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5课《词五首》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25课词五首 (共27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25课词五首 (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7f3b9f0998fcc22bcd10dee.png)
载不动许多愁 ___________________” 化抽象为具体,写尽忧愁之 沉重。 (3)苏轼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以古人自比,表达 持节云中 , 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何日遣冯唐 ?抒发诗人杀敌报国决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会挽雕弓如满月,_________ 西北望 ,_________ 射天狼 。
跟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相似的句
千嶂里 子是:___________ ,长烟落日孤城闭 ________________。
名师导练
【课内精读】 3. 《望江南》描写的是什么内容?
这首小词描写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渔家傲· 秋思》所写的塞下风景“异”在哪里?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异”在三个方面:①“衡阳雁去”表明塞下天气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寒。②“边声四起”表明风吼、马嘶同号角声混杂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③“孤城闭”点明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语文:第25课《词五首》ppt课件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语文:第25课《词五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8916f2e52ea551810a687aa.png)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123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作者简介
温庭筠(约 812—866),原名歧,字飞
卿。 晚唐 (朝代)太原祁人。诗词兼
工,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 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 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诗与李商 隐 齐 名 , 并 称 “ 温李 ” ; 词 与韦庄齐名, 称“ 温韦 ”。 并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123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文学常识 1、婉约派:
我国古代词人,大致可分为“婉约词派”“豪放 词派”两大派。因明人张娫(yán)有“少游多 婉约,子瞻多豪放”之说而得名。婉约派以秦观 、李清照为代表,继承南唐词的风韵,发扬柳永 词铺叙、描写的特色,又吸取东坡词个性鲜明的 长处,融为一体,形成“词人之词”之正宗。在 内容上坚持“词庄词媚”的主张,多以艳情为题 材;在形式上则以蕴藉雅正见长,严守音律,讲 究含蓄,语言精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风 格委婉、绮丽。此派对词坛影响很大,在词的发 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23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范仲淹
123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 (今属江苏)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散文、诗、词均有名篇传世,其词存 世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气 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 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他的词风格明健,善 写塞上风光,卒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 我们学过《岳阳楼记》,其中的名句“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23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文脉结构
渔 上阕写景 家 异 借 傲景 秋 思
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5课《词五首》ppt课件
![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5课《词五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e3cb51c850ad02de80415b.png)
•
下:痛饮美酒,心胸开阔, 胆气更为豪壮.鬓间虽已染白霜, 那又有何妨!手持符节前往云中, 何时朝廷才能再谴冯唐?(召我 奔赴战场)(到那时)我定将手 中的雕弓拉成满月的形状,向着 西北方,射杀犯界的天狼.
研讨与练习
•
文中“亲射虎”,“谴 冯唐‘,”射天郎“的典 故分别表达什么意思?
•
亲射虎,看孙郎”, 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 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 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青年 英雄豪气。 “遣冯唐”, 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希 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射天狼”, 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 的西夏军队。苏轼在结句表达了自己要报 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温庭筠: 唐代诗人、词人。温庭 筠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 的人,是“花间派”词的先 导,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他的词多写女子的相思之苦、 离愁别绪 。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梦江南》是温庭筠的名作。写思妇的 离愁别恨。表现思妇白日倚楼,愁肠欲断。 刻画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揭示人物心 理,细腻得朴素自然,明丽清新,没有刻 意求工、雕琢辞句,但却能含思凄婉,臻 于妙境。
“
李清照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多才 多艺,能诗词,善书画。丈夫赵明 诚,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 化修养, 去世较早。
李清照
武陵春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大意
风停了,花儿也零落完了,只有尘 土中还留有花的芬芳。天色已晚,自己 仍无心梳洗。春天里景物年年如此,而 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 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先泪流满 面。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 那里泛舟解忧,但又怕的是双溪上那舴 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太多的哀愁。
上课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5课《词五首》
![上课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5课《词五首》](https://img.taocdn.com/s3/m/5d940032376baf1ffc4fad66.png)
风住尘香花已尽,
由 交待季节特征—— 说明已是暮春鲜花凋零的时节。 景 自己年老株黄,红颜迟暮的身世之恸。 到 暗指: 人
日晚倦梳头。
此句是什么描写? 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 通过具体的外在行为展现人物的什么心理?表 达什么情感? 心灰意懒 浓重的哀愁
这两句是通过描写景物、描写典型动作节来抒发情感。 (采用含蓄间接抒情。)
解题: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陕西经 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 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 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 有成效。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 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词就作于此时, 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 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方面,也描 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 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千 帆 过 尽 皆 不 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夕阳余晖斜照江面, 江水悠悠无语默默 逝去。
叠音词
千帆过尽,斜晖脉脉,江洲依旧, 不见老地点的恋人,怎不寸断 肝肠!
