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电学实验专题复习公开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电学实验探究与创新
时间:2014年5月21日
地点:高三(8)班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实验的复习,做到对电磁学中的学生实验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学会实验操作,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2.进一步学习用实验处理问题的方法,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重要地位。
3.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
4.通过对电学中学生实验的比较,知道所涉及到实验的类型。
5.在掌握课本上所给学生实验的基础上,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其它问题。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理解实验的设计思想,不但要知道怎样做实验,更应该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实验。
2.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的最基本要求,对学生来说也是难度较大的内容,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
3.处理数据时,要有误差分析思想,要能够定性地分析在实验中影响实验误差的条件。
一、复习背景
电学实验是近年来高考必考的热点之一,电学实验的考查主要从实验器材(电表、电阻、电源等)的选择、实验电路图的选择与设计以及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三方面进行。从高考阅卷来看,电学实验的得分率较低,成为高考的难点之一。近年的高考物理试题,除了对教材中原有的学生实验进行考察外,还增加了对演示实验的考察。
1.考纲解读
2013考纲要求:
2.
1.利用课程标准所列实验的原理、方法和器材重新组合、推陈出新。
2.把重点放在实验和测量的原理、器材的选取、数据处理和结论获取的方法上。对操作细节和信息筛选能力要求更高。
历届高考在实验方面的命题重点为: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物理量的测定、物理规律的验证和物理现象的研究、实验数据的处理。
二、教学过程: 1.引入:讲解电学实验在高考中的地位及难易程度。
观点:复杂实验由简单实验组成
课外创新实验以课内基本实验为基础
2.简单介绍电学实验仪器
3.测电阻的方法:直接测量(多用电表) 伏安法 半偏法 替代法
重点介绍伏安法测电阻(R =I
U )
类似口诀:“上下超失”“红黑正负”“伏安XY ”“电动左右”:
例1 有一个小灯泡上标有“4.8 V ,2 W ”的字样,现在测定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并作出小灯泡的电功率P 与它两端电压的平方U 2的关系曲线.有下列器材可供选用:
A.电压表V 1(0~3 V ,内阻3 k Ω)
B .电压表V 2(0~15 V ,内阻15 k Ω)
C .电流表A(0~0.6 A ,内阻约1 Ω)
D .定值电阻R 1=3 k Ω
E .定值电阻R 2=15 k Ω
F .滑动变阻器R (10 Ω,2 A)
G .学生电源(直流6 V ,内阻不计)
H .开关、导线若干
(1)实验中所用电压表应选用________,定值电阻应选用________(均用序号字母填写);
(2)为尽量减小实验误差,并要求从零开始多取几组数据,请在方框内画出满足实验要求的电路图;
(3)利用上述实验电路图测出的电压表读数U V 与此时小灯泡两端电压U 的定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例2.如实图所示是一些准备用来测量待测电阻Rx 阻值的实验器材,器材及其
友情提示:为了能正常进行测量并尽可能减小测量误差, 一半,而且调节滑动变阻器能使电表读数有较明显的变化.
(1)在所给的实验器材中选择合适的器材;
(2)在方框内画出实验原理图;
(3)写出Rx 的表达式 ;
(4)并请用实线代替导线,连成满足要求的测量Rx 阻值的电路;
(5)分组实验验证。
例3、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测量一待测电阻的阻值。可选用的器材(代号)与规格如下:
电流表A1(量程250mA,内阻r1为5 Ω);
标准电流表A2(量程300mA,内阻r2约为5 Ω);
待测电阻R1(阻值约为100 Ω);
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10 Ω);
电源E (电动势约为10V ,内阻r 约为1 Ω);
单刀单掷开关S ,导线若干。
(1)要求方法简捷,并能测多组数据,请在下面的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并标明每个器材的代号。
(2)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_ __________,用测的量表示待测电阻R1的计算公式是R1=___________。
三、课外复习拓展思考
1.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读数
2. 电表的改装
3.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4.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5.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四、设计思考:
本节课内容设计知识点不多,且不是具体某一个物理实验,主要为电学实验中一些基础性内容,它常穿插于高考各种题型中,是一个纲领性的课题,本着让学生“寓学于乐”“乐有所得”的思想进行了以上教学设计,时间仓促,经验尚浅,诸多不妥之处敬请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