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海军
中国近代海军职官表

中国近代海军职官表
中国近代海军职官表是一份记录中国近代海军职官信息的文献
资料。
该表以时间为序,从清朝末年开始,记录了中国近代海军的职官名册,包括海军总司令、副总司令、参谋长、舰队司令、舰队副司令、舰队参谋长、各级舰艇指挥官等职位。
资料内容涉及清朝末年、民国时期、国共内战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记录了中国海军职官的人员变动、晋升、任免等情况,对于研究中国近代海军的历史,了解中国近代海军职官的组成结构及其演变过程具有重要的价值。
- 1 -。
对近代中国海军状况的研1

对近代中国海军状况的研1对近代中国海军状况的研究内容摘要:中国在经历了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由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变成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西方各国凭借着他们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这使部分中国统治阶层中的官员开始慢慢清醒过来,他们认识到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的重要性。
经过几十年的思想转变与实践,到了19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终于有了自己近代化的海军与海防。
然而,海军与海防建设的实践者们谁也没有想到,他们的心血与成果在不久以后发生的甲午战争中,竟然那么不堪一击。
中国海军的装备、士气在甲午海战后直到清朝覆灭都一蹶不振,急速消沉。
中国又重新回到19世纪前中期有海无防的局面。
在此,我们将通过对历史的总结与反思来对我们当代的海军建设提供借鉴和经验。
关键字:海权意识、海防大讨论、李鸿章、海军学堂、水师初建、四洋水师、甲午海战、近代海军发展、当代海军建设中国近代海军初建的历史背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古代海军曾经辉煌过,北到朝鲜,东抵日本,南指印尼,西达东非,都留下了中国人骄傲的足迹。
但是这些航行不是以开拓疆域、进行侵略为目的的,而是以开辟海洋航线,繁荣海外贸易为目的。
而近代以来,由于蒸汽机、螺旋桨以及火药、火炮技术的出现和改进,只是西方各国的海军装备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古代海军惯用的接舷战、冲撞战、火攻战变得毫无用武之地。
而先敌发现占领最佳攻击阵位,迅速瞄准先敌开火则成了海战的最基本模式。
西方各国凭借着他们坚固的船、犀利的炮火、极快的速度打开了亚、费、拉美洲各个国家的大地,有恃无恐的将这些国家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中国近代化海军开始于晚清,清代以前,中国只有水师,没有海军。
魏晋南北朝至宋金时期,大规模的战争夺在长江一带进行,在这客观上促进水军的发展。
隋唐时期,中国有了一支包括艨艟、斗舰、走轲、海鹘等各型战舰的庞大海军,并在公元663 年的白江口海战中大败日本海军,取得了辉煌胜利。
论中国近代海军发展和周边国际形势

论中国近代海军发展与周边国际形势1840年,大英帝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加给中华民族以深重的灾难。
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
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战;有单独入侵,也有合伙劫掠,强迫中国签订了数以千计的不平等条约。
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资本主义列强扶植封建势力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蚕食、鲸吞中国领土;出兵控制,窃取中国军事要地;划分势力范围;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通过战争勒索巨额赔款;在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推行的殖民主义,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剧烈动荡,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此,中国人民为摆脱外国资本主义和该国封建主义的压迫,进行了长时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中国近代海军之创立大致过程如下:1865年,清政府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次年创办福建船政局,打算通过发展造船工业,创建近代海军。
1867年,前江苏布政使丁日昌首先提出建立“北洋、中洋、南洋”三支轮船水师,无事出洋梭巡,有事则一路为正兵,两路为奇兵,联合作战。
在此前后,东南沿海各省相继购买和制造了一批蒸汽舰船,分散巡防于南北洋各海口。
1874年,日本发动对台湾的侵略,船政大臣沈葆桢率福建所属军舰前往台湾布防,但因船少力单,未敢正式接战。
事后清政府针对愈益严重的海防危机,发动内外大臣进行海防大筹议,决定岁拨海防经费400万两,加速进行海军建设,并初步形成了重点保卫京津海口及长江门户的海口防御战略。
1875年(清光绪元年)确定由南洋大臣沈葆桢、北洋大臣李鸿章分南北洋两大海区组建新式舰队。
南洋海区包括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四省所属海域及长江下游,而南洋大臣只能控制江苏沿海和长江下游。
南洋海军于1879年5月由沈葆桢等奏设“海外兵轮船统领”,以后又称“南洋兵轮船总统”,由江南提督或长江水师提督兼任。
近代海军发展史

