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社会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社会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社会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当前,社会新闻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成为反映社会问题、社会风气、社会兴趣、社会生活等内容的渠道。相较于其他新闻,社会新闻的趣味性更强,题材也更加广泛,因此,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喜爱。当今社会,我国社会新闻的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其中还存在一些媚俗化、庸俗化报道,部分新闻工作者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忽视了人文关怀,肆意披露新闻当事人的隐私,过度渲染犯罪场景,或忽视对弱势群体的xx。这无疑对社会新闻的进一步发展极为不利。因此,若要提升社会新闻的吸引力,就必须在报道中加强人文关怀,全面了解新闻当事人的情况,并充分考虑新闻报道对他们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社会新闻的可读性,进而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一、社会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现状
1.不尊重个人隐私
当前,部分社会新闻中过度披露当事人的生活经历、个人情感、生理情况等隐私,对一些中奖者和受资助者的个人信息也缺乏应有的保护。这很可能对新闻当事人的心理、生活、名誉和形象造成严重危害。例如,在报道邓玉娇案件时,一些新闻媒体将邓玉娇的成长经历、出身背景、父母亲人等都进行了详细报道,在判决之后,甚至将邓玉娇的薪金工资和工作地址都展现在公众面前。这种毫无选择的披露和报道对邓玉娇的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目前,社会新闻中频频出现不尊重个人隐私的现象,新闻人物的信息经常被公开。社会新闻报道虽然应当满足受众的求知欲,并努力为受众提供详尽的新闻报道,但这并不意味着应当毫无底线的披露他人信息。对于那些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应当事先征求新闻当事人的同意才能够进一步报道。此外,在社会新闻报道中还应当自觉保护
个人隐私,充分考虑报道信息对新闻当事人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展现人文关怀。
2.未能平等对待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主要是指残疾人、下岗职工、儿童、灾难中的求助者、非正规就业者、老年人、精神病患者、农民工等人群。他们是社会新闻报道的重要对象,当前,社会新闻报道虽然对这些群体给予了一定的xx,但并未从根本上对其尊重、关心和爱护。部分媒体人在社会新闻采访与报道中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弱势群体,未能以平等眼光看待这一群体。例如,在社会新闻报道中肆意批评下岗工人,或过度描绘残疾人的生理缺陷等。有的社会新闻报道还过度强调负面信息中弱势群体的身份。例如,过度渲染一些犯罪、暴力案件与城市流浪人员、农民工的联系。有的社会新闻报道则对弱势群体进行不礼貌的描述,例如,将精神病患者称为“疯子”,这些现象显然对弱势群体极为不公正、不尊重、不平等。需要强调的是,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绝不仅仅是让他们呈现在镜头前,而是要真实地反映他们的生活情况,进而引起社会的广泛xx,启发人们自觉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弱势群体改善生活水平。但在实际报道中,部分记者仅仅将弱势群体视为一种新闻素材,并未真正的考虑他们的处境,根据自身的主观理解要求对方进行配合报道。有时甚至过度报道弱势群体的困境,严重损害他们的自尊心。
3、对观众缺乏人文关怀
当今社会,一些新闻媒体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恶意迎合一些观众的低级趣味,为了满足部分人的猎奇心理,不断搜寻一些重口味或离奇事件进行报道。这种社会新闻并未从根本上展现人文关怀,新闻报道不仅要满足受众的好奇心,还要xx受众的精神需求,提升受众的审美品位。那些一味xx感官刺激、满足受众好奇心理的社会新闻报道,不符合新闻报道的内在要求,也严重影响了受众的
精神层次提升。
二、在社会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的具体策略
1.选题要以人为本
从某种程度上看,新闻学其实是一种“人学”,新闻的受众和传递者都是人,新闻报道的对象也是人,因此,这些元素决定了社会新闻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此外,坚持以人为本的选题理念,也是受众本位思想的体现,是人文关怀的内在要求。在多样化的社会信息中,社会新闻报道若要提升自身的感染力,打动观众,需要具备人文色彩,从人的心理活动、情感需求、理想信念等方面选取题材,多方面揭示人在社会中的意义、地位和价值。具体而言,坚持以人为本的选题要求,一方面要xx受众需求,了解受众的兴趣爱好和生活需求,报道能够帮助受众生活、对受众具有指导意义的新闻事件和人物。近年来,我国社会新闻报道的服务性不断增强,这说明随着社会服务意识的增强,新闻行业已经逐渐认可了“媒体也是服务”的观念。服务性新闻对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极大帮助。比如,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xx美容和减肥话题,社会新闻可以从这一角度选取报道题材,在报道过程中涉及一些充满趣味性的事例,并引导人们掌握相关的卫生保健知识。与此同时,选题方面的以人为本还要求媒体注重社会新闻报道对受众的影响,要避免对大众形成消极影响,引导受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些社会新闻报道人员为了引起社会效应,在社会新闻报道中涉及低级趣味信息,降低了新闻信息的可读性。此外,还有部分新闻报道由于选取的报道视角不当,对受众形成不良引导。比如,过度报道犯罪的作案过程,这容易引起青少年模仿犯罪。社会新闻要xx受众反映,充分考虑选材和报道方式可能形成的负面影响,合理选取报道视角。
2.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若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新闻报道理念,就必须深入了解新闻事件和当事人,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强社会新闻的科学性、准确性,减少对新闻当事人的伤害。例如,在报道社会弱势群体时,就应当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条件与环境,这也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职业素养,只有坚持从大众的角度出发,才能够真正体现人文关怀。在采访弱势群体时应当具备足够的耐心与爱心。例如,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调查》中曾报道留守儿童的情况,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为小男孩擦眼泪,其中的一个小男孩不愿接受采访转身离开,记者虽然跟在小男孩身后,但仅进行了简短的对话。这些表现都充分展示了记者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受到这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真正彰显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3.采用平民化视角
所谓的平民化视角即是指观照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以便传递人性的真善美,需要强调的是,平民化视角并不仅仅指新闻报道角度,还是一种新闻创作态度与方法,它能够有效拉近受众与媒体之间的距离。记者要真正到平民的生活中,并以平等的姿态审视身边发生的事件,进而展开人性化报道,这有这样才能使社会新闻内容更加贴近受众的生活,真正关怀受众的情感诉求、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同时,还可以激发受众的生活热情,促使普通民众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增强他们的生活信心。当然,平民化视角并非只针对普通民众,报道社会名人时也可以采用平民化视角。以平民化视角深入名人生活,展现这些社会名人大众化的一面,这种社会新闻报道方式可以极大地增加新闻内容的亲和力。当前,一些新闻报道热衷于报道名人的隐私,这极大地影响了新闻内容的可读性。若以平民化视角报道名人,则可以引导受众深入了解其奋斗经历,展现他们大众化、平民化的一面,这种报道不仅可以带给受众人生启示,而且还充满人情味,避免对社会名人造成困扰或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