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 (教案)

合集下载

方山子传教案范文

方山子传教案范文

方山子传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如“方山子”、“传”、“素”、“名”等;(2)能够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理解方山子的形象特点;(3)能够运用文言文进行简单的阅读和翻译。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通过合作学习,探讨方山子的形象特点及其意义;(3)通过实践操作,培养翻译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方山子的敬仰之情,培养对传统文化和人物的尊重;(2)理解方山子坚守信仰、忠诚友谊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文言词语的理解和运用;2. 方山子形象特点的分析;3. 文章主题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阅读和翻译;2. 方山子形象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稿和教学素材;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方山子的背景和成就;(2)引发学生对方山子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2)学生通过注释和词典辅助理解文言词语。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方山子的形象特点;(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解释文言词语的含义;(2)教师分析方山子的形象特点及其意义。

5. 翻译练习:(1)学生进行课文翻译练习;(2)学生相互批改,教师进行点评。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7.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巩固知识点;(2)学生选择一篇文言文进行翻译练习。

六、教学拓展1. 文化探究:(1)引导学生了解方山子所处的时代背景,探讨其人生经历与社会环境的关系;(2)分析方山子的形象在当时社会中的独特性和价值。

2. 比较阅读:(1)推荐相关古代人物传记,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如《欧阳修传》、《苏轼传》等;(2)学生分析不同传记中的主人公形象,探讨各自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方山子传上课教案

方山子传上课教案

方山子传上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方山子传》全文;(2)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3)理解并分析方山子的性格特点和人生经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及其用法;(2)通过合作学习,分析方山子的品质和人生价值观;(3)通过探究学习,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的美德;(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真理,坚持自我。

二、教学重点1. 文言文词汇的学习与理解;2. 分析方山子的性格特点和人生经历;3. 领悟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人生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翻译;2. 深入剖析方山子的内心世界;3. 将文章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困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导入方式:讲述方山子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习任务: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查找生字词,理解文意。

3. 合作学习:学习任务:分组讨论,分析方山子的性格特点和人生经历。

4. 探究学习: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文章主题思想,领悟人生价值观。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方山子传》;3. 结合文章内容,思考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价学生对《方山子传》的背诵情况,以及对文言文词汇的掌握程度。

2. 过程与方法: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美德的认同。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其他有关方山子的文献资料,加深对方山子的了解;3.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深入探讨方山子的人生哲学及其现实意义。

方山子传教案

方山子传教案

方山子传教案教案标题:方山子传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方山子的传教事迹和对中国教育的贡献;2. 探讨方山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尊重不同文化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方山子的生平和传教事迹;2. 方山子对中国教育的影响;3. 方山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引入方山子的传教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知识讲解:2. 介绍方山子的生平和传教事迹,包括他的出生背景、传教地点和传教成果等。

讨论与分析:3. 学生分组讨论方山子对中国教育的贡献,思考他的传教活动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4. 学生分享讨论结果,并与全班一起探讨方山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实践活动:5.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研究,深入了解方山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并撰写小组报告。

6. 学生展示小组报告,并进行互动讨论。

拓展与评价:7. 引导学生思考方山子的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的联系和启示。

8. 学生个人或小组撰写反思文章,总结他们对方山子传教案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资源:1. 方山子的传记资料、图片和视频素材;2. 小组研究报告模板;3. 反思文章写作指导。

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报告的内容和表达;2. 学生的互动讨论参与度;3. 学生的反思文章。

教学延伸:1. 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深入探讨方山子的教育思想和其在当代教育中的价值;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与方山子相关的历史遗迹或纪念馆。

注意事项:1. 教师应提前准备好相关资料和资源;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造力;3. 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选修教案设计)(合集5篇)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选修教案设计)(合集5篇)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选修教案设计)(合集5篇)第一篇:《方山子传》教学设计(选修教案设计)教材分析:具体分工:第一大组(重点负责第一段并兼顾全文)第二大组(重点负责第二段并兼顾全文)第三大组(重点负责第三段并兼顾全文)第四大组(重点负责第四、五段并兼顾全文)各组同学准备内容:一、基础知识2、各同学挑出自己负责段落的:①重要、难的实词(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及其他对理解句意很关键的词)②重要、难虚词(18个重要虚词中涉及到的)③重要、难的句子(特殊句式或其它疑难句子)。