肠断白蘋洲
这首词写法上有什么艺术特色?
(从早到晚)
时间
跨度大
清晨
黄昏
含蓄 细腻
景物
(动景静 景相结合)
楼头
江水
千帆 斜晖
白蘋洲
感情(复 希望
1.写的是何地何时的景色?哪个字统 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 描写塞下(边塞)秋景 用一个“异”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 点。 2.都写了哪些景物?异在哪? A、衡阳雁去无留意 “衡阳雁去”,实为“雁去衡阳”秋一 到大雁迁徙到湖南衡阳过冬,一起飞不 回头,无留恋之情,这里的奇寒与内地 的暖有“异” 。
B、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 孤城闭。
渔 家 傲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5课《词五首》ppt精美课件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5课《词五首》ppt精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881f09fad6195f312ba691.png)
齐声诵读
武 陵 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舴
艋
zé mĕnɡ
朗读《武陵春》,概述全词大意。
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
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 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
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
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 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 1.“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 么?“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 样的感情变化? • 2.本首词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 3.本首词的主旨是什么?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可怜白发生。
pī lì huī
1.一、二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见了什么?
第一句连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
个壮士的形象。“醉”和“梦”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 忆出来的。 2.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对偶。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士
状态。《渔家傲》词即作于这个时期。
齐声诵读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渔 家 傲
秋 思
zhànɡ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qiān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mèi
将军白发征夫泪。
1.塞北秋天的风景异在何处?
写塞下天气之寒冷;塞下特异的声音;塞下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
《词五首》PPT课件
![《词五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968c6f168884868762d6a3.png)
再 见
WangYSH 语 文 工 作 室 出 品
武陵春
李清照
作者简介 一、 (1084-约1151),号易
李清照
安居士。济南(今属 山东)人,宋代著名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 (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 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 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 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 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 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 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 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 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 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课堂总结
三、词的结构层次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实 醉态 写
虚 梦境 写
实 现实 写
可怜白发生!
四、 作者通过想象 中的军营生活和战斗场 面的描述,抒发作者渴 望建功立业却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的沉痛和悲愤。
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酝藉,豪放者欲 其气象恢弘。
豪放派
婉约派
豪放派特点:创作 婉约派其特点主要是
视野广阔,气象恢弘 雄放,喜用诗文,语 词宏博,用事较多。 豪放派派的代表人物 有苏轼等。
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 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 和谐,语言圆润清丽, 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 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 、 晏殊 、柳永等。
赏析交流
三、作者为什么 “日晚倦梳头” 无心梳洗打扮? 四、如何理解“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五、主题 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春花凋 落说自己青春不再,丈夫去世,又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表 达自己内心万念俱灰的无限悲伤和惆怅 之情。
人教版九年级上《词五首》之江城子密州出猎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词五首》之江城子密州出猎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9fce680b1c59eef8c7b4b8.png)
本文共用了哪三个典故?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1.亲射虎,看孙郎: •孙郎即孙权,这里是作者自喻。《三国志·吴书·孙权传》 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 了老虎。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 这突出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2.遣冯唐: •冯唐,汉文帝刘恒时的一个年老的郎官。据《史记·张释之冯 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 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 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作者是以魏 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3.射天狼: •天狼,星名,即天狼星。古代传说,狼星出现,必有外来的 侵掠。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苏轼借此表 达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25课词五首之三
苏
轼
大冶实验中学黄斜文 制作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 词人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是北宋词坛的 革新大家,文学上造诣非凡,在诗词文赋、书法绘画、 文艺理论等各个领域都有极高的成就。不父苏洵,弟 苏辙合称“三苏”。诗文有《东坡七集》。 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政治上丌得 意。曾因早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不同官梅户曹会猎于 铁沟,写下这首猎词。
太守出猎而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行狂一也; 出看而须“倾城”,其行狂二也; 猎必射虎,其行狂三也; 自比孙郎,其行狂四也。 以上几句写场面之热烈,突出太守威武雄风。(行狂)