1868年7月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明轮蒸汽船‘恬吉’号下水, 后改名‚惠吉‛号。除此之外还有‚操江‛号,‚测海‛号, ‚威靖‛号和‚海晏‛号。
• 福州船政局从1877年到1887年,制造了9艘铁肋木 壳船。1877年5月,第一艘铁肋木壳兵舰‚威远‛ 号下水。至1884年,同型舰‚超武‛、‚康济‛ 、‚澄庆‛、‚横海‛四艘军舰先后下水,成批 制造铁肋木壳炮舰,特别是仿制成功750匹马力蒸 汽机,标志着福州船政局造舰水平有了很大的提 高。 • 1883年1月,中国造舰史上有重大意义的一艘军舰 ——‚开济‛号轻型巡洋舰下水。已经具备了近 代蒸汽巡洋舰的外貌,标志着中国造舰水平达到 亚洲顶尖水准,在这个时代超过了日本。1884年 、1887年,同型舰‚镜清‛‚寰泰‚分别下水。
‚平远‛号
1889 年到 1891 年,福州船政局所 造三艘钢甲巡洋舰‚广乙‛、‚广 丙‛、‚福清‛先后下水,三舰排 水量均为 1030 吨,马力 2400 匹, 但军舰尺度和装备不同。
‚广丙‛号
1889年,福州船政局制成浅水炮舰 一艘,名为‚广庚‛, 1902 年,福州船政局制成雷快舰 2 艘,鱼雷艇 1 艘,雷快舰就是驱逐 舰,‚建威‛、‚建安‛号为同型 驱逐舰,
‚甘米力治‛模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866年,曾国潘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曾以手工制造为主,建成一艘 机动船‚黄鹄‛号。据当时的《字林西报》报道,该船重25吨,长55尺, 高压引擎、高汽缸。试航时速‚顺流28里,逆流16里。‛虽然总得来看该 船‚行驶迟钝,不甚得法‛,难以适应水战需求,但毕 竟开了中国自行设计、制造机动船的先河。
‚广甲‛号
清政府用这些军舰先后创办了福建, 北洋和南洋三支近代海军舰队,
中国近代历史故事-北洋水师的故事

中国近代历史故事-北洋⽔师的故事 北洋⽔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的⼀⽀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中国清代政府建⽴的四⽀近代海军中实⼒最强、规模最⼤的⼀⽀。
实⼒曾是东亚第⼀,世界第九(这⾥采⽤当年《美国海军年鉴》的排名,前⼋名分别为:英、法、俄、普(鲁⼠)、西、奥(斯曼)、意、美 )。
下⾯⼩编给⼤家讲⼀讲中国近代历史故事-北洋⽔师的故事。
北洋⽔师 北洋⽔师1888年12⽉17⽇于⼭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
在1894年-1895年的中⽇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它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清政府也因此签订了中⽇《马关条约》。
成⽴过程 1875年(光绪元年),朝仪海防⼤讨论,依洋务派《筹议海防折》,光绪特命北洋⼤⾂李鸿章创设北洋⽔师,通过总税务司R.赫德在英国订造4舰炮船(即伦道尔炮艇),此为清朝海军向国外购军舰之始。
1879年,向英国订造了两艘撞击巡洋舰扬威号、超勇号。
1880年,向德国船⼚订造铁甲舰定远号、镇远号。
1881年,先后选定在旅顺和威海两地修建海军基地。
1880年在天津设⽴负责海军事务的机构——海军营务处。
1881年,派丁汝昌统领北洋海军。
英⼈琅威理、德⼈式百龄先后担任海军训练。
⼜设⽴北洋⽔师学堂,修筑旅顺和威海卫军港。
北洋舰队各主要战舰舰长及⾼级军官⼏乎全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部分还到过英国海军学院留学实习。
中法战争后李鸿章加速购置舰船,扩充北洋海军。
1885年,总理海军事务衙门设⽴,李鸿章遣驻外公使分别向英国、德国订造了两艘穹甲巡洋舰致远号、靖远号与两艘装甲巡洋舰经远号、来远号。
1888年12⽉17⽇,北洋⽔师正式成军,同⽇颁布施⾏《北洋⽔师章程》。
主要军舰⼤⼩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
从此,中国正式拥有了⼀⽀当时东亚第⼀,世界第九的海军舰队。
1888年以后,由于翁同龢户部”减省开⽀“导致舰队经费⼤幅减少,多被政府挪往他处。
中国近代海军

对中国近代海军的认识物联网1301班潘云龙中国原无近代海军教育,1866年沈葆祯接手福建船政后提出“船政更本,在于学堂”,“不重在造重在学”,并在开设船厂的同时在福州定光寺(白塔寺)和仙塔街两处设求是堂艺局,挑选聪颖子弟入堂学习近代海军技术,由此开创了中国的近代海军教育,由此奠定了中国近代海军教育体系的基础,由这套教育系统培养出的海军人才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的中坚力量。
中国近代著名海军学校有马尾船政学堂、黄埔水师学堂、天津总医院西医学堂,其中马尾船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在船政大臣沈葆祯的主持下于1866年在福州设立。
初建时称为“求是堂艺局”,为求人才沈葆祯主持了求是堂艺局的首次录取考试,亲自为考试制定、批阅试卷,求是堂艺局首次录取考试的第一名考生就是后来成为北洋水师学堂教习的严复。
1867年马尾造船厂建成后搬迁至马尾遂改名为船政学堂,分为前后两学堂。
前学堂为制造学堂,又称“法语学堂”。
目的是培育船舶制造和设计人才,主设有造船专业。
开设有法语、基础数学、解析几何、微积分、物理、机械学、船体制造、蒸汽机制造等课程。
优等生后被派往法国学习深造。
后学堂为驾驶学堂,亦称“英语学堂”。
旨在培养海上航行驾驶人员和海军船长,主要专业为驾驶专业,以后增设了轮机专业。
下设英语、地理、航海天文、航海理论学等课程,学习优异者选送英国留学。
学生称为艺童,堂长称为监督。
同年为了培养工程绘图人才在前学堂内又附设了绘事院。
1868年沈葆祯为了培养技术工人又在前学堂内增设一所技工学校——艺圃,艺圃的艺徒半天上课半天学习,学习期限3年,毕业后择其优者随前学堂学生赴法国各大船厂实习,其余分配于船政各厂。
船政学堂的学风极为严谨,在教学中十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前学堂的学生到各船厂实习,而后学堂的学生则上练船实习,船政为此专门制造和购买了数艘练船。
1871年船政学生(其中包括刘步蟾、严复、方伯谦、林泰曾等)驾驶练船“建威”完成了北起辽东南至新加坡的远洋训练。
中国海军的发展历程