组长整理好准备在堂上讲解。

(可写在纸上投影出来或做成课件)3、组长收集整理其它组同学提出的自己负责段落中的疑难问题,并选代表在堂上解答这些问题。

二、本文思想内容及写作技巧1、每个同学针对课文思想内容或写作技巧至少设计一个问题。

每组最终选定一个问题供大家探讨。

2、完成课后p29“思考.探究”题。

三、扩展加深1、复习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

《饮湖上初晴后雨》(湖光瀲豔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2、查找“隐士”(陶渊明、许由、伯夷、叔齐、介子推等)的相关资料。

3、查找“苏东坡”的相关资料。

教师补充:一、问题设计1、根据你搜集到的隐士资料,概括出他们的共同点并谈谈你对他们的看法。

2、以“说东坡”为话题,自选一个角度写一个片段,谈谈你对苏轼的认识。

可以是对他个人(如经历、性格、思想、爱好、品质)的认识,也可以是对他的某首(篇)诗、词、文、赋的写景、意象、情感、语言、风格等任一方面的看法。

二、补充资料尽管儒家创始人孔子说过“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孟子也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文人得意时仕,失意时隐,自古而然。

但六朝隐士之多,恐为历代之冠。

“隐逸文化”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有“千古隐逸诗人”之称,他虽没有以“招隐”为题的诗篇,但他的诗却达到了“隐逸诗”的巅峰。

方山子传上课教案

方山子传上课教案

方山子传上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方山子传》的文章内容。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和语言风格。

(3)能够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提高朗读和默写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方山子坚守信仰、不畏艰难的精神风貌的赞美。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 人物描写手法和语言风格。

3. 重点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寓意。

2.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3. 背诵文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苏轼及其作品《方山子传》。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激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大意。

(2)要求学生标注出生字词,并查阅字典了解其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精讲点拨:(1)讲解文章中的一些难点和重点字词的含义。

(2)分析人物描写手法和语言风格,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5. 练习巩固:(1)要求学生朗读文章,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选取文章中的重点段落,进行默写练习。

6.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方山子的精神品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2)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方山子的精神品质?五、课后作业1. 背诵文章。

2. 写一篇关于方山子精神品质的心得体会。

3. 收集其他有关方山子的故事或相关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欣赏。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人物描写手法和语言风格的欣赏能力。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准确背诵《方山子传》全文。

2. 能够分析并评价作者对方山子的描写手法和特点。

3. 能够解释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对方山子的生平背景进行了解和探究。

3. 学会运用文本分析方法,对方山子的形象进行深入剖析。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方山子坚定信仰、忠诚友谊的崇敬之情。

2. 培养学生对方山子面对困境时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的欣赏之情。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1. 熟读并理解《方山子传》全文。

2. 分析并评价作者对方山子的描写手法和特点。

3.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2 教学难点1. 对方山子生平背景的探究和理解。

2. 对文中对方山子形象深入剖析的能力培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有关方山子的文章,激发学生对方山子的兴趣。

2. 简介方山子的生平背景,引导学生对方山子产生探究的欲望。

3.2 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标记。

3.3 合作探讨1. 分组让学生讨论对方山子的描写手法和特点。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课文讲解1. 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含义。

2. 分析并评价作者对方山子的描写手法和特点。

3.5 课堂练习1. 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造句或写段练习。

2. 选取部分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和讲评。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能力。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方山子传》。

(2)理解《方山子传》的文意,掌握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3)分析方山子的形象特点,了解他的品质和人生经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方山子传》。

(2)学会欣赏古代传记文学作品,提高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方山子的忠诚、勇敢、坚韧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1. 准确理解《方山子传》的文意,把握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2. 分析方山子的形象特点,了解他的品质和人生经历。

三、教学难点1. 学会欣赏古代传记文学作品,提高鉴赏能力。

2. 理解方山子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忠诚、勇敢、坚韧精神。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方山子传》。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剖析方山子的形象特点。

3. 采用讨论法,激发学生对古代传记文学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方山子传》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1.2 提问:同学们对方山子有哪些了解?2. 自主学习2.1 让学生自主阅读《方山子传》,理解文意。

2.2 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3. 合作探讨3.1 教师提出探讨问题:如何评价方山子的品质和人生经历?3.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3.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评价。