下阕:好一个豪放丌羁的英雄;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 酒酣胸胆尚开张。打猎中饱饮好酒,刚才猎虎的豪情使他 心胸开张,但其更加豪壮,这是过渡句。 “鬃微霜,又何妨”,老当益壮,年愈长而志更豪。此豪 一也; 而且出猎引发了他为国敁命的干云豪气。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引用典敀以魏尚自喻,表达 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再展宏图, 为国立功,此豪二也; “会挽雕弓如满月”,比喻,何其刚建,雄风尽展,此豪 三也; “西北望,射天狼”,引用典敀借此表达自己要报效国家, 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心雄志壮,气吞山河 此豪四也。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说课稿:第25课词五首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说课稿:第25课词五首](https://img.taocdn.com/s3/m/ec698866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2e.png)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说课稿:第25课词五首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5课《词五首》是根据人教版课程标准编写的一篇诗歌单元。
本课共收录了五首经典的中国古代词作品,分别是李清照的《如梦令》,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煜的《虞美人·听雨》和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这些词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通过对这些词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同时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九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一定的古文知识,对诗歌的基本形式和表达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这些词作品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情感,以及古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学生可能还有一定的距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为目标,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五首词的基本知识,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词中的历史、文化、民俗等元素,品味词句,领悟词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诗歌、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五首词的字词解释、句子翻译、词意理解、作者思想及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词中的古代文化背景、民俗风情、情感内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授、课堂实践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作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词的起源、发展历程,引出本课的五首词。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五首词,解决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等基本问题。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课件 (共106张PPT)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课件 (共10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bd6a5d6a1c7aa00b52acbc6.png)
链接中考
《望江南》· 温庭筠· 晚唐· 理解性背诵默写: 1. 《望江南》中写出了思妇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 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 答案: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2.《望江南》中写思妇盼夫未回失望极深的句 子是: ______,______。 答案: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3.《望江南》中充分体现思妇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 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的句子是:____,____。任陕西经略副使兼 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他在西北 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 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 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 惊破胆。”这首词就作于此时,一方面, 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 防的决心和意愿,另一方面,也描写了外 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 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拓展阅读
望江南 千万恨, 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 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两首《望江南》都是温庭
筠的名作,都是写思妇的 离愁别恨。 这一首,写思妇深夜 不寐,望月怀人。两首词 以不同场景塑造同一类人 物。一个是深夜不寐,一 个是晨起登楼,刻画人物, 形象生动、传神,揭示人 物心理,细腻得朴素自然, 明丽清新,没有刻意求工、 雕琢辞句,但却能含思凄 婉,臻于妙境。
. . . .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北宋
作者简介:
范仲淹(969-1052) ,字希文,江 苏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幼年 孤贫,刻苦好学。一生为官清正,治军 严明。死后,谥号“文正”。所作散文 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岳阳楼记》为 其代表作。有《范文正公集》。他的词 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仅存五 首。《渔家傲•秋思》选自《唐宋名家 词选》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5课《词五首》教学课件(79张PPT)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5课《词五首》教学课件(7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4eefd38e2bd960590c6771d.png)
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 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 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 风住尘香花已尽, 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 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 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 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 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 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 闻说双溪春尚好, 流。
解说大意 武陵春
斜晖脉脉水悠悠
望眼欲穿,船尽江空, 人影不见,希望落空, 幻想破灭,落日流水 本无情,但在思妇眼里, 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 者:斜阳欲落未落,不尽 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 心情,悠悠无语流去.