中国海军的发展历程中国海军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近代以来。
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殖民压力,尤其是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中国海军遭受了惨重的失败。
这一教训促使中国开始认识到强大的海军力量对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海军的现代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陆续成立了一系列的海军学院和军事学校,开始了培养海军人才的工作。
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海军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海军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海军积极参与了对日本的抵抗,并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1949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开始了新的发展和建设。
在建国初期,中国海军主要依赖苏联的技术和支持。
然而,中苏关系的恶化导致了对苏联的依赖减少。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中国开始自行研发和建造军舰,并积极推进海军现代化的进程。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海军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
中国开始建造更加先进的军舰和潜艇,并提高了海军人员的培训水平。
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中国海军投入了大量资源用于航空母舰和远洋舰队的建设。
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具备了一定的远洋作战能力。
中国海军参与了多次国际海上合作行动,如打击索马里海盗、非洲和中东地区维和等任务。
中国还积极发展远洋港口和基地,为海军提供更加稳定的补给和后勤保障。
展望未来,中国海军将继续努力提升自身实力和能力。
中国已经宣布了海军发展的“蓝图”,将进一步加强远洋作战能力,并推动航母编队建设。
中国还将继续加强海军的现代化装备和技术研发,提高人员素质和战斗力。
总的来说,中国海军的发展历程可以看作是从脆弱到强大的转变。
中国海军在保卫国家利益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的甲午海战和近代海军建设

中国的甲午海战和近代海军建设甲午海战是发生在清朝晚期的一场海上战争,对于中国海军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从这场战争开始,中国海军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和建设,以适应国家的发展需要。
这次改革不仅仅是在武器装备上的投资,更是在思想上的全面革新。
本文将从甲午海战的发生和结果,中国近代海军的建设历史,以及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现状和未来规划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甲午海战的发生和结果甲午海战发生于1894年,当时的中国和日本在朝鲜的统治权问题上发生了矛盾,最终导致战争的爆发。
中国海军经验不足,装备落后,极不敌日本海军。
中国海军的主力舰“定远”号在战斗中被击沉,最终中国军队在战争中完败。
这场战争使得中国的领土和主权权益受到了极大的损失,同时也揭示出了中国军事技术和作战思想上的薄弱之处。
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深刻的,使得中国民众对国家实力的自卑情绪愈加强烈。
同时,这场战争也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刺激了中国军队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二、中国近代海军的建设历史中国近代化建设的进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的清朝政府不断向海外出口货物,以满足国内需求,同时也意识到加强海上力量的重要性。
在甲午海战后,清政府意识到海军的根本问题在于领导模式、管理制度、军队思想不够现代化,同时舰船装备落后,人员配备不足等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清政府开始了一系列的海军现代化建设计划。
在清政府的努力下,中国的海军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在清朝末期和民国初期,中国先后采购了从欧美国家引进的军舰和武器,并专门组建了海军学校和军事科学研究院。
同时,还组建了海军陆战队和潜艇编队,全面加强了海军的装备和人员配备。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的近代化建设进程并不顺利。
尽管中华民族在继承古代文明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在现代化进程中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
尤其是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国的军备积累进程处于一个低谷期。
三、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现状和未来规划时至今日,中国近代化建设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中国海军也开始向着广阔的海洋展翅高飞。
从甲午海战到海上阅兵,谈谈中国海军发展之路

从甲午海战到海上阅兵,谈谈中国海军发展之路从甲午海战到海上阅兵,中国海军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辛苦的发展之路。
甲午海战是中国近代海军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它揭示了中国海军的薄弱和不足之处。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海军在与日本海军的对抗中遭受了惨重的损失,暴露了舰艇装备、指挥系统和战略规划等方面的严重问题。
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20世纪初,中国开始加大对海军的投资和改革。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内外因素的影响,中国海军的发展并不顺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战期间,由于种种困难,中国海军基本上处于无力抵抗外敌入侵的状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海军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
尽管起步较晚,但中国海军通过坚持自力更生和自主创新的原则,逐步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海军力量。
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海军开始研制自己的军舰和潜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海军的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
国家开始注重海军装备的研发和军事技术的引进,加大了对航母、驱逐舰、护卫舰、潜艇和导弹艇等各类舰艇的建设和更新。
中国海军也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护航任务和人道主义救援等活动,展示了中国海军的国际责任和军事实力。
近年来,中国海军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在装备、作战能力和综合实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中国建成了自己的航母编队和潜艇力量,并在航空兵、海上打击力量、反潜作战等领域取得了突破。
海上阅兵活动成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展示了中国海军的崛起和发展。
中国海军的发展之路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难题。
首先是国际安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中国海军需要应对各种安全威胁和挑战。
其次是技术创新和装备更新的压力,中国海军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实力和装备水平。
此外,人才培养和军事教育也是中国海军发展的重要任务。
总体而言,中国海军的发展之路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海军将继续致力于建设现代化、高效能的海军建设,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地区和平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近代海军发展的历程