4. 案例分析4.1 教师选取方山子人生中的重要事件,进行分析。

4.2 引导学生剖析方山子的形象特点,如忠诚、勇敢、坚韧等。

5. 欣赏与借鉴5.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方山子传》的语言、表达技巧。

5.2 学生借鉴方山子的精神,谈谈自己在面对困境时的态度。

6. 课堂小结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方山子的品质和人生经历。

6.2 布置课后作业:背诵《方山子传》,写一篇读后感。

(完整版)《方山子传》教案

(完整版)《方山子传》教案

(完整版)《方山子传》教案方山子传苏轼教学目标:1、运用推断法,弄懂词意,疏通文句;2、学习文章通过言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3、理解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运用推断法,弄懂词意,疏通文句教学难点:深层理解打动作者苏轼的方山子之“异”的内涵。

教学方法:诵读法推断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苏辙《黄州快哉亭记》:“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意思是“那风本没有雄和雌的差异,可人却有得志和不得志的区别。

”那么,假如人生“不遇”,生命该如何取向?方山子有一份答卷,而这份答卷深深地感动了大文豪苏轼。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是怎样的一份答卷。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指导(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字音:少sh ào 时著zhu ó帽见xi àn 于眉间阳y áng 狂傥t ǎng见之句读:(1)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2)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3)方山子/怒马独出语气:(以第二段为例)(1)写和方山子意外相遇,所以总的语气应是惊喜。

(2)饱含惊喜的具体词句“呜呼!”——表惊讶;“何为而在此?”——读出不解之意,探询语气;“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读出看破红尘,超然物外之意,感到奇怪;“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读出不可思议,奇怪的语气。

2、整体感知掩卷而思,说说读出了那些内容。

3、齐读巩固三、疏通文意,质疑讨论1、疏通文意要求:边读边译,标出疑难2、互学互助,解决疑难要求:同座位讨论,解决部分疑难3、质疑讨论要求:(1)声音洪亮清晰,说清问题出处;(2)有意识地运用推断法,引导学生解决疑难;字音推断法:犹见.于眉间同“现”,显现阳.狂垢污同“佯”,假装傥.见之同“倘”,或许,可能语境推断法:光、黄间.隐人“光”“黄”皆是地名,“间”表示不确定,译为“一带”;稍壮.uu..前面有“少时”,后面有“晚”,所以“壮”应表示年龄,译为“年纪渐渐大了”驰骋..当世前面有“折节读书”,后有“然终不遇”,所以“驰骋”应有“纵马奔跑”引译为“放开手脚,施展才华”余既.耸然异之。

《方山子传》教案最新3篇

《方山子传》教案最新3篇

《方山子传》教案最新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方山子传》教案最新3篇如何让学生能够按字面意思直译古文。

《方山子传/苏轼》教学设计(江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方山子传/苏轼》教学设计(江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方山子传/苏轼》教学设计(江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方山子传》。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的文学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学习方山子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方山子传》。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2)苏轼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引发学生对《方山子传》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方山子传》。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深入解读文本。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方法。

(2)分析苏轼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文言文翻译练习。

(2)学生书写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四、课后作业:1. 完成《方山子传》的朗读和背诵。

2. 翻译并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合作意识。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朗读、背诵、翻译和写作能力。

3. 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方山子传》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方山子传 教案教学设计

方山子传 教案教学设计

方山子传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方山子传》全文。

能够分析并解读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

能够理解方山子的形象特征及其所代表的价值观。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意,提高文本分析能力。

学会通过注释和背景资料,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学的兴趣和尊重。

通过方山子的形象,引导学生树立正直、坚韧的品格。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方山子传》文意的理解和文本分析。

方山子形象的特征和所代表的价值观。

2.2 教学难点: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词汇和句式结构的理解。

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解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简单的介绍,引出方山子的形象和故事。

激发学生对《方山子传》的兴趣。

3.2 朗读与理解:分组朗读《方山子传》,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通过讨论和问题解答,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3.3 文本分析:分析方山子的形象特征,探讨其性格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识别和解读文中的修辞手法。

第四章:作业设计4.1 背诵《方山子传》。

4.2 选择文中的一个修辞手法,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

4.3 写一篇短文,表达对方山子形象的感悟和理解。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学生对《方山子传》的背诵情况。

5.2 评价学生在文本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对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解读能力。

5.3 评价学生的作业,包括短文的质量和对方山子形象的理解深度。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

