮影历史背景以及造型艺术特点做了详细分析。

了解桐柏皮影的造型审美特征,首先需从中国皮影的历史渊源来做纵横比较,才能发现它不同于其他造型艺术的审美特质以及与姊妹艺术的共性特征。

世界公认中国影戏艺术始于西汉,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唐代中晚期或稍晚的五代时期是影戏的发端,当时影戏是为宣示轮回报应的佛法服务的。

寺院中的俗讲僧在超度亡灵时,用影人作为死者的灵魂。

北宋时期中国影戏由娱神到娱人,由讲经到讲史,逐步形成真正的中国皮影戏艺术。

中国影戏在黄河流域的古代中原地区形成之后,北宋都城汴京成为中国影戏历史上最早的繁盛地,因此这里就是中国各地影戏广泛流传的发端之处。

不同的地区,由于地方特点不一,皮影的皮料选择、造型也不一样。

明代以前早期皮影中的造型趋于统一,至清代才逐渐形成了各自的区域性特征。

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发现,皮影艺术作为独立的造型艺术之一具有本身鲜明的特点,虽然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分化出不同的地域特征,但其还是有许多共性特征。

皮影艺术共性特征南宋耐德翁的《都城纪胜》一书中介绍了影戏制作材料的演变和表演的内容:“凡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镂,后用彩色装皮(羊皮)为之,其话本与讲史书者颇同。

”皮影造型是民间艺人手工用刀雕绘的皮制品,镂刻技艺高超,影偶造型精巧,形成一种独特的工艺美术品种,属于我国民间美术的范畴。

中国民间美术

中国民间美术

中国民间美术具有六个最基本的特征。

1、它的创造者是中华民族大众群体。

2、它是为包括生产劳动、衣食住行、人生礼仪、节日风俗、信仰禁忌和艺术生活在内的自身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艺术。

3、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态,代表着民族文化群体的中国本原宇宙观、美学观、感情气质、心理素质和民族精神,反映了中国本原文化的哲学体系、艺术体系、造型体系和色彩体系。

因此,愈是具有广泛群体性的民间美术门类,愈是反映了中国本原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如与群体衣食住行和民俗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面花、剪纸、服饰、刺绣、染织、傩仪傩舞傩面具、民间绘画、年画、皮影、木偶、玩具、风筝、纸扎与灯艺、民间社戏脸谱、民间棋类拼板、民间陶瓷、民间雕刻和民居建筑、车船装饰和生活用具等。

4、它是中华民族的母体艺术之一。

中国民间美术诞生于中国原始社会,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反映了各个历史发展阶段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因此它具有民族文化传统的延续性。

5、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与地域文化特征。

6、艺术创造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都是随手可得、就地取材的,具有农村自然经济的地域性特征。

总之,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民族美术中群众性最广泛、与社会生活关系最密切、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地域最广阔、民族地域特征最鲜明的源远流长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态。

它蕴涵着我们民族从原始社会到今天的长达七八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原始文化遗存直到近现代的商品经济市民文化,像考古发掘中区分文化层一样,甚至在一件作品中都可以区分出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积淀,因此可以说它是一部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和博物馆。

民间美术品——竹编竹编是用山上毛竹剖劈成篾片或篾丝并编织成各种用具和工艺品的一种手工艺。

工艺竹编不仅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更具深厚的历史底蕴。

竹编行业历史上以作坊形式,多以世代相传或以作坊依托的师徒关系,学徒学成后,自立门户,再招徒弟,口传身教。

劳动人民用竹材制作家具,编制用品,创造了具有不同艺术特色的多种编织工艺,常用的有:1、编织,即用竹丝、篾片以挑和压的方法构成经纬交织;2、车花,将竹节车成一定形状和装饰;3、拼花,利用竹的表面或断面,拼成花型或器皿;4、穿珠,是将竹节制成小段进行穿结;5、翻簧,利用竹簧加工制成各种器皿的方法。

民俗文化的特征、功能与传承

民俗文化的特征、功能与传承

民俗文化的特征、功能与传承一、本文概述民俗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社区的历史记忆、生活方式、信仰习俗和审美观念。

它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活态的文化传承,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本文旨在探讨民俗文化的特征、功能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方式,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保护这一独特而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将首先概述民俗文化的核心要素,然后分析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实现民俗文化的有效传承。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民俗文化的特征民俗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具有一系列鲜明的特征。

它体现了深厚的历史积淀性。

民俗文化往往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承载了一个民族或群体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这种历史积淀性使得民俗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魅力。

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不同的地域环境、自然条件和社会背景,孕育了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这些文化形式在地域的限定下,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当地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者,民俗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它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共同创造和传承的,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参与性。

无论是节日庆典、婚丧嫁娶,还是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民俗文化都渗透其中,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俗文化还具有传承性与变异性。

一方面,民俗文化通过口口相传、代代相传的方式,在人民群众中得以传承和延续。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民俗文化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异和创新。

这种传承性与变异性相结合,使得民俗文化既保持了传统的精髓,又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民俗文化还具有功能多样性。

它不仅具有物质层面的实用价值,如手工艺品、建筑艺术等,还具有精神层面的价值,如道德教化、审美愉悦等。

民俗文化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发挥着多重功能,满足了人们的精神和物质需求。

三、民俗文化的功能民俗文化,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多重功能,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山西民间刺绣的艺术审美特征

山西民间刺绣的艺术审美特征

山西民间刺绣的艺术审美特征一、历史渊源山西是中国的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古代商贸往来频繁,文化交流广泛。