肠断白蘋洲
千帆过尽,斜晖脉脉, 江洲依旧,不见人影, 能不肠断?
形象刻画
① ②
动态
切盼重逢之情。
静态
凭栏远眺望心上人归。
日晚倦梳头
欲语泪先流
两个外在的 行为具体的 表达了她内 心浓重的哀 愁
创意出奇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舟载不 动自己内心的哀愁。
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喻成连绵 不断的流水,(斜晖脉脉水 悠悠)比作斩尽还生的野草, 而李清照却独辟蹊径说自己 的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了
• “也拟” 、“只恐” 把自己 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 出来。 • 艺术构思表现手法新鲜奇特 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 奇”、 “往往出人意表”
1、大家看看这首词和《望江南》有没有相类似 的描写。 都写了女子梳头 2、大家思考一下,她为何 “日晚倦梳头。” 呢?
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倦 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 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 李清照因为内心哀愁,对生活失去了兴趣, 所以,“日晚倦梳头。”
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 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 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 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 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出自 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初而泪 先流。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一 层。内心的悲哀不可触摸,不仅不 能说,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会泪 如雨下。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97a7a265ce050877321306.png)
温庭筠: 唐代诗人、词人。字飞卿。他是唐初宰 相温彦博的后裔。 到他父亲时,家庭已经没落,事迹 不闻。屡试进士不第 .他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 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不为时俗所重,一生坎坷,终身 潦倒。温庭筠诗和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温庭筠生而貌丑,有人恶意取笑,给了他一个 “温锺馗”的绰号,然而在庭筠不招人喜欢的外表后 面,偏偏生就一副多才多艺的锦绣心胸!他禀性“敏 悟”,常能“走笔成万言”。 温庭筠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是“花间 派”词的先导。深受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他的词 多写妇女生活 。
这首《江城子 密州出 猎》,就是他写的第一首, 也是最为典型的一首豪放 词.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 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当 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 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 境.作为爱国心切、一贯主 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 “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 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 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 驰骋疆场,为国效力.他在 这年十月中,祭常山归来, 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 作此词.
宋宁宗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辛弃 疾任镇江知府,时年六十五岁,登临北 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 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永遇 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 但他又一次受到了沉重打击,在一些谏 官的攻击下被迫离职,于当年重回故宅 闲居。虽然后两年都曾被召任职,无奈 年老多病,身体衰弱,终于在开禧三年 秋天溘然长逝。
崇宁元年(1102),徽宗以绍述神宗为 名,任蔡京、赵挺之为左右相,立元祐党人 碑,以司马光等百二十人为“奸党”,其父 列名党籍,清照以诗上挺之。崇宁二年 (1103),明诚出仕,矢志撰述以访求、著 录古代金石文字为职志的《金石录》一书。 大观元年(1107),蔡京复相,挺之卒。蔡 京以挺之为元祐大臣所荐,为庇元祐“奸 党”,追夺所赠官。明诚、清照夫妇因此屏 居青州(今山东益都)乡里十年。宣和二年 (1120)蔡京致仕后,明诚起知莱州(今山 东掖县),此后又自莱移淄。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语文 25 词五首(课件1)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语文 25 词五首(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051460144b73f242336c5fa0.png)
中国是诗的国度,五千年灿烂的中国文化, 也闪烁着诗歌的光辉,唐诗、宋词已成为我国文 学繁荣的一个象征,诗言志、词言情也成为中国 文化知识分子表情达意的最主要的方式。可以说 透过诗歌的家里行间,我们可以触摸历史与文化 的脉博。
今天我们就从“余晖脉脉”、“长烟落日” 的自然景色,从“城外狩猎,沙场秋点兵”的生 活场景,从独倚危楼,无语泪流的举止神情去与 古人作一次心灵的对话,去感受古人的离愁别绪、 壮志难酬。
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 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 流。”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直朴、率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还是一名爱国武将, 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 因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诬陷。淳熙八年 (1181),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 上,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在上饶带湖赋闲 家居。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 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 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的。 “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 豪放、壮美的作品 。
• 想一想
1.塞北秋天的风景异在何处?