6.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与方山子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6.3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对方山子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7.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第八章:拓展活动8.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文中人物的情感和心境。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方山子传》。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3)了解方山子的生平和思想,理解作者对方山子的评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整理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方山子的忠诚、正直、坚韧的品质,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真理,坚守信仰。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方山子的生平和思想的解读。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2. 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整理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解读课文。

3.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方山子的生平和思想为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方山子传》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如方山子的生平和思想介绍。

3.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方山子的画像,简要介绍方山子的生平和思想,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理解课文的大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整理并表达对方山子的评价。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解读方山子的生平和思想。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巩固课堂所学。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等方面,以便对教学进行改进。

《方山子传》教案

《方山子传》教案

《方山子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掌握一些关键词汇的意思。

(2)了解《方山子传》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3)分析方山子的形象特点,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文本内容。

(2)学会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方山子的深厚情感,体会友谊的价值。

(2)学习方山子坚韧不拔、忠诚正直的品质。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方山子传》的文言文内容。

(2)分析方山子的形象特点及作品的主题思想。

(3)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的理解。

(2)对方山子形象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阅读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4. 对比分析法:比较不同文本,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方山子传》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掌握关键词汇。

3. 讲解分析:讲解课文中的实词、虚词,分析方山子的形象特点。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翻译课文,巩固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进行对比分析。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2. 能够分析方山子的形象特点,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3. 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能够自主阅读其他文言文作品。

七、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其他关于方山子的文献资料,了解其在不同作品中的形象特点。

《方山子传/苏轼》教学设计(江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方山子传/苏轼》教学设计(江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方山子传/苏轼》教学设计(江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方山子传》的作者苏轼及其文学地位。

1.1.2 分析《方山子传》的文体特点,如叙事、议论、描写等。

1.1.3 解读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方山子,少时,有志于天下”、“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等。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方山子传》。

1.2.2 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2.3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现实生活,拓展思考。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苏轼的文学魅力,激发对古代文学的热爱。

1.3.2 理解方山子的品质,如淡泊名利、追求真理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3.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分析2.1.1 介绍苏轼的生平背景及其文学成就。

2.1.2 分析《方山子传》的文风特点,如幽默、讽刺、赞美等。

2.1.3 解读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如“方山子,少时,有志于天下”、“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等。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重点:理解《方山子传》的文体特点和苏轼的文学风格。

2.2.2 难点:解读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1 教师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背景及其文学成就。

3.1.2 激发学生对《方山子传》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2.2 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分析课文特点和苏轼的文学风格。

3.3 课堂讲解3.3.1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如“方山子,少时,有志于天下”、“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等。

3.3.2 教师分析《方山子传》的文体特点,如叙事、议论、描写等。

3.4 拓展思考3.4.1 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方山子的品质对自己的启示。

《方山子传/苏轼》教学设计(江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方山子传/苏轼》教学设计(江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方山子传/苏轼》教学设计(江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学地位,掌握《方山子传》的基本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方山子传》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苏轼的文人风骨和爱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方山子传》是苏轼为纪念其好友方山子而作的一篇传记,描绘了方山子的生平事迹和人格品质,展现了苏轼对友人的深厚感情。

2.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方山子的形象特点,体会苏轼的文学风格。

2.3 教学难点:领悟文中蕴含的哲理,联系实际生活,思考人生价值。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介绍苏轼及其文学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方山子的生平事迹,体会作者情感。

3.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方山子的形象特点,总结苏轼的文学风格。

3.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难点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3.5 实践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3.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4.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3 实践环节表现: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普通高中语文教材》或其他相关教材。

5.2 参考资料:关于苏轼和《方山子传》的相关论文、评论、解读等。

5.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有关苏轼和《方山子传》的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5.4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白板等。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6.2 情感教学: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苏轼的情感,感受文人风骨和爱国情怀。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最新7篇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最新7篇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最新7篇《方山子传》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本文文言实词、虚词意思,归纳文言知识点。

了解作者。

过程与方法:体会本文构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精巧与奇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实质。

教学重点:体会本文构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精巧与奇特。

教学难点: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实质。

教学方法:自读法、分析法、引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常规教具。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语】课前给大家讲个故事。