山西民间刺绣在这种文化环境下,得以不断吸收外来的绣艺技术和刺绣图案,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据史书记载,早在东周时期,山西的绣工就已经十分繁盛,而到了唐代,山西绣品更是被誉为“山西绣宝”。

由此可见,山西民间刺绣的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深受当地人民的热爱和推崇。

二、工艺特点山西民间刺绣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细腻的刺绣图案而著称,技艺主要包括绣线选取、绣针使用和刺绣方法等。

在绣线选取方面,山西民间刺绣较为讲究,选材考究,绣线质地细腻,质地均匀,色彩鲜艳。

在绣针使用方面,山西民间刺绣注重细节处理,绣针绣法独特,针脚灵活多变,变化丰富,富有立体感和层次感,极富观赏性。

在刺绣图案方面,山西民间刺绣更是以其图案繁多、题材广泛、构图精美、富有民俗特色而独树一帜。

刺绣图案内容主要包括花鸟、山水、人物、传统纹样等,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极富艺术价值。

三、审美特征1. 民俗特色鲜明山西民间刺绣的审美特征之一是民俗特色鲜明。

山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而山西民间刺绣正是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形成并不断发展起来的,它对山西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有着深厚的感情。

经过长期的发展,山西民间刺绣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风格,其图案构图大多以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传说、传统习俗等为题材,民间刺绣中常见的花鸟、动物、山水等图案都具有浓厚的山西地域特色,通过这些图案,人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山西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2. 色彩斑斓丰富山西民间刺绣以其色彩斑斓、丰富多样而著称。

在山西民间刺绣中,色彩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够突出图案的立体感和层次感,更能够表现出刺绣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在山西民间刺绣中,常见的颜色有红、绿、黄、蓝、白等,而这些颜色经过巧妙的搭配和运用,既能够呈现出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又能够寓意吉祥和美好的寓意。

中国民间传统美术造型文化

中国民间传统美术造型文化

中国民间传统美术造型文化一、民间美术造型特征及审美意蕴中国民间美术创作基于客观现实,但不完全还原客观,表达人们感受生活和认识事物的审美理想,在历史的实践过程中经历了各种影响,丰富着内涵,体现真自身独特的艺术规律。

民间美术造型显著表现出它的实用性,在物体实用性的基础上制造出可爱、错落、奇特的审美效果。

如:民间玩具的圆浑稳实不易破碎;藤编器皿透气性强;门神财神因职业不同面部表情也各有不同;民间美术的人物造型追求完整的手法,在民间剪纸和木板年画中较为常见。

例如陕北民间剪纸中侧脸双眼的造型,山东门神年华和天津杨柳青年画中人物,无论是站立还是盘坐或者奔跑都是采用全身表现,很少有半身或局部;侧面的人物五官也是正面的画法。

民间艺术家在避免残缺的人物形象,构图饱满,突出主题,体现了中国人喜爱完整、圆满的审美心理。

中国自古以含蓄为美,许多民间美术的造型有象征意义。

在象征性方面,比如用谐音的方式,将一组画面表达出吉祥的象征意义:金(鱼)玉满堂、早(枣)生贵子、福(蝠)寿双全、喜上眉(梅)梢:用喻意的方式,如百合、核桃喻百年好合,花生、灵芝喻长生不老;用符号的方式,如虎辟邪、鹰镇宅、五毒驱病消灾,抓髻娃娃辟邪招福。

民间美术用各种多种物象的组合传达着美好的理想与情感,这种奇特的审美蕴含着强大的艺术魅力。

民间美术造型从以概括、抽象性的手法,追求视觉符号的神似,展现出物象自然,质朴的本质风貌。

在概括性方面,夸张、提炼、省略、简化,即扬长避短。

夸张的表现如民间的画诀“文人一根钉、武将一张弓、十斤狮子九斤头,一斤尾巴掉后头。

”简化,如陶、泥玩具的造型,绘上花纹才能活气。

在抽象性方面,抛开现实的,形象本身的细节和不规则因素,用及其简单的形式,如点线面来概括现实形象。

织锦、刺绣、挑花大部分用用抽象的几何图案表现,如当地人能从“牛角花、螃蟹花、南瓜花”等织绣品几何图案中直呼出花的名字。

民间美术追求情感上的真,求神似不求形似,用朴素、真实的造型手法表现事物的面貌。

中国民俗艺术的审美特征

中国民俗艺术的审美特征

中国民俗艺术的审美特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纵贯古今,汪洋恣肆,灿烂辉煌,照耀在世界文明的天空。

在民族文化的沃野上,中国民俗艺术宛如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含苞怒放,以其特有的民族风格,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坚韧不拔的艺术追求,在人类艺术史上谱写了雄奇壮美的篇章。

尤其是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在各式各样的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它不但没有凋谢飘零,反而更加艳丽芬芳,吸引着人们去探索它的奥秘和真谛。

民俗艺术是指在民间广为流传并相袭成俗的各式各样的艺术形式,也就是在民俗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艺术形式的总称,其中包括民俗音乐、歌舞、戏曲、曲艺、杂技、绘画、剪纸、雕塑、建筑以及其他各种民间工艺美术等。

民俗艺术和民间艺术是两个含义十分近似的概念,有时甚至可以通用,但二者还是有明显的区别。

民俗艺术是民间艺术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民间艺术除了包括民俗活动中的各种艺术形式之外,还应该包括来自民间艺术家的单独而非共同的创作,并不在民间广为流传和不为大众所接受的艺术作品和形式。

民俗艺术和民族艺术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民俗艺术必定是民族艺术,但民族艺术主要是针对其他民族而言的,所包含的内容自然要广泛得多。