1945年接收「太康」与「太平」,标准排水量1150吨,最 高航速21节,主炮为三门3吋炮。 1948年接收「太和」、「太仓」、「太湖」、与「太昭」, 标准排水量1240吨,最高航速20节,主炮为四门3吋炮。
1911-1927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国近代海军参加内战并四分五裂的阶段.在这一阶段, 先后发生了辛亥革命、护法战争和军阀混战等重大事件.在这样的国内环境 中,海军不可能置身事外,或参加革命、护法,或成为军阀混战的工具,呈 现出朝秦暮楚、四分五裂的状态.此外,在海军内部,逐步形成了闽、粤、 东北三个派系,派系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在长期混战内战中,海军实力不 但无法扩充,反而有所损耗.
1946-1949年
甲午海战后,直到抗战结束以前,中国海军的规模都非常的小。而国 共内战时期的中国海军,因为不论是大陆还是台湾,这一段时期都是 中国现代海军真正的开始,因此具有特殊意义,也可以说是中国海军 最辉煌的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华民国以战胜国的身份从日本接收很多军 舰,同时也从英国和美国获得不少先进军舰。根据1948年出刊的英国 【世界船舰年鉴】所发表的统计,中华民国有作战船只112艘、辅助 船只80艘,在亚洲排第一。
1840年,英法联军凭借“坚船利炮”撕开了中国闭关自守 的万里海疆,开启了中国近代的大门。
危机促使的海军改革
近代中国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刺激下被迫向 西方学习的结果,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国防 观念上开始了重要转变。面对日益严重的海 防危机,清政府第二次海防大筹议决心“惩 前毖后”、“大治水师”,成立统一领导全 国海军的海军事务衙门,逐步改变了重陆轻 海的国防思想,将海防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 务提上议事日程,同时接受了“师夷长技” 的主张,认识到引进西方先进海军技术装备 的必要。观念的更新带来了海军建设的进步。
中国近代海军发展的历程 (2)优秀课件

海军发展的调整与停滞
1896-1911年,是中国近代海军第一次重建阶段.在这一阶段,清政府在沿 海的港湾均被列强瓜分与强占,国内造船业萧条倒闭 财政经费空前拮据的 严峻形势下,着手重建海军.通过在国外定购军舰,海军实力得以初步恢复; 重新调整全国海军,合并组成了巡洋 长江两支舰队;在中央成立了海军部, 使海军的管理、指挥实现了统一.
1866-1873年
1866-1873年,是中国近代海军的筹备阶段.在这一阶 段,洋务派吸取了手工造船失败的教训,创办了江南制造 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化造船工业,并造出了一批近代 军舰.与此同时,洋务派为培养海军人才,还初步兴办了 近代化的水师学堂并开始派遣海军留学生,从而为近代海 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中国近代海军的结束
1946-1949年,是中国近代海军的第二次 重建阶段.在这一阶段,蒋介石国民党政府 通过美英"赠舰"和美国的"顾问",重新 建起海军,实力达空前水平.蒋介石发动反 共内战后,重建后的国民党海军并没有给土 崩瓦解的国民党统治带来新的生机,而是纷 纷起义倒戈,最后只有几十艘海军舰艇跟随 蒋介石国民党政府溃逃台湾.国民党海军的 全面溃败,标志着中国近代海军史就此结 束.
1888年10月7日,清政府批准《北洋海 军章程》,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当时的 北洋舰队,拥有大小舰艇25 艘。后续 有舰艇调进。到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前 夕,北洋舰队的舰艇总数达到42艘,吨 位45000余吨。然而,成军仅仅6年之后 , 这支庞大的舰队竟然全军覆没。
1889-1895年
1889-1895年,是中国近代海军的第一次停滞 衰败阶段,这一阶段, 北洋海军未添一舰,其它三支海军始终未能发展成军,中国近代海军 的发展进入停滞状态.与此同时,日本为了实施"大陆政策"而大力 扩充海军,其实力很快超过中国.甲午战争中,中国晚清洋务运动筹 建30多年的近代北洋海军一败于丰岛,二败于黄海,最后覆灭于威海, 使中国近代海军元气大伤.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海军