宋朝有一位文学家苏轼,又叫苏东坡。

他擅长诗词,文章也写得很好,是朝中重臣,皇帝非常看重他。

不过有一次,有人参奏他写诗讥刺朝政,皇帝很生气,就把他从朝中贬到黄州,也就是现在的湖北黄冈。

苏东坡在黄冈有个好友陈慥,字季常,号方山子。

他们两人的爱好差不多,都喜欢游山玩水,写诗作赋,喜欢研究佛教的道理,还喜欢在一起饮酒。

他们饮酒的时候,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请来一些美女,在一边歌舞助兴。

可是陈慥的夫人柳月娥很爱吃醋,很不满意陈慥的行为,尤其不满意的就是陈慥喝酒时找美女来斟酒夹菜,跳舞唱歌。

有时,美女们正唱着歌、跳着舞,柳氏就来了,把美女们全都赶走,后来,陈慥跟苏东坡两人在喝酒的时候,就不敢找美女来陪酒了。

一天晚上,苏东坡又到陈慥家来。

两个人一边喝着酒,一边谈佛论道。

两人讲来讲去,越讲越泄气。

陈慥说:我们两个讲来讲去,把情绪搞坏了。

我知道有两个美女唱得非常好,今晚干脆请她们给咱们唱两首歌。

咱们边听边喝,不是挺好吗?陈慥立刻吩咐手下人把那两个歌女找来,和苏东坡端着酒杯,听着两位歌女给他们唱歌,又觉得人世也有美好的东西。

没料到夫人的丫鬟听见了,赶紧向夫人禀报,夫人从屋里出来怒火中烧。

两人只好散了。

第二天,苏东坡写了首诗,送给陈慥。

这首诗是: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意思是说,您这位居士真是挺可怜哪,又说空又说有,晚上不睡觉。

说了半天,护法的狮子来了,这么一叫唤,吓得您连拄杖都掉了,心里空空荡荡的。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并掌握《方山子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1.1.2 分析并解读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1.1.3 学会欣赏古代传记文学的魅力。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2.2 学会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方法,解读作品的主题思想。

1.2.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作者对方山子坚守信仰、执着追求的敬佩之情。

1.3.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1.3.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方山子传》是明代文学家陈继儒创作的一篇传记,记述了方山子的一生。

方山子,名局部,号方山,明代著名儒家学者,被誉为“明朝第一儒”。

2.2 教学重点2.2.1 分析并解读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2.2.2 探讨方山子的形象特点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2.2.3 欣赏古代传记文学的艺术特色。

2.3 教学难点2.3.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3.2 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解读作品。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1 引导学生回顾古代传记文学的基本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1.2 提问:什么是传记?传记的作用是什么?3.2 自主学习3.2.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子。

3.2.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指导。

3.3 合作探讨3.3.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方山子的形象特点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3.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3.4 课堂小结3.4.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3.4.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第四章:作业布置4.2 选取一篇古代传记文学作品,进行阅读鉴赏,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师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亮点和不足之处。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方山子传》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用意2、认识方山子始侠后隐的行径与神情风貌3、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二、写作动机作者选择某人作为传主,一定是对方的身上有着某些令他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对大难不死的苏轼有不少的触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

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三、研读课文1、鉴赏提示可知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作者的是他的异,那么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呢?明确:(一)是他与常人不同的生活道路: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成年折节读书,有志用世晚年无所遇合,遁于光、黄间(二)是生活态度的独特: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所著帽,方屋而高(三)是待人接物的方式: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四)是其家庭情况及其大气、大方的行为作风:世有勋阀,岁得帛千匹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第一自然段简介方山了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2、第一自然段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与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明确: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3、在第二、三自然段以今昔两次邂逅作对比,指出方山子并非寻常的隐逸之辈,两次邂逅所见有何不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4、思考: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表现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态?明确:这既表现了方山子对于黑暗腐败的世道的熟悉,因为他是过来的,所以见怪不惊。

二年级语文《方山子传》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方山子传》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方山子传》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方山子传》教学设计篇1一、导入:(出示幻灯片)读下列三则文字,指出出处。

1、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

二、读下列三则文字,指出出处。

1、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刘向《晏子春秋》)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3、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

(司马迁《史记· 游侠列传》)《晏子春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传记,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是第一部纯文学的传记,而《史记· 游侠列传》又是第一部写侠客的传记。

宋人的人物传记突破了史传“史”的藩篱,更重视人物传记“文”的一面,重视传主“隐”的一面,这些传记让那个年代的江湖充满个性的光辉。

三、苏轼的《方山子传》共372个字,这样一个短章写得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一泻千里,不知所之。