在民俗美学的范畴中,衣食往行、婚丧嫁娶、信仰崇拜、节日习俗等文化现象均属于现实美,其美学的原始表达无不与其实用功利和象征性联系在一起,而民俗艺术则逐渐脱离了现实的世界,进入了纯粹的审美精神领域,其审美本质也日益显露和丰富。

虽然民俗艺术仍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并以此作为创作素材和表现对象,但它却是对现实生活提炼加工后的产物,比现实世界更具有审美价值。

在艺术美的世界中,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得到了最充分、最集中、最完美的表现。

中国民俗艺术的本质特征,归根到底就在于它的审美性。

如果我们从历史、文化与美学的角度,对中国民俗艺术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研究与探讨,我们就会清楚地看到这种典型而鲜明的艺术特征:它不仅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民俗风情的壮丽画卷,表现了人民群众对生命的强烈渴望和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而且还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生机勃勃的精神风貌,折射出民族文化的灿烂光辉。

简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主要特征

简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主要特征

简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主要特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人民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观。

这种舞蹈形式深受世界各国的欢迎和赞赏,其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注重表达情感和塑造形象。

中国是一个情感丰富的国家,而舞蹈正是情感表达的一种重要形式。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通过舞者的身体语言、动作和音乐的结合,生动地表达出各种情感,如喜悦、悲痛、愤怒等。

同时,舞蹈还通过形体动作的精妙塑造出各种形象,如仪态优雅的仙女、潇洒自如的武士等。

其次,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注重展示地方文化和民俗特色。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通过舞者的动作、服饰和舞台布景等手段,将各地方的文化特色展现给观众。

比如,苗族舞蹈通过独特的手势和舞蹈动作,展示了苗族人民的勇敢和豪迈;藏族舞蹈通过慢板、快板和歌唱的方式,展现了藏族人民的庄重和朴实。

第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注重形式和技巧的独特性。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形式多样,技巧独特。

比如,舞蹈动作灵动多变,有大幅度的舞蹈和仪式动作,如旋转、跳跃等;还有小幅度的细腻动作,如挥动袖子、摇动手指等。

这些动作既具有意境性,又要求舞者具备较高的技巧和舞蹈功底。

第四,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注重舞台形象和舞美效果。

舞蹈不仅是一种身体语言,更是一种视觉艺术。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通过造型、音乐、服装和舞台布景等手段,创造出独特的舞台效果。

比如,服装通常采用鲜艳的色彩和精美的绣花,舞台布景常常运用中国传统绘画和工艺品的元素,营造出独特的舞台氛围。

总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凭借其独特的特征和魅力,在国内外舞台上展现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的形式,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舞者的身体表达和舞台呈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和精神风貌。

汉族民间舞蹈的审美特征

汉族民间舞蹈的审美特征

汉族民间舞蹈的审美特征汉族民间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在漫长的岁月中,汉族民间舞蹈不断发展和演变,在民间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审美特征丰富多样,深受人们喜爱。

本文将从动作、音乐、服饰和表演形式等方面,探讨汉族民间舞蹈的审美特征。

汉族民间舞蹈的动作审美特征体现在舞者的身体姿态和舞蹈动作上。

汉族民间舞蹈动作以柔美为主,舞者在舞台上展现出柔美、婉转的形体,如流云、飘逸的柳枝,缓缓轻摇的莲花等。

舞蹈动作以舒展、圆润为主,如舞蹈中的转身、起身、下蹲、抬臂等,都显得优美而大方。

舞者的舞姿还要求有舞蹈美感,如修长的腿部线条,优美的舞姿,都是汉族民间舞蹈审美特征的重要表现。

音乐是汉族民间舞蹈的灵魂,对于舞蹈的审美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汉族民间舞蹈中,音乐旋律起着引导、烘托舞蹈氛围的作用。

汉族民间舞蹈的音乐多为优美的民族乐曲,如古筝、琵琶、二胡等乐器的演奏,悠扬的旋律常常使人们陶醉其中。

音乐的节奏和力度也与舞蹈动作相呼应,使舞蹈更加协调和美观。

在音乐和舞蹈的结合中,观众能够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

汉族民间舞蹈的服饰审美特征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汉族民间舞蹈的服饰多为传统汉族服饰,如汉服、旗袍等。

服饰的色彩和图案往往与舞蹈的主题、氛围相呼应,增添了舞蹈的视觉冲击力和审美价值。

舞者的头饰、饰品等也是汉族民间舞蹈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它们不仅能够烘托舞者的形象,还能够为舞蹈增添一份古典的韵味和民族的特色。

汉族民间舞蹈的表演形式也是其审美特征之一。

汉族民间舞蹈的表演形式多样,有独舞、对舞、群舞等形式。

不同的表演形式体现了舞蹈的不同审美特征,独舞能够更好地展现舞者的个性和舞蹈技巧,对舞则更多地强调了舞者之间的默契和配合,而群舞则更能够展现出舞蹈的整体氛围和力量感。

这些不同的表演形式都为观众呈现出了不同的审美视觉享受。

春节期间的民间艺术表演评析

春节期间的民间艺术表演评析

春节期间的民间艺术表演评析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充满欢乐和热闹氛围的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民间艺术表演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娱乐和享受。

本文将对春节期间的民间艺术表演进行评析,探讨其特点和魅力。

一、舞蹈表演舞蹈是春节期间最常见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之一。

以舞龙舞狮为代表的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舞龙舞狮表演寓意着祥瑞和吉祥,激发人们的喜庆情绪。