极写塞下天气之寒冷;塞下特异的声音;塞下战事 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与家乡风景进行对比)
2.如何理解“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此句是全词的核心,揭示了作者和征夫们思念 家乡但又因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而 没有办法回去的矛盾心理。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军征夫 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 抒发了将军及征夫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的
自学检测:
读准下列字音: 晖( huī) 嶂(zhàng ) 勒(lè ) 羌( qiāng) 擎(qíng) 舴蜢( zé měng ) 麾(huī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唱》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 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 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 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艺术构思表现手法新鲜奇特被词 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 “往 往出人意表”
创意出奇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舟载不动 自己内心的哀愁。
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喻成连绵不断 的流水,(斜晖脉脉水悠悠)比 作展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 独辟蹊径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 载不动了
《武陵春》小结:
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化 虚为实的手法,表达女词人 内心中,因种种不幸遭遇而 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 之情。
课堂总结(两首词的异同)
题材上: 写生活中个人情趣、恋情、愁思。
相 抒发的思想感情: 个人的荣辱悲喜,离愁别绪。 同 点 风格上:语言含蓄而圆润、精丽而清新;音
律都比较婉约、柔美;结构深细缜密。
风住尘香花已尽
•交待季节特征,鲜花经 过春风摇动,已经零落 殆尽,只在地上残留着 花的芬芳。说明已是暮 春时节。
日晚倦梳头
•该句通过日色已晚而作 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 达内心的哀伤。 •下面叙述哀伤的原因和 程度。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 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 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 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 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出自己的遭遇 和心情,也是言未初而泪先流。比声 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一层。内心的悲 哀不可触摸,不仅不能说,而且不能 想,一想到就会泪如雨下。
解题: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陕西经 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 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 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 有成效。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 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词就作于此时, 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 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方面,也描 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 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望江南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清晨刚刚梳洗完毕, 就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 温庭筠 凭栏眺望大江之上,千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帆驶过,但哪一条船都 过尽千帆皆 不是我所思念的人的归 不是,斜晖 舟,斜阳夕晖脉脉无言, 脉脉水悠悠。 江水悠悠不尽。再看看 肠断白蘋洲 。那当年同爱人分手的白 蘋洲,不由得愁肠寸断。
• • • • • •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少女时期 快乐生活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歌 曲 欣 赏
渔 傲
家
范仲淹
作者简介:
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江苏吴 县人。庆历三年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 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次年罢政, 自请外任,历知州、邓州、杭州、青州。卒 谥文正。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 家、文学成就亦杰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 》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 靡风气。有《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
渔 家 傲
范 仲 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角连声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诗歌: “塞下”点明了地点,
塞下秋来风景异 “秋来”点明了时间, “异”统领全词景物特点。 衡阳雁去无留意 这是用拟人手法写人的 感受,突出边塞的异常 你联想到其他 苦寒:雁尚且无留恋之 写边塞条件艰 苦的诗句吗? 情,将士又何以忍受?