在初高我们学习了苏轼大量的诗、词、文,《方山子传》是选修教材中的一篇选修,文浅意深,字面上没有大的障碍,下面我们就围绕下面四个问题结合文本阐述阅读体会。

讨论一:“有人说,方山子就是苏轼自己”,方山子形象寄寓了苏轼怎样的人生追求和生命态度?◎亦侠亦儒亦道侠风道骨儒心◎使酒好剑轻财◎异:隐与侠◎豪纵盛气,文韬武略总之,执着而又超越追求心灵自由而又不逃避屈原:屈大侠司马迁:司马大侠李白:李大侠千古文人侠客梦讨论二:正史人物传记有一套固定的结构程式和布局章法:姓名籍贯世宗逐一叙其生平行事,是直线型结构,而《方山子传》结构上曲折跌宕,是破格变调之作,结合文本分析本文结构上的特色(对比映衬、虚实结合、结尾意蕴深远)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论语为政》)◎时空穿插错落◎笔法跳动,虚实盘转◎谨严而善变◎非凡的叙述才华,光鲜生动顺叙——倒叙直说——斜说横说——竖说实说——虚说顺说——逆说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山子传(教案)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特殊句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明确方山子的独特个性与人生取向,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按字面意思直译古文。

在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能够在头脑中重现古文内容,感受和理解传主与常人迥异的生命取向。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打动作者苏轼的方山子之“异”的内涵。

预习作业1、自行读熟《方山子传》,疏通文句,弄懂文意,给生字词注音,标示出课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字及重要句式。

2、你认为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些方面?3、自行置疑,每位学生争取至少提一个问题。

教学过程一、校读。

学生互读、齐读。

(古文必须要重视“熟读课文”)二、知识预备。

(检测学生自学效果,落实目标1)三、诱思导学1、课文导入生齐读:余秋雨在《东坡突围》中这样写道:“像苏东坡这样让中国人共享千年的大文豪,应该是他所处的时代的无上骄傲,他周围的人一定会小心地珍惜他,虔诚地仰望他,总不愿意去找他的麻烦吧?事实恰恰相反,越是超时代的文化名人,往往越不能相容于他所处的具体时代。

”一起“乌台诗案”,把苏轼贬到黄州。

苏东坡在黄州的精神遭遇,那阙著名的“卜算子”,用极美的意境道尽了: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师点评:“幽人独往来,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苏轼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

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千古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产生了。

而人物传记《方山子传》也作者被贬黄州时写的一篇托文言志的名篇,作者在与朋友对话,对话的核心是: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与不遇之变,假如人生不遇,生命该如何取向?文中,方山子给出了一份答卷,而且这份答卷感动了大文豪苏轼。

2、文本鉴赏(目标2)[鉴赏重点] 通读全文,挖掘打动作者苏轼的方山子之“异”的内涵。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文本细读,学习抓住文本中的关键句“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牵一发动全身、层层追问的文本解读法。

师:“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啊,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问题1:作者与方山子遇见时,他的表情如何?生:惊讶,师:用文中的词是生:矍然师:作者惊讶,方山子怎么会在这里呢?问题2:这里具体是指什么地方?生:光、黄间,岐亭,师:这一带我们用文本中出现的一个词来概括就是生:穷山中问题3:方山子在穷山中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生:庵居蔬食、环堵萧然、人莫识师:方山子是作者的故人即老朋友,从作者刚才惊讶的神情可知,方山子本是不应生活在这穷山里的。

问题4:在作者记忆里,方山子本应该生活在哪里的?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生:洛阳、园宅、得官、显闻、富乐师:这是两种多么迥异、悬殊的两种人生际遇呀问题5:方山子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到了穷山中呢?是像苏轼那样被贬到了这里的吗?生:不是,是他自己放弃的师:是他无缘无故就放弃了那一份通俗意义上的闪亮人生吗?生:他不得志、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问题6:方山子人生不遇,是因为他没有才干吗?生:不是,他自谓一世豪士,折节读书师:那方山子也称得上是什么的人才生:文武全才问题7:那么,方山子人生不遇的根本原因应是什么?生:朝廷腐败、社会黑暗[总结1]:世道浑浊,人生不遇,方山子不甘逐其流,不屑扬起波,于是毅然弃俗世中熙熙攘攘的显闻、富乐,选择回归自然、回归心灵生活,回归生命本身。