舞者们身着绚丽的服装,灵活地舞动身体,配合打击乐器的节奏,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技巧。

舞蹈表演中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更是使得观众们能够深入感受到春节的喜庆气氛。

二、音乐演奏音乐演奏也是春节民间艺术表演的重要形式之一。

传统乐器如二胡、琵琶、古筝等被广泛运用于表演中,将美妙的旋律传递给观众。

音乐表演带有浓厚的节日气氛,既有欢快明亮的曲目,也有深沉悠扬的旋律。

演奏者们通过巧妙的组合和协调,展现了他们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和高超技艺。

音乐演奏的场景和乐器的共鸣,都使得表演的氛围更加庄重而激动人心。

三、杂技表演杂技表演在春节期间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

杂技艺人通过身体的柔韧性和技巧性,展示了令人惊叹的表演节目。

表演中常常包含了舞蹈、肢体技巧、器械技艺等多种形式,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享受。

杂技表演以其独特的变化和惊险的动作,吸引了大量观众,成为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

四、民间戏曲民间戏曲也是春节期间常见的艺术形式之一。

以京剧、豫剧、评剧等为代表的戏曲形式,结合了音乐、舞蹈和戏剧元素,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人生哲理。

戏曲演员们精湛的表演技艺和动人的唱腔,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赏。

戏曲表演中传统的服饰和化妆,更是为观众们呈现出精致华美的视觉效果。

综上所述,春节期间的民间艺术表演呈现出多样化和丰富性的特点。

无论是舞蹈表演、音乐演奏、杂技技艺还是民间戏曲,都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这些艺术形式通过精彩的表演和动人的节目,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快乐,也传递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和期望。

评剧表演的艺术特点与审美

评剧表演的艺术特点与审美

评剧表演的艺术特点与审美【摘要】评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审美特征。

在传统元素方面,评剧表演继承了古典文学和历史传统,通过唱念做打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故事情节。

在舞台表现方面,评剧注重角色形象的刻画和舞台布景的精美,为观众呈现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

音乐美学方面,评剧的音乐旋律婉转动听,配合角色情绪和情节发展,增强了表演的感染力和张力。

角色表演方面,评剧演员注重角色性格的细致描绘和情感的真实表达,使得角色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在审美价值方面,评剧通过叙事和表演艺术形式,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情感内涵,引发观众对美的共鸣和感悟。

评剧表演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意义不可忽视,为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评剧表演、艺术特点、审美、传统元素、舞台表现、音乐美学、角色表演、审美价值、艺术魅力、审美意义1. 引言1.1 评剧表演的艺术特点与审美评剧表演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与审美,深受观众喜爱。

评剧表演注重情感的表达,以及舞台上角色的生动演绎,展现出独特的韵味与美感。

在评剧表演中,传统元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服装、道具和化妆等,都展现出传统的韵味与美学。

评剧表演的舞台表现也是其特点之一,演员们会通过身体语言和动作,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评剧表演的音乐美学也是其独特之处,配以悠扬的旋律和动人的歌唱,使整个表演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评剧表演中的角色表演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演员们会通过声音、表情和动作,完美地诠释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评剧表演的审美价值在于其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表现,以及对人性和情感的深刻探讨,使观众在欣赏中得到心灵的震撼和滋养。

评剧表演的艺术特点与审美,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与感悟。

2. 正文2.1 评剧表演的传统元素评剧表演的传统元素包括剧本、唱腔、表演和化妆。

剧本是评剧表演的基础,承载着古老的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念,通过对古代文学经典的演绎,传达着历史、民俗和人情世态。

民间美术的造型特征

民间美术的造型特征

略论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及其价值民间美术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民间美术对于中国传统美术来讲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

它广义上指观赏性和实用性的民间工艺美术,狭义上可仅指造型性强的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是民间劳动人民群众创作的,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它主通过物态形式直接反映生活,并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体现服务于生活、美化生活的实用目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一种与底层物质生活更为接近的文化形态。

民间美术是生产者的艺术,是劳动人民美的创造,是一切其他美术(如宫廷美术、文人士大夫美术、宗教美术及各种专门美术)的渊源和基础。

一、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1.真善美的审美特性“民间美术通常把现实生活中的生活需求和生命需要作为自己的审美理想,以自身的功利意愿和要求作为审美判断和审美选择的标准,将征服客观世界、改造世界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理想诉诸审美形式。

”民间美术中的许多艺术形象和形式正是现代艺术家梦寐以求的目标。

更为重要的是民间美术包含着精英艺术家创立的评判艺术标准的真、善、美,且达到至高无上的统一。

“最原始的往往是最现代的,最幼稚的往往也是最成熟的。

”《国语·楚语》中石:“大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可知美即是无害,这不仅体现劳动人民美好的心愿,也是民间美术的“美”的另一种含义。