总的来说,洋务运动时期的近代海军 的性质,既有“镇民”的一面,同时也 有“御海”的一面。但是由于当时中国 所面临的帝国主义的侵略的事实,以及 中华民族和和帝国主义的矛盾决定了当 时的近代海军的主要职能是保卫中国的 海疆安全。
近代海军的失败
1894年9月17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日本联合舰队终于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 黄海海面挑起—场激烈的海战,这是甲午战争中继丰岛海战后第二次海战,也是中日双 方海军一次主力决战.北洋舰队在海战中遭受了巨大损失,但是主力尚存。但是李鸿章采 取避战保船的战斗策略,在随后爆发的威海卫保卫战中北洋舰队走向墓地。
1895年1月20日,大山岩大将指挥的日本第二军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 23日全部登陆完毕。 30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威海卫南帮炮台。驻守南帮炮台的清军仅六营三千人。 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曾致书丁汝昌劝降,遭丁汝昌 拒绝。 5日凌晨,旗舰定远中雷搁浅,仍做“水炮台”使用。 10日,定远弹药告罄,刘步蟾自杀。 11日,丁汝昌在洋员和威海营务处提调牛昶昞等主降将领的胁迫下,拒降自杀。洋员和 牛昶昞等又推署镇远管带杨用霖,出面主持投降事宜,杨用霖最终自杀。 12日,由美籍洋员浩威起草投降书,伪托丁汝昌的名义,派广丙管带程壁光送至日本旗 舰。 14日牛昶昞与伊东佑亨签订《威海降约》,规定将威海卫港内舰只、刘公岛炮台及岛上 所有军械物资,悉数交给日军。 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第一是对外国的依赖性过多:当时中国的造船业和西方相比存在较 大的差距,为了使海军尽快进成从西方购买现成的军舰的确是一条捷 径,但是我们却不重视发展自己的造船工业。越到后来越把发展海军 的希望寄托在买船上,事实证明了这样的发展模式是不行的。第二个 教训是封建政权的腐朽限制了海军的正常发展。1888年北洋舰队成军 时力量是远超日本舰队的。当时,日本2000吨以上的战舰只有五艘, 总共15000吨。而北洋舰队则拥有2000吨级以上的战舰7艘,总共27000 吨。但是当北洋舰队成军之后到甲午战争爆发这段时间内北洋舰队居 然再也没有添加任何一艘新战舰,甚至到后期连弹药也没有进行过补 充。中国海军的发展便停滞不前。原因是当时的腐朽统治集团不顾国 家安危,把用于海军建设的军费挪用去修颐和园。后来的资料显示这 笔巨款起码在两千万两以上。这笔钱如果用来买像定远这样的铁甲舰 可以买十一艘,而像买致远这样的新式舰船则可以买二十四艘。反观 日本为了购买吉野舰上至最高统治集团下到最底层的普通民众都自愿 捐款以筹足购买所需要的资金。到甲午战争的前几年日本又新添了 2000吨到4000吨的战舰六艘总吨位达到37000吨反而超过了北洋舰队。 从这个方面看北洋舰队的覆灭也不足为奇了。北洋舰队甚至中国近代 海军可以说就是这样最终走向自己早已挖好的坟墓中。
中国海军发展历程

中国海军发展历程中国海军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战国时期。
当时的中国就开始意识到海上力量的重要性,并开始建立专门的海军。
然而,真正的中国海军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近代。
近代中国海军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甲午战争。
当时,中国海军不敌日本海军,这导致了中国政府意识到现代化海军的重要性。
为了加强中国海军的实力,中国政府推动了海军的现代化建设。
中国的现代海军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20年代。
当时,中国海军开始引进现代化的军舰和武器装备,并派遣海军官兵到国外进行训练。
然而,由于国内政治的动荡和战争的干扰,中国海军的发展一度停滞。
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海军的发展才重新启动。
在这个时期,中国开始加大对海军的投资,引进新的军舰和武器装备,并开始建设现代化的海军基地。
中国海军的人员和装备开始有了实质性的增长,海军的战斗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海军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海军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派遣军舰执行远洋任务,并积极参与国际反海盗行动。
此外,中国还开始开展自主研发和建造军舰的工作,不再完全依赖于外国进口。
到了21世纪,中国海军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
中国海军开始进行现代化转型,大力发展航空母舰、潜艇和导弹艇等各类战舰。
中国还积极发展航空兵和海军陆战队,提高了海军的综合作战能力。
中国海军的发展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中国海军的舰艇编队多次参加国际海上联合演习,并派遣军舰到世界各地进行友好访问。
中国海军的舰艇不断在国际上树立起了威信,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
中国海军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国民的积极参与。
中国政府相继发布了发展海军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文件,明确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同时,中国的海军军事科研机构和造船厂也在为海军的技术提升和装备建造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海军的发展历程令人瞩目,展现出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实力和决心。
未来,中国海军将继续致力于建设一个强大、现代化的海军,为保卫国家海洋权益和世界和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近代历史故事-中国海军迫近苏联航母的故事