这份生命取向惊世骇俗,我认为这是方山子之“异”第一层含义。

师:那么第二层含义是什么呢?在文本中,作者在“异之”之前加有一个修饰词“耸然”大家注意没有?这是一个表程度的修饰词,这提醒我们,方山子之“异”还有更让作者感到惊讶的内容?问题8:方山子生活在穷山中的精神面貌如何?生:怡然自得、自由自在、自我满足……师:你们怎么了解到的?生: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师:这又不是写方山子的生:这是侧面烘托[总结2]:做出一份弃富贵守清贫的选择对于通俗意义上的人生已不容易,而能在清贫中活得怡然自乐、活得通脱则更不容易。

所以我认为方山子之“异”的第二层含义是:他安贫乐道,活出了一种人生意境!方山子之“异”的内涵:1、世道浑浊,人生不遇,弃富贵荣华;回归自然,回归心灵的生命取向让人惊异!2、不悔选择,安贫乐道,活出一份云淡风轻的人生意境,让人惊叹!四、疑难解析[问题1] 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表现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态?【参考答案】这是一次很生动传神的人物细节刻画。

俯仰之间是一份人生况味,是一种人生姿态!不答是因为不遇的人生悲苦痛楚本不可答,然亦不必答,同是天涯人落沦;继而仰天一笑,那是方山子对待生命态度,笑对人生,放下沧桑,不以物伤性,自得人生![问题2] 第四自然段为什么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参考答案】为了突出其“异”于常人之处,甘心放弃显赫的家世而庵居蔬食必有其自得之处。

作者在此极度赞颂方山子独特的品德与修养,及超脱世俗的高尚美德,直接赞语仅最后“此岂无得而然哉”![问题3]文章结尾叙及光、黄间的其他异人,有何作用?【参考答案】提升文本的广度,表达自己对方山子及其志同道合的所谓的“异人”们的欣赏之情。

异人显于外:颠疯、肮脏;常人显于外:堂皇、冠冕藏于内:清醒、高洁藏于内:肮脏、污浊[问题4]……[附]板书设计异生命取向、生命意境弃:得官、显闻、园宅、富乐取:穷山、庵居蔬食、环堵萧然、人莫识、自得方山子传练习二、知识预备。

(检测学生自学效果,落实目标1)1、根据课文内容填补词语。

(落实教学重点之在头脑中重现古文内容)①稍壮,___________,欲以此________________,然终不遇。

②_____________,不与世相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③余告之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呼余宿其家。

_____________,而妻子奴婢,皆有_____________;余既耸然异之。

④今几日耳,_____________,犹见于眉间,而岂_____________哉!⑤然方山子_____________,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____________。

⑥皆___________,独来穷山中,此岂_____________哉!2、基础知识检测整理(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①犹见于眉间()②前十有九年()③往往阳狂垢污()④方山子傥见之与()(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古今义①欲以此驰骋当世( )③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④使从事于其间( ) 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3)指出下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①闾里之侠皆宗之()②余既耸然异之()③见方山子从两骑()④岁得帛千匹()⑤亦足以富乐()⑥方山子怒马独出()(4)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过岐亭,适见焉,()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适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5)解释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和意义:①方屋而高()②何为而在此?()③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④使骑逐而射之()(6)指出下面句式类型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②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③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④徒步往来山中()⑤庵居蔬食(五、达标分层训练A组基础题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慕:仰慕 B 闾里之侠皆宗之宗:推崇C 然终不遇遇:对待D 因谓之方山子因:于是2.对加点虚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闾里之侠皆宗之()②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③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④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B.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C.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不同D.①②句相同,③④句相同3.下列句中属于状语后置句式的一项是()A.稍壮,折节读书B.晚乃遁于光、黄间C.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D.因谓之方山子B组提高题阅读下面文段,完成4——8题: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

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余谪居于黄谪:降职B.见方山子从两骑从:跟随C.一发得之发:射箭D.园宅壮丽,与公侯等等:相类似5.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过岐亭,适见焉②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B.①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②余告之故C.①因谓之方山子②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D.①游西山,鹊起于前②余谪居于黄6、选出加横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A、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B、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C、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D、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7、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

”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⑥晚乃遁于光、黄间A.①②④⑤B. ①③④⑤C. ②④⑤⑥D. ②③④⑥8.请准确翻译下列句子(6分)①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译文:———————————————————————————。

②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译文:———————————————————————————。

③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译文:———————————————————————————。

《大铁椎传》同步练习要点说明文中有许多一词多义的现象:许、力、寝、骑、足、之等,学习时要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