民间创作的尽美意识是非常鲜明强烈的。

对于‘美’的深层内涵,创作者自身不一定有思维的自觉,因为它是天然自在,不容反省的,这就是美与善在本体意识中未经分裂的原始统一。

通过长久的文化积淀和民族审美心理调试,真善美自然而然地统一在民间美术之中。

民间美术对于至善的追求诞生于人们对生命生存的渴求与对祥和世界的殷切向往之中。

这是其力量的源泉。

以人为本,以善为价位取向,决定了它不是对客观世界牵强附会的描述,没有自以为是的说教,没有无比晦涩的观念。

民间社会所有的祝愿,所有的期盼,所有的幸福都寄托在其中。

“真”与“善”为民间美术的“美”提供了保证。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也有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和促进社会和谐。
传统艺术教育的推广是保护和传承传统艺术的重要途径,如在学校开设书法、国画、戏曲等课程。
通过传统艺术教育,可以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传统艺术的保护策略
谢谢大家
汇报人
汇报时间
小天
202X.X
这些传统图案的现代演绎,如在服装、家居、电子产品等领域的应用,为现代产品增添了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传统图案与现代设计的结合,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如故宫文创产品的热销,体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新活力。
传统艺术元素在公共艺术中的体现
传统艺术元素在公共艺术中的体现,如城市雕塑、壁画等,为城市空间增添了文化氛围和艺术气息。
这些公共艺术作品通过传统艺术元素的运用,如京剧脸谱、剪纸艺术等,展现了地方文化特色和历史传承。
公共艺术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也成为城市文化认同和社区凝聚力的重要载体,如各地的民俗节庆活动,通过艺术的形式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
传统艺术与数字媒体的结合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艺术与数字媒体的结合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普及提供了新的途径。
传统艺术教育的推广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如艺术家、教育工作者、文化机构等的共同努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艺术的数字化保存成为保护和传承传统艺术的有效手段。
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将传统艺术作品进行高清扫描和三维建模,实现永久保存和广泛传播。
传统艺术的数字化保存不仅可以防止艺术品的物理损坏,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让更多人接触和了解传统艺术,如数字博物馆、在线展览等。

尔雅《民俗资源与旅游》

尔雅《民俗资源与旅游》

作业标题:何谓民俗文化(物态和非物态)1民俗是通过传媒来进行记载与传播的,但是传媒不会影响民俗的发展正确答案:X2民俗是由“民间”和“风俗”组成。

正确答案:73高雅文化的基础是()。

A、人类B、社会C、民俗D、政治正确答案:C4民俗不具有()特点。

A、集体性B、政治性C、地域性D、民族性正确答案:B作业标题:都市民俗与旅游资源1旅游是一种跨文化的实践活动。

正确答案:72()匈牙利人将汽车第一次带到上海。

A、1905年B、1900年C、1895年D、1890年正确答案:A3民俗文化是一种与()密切相关的文化现象A、社会群体B、社会政治C、自然界D、人类社会生活正确答案:D4政治文化是一国的基础文化。

正确答案:X乡村民俗与旅游资源1乡村民俗物态旅游资源不包含()。

A、古村落B、乡间民居C、建筑风格D、自然风光正确答案:C2非物态都市民俗旅游资源不包含()。

A、传统节日B、传统娱乐C、传统民俗文化技艺D、传统建筑正确答案:D3从建筑风格来讲,山西的()建筑比较多。

A、钟楼B、四合院C、大院D、石塔正确答案:C4都市民俗旅游资源分为物态的资源和非物态的资源。

正确答案:75一切自然的东西、人文的东西、历史的东西都会被传承正确答案:x资源概念的新拓展1主导性的资源驱动力是()A、人力资源B、知识C、社会D、选项A和选项B正确答案:D2人力资源的本质是()。

A、劳动能力B、脑力劳动C、体力劳动D、智慧的表现正确答案:A3资源是指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的总称。

A、物质B、能量C、信息D、以上答案都正确正确答案:D4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和能动性。

正确答案:75李光耀先生认为当集中化的资源满足于分散化的需求时系统就会奔溃正确答案:x民俗旅游资源开发1以下()不是资源的范畴。

A、民间传说B、民间故事C、民俗风葬D、封建迷信正确答案:D2通过()可以将资源转化为财富。

A、生产力B、生产资料C、人类劳动D、社会生产正确答案:C3传统经济中占据经济增长且具有主要贡献地位的是()A、劳动力B、自然资源C、资本D、以上答案都正确正确答案:D4资源的大部分都是现实的资源。

民间美术特征浅析

民间美术特征浅析

民间美术特征浅析民间美术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其特征十分鲜明且具有代表性。

它不但反映了民间生活和社会风俗,还融合了丰富的神话传说和民间传统,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关于民间美术的特征。

一、题材广泛民间美术作为表现民间生活、民俗节庆和神话传说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其题材十分广泛。

民间美术的题材可涵盖自然景观、生物、人物、字画、剪纸、面具等多个领域,其中以天地人为主要题材,同时也表现了人们的情感、信仰和民族性格。

以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为例,剪纸的题材大多取材于民间的传说、戏曲、风俗习惯等,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能展现出中国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且还能彰显出民众的情感世界和精神生活。

二、形式多样民间美术的形式多样,表现了处处暗含着文化的民俗、宗教、神话、传说,时刻保留了古老文化的珍贵遗产。

比如木雕、石雕、泥塑、服装、头饰等多种形式,它们所用的材料和工艺决定了其表现特点。

民间美术的手工制作方式、技艺技法和装饰风格,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审美风格和艺术特征。

石头雕刻在中国的民间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自古已有很高的创作水准。

而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木雕艺术的发展十分繁荣,其工艺精湛、形式多样,创作出了大量高水准的作品。

三、以民间艺人为主导民间美术是民间文化的一部分,而民间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民间艺人的努力和创造。

民间艺术是在人民群众中不断流传的,最初是由一些民间手工艺人传承下来并发展成为了一种艺术形式。

而民间艺人的创作直接受到人民群众的关注和支持,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不断地传承,将民间美术文化不断推进到新的高度。

四、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民间美术作为民族艺术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它表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创造精神,充分反映了民族生命力、历史文化和精神风貌。