中国近代历史故事-中国海军迫近苏联航母的故事 中国深圳有⼀座著名的航母主题公园,那⾥停放着原属于苏联海军的“明斯克”号航空母舰。
这艘每天吸引着⽆数中国游客的庞然⼤物,却在20多年前成为中国海防的⼼腹⼤患。
下⾯⼩编给⼤家带来中国近代历史故事-中国海军迫近苏联航母的故事。
“明斯克”向中国⽰威 1979年上半年,南海⽔域战云密布,为了⽀持⼊侵柬埔寨的越南当局,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涅夫决定派遣海军舰艇进驻越南⾦兰湾、海防等港⼝,对周边国家施加军事压⼒。
仅仅加⼊苏联海军才⼀年的“明斯克”号航空母舰也奉命进⼊这⽚“是⾮⽔域”。
“明斯克”号⾸任舰长科基拉耶夫说:“⼽尔什科夫元帅(当时的苏联海军司令)命令我们⼤张旗⿎地编队航⾏,要让美国、⽇本以及和莫斯科作对的中国知难⽽退,不敢挑战苏越同盟的效⼒!”1979年2⽉5⽇。
“明斯克”号偕同导弹巡洋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以及登陆舰“伊万·罗格夫”号从前苏联的乌克兰⿊海舰队驻地起航,⼀路经地中海、印度洋,直向南海扑来。
6⽉18⽇,“明斯克”号航母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南海⽔域。
⼀直密切注视这⽀舰队的中国南海舰队迅速出动舰船进⾏伴随侦察。
海南岛及西沙诸岛上的雷达站也全天候运转。
6⽉19⽇,中国南海舰队分别从榆林、湛江、⼴州等地向南海派出3⽀海上侦察群,寻机对“明斯克”号航母编队进⾏跟踪侦察。
两次丢失⽬标 6⽉25⽇上午9时15分,南海舰队第⼆侦察群的舰载雷达在中国中沙群岛以东附近海域发现4个⼤型⽔上⽬标,经识别确认是“明斯克”号航母编队,第⼆侦察群指挥员⽴刻指⽰队属侦察船全速向⽬标⽅向追踪,并向其他两⽀侦察群发出⽬标航向⽅位。
然⽽开⾜马⼒的侦察船尚未追出2海⾥,就因主机突然故障⽽停车,待将故障排除完毕时,⽬标却已消失在地平线外。
接到第⼆侦察群信息的中国南海舰队第⼀侦察群迅速向⽬标海域开进,在距“明斯克”号编队24千⽶处⽤舰载雷达发现⽬标。
中国侦察船再次试图全速接近⽬标,却因船队所处位置距⽬标尚远,且船只最⼤航速不及“明斯克”号编队的⾏驶速度,因⽽⽬标越追越远,错失了抵近侦察的机会。
我国近代第一所培养海军人才的学校是

我国近代第一所培养海军人才的学校是福建船政学堂,该校创办于1866年,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也是中国近代航海教育和海军教育的发源地。
学堂由左宗棠奏请创办,在船政大臣沈葆祯的主持下于1866年在福州设立于福建福州马尾港所设的海军学院,又称福建船政学堂,福州船政学堂或马尾水师学堂。
船政学堂最初称"求是堂艺局",是专门为福建船政培训人材而设。
学堂成立之初即聘用外国教习教授造船、航海等专业知识,毕业生中优异者更会被派往西欧各国深造。
船政学堂被称为中国海军摇篮,除了是近代中国首家海军及航海学院外,它亦是首家现代军事学院,和首家现代专业院校。
船政学堂的毕业生不少成为北洋海军的高级将领外,部份亦成为中国近代的著名知识份子。
船政学堂一支为"前学堂"习造船、"后学堂"习航海;另一支为"绘事院"、"艺圃",后改称图算所、学徒学堂、匠首学堂。
辛亥革命后,前者改称海军制造学校、海军学校、海军飞潜学校,1949年后迁台湾,改为海军军官学校;后者改称海军艺术学校,以后又改名马江勤工、林森航空机械商船学校,1949年后更名为福建省立高级航空机械商船职业学校,1953年院系调整撤销,相关专业并入福建航海专科学校(现
大连海事大学)、上海船舶工业学校(现江苏科技大学)、福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近代中国的海防思想与海军建设

近代中国的海防思想与海军建设自19世纪末期以来,中国人开始意识到海防的重要性,并开始建立和发展海军建设。
在当时,随着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的不断加剧,中国的海防思想和海军建设也逐渐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近代中国的海防思想和海军建设的历史背景、主要特点以及影响等问题。
一、历史背景近代中国的海防思想和海军建设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
当时,随着蒸汽船的出现和欧洲列强的扩张,中国的海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同时,1894年的甲午战争,让中国海军彻底崩溃,这也引起了中国政府的注意。
因此,中国开始意识到海防的重要性,开始建立和发展海军建设。
二、主要特点1. 吸收西方海防思想中国的海防思想和海军建设是从西方引进的。
中国开始邀请外国专家来中国传授最新的海防技术和建设方法,并在其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海军建设体系。
例如,清朝光绪年间,邀请英国海军盐务大臣C. T. 黄先生来中国,为清朝海军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海军现代化建设中国的海防思想和海军建设是现代化的。
中国海军建设注重实用性,采用了现代技术。
例如,中国开始引进和制造新式战舰,以及先进的水雷、鱼雷、机关枪等武器。
这些武器的引进与制造为中国的海防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 西方式战略观念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中国的海军建设大量吸收了西方海军的战略思想及组织模式。
例如,“以防为主,以灭敌为辅”的战略观念,表明在战争中,中国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海防线并第一时间反击侵犯者。
此外,“分舰制”、“鱼雷制”、“火炮制”等也是从西方引进的组织模式。
三、影响1. 强化海防意识中国的海防思想和海军建设对于强化海防意识、维护国家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在近代建立和发展的海军也让中国政府能够保护自身利益,维护国家独立和尊严,减少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
2. 提高军事素质和技术水平中国的海防思想和海军建设也促进了中国的军事素质和技术水平。
通过引进和制造现代化武器,中国海军在技术水平和军事素质方面得到了提高,为中国的海防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中国近代海军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海军发展历程国海军58年来的发展总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海军只能实施近岸防御,用快艇在距海岸仅几十海里处打一些小仗。
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海军进一步发展为近海防御,又因舰艇吨位小,技术落后难以远航,远离大陆的海岛也无力掌控;进入新世纪后,中国海军舰队迅速壮大,并在远航能力方面有了质的飞跃,从黄水走向蓝水,成为当今保障中华民族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
与中国海军的这三个发展阶段相对应,中国有过三次大的造舰高潮: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文革”前,中国从大量制造引进苏式舰艇到全面独立地研制国产舰艇形成第一次造舰高潮;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全球冷战后期,中国为应对超级大国的军事压力和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而掀起了第二次造舰高潮;海湾战争、科索沃、阿富汗战争后,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后,中国认识到了海军对打赢现代高科技局部战争的重要作用,为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主权的完整,而推出了第三次造舰高潮。
文章说,中国的第三次造舰高潮,与中国安全环境的变化、世界新军事变革息息相关。
上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来自海上对我国的挑战、威胁与日俱增。
马岛海战等世纪之交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表明,现代海、空、陆、天、电全维战争中,海、空军和战略导弹部队的地位作用直线上升。
在改革开放后,中国造船工业采取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模式,已为蓝水海军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建造万吨级排水量的大型战舰已不成问题。
2006年11月,美国前太平洋舰队司令拉夫黑德上将访问中国,他曾表示,自他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首次接触中国海军以来,中国海军能力已大大增强,进入“蓝水”的能力是显而易见的。
海军武器装备实现三个转变文章介绍,新中国建国以来,中国海军各兵种的武器装备建设进行了三次大转型:一是从“万国牌”装备体系向仿制转变。
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海军各兵种武器装备没有正规来源,制式繁杂。
后在苏联的援助下,建立了军用造船工业基础,仿制了多种型号的鱼雷快艇、高速巡逻炮艇、轻型护卫舰、潜艇、反舰导弹等海战装备。
我国海军相关知识点总结