作者简介 温庭筠: 字飞卿,晚唐诗人、词人。 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 “温李”。 温庭筠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 词风艳丽华美,是“花间派”词的先导 ,与当时词人韦庄并称为“温韦”。温 词对五代以后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温庭筠: 本名歧,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他精
通音乐,文思敏捷,诗词兼工。温庭筠诗 和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温庭筠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 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奠定了词这种文学样 式在文坛上的地位。他的词“多写闺情”, 较少政治内容,极尽“艳丽”之能事,花 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 花间派: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 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 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 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风住尘香花已尽,
由 交待季节特征—— 说明已是暮春时节。 景 自己年老株黄,寓寄词人漂泊零落,红颜 到 暗指: 迟暮的身世之恸。 人
日晚倦梳头。
此句是什么描写? 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 通过具体的外在行为展现人物的什么心理?表 达什么情感? 心灰意懒 浓重的哀愁
由此,这两句是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采用含 蓄手法进行间接抒情。)
句呢?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登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5、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6、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 辛弃疾《摸鱼儿》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
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知识拓展 你还知道李清照的其他名作吗?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 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醉花阴 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 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 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主题: 本词写一女子登楼远 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 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李清照
李清照简介: 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 济南人,南宋著名的女词人,婉 约词派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后人 辑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 清照集》。
• 了解背景 • 金军挥兵53岁,经历国家败亡、家乡沦 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 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 这首词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 片断和思想情感。
使全词情感上大转折,与起句 的欢快情绪构成比照,鲜明而强烈.。 又和“独倚望江楼”空寂焦急相接, 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过尽千帆皆不是
写出思妇怎样的心 理变化? 一次次从希望到失 望的变化
斜晖脉脉水悠悠
夕阳余晖斜拂江面, 绿水悠悠而去,人 不见,景依旧。
斜晖脉脉水悠悠
望眼欲穿,船尽江空,人影不 见,希望落空,幻想破灭,落 日流水本无情,但在思妇眼里, 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斜阳 欲落未落,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得 她的心情,悠悠无语流去. 运用联想类比、拟人,预示她 还要不停地等下去,其孤独生 活也将不断持续下去。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写出了主人公失望与希望交替的过程。 远处每有一船驶来,她便引颈长望,心儿 随着船的渐行渐近而越发紧张,心中的希 望也愈发高涨,可是船儿却继续昂首前行, 她才发现,这不是她等待的船儿,于是又 将希望寄托在下一艘船上,就这样,从早 上一直盼到夕阳西斜。而那斜阳尚且脉脉 含情,可她等待的人却是那样的薄情,弃 她于不顾呢?那悠悠的流水,是主人公心 中不尽的柔情与惆怅啊。二句融会了叙事、 写景、抒情各种手法,创造出含蓄蕴藉的 意境。
舴也 事晚 艋拟 闻 休倦 风 武 舟泛 说 ,梳 住 ,轻 双 欲头 尘 陵 李 载舟 溪 语。 香 春 不, 春 泪物 花 清 动只 尚 先是 已 照 许恐 好 流人 尽 多双 , 。非 , 愁溪 事日
大意
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了,只 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天色已晚, 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景物年年如 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 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 是先流泪。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 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 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词 五
望 江 南
温 庭 筠
首
武 陵 春
李 清 照
渔 家 傲
范 仲 淹
江 城 子
苏 轼
破 阵 子
辛 弃 疾
走进课文
中国是诗的国度,灿烂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也 闪烁着诗歌的光辉,唐诗、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 繁荣的一个象征,诗言志、词言情也成为中国文 化知识分子表情达意的最主要的方式。可以说透 过诗歌的家里行间,我们可以触摸历史与文化的 脉博。 今天我们就从“余晖脉脉”、“长烟落日”的 自然景色,从“城外狩猎,沙场秋点兵”的生活 场景,从独倚危楼,无语泪流的举止神情去与古 人作一次心灵的对话,去感受古人的离愁别绪、 壮志难酬。
千帆过尽,斜晖脉脉,江洲依旧, 不见人影,怎不肠断?
肠断白蘋洲
这首词写法上有什么艺术特色?
时间
清晨 黄昏
含蓄 细腻
景物
楼头
江水
千帆 斜晖
白蘋洲
感情
希望
失望
肠断
这首小词,只有二十七个字.却容 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 清晨 写到 黄昏 ;就景物而言,从 楼头、千帆 写到 斜晖、江水,又写到 白蘋洲 ;就 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 希望 到 失望 以 至最后“肠断” 的。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 听人说春色还不错,使人也产生 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 泛舟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 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 • 不过转而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闻说”、“也拟”表达词人 一种什么心理? 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想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