例如,在中国的蒙古族中,有一种独特的绣花工艺——蒙古族刺绣。

这种刺绣风格甚为独特,展示了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神世界。

木版年画的视觉特征及民俗艺术价值探究

木版年画的视觉特征及民俗艺术价值探究

木版年画的视觉特征及民俗艺术价值探究最早的年画是古代门神画,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传统手工艺术,也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一般用于新年时张贴在门上或装饰环境,表达桔祥喜庆。

木版年画是伴随着经济的开展而产生的,它记录着时代的开展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习俗、文化等。

明末清初,年画制作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南方以苏州桃花坞为魁,而北方那么以天津杨柳青为首。

乾隆年间,桃花坞木版年画不仅在国内销售,还远销日本、南洋等地,对日本浮世绘影响颇大,被誉为东方古艺之花。

2022年,桃花坞木版年画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桃花坞木版年画概述桃花坞木版年画是因画匠曾集中在苏州城内桃花坞一带生产而得名,起源于宋朝时期的雕版印刷工艺,到明朝时期开展为民间艺术流派,兴盛于雍正、乾隆年间,其间以版刻手法最为精美。

清朝末期,因战争而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大量的画家流亡到了上海。

“一战”之后,列强们加速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为增加销量,将都市生活题材参加到了桃花坞木版年画中。

二、桃花坞木版年画的民俗价值〔一〕桃花坞木版年画的民俗寓意桃花坞木版年画品种较多,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一团和气》年画为例,研究桃花坞木版年画的民俗艺术价值。

而桃花坞的《一团和气》〔如图2〕的装饰味更加浓郁,将所有的装饰、寓意都容纳在一个圆形之中,意味一切皆可容纳,一团和气。

初看时,会以为这幅画是一个憨态可掬的胖娃娃,仔细看,那么发现是一个组合型人物。

看五官,是一个上年纪的妇人;看衣着,上半身是女性服饰,下半身是男性的裤子;从脖子上的长命锁来看又显示是一个孩童。

所以,这是一个将孩童、女人、男人结合在一起的矛盾集合体,这和题目“一团和气”相互照应。

整张图运用了左右装饰、颜色对称的艺术手法,不仅让视觉保持了平衡,也更具装饰意味。

我们常说“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政通人和”等,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和”的应用,反映出中国老百姓对“和”的理解,以及对社会和谐的渴望追求。

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与范围

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与范围

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与范围一、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中国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特征。

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多元性:中国民俗文化具有多元性,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

其次,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之间的民俗文化也有很大的差异。

此外,中国民俗文化还受到不同宗教、哲学思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2. 历史性:中国民俗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

从古至今,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这些民俗文化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

3. 地域性:中国民俗文化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征。

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往往具有不同的特点。

例如,南方地区的民俗文化注重细腻、柔和,而北方地区的民俗文化则更加粗犷、豪放。

4. 传承性:中国民俗文化具有传承性。

许多民俗文化都是通过口传身教的方式传承下来的。

这些民俗文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二、中国民俗文化的范围中国民俗文化的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民俗文化领域:1. 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非常丰富多样,包括各种地方特色小吃、茶文化、酒文化等。

2. 服饰文化:中国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各朝代的服饰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同时,不同地区的服饰也有很大的差异。

3. 居住文化:中国的居住文化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包括传统的四合院、江南水乡的园林建筑等。

4. 节日文化:中国的节日文化丰富多彩,包括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各种地方性的节日。

5. 民间艺术:中国的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包括剪纸、泥塑、木雕、皮影戏等。

这些民间艺术作品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审美价值。

6. 民间信仰:中国的民间信仰多种多样,包括佛教、道教、儒教等宗教信仰,以及各种地方性的神灵信仰。

这些信仰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浅析山东传统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与价值

浅析山东传统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与价值

浅析山东传统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与价值山东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方,拥有着丰富的传统工艺美术传统。

这些传统工艺美术不仅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审美特征和价值。

本文将从山东传统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和价值进行浅析。

山东传统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之一是注重形式美。

山东传统工艺美术以其独特的形式美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山东传统剪纸艺术以其独特的线条和图案构图,展现出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魅力。

山东的陶瓷艺术也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造型,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这些形式美不仅展现了山东传统工艺美术的独特魅力,也让人们感受到了浓厚的地方文化氛围。

山东传统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还包括注重民俗文化和生活实践。

山东的传统工艺美术不仅在形式上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更深厚的内涵是来自于对民俗文化和生活实践的关注。

山东的剪纸艺术传承了当地的传统民俗风情,其图案多取材于乡村生活、动植物和传统节日等元素,展现出了浓厚的乡土色彩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

而山东的木版年画、泥塑、刺绣等传统工艺美术也都深受当地民俗文化和生活实践的熏陶,展现出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深厚的历史沉淀。

除了审美特征外,山东传统工艺美术还具有重要的价值。

山东传统工艺美术是山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山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传统工艺美术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生活实践,展现出了山东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山东传统工艺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传统工艺美术承载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展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具有重要的传统文化价值。

山东传统工艺美术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山东传统工艺美术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和文化内涵,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资源和珍贵遗产。

山东传统工艺美术不仅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更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美术:高中美术鉴赏专题:中国民间美术

美术:高中美术鉴赏专题:中国民间美术

八:中国民间美术重点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

通过对民间艺术样式的学习,来了解如何界定民间美术,从而对民间美术语言有较深入、准确的认识.知识归纳民间美术定义:民间美术是广大农村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作,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广泛流传的美术作品.一、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是:剪纸、年画、刺绣、玩具、雕塑1.剪纸:形式有单色、染色、套色。