我国海军相关知识点总结一、我国海军的历史1. 中国古代的海军中国古代的海军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吴国拥有强大的舰队,曾经对抗过当时的霸主秦国。
随着秦统一六国后,中国的海军力量逐渐减弱,直至宋代的时候,中国的海军几乎完全处于沉寂状态。
2. 近代海军的兴起19世纪末,随着中西交流的加强和列强的侵略,中国开始重视海军建设。
在中国近代海军发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便是1894年日本发动对中国的甲午海战,中国海军在此次战役中遭到惨败,这也成为了中国海军现代化的开端。
3. 现代化的中国海军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开始了新的海军建设,积极引进舰艇建设技术、装备和武器装备,不断加强自身的海军力量。
中国的海军力量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世界上的重要海军之一。
二、我国海军的组成我国海军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1. 海军舰艇海军舰艇是中国海军的主要武器装备,包括航空母舰、驱逐舰、护卫舰、潜艇、导弹艇等。
这些舰艇在海上能够发挥多种作用,包括战斗、侦察、运输、支援等。
2. 海军航空兵海军航空兵是中国海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执行海上空中战斗、侦察、护航、反潜等任务。
海军航空兵的装备包括舰载机、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等。
3. 海军陆战队海军陆战队是中国海军的精锐部队,主要任务是进行舰船登陆作战、护航任务以及海上反恐等。
海军陆战队是我国海军中的精锐部队之一,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和作战能力。
4. 海军辅助舰艇海军辅助舰艇是为了配合舰艇编队的作战行动和支援战斗的顺利进行而配置的一种舰艇。
海军辅助舰艇包括补给舰、维修船、救护船、拖船等。
5. 海军后勤保障海军后勤保障是为了保障海军舰队的正常运行和战斗力的维持而设置的一种机构。
其主要职责包括军需物资保障、后勤保障、军用维修等。
以上这些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我国海军的整体力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海军的主要任务我国海军的主要任务包括:1. 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中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其中不乏被邻国侵占的岛屿和海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中国近代海军的认识
物联网1301班潘云龙
中国原无近代海军教育,1866年沈葆祯接手福建船政后提出“船政更本,在于学堂”,“不重在造重在学”,并在开设船厂的同时在福州定光寺(白塔寺)和仙塔街两处设求是堂艺局,挑选聪颖子弟入堂学习近代海军技术,由此开创了中国的近代海军教育,由此奠定了中国近代海军教育体系的基础,由这套教育系统培养出的海军人才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的中坚力量。
中国近代著名海军学校有马尾船政学堂、黄埔水师学堂、天津总医院西医学堂,其中马尾船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在船政大臣沈葆祯的主持下于1866年在福州设立。
初建时称为“求是堂艺局”,为求人才沈葆祯主持了求是堂艺局的首次录取考试,亲自为考试制定、批阅试卷,求是堂艺局首次录取考试的第一名考生就是后来成为北洋水师学堂教习的严复。
1867年马尾造船厂建成后搬迁至马尾遂改名为船政学堂,分为前后两学堂。
前学堂为制造学堂,又称“法语学堂”。
目的是培育船舶制造和设计人才,主设有造船专业。
开设有法语、基础数学、解析几何、微积分、物理、机械学、船体制造、蒸汽机制造等课程。
优等生后被派往法国学习深造。
后学堂为驾驶学堂,亦称“英语学堂”。
旨在培养海上航行驾驶人员和海军船长,主要专业为驾驶专业,以后增设了轮机专业。
下设英语、地理、航海天文、航海理论学等课程,学习优异者选送英国留学。
学生称为艺童,堂长称为监督。
同年为了培养工程绘图人才在前学堂内又附设了绘事院。
1868年沈葆祯为了培养技术工人又在前学堂内增设一所技工学校——艺圃,艺圃的艺徒半天上课半天学习,学习期限3年,毕业后择其优者随前学堂学生赴法国各大船厂实习,其余分配于船政各厂。
船政学堂的学风极为严谨,在教学中十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前学堂的学生到各船厂实习,而后学堂的学生则上练船实习,船政为此专门制造和购买了数艘练船。
1871年船政学生(其中包括刘步蟾、严复、方伯谦、林泰曾等)驾驶练船“建威”完成了北起辽东南至新加坡的远洋训练。
1877年船政首此派出留学生赴英、法等国学习。
在沈葆祯的苦心孤诣下船政学堂培养出了中国的第一批近代海军军官和第一批工程技术人才,由船政毕业的学生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和近代工业的骨干中坚,李鸿章曾盛赞马尾船政学堂为“开山之祖”,作为中国近代海军摇篮的马尾船政学堂将永远彪炳史册。
海洋,在历史上已经多次向中华民族发出警告,经略海洋、振兴海洋事业的战略任务要起步,加强海军建设的步伐要加快,不能再有丝毫的犹豫。