2.年画:又称木板年画.古老的雕版印刷技术较高的著名产地列举:(1)天津杨柳青年画ks5U(2)苏州桃花坞年画(3)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4)河南开封朱仙镇年画(5)四川绵竹年画(6)河北武强年画版画的种类:凸版画、凹版画、平板画、孔版画、综合版画与电脑版画。

题材内容:六神图;祝福祈祥图;镇妖辟邪图;反映世俗风情、教人勤劳善良品德的;表现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戏曲故事。

“六神”指:天神、地神、灶神、苍神、财神、弼马温代表作品及地域区别:ks5U河南朱仙镇年画《刘海戏金蟾》。

本地年画以门画、门神画、八仙画流传于世,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山东杨家埠年画《赐福生财灶王》.本地年画构图饱满、画风粗犷、造型简洁夸张,多使用对比色,色彩强烈、鲜艳、极具装饰性。

天津杨柳青年画《白蛇传.盗仙草》。

本地年画染印结合、做工精细、工整、色彩鲜艳、层次丰富、重点处以粉、金晕染使之别具一格。

3.刺绣:民间刺绣常以剪纸作为底样,造型质朴、大方色彩上采用原色对比,平面色块的运用使色彩过渡有跳跃感,显得鲜亮而富有喜庆气氛。

刺绣者往往根据所做的物件的形状来构图。

采用“适形造型”的方法,达到饱满、对称、均衡等审美要求。

4.玩具:民间玩具比较突出的有;风筝、泥玩具、布玩具、活动玩具.民间雕塑包括:石刻、砖雕;木雕;泥人、面人;面塑。

我国风筝著名产地:北京、天津、山东潍坊、江苏南通等.二、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寓意性、象征性。

中国传统图案的美学特征

中国传统图案的美学特征

中国传统图案的美学特征摘要:传统装饰图案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持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表现形式上抽象与具象的自由转换;善于运用对称与均衡的构图;表现内容常常带有吉祥的寓意;形成了特殊图案的特定意义等美学特征。

关键词:具象;抽象;对称;均衡;吉祥图案传统装饰图案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岩画和彩陶;兴盛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浪漫于秦汉的漆器和画像石、画像砖;富丽于隋唐的服装服饰与佛教艺术;华美于明清时期的生活全景。

传统装饰图案虽然在发展的不同时期会有审美风格的调整;在不同的地域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上也有不同,但是总体说来还是一直保持着持续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如下几个突出的美学特征:1 表现形式上抽象与具象的自由转换“具象”是一种写实性的艺术,是表现自然现状的具体形象。

而“抽象”则是不再描绘我们视觉里所熟悉的自然物象,取消了对真实物象的摹仿,转而去关注构成艺术形象本身的纯粹造型意义上的美感。

简而言之,具象艺术“模仿”自然物,与现实世界有密切的关系,而抽象艺术则是“创造”人们视觉经验中的“陌生”形象。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中的表现题材或直接或间接取自于自然界的风云变幻和百姓的市井生活,但是图案在造型中又不受这些具体形象的限制。

往往脱离物像的形体而服从视觉上的快感,剥离物象的表面特征追逐意境空间的自由发挥,体现出抽象艺术的形式美感。

例如传统图案中的卷云纹和云雷纹,就是具象形式抽象表现的极好典范,马王堆汉棺上灵动的卷云纹铺满四壁,自由婉转、酣畅淋漓,张扬着“离骚”、“天问”般的浪漫情怀。

装饰图案的这种具象形式抽象化表现,表现出中国人艺术思维的活跃与宽泛。

2 善于运用对称与均衡的构图在自然界中,到处都可以发现对称与均衡的形式,比如人和动物的形体、昆虫的翅膀、对生的树叶等。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对称满足了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对于平衡的要求,容易使人产生稳定与安全的感觉。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的画面中一般存在或明或暗的线条,这种线条成为图形安置的骨骼,在其左右、上下或四周配置同形、同色、同量或者不同形、色,但量相同或近似的纹样,这种组成形式就是对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俗艺术的审美特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纵贯古今,汪洋恣肆,灿烂辉煌,照耀在世界文明的天空。

在民族文化的沃野上,中国民俗艺术宛如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含苞怒放,以其特有的民族风格,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坚韧不拔的艺术追求,在人类艺术史上谱写了雄奇壮美的篇章。

尤其是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在各式各样的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它不但没有凋谢飘零,反而更加艳丽芬芳,吸引着人们去探索它的奥秘和真谛。

民俗艺术是指在民间广为流传并相袭成俗的各式各样的艺术形式,也就是在民俗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艺术形式的总称,其中包括民俗音乐、歌舞、戏曲、曲艺、杂技、绘画、剪纸、雕塑、建筑以及其他各种民间工艺美术等。

民俗艺术和民间艺术是两个含义十分近似的概念,有时甚至可以通用,但二者还是有明显的区别。

民俗艺术是民间艺术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民间艺术除了包括民俗活动中的各种艺术形式之外,还应该包括来自民间艺术家的单独而非共同的创作,并不在民间广为流传和不为大众所接受的艺术作品和形式。

民俗艺术和民族艺术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民俗艺术必定是民族艺术,但民族艺术主要是针对其他民族而言的,所包含的内容自然要广泛得多。

在民俗美学的范畴中,衣食往行、婚丧嫁娶、信仰崇拜、节日习俗等文化现象均属于现实美,其美学的原始表达无不与其实用功利和象征性联系在一起,而民俗艺术则逐渐脱离了现实的世界,进入了纯粹的审美精神领域,其审美本质也日益显露和丰富。

虽然民俗艺术仍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并以此作为创作素材和表现对象,但它却是对现实生活提炼加工后的产物,比现实世界更具有审美价值。

在艺术美的世界中,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得到了最充分、最集中、最完美的表现。

中国民俗艺术的本质特征,归根到底就在于它的审美性。

如果我们从历史、文化与美学的角度,对中国民俗艺术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研究与探讨,我们就会清楚地看到这种典型而鲜明的艺术特征:它不仅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民俗风情的壮丽画卷,表现了人民群众对生命的强烈渴望和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而且还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生机勃勃的精神风貌,折射出民族文化的灿烂光辉。

其表现形式粗犷而质朴,艺术风格活泼而清新,真正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中国民俗艺术的审美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族精神的崇高体现
十九世纪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有一个著名论断:民族性在下层人民里面最多。

我国人民不仅创造了古代发达的科学技术和灿烂的物质文明,而且还创造了生机勃勃的民间文学和民俗艺术,这是中华民族文学艺术的源头活水。

即使是在封建上流社会被八股章句、声色征逐弄得慵倦不堪、苍白无力的时候,民间也依然保持着健康活泼、清新明快的审美情趣。

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和民俗艺术,就是我们生息在东方大地上的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意识的映证。

“那达慕”大会的恢宏气势,显示出草原牧民勇猛豪放的性格。

云贵高原的芦笙歌舞,则表达了苗家儿女追求爱情与幸福的美好愿望。

傣族姑娘的筒裙、惠安女的短装和西藏妇女的围裙,款式虽各不相同,却都能表达各族人民的爱美之心。

正是因为民俗艺术来自民间,流行于民间,而民族精神又主要蕴藏在下层民众之中,故此,中国民俗艺术便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二、现实生活的壮丽画卷
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反映生活,这是一条简单而又朴素的真理。

优美的艺术作品常常被人们誉为生活的镜子,是因为它能够真实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帮助人们认识社会生活。

我国的民俗艺术产生于大众,流行于民间,是广大人民群众集体创作的产物和智慧的结晶。

在漫长的艺术实践中,人民群众按照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把劳动、爱情、娱乐等现实生活的场面,加以艺术化、典型化,从而创造了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并长盛不衰的民俗艺术形式,并通过这种形式来表现自己如火如荼的现实生活。

在江南水乡,采莲歌舞最为优美动人。

采莲船制作讲究,装饰精美,本身就是一件极有艺术价值的民间工艺品。

采莲舞的表演者一般有采莲女、艄公和丑角等,表演起来幽默风趣,颇能吸引观众。

此外,还有川江号子、巢湖秧歌、鄂西薅草锣鼓、广东海陆丰渔歌等,都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人们生产劳作的场面,抒发了他们劳动欢乐的真情。

在我国少数民族的各种民俗歌舞中,描绘劳动生产场面的舞蹈也很多。

朝鲜族的农乐舞。

广西龙胜的侗族农民,每到立春之际都要举行“送春牛”、“舞春牛”的民俗活动。

云南彝族的“阿细跳月”舞。

三、生命永恒的执着追求
热爱生命,赞美生命,追求生命永恒,这是中国民俗艺术不断张扬的大旗。

虽然中国是一个宗教意识相对淡薄的地区,人民比较注重世俗生活,讲究经世致用,但是我国人民追求理想的精神并不比其他民族逊色。

中国民俗艺术以其特有的民族风格,把中国人民追求理想、追求永恒的拼搏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法国作家乔治·桑说:“艺术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研究,而是对于理想的真实的追求”。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民俗艺术在审美本质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在豫东淮阳县城北关,有一座太昊陵,据说这是埋葬伏羲头骨的陵园。

相传伏羲女娲结成夫妇后,就在这里抟土造人,于是便产生了人类的始祖。

每年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这段时间,这里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民俗庙会。

在庙会上常常表演“担花篮”的舞蹈,其中有象征男女交媾的情节。

舞蹈在达到高潮时,跳舞者要背擦背,肩挨肩,使身后的黑纱飘带相互绞合,仿佛伏羲女蜗交合一样。

这是当地过去盛行野合之风在舞蹈中的反映,体现了古老的生殖崇拜和人祖庙会乞求生育的传统观念,表达了广大群众渴望生命不断延续的共同理想和愿望。

四、稚拙古朴的艺术神韵
艺术风格作为在艺术创作与表现中自然形成的一种艺术现象,它是各种艺术形式之间互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中国民俗艺术具有与其他的艺术形式迥然不同的风格,其最典型之处就是它有着稚拙古朴的艺术神韵,同其他高雅、贵族似的艺术相比,就象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一样泾渭分明。

民间绘画是我国民俗艺术中最普及、最受欢迎的种类之一,尤其是年画和剪纸。

年画画面热闹,构图丰满,人物传神,形成了质朴而明快的艺术特色。

我国的民间剪纸继承了我国古典美术的传统,古拙质朴,粗犷奔放,加上大胆的夸张和自由的装饰,有着强烈的艺术生命力。

中国民俗艺术这种稚拙古朴的艺术风格的形成,主要是由民俗艺术乃是民间的共同创造并反映民众共同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同时也和它在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中长期的文化积淀有关。

中国的民俗艺术记录了我们民族的童年之梦,更寄托着我们民族的未来之梦。

本文在通过对大量事例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民俗艺术的审美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和全面的论述,但这只能算是初步的尝试,以求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人们更多关注。

我们深信,植根于中国民族文化沃野之上的民俗艺术之花一定会开得更加鲜艳,民俗文化和民俗美学的理论研究也一定会有新的突破
和飞跃。

我们正期待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