在大力加强国民海洋意识的同时,当政者必须清醒看到国家长远发展及海外国家利益,对强大的海上力量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依赖,是国家制定与实施科学合理海洋战略的前提和基础。
因而可以说决策集团在国家海上力量建设中,起着最为重要的关键作用。
只有投入大量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并只争朝夕地组织实施,才可能尽快建立起承担重任的强大人民海军,使中国海域备受欺凌和在全球海洋受制于人的局面彻底改观。
对中国近代海军的认识
物联网1301班陈凯
19世纪60年代,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震动,此时一批中坚大臣在这将衰的国运中开始了一场变革,试图让中国跟上世界的脚步,这就是洋务运动。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古代海军曾经辉煌过,北到朝鲜,东抵日本,南指印尼,西达东非,都留下了中国人骄傲的足迹。
但是这些航行不是以开拓疆域、进行侵略为目的的,而是以开辟海洋航线,繁荣海外贸易为目的。
中国在经历了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也由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变成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此时的中国统治阶层中有一部分官员开始慢慢清醒过来,他们认识到建立一支强大海军的重要性。
于是中国开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办了自己的军事工业,其中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均能建造军舰。
而在1868-1884年间,中国共建造舰船50余艘,从质量上看,这些军舰有了从小到大,由木壳到小型装甲的转变,这意味着中国海军已经有古代海军转变成为一个准近代海军。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此时的中国国内局势混乱不堪,军阀割据、满目仓痍,民国政府根本无暇关心海军建设。
这使得中国海军出了几艘从满清海军接受的破军舰以外,几乎没有别的家当。
直至抗战的爆发,中国海军中的大部分舰艇还是清朝遗留的军舰,而此时的世界海军力量已经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等充斥着海洋强国的大小舰队,航空母舰的出现及航空力量在海军的应用使海战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我国在海上作战力量方面长期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是几个方面原因造成的:第一:对海权理论的轻视.我国自古是一个陆地大国,一向重陆轻海,由于地大物博,社会也长期满足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所以我国长期以来对海洋基本上没有什么概念。
而当今海洋强国在很早以前就意识到海洋的重要性;第二:技术装备.人民海军从建军以来就一直在为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而不懈的努力,但由于周边局势的恶化,以及国内工业科技等方面的基础薄弱,人民海军一直无法集中发展自己的海军力量。
众所周知,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除了要有先进的海权理论外,更离不开发达的科学实力。
由于清政府实行错误的闭关锁国政策,致使中国本来处于世界前列的科学技术逐渐落后于世界,在各国列强科技水平发展的时候,中国却在忙于军阀混战,抵御侵略,以至于民国海军落到如此地步,不得不说是中国科学界的悲哀,因为我们没有完善的船舶,电子,动力等设计体系,从而导致中国海军远远落后于世界。
自近代以来,中国海军一直在忍辱负重中苟且偷生,满清海军的屡战屡败,丧权辱国;民国海军的碌碌无为使我们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主权随着海权的丧失而不复存在。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政府对海洋的重视,人民海军通过50余年的发展,尤其是近20年的飞速发展,使中国的海上力量逐渐强大起来。
希望中国海军不要把历史的失败当做耻辱,而是把它作为失败和教训,知耻而后勇,让以往不光彩的纪录永远都不会再发生。
马尾船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在船政大臣沈葆祯的主持下于1866年在福州设立。
初建时称为“求是堂艺局”,为求人才沈葆祯主持了求是堂艺局的首次录取考试。
求是堂艺局首次录取考试的第一名考生就是后来成为北洋水师学堂教习的严复。
船政学堂的学风极为严谨,在教学中十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1871年船政学生(其中有、严复、方伯谦、等)驾驶练船“建威”完成了北起辽东南至新加坡的远洋训练。
1877年船政首此派出留学生赴英、法等国学习。
在沈葆祯的苦心孤诣下船政学堂培养出中国的第一批近代海军军官和第一批工程技术人才,由船政毕业的学生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和近代工业的骨干中坚,李鸿章曾盛赞马尾船政学堂为“开山之祖”,作为中国近代海军摇篮的马尾船政学堂将永远彪炳史册。